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榨菜加工中乳酸菌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
作者 吴祖芳 刘璞 翁佩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3-76,共4页
论述了乳酸菌在榨菜加工中的作用以及对榨菜产品的品质影响和作用机理,提出了在传统榨菜加工工艺中应用乳酸菌关键技术,分析了对改进传统榨菜加工工艺和解决存在问题的可行性,并阐述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乳酸菌 榨菜腌制 加工 前景 加工工艺 关键技术 乳酸菌 榨菜 研究进展 应用 作用机理 品质影响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CP方法的条件优化与榨菜低盐腌制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翁佩芳 吴祖芳 +2 位作者 龚业 张锐 沈锡权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1-266,共6页
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研究榨菜低盐腌制条件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变化。研究了凝胶质量浓度、电泳前处理、银染操作条件对SSCP分析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凝胶质量浓度为22 g/dL、丙烯酰胺与双丙烯酰胺质量比为29∶1,并加入体... 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研究榨菜低盐腌制条件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变化。研究了凝胶质量浓度、电泳前处理、银染操作条件对SSCP分析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凝胶质量浓度为22 g/dL、丙烯酰胺与双丙烯酰胺质量比为29∶1,并加入体积分数6%的甘油,4℃条件下1×TBE缓冲液中250 V电泳18 h,通过强碱性显影液和甲醛作还原剂的银染方法显色,可以获得理想的SSCP图谱。对榨菜低盐腌制不同时期样品的SSCP图谱分析结果,发现在榨菜腌制初期优势菌群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随后转变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占优势;腌制后期主要存在的优势菌群为植物乳杆菌和Lactobacillus versmoldensis,结合感官分析证实这些优势乳酸菌对保持制品高品质具有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榨菜 PCR-SSCP 电泳图谱 条件优化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榨菜腌制品风味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3
作者 刘璞 吴祖芳 翁佩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8-161,共4页
阐述了榨菜腌制品的风味成分、形成机理,分析了主要风味物质的呈味特点,并介绍了榨菜腌制品风味物质提取、分离、检测的研究新进展。
关键词 榨菜 腌制 风味 机理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榨菜腐败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吴丹 陈健初 +1 位作者 叶兴乾 蒋高强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5-140,共6页
通过对发生胖袋"现象的袋装榨菜微生物进行分离,得到7株细菌菌株、4株酵母菌菌株.根据反正试验和细菌学鉴定试验,确定了引起榨菜腐败变质的2株细菌菌株:坚强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利用比浊法原理,以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吸光度值... 通过对发生胖袋"现象的袋装榨菜微生物进行分离,得到7株细菌菌株、4株酵母菌菌株.根据反正试验和细菌学鉴定试验,确定了引起榨菜腐败变质的2株细菌菌株:坚强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利用比浊法原理,以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吸光度值的变化作为细菌生长指标,研究坚强芽孢杆菌与蜡状芽孢杆菌的生长曲线、耐温性、耐盐性及耐硝酸盐性.结果表明:坚强芽孢杆菌与蜡状芽孢杆菌的生长速度不同,前者较后者慢,但两者对数生长期持续时间差不多;低温(<10℃)、高盐(>12%)能有效地抑制坚强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的生长;亚硝酸盐(0%~0.15%)对坚强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的生长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榨菜 腐败菌 分离鉴定 特性 腌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榨菜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明春 李正国 +3 位作者 王心宇 杨迎伍 王国民 邓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8-120,123,共4页
为了检测榨菜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榨菜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榨菜挥发性的风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确定了其中的34种化学成分,占总质量分数的97.15%。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 为了检测榨菜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榨菜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榨菜挥发性的风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确定了其中的34种化学成分,占总质量分数的97.15%。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榨菜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异硫氰酸烯丙酯(40.1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4.35%)、异硫氰酸苄酯(10.01%)、异硫氰酸环丙酯(9.30%)、(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乙酯(3.09%)、二甲基三硫醚(2.80%)、十六酸乙酯(1.53%)等,这七种成分质量分数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榨菜 挥发性风味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藏条件对低盐方便榨菜品质及保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张静 李阿敏 +2 位作者 张碧莹 唐玲 蒋和体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9-246,共8页
以三腌完成的榨菜为原料,选用真空包装与充氮包装并在不同保藏温度(5、15、25、35℃)下保藏,通过测定不同保藏条件下榨菜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并结合感官评定来研究不同保藏条件对低盐方便榨菜品质与保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藏期... 以三腌完成的榨菜为原料,选用真空包装与充氮包装并在不同保藏温度(5、15、25、35℃)下保藏,通过测定不同保藏条件下榨菜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并结合感官评定来研究不同保藏条件对低盐方便榨菜品质与保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藏期75 d内,与室温(25℃)条件下相比,较低温度(5、15℃)保藏时榨菜色泽、硬度保持较好,亚硝酸盐含量低,酸度和氨基态氮含量高,微生物生长缓慢,感官评价值高,较高保藏温度(35℃)不利于榨菜的保藏。充氮包装的榨菜在5℃条件下保藏的品质最好,充氮包装在15℃下保藏和真空包装在5℃下保藏的效果次之,在35℃保藏的榨菜的品质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榨菜 品质 低温 充氮包装 真空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腌渍蔬菜亚硝酸盐含量及降低措施研究 被引量:54
7
作者 刘青梅 杨性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44-46,共3页
对不同腌渍期的雪菜和榨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进行分析,研究员VC钠及苯甲酸钠对雪菜、榨菜中亚硝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腌20天(半熟时),亚硝酸盐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抗氧化剂异VC钠有一定的阻止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的作用,而苯甲酸钠无... 对不同腌渍期的雪菜和榨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进行分析,研究员VC钠及苯甲酸钠对雪菜、榨菜中亚硝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腌20天(半熟时),亚硝酸盐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抗氧化剂异VC钠有一定的阻止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的作用,而苯甲酸钠无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雪里蕻 腌榨菜 硝酸盐 亚硝酸盐 降低措施 腌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透明包装对榨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赵兴娥 王颖 +1 位作者 王微 阚建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8-292,共5页
以刚腌制好的原味榨菜片为原料,选用7种常用的透明包装材料,并以非透明包装材料(BOPP/PET/PE)作对照,按普通榨菜的生产工艺制作包装榨菜样品,采用现代分析方法对在自然条件下贮存的该包装榨菜进行品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透明材料(... 以刚腌制好的原味榨菜片为原料,选用7种常用的透明包装材料,并以非透明包装材料(BOPP/PET/PE)作对照,按普通榨菜的生产工艺制作包装榨菜样品,采用现代分析方法对在自然条件下贮存的该包装榨菜进行品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透明材料(PET/PA/RCPP)包装的榨菜的色泽、气味、总酸、氨基态氮、还原糖、VC等品质指标均优于除对照组外的其他包装组,但与对照组相比,A材料包装榨菜的色泽、气味等感官品质稍差,总酸、VC、氨基态氮、还原糖含量与对照组榨菜相差较小,没有统计学意义;PA/RCPP组、PA/CPE组保存榨菜品质的能力较差,其他4种透明包装材料(PET/PE(大)、PET/PE(小)、BOPP/PE、BOPP/CPP包装的榨菜在100d后其色泽和气味劣变得让人难以接受。因此,A透明包装材料是能很好保持榨菜品质的透明包装材料。通过对包装材料的基本性能测试得出,透明材料的厚度越大、透氧率越小,越有利于榨菜保持良好的品质;其透光率对榨菜品质的影响不太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榨菜 透明包装材料 基本性能 榨菜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装方式对榨菜品质和保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阿敏 杨文友 +4 位作者 洪冰 吴杰 杨蕊莲 高平宇 蒋和体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32-336,共5页
以三腌完成的榨菜为原料,加入辣椒、花椒、糖、食用油等进行调味,选用透明(塑料袋)真空包装、不透明(铝箔袋)真空包装、透明充氮包装和不透明充氮包装4种方式对成品榨菜进行包装。对室温(25℃)条件下保藏的榨菜进行品质和保藏特性的研... 以三腌完成的榨菜为原料,加入辣椒、花椒、糖、食用油等进行调味,选用透明(塑料袋)真空包装、不透明(铝箔袋)真空包装、透明充氮包装和不透明充氮包装4种方式对成品榨菜进行包装。对室温(25℃)条件下保藏的榨菜进行品质和保藏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75 d保藏期内,透明包装的褐变度、总酸含量、亚硝酸盐含量、菌落总数要高于不透明包装,透明包装的色泽、硬度、感官均低于不透明包装;充氮包装榨菜的硬度、总酸含量、感官评价高于真空包装,褐变度和菌落总数低于真空包装。不透明充氮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包装方式,可以较好地保持榨菜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榨菜 材料 充氮包装 品质 保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榨菜腌制加工应用乳酸菌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吴祖芳 刘璞 翁佩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将自然选育的两株乳酸菌明串珠菌Lact.2、乳杆菌Lact.8作为发酵起动剂应用在传统榨菜腌制加工中,比较了接种发酵与自然发酵腌制工艺,并通过正交实验分析,确定其合适发酵条件为:混合菌株发酵,接种量2%,盐水浓度8%,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 将自然选育的两株乳酸菌明串珠菌Lact.2、乳杆菌Lact.8作为发酵起动剂应用在传统榨菜腌制加工中,比较了接种发酵与自然发酵腌制工艺,并通过正交实验分析,确定其合适发酵条件为:混合菌株发酵,接种量2%,盐水浓度8%,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15d左右,制品游离氨基酸总量略有升高,风味、质地等指标优于自然发酵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榨菜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四大腌菜发展战略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苏扬 张聪 王朝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29,42,共6页
从四大腌菜产业的概况入手,通过分析四川四大腌菜发展面临的挑战,获知四大腌菜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四大腌菜发展面临的机遇,提出四大腌菜的发展战略。四大腌菜发展战略为: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和"终身出局机制";... 从四大腌菜产业的概况入手,通过分析四川四大腌菜发展面临的挑战,获知四大腌菜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四大腌菜发展面临的机遇,提出四大腌菜的发展战略。四大腌菜发展战略为: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和"终身出局机制";转变产业发展模式;加强同其它产业的联系;研发功能性腌菜满足市场需要;深挖四大腌菜的文化内涵;建立四大腌菜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引入现代营销理念,创新营销手段;重点扶植腌大头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榨菜 芽菜 冬菜 腌大头菜 腌菜产业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快速评价涪陵榨菜品质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冰 刘振尧 +1 位作者 朱乾华 杨季冬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0-193,共4页
应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评价涪陵榨菜品质的定量分析模型。测定了58份涪陵榨菜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通过光谱预处理方法消除噪声,以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回归模型。最终得到评价其品质的水分、总酸(以乳酸计)和氨基酸含量近... 应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评价涪陵榨菜品质的定量分析模型。测定了58份涪陵榨菜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通过光谱预处理方法消除噪声,以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回归模型。最终得到评价其品质的水分、总酸(以乳酸计)和氨基酸含量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的决定系数(R2)依次为0.957 8、0.975 4、0.950 4,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依次为0.107、0.017 1、0.036 3。用该模型对18份未知涪陵榨菜样本进行外部验证,其水分、总酸和氨基酸外部验证的决定系数依次为0.956 2、0.953 9、0.946 0,预测集标准偏差(RMSEP)依次为0.256、0.034 7、0.038 8。内部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均证明,近红外定量分析有较高的准确度,能满足生产中对涪陵榨菜品质检测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法 涪陵榨菜 水分 总酸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腌制榨菜保脆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吴祖芳 刘玲 翁佩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5-207,共3页
以榨菜脆度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接种乳酸菌低盐腌制榨菜的添加CaCl2浓度(X1)、盐浓度(X2)和腌制时间(X3)三因素与其脆度关系的回归模型为:y=155.415+0.093X1+1.231X2+1.449X3-8.922X21+0.973X2X1-5.448X22+4... 以榨菜脆度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接种乳酸菌低盐腌制榨菜的添加CaCl2浓度(X1)、盐浓度(X2)和腌制时间(X3)三因素与其脆度关系的回归模型为:y=155.415+0.093X1+1.231X2+1.449X3-8.922X21+0.973X2X1-5.448X22+4.47X1X3-3X3X2-3.525X23,经回归分析,各因子对腌制榨菜脆度影响的大小依次为腌制时间、盐浓度、添加CaCl2浓度,方程较好地拟合了腌制榨菜脆度与各因子之间的关系。利用SAS软件RSREG等过程,得到CaCl2浓度为0.25%、盐浓度为6.07%、腌制时间11.5d时,榨菜脆度值达到最佳155.6g,经重复实验验证与模型方程拟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榨菜 低盐腌制 保脆工艺 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菌方式对低盐榨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尼海峰 熊发祥 +1 位作者 邓冕 卢晓黎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1年第2期69-71,78,共4页
试验研究了微波杀菌和水浴巴氏杀菌对低盐榨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杀菌后的榨菜,其色泽、脆度及气味均优于巴氏杀菌榨菜;微波杀菌榨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低于巴氏杀菌榨菜;微波杀菌能比水浴巴氏杀菌更有效地杀灭榨菜中的有害微生物。
关键词 微波杀菌 巴氏杀菌 低盐榨菜 品质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软包装榨菜杀菌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丹 陈健初 +2 位作者 蒋高强 陆胜民 朱灵斌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1-54,共4页
文章分析了市售榨菜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并探讨了巴氏、微波、微波与防腐剂联合运用三种杀菌技术对低盐榨菜的灭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袋装榨菜和散装榨菜均有微生物污染情况的存在,袋装榨菜的卫生情况明显优于散装榨菜。经过巴氏杀菌(85... 文章分析了市售榨菜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并探讨了巴氏、微波、微波与防腐剂联合运用三种杀菌技术对低盐榨菜的灭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袋装榨菜和散装榨菜均有微生物污染情况的存在,袋装榨菜的卫生情况明显优于散装榨菜。经过巴氏杀菌(85℃,10 min)和0.5‰苯甲酸钠联合微波杀菌(600 W,80 s)处理的低盐榨菜,其微生物数量在贮藏期间一直未得检出,且0.5‰苯甲酸钠联合微波杀菌处理的榨菜其嗜好性评价值高于巴氏杀菌。三种杀菌方式的低盐榨菜,其嗜好性评价值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微波杀菌在实践上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榨菜 杀菌技术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R-DGGE方法分析榨菜中乳酸菌群落结构 被引量:7
16
作者 燕平梅 乔宏萍 +4 位作者 赵文婧 单树花 王琪 柴政 陈燕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36-139,共4页
为了深入了解榨菜中的乳酸菌多样性以及影响因素,以市场销售含有辣椒和不含辣椒两种袋装榨菜为研究对象,测定榨菜中的食盐浓度以及亚硝酸盐含量;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法分离榨菜总微... 为了深入了解榨菜中的乳酸菌多样性以及影响因素,以市场销售含有辣椒和不含辣椒两种袋装榨菜为研究对象,测定榨菜中的食盐浓度以及亚硝酸盐含量;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法分离榨菜总微生物混合16S r DNA基因V7~V8片段,采用Quantity One软件分析乳酸菌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及物种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含辣椒的榨菜食盐浓度和亚硝酸盐含量均略低于不含有辣椒的榨菜;含有辣椒和不含辣椒的榨菜两者间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回收DGGE电泳带,经克隆后测定碱基序列、与Gen Bank库序列对比鉴定,不含有辣椒的榨菜5条回收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DGGE泳带a、b、c、d、e经鉴定分别与Pediococcus argentinicus CRL 776、Uncultured Lactobacillus sp.isolate DGGE gel band lx12、Uncultured bacterium clone 11.02-12、Uncultured bacterium clone 11.02-9、Uncultured Lactobacillus sp.clone Px SC03相似度为98%、96%、97%、97%、97%。含有辣椒的榨菜4条回收PCR-DGGE泳带1、2、3、4经鉴定分别与Uncultured Lactobacillus sp.、Lactobacillus sakei A156、Lactobacillus sakei YY1、Lactobacillus sakei WJ1相似度为96%、97%、98%、97%。研究结果表明辣椒对榨菜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榨菜 亚硝酸盐 乳酸菌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榨菜加工新工艺的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苏扬 张聪 黄文刚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8-120,共3页
对榨菜加工中两种重要的加工工艺一次性腌制工艺和低盐保脆工艺进行介绍。探讨了产生榨菜加工新工艺的三种思路,阐述了四种食品加工新方法在未来榨菜中可得到的应用。
关键词 榨菜 新工艺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周期与温度对榨菜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竹君 汪炳良 +2 位作者 龚兰 吴根良 张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10-15,共6页
榨菜花芽分化对低温要求不严,长光照促进花芽分化。在杭州(N30°)周年播种后,每月都有花芽分化发生,大多分布在旬平均温度5~25℃,日照11.5小时以上的3~4月。周年播种的榨菜,从二叶期开始进行不间断光照(24... 榨菜花芽分化对低温要求不严,长光照促进花芽分化。在杭州(N30°)周年播种后,每月都有花芽分化发生,大多分布在旬平均温度5~25℃,日照11.5小时以上的3~4月。周年播种的榨菜,从二叶期开始进行不间断光照(24小时/日)诱导至现蕾平均需38.3天,比自然光照处理缩短59.3天。从二叶期至现蕾期或至初花期进行不间断光照处理,其种子成熟期分别比从二叶期至角果绿熟期处理的延迟34和9天。前两种处理在不间断光照诱导停止后,出现生殖生长逆转的现象。榨菜抽薹开花结实需要温暖和长日照的气候。在自然光照和不间断光照诱导下,前者70%的种子成熟期集中在5月份,后者大部分在3~6月份。不间断光照促进抽薹开花,其诱导效应受温度制约,低温抑制抽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榨菜 发育 温度 光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同时测定涪陵榨菜中果胶和总糖的含量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冰 杨琼 +1 位作者 朱乾华 杨季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6-189,共4页
应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以涪陵榨菜为材料建立与其品质有关的果胶和总糖的定量分析模型。测定50份涪陵榨菜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得到原始光谱,通过光谱预处理方法消除噪声,最后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回归模型。最终得到涪陵榨... 应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以涪陵榨菜为材料建立与其品质有关的果胶和总糖的定量分析模型。测定50份涪陵榨菜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得到原始光谱,通过光谱预处理方法消除噪声,最后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回归模型。最终得到涪陵榨菜中果胶和总糖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其决定系数(R2)分别为98.31、98.35,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513、0.0531。用该模型对18份未知涪陵榨菜样本进行外部验证,其果胶和总糖的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分别为96.69、95.63,预测集标准偏差(RMSEP)分别为0.572、0.0671。内部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均证明,近红外定量分析有较高的准确度,能满足生产中对涪陵榨菜果胶和总糖同时测定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涪陵榨菜 果胶 总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榨菜线粒体DNA的提取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学军 陈竹君 +1 位作者 张耀洲 金勇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1-324,共4页
利用蔗糖衬垫法从榨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中分离出了线粒体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紫外分光光度分析表明 ,所提取的 DNA可用于后续的研究工作 ,即作为 PCR模板 ,进行榨菜胞质雄性不育相关特异片段扩增及
关键词 榨菜 线粒体DNA 提取 胞质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