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6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reliability index of a large 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domain parti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Dai Fush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3期666-674,共9页
In order to indicate the performances of a large-sca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domain parti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today, a kind of reliability index weighed by normalized capacity is defined. Based on the route r... In order to indicate the performances of a large-sca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domain parti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today, a kind of reliability index weighed by normalized capacity is defined. Based on the route rules of network with domain parti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the interconnection indexes among the nodes within the domain and among the domains are given from several aspects. It is expatiated on that the index can thoroughly represent the effect on the reliability index of the objective factor and the subjective measures of the designer, which obeys the route rules of a network with domain parti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It is discussed that the defined index is rational and compatible with the traditional ind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cation network RELIABILITY interconnection network with domain partition transmission capa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new representation for interconnection network structures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丽华 陈建二 +1 位作者 陈松乔 贾维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2年第1期47-53,共7页
An important theoretic interest is to study the rel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interconnection networks, and to compare the capability and performance of the network structures. The most popular way to do the investigati... An important theoretic interest is to study the rel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interconnection networks, and to compare the capability and performance of the network structures. The most popular way to do the investigation is network emulation. Based on the classical voltage graph theory, the authors develop a new representation scheme for interconnection network structures. The new approach is a combination of algebraic methods and combinatorial method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voltage graph theory is a powerful tool for representing well known interconnection networks and in implementing optimal network emulation algorithms, and in particular, show that all popular interconnection networks have very simple and intuitive representations under the new scheme. The new representation scheme also offers powerful tools for the study of network routings and emulations. For example, we present very simple constructions for optimal network emulations from the cube connected cycles networks to the butterfly networks, and from the butterfly networks to the hypercube networks. Compared with the most popular way of network emulation, this new scheme is intuitive and easy to realize, and easy to apply to other network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connection network network emulation parallel compu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l-To-All Personalized Communication in Wormhole-Routed 2D/3D Meshes and Multidimensional Interconnection Networks
3
作者 HuizhiXu ShumingZhou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9期58-59,187,共3页
All-to-all personalized communication,or complete exchange,is at the heart of numerous applications in paral-lel computing.It is one of the most dense communication patterns.In this paper,we consider this problem in a... All-to-all personalized communication,or complete exchange,is at the heart of numerous applications in paral-lel computing.It is one of the most dense communication patterns.In this paper,we consider this problem in a2D/3D mesh and a multidimensional interconnection network with the wormhole-routing capability.We propose complete ex-change algorithms for them respectively.We propose O(mn 2 )phase algorithm for2D mesh P m ×P n and O(mn 2 l 2 )phase algo-rithm for3D mesh P m ×P n ×P l ,where m,n,l are any positive integers.Also O(ph(G 1 )n 2 )phase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a multidimensional interconnection network G 1 ×G 2 ,where ph(G 1 )stands for complete exchange phases of G 1 and|G 2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 多维互联网 完全交换 蛀孔路径 并行计算 个人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河互连的并行文件系统网络驱动
4
作者 董勇 邬会军 +3 位作者 杨梨花 张伟 王睿伯 周恩强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2-399,共8页
并行文件系统是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软件栈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高速网络的驱动是并行文件系统提供高效数据访问的关键环节。设计实现了基于天河高速互连网络TH-Express的并行文件网络驱动GLND,在并行化、通信协议以及容错3方面进行了有针... 并行文件系统是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软件栈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高速网络的驱动是并行文件系统提供高效数据访问的关键环节。设计实现了基于天河高速互连网络TH-Express的并行文件网络驱动GLND,在并行化、通信协议以及容错3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优化,采用VP粒度并行,配合适度均衡的流水线划分,实现了高吞吐率;根据消息大小差异等因素自适应地选择底层通信协议,实现NUMA感知的内存管理机制;通过自适应调节的超时机制来避免软件异常超时对通信操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硬件条件下,GLND相比于TCP的写带宽平均提升了23.69%,读带宽平均提升了79.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文件系统 互连网络 网络编程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贯通运行条件下的列车运行图编制策略研究
5
作者 何必胜 石宇航 +2 位作者 黄永龙 张光远 王蔚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96,共11页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程度的不断加深,贯通运行已成为提升运输效率的重要方向。针对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在功能定位与系统架构上的差异所带来的运行图编制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介观路网的列车运行图编制策略,通过构建介观路...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程度的不断加深,贯通运行已成为提升运输效率的重要方向。针对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在功能定位与系统架构上的差异所带来的运行图编制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介观路网的列车运行图编制策略,通过构建介观路网模型,精准描述列车的运行过程及其对轨道资源的占用与释放关系,结合列车子路径策略,实现列车越行、折返、停站、过轨等操作,并引入车底运用策略,提高车底资源调度效率。在此基础上,以重庆江跳线与城市轨道交通5号线贯通运行为案例,验证了所提方法在列车运行组织与资源协调中的适用性与可行性。研究表明,该策略可有效协调多制式系统在运行图编制中的冲突,为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衔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通 轨道交通 互联互通 多网融合 列车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道均衡和多普勒因子的短距光互连网络损耗控制
6
作者 王继钢 刘仁山 佟晓妍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1-187,共7页
高频率、高功率的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常遭遇自相位调制等非线性效应,严重限制了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导致信号质量显著下降,为了优化信号传输过程中的非线性效应管理,减少信号间的相互干扰,提出基于信道均衡和多普勒因子的短距光互连... 高频率、高功率的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常遭遇自相位调制等非线性效应,严重限制了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导致信号质量显著下降,为了优化信号传输过程中的非线性效应管理,减少信号间的相互干扰,提出基于信道均衡和多普勒因子的短距光互连网络损耗控制方法。根据网络信道的复包络变化特性,展开信道均衡设计。通过计算短距光互连网络中的传输行为,构建短距光互连网络的信道模型,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稳定性。结合单频光信号部分传输能量,对网络损耗值展开频率细化和校正,获取频率偏移量。引入多普勒因子并应用Hanning窗函数,对自相位调制的非线性效应展开补偿,实现短距光互连网络损耗控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后,损耗一直控制在600 dB以下,通信中断概率大幅度降低,维持在0.02%~0.30%之间,有效缓解了非线性效应,提升了短距光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均衡 短矩光互连网络 Hanning窗函数 耦合损耗 多普勒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智能网联体系
7
作者 张学军 刘法旺 +1 位作者 张祖耀 田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93-1815,共23页
近日,低空产业联盟对外发布《低空智能网联体系参考架构(2024版)》报告,该报告作为框架性的文件,旨在用最精确简短的内容体现低空智能网联体系的关键构成,但缺乏对体系背后隐含的科学方法、理论基础、实现途径等内容的详细描述。基于此... 近日,低空产业联盟对外发布《低空智能网联体系参考架构(2024版)》报告,该报告作为框架性的文件,旨在用最精确简短的内容体现低空智能网联体系的关键构成,但缺乏对体系背后隐含的科学方法、理论基础、实现途径等内容的详细描述。基于此,围绕该报告的内容,对低空智能网联体系发展现状、架构设计思路、关键技术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旨在对报告涉及的内容做进一步的分析和解读,为后续围绕低空智能网联体系的开发和建设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智能网联体系运行概念 低空智能网联体系架构设计 低空智能网联应用服务系统 低空智能网联数据与服务支撑网络 低空智能网联机载终端与基础设施 低空智能网联体系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互联配电系统SNOP选址与运行优化策略
8
作者 陈继明 于馨玮 +2 位作者 仉志华 陈文淙 徐乾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9,共9页
智能软开关(soft normally open point, SNOP)凭借其灵活的功率调节能力逐渐应用于配电网中。但由于大量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接入,SNOP受到线路容量的限制,调节能力有限。为发挥其最大调节能力,文中提出适用于配电... 智能软开关(soft normally open point, SNOP)凭借其灵活的功率调节能力逐渐应用于配电网中。但由于大量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接入,SNOP受到线路容量的限制,调节能力有限。为发挥其最大调节能力,文中提出适用于配电系统的SNOP对线路有功功率裕度调节灵敏度的定义,将其作为SNOP调节能力的评价指标,由此建立SNOP的选址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系统节点电压裕度以及线路功率裕度2个安全评价指标,构建以综合运行裕度最大为目标函数的配电网运行优化模型。将上述模型转化为二阶锥模型,通过MATLAB工具实现该问题的有效求解。最后,通过改进的IEEE 33节点算例对所提模型与求解方法进行验证,进一步表明了所提选址方法能够发挥SNOP的最大调节作用,优化控制策略可以实现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互联配电网 分布式电源(DG) 灵敏度系数 智能软开关(SNOP)选址 运行裕度 二阶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源荷不平衡特性的配电网智能软开关和储能联合规划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鹏 李华伟 张沛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47,共10页
柔性互联装置的广泛应用使得主动配电网的运行更加可控和灵活。文中提出一种智能软开关和储能设备的协同规划方案,用于均衡具有源荷不平衡特性的配电网的能量分配,以提高配电网的经济性和可靠性。首先,考虑分布式电源出力的不确定性,采... 柔性互联装置的广泛应用使得主动配电网的运行更加可控和灵活。文中提出一种智能软开关和储能设备的协同规划方案,用于均衡具有源荷不平衡特性的配电网的能量分配,以提高配电网的经济性和可靠性。首先,考虑分布式电源出力的不确定性,采用K-means方法构建典型日场景,并在此基础上,以年综合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协同规划模型。然后,通过大M法和二阶锥松弛技术,将原始的非线性非凸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并采用综合范数的两阶段分布鲁棒模型,寻找在最恶劣场景概率分布下运行成本最低的规划方案,提升规划模型的鲁棒性。最后,采用两个源荷不平衡的IEEE 33节点主动配电网算例验证了所提规划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软开关 储能 配电网 不平衡 规划 柔性互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压配电网多台区柔性互联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皓靖 郭佩乾 +2 位作者 时珊珊 方陈 袁志昌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3,共11页
基于电力电子设备(PED)的柔性互联装置(FID)能够整合有功功率或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无功功率动态补偿和故障隔离等功能,是实现多台区间潮流柔性互济、负载率均衡和新能源友好并网的有效手段。尽管FID应用潜力巨大,现阶段在其应用于不... 基于电力电子设备(PED)的柔性互联装置(FID)能够整合有功功率或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无功功率动态补偿和故障隔离等功能,是实现多台区间潮流柔性互济、负载率均衡和新能源友好并网的有效手段。尽管FID应用潜力巨大,现阶段在其应用于不同场景的组网特性、运行特性、需求特性、典型功能模式等方面缺乏系统性总结与分析。首先,文中对国内外典型柔性互联工程的系统架构、电气参数与运行特点进行了梳理。然后,计及配电网多端柔性互联系统和含有重要交流负荷/新型直流负荷的交直流互联系统特点,归纳了相应的典型应用场景、互联网架形态、典型功能模式、组网方案和运行特性与技术需求。最后,结合中压配电网多台区柔性互联技术应用现状与问题,对系统设计与应用方案、关键设备研发以及系统运行与控制保护多个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台区 电力电子设备 柔性互联 新能源并网 示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贯通网络多孔支撑层调控制备薄层复合纳滤膜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煜 潘国元 +3 位作者 张杨 赵国珂 钟天 刘轶群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利用雾化辅助非溶剂诱导相分离(AA-NIPS)方法制备多孔支撑层,再在支撑层上通过界面聚合得到系列高性能薄层复合纳滤(TFC NF)膜,利用SEM、ATR-FTIR、接触角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支撑层结构对TFC NF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 利用雾化辅助非溶剂诱导相分离(AA-NIPS)方法制备多孔支撑层,再在支撑层上通过界面聚合得到系列高性能薄层复合纳滤(TFC NF)膜,利用SEM、ATR-FTIR、接触角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支撑层结构对TFC NF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雾化工艺,在不依赖致孔剂的前提下,可实现支撑层膜孔地精准调控。优化的孔道结构显著增强了流体的过滤通道,促进支撑层纯水通量和整体膜通量的提升。支撑层的理想膜孔结构缓解了诱发渗透剂横向扩散的孔限制效应,使膜分离层的结构得到优化。其中,NF-AA/20膜上形成更多的聚酰胺突起结构,增大了流体的有效渗透面积,渗透与分离性能长期稳定,在保持较高MgSO4截留率的前提下,通量比原始膜提高近50%。AA-NIPS法具有简便高效、易于连续化和结构可控性强的特点,为理想结构支撑层的制备和改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辅助非溶剂诱导相分离 纳滤膜 支撑层 高贯通网络孔 聚丙烯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交通流的柔性互联配电网电动汽车承载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佳晨 张沈习 +3 位作者 张璐 刘文亮 曹毅 梁宇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37,共14页
交通流的时空变化会导致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分布发生改变,进而影响配电网电动汽车承载能力。为了精细化考虑交通流的影响,提出了计及交通流的柔性互联配电网(FIDN)电动汽车承载能力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智能软开关的灵活可调能力,以降低... 交通流的时空变化会导致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分布发生改变,进而影响配电网电动汽车承载能力。为了精细化考虑交通流的影响,提出了计及交通流的柔性互联配电网(FIDN)电动汽车承载能力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智能软开关的灵活可调能力,以降低电动汽车规模化接入对配电网的冲击。首先,基于半动态交通流模型,综合考虑多种电动汽车接入模式,建立电动汽车调控模型;其次,计及交通流影响下的电动汽车调控措施,以能够承载的电动汽车数量最大为目标,提出考虑交通流的FIDN电动汽车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然后,通过二次凸包络松弛方法、大M法、二阶锥松弛方法等实现模型转化,并提出嵌套收紧松弛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减小松弛间隙;最后,在改进的标准算例及福建省某实际算例中进行测试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互联 配电网 电动汽车 承载能力 交通流 嵌套收紧松弛算法 智能软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地故障下配电网柔性互联系统主动消弧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金东 张锡然 +1 位作者 黄春辉 荣飞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4,共10页
针对无源装置消弧精度低、有源装置消弧成本高的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复用配电网柔性互联系统应对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该互联系统由分相组网装置和两个配电网组成,可在电网正常运行期间提升电能质量,改善供电变压器负载率。在单相接地故... 针对无源装置消弧精度低、有源装置消弧成本高的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复用配电网柔性互联系统应对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该互联系统由分相组网装置和两个配电网组成,可在电网正常运行期间提升电能质量,改善供电变压器负载率。在单相接地故障发生后,该互联系统断开用于接入故障配电网的非故障相断路器,通过故障相桥臂注入电流的方式实现可靠消弧。本文分析了配电网柔性互联系统在各种配电网运行状态下的控制模式及模式切换的必要性。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无需额外配置消弧装置即可实现故障消弧,同时保持对非故障配电网的电能质量治理功能,具备优越的消弧效果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柔性互联系统 单相接地故障 消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ry n-cube网络中高速开关TH-Switch的设计与路由算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杜毅 李三立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6-23,共8页
随着处理器速度的不断提高,互联网络逐渐成为限制网络并行计算系统性能发挥的主要瓶颈.本文中所介绍的TH-GBNet是基于动态crosbar开关的可扩展高速互联网络.TH-GBNet系统以TH-Switch为基本开关单元... 随着处理器速度的不断提高,互联网络逐渐成为限制网络并行计算系统性能发挥的主要瓶颈.本文中所介绍的TH-GBNet是基于动态crosbar开关的可扩展高速互联网络.TH-GBNet系统以TH-Switch为基本开关单元,具有很强的扩展能力.其中的TH-Switch开关单元具有8个双向端口,单向的数据传输率能够达到1.056Gbps.本文主要介绍了高速开关TH-Switch的结构及其在k-aryn-cube互联网络中路由算法的设计.为了缓解Idle算法所造成的通信热点问题,提出了引入伪随机变量的Improved-Idle算法.在TH-Switch的仲裁部件设计中,采用基于令牌机制的循环检测方式,以提高资源申请仲裁的速度.在本文最后给出了仿真实验的数据结果,并介绍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并行计算 互联网络 路由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接收站与天然气管网协同运行优化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卓海森 赵思睿 +4 位作者 孙博 侯浩远 董龙伟 崔婧 左丽丽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2,共8页
随着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各资源和市场纳入管网系统统一调度运营。基于LNG资源入网后存在站场和已有管道间压力匹配以及多资源间的气量协调问题,针对冬季保供期某LNG资源聚集区域,借助TGNET软件建立LNG接收站与天然气... 随着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各资源和市场纳入管网系统统一调度运营。基于LNG资源入网后存在站场和已有管道间压力匹配以及多资源间的气量协调问题,针对冬季保供期某LNG资源聚集区域,借助TGNET软件建立LNG接收站与天然气管网协同运行仿真模型,研究不同边界条件下管网系统多资源调度供气方案,并重点针对可控的LNG资源,从管输费、能耗费以及总利润等角度开展了不同接收站间气量匹配方案的经济性比选。结合经济比选及方案模拟结果,提出了LNG资源入网供气能力提升的优化手段。研究结果表明:外输管道较长、管径小、沿线分输量小是制约LNG接收站气化能力释放的关键因素,通过增设压气站和增设复线2个优化手段可充分释放接收站气化能力,以此提升管网整体运行压力和输送能力。研究成果对冬供期天然气管网多资源以及各接收站间的调度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所形成的LNG接收站与天然气管网的协同运行优化机制可为下游用户提供充足的供气保障,实现LNG接收站与天然气管网一体化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接收站 互联互通 天然气管网 协同运行优化 压气站 阶梯气量 冬季保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星图的互连网络分支可靠性分析
16
作者 刘文飞 刘佳飞 +2 位作者 王琦 吴璟莉 李高仕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5-306,共12页
随着数据中心、超级计算、云计算等技术领域的迅猛发展,互连网络作为这些技术的基础之一,其规模在不断扩大。然而,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加,网络中服务器发生故障的情形不可避免。一旦互连网络因故障而瘫痪,将影响人类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 随着数据中心、超级计算、云计算等技术领域的迅猛发展,互连网络作为这些技术的基础之一,其规模在不断扩大。然而,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加,网络中服务器发生故障的情形不可避免。一旦互连网络因故障而瘫痪,将影响人类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如何降低故障单元对整个网络拓扑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通常,剩余网络中最大的连通分支称为功能子系统,它量化了故障网络中处理器之间的通信能力和效率。这种量化可靠性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互连网络的稳定性。文中从基于星图的互连网络出发,首先确定了当故障点集|F|≤5n-15时,S_(n)-F中的小分支H满足|V(H)|≤4;当|F|≤6n-19时,S_(n)-F中的小分支H满足|V(H)|≤5;其次重点讨论了星型网络S_(n)(n≥6)中移除数量不超过6n-19的子集时,网络中剩余分支的情形;最后提出了一种求解故障网络中小分支最小邻居数的近似算法,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星型网络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容错能力。这些结果对于理解和设计高可靠性的互连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图 互连网络 分支可靠性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事件触发的动态一致性馈线负载均衡控制策略
17
作者 罗佳龙 傅晓帆 +3 位作者 袁旭峰 张靖 熊国江 黄民聪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3-132,共10页
随着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和多元化柔性负荷的接入,加剧了馈线间负载不平衡程度。为实现馈线负载均衡并稳定直流电压,提出基于事件触发的动态一致性馈线负载均衡控制策略。首先,设计基于事件触发的动态一致性算法计算相关状态量,避免信息... 随着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和多元化柔性负荷的接入,加剧了馈线间负载不平衡程度。为实现馈线负载均衡并稳定直流电压,提出基于事件触发的动态一致性馈线负载均衡控制策略。首先,设计基于事件触发的动态一致性算法计算相关状态量,避免信息集中化处理。其次,设计馈线负载均衡控制的功率计算模块和功率更新模块,以实现分布式馈线负载均衡控制。然后,基于电压下垂控制对下垂特性曲线和功率参考值进行改进,以达到直流电压无差跟踪。最后,在PSCAD/EMTDC平台搭建四端MMC柔性互联配电网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能快速均衡馈线负载,提高直流电压控制可靠性,降低系统通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互联配电网 改进电压下垂控制 事件触发 动态一致性算法 负载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网融合背景下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内涵与模式分析
18
作者 刘裕行 柏成 +2 位作者 张炜晗 朱炜 滕靖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8,共7页
[目的]目前,我国的区域轨道交通系统已进入多网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其运营管理工作也呈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的协同管理与优化新特征。因此,厘清区域内不同层次轨道交通间的互联互通模式,是运营管理各项工作的前提与基础。[方法]通过对国内... [目的]目前,我国的区域轨道交通系统已进入多网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其运营管理工作也呈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的协同管理与优化新特征。因此,厘清区域内不同层次轨道交通间的互联互通模式,是运营管理各项工作的前提与基础。[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典型区域轨道交通系统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与总结,界定了多网融合背景下区域多层次轨道交通之间互联互通的内涵,从物理网络衔接、设施设备兼容、运输组织协调和运营管理协同等角度梳理了互联互通的模式及特征,并结合现实情况与发展趋势对各类互联互通模式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结果及结论]在衔接换乘模式的基础上,对衔接形式和开行方案进行改进和协同优化,是在现有规划建设基础和发展趋势下,最适合我国各大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的互联互通模式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轨道交通 多网融合 互联互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互通2.0:基于多层级网络效率的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协同模式研究
19
作者 朱金津 夏海山 +1 位作者 刘晓彤 徐然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9,共10页
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后城市空间进入更高的网络层级发展阶段,如何提升都市圈空间效能成为研究重点。首先,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当前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协同模式的研究特点与不足。其次,将网络与流动思想... 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后城市空间进入更高的网络层级发展阶段,如何提升都市圈空间效能成为研究重点。首先,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当前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协同模式的研究特点与不足。其次,将网络与流动思想纳入研究,进一步以多层级网络效率为切入点,分析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网络结构和功能协同发展的关键要素,提出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的互联互通2.0模式,从网络结构的联通性、网络节点的耦合性以及要素流的流动性3个方面强化协同关系。最后,结合案例提出我国互联互通更高阶段的发展方向,理论上强调网络的层级性、节点性以及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实践上提升多层次轨道交通枢纽的网络联通性与耦合性,研究成果可以为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多层级网络 互联互通 城市空间效率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链式无功补偿的中压馈线柔性互联开关
20
作者 彭能 彭珉轩 +3 位作者 李琼林 代双寅 孙建军 查晓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5-175,共11页
针对目前中压配电网无功补偿设备无法调节有功功率、馈线间需要柔性互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链式无功补偿的中压馈线柔性互联开关,可同时实现馈线内无功补偿和馈线间部分有功功率的柔性互济,适用于馈线内有固定无功补偿需求、馈线间... 针对目前中压配电网无功补偿设备无法调节有功功率、馈线间需要柔性互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链式无功补偿的中压馈线柔性互联开关,可同时实现馈线内无功补偿和馈线间部分有功功率的柔性互济,适用于馈线内有固定无功补偿需求、馈线间有柔性互联需求的场景。首先,介绍了基于链式无功补偿的中压馈线柔性互联开关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将链式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与背靠背电压源型变换器结合,使得链式STATCOM具备了柔性互联的功能。其次,结合无功补偿和柔性互联设备的应用需求设计了控制策略,通过链式STATCOM调节馈线内无功功率,背靠背电压源型变换器调节馈线间功率潮流。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基于链式无功补偿的中压馈线柔性互联开关拓扑结构与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压配电网 无功补偿 柔性互联开关 链式静止同步补偿器 背靠背 功率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