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TiO_2/Montmorillonite Nano-Composite with Different TiO_2
1
作者 PENG Tongjiang L Xia SUN Hongjuan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74-74,共1页
The hydrated-titanium-oxide/montmorillonite composite samples were prepared using a hydrolysation- intercalation composite method by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TiOSO4·2H2O. The TiO2/montmorillonite composite sampl... The hydrated-titanium-oxide/montmorillonite composite samples were prepared using a hydrolysation- intercalation composite method by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TiOSO4·2H2O. The TiO2/montmorillonite composite samples were got after calculated at 700℃ and 1100 ℃.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value of Ti/montmorillonite is 12.5 mmol/g, the c axis of hydrated-titanium-oxide/ montmorillonite composite sample began to disorder, moreover, the crystal size of anatase is just 13.4nm in the TiO2/montmorillonite composite sample calculated at 700 ℃, and after calculated at 1100 ℃, the crystal size of anatase is 55.8 nm, and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anatase reaches the highest (55.7%). Compared with pure TiO2 nano-particle sample, TiO2/montmorillonite composite sample has a higher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from anatase phase to rutile phase and smaller crystal size of TiO2. Montmorillonite structure layer has a significant blocking effect on TiO2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grain growth, and the blocking effect reaches saturation when the value of Ti/montmorillonite is 12.5 mmo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OUNT TiO2/montmorillonite nano-composite ANATASE RETARDING 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辅助微电铸法制备微混合器镍金属模具
2
作者 杜立群 王忠民 +2 位作者 郭柄江 刘柄男 尚柄泽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9-179,共11页
目的采用微电铸技术在不锈钢基底上进行微混合器镍金属模具的制备,以满足对高载荷下长期高精度的使用要求。方法为获得与镍铸层具有较高界面结合强度的金属基底,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模拟了3种不锈钢基底(304、316和S136)与镍铸层... 目的采用微电铸技术在不锈钢基底上进行微混合器镍金属模具的制备,以满足对高载荷下长期高精度的使用要求。方法为获得与镍铸层具有较高界面结合强度的金属基底,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模拟了3种不锈钢基底(304、316和S136)与镍铸层的分离功。此外,采用电解刻蚀方法提高了镍铸层与S136不锈钢的界面结合强度,并通过实验对电解刻蚀参数进行了优选。通过垂直拉伸法验证了分子动力学求解分离功的可靠性,并测量了较优刻蚀参数下和未刻蚀时镍铸层与S136不锈钢间的界面结合强度。结果S136不锈钢与镍铸层的分离功最大,界面结合强度最高,更适合作为微混合器镍金属模具的基底。通过分子动力学得到的3种不锈钢基底与镍铸层的分离功与实际的界面结合强度变化趋势相同。在刻蚀时间为60 s、刻蚀电压为10 V条件下,能获得合适的刻蚀深度、单边侧蚀量以及较大的表面粗糙度,该参数是提高界面结合强度的较优参数。刻蚀后镍铸层与S136不锈钢的界面结合强度为29.56 MPa,相较于未刻蚀时提高了218%。结论基于以上仿真和实验结果,制备了满足要求的微混合器镍金属模具,其模芯高度为59.3~61.4μm,最小线宽为60.2~61.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结合强度 微电铸 电解刻蚀 微混合器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全金属调制超表面过电铸工艺仿真与验证
3
作者 卞泽勇 曾永彬 +1 位作者 杨正 赵家辉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48,共6页
紫外光刻工艺在微结构制造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难以应对太赫兹全金属超表面天线数以万计的微米级微柱加工,主要问题是微结构与基底之间的结合强度不足而导致微结构脱落。对此提出了一种过电铸技术,实现微结构与平面之间的高结合强度。... 紫外光刻工艺在微结构制造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难以应对太赫兹全金属超表面天线数以万计的微米级微柱加工,主要问题是微结构与基底之间的结合强度不足而导致微结构脱落。对此提出了一种过电铸技术,实现微结构与平面之间的高结合强度。通过仿真分析过电铸过程表面形貌的变化与连接过程缝隙形成的原因,并在适当时机溅射金层以实现无缺陷的连接层电铸。结果表明,在没有任何添加剂的电铸液体系中,成功加工出了无脱落、无表面缺陷的太赫兹全金属调制超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表面 紫外光刻 过电铸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参数对微珠自适应辅助磨脉冲电铸镍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董迎港 任建华 +2 位作者 周超 尹冠华 姚传慧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46-255,共10页
目的 为提高电铸镍性能,提出一种微珠自适应辅助磨脉冲电铸工艺。方法 在柔性介质和阴极芯模间填充适量微珠,使其持续摩擦阴极表面,结合脉冲电源获得高性能镍沉积层。对比研究传统电铸与本工艺的电铸镍层性能差异,探讨脉冲参数对微珠自... 目的 为提高电铸镍性能,提出一种微珠自适应辅助磨脉冲电铸工艺。方法 在柔性介质和阴极芯模间填充适量微珠,使其持续摩擦阴极表面,结合脉冲电源获得高性能镍沉积层。对比研究传统电铸与本工艺的电铸镍层性能差异,探讨脉冲参数对微珠自适应辅助磨脉冲电铸工艺所得镍层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脉冲频率与占空比分别进行电铸试验,分析其对电铸层表面微观形貌、显微硬度以及表面粗糙度等的作用。结果 结果表明:微珠自适应辅助磨脉冲电铸工艺较传统电铸提升了电铸层性能。脉冲频率提升时,电铸层性能明显改善,但脉冲频率提升至1000Hz后,沉积层性能提升幅度趋缓。而占空比对沉积层的性能影响更为显著:20%占空比相较于80%占空比,镍层的表面粗糙度(Ra)值降低约52.5%,显微硬度值高14.12%,平均晶粒尺寸小53.6%,XRD结果显示电铸层(111)晶面的衍射强度最强,(200)晶面的衍射强度最弱,且二者的衍射强度差距最小,晶粒择优取向最佳。当其他条件不变,随着占空比逐渐增加,电铸层的晶粒逐渐粗大,显微硬度、表面粗糙度和晶粒择优取向渐劣。结论 结果表明,微珠自适应辅助磨脉冲电铸工艺可提升电铸镍层性能,工艺中采用较大脉冲频率可以细化晶粒、去除缺陷,继续增大脉冲频率对沉积层的性能影响逐渐趋于微弱。较低占空比的脉冲电源有利于提升该工艺细化晶粒及去除缺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珠自适应辅助磨 占空比 脉冲频率 脉冲电铸 柔性支撑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ement of thickness deposition uniformity in nickel electroforming for micro mold inserts 被引量:1
5
作者 蒋炳炎 翁灿 +2 位作者 周明勇 吕辉 DRUMMER Dietmar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2536-2541,共6页
Thickness deposition is a crucial issue on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formed micro mold inserts. Edge concentration effect is the main source of the non-uniformity. The techniques of adopting a non-conducting shield, a... Thickness deposition is a crucial issue on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formed micro mold inserts. Edge concentration effect is the main source of the non-uniformity. The techniques of adopting a non-conducting shield, a secondary electrode and a movable cathode were explored to improve the thickness deposition uniformity during the nickel electroforming process. Regarding these techniques, a micro electroforming system with a movable cathode was particularly developed. The thickness variation of a 16 mm×16 mm electroformed sample decreased respectively from 150% to 35%, 12% and 18% by these three techniques. Combining these validated methods, anickelmold insert for microlens array was electroformed with satisfactory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high replication precision. It could be applied to the following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position uniformity nickel electroforming secondary electrode non-conducting shield movable cathode micro mold inse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和Zn晶核对Cu/Ni复合体精密电沉积脱模的影响
6
作者 陈菊 杨光 +1 位作者 胡正晨 田振岐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34,共9页
在模具表面喷涂K_(2)Cr_(2)O_(7)是辅助电铸脱模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六价Cr具有较强的致癌性。为了替代六价Cr钝化层,本文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Cr晶核和Zn晶核,形成低毒三价Cr氧化物和无毒二价Zn钝化物防粘层替代六价Cr钝化层。利用计时... 在模具表面喷涂K_(2)Cr_(2)O_(7)是辅助电铸脱模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六价Cr具有较强的致癌性。为了替代六价Cr钝化层,本文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Cr晶核和Zn晶核,形成低毒三价Cr氧化物和无毒二价Zn钝化物防粘层替代六价Cr钝化层。利用计时电流法测试了沉积Cr和Zn晶核的电流-时间曲线,分析了三价Cr和二价Zn晶核在多晶Cu表面的形核特性;对Cu-Cr和Cu-Zn表面进行了SEM、EDS以及XPS测试,研究了电沉积三价Cr和二价Zn晶核后的表面形貌、表面元素组成及含量;对Cu、Cu-Cr和Cu-Zn表面进行了接触角测试,基于表面能理论计算了含三价Cr和二价Zn晶核多晶Cu的表面能。研究表明:三价Cr和二价Zn在Cu电极上的形核符合瞬态成核特性;三价Cr晶核在Cu表面上的分布比二价Zn晶核均匀且形状较为规整;三价Cr和二价Zn晶核在Cu表面均形成氧化物,Cr_(2)O_(3)的含量明显高于ZnO含量;多晶Cu、Cu-Cr和Cu-Zn的表面能大小依次为:多晶Cu>Cu-Zn>Cu-Cr,三价Cr和二价Zn氧化物辅助脱模后的Cu、Ni表面粗糙度相差57.14%和64.52%。因此,三价Cr氧化物可以更好地辅助Cu/Ni复合体顺利脱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电沉积 表面能 表面钝化 脱模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金属管制造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文凯 明平美 +4 位作者 闫亮 张新民 李欣潮 张亚赛 牛屾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50,共9页
微细金属管具有微环境下的微通道封闭、定向导向、稳流导流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电工电子、传热、光学等领域。受加工工具小型化、尺寸效应对材料性能和摩擦行为的改变等限制,微细金属管的制备极具挑战性。总结了微细金属管常用制... 微细金属管具有微环境下的微通道封闭、定向导向、稳流导流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电工电子、传热、光学等领域。受加工工具小型化、尺寸效应对材料性能和摩擦行为的改变等限制,微细金属管的制备极具挑战性。总结了微细金属管常用制备技术的制备原理、特点、制造能力以及优缺点,包括热挤压成形、冷拔成形、无模拉拔成形以及电铸成形,并对微细金属管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金属管 制备方法 无模拉拔成形 电铸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金饰品制备技术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庞亿 邢志军 +2 位作者 孙嘉若 胡影 巩小萌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102,共7页
本文综述了电铸和3D打印在黄金饰品制备领域的研究进展。简述了电铸金工艺的技术原理和制备流程,分别介绍了酸性、中性和碱性三种有氰电铸类型以及无氰铸金的不同电铸液体系,着重阐述了柠檬酸盐、亚硫酸盐等多种微氰或无氰铸金的工艺配... 本文综述了电铸和3D打印在黄金饰品制备领域的研究进展。简述了电铸金工艺的技术原理和制备流程,分别介绍了酸性、中性和碱性三种有氰电铸类型以及无氰铸金的不同电铸液体系,着重阐述了柠檬酸盐、亚硫酸盐等多种微氰或无氰铸金的工艺配方和技术参数。分析了3D打印在黄金首饰间接成型中的应用现状和技术优势以及3D直接打印成型工艺在粉末原料、设备等方面的技术壁垒,展望了电铸和3D打印技术在黄金饰品加工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金 K金 有氰电铸 无氰电铸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铸毛细管芯模选择与去除方法实验研究
9
作者 郭晓怡 明平美 +4 位作者 杨晓红 杨政 雷振俭 李玉婷 王文凯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9-86,共8页
电铸技术在制造大长径比、超细高精金属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芯模去除是该技术的关键工序。针对大长径比、超细高精金属管电铸后的芯模去除问题开展研究。实验研究评测了机械拉拔、化学溶解与低熔点合金熔化三种方法的脱模效果。在此基础... 电铸技术在制造大长径比、超细高精金属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芯模去除是该技术的关键工序。针对大长径比、超细高精金属管电铸后的芯模去除问题开展研究。实验研究评测了机械拉拔、化学溶解与低熔点合金熔化三种方法的脱模效果。在此基础上,研发出基于软质尼龙丝线芯模的热拉拔脱模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软质尼龙丝线芯模的热拉拔脱模法可快速脱除芯模,且对管壁损伤小、在管内无残留。基于此法,电铸制备出内径(100±0.5)μm、外径(300±0.5)μm、AR(长径比)约为200、管内壁表面粗糙度Ra为0.364μm的大长径比、高内表面质量毛细金属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铸成形 毛细管 芯模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4不锈钢电铸镍层厚度均匀性研究
10
作者 何康 许芳 +3 位作者 周赵琪 刘超男 乔叶平 王振卫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9,共9页
为解决由于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导致的电铸镍片厚度不均匀性问题,研究了电铸工艺参数和阴极挂具结构对改善镍片厚度均匀性和电铸结瘤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11 A·dm^(-2)、阳极长度为3.5 cm、极间距为2.5 cm、温度为45℃时... 为解决由于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导致的电铸镍片厚度不均匀性问题,研究了电铸工艺参数和阴极挂具结构对改善镍片厚度均匀性和电铸结瘤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11 A·dm^(-2)、阳极长度为3.5 cm、极间距为2.5 cm、温度为45℃时,镍片厚度均匀性最好。此时厚度平均值为0.484 mm,极差和均方差分别为0.157 mm和0.044 mm。在最佳工艺参数下,改善挂具和设计阴极遮蔽,解决了接触点厚度薄的问题,结瘤缓解,电铸时间由10 h缩至4 h,厚度极差和均方差分别降至0.116 mm和0.036 mm。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不仅提高了镍片厚度均匀性,电铸时间也缩短了60%,提升了阳极镍粒的利用率,节约了电铸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铸 厚度 均匀性 结瘤 挂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对Ni-CeO_2纳米复合电铸层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李济顺 薛玉君 +2 位作者 兰明明 刘义 余永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7-522,共6页
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Ni-CeO2纳米复合电铸层的表面形貌和结晶取向,研究超声波对电铸层显微硬度和耐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电铸过程中引入的超声波的强力搅拌作用、超声空化效应和声流扰动效应,可以有效抑制CeO2纳米颗... 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Ni-CeO2纳米复合电铸层的表面形貌和结晶取向,研究超声波对电铸层显微硬度和耐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电铸过程中引入的超声波的强力搅拌作用、超声空化效应和声流扰动效应,可以有效抑制CeO2纳米颗粒在镀液中的团聚,并促使其在电铸层中均匀分布,进一步细化了Ni结晶晶粒;超声波的引入可促进Ni晶体沿(111)和(220)晶面方向的生长,改变电铸层的结晶取向;与无超声波作用相比,超声波作用下制备的纳米复合电铸层显微硬度高、耐磨损性能优良,在CeO2添加量为40g/L时所制备的纳米复合电铸层的显微硬度最高、磨损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2纳米颗粒 纳米复合电铸层 电铸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电铸快速成型基础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阳培 黄因慧 +2 位作者 赵剑峰 刘志东 田宗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8-461,共4页
介绍了射流电铸快速成型技术的基本原理与设备系统组成 ,并进行了基础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扫描喷射电铸可大大提高电铸的电流密度 ,实验中可用电流密度高达 3 80 A/ dm2 ,远高于传统电铸电流密度 ;电铸电流密度和喷嘴扫描速度... 介绍了射流电铸快速成型技术的基本原理与设备系统组成 ,并进行了基础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扫描喷射电铸可大大提高电铸的电流密度 ,实验中可用电流密度高达 3 80 A/ dm2 ,远高于传统电铸电流密度 ;电铸电流密度和喷嘴扫描速度对铸层表面生长形貌有较大的影响 ,电流密度低、喷嘴扫描速度快易于获得颗粒细小、表面平整的铸层组织 ;当喷嘴口径小、喷射距离近时 ,铸斑尺寸小 ,定域性好 ,快速成型零件的尺寸精度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电铸快速成型技术 试验研究 电流密度 阴极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射流电铸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阳培 黄因慧 +1 位作者 刘志东 田宗军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447-1449,共3页
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射流电铸快速成型设备的系统组成与原理 ,对射流电铸工艺特点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其他工艺参数一定时 ,射流电铸的电流密度和电铸速度随电铸电压增大而增大 ,实验中可用电流密度高达380A/dm2 ,远高于传统电铸... 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射流电铸快速成型设备的系统组成与原理 ,对射流电铸工艺特点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其他工艺参数一定时 ,射流电铸的电流密度和电铸速度随电铸电压增大而增大 ,实验中可用电流密度高达380A/dm2 ,远高于传统电铸电流密度。喷嘴口径一定时 ,喷射距离近、电流密度低 ,射流电铸的定域性好。电流密度对铸层表面形态有较大的影响。用射流电铸快速成型设备制备了一组具有一定形状的金属铜零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电铸 快速成型 电铸速度 定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电铸快速制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劲松 黄因慧 +2 位作者 刘志东 田宗军 赵阳培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19,24,共5页
介绍了喷射电铸快速制造技术的原理与系统组成,采用喷射电铸快速制造工艺制备了具有简单形状的纳米晶金属铜样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现代分析手段对纳米晶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喷射电铸能显著提高极限电流密度,细... 介绍了喷射电铸快速制造技术的原理与系统组成,采用喷射电铸快速制造工艺制备了具有简单形状的纳米晶金属铜样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现代分析手段对纳米晶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喷射电铸能显著提高极限电流密度,细化晶粒,改善铸层质量.铜沉积层具有纳米晶微观结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55.6 nm,最小晶粒尺寸可达41.4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 电铸 快速制造 纳米晶 微观结构 电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电沉积快速成形的定域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劲松 黄因慧 +3 位作者 刘志东 田宗军 赵剑锋 赵阳培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408-1411,共4页
介绍了喷射电沉积快速成形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金属零件成形过程中,定域性对零件成形精度的重要性,并对影响定域性的因素进行了基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喷嘴口径、喷嘴与阴极间的距离对定域性有密切关系,喷嘴口径小、喷嘴距离小,则定... 介绍了喷射电沉积快速成形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金属零件成形过程中,定域性对零件成形精度的重要性,并对影响定域性的因素进行了基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喷嘴口径、喷嘴与阴极间的距离对定域性有密切关系,喷嘴口径小、喷嘴距离小,则定域性好,尺寸精度高;阴极电流密度和喷嘴扫描速度对定域性亦有影响,阴极电流密度低、喷嘴扫描速度快,则金属沉积斑尺寸小,定域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 电沉积 快速成形 定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电铸制备Cu/SiC_p复合材料 被引量:8
16
作者 朱建华 刘磊 +3 位作者 胡国华 沈彬 胡文彬 丁文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4-87,共4页
采用复合电铸工艺制备碳化硅颗粒(SiCp)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研究了镀液中颗粒浓度、镀液温度、电流密度对Cu/SiCp复合材料中SiCp含量的影响。通过优化各工艺参数可有效促进SiCp与铜的共沉积,提高复合材料中增强固体颗粒的含量。结果表明:... 采用复合电铸工艺制备碳化硅颗粒(SiCp)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研究了镀液中颗粒浓度、镀液温度、电流密度对Cu/SiCp复合材料中SiCp含量的影响。通过优化各工艺参数可有效促进SiCp与铜的共沉积,提高复合材料中增强固体颗粒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SiCp含量增加,Cu/SiCp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和导热系数减小,抗弯强度和硬度提高。此外,复合电铸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大内应力,对Cu/SiCp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能和硬度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铸 碳化硅颗粒 铜基复合材料 Cu/SiCp复合材料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晶脉冲电铸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雷卫宁 朱荻 +1 位作者 徐惠宇 曲宁松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75-978,共4页
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利用高频脉冲电流、高速冲液及添加剂方法 ,获得了纳米晶电铸层。分析了在脉冲电铸过程中 。
关键词 试验研究 精密制造 电铸 纳米晶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钴合金电铸精密薄壁件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9
18
作者 裴和中 李雪 +1 位作者 黄攀 张国亮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3-15,22,共4页
综述了精密薄壁件的研究现状、电铸基本理论、电铸镍钴合金铸液体系,并对精密薄壁冷屏件和波纹管的工艺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 电铸Ni—Co合金 精密薄壁件 电铸液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粒子摩擦法电铸新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朱增伟 朱荻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3,共4页
提出一种新型的硬质粒子摩擦法电铸技术,从理论上深入探讨了硬质粒子摩擦法电铸技术的沉积机理,并通过金属镍的电铸试验加以验证。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硬质粒子摩擦法电铸技术在阴阳极之间引入硬质粒子,并通过电铸芯模的旋转,带动... 提出一种新型的硬质粒子摩擦法电铸技术,从理论上深入探讨了硬质粒子摩擦法电铸技术的沉积机理,并通过金属镍的电铸试验加以验证。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硬质粒子摩擦法电铸技术在阴阳极之间引入硬质粒子,并通过电铸芯模的旋转,带动硬质粒子运动,使其不断摩擦、撞击阴极表面,能有效地去除沉积层表面的吸附气泡和积瘤,获得表面平整光亮的电铸层;通过减薄扩散层和扰动结晶过程,能细化晶粒,提高电铸速度。研究结果显示,硬质粒子摩擦法电铸技术在回转体类薄壁零件的电铸成形中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铸成形 硬质粒子 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indows的精确定时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20
作者 郭占社 孟永钢 +1 位作者 苏才钧 吴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717-1720,共4页
详细论述了W indows系统各种定时器的特点及其应用.利用VC++编制的测试程序、数据采集卡、和波形发生器对高精度定时器的精确度进行了测试.最后通过其在微力矩测试仪中对微电机转速测试以及在电铸仪中的应用等实例证明了其完全可以应用... 详细论述了W indows系统各种定时器的特点及其应用.利用VC++编制的测试程序、数据采集卡、和波形发生器对高精度定时器的精确度进行了测试.最后通过其在微力矩测试仪中对微电机转速测试以及在电铸仪中的应用等实例证明了其完全可以应用在某些高精度定时要求的控制软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定时器 VC++ 微力矩测试仪 电铸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