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硫氰酸亚铜的n-i-p型钙钛矿太阳电池界面能级匹配及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侯世欣 崔兴华 +6 位作者 王鹏阳 黄茜 丁毅 李跃龙 张德坤 赵颖 张晓丹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90-1598,共9页
宽带隙的无机空穴传输材料硫氰酸亚铜(CuSCN)具有低成本、高载流子迁移率、良好的稳定性,以及优异的光透过性等优点,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空穴传输层材料。但是目前基于CuSCN空穴传输层的n-i-p型钙钛矿太阳电池(PSCs)的光电转换效率(PCE)... 宽带隙的无机空穴传输材料硫氰酸亚铜(CuSCN)具有低成本、高载流子迁移率、良好的稳定性,以及优异的光透过性等优点,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空穴传输层材料。但是目前基于CuSCN空穴传输层的n-i-p型钙钛矿太阳电池(PSCs)的光电转换效率(PCE)比基于spiro-OMeTAD的电池效率低很多,其主要原因为电池的开路电压较低。本研究团队发现钙钛矿吸收层带隙对基于CuSCN的电池开路电压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分别制备了基于带隙为1.55 eV,1.60 eV以及1.65 eV的钙钛矿太阳电池,其中基于CuSCN的器件的效率分别为12.8%,14.4%,10.7%(基于spiro-OMeTAD的钙钛矿太阳电池效率分别为20.8%,19.1%和17.5%)。通过研究发现1.60 eV带隙的钙钛矿能够与CuSCN空穴传输层(HTL)之间形成较好的界面能级匹配,获得最高的效率,电池的开路电压能够达到1.06 V,电池PCE为14.4%。更重要的是在相对湿度(RH)30%~40%的空气中,未封装的基于CuSCN HTL钙钛矿太阳电池经过120℃处理1 h后仍能够保持原来性能的92.4%,而基于spiro-OMeTAD HTL钙钛矿太阳电池只能保持原来性能的49.7%。这表明基于CuSCN的n-i-p型钙钛矿太阳电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是制备稳定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理想空穴传输材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型钙钛矿太阳电池 CUSCN 钙钛矿吸收层带隙 能级匹配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效率钙钛矿型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2
作者 秦校军 赵志国 +1 位作者 王一丹 邬俊波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40-743,共4页
钙钛矿型太阳电池(PSCs)近年来发展迅速,实验室中的电池器件效率已经超过22%,而大面积电池的效率也已经逼近20%,因而在新型光伏电池领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总结和介绍了国际国内最新的高效率钙钛矿型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电池结... 钙钛矿型太阳电池(PSCs)近年来发展迅速,实验室中的电池器件效率已经超过22%,而大面积电池的效率也已经逼近20%,因而在新型光伏电池领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总结和介绍了国际国内最新的高效率钙钛矿型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电池结构、薄膜制备、成分调控等方面的优化;同时对大面积钙钛矿型太阳电池的研究工作也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电池 光电转换效率 大面积电池 薄膜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型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娇 李仁志 董献堆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9-503,共15页
自从2009年钙钛矿材料被应用到太阳电池领域,到现在仅6年的时间里,钙钛矿型太阳电池的光伏转换效率从约3%提高到20.1%,受到全球瞩目。本文对近年来钙钛矿型太阳电池的发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钙钛矿吸光材料的性能及其制备,总结了钙钛矿... 自从2009年钙钛矿材料被应用到太阳电池领域,到现在仅6年的时间里,钙钛矿型太阳电池的光伏转换效率从约3%提高到20.1%,受到全球瞩目。本文对近年来钙钛矿型太阳电池的发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钙钛矿吸光材料的性能及其制备,总结了钙钛矿型太阳电池器件结构及其内在机理,探讨了该类型电池待突破的方向和可能的解决途径,阐述了钙钛矿型太阳电池的进展历程,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电池 光电性能研究 全固态太阳电池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同质结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纪军 刘新 +6 位作者 黄浩 蒋皓然 段明君 刘本玉 崔鹏 李英峰 李美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26,共9页
钙钛矿太阳电池制备工艺简单,效率提升迅速,被认为是最具应用潜力的新一代光伏技术之一。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钙钛矿光电材料可以通过自掺杂或外源掺杂的方式实现薄膜导电类型(p型或n型)的定向调控;而具有双层薄膜结构的钙钛矿p-n同质... 钙钛矿太阳电池制备工艺简单,效率提升迅速,被认为是最具应用潜力的新一代光伏技术之一。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钙钛矿光电材料可以通过自掺杂或外源掺杂的方式实现薄膜导电类型(p型或n型)的定向调控;而具有双层薄膜结构的钙钛矿p-n同质结可以通过薄膜双沉积技术制备,这为钙钛矿同质结太阳电池的设计与制备提供了技术基础。新型钙钛矿同质结太阳电池摒弃传统的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可简化电池结构,不仅有利于提升电池工作稳定性,降低成本,更能进一步释放钙钛矿太阳电池在柔性和半透明应用中的潜力,推动钙钛矿电池的实用化进程。本文围绕钙钛矿同质结太阳电池,综述了钙钛矿光电材料p/n特性掺杂和钙钛矿同质结的研究进展,讨论了钙钛矿同质结太阳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其当前存在的技术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P掺杂 N掺杂 钙钛矿同质结 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型三芳胺空穴传输材料的合成及其在钙钛矿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刘西成 王德强 +4 位作者 田博 王拓 王世荣 李冬梅 李祥高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22-1527,共6页
合成两种D-A型三芳胺类空穴传输材料TPAIOS和TPDIOS,采用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产物的结构和能级分布进行量子化学计算,其中最高占用轨道主要分布在三芳胺基团上、最低未占用轨道分布在咪唑基团上,... 合成两种D-A型三芳胺类空穴传输材料TPAIOS和TPDIOS,采用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产物的结构和能级分布进行量子化学计算,其中最高占用轨道主要分布在三芳胺基团上、最低未占用轨道分布在咪唑基团上,表明分子具有典型的D-A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成膜能力和空穴传输性能(TPAIOS:1.87×10^(-4)cm^2/(V·s),TPDIOS:1.30×10^(-4)cm^2/(V·s))。将TPAIOS和TPDIOS作为空穴传输材料应用于钙钛矿电池,未掺杂条件下电池效率为4.95%,明显高于p型掺杂的电池(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 三芳胺 空穴传输材料 钙钛矿 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