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6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oint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synthetic earthquake predic-tion 被引量:14
1
作者 韩天锡 蒋淳 +2 位作者 魏雪丽 韩梅 冯德益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3-528,625,共6页
针对目前地震综合预报中的一些问题,利用近30年来迅速发展的多元统计分析中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组成多元统计组合模型,在众多的地震预报指标(预报因子)中采用信息最大化方法,选择对中期预测信息累积贡献率大于90%地震预报指标,分... 针对目前地震综合预报中的一些问题,利用近30年来迅速发展的多元统计分析中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组成多元统计组合模型,在众多的地震预报指标(预报因子)中采用信息最大化方法,选择对中期预测信息累积贡献率大于90%地震预报指标,分别进行相关分析、预测、检验,最终应用马氏距离判别作外推综合预报;并以华北地区(30°~42°N,108°125°E)为例进行模型的应用检验,初步研究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统计组合模型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地震综合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 assessment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 in Second Songhua River basin,China 被引量:4
2
作者 郑力燕 于宏兵 王启山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040-1051,共12页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such as cluster analysis(CA),discriminant analysis(D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nd factor analysis(FA),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and interpret the surface water quality dat...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such as cluster analysis(CA),discriminant analysis(D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nd factor analysis(FA),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and interpret the surface water quality data sets of the Second Songhua River(SSHR) basin in China,obtained during two years(2012-2013) of monitoring of 10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at 15 different sit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varied significantly among the sampling sites.Three significant groups,highly polluted(HP),moderately polluted(MP) and less polluted(LP),of sampling sites were obtained through Hierarchical agglomerative CA on the basis of similarity of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DA identified p H,F,DO,NH3-N,COD and VPhs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contributing to spatial variations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However,DA did not give a considerable data reduction(40% reduction).PCA/FA resulted in three,three and four latent factors explaining 70%,62% and 71% of the total variance in water quality data sets of HP,MP and LP regions,respectively.FA revealed that the SSHR water chemistry was strongly affected by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point sources:industrial effluents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non-point sources:domestic sewage,livestock operations and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nd natural processes(seasonal effect,and natural inputs).PCA/FA in the whole basin showed the best results for data reduction because it used only two parameters(about 80% reduction) as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to explain 72% of the data variation.Thus,this work illustrated the utility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for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datasets and,in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identification of pollution sources/factors and understanding spatial variations in water quality for effective stream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 Songhua River basin water quality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cluster analysi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ME-Arrow/GC-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不同批次爆珠香精组分差异
3
作者 刘琪 张华 +4 位作者 叶远青 刘昌泽 袁益来 廖惠云 吴君章 《分析测试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以箭型固相微萃取(SPME-Arrow)为样品萃取手段,通过优化萃取头种类、氯化钠添加量、萃取温度、平衡时间及萃取时间等条件,构建了高效鉴定爆珠香精中挥发性及半挥发性化合物的箭型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Arrow/GC-MS)法... 以箭型固相微萃取(SPME-Arrow)为样品萃取手段,通过优化萃取头种类、氯化钠添加量、萃取温度、平衡时间及萃取时间等条件,构建了高效鉴定爆珠香精中挥发性及半挥发性化合物的箭型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Arrow/GC-MS)法。采用该方法对不同批次爆珠香精进行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及显著性F检验等多元统计分析手段,筛选显著性差异成分。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优选DVB/CAR/PDMS萃取头,添加2.0 g氯化钠,在60℃下平衡50 min,萃取时间为40 min;经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辅助定性,共鉴定出96种挥发性、半挥发性组分,目标物峰面积的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的色谱峰数量占总峰数量的92.7%,表明方法的重复性较好;从不同批次爆珠香精中共筛选出17个潜在差异化合物,通过显著性检验,确定10种显著性差异化合物,分别为α-蒎烯、柠檬烯、桉叶油醇、异胡薄荷醇、薄荷酮(含异构体)、新异薄荷醇、乙酸新薄荷酯、三辛酸甘油酯和二辛酸单癸酸甘油酯。该法可有效区分不同批次爆珠样品的组分差异,具有客观真实、准确可靠、可视化强等特点,能够为爆珠产品质量检验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型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多元统计分析 爆珠香精 差异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火麻籽油脂肪酸组成和Δ^(9)-四氢大麻酚含量研究
4
作者 吕世懂 曲良冉 +4 位作者 吴万富 张继光 尹艳梅 蒋绍松 陈春兰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1-159,共9页
为全面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火麻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Δ^(9)-四氢大麻酚(Δ^(9)-THC)含量情况,以我国几个主要产地的火麻籽制备的油脂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火麻籽油的相对密度、折光指数、脂肪酸组成和Δ^(9)-THC含量,并用奇亚籽油、亚麻籽油、... 为全面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火麻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Δ^(9)-四氢大麻酚(Δ^(9)-THC)含量情况,以我国几个主要产地的火麻籽制备的油脂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火麻籽油的相对密度、折光指数、脂肪酸组成和Δ^(9)-THC含量,并用奇亚籽油、亚麻籽油、紫苏籽油和核桃油作为对照,比较了它们在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上的差异,同时利用多元统计学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PCA)、层次聚类分析(H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它们进行识别和区分,并找出引起它们差异的关键脂肪酸组分。结果表明:火麻籽油相对密度分别在0.9228~0.9238之间,折光指数分别在1.4770~1.4778之间;火麻籽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富含亚油酸和α-亚麻酸,并且γ-亚麻酸仅在火麻籽油中检出。在火麻籽油样品中,都不同程度检出了Δ^(9)-THC,含量在0.15~42.76 mg/kg之间。结合脂肪酸组分及含量,PCA、CA和OPLS-DA能较好实现不同类型油脂的区分,并且油酸、硬脂酸、亚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是实现不同类型油脂区分的关键变量。实验结果证明火麻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其含有的Δ^(9)-THC具有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建议我国对火麻籽油及火麻相关食品中Δ^(9)-THC实施检测识别,并制定相关检测和限量要求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籽油 脂肪酸组成 Δ^(9)-四氢大麻酚 多元统计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评价方法对100份樱桃番茄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祥 刘宜洋 +5 位作者 罗璐 程国新 郭猛 高艳明 李建设 王晓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1,共10页
【目的】探究樱桃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var. cerasiforme种质资源在银川平原地区的适应性,评价适合银川平原地区新品种选育的优良樱桃番茄育种材料。【方法】以收集到的100份樱桃番茄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表型性状进行测定... 【目的】探究樱桃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var. cerasiforme种质资源在银川平原地区的适应性,评价适合银川平原地区新品种选育的优良樱桃番茄育种材料。【方法】以收集到的100份樱桃番茄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表型性状进行测定,利用多元统计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DTOPSIS法3种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适应性综合评价。基于主成分计算出综合得分,灰色关联度法计算出加权关联度,DTPOSIS法计算出相对贴近度。【结果】100份樱桃番茄的主要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7.78%~306.46%之间,大部分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26个表型性状综合成了10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1.901%。以3种评价方法对各种质进行排名,结果既有统一性,也有差异性,共有4份材料均排在前10名,分别是T55、T83、T42和T87,表明T55、T83、T42和T87是表现优良的种质,其中T55的表现最为优异。【结论】T55是最适宜银川平原地区栽培的种质材料,可作为重要的育种基础材料;上述3种方法对樱桃番茄的评价结果略有不同,但无巨大差异,说明方法可行,有利于种质资源评价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种质资源 多元统计 灰色关联度分析 DTOPSIS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Orbitrap HRMS法分析曼地亚红豆杉炮制前后差异性化学成分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雅静 王胜超 +5 位作者 张振凌 朱建光 院军 吴亚宁 郭幸 张帅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128,I0027,I0028,共15页
目的为探究曼地亚红豆杉炮制前后差异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Orbitrap HRMS)对曼地亚红豆杉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根据高分辨质谱精确分子量及碎片离子信息、对照品、文献、在线... 目的为探究曼地亚红豆杉炮制前后差异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Orbitrap HRMS)对曼地亚红豆杉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根据高分辨质谱精确分子量及碎片离子信息、对照品、文献、在线数据库等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以炮制前后各成分的离子峰面积比作为炮制前后的变化指数进行对比;利用SIMCA软件建立曼地亚红豆杉不同炮制品的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获得PCA图、OPLS-DA图和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筛选曼地亚红豆杉炮制前后的差异性成分。结果共鉴定出74个成分,曼地亚红豆杉生品74个成分、酒炙品70个成分、酒浸品70个成分、酒洗品71个成分、酒蒸品71个成分、醋浸品71个成分、醋炒品71个成分、醋蒸品71个成分、蜜炙品72个成分、姜炙品70个成分。其中,18个成分通过与对照品比对鉴定。经PCA,发现不同炮制方法对曼地亚红豆杉的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差异,OPLS-DA筛选出VIP值>1的38个化学成分作为不同炮制方法的主要差异性成分。结论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测定曼地亚红豆杉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差异,通过比较化学成分差异可为临床疗效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地亚红豆杉 炮制 UHPLC-Q-Orbitrap HRMS 化学成分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GC-QTOF-MS分析不同品种汝城白毛茶白茶的香气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安勤 鲍肃都 +6 位作者 陈宏宇 安会敏 陈圆 张欣仪 刘洋 刘仲华 黄建安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3-171,共9页
采摘汝城白毛茶1号(RT1)、汝城白毛茶2号(RT2)和汝城白毛茶群体种(QT3)3个品系(种)的一芽二叶鲜叶按照相同的加工工艺(萎凋、干燥)加工成白茶,并探究其香气品质特征。感官定量描述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 采摘汝城白毛茶1号(RT1)、汝城白毛茶2号(RT2)和汝城白毛茶群体种(QT3)3个品系(种)的一芽二叶鲜叶按照相同的加工工艺(萎凋、干燥)加工成白茶,并探究其香气品质特征。感官定量描述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法被用于评价不同品系(种)汝城白毛茶白茶的香气属性和定性定量其挥发性成分。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相对香气活性值被用于筛选汝城白毛茶白茶的关键香气成分,并探究不同茶树汝城白毛茶品系(种)对白茶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系(种)汝城白毛茶白茶的香气感官特征存在差异,RT1和QT3虽都有花香,但RT1清香特征显著,QT3具有毫香特征突出,RT2则呈现薄荷香。使用多元统计分析并以P<0.05、变量投影重要性值大于1和相对香气活性值大于1.00为准则,共计10种香气成分被认为是3个茶树品系(种)所制白茶香气差异的原因。苯甲醛对3个汝城白毛茶品种(系)所制白茶的清香具有关键作用。正己醛对RT1的清香形成具有关键作用。苯甲醛、芳樟醇氧化物II、芳樟醇氧化物I对RT2的薄荷香形成具有关键作用。蘑菇醇、柠檬醛和顺-4-庚烯醛对QT3的毫香具有关键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汝城白茶香型多元化及不同品系(种)的品系(种)茶关键呈香物质基础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品系(种) 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法 香气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结合多元统计学解析烤鸭坯冻融次数对烤鸭中香气物质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子武 何金华 +3 位作者 侯馨宁 徐安琪 张德权 王振宇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3-191,共9页
为明确烤鸭坯冻融次数对烤鸭香气特征的影响,采用感官评价、电子鼻、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结合多元统计学分析烤鸭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当烤鸭坯冻融超... 为明确烤鸭坯冻融次数对烤鸭香气特征的影响,采用感官评价、电子鼻、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结合多元统计学分析烤鸭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当烤鸭坯冻融超过2次时,烤鸭香气特征变化显著,烤鸭肉质松散、气味寡淡且表皮色泽分布不均。HS-GC-IMS共鉴定出醛类19种、醇类4种、酮类6种、酯类1种、呋喃类1种和未识别9种,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醛类,其次是醇类、酮类、酯类。随着烤鸭坯冻融次数的增加,烤鸭中醛类和酮类等特征香气物质相对含量减少,醇类相对含量升高。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相对气味活性值共筛选出5种关键气味标志物,即壬醛、辛醛、庚醛、2-甲基丁醛和(E)-2-戊烯醛。相关性分析结果进一步揭示了烤鸭关键气味标志物与烤鸭坯冻融次数的关联性。研究结果为烤鸭坯反复冻融下烤鸭特征香气物质的保持和快速鉴别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多元统计分析 烤鸭坯 反复冻融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变烟叶的GC-MS和FTIR分析及鉴别
9
作者 叶艳青 张海瑜 +8 位作者 沈迪 乐志伟 吴玉萍 孔光辉 张建荣 田孟玉 陈建华 张承明 王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4,共7页
采用GC-MS和FTIR分析,结合PCA、PLS等多元分析方法,对霉变烟叶进行评价鉴别。GC-MS分析筛选得到2-乙基己醇等9个烟叶霉变标记物。通过4-羟基丁酸内酯等9个关键化合物构建的线性判别方程,可以实现烟叶霉变准确识别,初始验证准确率100%和... 采用GC-MS和FTIR分析,结合PCA、PLS等多元分析方法,对霉变烟叶进行评价鉴别。GC-MS分析筛选得到2-乙基己醇等9个烟叶霉变标记物。通过4-羟基丁酸内酯等9个关键化合物构建的线性判别方程,可以实现烟叶霉变准确识别,初始验证准确率100%和留一交叉验证准确率为98.7%。FTIR研究表明,烟叶霉变过程中消耗了烟叶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质等。GC-MS和FTIR,分别结合PCA和PLS-DA能实现霉变烟叶的有效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变烟叶 气相色谱-质谱联机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理标志大米的品质指标及挥发性化合物分析与评价
10
作者 王琴 周昌艳 +4 位作者 赵晓燕 李晓贝 李旭娇 江政辉 张艳梅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5,共10页
为研究不同地理标志大米的品质差异,本研究通过分析外观、营养、蒸煮食味等18个品质指标及挥发性化合物,对9种地理标志大米进行品质评价。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味活性值,鉴定出大米的主要气味活性化合物为2-... 为研究不同地理标志大米的品质差异,本研究通过分析外观、营养、蒸煮食味等18个品质指标及挥发性化合物,对9种地理标志大米进行品质评价。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味活性值,鉴定出大米的主要气味活性化合物为2-乙酰基-1-吡咯啉、己醛、庚醛、辛醛、壬醛、反-2-辛烯醛、己醇、1-辛烯-3-醇、庚醇。基于多元统计分析,从东北和其他地理标志大米中筛选出了42个差异挥发性化合物,包括25个烃类和17个与香气相关的醇、酮、醛、酯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与直链淀粉、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与米粉的糊化特性呈显著相关;蛋白质与醛类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烃类呈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9种地理标志大米划分为3大类,第1类为东北的5种地理标志大米,品质特征为垩白粒率和蛋白质量分数低,直链淀粉质量分数高,糊化温度低,米饭硬而有弹性,挥发性化合物中醛类、醇类、酮类含量占比较高;第2类为原阳大米与小站稻,特点为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质量分数适中,挥发性化合物总量最高(627.7μg/kg),且烃类含量最高(269.6μg/kg);第3类为南方的射阳和崇明大米,具有直链淀粉质量分数低,胶稠度大,糊化温度高,米饭软而黏的品质特征,其烃类含量适中(159.4μg/kg)。本研究较为系统地评价了9种地理标志大米中品质指标和挥发性化合物的差异,可为不同地理标志大米的品质评价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志大米 品质评价 挥发性化合物 多元统计分析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分布特征
11
作者 任盼莹 程梦娟 +5 位作者 王丰青 龚海燕 刘庆普 雷敬卫 张娟 谢彩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9-868,827,共11页
为了分析野生地黄主要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分布特征,本研究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对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 为了分析野生地黄主要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分布特征,本研究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对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相关性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CA)等多元统计学方法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5批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共检测出19种矿物元素,其中常量元素K含量最高,微量元素Fe、Al、Ti的含量较高;PCA和HCA分析表明,河南与其他产地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特征存在差异,各自聚为一类,其中Ti、Al、Mn、B、As、Mo、Cd、Sn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海拔高度对野生地黄分布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和分布地域有一定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元素Mg含量与K、Al、Sr呈显著正相关,元素V含量和Cr、Ni、Co呈显著正相关,元素Sr含量与Cr、V元素呈显著负相关。因此,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分布特征具有一定地域性,河南产地与其他产地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土壤中部分元素的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地黄 土壤 矿物元素 ICP-MS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构建冷藏三文鱼新鲜度等级评价模型
12
作者 周炳武 胡谦 +4 位作者 李国萍 邢冉冉 张九凯 杜欣军 陈颖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64,共8页
为分析不同贮藏时间下冷藏三文鱼的新鲜度变化并构建新鲜度等级评价模型,将新鲜三文鱼在4℃下贮藏,测定其在贮藏过程中的感官评分、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pH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 为分析不同贮藏时间下冷藏三文鱼的新鲜度变化并构建新鲜度等级评价模型,将新鲜三文鱼在4℃下贮藏,测定其在贮藏过程中的感官评分、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pH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K值、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TVC)、色泽、剪切力、汁液损失率和持水力等品质指标变化,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划分新鲜度区间,建立三文鱼新鲜度等级判别模型。结果表明:通过层次聚类分析可将三文鱼在4℃下的贮藏期划分为3个区间:0~6 d为新鲜区间,7~8 d为次新鲜区间,9 d及以后为腐败区间,主成分分析显示,TBARS值、TVC、感官评分是评价三文鱼新鲜度的关键指标,建立的Fisher线性判别模型可较好地区分三文鱼肉的3个新鲜度等级。综上,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可以判断冷藏三文鱼新鲜度等级的评价模型,可用于准确判断冷藏三文鱼肉的新鲜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文鱼 新鲜度等级 评价模型 多元统计分析 冷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4个不同河口刀鲚群体形态的比较研究
13
作者 艾龙威 俞正森 +7 位作者 郑春芳 秦松 范青松 叶深 冯广朋 孙述好 邱文致 刘伟成 《海洋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3,共10页
为摸清不同河口刀鲚(Coilia nasus)的形态差异,采集瓯江口、长江口、黄河口、鸭绿江口4个刀鲚群体共115个个体进行形态学比较研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10项可量性状以及14项框架... 为摸清不同河口刀鲚(Coilia nasus)的形态差异,采集瓯江口、长江口、黄河口、鸭绿江口4个刀鲚群体共115个个体进行形态学比较研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10项可量性状以及14项框架参数进行形态差异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仅胸鳍起点至腹鳍起点/体长(C6/SL)、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体长(C9/SL)和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体长(C10/SL)指标在各群体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在各群体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聚类分析显示:瓯江口与长江口刀鲚群体的形态最为接近,与黄河口、鸭绿江口刀鲚群体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显示:前7个主成分对总变异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20.95%、16.24%、11.00%、7.49%、5.64%、4.67%、4.63%,累计贡献率为70.62%。判别分析显示:群体内综合判别率为97.4%。研究表明,4个刀鲚群体间存在显著的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躯干部和头部性状上,差异形成可能与摄食习性和栖息地环境差异有关。研究结果可以为刀鲚的种群鉴别、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河口 框架结构 形态差异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DA与GC-IMS技术分析不同油脂热加工处理对松茸风味的影响
14
作者 杨正瑞 易宇文 +5 位作者 朱开宪 邓静 乔明锋 蔡雪梅 顾思远 张浩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0,共10页
为辨别不同油脂加工处理对松茸风味特征的影响,分别以黄油、橄榄油、猪油煎制鲜松茸,通过感官定量描述评价(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QDA)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 为辨别不同油脂加工处理对松茸风味特征的影响,分别以黄油、橄榄油、猪油煎制鲜松茸,通过感官定量描述评价(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QDA)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结合分析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变化,并采用主成分、聚类、热图、相对气味活度值、正交偏最小二乘法等多元化学统计法分析油脂对松茸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油加工的松茸呈现较好的爆米花香气和蘑菇气味,橄榄油加工的松茸风味较清淡,猪油加工使松茸汽柴油特征风味更加突出。GC-IMS共鉴定出47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经油脂煎制后的松茸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为酮类(相对含量31.30%~36.26%)和醇类(相对含量26.64%~28.92%);ROAV值>1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共有24种,其中3-辛酮(D)对风味影响最大。黄油加工处理使样品中2-甲基吡嗪(ROAV值为21.8,是橄榄油加工组的1.59倍)呈现较好的爆米花香,2-庚醇(ROAV值为11.2,是猪油加工组的1.5倍)呈现较好的蘑菇香,2-辛酮(ROAV值为5.8,是橄榄油加工组的1.9倍)呈现较好的汽柴油特征风味。综上,植物性油脂加工对松茸风味影响较小,动物性油脂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以为松茸风味品质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油脂 感官定量描述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化合物 多元化学统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铀矿石浓缩物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的产地溯源多元统计方法分析
15
作者 占佳 张海涛 +3 位作者 李志明 徐江 汪伟 张伟超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5,I0004,共9页
铀矿石浓缩物作为可以在国际上公开交易的核材料,其丰富的痕量杂质反映了铀矿石的形成、矿物组成、铀矿冶流程、产地等重要信息,是开展核取证分析的理想对象。铀矿石浓缩物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作为重要特征指纹之一,可以作为有效的产地... 铀矿石浓缩物作为可以在国际上公开交易的核材料,其丰富的痕量杂质反映了铀矿石的形成、矿物组成、铀矿冶流程、产地等重要信息,是开展核取证分析的理想对象。铀矿石浓缩物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作为重要特征指纹之一,可以作为有效的产地溯源的工具。开展了主成分分析(PCA)、因子分析(FA)、聚类分析(CA)和偏最小二乘法(PLS)等方法对铀矿石浓缩物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的多元统计分析,尝试通过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进行铀矿石浓缩物的产地溯源研究。研究表明:各种不同的统计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单靠一种或两种多元统计的方法不能够完全描述铀矿石浓缩物的特征指纹参数。对于类似于中国、澳大利亚或者加拿大等拥有巨大领土面积和复杂地质结构的国家,铀矿石浓缩物的产地溯源工作存在着很大的技术难度与风险,需要综合利用多种方法才能准确有效地进行产地溯源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石浓缩物 多元统计分析 产地溯源 核取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P-MS和多元统计分析5个品种樱桃的矿物质元素差异
16
作者 刘宝祥 杨丽萍 +6 位作者 贺连智 马文雅 杨玉璐 李莉 王悦 贺晓芳 苏政波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3-277,共5页
该研究以同一区域种植的5个品种的樱桃为材料,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对樱桃中27种矿物质元素进行检测,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相关性分析区分不同品种樱桃的矿物质元素差异。结果表明,5个... 该研究以同一区域种植的5个品种的樱桃为材料,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对樱桃中27种矿物质元素进行检测,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相关性分析区分不同品种樱桃的矿物质元素差异。结果表明,5个樱桃品种在元素种类上相近,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含量较高的主要元素为K、Mg、Ca、Na和Fe。PCA和PLS-DA两种模型均可实现5个樱桃品种的区分,主要特征性元素成分为K、Mg、Ca和Fe。樱桃中的多种元素存在相关性,Se、As、K、Sn,Cd、Pb、Cr、Ni,Ba、Al、Ca、Mn、Sr、Fe、Mo、B、Mg、Ti、Co、Zn三组元素组内呈正相关关系。为相关人群根据需求补充矿物质元素和樱桃品种的后续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质元素 樱桃品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多元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分析4种不同工艺酿造山西陈醋的差异物质
17
作者 贾莹莹 秦宇 +2 位作者 周景丽 李晨 范晓军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79,共7页
该研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研究4种不同工艺酿造山西陈醋样品(LFuA、QDA、ZLA、MJA)间的差异物质,并对差异物质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4种山西陈醋... 该研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研究4种不同工艺酿造山西陈醋样品(LFuA、QDA、ZLA、MJA)间的差异物质,并对差异物质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4种山西陈醋样品中共鉴定出1369种非挥发性化合物,以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1、P<0.05从4种山西陈醋间筛选出67种差异物质,主要涉及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脂质和类脂分子等。采用现代化机械生产的样品(MJA、ZLA)与传统手工生产的样品(LFuA、QDA)相比,差异物质最多。脯氨酸、谷氨酸等12种物质在LFuA样品中相对含量最高;柠檬酸、琥珀酸等14种物质在ZLA样品中的相对含量较高。MJA样品中生物活性物质(包括褪黑素、四甲基吡嗪等)相对含量较高;香兰素、壬二酸等17种物质在QDA样品中相对含量更高。67种差异物质主要显著富集在柠檬酸循环、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通路(P<0.05)。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发酵工艺和提高食醋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陈醋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多元统计方法 非挥发性化合物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市售豆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18
作者 姜锦惠 潘国杨 +7 位作者 陶鑫禹 田野 安飞宇 王亚琦 邓丽 童星 武俊瑞 乌日娜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23-334,共12页
为研究不同市售豆酱的香气差异,本文以33种我国市售豆酱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香气感官和理化指标检测,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筛选出15种质量较优豆酱。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优选豆酱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检... 为研究不同市售豆酱的香气差异,本文以33种我国市售豆酱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香气感官和理化指标检测,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筛选出15种质量较优豆酱。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优选豆酱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对豆酱进行聚类分析,对比不同豆酱之间的香气相似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15种豆酱被分成A、B、C三组,共检测出39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共发现50种VIP值>1的差异代谢风味物质,种类最多的是酯类物质,可能对豆酱的香气贡献更大。此外,C组豆酱的总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最高,总量在197.695~307.785 ng/g之间,较A和B组的香气差异更大。3组豆酱共有挥发性风味物质48种,包括3-甲硫基丙醛、苯甲酸乙酯、安息香醛等酱香物质。C组豆酱的3-甲硫基丙醛、油酸乙酯等酱香物质含量较高,且C组豆酱特有1-辛烯-3-醇、2-甲基-1-丁醇、苯乙酸乙酯、糠醛等令人愉悦的香气物质,其香气感官评分排名也位居前列。说明这些物质可能对豆酱的香气感官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中国豆酱的风味品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售豆酱 感官鉴评 理化指标 挥发性风味物质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指标联合多元统计分析的不同花色唐古特大黄育种材料筛选
19
作者 刘东 赵强 +4 位作者 段莹 高展 孟瑾瑾 陈红刚 杜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以18个不同花色唐古特大黄为研究材料,通过观察和测定根部性状及9种化合物含量,基于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熵权TOPSIS法分析,对唐古特大黄育种材料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筛选表现优良的唐古特大黄育种材料。结果表明,QH003yyf(S2)、TGT(S... 以18个不同花色唐古特大黄为研究材料,通过观察和测定根部性状及9种化合物含量,基于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熵权TOPSIS法分析,对唐古特大黄育种材料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筛选表现优良的唐古特大黄育种材料。结果表明,QH003yyf(S2)、TGT(S14)、ZH002QS(S18)等材料无病害、单根质量高(0.97~1.54 kg)、须根和芦头粗(31.72~36.00 mm,58.32~68.47 mm)且长(30.5~36.1 cm,5.1~6.8 cm);18个不同花色唐古特大黄根部的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总含量符合药典标准要求,其中QH002yyf(S16)、DH002yyfA(S3)、HS002yyf(S1)、TGTYS(S6)、TGT(S14)、ZH001DH(S8)共6个材料的9种化合物总含量高,分别为48.86、46.41、45.88、44.96、44.23、43.81 mg·g-1;熵权TOPSIS法分析综合排序前2位的品系为QH004yyf(S7)和ZH002QS(S18)。综上,TGT(S14)和ZH002QS(S18)可作为唐古特大黄品种选育和栽培的基础材料。本研究建立的基于多指标联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不同花色唐古特大黄育种材料的评价模式,也可用于其他育种材料的筛选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育种材料筛选 花色 根部性状 多指标联合多元统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稻鱼综合种养基地土壤-水体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来源
20
作者 贺佳佳 彭渤 +4 位作者 邬思成 吴能球 马思玲 王欣 戴亚南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42,共11页
[目的]探讨湖南省武冈YP、双峰HY、望城JG共3个稻鱼综合种养基地土壤和水体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以期为种养基地环境质量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等离子质谱(ICP-MS)分析等方法对三地土壤、水体中14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运用BCR逐级提... [目的]探讨湖南省武冈YP、双峰HY、望城JG共3个稻鱼综合种养基地土壤和水体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以期为种养基地环境质量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等离子质谱(ICP-MS)分析等方法对三地土壤、水体中14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运用BCR逐级提取法分析土壤重金属赋存形态,并分别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土壤重金属进行污染评价及来源分析。[结果](1) YP基地土壤重金属均无明显富集(EF<2),HY基地土壤中Pb,Tl,Th,U等重金属及JG基地土壤中Mn,Ni等重金属富集明显(EF>2);且YP,HY基地水体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2)地累积指数显示,除Mn,Ni元素在JG基地的I_(geo)值大于0外,其余重金属(V,Cr,Co,Cu,Zn,Mo)在三地土壤中的I_(geo)值均接近0,为清洁至轻度污染水平。三地土壤中Pb,Cd,Tl,Ba,Th,U等重金属污染程度均低于轻度污染水平(I_(geo)<1)。(3) BCR逐级提取结果显示:三地土壤重金属除Cd具备一定活性外(以可交换态F1为主,占比为46%),其余重金属均以残渣态F4为主(占比大于65%),活性较低,难以从土壤迁移至水体而形成生态危害。(4)多元统计分析得到,三地土壤重金属中,Mn,Ni元素的含量主要来自于成土母质风化,但JG基地土壤中的Ni也受到湘江中游工业活动的影响;Pb,Tl,Ba元素来源较为复杂,以自然源为主,混杂周边农业活动等人为输入。[结论]湖南省稻鱼综合种养基地适宜开展稻鱼养殖活动,但需严格控制重金属外源输入,时刻监测基地土壤、水体重金属含量,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鱼尾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综合种养基地 重金属污染 地累积指数 赋存形态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