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硝酸锰/活性炭-臭氧微纳米气泡催化氧化染料废水的影响因素
1
作者 魏婕 朱艳丽 +1 位作者 王淑晋 王若男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40,共9页
作为处理染料废水的新途径,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结合微纳米气泡曝气技术解决了染料废水中有机污染物难降解和色度难去除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以模拟阳离子染料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硝酸锰/活性炭(Mn/GAC)作为催化剂,使用臭氧催化氧化... 作为处理染料废水的新途径,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结合微纳米气泡曝气技术解决了染料废水中有机污染物难降解和色度难去除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以模拟阳离子染料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硝酸锰/活性炭(Mn/GAC)作为催化剂,使用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结合微纳米气泡曝气技术处理阳离子染料废水。以色度去除率作为考察指标,在确定阳离子染料废水的初始浓度和臭氧浓度的基础上,对催化剂使用量、废水的初始pH值和废水的初始温度3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考查其对阳离子金黄X-GL染料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纳米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去除阳离子金黄X-GL染料废水色度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在催化剂的投加量为3.5 g/L、初始pH值为9.4、初始温度为23.6℃的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色度去除率为95.6%,说明该工艺处理染料废水能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催化氧化 硝酸锰/活性炭催化剂 阳离子染料废水 正交实验 微纳米气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o–O nano-catalysts as a burn rate modifier for composite solid propellants 被引量:3
2
作者 D. Chaitanya Kumar RAO Narendra YADAV Puran Chandra JOSH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97-304,共8页
Nano-catalysts containing copper–cobalt oxides(Cu–Co–O)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citric acid(CA) complexing method. Copper(II) nitrate and Cobalt(II) nitrate were employed in different molar ratios as the start... Nano-catalysts containing copper–cobalt oxides(Cu–Co–O)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citric acid(CA) complexing method. Copper(II) nitrate and Cobalt(II) nitrate were employed in different molar ratios as the starting reactants to prepare three types of nano-catalysts. Well crystalline nano-catalysts were produced after a period of 3 hours by the calcination of CA–Cu–Co–O precursors at 550 °C. The phase morphologies and crystal composition of synthesized nano-catalysts were examin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methods. The particle size of nano-catalysts was observed in the range of 90 nm–200 nm. The prepared nano-catalysts were used to formulate propellant samples of various compositions which showed high reactivity toward the combustion of HTPB/AP-based composite solid propellants. The catalytic effects on the decomposition of propellant samples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at higher temperatures. Th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site solid propellant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the incorporation of nano-catalysts. Out of the three catalysts studied in the present work, Cu Co-I was found to be the better catalyst in regard to thermal decomposition and burning nature of composite solid propellants. The improved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solid propellant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high crystallinity, low agglomeration and lowering the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of oxidizer by the addition of Cu Co-I nano-cataly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oxides nano-catalysts Solid propellant Burn rate Surface morphology Thermal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n-QuEChERS Nano净化柱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筛查石斛中84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权 毕珊 +7 位作者 吴玉田 李磊 周贻兵 刘利亚 刘文政 陈庆园 周雪 郭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5-575,共11页
利用Sin-QuEChERS Nano净化柱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分析,建立了石斛基质中84种不同极性农药残留的快速筛查方法。比较了采用不同的提取溶剂(1%乙酸乙腈、丙酮)和不同的提取方式(加水浸泡和不加水浸泡)下目标物的提取效率。... 利用Sin-QuEChERS Nano净化柱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分析,建立了石斛基质中84种不同极性农药残留的快速筛查方法。比较了采用不同的提取溶剂(1%乙酸乙腈、丙酮)和不同的提取方式(加水浸泡和不加水浸泡)下目标物的提取效率。利用金钗石斛样品系统比较了Sin-QuEChERS Nano法与经典的基质固相分散法(dSPE)、固相萃取法(SPE)、QuEChERS法的净化效果及提取回收率,以及净化效果较好的Sin-QuEChERS Nano法与dSPE法基质效应的差异。目标物经DB-1701MS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分离,GC-MS/MS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溶液外标法定量。通过GC-MS/MS检测方法对金钗石斛和铁皮石斛中的84种代表性农药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各目标物在不同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2))均>0.990,方法的检出限(LOD,S/N=3)为1.5~5.8μg/kg,方法的定量限(LOQ,S/N=10)为5.0~15.0μg/kg。在两个水平下,目标农药的加标回收率为68.7%~116.2%,相对标准偏差(RSD,n=6)均低于15%。与其他经典的前处理方法相比,Sin-QuEChERS Nano法在净化效果方面表现更好,该法不仅可以有效去除色素、有机酸、碱性干扰物等物质,还可以节省样品制备时间,避免溶剂转移造成的损失,无需进一步涡旋或离心,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提取物纯化程序。该方法灵敏、快速、简便、可靠,有效地提高了石斛中农药快速筛查时的检测效率,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此外,所开发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扩展目标农药的类型,并可以用于检测其他更多食品及中药材中的农药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Sin-QuEChERS nano净化柱 快速筛查 农药残留 石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ple-QuEChERS Nano结合GC-MS/MS同时检测全血中的97种农药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丹 董林沛 +5 位作者 任昕昕 姜红 王爱华 常靖 张云峰 张曦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7-355,共9页
建立了Simple-QuEChERS Nano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同时检测血液中97种农药的方法,并对基质条件、提取溶剂以及净化材料进行了优化。0.5 mL血液样品经3倍水稀释混匀,使用2.0 mL乙酸乙酯提取后振荡、离心,过Simple-QuEChERS N... 建立了Simple-QuEChERS Nano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同时检测血液中97种农药的方法,并对基质条件、提取溶剂以及净化材料进行了优化。0.5 mL血液样品经3倍水稀释混匀,使用2.0 mL乙酸乙酯提取后振荡、离心,过Simple-QuEChERS Nano净化柱及0.22μm有机微孔滤膜后,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分析。结果显示,97种农药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873),除丙烯菊酯(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11.03、36.76 ng/mL)外,其余农药的检出限为0.06~4.27 ng/mL,定量下限为0.18~14.24 ng/mL。采用空白全血进行加标回收实验,97种农药在100、200、400 ng/mL 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32.2%~120%,日内精密度为1.9%~11%,日间精密度为3.6%~13%。该方法由传统QuEChERS方法改进,绿色环保、操作简单、快速高效,可用于血液中多种农药的同时检测,用于实际案件血液样品中农药的筛查与定性定量检验,获得了良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ple-QuEChERS nano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C-MS/MS) 血液 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选择性部分氧化催化剂Au-Pd/TiO_(2)-SiO_(2)的设计合成与苯甲醇部分氧化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吴萍萍 舒洁 +3 位作者 王悦 张永辉 赵联明 白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196,共8页
贵金属纳米催化剂在苯甲醇部分氧化制备苯甲醛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产物苯甲醛选择性较低。采用一锅法制备TiO_(2)改性的Au-Pd/TiO_(2)-SiO_(2)纳米合金催化剂并用于苯甲醇部分氧化反应。对催化剂结构表征关联反应进行评价。结果表... 贵金属纳米催化剂在苯甲醇部分氧化制备苯甲醛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产物苯甲醛选择性较低。采用一锅法制备TiO_(2)改性的Au-Pd/TiO_(2)-SiO_(2)纳米合金催化剂并用于苯甲醇部分氧化反应。对催化剂结构表征关联反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少量TiO_(2)的引入会改善贵金属纳米颗粒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度,调变了金钯合金表面的电子结构,提高反应活性,并显著提高载体表面Lewis酸位的数量,从而大幅提高苯甲醛选择性;大量TiO_(2)的引入会导致金钯合金程度降低,产生大量的Bronsted酸位,使得反应活性和产物选择性都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金属纳米催化剂 部分氧化 表面酸性 助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NO碳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东北黑土壤中多农残含量 被引量:2
6
作者 孟冰冰 于洪春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6,共6页
本文使用NANO碳净化柱对土壤中的31种农药进行净化,并且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进行测定。土壤样品经过NANO碳净化柱,净化效果良好。31种农药的检出限为0.001~0.01mg/kg,定量限为0.003~0.033mg/kg,添加回收率在70%~1... 本文使用NANO碳净化柱对土壤中的31种农药进行净化,并且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进行测定。土壤样品经过NANO碳净化柱,净化效果良好。31种农药的检出限为0.001~0.01mg/kg,定量限为0.003~0.033mg/kg,添加回收率在70%~1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10%之间。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快捷、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回收率和精密度均适合土壤中的31种农药残留检测,在土壤农药残留筛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碳纳米净化柱 土壤 农药残留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B/nano-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7
作者 苏蕾 徐君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21年第1期7-9,共3页
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负载乙酰丙酮二氯化钯催化剂(记作负载钯催化剂),并以三五氟苯硼[B(C6F5)3]为助催化剂,通过一步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降冰片烯/nano-SiO_(2)(PNB/nano-SiO_(2))复合材料。通过改变聚合工艺,实现对聚合行... 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负载乙酰丙酮二氯化钯催化剂(记作负载钯催化剂),并以三五氟苯硼[B(C6F5)3]为助催化剂,通过一步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降冰片烯/nano-SiO_(2)(PNB/nano-SiO_(2))复合材料。通过改变聚合工艺,实现对聚合行为的调控。结果表明:当负载钯催化剂为10μmol,B(C6F5)3为0.20 mmol,聚合温度为60℃,聚合物活性为1.02×10^(6) gPNB/(molPd·h)时,PNB/nano-SiO_(2)复合材料中的SiO_(2)粒子分散良好、分布较均匀,体系相容性较好。制备的PNB/nano-SiO_(2)薄膜拉伸强度随着SiO_(2)含量增加而提高,且透明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负载乙酰丙酮二氯化钯催化剂 原位聚合 聚降冰片烯/纳米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mote electron effects and π-π interactions of α-diimine nickel complexes
8
作者 Yizhan Wang Hailong He Dan Pen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2,68,共7页
The seminal report ofα-diimine palladium and nickel catalysts in 1995 represented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the preparation of functionalized polyolefin materials.Owing to the high abundance and low cost of nickel,nick... The seminal report ofα-diimine palladium and nickel catalysts in 1995 represented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the preparation of functionalized polyolefin materials.Owing to the high abundance and low cost of nickel,nickel-based catalysts have great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of olefin coordination polymerization.In this work,various N-aryl substituents with different electronic effects were synthesized and introduced intoα-diimine ligands.The aspreparedα-diimine nickel catalysts showed high polymerization activity(0.9×10^(7)–3.0×10^(7)g·mol^(−1)·h^(−1))in ethylene polymerization,generating polyethylene products with adjustable molecular weights(Mn values:7.4×10^(4)–146.9×10^(4)g·mol^(−1))and branching densities(31/1000 C–68/1000 C).The resulting polyethylene products showed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with high tensile strength(up to 25.0 MPa)and high strain at break values(up to 3890%).The co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and polar monomers can also be achieved by these nicekel complexes,ultimately preparing functionalized polyolef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diimine nickel catalyst ethylene polymerization π-πinteraction effect electronic effect polar mono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氧化工艺中催化剂纳米限域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超 杨传玺 +6 位作者 赵健艾 王小宁 赵伟华 肖宜华 唐沂珍 孙好芬 王炜亮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5,共13页
在高级氧化反应中,纳米限域催化剂具有尺寸小、污染物降解速率快、降解产物形态可变等优势在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和催化化学等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基于对零维、一维、二维、三维纳米限域催化剂性质及应用的探讨,归纳总结了其结构性质及催... 在高级氧化反应中,纳米限域催化剂具有尺寸小、污染物降解速率快、降解产物形态可变等优势在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和催化化学等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基于对零维、一维、二维、三维纳米限域催化剂性质及应用的探讨,归纳总结了其结构性质及催化去除水中污染物的降解机理.深入探讨了纳米限域催化剂在光催化、过硫酸盐活化、臭氧氧化反应中的活化机制,为催化剂纳米限域效应在高级氧化工艺中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提供依据.最后,对纳米限域催化剂结构、高级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机理和其环境毒理进行展望,以期为高效纳米限域催化剂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高级氧化工艺 纳米限域效应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燃速催化剂对7-氨基-6-硝基-4,5-二氧化呋咱热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维 李杰 +2 位作者 李晓萌 罗运军 谭惠民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8-51,59,共5页
用DSC和TG研究了Al2O3、Fe2O3、TiO2、SnO24种纳米燃速催化剂对7-氨基-6-硝基-4,5-二氧化呋咱(CL-18)热分解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它们均使CL-18的起始反应温度降低、终止反应温度升高;Fe2O3、TiO2、SnO2不仅提高了反应放热量而且使整个... 用DSC和TG研究了Al2O3、Fe2O3、TiO2、SnO24种纳米燃速催化剂对7-氨基-6-硝基-4,5-二氧化呋咱(CL-18)热分解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它们均使CL-18的起始反应温度降低、终止反应温度升高;Fe2O3、TiO2、SnO2不仅提高了反应放热量而且使整个反应变得相对平稳,随催化剂含量的增加最大失重速率温度先升高后降低,但CL-18的固态残留物量随催化剂含量的增加却一直减少;SnO2和Al2O3对CL-18的两个活化能影响较大,使CL-18的第一活化能分别降低了13.18kJ/mol和16.25kJ/mol,第二活化能分别降低了40.49kJ/mol和43.96kJ/mol;然而Fe2O3仅仅对第二活化能有较大影响,降低了40.41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氨基-6-硝基-4 5-二氧化呋咱 苯并氧化呋咱 纳米燃速催化剂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Ni-Cu/Al_2O_3碳二选择加氢催化剂及其性能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朝晖 戴伟 +2 位作者 傅吉全 刘海江 卫国宾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23-727,共5页
采用微乳液法和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纳米非贵金属选择加氢催化剂Ni-Cu/Al2O3,对Ni-Cu/Al2O3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Ni-Cu/Al2O3催化剂在碳二馏分选择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表征结果显示,微乳液法制备的Ni-Cu/Al2O3催化剂... 采用微乳液法和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纳米非贵金属选择加氢催化剂Ni-Cu/Al2O3,对Ni-Cu/Al2O3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Ni-Cu/Al2O3催化剂在碳二馏分选择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表征结果显示,微乳液法制备的Ni-Cu/Al2O3催化剂的活性组分颗粒粒径约为8nm,分散性好,表面效应显著,活性组分主要负载在载体的表面。实验结果表明,微乳液法制备的Ni-Cu/Al2O3催化剂在碳二选择加氢反应中具有很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在反应温度为71℃时,乙炔转化率为99.88%,乙烯选择性为72.50%,丙二烯和丙炔的转化率为92.85%,丙烯选择性为97.38%;微乳液法制备的Ni-Cu/Al2O3催化剂的催化加氢性能优于浸渍法制备的Ni-Cu/Al2O3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法 纳米镍系催化剂 选择加氢 乙烯 乙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i-MCM-41(H)催化丙烯气相直接环氧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义武 余欢 +1 位作者 张小明 索继栓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85-1592,共8页
采用纳米组装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Ti含量的具有微孔-介孔复合结构(hybrid)的钛硅分子筛Ti-MCM-41(H)载体,继而用沉积-沉淀法制得纳米金催化剂.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XRD)、氮气等温吸附-脱附、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D... 采用纳米组装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Ti含量的具有微孔-介孔复合结构(hybrid)的钛硅分子筛Ti-MCM-41(H)载体,继而用沉积-沉淀法制得纳米金催化剂.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XRD)、氮气等温吸附-脱附、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DRUV-Vis)光谱、透射电镜(TEM)及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纳米金催化剂在氢气/氧气共存条件下丙烯气相直接氧化制环氧丙烷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微孔-介孔复合结构的钛硅分子筛Ti-MCM-41(H)具有典型的MCM-41结构,Ti(IV)以高分散的形式存在于分子筛的骨架结构中.在常压、423K反应温度下,以Ti/Si摩尔比为1%的Ti-MCM-41(H)为载体制备纳米金催化剂表现出了最佳的催化性能,反应30min,丙烯的转化率达5.4%,环氧丙烷的选择性为74.2%,环氧丙烷的生成速率为73.1g·h-1·kg-1;反应330min后,丙烯的转化率为4.9%,环氧丙烷的选择性为6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环氧化 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 纳米金催化剂 环氧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2O_3/TiO_2/SO_4^(2-)纳米光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慧泉 陈伟凡 +1 位作者 崔玉民 马继龙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4-378,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法制备了La2O3/TiO2/SO42-纳米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和BET比表面积测试法对纳米光催化剂的晶型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溶液为光催化降解反应模型化合物,考察了纳米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La... 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法制备了La2O3/TiO2/SO42-纳米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和BET比表面积测试法对纳米光催化剂的晶型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溶液为光催化降解反应模型化合物,考察了纳米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La2O3的掺杂使TiO2的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La2O3的最佳掺杂量(相对于TiO2的摩尔分数)为1.00%,La2O3/ TiO2(x(La2O3)=1.00%)为纳米光催化剂时,甲基橙的脱色率达到75.8%(光照60min);SO42-的负载也使TiO2的粒径减小, 比表面积增大,浸渍液H2SO4的浓度对纳米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有一定的影响,H2SO4的最佳浓度为0.4 mol/L,TiO2/SO42- (c(H2SO4)=0.4 mol/L)为纳米光催化剂时,甲基橙的脱色率达到83.2%(光照60 min);掺杂La2O3和负载SO42-使TiO2纳米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显著提高,La2O3/TiO2/SO42-(x(La2O3)=1.00%,c(H2SO4)=0.4mol/L)为纳米光催化剂时,甲基橙的脱色率达到91.7%(光照6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光催化剂 二氧化钛 三氧化二镧 硫酸 甲基橙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催化剂Pt-γ-Al_2O_3-CeO_2的合成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渝 杨芸 +1 位作者 杨凌露 张改莲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6-789,共4页
模拟贫燃机车尾气条件下 ,比较浸渍法和共沉淀法制备的 Pt-γ- Al2 O3- Ce O2 纳米催化剂对 NO的催化还原活性 .结果表明 ,采用浸渍法所得的样品催化活性最高 ,使 NO的转化率达83% ;而共沉淀法所得的样品抗烧结性能好 ,活性温度范围宽 ... 模拟贫燃机车尾气条件下 ,比较浸渍法和共沉淀法制备的 Pt-γ- Al2 O3- Ce O2 纳米催化剂对 NO的催化还原活性 .结果表明 ,采用浸渍法所得的样品催化活性最高 ,使 NO的转化率达83% ;而共沉淀法所得的样品抗烧结性能好 ,活性温度范围宽 .利用 XRD,BET,TEM等手段对活性好的样品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和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型催化剂 合成 Pt-γ-Al2O3-CeO2 NO 纳米催化剂 催化还原活性 比表面积 浸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氧乙烯链封端的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晓春 彭晓宏 +1 位作者 林裕卫 赵建青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15-719,共5页
研究了聚氧乙烯链封端的非离子型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的热稳定性以及在造纸助留和催化剂载体上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类树状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温度低于300℃无明显热分解行为,最大的热分解温度均为400℃。助留性能测试表明,M4.0G... 研究了聚氧乙烯链封端的非离子型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的热稳定性以及在造纸助留和催化剂载体上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类树状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温度低于300℃无明显热分解行为,最大的热分解温度均为400℃。助留性能测试表明,M4.0G与P44复配双元助留体系(摩尔比1∶23.22),造纸助留率为89.2%,比空白造纸助留率分别提高了18.3%。纸样的物理机械特性:撕裂指数、撕裂强度、耐破指数、耐破强度和抗张指数比空白纸样分别提高了8.6%、1.5%、35.5%、29.6%和4.3%。TEM测试表明:以聚氧乙烯大单体(PEO-A)链封端的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样品封装的钯金属纳米粒子单分散性较好,粒径分布在0.75~2.4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 聚氧乙烯 造纸助留 纳米催化剂载体 造纸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催化剂SO_4^(2-)/TiO_2-Fe_3O_4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贾庆明 郑茂盛 王亚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79-782,共4页
用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将磁性材料与固体酸进行组装,制备了磁性纳米固体酸催化剂SO_4^(2-)/TiO_2-Fe_3O_4.该类催化剂能通过外加磁场进行分离、回收.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及磁性能、比表面积测试结果表明,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比... 用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将磁性材料与固体酸进行组装,制备了磁性纳米固体酸催化剂SO_4^(2-)/TiO_2-Fe_3O_4.该类催化剂能通过外加磁场进行分离、回收.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及磁性能、比表面积测试结果表明,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比用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小的粒径、更高的磁强度和更优异的催化性能.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影响催化剂磁性能和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是Ti与Fe的摩尔比、焙烧温度和浸渍液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催化剂 磁性 固体超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Fe_2O_3-T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甲基橙的降解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宗耀 李立清 +3 位作者 唐新村 蒋呈奎 王晓刚 刘重阳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7-361,共5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主要原料、冰醋酸为抑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Fe2O3-TiO2复合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荧光光谱(FS)分析了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形貌和光谱特征。以甲基橙溶液为处理对象,在可见光下研究了不... 以钛酸四丁酯为主要原料、冰醋酸为抑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Fe2O3-TiO2复合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荧光光谱(FS)分析了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形貌和光谱特征。以甲基橙溶液为处理对象,在可见光下研究了不同n(Fe2O3)∶n(TiO2)的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并初步研究了荧光强度与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n(Fe2O3)∶n(TiO2)为0.10%的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最佳,光照4h后甲基橙的去除率达99.8%,且荧光强度与光催化活性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铁 二氧化钛 催化剂 光催化活性 纳米颗粒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DX-CMDB推进剂的催化热分解Ⅱ. 分解气体产物和催化作用机理 被引量:8
18
作者 谢明召 衡淑云 +3 位作者 刘子如 王晗 王晓红 赵凤起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16-720,共5页
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傅立叶转换红外-质谱(TG-DSC-FTIR-MS)联用技术研究了RDX-CMDB推进剂在所选用燃速催化剂(没食子高铅、对氨基苯甲酸铜和炭黑)作用下的热分解。对添加催化剂(纳米和普通)和不添加催化剂的RDX-CMDB推进剂热分解主要... 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傅立叶转换红外-质谱(TG-DSC-FTIR-MS)联用技术研究了RDX-CMDB推进剂在所选用燃速催化剂(没食子高铅、对氨基苯甲酸铜和炭黑)作用下的热分解。对添加催化剂(纳米和普通)和不添加催化剂的RDX-CMDB推进剂热分解主要气体产物变化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燃速催化剂对热分解特征量的影响,初步探索了催化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燃速催化剂能改变推进剂中RDX的初期热分解机理,使放热的C—N键断裂在与吸热的N—NO2键断裂的竞争反应中占优,放热量增大;也使双基组分放出有负生成热的CH2O的相对量增加;纳米铝盐-铜盐-炭黑三元复配催化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傅立叶转换红外-质谱(TG-DSC-FTIR-MS) 热分解 燃速 RDX-CMDB 纳米燃速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浸渍-还原法在炭纤维表面制备纳米镍催化剂颗粒 被引量:7
19
作者 廖寄乔 王占锋 周建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33-1038,共6页
为了在炭纤维表面原位生长纳米炭纤维/纳米碳管,研究它对炭/炭复合材料微观界面结构和导热性能的影响,以硝酸镍为催化剂前驱体,H2为还原气体,N2为载气,采用浸渍-还原技术在炭纤维表面制备纳米Ni催化剂颗粒。用扫描电镜观察Ni颗粒形貌和... 为了在炭纤维表面原位生长纳米炭纤维/纳米碳管,研究它对炭/炭复合材料微观界面结构和导热性能的影响,以硝酸镍为催化剂前驱体,H2为还原气体,N2为载气,采用浸渍-还原技术在炭纤维表面制备纳米Ni催化剂颗粒。用扫描电镜观察Ni颗粒形貌和粒径,分析讨论还原温度和时间对纳米Ni颗粒的影响及纳米颗粒的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还原温度升高,Ni颗粒逐渐变大;随着还原时间增加,催化剂前驱体涂层先分裂,再逐渐形成纳米Ni颗粒,而后又因烧结变大;H2和N2气在Ni颗粒形成过程中还起到刻蚀涂层、吸附弱化颗粒间粘结力的作用;合成纳米Ni颗粒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还原温度为400~450℃,还原时间为30~6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炭纤维/纳米碳管 浸渍-还原 纳米Ni催化剂颗粒 炭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甲烷氧化偶联纳米SrTi_(0.975)Li_(0.025)O_(3-δ)催化剂的原位ESR和TPSR表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国华 缪建文 +1 位作者 范以宁 周静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0-495,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SrTi1-xLixO3-δ(x=0、0.025、0.050),用微型催化反应评价装置结合XRD、TEM、原位ESR和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等方法,研究甲烷氧化偶联(OCM)纳米SrTi1-xLixO3-δ催化剂结构和催...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SrTi1-xLixO3-δ(x=0、0.025、0.050),用微型催化反应评价装置结合XRD、TEM、原位ESR和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等方法,研究甲烷氧化偶联(OCM)纳米SrTi1-xLixO3-δ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性能。结果表明,B位掺杂适量的低价Li+离子可优化纳米SrTiO3催化剂低温(~650℃)甲烷氧化偶联催化性能,Li+掺杂量为0.025时获得最高的甲烷转化率和C2选择性。与柠檬酸法制相同组成的常规催化剂相比,SrTi0.975Li0.025O3-δ纳米催化剂具有较优良的低温OCM催化性能和相同温度下更高的C2选择性。SrTi0.975Li0.025O3-δ纳米催化剂优良的催化性能与其表面原子配位不饱和存在F中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偶联 钙钛矿型 纳米催化剂 原位电子顺磁共振 F中心 程序升温表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