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6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eatment of Microalgae in Ballast Water Using Hydroxyl Radica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2 Ballast Water Discharge Standard 被引量:1
1
作者 MENG Xiangying CHEN Cao +2 位作者 BAI Mindong SUN Jian MENG Fanpeng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236,共5页
The effect of hydroxyl radical(·OH) on microalgae in ballast water i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An ?OH plasma generator, which has a thin plate discharge Ag electrode covered by two α-Al2 O3 dielectric layers... The effect of hydroxyl radical(·OH) on microalgae in ballast water i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An ?OH plasma generator, which has a thin plate discharge Ag electrode covered by two α-Al2 O3 dielectric layers, is built. The plasma generator is filled with O2 and gaseous H2 O and is powered by a homemade power supply. ?OH radicals are generated by a series of plasma reactions and then dissolved into ballast water to kill microalgae. The maximum density of the killed microalgae is about 11 000 cells per milliliter. At this density, the microalgae are not reactivated at the 48th hour and the 120th hour in the treated ballast waters, and the content of chlorophyll in these microalgae decreases by 100%. The water quality returns to a normal level after 120 hours without secondary pollution of aquatic organisms and environment.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2 ballast water discharge standard defined by 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 are satisfied with the proposed treatment, and that ·OH is an ideal substance for killing microalgae during ballast water replacement of sh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载水处理 排放标准 微藻 羟自由基 等离子体发生器 国际海事组织 俄亥俄州 最大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食性贝类对饵料微藻摄食选择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广军 宋伦 +2 位作者 刘印 王昆 李楠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0-326,共7页
滤食性贝类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其具有强大的水体过滤能力,海洋微藻是其主要食物来源[1]。近年来,随着近海贝类养殖规模迅速扩大,贝类养殖的问题也日益突显,贝类大规模死亡,个体消瘦、滞长等时有发生[2-4]。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滤食... 滤食性贝类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其具有强大的水体过滤能力,海洋微藻是其主要食物来源[1]。近年来,随着近海贝类养殖规模迅速扩大,贝类养殖的问题也日益突显,贝类大规模死亡,个体消瘦、滞长等时有发生[2-4]。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的研究[5-12]。贝类对饵料微藻的摄食是否具有选择性,在20世纪70—80年代,国内外学者还存在比较大的争论[13-14],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先进检测仪器的出现,人们对贝类摄食选择性的研究手段和认识不断提高,逐渐证实滤食性贝类对水体中的饵料微藻摄食并非无选择性,而是存在一定的摄食偏好选择[15-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食性贝类 摄食选择性 饵料微藻 粒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细菌处理油田采出水与生活污水的效能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冉 李彤 +2 位作者 王亮亮 赵进 潘杰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3,共6页
油田采出水污染物浓度高,缺少生物生长需要的N、P等元素,而生活污水富含N、P,但排放波动大,单独处理成本高。为提高油田污水的生物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将模拟油田采出水与模拟生活污水混合用于微藻-细菌共生培养,考察采出水与生活污... 油田采出水污染物浓度高,缺少生物生长需要的N、P等元素,而生活污水富含N、P,但排放波动大,单独处理成本高。为提高油田污水的生物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将模拟油田采出水与模拟生活污水混合用于微藻-细菌共生培养,考察采出水与生活污水不同体积混合比(1∶3、1∶5、1∶15、1∶35)对生物生长和营养物去除的影响。其中,微藻为普通蛋白核小球藻,菌种由酵母菌、乳酸菌、硝化菌、枯草芽孢菌等组成。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不同比例采出水/生活污水混合液的生物量、藻密度、菌密度和叶绿素基本呈增长趋势。微藻-细菌在采出水/生活污水混合比为1∶3的混合液中的生长情况最好,培养7 d后的总生物量为0.55 g/L,其中藻密度为0.23 g/L,菌密度为0.32 g/L。高比例采出水/生活污水混合液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在采出水/生活污水混合比为1∶3的水样中培育7 d后藻叶绿素a的含量最高,达649.27μg/mg;在混合比为1∶5的水样中藻叶绿素b的含量最高,达821.23μg/mg。在营养物去除方面,高混合比的污水更有利于微藻-细菌吸收营养物。当采出水/生活污水混合比为1∶3时,有机物和氨氮去除率最高,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为65%,氨氮去除率为37%;采出水与生活污水混合比为1∶5的水样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70%。将油田采出水和生活污水按适当体积比混合,可以促进藻-菌生长,提高生物处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水 生活污水 微藻 细菌 代谢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沼气发电废气联合沼液低温培养微藻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忠江 薛宁 +2 位作者 刘博涵 王立达 王丽丽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3-241,共9页
随着沼气技术的发展,富含氮、磷的沼液和含有CO_(2)的沼气发电废气的处理问题日趋严峻。微藻生产可实现沼液和废气的同步净化,但中国北方冬季寒冷漫长,增温成本过高。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在研究在10℃条件下,沼气发电废气联合沼液低温培... 随着沼气技术的发展,富含氮、磷的沼液和含有CO_(2)的沼气发电废气的处理问题日趋严峻。微藻生产可实现沼液和废气的同步净化,但中国北方冬季寒冷漫长,增温成本过高。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在研究在10℃条件下,沼气发电废气联合沼液低温培养微藻的生长及污染物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小球藻(Chlorella sp.)的沼液耐受能力较强,其生物质产量及污染物去除效果均随沼液添加量、CO_(2)浓度及通气流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绿素随CO_(2)浓度的增加持续增加;在10%沼液添加量、纳米气盘石曝气、8%CO_(2)浓度、1.2 L/min通气速率下,Chlorella sp.生物量干质量和蛋白质浓度分别达到2.43和1.46 g/L,总氮、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分别达到83.73%、93.00%、93.83%和86.02%,为沼气发电废气联合沼液低温、低成本培养微藻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沼气发电废气 沼液 低温 CO_(2) 通气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微藻培养气体交换膜组件设计与性能研究
5
作者 毛瑞鑫 刘力涛 +3 位作者 艾为党 王晓旭 周国栋 吴浩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9-395,共7页
针对空间环境下微藻培养气体交换气液固三相流管理的难点,开展了基于疏水膜材料的气体交换膜组件设计和性能研究,探究了不同设计组合对膜组件使用寿命和气体交换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为期60天的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膜片的气体交... 针对空间环境下微藻培养气体交换气液固三相流管理的难点,开展了基于疏水膜材料的气体交换膜组件设计和性能研究,探究了不同设计组合对膜组件使用寿命和气体交换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为期60天的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膜片的气体交换性能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且液相接触侧膜材料的疏水性能发生改变,由疏水性改为亲水性,部分膜组件出现渗漏失效。采用的PTFE-PP-PTFE三层复合膜设计在60天的实验过程中始终能保持较好的密闭性和气体交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 微藻 气体交换膜 光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藻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6
作者 母锐敏 江露露 +3 位作者 祁峰 马桂霞 安余梁 赵文祥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0-224,232,共6页
从制药废水的基本特性出发,系统介绍了目前制药废水的常用处理方法,深入分析并总结各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提出微藻在处理制药废水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重点综述了微藻处理制药废水的主要机制、影响因素以及研究现状,指出利用微藻与物理... 从制药废水的基本特性出发,系统介绍了目前制药废水的常用处理方法,深入分析并总结各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提出微藻在处理制药废水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重点综述了微藻处理制药废水的主要机制、影响因素以及研究现状,指出利用微藻与物理、化学及生物法耦合联用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以期为未来基于微藻处理制药废水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制药废水 抗生素 组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桑叶复合粉对芦花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胆固醇及DHA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彭津津 陈亚强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20,共4页
文章旨在探讨微藻-桑叶复合粉对芦花鸡生长性能,蛋品质,胆固醇及DHA沉积的影响。试验选用400羽健康的28周龄芦花鸡,采用4×2(微藻粉×桑叶粉)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成8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鸡。微藻粉按照0%、1%、3%、5%,... 文章旨在探讨微藻-桑叶复合粉对芦花鸡生长性能,蛋品质,胆固醇及DHA沉积的影响。试验选用400羽健康的28周龄芦花鸡,采用4×2(微藻粉×桑叶粉)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成8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鸡。微藻粉按照0%、1%、3%、5%,桑叶粉按照2%、4%添加到基础日粮,预饲期1周,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复合粉对芦花鸡产蛋率、蛋均重、日均采食量、料蛋比等生产性能指标和蛋形指数、蛋白高度、蛋壳强度、蛋壳厚度等蛋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 0.05),但能显著提高蛋黄颜色和哈氏单位(P <0.05),微藻粉单、桑叶粉单独添加还是协同效应均能显著降低蛋黄胆固醇含量(P <0.05),复合粉极显著提高蛋黄DHA含量(P <0.01)。由此可见,在芦花鸡日粮中添加复合粉,能显著降低蛋黄胆固醇含量,大幅提高鸡蛋DHA沉积,为功能性鸡蛋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桑叶复合粉 芦花鸡 生长性能 蛋品质 DHA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碳生产脂质的微藻培养实验教学实践
8
作者 靳翠丽 徐慧雯 +3 位作者 刘青 姜薇 周晓见 柏彦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9-205,共7页
为了提高环境相关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实验能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以巴夫藻为研究材料,设计了基于固碳生产脂质的微藻培养综合性专业大实验。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培养和观察巴夫藻、测定不同培养时期脂质生产能力和脂肪酸组成、... 为了提高环境相关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实验能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以巴夫藻为研究材料,设计了基于固碳生产脂质的微藻培养综合性专业大实验。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培养和观察巴夫藻、测定不同培养时期脂质生产能力和脂肪酸组成、评估巴夫藻脂质生物柴油性能和营养价值随生长期变化的基本规律。在微藻固定CO_(2)、生产有机质的基础上,聚焦脂质生产,结合生物柴油性能和脂质营养价值评估手段,向学生传达碳固定及生物质资源绿色利用的理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微藻培养的基本过程以及微藻在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应用。掌握微藻细胞组成的分析测试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实验技术的能力。该实验可作为高校环境相关专业的专业大实验课程中的综合性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固碳 微藻培养 生物柴油性能 营养价值 综合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牲畜粪污沼液培养微藻工艺参数优化
9
作者 王忠江 周正 +2 位作者 王丽丽 赵晓聪 李美诺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43-253,共11页
该研究针对沼气工程副产物——沼液富含氮、磷,易引起二次污染的问题,以及沼液培养微藻过程多因素交互作用研究不足及培养温度、沼液稀释比例均较高的问题,基于4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法,采用牛粪和猪粪2种沼液,探索... 该研究针对沼气工程副产物——沼液富含氮、磷,易引起二次污染的问题,以及沼液培养微藻过程多因素交互作用研究不足及培养温度、沼液稀释比例均较高的问题,基于4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法,采用牛粪和猪粪2种沼液,探索沼液添加比、光照强度、CO_(2)浓度和温度对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sp.,FACHB-1554)和肥壮蹄形藻(Kirchneriella obesa,FACHB-2104)的生长及养分去除的交互影响,并优化工艺条件,探寻降低培养温度、提高沼液添加比的可行性。结果表明,FACHB-1554和FACHB-2104生物量干质量均随着沼液添加比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FACHB-1554对NH_(3)-N含量更高的猪粪沼液的耐受能力相对更强;CO_(2)能显著促进2种微藻的生长,且随着CO_(2)浓度的增加,FACHB-1554生物量干质量先增加后降低,而FACHB-2104生物量干质量则持续增加;对于2种微藻生长,沼液添加比比较CO_(2)浓度影响更强,光照强度和温度则相对较弱,而对于NH_(3)-N和TP去除率,均是温度影响强于沼液添加比,光照强度和CO_(2)浓度则相对较弱,且提高沼液添加比至25%~30%和降低培养温度至18℃实际可行;猪粪沼液培养FACHB-1554和牛粪沼液培养FACHB-2104的最优工艺条件分别为:沼液添加比为20%和10%、光照强度均为7 000 lx、CO_(2)浓度为10%和12.50%、温度为22℃和24℃,FACHB-1554和FACHB-2104最大生物量干质量分别达到0.832 g/L和0.648 g/L,NH_(3)-N去除率分别达到86.71%和77.14%,TP去除率分别达到89.31%和78.23%。研究可为沼液低成本培养微藻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依据,促进沼液高值化利用及微藻产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微藻 温度 光照强度 CO_(2)浓度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油作为新型油脂源在水产饲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吉红 袁想通 +2 位作者 夏濛 杨宁浩 赵涛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10,共10页
微藻(Microalgae)是一群体型微小(1~60μm)、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植物的总称。具有富含脂质,脂肪酸组成丰富的特点,且富含多种活性物质,例如微藻色素、维生素、微藻多糖和矿物质,是很有应用前景的水产动物饲料油脂源。目前研究表明,以... 微藻(Microalgae)是一群体型微小(1~60μm)、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植物的总称。具有富含脂质,脂肪酸组成丰富的特点,且富含多种活性物质,例如微藻色素、维生素、微藻多糖和矿物质,是很有应用前景的水产动物饲料油脂源。目前研究表明,以微藻脂质作为饲料原料添加到水产饲料中用来代替鱼油或豆油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开发潜力很大。文章从微藻的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与活性成分、影响藻类脂质的因素及其在不同食性水生动物中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就微藻油脂作为水产饲料油源应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旨在为微藻产业高效利用和水产饲料开发提供参考资料与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油脂源 水产饲料 饲料开发 水产养殖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联合玉米秸秆对肥壮蹄形藻兼养生长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王丽丽 刘芳静美 +2 位作者 宫旭妍 李美诺 赵晓聪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31-241,共11页
富含氮磷的沼液、秸秆的水解产物能为微藻生长提供优质的氮源、有机碳源,提高微藻的兼养生长能力。该研究旨在解决微藻光合自养生物质产量低、环境适应性差及培养成本高的问题,以肥壮蹄形藻为对象,研究沼液联合玉米秸秆培养微藻的生长... 富含氮磷的沼液、秸秆的水解产物能为微藻生长提供优质的氮源、有机碳源,提高微藻的兼养生长能力。该研究旨在解决微藻光合自养生物质产量低、环境适应性差及培养成本高的问题,以肥壮蹄形藻为对象,研究沼液联合玉米秸秆培养微藻的生长及污染物去除特性。结果表明,添加秸秆能显著提高微藻的生物量产量,且微藻能通过兼养及附着在秸秆表面提升其对高浓度沼液及低温、低光照条件的耐受能力,并提高微藻脂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沼液的养分及秸秆的水解产物均能被微藻有效利用及去除,在沼液添加量为30%条件下,悬浮和附着微藻的最优生物量总产量及脂质质量分数分别达到2.81 g/L和20.43%,此时总氮、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7%、88%、95%和90%,且光照和曝气速率可分别降至2000 lx和1.0 L/min;联合培养过程中,促进木质纤维水解和菌藻共生的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及有助于微藻分泌胞外聚合物的成对杆菌属(Dyadobacter)的相对丰度均升高,而蓝藻门(Cyanobacteria)几乎消失;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优化试验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28%沼液添加量、4 310 lx光照强度、1.13 L/min曝气速率,最优微藻生物量总产量提高至2.83 g/L。研究结果可为微藻低成本培养及秸秆基质化培养微藻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依据,促进寒区微藻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玉米秸秆 微藻 兼养生长 光照 曝气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猪废水资源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陈明慧 党腾飞 +4 位作者 肖一诺 谢雅琪 宋一帆 万俊锋 王岩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4-438,共5页
随着集约化生猪养殖场的不断发展,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养猪废水是蕴含丰富营养物质的高浓度有机废水,采用常规污水生物处理养猪废水不仅处理成本高,而且出水中往往含有较高浓度的氮、磷污染物。同时,... 随着集约化生猪养殖场的不断发展,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养猪废水是蕴含丰富营养物质的高浓度有机废水,采用常规污水生物处理养猪废水不仅处理成本高,而且出水中往往含有较高浓度的氮、磷污染物。同时,一旦排入湖泊和河流等地表水体不仅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而且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大量流失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针对养猪废水研发高效低成本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是实现集约化生猪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养猪废水资源化处理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实现养猪废水资源化的方法途径。这将为以养猪废水为代表的养殖废水资源化处理提供技术支撑和重要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猪废水 资源化 微藻培养 氮磷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除磷机理及其工艺模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安余梁 祁峰 +1 位作者 母锐敏 马桂霞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7,共8页
向水环境排放过多的磷会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同时导致磷资源的浪费。微藻除磷作为一种可以回收资源的污水深度处理方式,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的研究还未揭开微藻除磷机理的全貌,也未开发出微藻的全部除磷潜力。对微藻... 向水环境排放过多的磷会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同时导致磷资源的浪费。微藻除磷作为一种可以回收资源的污水深度处理方式,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的研究还未揭开微藻除磷机理的全貌,也未开发出微藻的全部除磷潜力。对微藻除磷的优势进行了综述,基于现有研究成果论述了微藻除磷的机理,重点阐明了微藻除磷过程中“磷库”状态和“磷流”方向,并总结了微藻各种培养方式在除磷方面的优势与弱点。微藻除磷从机理上看,是生物质合成、化学沉淀、过量吸收和表面吸附这4种除磷机制共同作用和互相竞争的结果;从工艺模式上看,藻菌共生模式及光合兼养的营养模式是当前污水微藻除磷工艺的较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微藻除磷 培养方式 生物燃料 除磷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新污染物对微藻的毒性机制研究进展:生理和生化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天琪 冯承莲 +5 位作者 刘超男 李原婷 孙丽娟 侯梅芳 叶璟 邱黎敏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232,共11页
新污染物已在水体当中广泛存在,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毒性等特性,对水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存在潜在风险。我国已将新污染物治理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研究其生态环境效应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 新污染物已在水体当中广泛存在,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毒性等特性,对水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存在潜在风险。我国已将新污染物治理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研究其生态环境效应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藻类作为水生生境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其生理生化过程的任何变化都将对水生环境中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平衡性及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探讨了几种典型新污染物对微藻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其对微藻细胞生长、形态结构、物质代谢、氧化应激、能量转化及信号传导方面的毒性作用,旨在揭示新污染物对微藻的多种毒性机制。进而,本文讨论并展望了未来新污染物对微藻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方向,为建立新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安全阈值和科学评估新污染物的潜在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微藻 生态毒理 安全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的营养特征及其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文星星 葛玲瑞 +3 位作者 刘科均 张建国 刘帅 李谦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0-165,共6页
微藻是一类光合自养型微生物,具有营养价值高、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可以改善水产动物的肌肉品质。微藻或微藻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促进水产动物肠道健康,改善血清指标,从而提高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存活率和免疫力。此外,某些种类... 微藻是一类光合自养型微生物,具有营养价值高、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可以改善水产动物的肌肉品质。微藻或微藻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促进水产动物肠道健康,改善血清指标,从而提高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存活率和免疫力。此外,某些种类微藻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可以作为鱼粉的替代品,减少对传统渔业资源的依赖,在水产养殖中应用比较广泛。文章综述了微藻的营养特性及其对水产动物生长性能、肠道健康、免疫功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探讨了微藻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现状,为微藻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营养成分 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海水培养对魏氏藻WL1的生长及产油的影响
16
作者 李嘉洪 高翔 +4 位作者 景欣 刘磊 常晓妍 李政科 朱德锐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3,91,共9页
为探索海水替代淡水以达到节约淡水资源培养微藻的可行性,本研究将人工海水稀释2、3、6倍后再补加氮、磷和铁盐,用来培养魏氏真眼点藻Vischeria sp. WL1.研究发现:在所有稀释后的培养基中,稀释2倍海水培养的Vischeria sp. WL1具有最大... 为探索海水替代淡水以达到节约淡水资源培养微藻的可行性,本研究将人工海水稀释2、3、6倍后再补加氮、磷和铁盐,用来培养魏氏真眼点藻Vischeria sp. WL1.研究发现:在所有稀释后的培养基中,稀释2倍海水培养的Vischeria sp. WL1具有最大产油量;人工海水培养下该藻积累的油脂中以C16∶1(60%)和C18∶1(16%)脂肪酸为主,C20∶5(EPA)仅占5.00%.通过向稀释2倍海水中补加甘油、乙酸钠、乙酸铵三种碳源,结果表明:补加4 mM乙酸铵是促进Vischeria sp. WL1生长和产油的最佳条件,油脂中C16∶0和C16∶1脂肪酸比例最高;补加8 mM乙酸钠条件下所获油脂具有最高的EPA含量,可达9.72%.因此,通过人工海水来代替淡水资源并添加必需营养元素和合适的碳源,是培养产油微藻的一条可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人工海水 生物量 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物对海洋微藻光合固碳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娜 于婕 +3 位作者 杨晓文 薛丹 王岩 杨军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13-2026,共14页
大气中温室气体(CO_(2))浓度不断上升,为了保护全球气候变化稳定和生态系统健康,我国提出了“双碳”目标.近年来,随着海洋固碳潜力被逐步发掘,“海洋碳汇”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作为海洋初级生产者的微藻被认为是我国实现碳中和路径上重... 大气中温室气体(CO_(2))浓度不断上升,为了保护全球气候变化稳定和生态系统健康,我国提出了“双碳”目标.近年来,随着海洋固碳潜力被逐步发掘,“海洋碳汇”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作为海洋初级生产者的微藻被认为是我国实现碳中和路径上重要的一环,然而海洋是污染物主要汇聚地,不同污染物能够改变微藻的固碳效果,从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因此评估污染物对微藻固碳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学研究意义.本文从碳的运输、碳的固定途径和碳的代谢三个方面归纳了微藻光合固碳原理,综述了近年来传统污染物(海上溢油、农药和重金属)以及新污染物(微塑料和抗生素)对微藻固碳的影响和机制,其中石油烃、农药及抗生素对微藻固碳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仍需深入研究,以上内容旨在为微藻固碳减排方面提供夯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污染物 固碳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鱼贝多营养层次养殖池塘浮游微藻群落变化特征
18
作者 武思雨 苏浩昌 +5 位作者 曹煜成 徐煜 文国樑 徐武杰 沈斌 胡晓娟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97-2006,共10页
【目的】分析虾鱼贝多营养层次养殖池塘的浮游微藻群落变化特征,为凡纳滨对虾的健康养殖和养殖池塘的水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广东省茂名市主养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混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斑点... 【目的】分析虾鱼贝多营养层次养殖池塘的浮游微藻群落变化特征,为凡纳滨对虾的健康养殖和养殖池塘的水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广东省茂名市主养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混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和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的多营养层次养殖池塘,在养殖前期、中期、后期分别采集水样和浮游微藻样品,分析养殖过程中水质指标和浮游微藻群落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冗余分析(RDA)。【结果】随着养殖阶段的推移,池塘水体的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等氮营养盐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整个养殖过程中,池塘浮游微藻密度为1.65×10~6~9.34×10~6 cell/L,浮游微藻总生物量随着养殖阶段的推移呈升高趋势。在不同养殖阶段,共鉴定出浮游微藻8门53属,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有28属,蓝藻门(Cyanophyta)有10属,硅藻门(Bacillariophyta)有6属,蓝藻门的平裂藻属(Merismopedia)、颤藻属(Oscillatoria)等为数量优势属,硅藻门的小环藻属(Cyclotella)、绿藻门的栅藻属(Scenedesmus)、蓝藻门的鱼腥藻属(Anabaena)等为生物量优势属。整个养殖过程中,池塘浮游微藻群落数量多样性指数为1.32~2.83,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为2.85~3.89。RDA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虾鱼贝多营养层次养殖池塘浮游微藻群落的环境因子主要为氮、磷营养盐。【结论】凡纳滨对虾、草鱼、斑点叉尾鮰和缢蛏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可有效控制养殖过程中池塘浮游微藻的增殖,维持浮游微藻群落多样性,有利于养殖水体环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微藻 池塘环境 群落结构 多营养层次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破壁处理技术、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龚韧 金虎 +2 位作者 李海岭 李雅洁 杨海麟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99-313,共15页
微藻作为一种高效、可持续的生物资源,以其独特的代谢机制和丰富的功能性成分(如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色素、多糖和多酚类化合物)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本文探讨微藻破壁处理技术,详细讨论机械破壁法、物... 微藻作为一种高效、可持续的生物资源,以其独特的代谢机制和丰富的功能性成分(如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色素、多糖和多酚类化合物)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本文探讨微藻破壁处理技术,详细讨论机械破壁法、物理破壁法、化学破壁法、酶解破壁法及联合破壁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对成分提取效率的影响。同时总结微藻功能性成分的主要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菌、免疫调节、降血脂、抗糖尿病及抗肿瘤作用,并阐述其在健康促进与疾病干预中的作用机制。此外,梳理微藻资源在食品、药品及化妆品领域的实际应用现状,分析其在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挑战与不足之处。未来,通过优化提取工艺、深入研究生物活性机制以及推动多领域应用的产业化,微藻功能性资源将为健康产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支持。本综述可为微藻资源的开发与多领域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提取 破壁 生物活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浒苔提升微藻生产性能的教学实验设计
20
作者 刘青 杜雨欣 +2 位作者 柏彦超 靳翠丽 周晓见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2,22,共5页
为了提高环境类、资源类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以绿潮废弃物浒苔的资源化利用为关注点,设计了以浒苔为原料进行微藻培养的教学实验。采用水热处理法和碱水解法将浒苔制备成水解液培养基,比较了2种培养基对微藻生长和... 为了提高环境类、资源类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以绿潮废弃物浒苔的资源化利用为关注点,设计了以浒苔为原料进行微藻培养的教学实验。采用水热处理法和碱水解法将浒苔制备成水解液培养基,比较了2种培养基对微藻生长和物质生产的差异,并基于叶绿素荧光技术探究了水热处理法制备的水解液培养基对微藻生产性能的提升机制。该教学实验融合了水生生物学、生物资源加工技术等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微藻 水解液培养基 叶绿素荧光技术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