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face tension of lithium bromide aqueous solution/ammonia with additives and nano-particles 被引量:3
1
作者 蔡伟华 孔伟伟 +2 位作者 王悦 朱蒙生 王新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979-1985,共7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dditives and nano-particle on the surface tensions of lithium bromide(Li Br) aqueous solution/ammonia, many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based on Wilhelmy plate method. Firstly, ...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dditives and nano-particle on the surface tensions of lithium bromide(Li Br) aqueous solution/ammonia, many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based on Wilhelmy plate method. Firstly, the surface tension of Li Br aqueous solution with 1-octanol was measured and the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easured results and previous experimental results was given to verify the measuring accuracy. Some new additives, such as cationic surfactants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CTAC), and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 were chosen in the experimen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TAC and CTAB can obviously reduce the surface tension of Li Br aqueous solution/ammonia. In addition, it is found that nano-particles cannot remarkably decrease the surface tension of Li Br aqueous solution/ammonia. However, the mixed addition of additives and nano-particles can remarkably affect the surface tension of Li Br aqueous solution/ammonia. That is to say, additives play more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the surface tension of Li Br aqueous solution/ammonia. But nano-particles may enhance the heat transfer in the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bromide AMMONIA ADDITIVES nano-particleS surface ten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锂基润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
2
作者 杨珊珊 张利 +3 位作者 来冰冰 王晓波 刘宗柱 娄文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414,共10页
本实验分别以大豆油、菜籽油、蓖麻油三种不同类型的植物油为原料,以常见的矿物油150N为对照,通过预制皂法以相同的皂含量制备了锂基脂,研究了所制备润滑脂的理化性能、流变性能、生物降解性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础油黏... 本实验分别以大豆油、菜籽油、蓖麻油三种不同类型的植物油为原料,以常见的矿物油150N为对照,通过预制皂法以相同的皂含量制备了锂基脂,研究了所制备润滑脂的理化性能、流变性能、生物降解性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础油黏度与润滑脂的流变性和摩擦学性能呈相关性,表现为润滑脂的稠度越小、基础油的黏度越大,则润滑脂的结构强度越低,触变和减摩性能越好。通过生物降解实验发现植物油锂基脂降解性优于矿物油锂基脂,蓖麻油锂基脂的生物降解率最佳,高达79.69%。根据磨损表面XPS结果分析,蓖麻油锂基脂在摩擦过程中通过物理吸附膜和随后形成的化学反应膜共同作用,从而达到减摩效果。在三种可生物降解锂基润滑脂中,蓖麻油锂基脂胶体安定性较差,但具有极佳的触变性、生物降解性和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锂基润滑脂 流变性能 摩擦学性能 生物降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基润滑脂通用极压复配添加剂组合研究
3
作者 李浩淼 储友双 +2 位作者 董禄虎 莫林和 刘庆贺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9-204,共6页
为了改进润滑脂的抗磨性和极压性,通常混合使用2种或更多的添加剂。高端极压锂基润滑脂的极压剂组合中可能含有6种以上极压剂,导致成本提高。为此,通过正交试验对5种常用极压剂进行研究,了解不同种类极压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复配后... 为了改进润滑脂的抗磨性和极压性,通常混合使用2种或更多的添加剂。高端极压锂基润滑脂的极压剂组合中可能含有6种以上极压剂,导致成本提高。为此,通过正交试验对5种常用极压剂进行研究,了解不同种类极压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复配后的极压性能,对极压型锂基润滑脂种类繁多的添加剂进行归并优化,得到一种极压添加剂组合,其通用性较强,可应用于大多数极压锂基润滑脂中。将该极压剂组合应用于几种典型的通用锂基润滑脂中,制备的极压锂基润滑脂均具有优异的极压性能,且其他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研发的极压剂组合中仅包含3种极压抗磨单剂,且添加量少,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压锂基润滑脂 极压复配添加剂组合 极压抗磨性能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对复合锂基润滑脂摩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杜治材 何强 +3 位作者 张磊 陈勇刚 许泽华 李国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5-264,共10页
为提高复合锂基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制备了添加不同量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_(2))的润滑脂,并利用四球摩擦试验机研究其抗磨减摩性能。结果表明:当nano-TiO_(2)添加质量分数为1%时,润滑脂减摩和抗磨性能最好。相比基础润滑脂,含有1%nano... 为提高复合锂基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制备了添加不同量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_(2))的润滑脂,并利用四球摩擦试验机研究其抗磨减摩性能。结果表明:当nano-TiO_(2)添加质量分数为1%时,润滑脂减摩和抗磨性能最好。相比基础润滑脂,含有1%nano-TiO_(2)的复合锂基润滑脂润滑的钢球表面磨斑更加光滑平整。利用导热系数仪测试所制备润滑脂样品发现,nano-TiO_(2)可以明显提升润滑脂的导热系数,对摩擦实验结果起到积极作用。采用能谱仪(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的表征结果表明,nano-TiO_(2)填充了钢球表面摩擦所形成的凹陷,促进了钢球表面润滑膜的形成,避免了钢球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显著提高了复合锂基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复合锂基润滑脂 添加剂 磨损和摩擦学 润滑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少层石墨烯锂基润滑脂摩擦学与流变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霞 李占君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5-140,共6页
为了研究少层石墨烯对锂基润滑脂摩擦学与流变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机械搅拌、超声分散及三辊研磨的方式制备不同质量分数的少层石墨烯改性锂基润滑脂,利用MR-10型四球试验机和DHR-2旋转式流变仪分别考察其摩擦学性能和流变学性能。结果表... 为了研究少层石墨烯对锂基润滑脂摩擦学与流变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机械搅拌、超声分散及三辊研磨的方式制备不同质量分数的少层石墨烯改性锂基润滑脂,利用MR-10型四球试验机和DHR-2旋转式流变仪分别考察其摩擦学性能和流变学性能。结果表明:少层石墨烯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锂基润滑脂的减摩抗磨性能,当少层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0.1%时效果最佳;少层石墨烯的加入,显著增加了润滑脂流动点对应的应变值和破坏润滑脂皂纤维所需的能量,以及皂纤维结构破坏后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基于Herschel-Bulkley模型的不同质量分数少层石墨烯改性锂基润滑脂的流动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层石墨烯 锂基润滑脂 摩擦学性能 流变性能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量稠化剂组分对锂基润滑脂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徐状 蔡浩鹏 +3 位作者 王哲 王卓群 王晓波 贾倩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2-550,共9页
以不同摩尔比的12-羟基硬脂酸和一水氢氧化锂为稠化剂原材料,设计制备了多种锂基润滑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锂基润滑脂的化学结构和微观形貌.考察了过量的12-羟基硬脂酸或者一水氢氧化锂对锂基润滑脂的微... 以不同摩尔比的12-羟基硬脂酸和一水氢氧化锂为稠化剂原材料,设计制备了多种锂基润滑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锂基润滑脂的化学结构和微观形貌.考察了过量的12-羟基硬脂酸或者一水氢氧化锂对锂基润滑脂的微观结构、锥入度、滴点、胶体安定性、机械安定性和流变学性能的影响,阐释了微观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过量的稠化剂组分对锂基润滑脂微观结构的形成及性能均具有显著影响.12-羟基硬脂酸过量10%时对锂基润滑脂起到结构改善剂的作用,过量的一水氢氧化锂更有利于锂基润滑脂形成螺旋纤维均匀及缠绕程度较高的网状结构;一水氢氧化锂过量或者12-羟基硬脂酸过量10%时制备的锂基润滑脂的稠度较大,胶体安定性较好,结构强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量稠化剂组分 锂基润滑脂 微观结构 胶体安定性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铈添加剂对复合锂基润滑脂摩擦学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杜治材 何强 +3 位作者 张磊 陈勇刚 许泽华 李国涛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0-481,共12页
为进一步提高复合锂基润滑脂摩擦学性能,将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氧化铈(nano-CeO_(2))粒子添加到复合锂基润滑脂中,并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所制备的复合锂基润滑脂摩擦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摩擦系数变化趋势.利用扫描电镜(SEM)、倒置... 为进一步提高复合锂基润滑脂摩擦学性能,将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氧化铈(nano-CeO_(2))粒子添加到复合锂基润滑脂中,并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所制备的复合锂基润滑脂摩擦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摩擦系数变化趋势.利用扫描电镜(SEM)、倒置金相显微镜和三维表面形貌仪观察摩擦试验后钢球表面磨痕形貌变化,并测量磨斑直径大小,同时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能谱仪(EDS)对润滑脂以及钢球表面典型元素变化情况进行测试,分析纳米氧化铈对润滑脂摩擦学性能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当润滑脂中添加的纳米氧化铈质量分数为0.8%时,表现出最佳的抗磨减摩性能,摩擦系数和磨斑直径相比原始润滑脂分别降低了22.5%和12.1%.三维形貌扫描发现钢球磨斑表面粗糙度相比原始润滑脂降低38.1%,平均磨斑高度与最大磨斑深度分别下降56.9%和51.3%,纳米氧化铈对磨损表面具有抛光和自修复作用.EDS和XPS的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铈在钢球表面形成了1层润滑膜,减少了摩擦副之间的直接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铈 复合锂基润滑脂 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基脂静态热氧化老化行为的红外吸收光谱定量分析
8
作者 孙一平 赵启龙 +3 位作者 苏怀刚 于泓渊 阴俊 娄文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0-568,共9页
为探讨锂基润滑脂在高温使用工况下的热老化行为,以不同矿物油、合成油PAO为基础油,以12-羟基硬脂酸锂为稠化剂制备润滑脂样品。使用自行设计的红外光谱定量分析设备,采用静态热老化方式模拟并系统研究了不同老化温度、不同基础油种类... 为探讨锂基润滑脂在高温使用工况下的热老化行为,以不同矿物油、合成油PAO为基础油,以12-羟基硬脂酸锂为稠化剂制备润滑脂样品。使用自行设计的红外光谱定量分析设备,采用静态热老化方式模拟并系统研究了不同老化温度、不同基础油种类的锂基润滑脂老化过程。探索了该老化过程中的润滑脂中关键组分分子结构变化及其规律,并分析建立了可用于有效评定润滑脂热老化程度的综合性能指标E。结果表明:锂基润滑脂的热老化过程中,首先基础油发生氧化、硝化、硫化等反应,随着老化程度的加剧,稠化剂发生降解;对于140℃下静态热老化的1#锂基脂样品,E值上升至新脂的1~23倍时为初级氧化阶段,上升至23~38倍时为氧化的平台阶段,结合其他理化指标,前2个阶段为影响润滑脂寿命的主要部分,随老化时间增加,E值继续上升,润滑脂结构开始降解失效。另外,润滑脂老化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速。基础油种类对老化速率有一定影响,聚α烯烃规整的长链烷烃结构在老化过程后期能够保持稠化剂结构的稳定,制备的润滑脂样品具有更好的高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基脂 热老化 红外光谱 定量分析 基础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ZrP层状纳米片的插层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
9
作者 侯志国 牛文星 +1 位作者 田成光 徐红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以层状α-Zr(HPO_(4))_(2)·H_(2)O(α-ZrP)为前驱体,采用间接插层法合成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插层DTAB-ZrP材料,利用XRD和电镜分析手段对DTAB-ZrP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采用FT-IR、TGA和CHN元素分析仪对DTAB-ZrP样品的有... 以层状α-Zr(HPO_(4))_(2)·H_(2)O(α-ZrP)为前驱体,采用间接插层法合成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插层DTAB-ZrP材料,利用XRD和电镜分析手段对DTAB-ZrP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采用FT-IR、TGA和CHN元素分析仪对DTAB-ZrP样品的有机物基团和有机物含量进行分析。采用流变仪和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固体添加剂DTAB-ZrP对锂基脂流变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借助3D光学表面轮廓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量色谱仪对摩擦副表面的磨痕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DTAB-ZrP样品具有良好的结晶度,作为锂基脂固体添加剂改善了基础脂的黏弹性和黏温性能;在不同载荷和长时间运行下,含DTAB-ZrP锂基脂均表现出优异的承载力、减摩和抗磨性能。磨损表面化学元素分析显示,在摩擦过程中DTAB-ZrP在摩擦副表面形成了物理保护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层磷酸锆材料 固体润滑添加剂 锂基润滑脂 摩擦学性能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ZDDP锂基润滑脂摩擦学性能和润滑机理研究
10
作者 余瑞 来冰冰 +4 位作者 刘焕晨 张利 王晓波 娄文静 张晟卯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53-1465,共13页
ZDDP(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作为润滑脂中常见的极压抗磨剂,其在润滑脂中的润滑机理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选用4种不同碳链长度的ZDDP(二丁基二硫代磷酸锌、二庚基二硫代磷酸锌、二辛基二硫代磷酸锌和二丁辛基二硫代磷酸锌)作为润滑脂... ZDDP(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作为润滑脂中常见的极压抗磨剂,其在润滑脂中的润滑机理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选用4种不同碳链长度的ZDDP(二丁基二硫代磷酸锌、二庚基二硫代磷酸锌、二辛基二硫代磷酸锌和二丁辛基二硫代磷酸锌)作为润滑脂添加剂,采用SRV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润滑脂体系的摩擦学性能进行评价,系统性考察了在不同运行工况(温度、载荷和频率)下,含不同碳链长度ZDDP的润滑脂体系的摩擦学性能及在往复滑动条件下ZDDP在润滑脂中成膜机理.研究结果表明:ZDDP能提高基础脂的减摩抗磨性能;频率、载荷和温度对含ZDDP润滑脂的减摩抗磨性能均有影响,其中温度对其影响最为关键.对于含不同碳链长度的ZDDP润滑脂,在脂润滑状态下ZDDP的极压性能随着烷基碳链长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多数工况条件下含不同碳链长度ZDDP润滑脂体系摩擦学性能差别较小.在往复纯滑动条件下摩擦膜生长过程:试球表面的摩擦膜随摩擦时间变化,初期摩擦膜薄且均匀,随后出现一些固体小颗粒,小颗粒不断积累演变成疏松的摩擦膜,经过长时间的摩擦形成致密的摩擦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基润滑脂 ZDDP 抗磨添加剂 润滑机理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温度下滚动轴承脂润滑性能台架测试
11
作者 陈凯 栗心明 +2 位作者 金旭阳 郭峰 Gerhard Poll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0,共7页
采用台架测量装置测试了不同环境温度下滚动轴承润滑脂的性能,研究环境温度、轴承转速、载荷和润滑脂锥入度对轴承力矩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较低时,轴承启动力矩和运行力矩整体较高,轴承温度变化较为明显,润滑状态较差;随环... 采用台架测量装置测试了不同环境温度下滚动轴承润滑脂的性能,研究环境温度、轴承转速、载荷和润滑脂锥入度对轴承力矩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较低时,轴承启动力矩和运行力矩整体较高,轴承温度变化较为明显,润滑状态较差;随环境温度升高,轴承力矩和温度变化幅度均下降,轴承的润滑状态好转;高速乏油和重载条件下,轴承的力矩和温度增大,润滑状态变差。不同环境温度下润滑脂的表观黏度差异、不同转速下润滑脂的受剪切程度以及由此引起的润滑脂分油率的不同,是轴承呈现不同润滑状态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角接触球轴承 环境温度 锂基润滑脂 台架试验 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锂基润滑脂和脲基润滑脂成脂机理的差异 被引量:18
12
作者 姚立丹 杨海宁 +1 位作者 孙洪伟 段庆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7-754,共8页
研究了炼制温度和反应方式对复合锂基润滑脂和脲基润滑脂滴点的影响,探讨了复合锂基润滑脂和脲基润滑脂成脂机理的异同,认为复合锂基润滑脂和脲基润滑脂形成高滴点的关键因素在于稠化剂分子间的缔合;脲基润滑脂稠化剂分子类型单一,更容... 研究了炼制温度和反应方式对复合锂基润滑脂和脲基润滑脂滴点的影响,探讨了复合锂基润滑脂和脲基润滑脂成脂机理的异同,认为复合锂基润滑脂和脲基润滑脂形成高滴点的关键因素在于稠化剂分子间的缔合;脲基润滑脂稠化剂分子类型单一,更容易形成高滴点的润滑脂,而复合锂基润滑脂的稠化剂是由12-羟基硬脂酸锂和癸二酸双锂2种化合物相互缔合而成,如果在初始阶段2种化合物不发生彼此间的缔合,那么通过加热的方式不能将这种缔合方式转变为彼此间的缔合。均相反应是获得缔合型稠化剂的主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脂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脂组成对复合锂基润滑脂微观结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曾晖 陈晓南 +1 位作者 陈哲 纪红兵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2-47,共6页
使用高分辨SEM观察锂基润滑脂的微观结构,对不同稠化剂、基础油黏度、添加剂对润滑脂的性能影响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进行解释。结果表明,皂纤维的长度、粗细和缠绕程度形成的三维结构决定了润滑脂的胶体性能。在同等稠化剂含量下(质量分数1... 使用高分辨SEM观察锂基润滑脂的微观结构,对不同稠化剂、基础油黏度、添加剂对润滑脂的性能影响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进行解释。结果表明,皂纤维的长度、粗细和缠绕程度形成的三维结构决定了润滑脂的胶体性能。在同等稠化剂含量下(质量分数12%),二组分癸羟型皂纤维三维结构比二组分硼羟型更为致密,三组分水杨酸型没有形成皂纤维结构,但滴点最高;高黏度基础油制备的润滑脂的皂纤维结构较低黏度基础油制备的润滑脂皂纤维结构疏松。在较少的含量情况下,添加剂的加入不影响皂纤维的大小和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脂 扫描电镜 复合锂基脂 稠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锂基润滑脂的流变特性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毛菁菁 程型国 张遂心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9-83,共5页
对5种复合锂基脂样品进行流变性测试,研究流变特征参数与样品的微观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复合锂基润滑脂的流变特性与体系的微观结构有关,其中流动转变指数可以描述润滑脂内部结构的破坏行为,其值越大,复合锂基脂的皂纤维结构越好;损... 对5种复合锂基脂样品进行流变性测试,研究流变特征参数与样品的微观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复合锂基润滑脂的流变特性与体系的微观结构有关,其中流动转变指数可以描述润滑脂内部结构的破坏行为,其值越大,复合锂基脂的皂纤维结构越好;损耗系数小时复合锂基脂的脆性大,损耗系数大时复合锂基脂更容易铺展;在恒定剪切速率下,复合锂基脂的皂纤维结构越致密均匀,在剪切的过程中相对黏度下降率越小。通过测定润滑脂的流变特征参数,可以描述复合锂基润滑脂结构的稳定性和受破坏的程度,对于润滑脂的研发和使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锂基脂 流变性 黏弹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锂基脂的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蒋明俊 郭小川 +1 位作者 董浚修 陈国需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5-28,31,共5页
本文较详细地探讨了复合锂基脂的组成、制备条件及工艺、采用二组份复合或三组份复合时对复合锂基脂性能的影响。经详细的配方筛选和试验条件研究 ,研制的三组份复合锂基脂具有良好的高温多效性能 :高滴点 ,良好的胶体安定性、机械安定... 本文较详细地探讨了复合锂基脂的组成、制备条件及工艺、采用二组份复合或三组份复合时对复合锂基脂性能的影响。经详细的配方筛选和试验条件研究 ,研制的三组份复合锂基脂具有良好的高温多效性能 :高滴点 ,良好的胶体安定性、机械安定性、氧化安定性、防腐性、抗水性和润滑性。本文还考虑了几种添加剂对复合锂基脂性能的影响 :聚异丁烯可提高复合锂基脂的粘附性 :LaF3 、MCA可提高复合锂基脂的抗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锂基脂 二元酸 硼酸 添加剂 性能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钨纳米粉体作为锂基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汉林 陈国需 +3 位作者 杜鹏飞 杨皛 邵毅 田忠利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1-657,共7页
制备了二硫化钨纳米粉体作为添加剂的锂基润滑脂,采用SRV-Ⅳ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二硫化钨对锂基润滑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AX)、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磨损表面的微观形貌、元素含量... 制备了二硫化钨纳米粉体作为添加剂的锂基润滑脂,采用SRV-Ⅳ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二硫化钨对锂基润滑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AX)、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磨损表面的微观形貌、元素含量和价态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其润滑机理.结果表明:二硫化钨纳米粉体能够显著提高锂基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摩擦过程中,二硫化钨纳米粉体在摩擦副表面产生吸附沉积,并在高温高负荷条件下生成含有Fe_2O_3、FeSO_4、WO_3和Fe_3O_4的化学反应膜,从而共同产生润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钨纳米粉体 锂基润滑脂 摩擦学性能 润滑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油对锂基润滑脂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维贵 郭小川 +2 位作者 林璐 王晶 徐超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8-92,120,共6页
为考察基础油对锂基润滑脂流变性的影响,在稳态剪切流和小幅振荡剪切流下研究不同黏度基础油制备的锂基润滑脂的流变参数。通过分析触变性、屈服应力,表观黏度、储存模量和应变幅度等流变参数,探讨基础油黏度对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考察基础油对锂基润滑脂流变性的影响,在稳态剪切流和小幅振荡剪切流下研究不同黏度基础油制备的锂基润滑脂的流变参数。通过分析触变性、屈服应力,表观黏度、储存模量和应变幅度等流变参数,探讨基础油黏度对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油的黏度越小,锂基润滑脂的黏弹性表现更加显著,破坏其结构所需要的能量越大,其结构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基润滑脂 触变性 储存模量 表观黏度 应变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镧配合物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任天辉 夏坚 +3 位作者 钟昀 章伟光 李魁炳 张泽抚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8-271,共4页
在空气环境下,制备了一种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与稀土元素镧的配合物(ELaDTC).利用四球试验机评价了其在通用锂基润滑脂中的极压和抗磨损性能,并与常用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此类稀土配合物... 在空气环境下,制备了一种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与稀土元素镧的配合物(ELaDTC).利用四球试验机评价了其在通用锂基润滑脂中的极压和抗磨损性能,并与常用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此类稀土配合物能够显著提高锂基润滑脂的极压性能,且优于ZDDP;同时具有良好的抗磨损性能,在添加质量分数为1%时ELaDTC的抗磨损效果优于ZDDP.采用XPS对ELaDTC的极压抗磨机理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摩擦过程中,添加于锂基脂中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镧配合物与金属表面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形成含有机氮、有机硫、硫酸盐和氧化镧等组分的复杂边界润滑膜,因而呈现出优良的极压抗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镧 稀土配合物 极压添加剂 润滑脂 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钨超细粉末对高温复合锂基润滑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俸颢 毛大恒 +1 位作者 刘巧红 孙晓亚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9-123,共5页
研究新型润滑材料二硫化钨超细粉末(平均粒径小于500 nm)作为添加剂对高温复合锂基润滑脂性能的影响,并研制出一种二硫化钨高温润滑脂。经测试,该润滑脂具有高滴点、高油膜强度、低摩擦因数等良好性能,为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钨资源提供... 研究新型润滑材料二硫化钨超细粉末(平均粒径小于500 nm)作为添加剂对高温复合锂基润滑脂性能的影响,并研制出一种二硫化钨高温润滑脂。经测试,该润滑脂具有高滴点、高油膜强度、低摩擦因数等良好性能,为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钨资源提供一条新的出路。同时对二硫化钨超细粉末作为高温润滑脂添加剂的抗摩减磨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指出添加二硫化钨超细粉末的高温复合锂基润滑脂之所以具有这些优良的特性,是因为二硫化钨超细粉末具有易剪切、滑移的片层状结构特征,能产生沿弱结合面的剪切效应和微油池效应,在高温下还能在摩擦表面形成牢固的固体润滑转移膜和防止进一步氧化的致密氧化钨保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钨 超细粉末 复合锂基润滑脂 高温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纳米微粒锂基脂流变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锋 祁海洋 +1 位作者 宋宝玉 杨清香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13,共5页
利用NDJ-79旋转黏度计和RS150锥板流变仪测试分析纯锂基脂和含纳米微粒锂基脂的流变性。结果表明:含纳米微粒锂基脂的表观黏度随纳米微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加入纳米TiO2后的表观黏度比加入同比例的SiO2的表观黏度要大;纳米微粒含量、... 利用NDJ-79旋转黏度计和RS150锥板流变仪测试分析纯锂基脂和含纳米微粒锂基脂的流变性。结果表明:含纳米微粒锂基脂的表观黏度随纳米微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加入纳米TiO2后的表观黏度比加入同比例的SiO2的表观黏度要大;纳米微粒含量、皂分含量和温度等因素对含纳米微粒锂基脂表观黏度的影响均显著,并按皂分含量、温度、纳米微粒含量顺序影响依次减弱;纯锂基脂和含纳米微粒锂基脂均存在屈服剪应力,其流变过程表现为塑性流体的特性,流型属于Herschel-Bulkley模型,纳米微粒对流变参数有显著影响,两种脂均存在明显的剪切稀化现象。利用缠结理论和微粒在流场中的取向理论对其流变机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性 表观黏度 纳米微粒 锂基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