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D/Au/I^-复合物修饰电极在细胞色素C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朱民 施国跃 +1 位作者 刘敏 金利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8-73,共6页
 该文报道了一种采用纳米材料制备修饰电极的新方法,制作了乙二胺 Au溶胶 I-(ED Au I-)复合物修饰的碳纤维微柱电极,并研究了该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微电极对细胞色素C具有良好的催化还原特性,在6.5×10-7mol L~1.2&...  该文报道了一种采用纳米材料制备修饰电极的新方法,制作了乙二胺 Au溶胶 I-(ED Au I-)复合物修饰的碳纤维微柱电极,并研究了该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微电极对细胞色素C具有良好的催化还原特性,在6.5×10-7mol L~1.2×10-5mol L浓度范围内,还原峰电流与细胞色素C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检测限为3.2×10-7mol L;同时,该微电极具有选择性高,体积小和稳定性好等特点,适用于生命科学的研究,为细胞凋亡的病理、药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溶胶 碳纤维修饰微电极 细胞色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Nafion/纳米金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大米中痕量锌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春梅 吴峰 +1 位作者 李柏元 杨欣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21-1325,共5页
制备了石墨烯(GP)-Nafion/纳米金(Au)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GCE),并将其用于阳极溶出伏安测定大米中痕量锌。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对修饰电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在pH4.5的乙酸... 制备了石墨烯(GP)-Nafion/纳米金(Au)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GCE),并将其用于阳极溶出伏安测定大米中痕量锌。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对修饰电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在pH4.5的乙酸盐缓冲溶液中,-1.5V(VS.SCE)富集150s,以100mV·s-1 扫描速率从-1.3V扫描至-0.6V。锌在修饰电极上于-1.0V处产生-灵敏的阳极溶出伏安峰,峰电流与锌的质量浓度在5.0×10^-4~0.15mg·L^-1 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2.8×10^-4mg·L-1。方法用于测定大米样品中痕量锌的含量,并以此样品为基体做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8.0%~106%之间。方法的测定结果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纳米金颗粒 阳极溶出伏安法 大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伏安法测定2,4-二硝基苯酚 被引量:2
3
作者 卫应亮 王安亭 韩甜甜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1-405,共5页
多壁碳纳米管(MWCNT)和纳米金溶胶(AuNPs)经混合分散后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制成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2,4-二硝基苯酚(2,4-DNP)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试验表明复合修饰电极对2,4-DNP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 多壁碳纳米管(MWCNT)和纳米金溶胶(AuNPs)经混合分散后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制成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2,4-二硝基苯酚(2,4-DNP)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试验表明复合修饰电极对2,4-DNP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循环伏安曲线上观察到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氧化峰电位为0.183V,还原峰电位为0.125V。同时对影响2,4-DNP电化学测量的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条件下,2,4-DNP浓度在5.0×10-6~4.0×10-4 mol·L-1范围内与其氧化峰电流呈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直接测定2,4-DNP的线性扫描伏安法,回收率在94.0%~104%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2.0%~3.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金纳米颗粒 2 4-二硝基苯酚 线性扫描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巯基苯甲酸功能化纳米金粒子固定葡萄糖氧化酶/漆酶基燃料电池性能
4
作者 高素云 库里松.哈衣尔别克 曾涵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8-719,共12页
以4-巯基苯甲酸修饰纳米金粒子作为固酶载体和导电基体构建了新型纳米结构固酶葡萄糖/O2燃料电池,其制备简单,长期使用性能稳定。利用纳米金粒子通过表面修饰基团和酶分子活性中心附近疏水结合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x)... 以4-巯基苯甲酸修饰纳米金粒子作为固酶载体和导电基体构建了新型纳米结构固酶葡萄糖/O2燃料电池,其制备简单,长期使用性能稳定。利用纳米金粒子通过表面修饰基团和酶分子活性中心附近疏水结合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x)和漆酶(Lac)分子,分别制备了固酶阳极—4-巯基苯甲酸功能化纳米金粒子固定葡萄糖氧化酶修饰金盘电极GOx/4-MBA@GNP/Au和固酶阴极—4-巯基苯甲酸功能化纳米金粒子固定漆酶修饰金盘电极Lac/4-MBA@GNP/Au。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电极在不引入任何外加电子中介的条件下,均可以实现酶活性中心-纳米金粒子之间的直接电子迁移,而且具有较快的催化反应能力(固酶阳极和阴极的转化速率分别为1.3和0.5 s^-1;催化葡萄糖氧化和氧气还原的起始电位分别为-0.23和0.76 V)。评估了固酶阳极和阴极组装成的纳米结构固酶葡萄糖/O2燃料电池的能量输出性能。该燃料电池在没有Nafion薄膜和阳极无N2气保护下,开路电压和最大输出能量密度分别可达0.56 V和760.0μW/cm^2,使用一周后输出能量密度仍然可以达到最初值的-88%。进一步测试结果显示,该燃料电池呈现出与游离漆酶类似的p H依赖关系和热稳定性,这些实验结果均暗示:影响整个酶燃料电池性能的关键在于漆酶基阴极催化氧还原的过程。此外,这种燃料电池的性能虽然受到共存干扰物抗坏血酸的影响,但在人类血清中测试结果显示其仍然具有较高的输出能量密度(132.0μW/cm^2,开路电压0.40 V)。本文研究结果给出了设计高性能葡萄糖/O2燃料电池的新思路,同时也为研究固酶燃料电池的构效关系提供了实验依据和有价值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 漆酶 巯基苯甲酸修饰纳米金粒子 酶燃料电池 直接电子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rmal storage unit with possible nano enhanced phase change material in building cooling applications
5
作者 Solomon G Ravikumar Ravikumar T S +1 位作者 Raj V Antony Aroul Velraj R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3年第2期91-102,共12页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used in free cool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lications is low,due to the poor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materials.The recent phenomenal advancement in nano...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used in free cool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lications is low,due to the poor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materials.The recent phenomenal advancement in nano technology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an appreciable enhancement i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s.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ies of using nano technology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a detailed parametric study is carried out,to analyse th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potential with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conventional phase change materials and nano enhanc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 under various flow conditions of the heat transfer fluid.Initially,the theoretical equation,used to determine the time for outward cylindrical solidification of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is validat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It is inferred from the parametric studies,that for paraffinic phase change materials with air as the heat transfer fluid,the first step should be to increase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to the maximum extent,before making any attempt to increas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s,with the addition of nano particles.When water is used as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the addition of nano particles is recommended to achieve better heat transfer,when a liquid is used as the heat transfer flu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storage phase change material nano particle solidification time building cooling doi.3969/j.issn.2095-4239.2013.02.002 CLC number:TK 51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4239(2013)02-091-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金颗粒对卡林型金矿成矿的指示
6
作者 冯宏业 琚宜文 +6 位作者 方维萱 朱洪建 余坤 陈博 乔鹏 肖蕾 陶丽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5-66,共2页
卡林型金矿中金的赋存状态一直是矿物学和矿床学的研究重点之一。我国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中金的赋存状态长期存在纳米金颗粒(包裹体金)和晶格金之争(Feng Hongye et al.,2021)。黄铁矿在金矿床中通常作为主要载金矿物出现,其晶体内部结... 卡林型金矿中金的赋存状态一直是矿物学和矿床学的研究重点之一。我国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中金的赋存状态长期存在纳米金颗粒(包裹体金)和晶格金之争(Feng Hongye et al.,2021)。黄铁矿在金矿床中通常作为主要载金矿物出现,其晶体内部结构及微量元素组份特征可以用来限定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与演化规律、反映成矿过程、约束矿床成因等,离散不可见金的形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型金矿 微纳米金颗粒 热液流体 成矿作用 生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的地球化学省及其成因的微观解释 被引量:30
7
作者 王学求 徐善法 +1 位作者 迟清华 刘雪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全国1:20万区域化探扫面600×104km2和东天山、中蒙边界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86×104km2的金分析数据,在全国圈定了15处金的地球化学省集中区,并发现与金矿成矿带或大型矿集区有关的地球化学省都具有多层套合结构特征。这种... 利用全国1:20万区域化探扫面600×104km2和东天山、中蒙边界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86×104km2的金分析数据,在全国圈定了15处金的地球化学省集中区,并发现与金矿成矿带或大型矿集区有关的地球化学省都具有多层套合结构特征。这种具有多层套合特征的地球化学省的形成是由高背景岩石、成矿作用和矿床风化产生的次生分散相互叠加的结果。高背景岩石提供了成矿元素的初始物源,成矿过程使得元素的进一步活化和富集,矿床风化产生元素的点源分散进一步形成叠加异常浓集中心,最后形成了具有多层套合的地球化学异常。通过使用微米和纳米观测手段发现地球化学样品中存在大量微米至纳米级金微粒,这种金微粒具有极强的活动性,能被各种营力作长距离搬运,形成了大规模具有多层套合特征的金地球化学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地球化学省 套合地球化学异常 成因机制 微观观测 纳米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头孢他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珏 屈建莹 +2 位作者 朱莉莉 王金中 王越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94,共4页
在碱性条件下,头孢他啶对金纳米粒子催化高锰酸钾氧化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强度具有明显的增敏作用,基于此建立了一种测定头孢他啶的化学发光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用该法测定头孢他啶的线性范围为3.0×10^-5-5.0×... 在碱性条件下,头孢他啶对金纳米粒子催化高锰酸钾氧化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强度具有明显的增敏作用,基于此建立了一种测定头孢他啶的化学发光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用该法测定头孢他啶的线性范围为3.0×10^-5-5.0×10g/L,检出限为1.0×10g/L,相对标准偏差为2.0%(p=4.0×10^-3g/L,n=11),将其用于药物制剂中头孢他啶含量的测定,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9%,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流动注射 鲁米诺 头孢他啶 纳米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自组装层纳米金修饰电极制备及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5
9
作者 桂学琴 汪海燕 +1 位作者 王世君 金葆康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73,共5页
利用自组装方法,将两种不同巯基化合物(一种为双巯基化合物)修饰至金电极表面,在双巯基的另一个-SH基团上,吸附纳米金颗粒制备纳米金修饰电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制备纳米金密度可控的修饰电极,该电极具备纳米阵列电极特性.运用电化学方... 利用自组装方法,将两种不同巯基化合物(一种为双巯基化合物)修饰至金电极表面,在双巯基的另一个-SH基团上,吸附纳米金颗粒制备纳米金修饰电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制备纳米金密度可控的修饰电极,该电极具备纳米阵列电极特性.运用电化学方法和扫描电镜,对纳米修饰阵列电极进行研究和表征.改变纳米金周围微环境,可控制修饰电极上电子传递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修饰电极 纳米阵列电极 电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标免疫试纸条反射式光度计的研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立华 曾爱军 +4 位作者 张友宝 任冰强 余琨 黄惠杰 王向朝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63-667,共5页
为使金标免疫分析术能对目标被检物进行高灵敏度快速定量检测,成功研制一种金标免疫试纸条反射式光度计。根据纳米金颗粒对绿光的强烈吸收特性,以绿光激光器为照明光源,以扫描方式测量金标免疫试纸条上经生物反应而结合上去的纳米金颗... 为使金标免疫分析术能对目标被检物进行高灵敏度快速定量检测,成功研制一种金标免疫试纸条反射式光度计。根据纳米金颗粒对绿光的强烈吸收特性,以绿光激光器为照明光源,以扫描方式测量金标免疫试纸条上经生物反应而结合上去的纳米金颗粒的分布,通过特定算法计算出样品中目标被检物的浓度。该光度计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标准样品的检测灵敏度达到5 m IU/m l,在5-500 m IU/m 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特性,相关系数R^2-0.99,使用研制的光度计对同一生物反应稳定的金标试纸条进行20次重复测量,测量结果的变异系数(CV)小于2%。该光度计具有快速、稳定、灵敏的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计量 反射式光度计 纳米金颗粒 吸收光谱 免疫层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基纳米复合物修饰印刷电极伏安法测定水中镉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欣 徐玲玲 +2 位作者 周秋兰 林世新 李龙飞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57-1261,共5页
构建了基于石墨烯(GS)-纳米金(Au)复合纳米微粒修饰印刷电极(SPCEs)的电化学传感器(SPCEs│GS/Au),建立了微分脉冲溶出伏安(DPSV)法测定水中痕量镉的电分析方法。采用扫描电镜(SEM)对电极表面进行了表征,DPSV法研究了镉的电化学性质。... 构建了基于石墨烯(GS)-纳米金(Au)复合纳米微粒修饰印刷电极(SPCEs)的电化学传感器(SPCEs│GS/Au),建立了微分脉冲溶出伏安(DPSV)法测定水中痕量镉的电分析方法。采用扫描电镜(SEM)对电极表面进行了表征,DPSV法研究了镉的电化学性质。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溶出峰电流与Cd2+的质量浓度在2.5×10-7~2.5×10-5 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 0,检出限为1.8×10-7 g/L。将该方法用于实际水样的测定,回收率为96%~107%,实验结果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GF-AAS)法一致。该传感器采用复合纳米微粒修饰SPCEs,既能富集Cd2+又能扩增响应电流,且一次使用可抛弃、样品用量少、操作简便,可快速、准确地测定水样中的痕量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纳米金 印刷电极 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酶在纳米金溶胶/多重壁碳纳米管复合载体上固定方法的比较及粒子尺寸效应 被引量:4
12
作者 曾涵 尹筱莉 +2 位作者 杨忠丽 徐江玲 张永全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29-835,共7页
以纳米金溶胶(NGS)和多重壁碳纳米管(MWCNTs)的共混物(NGS/MWCNTs)作为固定漆酶的载体,研究了3种固定漆酶方法在酶固定量、比活力上的差异。研究了不同的固定方法对固定酶热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及纳米金溶胶颗粒粒径对酶固定量和固定酶... 以纳米金溶胶(NGS)和多重壁碳纳米管(MWCNTs)的共混物(NGS/MWCNTs)作为固定漆酶的载体,研究了3种固定漆酶方法在酶固定量、比活力上的差异。研究了不同的固定方法对固定酶热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及纳米金溶胶颗粒粒径对酶固定量和固定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GS/MWCNTs具有良好的固定漆酶能力和高固酶比活力,NGS/MWCNTs(NGS粒径37nm)通过简单物理吸附法固定漆酶的量和固酶的比活力最高,分别可达33.80mg/g和9.433U/mg。在NGS/MWCNTs上采用化学键合方法固定的漆酶在70℃放置2h后仍然保持初始活力的75%,重复使用20次后仍保持初始活力的70%。纳米金溶胶粒子越小(24nm),底物和固定漆酶间亲和力越好(KM=0.027mmol/L),表观速率常数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酶固定 纳米金溶胶 粒子尺寸效应 热稳定性 重复使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气测量寻找深部隐伏金矿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75
13
作者 童纯菡 李巨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5-142,共8页
根据9个地区4种不同的金和金多金属矿区地气研究、室内上升气流和纯扩散模拟模型实验以及地气采样片在高分辨显微技术(AFM,TEM,SEM)下观察的结果,讨论了地气测量的找矿机理,认为地壳内上升气流携带深部矿化元素的纳米... 根据9个地区4种不同的金和金多金属矿区地气研究、室内上升气流和纯扩散模拟模型实验以及地气采样片在高分辨显微技术(AFM,TEM,SEM)下观察的结果,讨论了地气测量的找矿机理,认为地壳内上升气流携带深部矿化元素的纳米级微粒垂直向上迁移至地表,形成地气异常.文中对地气法的方法技术做了概述和评论,并列举了应用实例,地气法兼有物、化探的优点,在寻找深部隐伏矿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气测量 上升气流 纳米微粒 找矿机理 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吡咯烷酮及鞣酸对纳米金制备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冯春波 杜志平 李秋小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5-87,119,共4页
在经典Frens法制备金纳米粒子过程中引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及鞣酸作为保护剂,制备出金纳米粒子并考察了保护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搅拌速度对制备出的金纳米粒子的影响;在制备好的金纳米粒子表面,通过化学还原方法沉积生长银层。利用UV-... 在经典Frens法制备金纳米粒子过程中引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及鞣酸作为保护剂,制备出金纳米粒子并考察了保护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搅拌速度对制备出的金纳米粒子的影响;在制备好的金纳米粒子表面,通过化学还原方法沉积生长银层。利用UV-Vis分光光度计,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得到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两种保护剂的存在可提高粒子的稳定性、单分散性、粒径分布均匀且在7 nm^25 nm内可控,重现性好;Au/Ag核壳结构复合粒子在适当的摩尔比范围内粒径可控且均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吡咯烷酮 保护剂 金纳米粒子 单分散性 Au/Ag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修饰纳米金溶胶的稳定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薇 李韦华 张金利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70-974,共5页
纳米金在分子生物学、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纳米金在电解质溶液中易形成不可逆聚集的问题,通过紫外光谱、TEM、Zeta电位测试等表征,研究了DNA分子修饰对纳米金溶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金粒子的初始Z... 纳米金在分子生物学、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纳米金在电解质溶液中易形成不可逆聚集的问题,通过紫外光谱、TEM、Zeta电位测试等表征,研究了DNA分子修饰对纳米金溶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金粒子的初始Zeta电位与粒径有关,平均粒径为13nm的金粒子对应-44.4mV的电位;当加入钠离子缓冲液后,纳米金粒子迅速聚集沉积.紫外光谱的动力学特性曲线表明,经过与巯基相连的DNA修饰后,纳米金粒子能够在钠离子缓冲液中稳定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DNA修饰 胶体 粒子团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低温氧化纳米金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瑞辉 张存满 马建新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2-78,共7页
从载体、制备方法和条件、助剂、反应机理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CO低温氧化金催化剂的研究工作取得的最新进展,特别对助剂在纳米金催化剂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一氧化碳 低温氧化 金催化剂 纳米金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功能化纳米金粒子固酶电极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涵 杨阳 赵淑贤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05-2314,共10页
以合成的4-巯基苯甲酸功能化纳米金粒子和聚乙烯基吡啶包覆纳米金粒子分别作为固酶载体,制备了2种新型固酶电极,在此基础上组装了2种酶燃料电池。采用电化学方法结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透射电镜技术等手段研究了固酶载体的形貌,酶-载... 以合成的4-巯基苯甲酸功能化纳米金粒子和聚乙烯基吡啶包覆纳米金粒子分别作为固酶载体,制备了2种新型固酶电极,在此基础上组装了2种酶燃料电池。采用电化学方法结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透射电镜技术等手段研究了固酶载体的形貌,酶-载体间相互作用对电极表面固定酶分子的光谱学性质,酶-电极间直接电子迁移能力和催化底物反应性能的影响,进一步评估和比较了两种酶燃料电池的能量输出性能。实验结果表明:4-巯基苯甲酸功能化纳米金粒子固酶基电极可以实现酶-电极间的直接电子迁移而且对葡萄糖和氧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催化反应起始电位分别为-0.03和0.96 V,底物转化频率分别是1.3和0.5 s^(-1)),其催化性能的重现性、长期使用性能、酸碱耐受性和热稳定性良好,随着自组装固酶层数的增加,催化性能随之增强直至达到极限催化电流;电池性能测试结果表明4-巯基苯甲酸功能化纳米金粒子固酶基燃料电池的开路电压为0.88V,最大输出能量密度:864.0μW·cm^(-2),长期使用性能优异(储存3周后仍可达到最佳能量输出的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葡萄糖氧化酶 功能化纳米金粒子 直接电子迁移 催化性能 酶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形金属纳米粒子的光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晓雷 姜光科 +5 位作者 董钰鑫 刘思亮 贡丽萍 赵洁惠 朱竹青 顾兵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4-153,共10页
基于麦克斯韦应力张量理论,对多边形金纳米粒子在聚焦场下的光力特性进行了研究。以三角形金纳米粒子为例,从粒子在聚集场中的受力情况出发,分别研究了具有圆对称能量分布的聚焦场和具有三角形能量分布的聚焦场对三角形金纳米粒子的捕... 基于麦克斯韦应力张量理论,对多边形金纳米粒子在聚焦场下的光力特性进行了研究。以三角形金纳米粒子为例,从粒子在聚集场中的受力情况出发,分别研究了具有圆对称能量分布的聚焦场和具有三角形能量分布的聚焦场对三角形金纳米粒子的捕获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使用圆对称聚焦场时,可对边长为50~350 nm的三角形金纳米粒子实现稳定捕获;当使用三角形聚焦场时,在粒子以和聚焦场形状匹配的角度进入聚焦场的情况下,可对边长为100~350 nm的三角形金纳米粒子实现稳定捕获。将圆对称聚焦场和三角形聚焦场对三角形金纳米粒子的捕获特性进行比较,发现三角形聚焦场在x方向的捕获力要强于圆对称聚焦场;而在y方向,三角形聚焦场对粒子的捕获范围要大于圆对称聚焦场。该工作研究了三角形的金属纳米粒子在不同形状聚焦场下的光力捕获特性,为基于非球形金属粒子的光学操纵在拉曼光谱超分辨成像、粒子微加工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镊 三角形金纳米粒子 径向矢量光场 紧聚焦 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还原氧化石墨烯修饰的盐酸环丙沙星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1
19
作者 闫长领 王公珂 张瑞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6,共8页
以吡咯和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以盐酸环丙沙星为模板,在纳米金和还原氧化石墨烯(AuNP/rGO)修饰的玻碳电极上,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薄膜电化学传感器.利用扫描电镜对修饰电极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电化学技术测试分子印迹传感器性... 以吡咯和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以盐酸环丙沙星为模板,在纳米金和还原氧化石墨烯(AuNP/rGO)修饰的玻碳电极上,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薄膜电化学传感器.利用扫描电镜对修饰电极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电化学技术测试分子印迹传感器性能.研究了纳米金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用量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对传感器制备和测试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分子印迹传感器对盐酸环丙沙星具有宽的线性检测范围(1.0×10^(-8)~1.0×10^(-2)mol/L),低检测限(7.41×10^(-12)mol/L(S/N=3)),选择性高,稳定性好.此外,该传感器成功检测出了实际药品和牛奶样品中的盐酸环丙沙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纳米金颗粒 还原氧化石墨烯 盐酸环丙沙星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活性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新 罗国华 赵如松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98-902,共5页
综述了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影响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纳米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的比较,得出高活性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的适宜制备方法:选择适宜的负载方法、选择适宜的载体、严格控制纳米金粒... 综述了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影响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纳米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的比较,得出高活性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的适宜制备方法:选择适宜的负载方法、选择适宜的载体、严格控制纳米金粒径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负载型催化剂 制备 应用 金催化剂 制备方法 负载型 高活性 催化活性 负载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