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中文教学通用课程大纲》的应用价值与实践探索——以英国中文教育国际合作项目的应用为例
1
作者 于泓珊 杨薇 钟英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61,206,共10页
《国际中文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中小学阶段)作为中文教学实践标准,为海外低龄中文教学提供了规范性的指导和参考。《大纲》在“中文培优”项目中的应用,本质上是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与英国外语教育体系的衔接,具有重要价值,能助力解决“中... 《国际中文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中小学阶段)作为中文教学实践标准,为海外低龄中文教学提供了规范性的指导和参考。《大纲》在“中文培优”项目中的应用,本质上是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与英国外语教育体系的衔接,具有重要价值,能助力解决“中文培优”项目面临的三重挑战、达成关键成果目标、推动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与英国本土实践的深度联结。在英国中文教育国际合作项目中,《大纲》可以从课程整体设计、教学大纲编写、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资源建设、考核评价设计五个方面具体实施,并在“中文培优”项目暑期来华研修项目的实践应用中提供指导和支持。效果评价显示,《大纲》的应用能显著提升低龄学习者的中文学习积极性,为中外教师搭建合作平台。未来,可以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及构建中外教师专业共同体进行师资赋能,开展国别化修订以适应不同地区中文教学需求,进一步提升《大纲》的海外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学通用课程大纲》 英国外语教育体系 “中文培优”项目 国际中文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校开展音乐即兴训练的策略研究
2
作者 冯亚 周骏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59,共7页
音乐即兴作为一种古老的技艺,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直接相关,在教育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创造力训练价值。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即兴训练在教学实践中占比较少。音乐即兴训练对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音乐即兴常用训练手段包括语言即兴... 音乐即兴作为一种古老的技艺,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直接相关,在教育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创造力训练价值。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即兴训练在教学实践中占比较少。音乐即兴训练对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音乐即兴常用训练手段包括语言即兴、歌唱即兴、声响模拟即兴、声势即兴、律动即兴、乐器即兴。在实践中,要以音乐即兴促进学校艺术课程的实施,将音乐即兴训练渗透到学校智育的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即兴 创造力 学校艺术课程 智育实践 中小学音乐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新样态:“课程超市”视角
3
作者 俞国良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49,共12页
全面推进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课程的核心——教材入手。从“课程超市”视角进行考量,这种教材新样态具有自主性、参与性、开放性、差异性等特点。但鉴于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现状与挑战,很有... 全面推进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课程的核心——教材入手。从“课程超市”视角进行考量,这种教材新样态具有自主性、参与性、开放性、差异性等特点。但鉴于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现状与挑战,很有必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教材定位,统筹教材建设,服务学生主体。无论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读本》的学理依据与难题破解,还是设计思路与结构体例,抑或主要内容与栏目安排,都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提供多层次、高质量、有足够数量的教学产品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建设必须因势而为,彰显思想性、通识性、适切性、趣味性等特色,从心理健康教育向心理健康服务转变,从问题导向转向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全面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涵、服务质量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实现心理健康教材的思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建构中小学生“学可自选、按需助学”的教材新样态、“自主自助”的心理健康教学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中小学生 “课程超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学理诠释与策略构思 被引量:3
4
作者 樊三明 吕慧敏 +2 位作者 朱美珍 毛薇 董翠香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4,共8页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是加快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构筑“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重要举措。通过逻辑推理和政策分析,辨识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生成逻辑与内涵要义,明确其实施的思维方式及策略意义重大。研究认为,大中...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是加快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构筑“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重要举措。通过逻辑推理和政策分析,辨识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生成逻辑与内涵要义,明确其实施的思维方式及策略意义重大。研究认为,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蕴含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为核心理念、以价值塑造为行动导向、以学段统筹为基本要求。为夯实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学理基础,达到提质增效,提出以系统性思维健全教学体系、以开放性思维提升师资队伍、以协同性思维优化教育资源、以规范性思维升级管理体系的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课程思政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 一体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洪亮 许文鑫 +2 位作者 郭永波 于永晖 姚蕾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2,共9页
基于新课改背景编制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量表,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的量化评价。运用文献资料法厘定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的基本内涵和提出其核心要素,并据此采用专家咨询法、数理统计法编制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初始量表... 基于新课改背景编制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量表,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的量化评价。运用文献资料法厘定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的基本内涵和提出其核心要素,并据此采用专家咨询法、数理统计法编制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初始量表;选取784名中小学体育教师(样本1)的问卷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833名中小学体育教师(样本2)的问卷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信效度以及恒等性检验;间隔4周后,对来自样本2的12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样本3)的问卷进行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量表信度重测。结果表明: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素养量表由评价知识、评价技能、评价态度、评价习惯、评价品格5个分量表构成,共22个题项。二阶五因子结构模型各项拟合指标达到统计学意义;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重测信度系数、内容效度系数、收敛效度系数均介于标准值区间;量表具有跨性别、跨学段、跨地区的测量等值性。研究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量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以作为测量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中小学体育教师 评价素养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量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课程领导力发展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屈曼祺 李宝敏 宫玲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107,共12页
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双重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发展是助力高质量课程改革深化落实的迫切需求,教师课程领导力发展的影响机制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基于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构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课程领导... 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双重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发展是助力高质量课程改革深化落实的迫切需求,教师课程领导力发展的影响机制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基于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构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影响路径假设,从教师课程领导力内部结构、教师个人特质和学校组织环境三个维度探究九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并验证构建的影响路径模型和假设,并据此提出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课程领导力内部结构中,课程领导认知和课程领导认同都对课程领导实践有显著且正向的影响;个人特质方面,数字素养和技术接受均对课程领导认知和课程领导认同有显著且正向的影响;组织环境方面,课程领导认同作为技术环境影响课程领导实践的完全中介,组织文化分别对课程领导认知和课程领导认同有显著且正向的影响。基于研究发现,从教师课程领导力内部结构、教师个人特质和学校的组织环境三个层面提出了数字化时代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中小学教师 课程领导力 发展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课程建设与教材研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视域 被引量:1
7
作者 崔舒怡 严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0,共7页
构建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体系是凝聚教育合力、整合教学资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地为教育实践的积极探索。具体到“铸牢”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方案中,因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大中小学“铸牢”... 构建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体系是凝聚教育合力、整合教学资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地为教育实践的积极探索。具体到“铸牢”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方案中,因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大中小学“铸牢”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设定为一项长效、整体工程系统推进,从课程建设与教材编写方面汇聚起不同学段“铸牢”教育的工作合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更加完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大中小一体化 课程建设 教材编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版本库建设路径探究——基于中国百年中小学教科书全文数据库项目开发的思考
8
作者 陈兵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77,共7页
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版本库作为高质量教材建设和管理的保障措施之一,能为我国基础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教材编写与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教材数据库存在制作标准不统... 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版本库作为高质量教材建设和管理的保障措施之一,能为我国基础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教材编写与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教材数据库存在制作标准不统一、收录范围不全、内容数据同质化、开放程度低等现状,笔者提出在开发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版本库的过程中要遵循标准化、完整性、需求导向、共建共享、前瞻性原则;强化顶层设计,开展深度调研,开发教材版本库展示发布平台,制定教材版本库建设标准,扩展教材版本库应用功能,以最大限度发挥教材版本库的作用,助力我国基础教育教材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国家课程教材 版本库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技术-社会-组织” 协同生态研究 ——以深圳“1+4”模式为例
9
作者 张惠敏 梁为 +2 位作者 罗晓峰 冯亮 李淼云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1-98,共8页
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是落实教育强国战略、培养未来人才的关键举措,但其面临课程迭代滞后、师资短缺、校企协同低效等共性困境。文章以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协同生态为研究对象,以深圳市“1+4”模式为具体案例,通过剖析其技术与社会要... 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是落实教育强国战略、培养未来人才的关键举措,但其面临课程迭代滞后、师资短缺、校企协同低效等共性困境。文章以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协同生态为研究对象,以深圳市“1+4”模式为具体案例,通过剖析其技术与社会要素的互动逻辑,探索协同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优化路径。文章构建了“技术—社会—组织”的中小学人工智能协同生态框架,通过“技术赋能社会协同、社会协同驱动组织优化、组织优化反哺技术迭代”的闭环联动机制,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形成全社会协同育人的新生态。文章以深圳“1+4”模式为例,分析其以课程纲要为核心,融合技术平台、场景开放、课程与师资体系的实践路径,并通过量化评估验证其成效。结果表明,深圳模式通过技术、社会与组织子系统的深度协同,在教育资源整合、多元主体联动、课程师资优化等方面形成系统性突破,为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分析范式和可借鉴的实践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教育强国 课程纲要 社会协同 资源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课程标准“以美育人”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彪 张清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139,共6页
“以美育人”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开宗明义强调的课程理念。音乐课程将美育贯穿育人的全过程,体现在音乐课程标准的价值内涵、价值特征及价值功能等维度。音乐课程育人价值呈现由学科本位到素养本位、由学科价值到育... “以美育人”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开宗明义强调的课程理念。音乐课程将美育贯穿育人的全过程,体现在音乐课程标准的价值内涵、价值特征及价值功能等维度。音乐课程育人价值呈现由学科本位到素养本位、由学科价值到育人价值的两个转向。审美教育是音乐课程实现“以美育人”任务的重要途径,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课程标准的核心要义需从艺术体验、学科综合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方面探寻课程标准落实的有效实现路径,进而发挥音乐课程应有的育人价值以实现音乐课程“以美育人”的目标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课程标准 以美育人 价值取向 中小学艺术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语教育学框架下大中小学英语课程设置一体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锦芬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本文以外语教育学为框架,对英语课程设置一体化的内涵进行界定,并指出我国大中小学英语课程设置一体化的建设应遵循课程目标一致性、课程内容衔接性、教学实施协同性和评价体系统一性等四个原则。在此基础上,本文从顶层设计、教材体系... 本文以外语教育学为框架,对英语课程设置一体化的内涵进行界定,并指出我国大中小学英语课程设置一体化的建设应遵循课程目标一致性、课程内容衔接性、教学实施协同性和评价体系统一性等四个原则。在此基础上,本文从顶层设计、教材体系建设、示范课研发和协同体系构建等四个方面,探讨了英语课程设置一体化建设的实施路径,旨在促进各学段英语课程设置的横向贯通与纵向衔接。本文有望为大中小学英语课程的协同推进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育学 大中小学英语课程 课程设置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视域下的课程德育 被引量:4
12
作者 冯建军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12,共9页
课程德育、学科德育与课程思政都是指利用思政课之外的其他课程进行德育,其内涵具有一致性。从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角度看,课程德育更适合用在小学阶段,学科德育适合用在中学阶段,课程思政适合用在高等教育阶段。课程德育具有更大... 课程德育、学科德育与课程思政都是指利用思政课之外的其他课程进行德育,其内涵具有一致性。从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角度看,课程德育更适合用在小学阶段,学科德育适合用在中学阶段,课程思政适合用在高等教育阶段。课程德育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可以涵盖学科德育和课程思政。课程德育具有内在的逻辑,突出表现在德育与智育的一体,课程是法定的权力,知识具有真善美的价值,教学具有教育性。课程德育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德育内在于课程,是课程的本性使然。但课程德育实施中存在着课程与德育“两张皮”的现象,德育脱离课程的本质,变得狭隘化、形式化。有效实施课程德育需要转变观念,加强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建立全要素的课程德育体系,增强教师的课程德育意识,提升教师课程德育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德育 学科德育 课程思政 大中小学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红恩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115,共11页
德育课程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润化心灵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保障,发挥着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建党百余年来,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经历了初步创立、逐步规范、稳步完善和快步发展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德育课程目标、内容和实... 德育课程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润化心灵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保障,发挥着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建党百余年来,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经历了初步创立、逐步规范、稳步完善和快步发展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德育课程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均具有鲜明特征。百余年来,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体现在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理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旨趣,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德育实践理路,坚持德育课程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德育课程 立德树人 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课程实施如何有效助力学校课后服务
14
作者 张志强 阿卜杜凯尤木·麦麦提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2-137,共6页
艺术课程作为学校课后服务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学校美育事业的持续进步、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诉求、课后艺术教育的承续创新。在中小学课后服务中,艺术课程实施面临的挑战有:艺术课程供给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差异;... 艺术课程作为学校课后服务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学校美育事业的持续进步、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诉求、课后艺术教育的承续创新。在中小学课后服务中,艺术课程实施面临的挑战有:艺术课程供给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差异;艺术课程资源如何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艺术课程目标如何立足学生素养提升的价值旨归;艺术课程实施如何加强校外课程资源的有机融合。未来推进学校课后服务中高质量艺术课程建设的路径包括:探索多样艺术课程形式,关注学生个性学习发展需求;强化城乡教育资源供给,实现课后艺术课程相对均衡;聚焦艺术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整合校外艺术教育资源,推动课后课程建设提质增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后服务 中小学艺术课程 课程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版艺术新课标的内涵解读与实践引领
15
作者 蔡梦 郑小艳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2,共6页
进入21世纪,国家先后颁布了三版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目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指导基础教育领域学校艺术课程教学的权威文件。艺术新课标具有总分、契合、对接、联系、达成、优化等六方面主要亮点,有助... 进入21世纪,国家先后颁布了三版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目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指导基础教育领域学校艺术课程教学的权威文件。艺术新课标具有总分、契合、对接、联系、达成、优化等六方面主要亮点,有助于引领学校艺术课程教育理念和音乐教学实践的改进方向。以我国革命音乐家聂耳写于1933年的儿童歌曲《卖报歌》的教学为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新课标在教学实施层面的具体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新课标 中小学音乐教育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主题教育如何融入中小学课程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良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1,共8页
重大主题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实质在于发挥它们引领中小学课程育人导向的功能,诉求于课程道德性的充盈,实现化社会导向的道德规范为个体的思想品德。这一融入定位的观念基础在于从内在融通的视野定位知识与道德的关系,从两者的融合处... 重大主题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实质在于发挥它们引领中小学课程育人导向的功能,诉求于课程道德性的充盈,实现化社会导向的道德规范为个体的思想品德。这一融入定位的观念基础在于从内在融通的视野定位知识与道德的关系,从两者的融合处探寻融入的载体以及从创生完整性的道德学习实践的角度澄清融入的方法原理。为推进重大主题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可采取提升重大主题教育内容间的育人合力、搭建重大主题与课程内容间的情境性联系、历经课程知识社会价值的实现过程以及在事实理解的基础上驱动价值认同等整合性、有机性、过程性与价值性融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主题教育 中小学课程 知识与道德的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艺术新课标的音乐课程实施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晓杨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8-123,共6页
艺术新课标作为指导音乐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要求我们在音乐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重视三种文化的教学,积极探索具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学方法,努力构建素养导向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以提升音乐教育质量和学生核心素... 艺术新课标作为指导音乐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要求我们在音乐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重视三种文化的教学,积极探索具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学方法,努力构建素养导向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以提升音乐教育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音乐课程实施是将艺术新课标付诸实践的动态过程。目前,在音乐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对教学目标理解不够深入,传统文化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方法创新不足以及教学评价未得到足够重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学设计应突出核心素养,活用情境化和具身性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应重视三种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了解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教学评价应综合多个维度,兼顾学生个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课程实施 核心素养 课程评价 中小学音乐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知识图谱的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茂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57,共4页
“课程思政”日益成为中小学学科育人的重要课题。通过CiteSpace生成的知识图谱可对中小学课程思政研究的年度发文趋势和关键主题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中小学课程思政研究呈现出如下热点:遵循政策导向,聚焦核心素养;立足学科特... “课程思政”日益成为中小学学科育人的重要课题。通过CiteSpace生成的知识图谱可对中小学课程思政研究的年度发文趋势和关键主题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中小学课程思政研究呈现出如下热点:遵循政策导向,聚焦核心素养;立足学科特性,开发思政资源;着眼育人价值,探究有效策略。研究认为,未来中小学课程思政研究要推进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研究,关注一体化育人体系建设研究,重视“教学评一致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课程思政 课程育人 核心素养 知识图谱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英澳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比较研究
19
作者 张红果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101,共12页
综合比较中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四国课程标准中信息素养教育理念与教育框架,研究发现四国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理念共识主要体现在时效性、对政策文件的回应、重视信息素养教育框架对中小学生学段与学科的全覆盖等。同时,... 综合比较中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四国课程标准中信息素养教育理念与教育框架,研究发现四国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理念共识主要体现在时效性、对政策文件的回应、重视信息素养教育框架对中小学生学段与学科的全覆盖等。同时,从信息素养的教育目标划分、教学方式引导、学业评价标准三个维度出发,考察四国信息素养教育的特征与差异。通过文本比较分析发现,我国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应围绕核心素养,建构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框架,加强应用信息技术的训练,引导学生主动形成信息安全意识,细化学生信息素养学业评价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标准 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教育理念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ARK课程理念的体育课程构建策略:设计研究的视角 被引量:20
20
作者 尹志华 毛丽红 +2 位作者 孙铭珠 汪晓赞 季浏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4-90,共7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能为体育教师提供宏观性的指导,而开发下位的可操性体育课程对于课程实施非常重要。从弗兰(M.Fullan)等人的课程实施取向、古德莱德(J.I.Goodlad)的五级课程观、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出发,提出借鉴美国SPARK课程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能为体育教师提供宏观性的指导,而开发下位的可操性体育课程对于课程实施非常重要。从弗兰(M.Fullan)等人的课程实施取向、古德莱德(J.I.Goodlad)的五级课程观、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出发,提出借鉴美国SPARK课程的理念,基于设计研究(Design-Based Research,DBR)构建适合中国的体育课程。提出了构建策略:即遵循《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关注中小学一线的实践需求,关注复杂的学校自然情景,以多次循环迭代为基本原则,创新体育课程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学 SPARK课程 体育课程构建 中小学 设计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