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aptive cancellation of Es layer interference using auxiliary horizontal antennas
1
作者 Zhao Long Zhang N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6年第2期313-315,共3页
Based on a dual-polarization high-frequency wave radar system, an adaptive system using horizontal antennas for the suppression of the Es layer interference (ELI) is deseribech The data received from the horizontal ... Based on a dual-polarization high-frequency wave radar system, an adaptive system using horizontal antennas for the suppression of the Es layer interference (ELI) is deseribech The data received from the horizontal antennas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data received from the Vertically Polarized Antennas (VPAs) to estimate and cancel the interference adaptively in the VPAs. Suppressing the interference after each coherent integration time interval, about 25 dB 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is expected with the experimentally derived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POLARIZATION auxiliary horizontal antennas adaptive cancellation 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层析ArcSAR三维点云生成方法
2
作者 田卫明 晏凯 +2 位作者 高嵩 周涵璞 邓云开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48-1357,共10页
因高度向分辨能力缺失,地基干涉雷达应用于建筑成像时会发生严重的高度向叠掩现象。层析合成孔径雷达(Tomograph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TomoSAR)技术具备高度向分辨能力,能够实现建筑三维成像。地基层析圆弧扫描合成孔径雷达(Grou... 因高度向分辨能力缺失,地基干涉雷达应用于建筑成像时会发生严重的高度向叠掩现象。层析合成孔径雷达(Tomograph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TomoSAR)技术具备高度向分辨能力,能够实现建筑三维成像。地基层析圆弧扫描合成孔径雷达(Ground-based Tomographic Arc-scanning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TomoArcSAR)通过双轴转台控制天线在不同俯仰角度的水平面内进行圆周扫描来获取高度向合成孔径,实现三维层析成像。本文提出了GB-TomoArcSAR的三维点云生成方法,首先构建了适用于高度向弧形采样条件的层析成像几何模型。其次利用基于巴特沃斯滤波器的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方法进行谱估计,找出层析谱中的峰值及其对应的峰值位置,构成层析向目标候选集。随后利用自对消顺序广义似然比(Sequential Generalized Likelihood Ratio Test with Cancellation,SGLRTC)检测器估计散射体的数目与位置,通过设置检测门限将真实目标的峰值及对应的峰值位置从候选集中筛选出来。最后采用基于空间几何分布的点云优化方法剔除误差点,生成点云图像。文章通过点目标和面目标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适用于GB-TomoArcSAR,能够有效解决高度向多散射体目标的叠掩问题;进一步开展了实测数据验证,基于所提方法获取了北京市一处建筑基坑的层析点云,其与实际场景几何特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层析ArcSAR 三维点云生成 奇异值分解 顺序广义似然比 点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导航增强自干扰消除性能评估方法
3
作者 苏千淇 张立新 +6 位作者 陈刘成 边朗 刘李娟 安元元 严涛 王瑛 蒙艳松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4-164,共11页
随着低轨卫星星座的快速发展,低轨导航增强成为卫星导航领域的研究热点。低轨导航增强采用“星基监测+信号增强”体制,即低轨导航卫星在对天接收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信号的同时,对地播发低轨导航增强信号。低轨导航增强信号通常在全球导航... 随着低轨卫星星座的快速发展,低轨导航增强成为卫星导航领域的研究热点。低轨导航增强采用“星基监测+信号增强”体制,即低轨导航卫星在对天接收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信号的同时,对地播发低轨导航增强信号。低轨导航增强信号通常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频段播发,此时对地播发的低轨导航增强信号相对于接收信号是一个强自干扰信号,如何消除自干扰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影响是实现同时同频段收发的关键。对低轨导航增强自干扰消除场景及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低轨导航增强信号特点,提出了适用于低轨导航增强自干扰消除的性能评估方法,该方法使用自干扰消除前后干扰信号的相关功率差来表征自干扰消除能力。通过相关功率差得到干扰消除后的信号功率值,并导出等效载噪比损耗和残留自干扰影响下的码跟踪误差评估方法,评估残留自干扰信号对期望信号接收的影响。采用典型的导航信号BPSK(2)与BOC(1,1)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当干噪比为30dB时,已有方法评估的自干扰消除能力为30.98dB与33.04dB,提出方法评估的自干扰消除能力为58.80dB与58.96dB。通过对比验证可得,提出的自干扰消除性能评估方法优于已有方法,可以更准确评估低轨导航增强自干扰消除能力,为低轨导航增强自干扰消除方法提供了性能评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干扰消除 相关功率 载噪比 码跟踪误差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介质中刚硬目标声回波对消的亮点模型
4
作者 马忠成 吕良浩 杨宝山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03-1507,共5页
为了研究回波对消的物理基础,本文根据线性系统理论建立了回波对消的亮点模型,定义了声学中的对消度。从目标回波的物理声学理论出发,得到亮点模型各参数的物理定义。构造回波对消系统和测试条件,进行了2类单亮点目标的测试。在不同频... 为了研究回波对消的物理基础,本文根据线性系统理论建立了回波对消的亮点模型,定义了声学中的对消度。从目标回波的物理声学理论出发,得到亮点模型各参数的物理定义。构造回波对消系统和测试条件,进行了2类单亮点目标的测试。在不同频率和信号类型下,在1.8~2.8 kHz的测试频段,信号达到6.0~14.6 dB的对消效果。与相关理论解的对比和试验表明,回波对消亮点模型对不同目标和信号形式均具有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消 声回波 亮点模型 相位 线性系统 对消系统 对消度 参量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nnel Mismatching in Sidelobe Canceler: Limitations and Remedies 被引量:2
5
作者 A. Farina and A. ProtopapaRadar Dpt Selenia S. p. A., Via Tiburtina,Km. 12,400-00131 Rome, Italy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2年第3期23-43,共21页
After a brief recall of the Sidelobe Canceler (SLC) working principle, including the derivation of a general formula for the Cancellation Ratio (CR), the effects of channel mismatching are investigated. In particular,... After a brief recall of the Sidelobe Canceler (SLC) working principle, including the derivation of a general formula for the Cancellation Ratio (CR), the effects of channel mismatching are investigated. In particular, curves providing CRvalues as a function of amplitude and phase channel mismatching, radar bandwidth, and jammer direction of arrival (JDOA) are provided for the cases of one and two auxiliary antennas. Subsequently, a time -space processor for performance restoration is analyzed in detail.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 mentioned quantities, the attainable CR value is expressed as a function of the space-time processor parameter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paper is related to the derivation of a number of mathematical equations of CR for several cases of practical interest for the radar engineer. In addition, several curves are presented to assist design of SLC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nel mismatching Sidelobe canceler cancellation ratio Radar engine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改进NLMS的多雷达主瓣干扰抑制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二伟 王久友 +1 位作者 汪敬东 李永飞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远程探测场景下弹载主瓣干扰因与目标角度间隔小,单站抗干扰方法性能下降严重。多雷达通过合理布站可有效“分辨”目标和干扰,被认为是可有效抑制主瓣干扰的途径。针对当前多雷达抗主瓣干扰方法普遍存在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 远程探测场景下弹载主瓣干扰因与目标角度间隔小,单站抗干扰方法性能下降严重。多雷达通过合理布站可有效“分辨”目标和干扰,被认为是可有效抑制主瓣干扰的途径。针对当前多雷达抗主瓣干扰方法普遍存在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归一化最小均方(NLMS)的多雷达对消抗主瓣干扰方法,并通过理论推导给出了其应用条件。该方法通过定义消散因子实现对步长的自适应控制从而达到快速收敛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收敛速度及收敛后均方误差(MSE)上具有明显优势。最后通过外场试验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性能,在满足布站条件且干噪比≥30 dB的前提下,信噪比改善可达19 dB以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雷达 主瓣干扰 干扰对消 波达方向 改进NLMS算法 时延差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宽带干扰对消建模及干扰抑制需求分析
7
作者 秦焕丁 孟进 +3 位作者 何方敏 葛松虎 邢金岭 王衡峰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5,共9页
为解决宽带干扰对消中的多源干扰抑制问题,建立多源宽带干扰对消的理论模型,得到了取样天线和时域滤波器数量对干扰抑制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干扰源间相关性对干扰抑制性能的影响,研究多干扰源和单干扰源干扰对消比的差异性,提出压缩系... 为解决宽带干扰对消中的多源干扰抑制问题,建立多源宽带干扰对消的理论模型,得到了取样天线和时域滤波器数量对干扰抑制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干扰源间相关性对干扰抑制性能的影响,研究多干扰源和单干扰源干扰对消比的差异性,提出压缩系数作为衡量多干扰源干扰对消比的指标,并得到了多源宽带干扰对消的干扰抑制需求。实验结果表明,增大取样天线和时域滤波器数量可以显著提高双干扰源的干扰对消比。在相同场景下,双干扰源的干扰对消比低于单干扰源10 dB以上,而且随着双干扰源的功率差变大,压缩系数降低,干扰对消比逐渐降低。当二者的功率差超过25 dB后,压缩系数接近于1,双干扰源等效为单干扰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干扰源 相关性 干扰对消比 干扰抑制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纹波消除技术的10 bit SAR ADC
8
作者 李硕 蔡孟冶 姜岩峰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0-359,共10页
逐次逼近寄存器模数转换器(SAR ADC)在逐次逼近的过程中,电容的切换会使参考电压上出现参考纹波噪声,该噪声会影响比较器的判定,进而输出错误的比较结果。针对该问题,基于CMOS 0.5μm工艺,设计了一种具有纹波消除技术的10 bit SAR ADC... 逐次逼近寄存器模数转换器(SAR ADC)在逐次逼近的过程中,电容的切换会使参考电压上出现参考纹波噪声,该噪声会影响比较器的判定,进而输出错误的比较结果。针对该问题,基于CMOS 0.5μm工艺,设计了一种具有纹波消除技术的10 bit SAR ADC。通过增加纹波至比较器输入端的额外路径,将参考纹波满摆幅输入至比较器中;同时设计了消除数模转换器(DAC)模块,对参考纹波进行采样和输入,通过反转纹波噪声的极性,消除参考纹波对ADC输出的影响。该设计将信噪比(SNR)提高到56.75 dB,将有效位数(ENOB)提升到9.14 bit,将积分非线性(INL)从-1~5 LSB降低到-0.2~0.3 LSB,将微分非线性(DNL)从-3~4 LSB降低到-0.5~0.5 LS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数转换器(ADC) 参考纹波消除 信噪比(SNR) 有效位数(ENOB) 积分非线性(INL) 微分非线性(DN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路延迟正交合成的多径信道射频干扰对消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建成 全厚德 +2 位作者 李召瑞 刘东林 赵宏志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4-661,共8页
该文针对单路延迟对消系统不能有效解决多径信道的超短波无线电台共址干扰消除问题,给出了等间隔多路延迟正交合成的射频干扰对消方案,进而提出了新的衰减系数求解方法。在设定时间延迟范围和参考信号路数基础上,该方法通过迭代加权实... 该文针对单路延迟对消系统不能有效解决多径信道的超短波无线电台共址干扰消除问题,给出了等间隔多路延迟正交合成的射频干扰对消方案,进而提出了新的衰减系数求解方法。在设定时间延迟范围和参考信号路数基础上,该方法通过迭代加权实时有效估计多路参考信号的相关矩阵,接收信号与参考信号的相关向量,进而求解维纳霍夫方程得到各路衰减系数,有效抑制多径信道的自干扰,克服了已有方法需同时调节幅度和相位,以及相关向量和相关矩阵估计精度低的不足。另外,理论分析了衰减系数的求解过程,并推导了自干扰对消比的闭合表达式。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延迟误差情况下,可获得90 d B以上的对消比,比已有方法提高了约9 d B,有效解决了多径信道的射频干扰对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址干扰 射频自干扰对消 多径信道 对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斩波稳零下自适应干扰对消系统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蒋云昊 马伟明 赵治华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5-74,共10页
分析了实际模拟自适应干扰对消系统中权值控制支路存在零漂时权值和误差的时域特性。零漂的存在易造成稳态权值偏离最优权值,导致干扰对消比显著下降,但不影响系统的平均收敛速度。斩波稳零法是克服零漂的主要方法,对采用基波斩波下系... 分析了实际模拟自适应干扰对消系统中权值控制支路存在零漂时权值和误差的时域特性。零漂的存在易造成稳态权值偏离最优权值,导致干扰对消比显著下降,但不影响系统的平均收敛速度。斩波稳零法是克服零漂的主要方法,对采用基波斩波下系统的性能进行了理论推导,并通过仿真进行了分析。基波斩波导致系统成为时变系统,克服了零漂的同时,在权值中增加了新的频率分量,引入了新的干扰并导致干扰对消比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理论 自适应干扰对消 斩波 零漂 权值 干扰对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干扰对消系统中的时延匹配 被引量:4
11
作者 蒋云昊 马伟明 +3 位作者 赵治华 唐健 李文禄 肖欢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927-1931,共5页
分析了模拟实现的自适应干扰对消系统中存在时延失配情况下系统的性能.通过理论计算求解了时延条件下的周期时变微分方程组,得到时延增大与系统收敛速度降低的结论,分析得到系统稳定性的判断标准.通过对系统模型的简化分析,得到时延与... 分析了模拟实现的自适应干扰对消系统中存在时延失配情况下系统的性能.通过理论计算求解了时延条件下的周期时变微分方程组,得到时延增大与系统收敛速度降低的结论,分析得到系统稳定性的判断标准.通过对系统模型的简化分析,得到时延与稳态权值的关系式,并求解得到时延与稳态误差的量化关系,以及干扰对消比随时延变化的规律.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干扰对消 时延匹配 权值 干扰对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用信号的自适应干扰对消系统时域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文禄 赵治华 +2 位作者 李毅 唐健 肖欢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3-190,共8页
从时域角度对含有用信号的自适应干扰对消系统进行了建模与理论分析,研究了"有用信号损耗"的特性,分析了有用信号损耗与干扰对消比、收敛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为避免有用信号损耗较大,对消系统的反馈电路需工作在欠阻尼状态;... 从时域角度对含有用信号的自适应干扰对消系统进行了建模与理论分析,研究了"有用信号损耗"的特性,分析了有用信号损耗与干扰对消比、收敛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为避免有用信号损耗较大,对消系统的反馈电路需工作在欠阻尼状态;给出了欠阻尼状态下,各参数对系统性能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从而为对消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干扰对消 有用信号损耗 干扰对消比 收敛时间 欠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旁瓣对消系统的对消比上限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常晋聃 易正红 甘荣兵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2-135,140,共5页
构造了一个理想的旁瓣对消系统和一个理想的信号环境,分析了旁瓣对消系统的对消比上限,推导出了对消比上限的精确表达式及近似表达式,得知对消比的上限取决于辅助通道的干噪比和辅助通道的数量。最后,给出了与理论分析相一致的仿真结果。
关键词 旁瓣对消系统 对消比 辅助通道 干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量化对同频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消除的误码率性能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志亮 罗龙 +3 位作者 邵士海 潘文生 沈莹 唐友喜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31-1337,共7页
同频全双工由于在同时工作的收发通道上使用相同的频率资源,因此本地接收机需要进行自干扰消除。数字域干扰消除方法在模数转换器(ADC)器件采样后进行,ADC位数、干信比、量化判决准则直接影响干扰消除效果和系统误码性能。该文分析了AD... 同频全双工由于在同时工作的收发通道上使用相同的频率资源,因此本地接收机需要进行自干扰消除。数字域干扰消除方法在模数转换器(ADC)器件采样后进行,ADC位数、干信比、量化判决准则直接影响干扰消除效果和系统误码性能。该文分析了ADC位数、干信比、QAM调制误码性能三者的内在关系;推导了误码率的闭合表达式;仿真验证了数学推导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干信比的减小和ADC位数的增加,误码率性能呈宏观改善趋势,但从特定的微观片段来看,会出现性能波动,甚至会接近无量化误差的误码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干信比 模数转换器(ADC) 数字干扰对消 全双工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旁瓣对消分析与仿真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潮 李政杰 童宁宁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8-152,共5页
实际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使得对消性能下降,以最小均方准则下的旁瓣对消原理为基础,详细分析了实际中几种重要的因素对自适应旁瓣相消性能的影响,包括辅助天线中信号分量、主辅通道响应不一致、主辅天线间距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 实际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使得对消性能下降,以最小均方准则下的旁瓣对消原理为基础,详细分析了实际中几种重要的因素对自适应旁瓣相消性能的影响,包括辅助天线中信号分量、主辅通道响应不一致、主辅天线间距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旁瓣对消性能。结果表明,旁瓣对消系统可以有效地抑制有源干扰信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瓣对消 最小均方算法 对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考信号耦合有用信号对干扰对消系统的影响及其抑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蒋云昊 赵治华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8-108,共11页
分析了参考信号耦合有用信号时,实际自适应干扰对消系统的时域特性。分析表明,参考信号含有用信号导致系统时变,改变系统的最佳权值,使系统的干扰对消效果下降,并对有用信号的接收产生影响。根据实际共平台通信系统的收发耦合特性,从时... 分析了参考信号耦合有用信号时,实际自适应干扰对消系统的时域特性。分析表明,参考信号含有用信号导致系统时变,改变系统的最佳权值,使系统的干扰对消效果下降,并对有用信号的接收产生影响。根据实际共平台通信系统的收发耦合特性,从时域角度分析得到系统干扰对消比和有用对消比的计算表达式,并得到干扰对消比和有用对消比随相对时延相位变化的规律。提出一种时延匹配方法,通过匹配参考信号提取点至正交功分器输出与接收天线至合成信号注入点间的时延,可以有效抑制参考信号耦合有用信号导致干扰对消效果下降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时延匹配方法能消除有用信号对干扰对消比的影响,还能提高干扰对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理论 干扰对消系统 有用信号 时延匹配 干扰对消比 有用对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幅相误差的ASLC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姜军 李兴成 任卫华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54,共3页
为了分析存在幅相误差的自适应旁瓣对消系统(ASLC)性能,推导了主辅通道存在幅度不一致性、相位不一致性以及同时存在幅相误差时ASLC系统任意通道间的相关系数公式,以干扰对消比为依据,给出了上述条件下的计算机仿真结果,得出了相应的结... 为了分析存在幅相误差的自适应旁瓣对消系统(ASLC)性能,推导了主辅通道存在幅度不一致性、相位不一致性以及同时存在幅相误差时ASLC系统任意通道间的相关系数公式,以干扰对消比为依据,给出了上述条件下的计算机仿真结果,得出了相应的结论。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幅相误差对自适应旁瓣对消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必须加以克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旁瓣对消器 干扰对消比 幅相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对消系统的非零带宽性能与延时匹配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云昊 陈炜峰 +3 位作者 钟水明 贾红云 曹永娟 毛鹏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3-121,共9页
分析了干扰信号非零带宽下,实际自适应干扰对消系统的频域特性和时域特性。非零带宽信号使系统时变,当带宽远小于中心频率时,系统可近似为自适应梳状滤波器。系统的平均收敛速度与总参考信号幅值成正比,干扰对消比随信号带宽的增大而减... 分析了干扰信号非零带宽下,实际自适应干扰对消系统的频域特性和时域特性。非零带宽信号使系统时变,当带宽远小于中心频率时,系统可近似为自适应梳状滤波器。系统的平均收敛速度与总参考信号幅值成正比,干扰对消比随信号带宽的增大而减小。对耦合延时匹配进行了理论和仿真分析,分析表明,耦合延时匹配可以显著提高宽带干扰对消比和对消带宽,延时匹配越精确,对消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理论 干扰对消系统 非零带宽 延时匹配 权值 干扰对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C的自适应干扰对消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文禄 赵治华 +2 位作者 何方敏 孟进 肖欢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2,共8页
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技术的自适应干扰对消系统,并对该对消系统进行了建模与理论分析;然后,研究了AGC对消系统的收敛时间、干扰对消比和有用信号损耗特性,并分析了零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 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技术的自适应干扰对消系统,并对该对消系统进行了建模与理论分析;然后,研究了AGC对消系统的收敛时间、干扰对消比和有用信号损耗特性,并分析了零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该对消系统可有效降低零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干扰信号功率较小时,也可得到较高的干扰对消比和较快的收敛速度。实验结果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AGC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干扰对消 AGC 零漂 干扰对消比 收敛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减器误差对射频干扰对消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建成 全厚德 +2 位作者 袁丁 李召瑞 孙慧贤 《指挥与控制学报》 2015年第4期470-475,共6页
射频干扰对消可有效抑制通信指挥车多部电台间互扰,但其性能受实际器件影响较大.针对该问题,分析了其关键的衰减器固有误差对射频干扰对消系统性能的影响.建立自适应反馈控制的正交合成干扰对消系统,分析衰减器的响应时间和精度误差等... 射频干扰对消可有效抑制通信指挥车多部电台间互扰,但其性能受实际器件影响较大.针对该问题,分析了其关键的衰减器固有误差对射频干扰对消系统性能的影响.建立自适应反馈控制的正交合成干扰对消系统,分析衰减器的响应时间和精度误差等参数影响系统性能的内在机理,分别推导出了衰减器响应时间与系统收敛时间,以及衰减误差与对消比之间的闭合关系式.通过仿真验证了闭合关系式的正确性,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干扰对消 衰减器误差 收敛时间 对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