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数据和氮素空间分异的玉米冠层氮浓度估算 被引量:3
1
作者 郝琪 陈天陆 +4 位作者 王富贵 王振 白岚方 王永强 王志刚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206,共18页
作物冠层氮素营养的遥感诊断对指导作物精准施氮,提高作物氮效率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玉米冠层纵深大影响无人机估算氮浓度精度的问题,基于2022年和2023年不同氮肥运筹处理下田间无人机多光谱数据和氮浓度实测数据,分析玉米... 作物冠层氮素营养的遥感诊断对指导作物精准施氮,提高作物氮效率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玉米冠层纵深大影响无人机估算氮浓度精度的问题,基于2022年和2023年不同氮肥运筹处理下田间无人机多光谱数据和氮浓度实测数据,分析玉米冠层氮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随机森林算法确定估算冠层氮浓度的有效叶层。进一步结合随机森林算法和多光谱植被指数构建有效叶层氮浓度估算模型,最终将有效叶层氮浓度转换到冠层尺度实现冠层氮浓度的估算。结果表明:(1)九叶展期和大喇叭口期玉米冠层氮浓度表现为上层叶片>中层叶片>下层叶片,吐丝期和乳熟期表现为中层叶片>上层叶片>下层叶片。(2)各时期估算冠层氮浓度的有效叶层分别为下层、中层、中层和中层。与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相比,随机森林回归估算冠层氮浓度的精度较高。(3)结合随机森林算法,基于有效叶层氮浓度估算冠层氮浓度的平均RMSE、NRMSE和MAE分别为0.10%、4.41%和0.07%,而直接基于植被指数估算冠层氮浓度的平均RMSE、NRMSE和MAE分别为0.19%、9.00%和0.15%。综上,玉米冠层氮浓度存在空间分异特征,估算冠层氮浓度时考虑基于随机森林和植被指数估算的有效叶层氮浓度能明显提高冠层氮浓度的估算精度。本研究确定的考虑空间分异的冠层氮浓度估算框架可为玉米氮素营养实时诊断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冠层氮浓度 氮素空间分异 多光谱数据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光谱与LiDAR的玉米地上生物量精准估算研究
2
作者 吴强 杨默含 +7 位作者 段锋辉 王赞朴 康家坤 杨浩 杨贵军 张志勇 马新明 程金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906-2914,共9页
准确估算玉米地上生物量(AGB)是精准农业管理的核心任务。光谱遥感技术通过捕捉作物冠层不同波段的反射特性,能有效反映玉米的生理状态但易受复杂冠层结构干扰,激光雷达(LiDAR)技术则能获取玉米的高精度三维结构信息但难以揭示作物的生... 准确估算玉米地上生物量(AGB)是精准农业管理的核心任务。光谱遥感技术通过捕捉作物冠层不同波段的反射特性,能有效反映玉米的生理状态但易受复杂冠层结构干扰,激光雷达(LiDAR)技术则能获取玉米的高精度三维结构信息但难以揭示作物的生理特征,单一数据源在生物量估算中存在局限。因此本研究构建了融合多光谱与LiDAR数据的玉米地上生物量估算方法。实验于2021年—2022年在北京市小汤山精准农业示范基地开展,采集了140个样方数据,涵盖7个玉米品种。利用P4M多光谱无人机获取关键生长期的冠层反射光谱数据,采用M600无人机搭载Riegl VUX-1激光雷达获取三维点云数据。分别测定地上叶生物量(AGLB)、地上茎生物量(AGSB)和总地上生物量(AGB)。从多光谱数据中提取了NDVI、OSAVI等12种常用植被指数,从LiDAR点云中基于三角不规则网格(TIN)计算了最大高度(HMax)、平均高度(AspAvg)等9种结构特征。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生物量估算模型,并通过Shapley加性解释(SHAP)方法评估特征重要性。结果显示,相较于光谱估算模型,融合模型显著提升了生物量估算精度。融合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0.80(AGLB)、0.78(AGSB)和0.73(AGB),分别提高5.2%、27.8%和12.3%;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至61.67、248.61和356.78 g·m^(-2),分别降低8.2%、43.6%和15.4%。光谱指数和结构特征均与生物量显著相关(r=0.52~0.83),其中HMax、AspAvg及RVI、OSAVI是关键变量。SHAP分析表明,结构特征对茎生物量的贡献最显著,光谱指数对叶生物量的作用更大。研究证明了两种技术在生物量估算中的互补性和协同效应,为精准农业的作物生长监测和地上生物量估算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支持,推动了农业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地上生物量 多光谱遥感 激光雷达 数据融合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快速多光谱内窥光学系统可视化解析活体动物组织形态与生理特征
3
作者 任丹丹 卢怡欣 +3 位作者 刘静 楚佳慧 张紫璇 王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7-1533,共7页
内窥镜作为临床常用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器械,在重大恶性疾病筛查、临床诊断、术中检测与预后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相比于其他光学分析技术,多光谱成像技术(MSI)作为一种图(图像)谱(光谱)结合的光学分析手段,在临床内窥光学检测方面... 内窥镜作为临床常用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器械,在重大恶性疾病筛查、临床诊断、术中检测与预后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相比于其他光学分析技术,多光谱成像技术(MSI)作为一种图(图像)谱(光谱)结合的光学分析手段,在临床内窥光学检测方面更具优势。基于此,我们以氙灯光源、硬管内窥镜和成像CCD为核心,研建了一套快速多光谱内窥成像系统,并利用活体大鼠睾丸组织作为研究对象评估了其成像分析性能。该系统在照明光源内部安装有一个步进电机驱动的分光装置,并采用六个3通道窄带滤光片,同时在蓝光(B:415~490 nm)、绿光(G:500~595 nm)和红光(R:615~760 nm)波段实现3个约15 nm窄带照明光的多谱带协同照明。照明光经光波导光纤传输至硬管内窥镜后,由CCD实时采集(每秒24个MSI数据集)每个滤光片所对应的窄带图像与视频信息。利用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AHE)算法和CIELab色彩空间模型提高所获多光谱图像数据集与重构图像的对比度;通过计算CCD光谱响应的校准系数矩阵,并结合组织光学传输模型,在重构分析组织多光谱图像与其反射光谱基础上,进一步可视化呈现活体动物模型的生理特征图像(血液含量、氧合指数、散射体尺寸分布图像等)。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后的MSI图像显著增强了组织表层血管、皮下微血管以及其他组织结构的可见度,也更有利于观察组织结构纹理、毛细血管分布情况;重构的生理特征图像可视化呈现出组织不同部位间血容量分布差异;通过分析组织反射光谱特征,能够进一步量化评估组织内部血液含量差异。本文所提出的内窥光学成像技术与其检测系统,可在无标记可视化描述组织形态特征的前提下,进一步定量分析组织内部生化构成信息,有助于探索并形成满足临床癌变早期检测要求的新型内窥光学检测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成像 内窥镜 活体生物成像 反射光谱 多光谱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武汉野战园多源典型地物分类数据集
4
作者 郑道远 兰逸舟 +4 位作者 陈中桥 张寅 艾明耀 赵鹏程 胡庆武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1期333-343,共11页
遥感地物分类是地表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对精准掌握地表特性及其变化至关重要。鉴于现有地物分类数据集存在数据源单一、光谱信息不足等问题,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具有丰富光谱信息、高空间分辨率的多源遥感地物分类数据集。本数据集采集自... 遥感地物分类是地表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对精准掌握地表特性及其变化至关重要。鉴于现有地物分类数据集存在数据源单一、光谱信息不足等问题,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具有丰富光谱信息、高空间分辨率的多源遥感地物分类数据集。本数据集采集自武汉野战园及其周边区域,通过ArcGIS和Labelme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标注,采用多种地物分类模型进行训练和精度验证以评估数据集的质量。本数据集共包括3种数据源:可见光、热红外和5个单波段的多光谱数据,其空间分辨率分别为0.0700m,0.2684m,0.1540m,覆盖水体、植被、裸露土地、建筑、砖石路面和沥青路面6类典型地物类型标签,包含共612张影像瓦片和对应标签样本对。本数据集为多源数据融合与分析、地物分类等研究领域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地物分类 多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谱激光雷达伪监测数据的纠正技术
5
作者 丁华峰 曹元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45,共7页
由于温度变化、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等因素造成的耦合干扰,使得多光谱激光雷达(LiDAR)伪监测数据不能真实反映目标物体的实际信息,致使数据失真。为了提高多光谱LiDAR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对多光谱LiDAR伪监测数据进行纠正。首先,使... 由于温度变化、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等因素造成的耦合干扰,使得多光谱激光雷达(LiDAR)伪监测数据不能真实反映目标物体的实际信息,致使数据失真。为了提高多光谱LiDAR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对多光谱LiDAR伪监测数据进行纠正。首先,使用去均值方式消除多光谱LiDAR测量过程中环境温度引起的偏差问题,并采用五点三次平滑法进一步去除机械振动导致的干扰噪声;然后,通过最小二乘法去除趋势项,解决电磁干扰对数据的影响,实现多光谱LiDAR伪监测数据预处理;最后,在已知基站位置的基础上,采用伪距差分法实现对多光谱LiDAR伪监测数据的纠正。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获取的多光谱LiDAR测量效果较好,具有较小的位移频率监测误差,可以有效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激光雷达 伪监测数据 信号预处理 耦合干扰消除 数据纠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卫星遥感数据融合的水深反演模型 被引量:3
6
作者 郭松涛 邢帅 +2 位作者 张国平 孔瑞瑶 陈丽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3,共5页
为探究影像分辨率和水深反演模型对异构卫星数据融合水深反演结果的影响,本文将ICESat-2激光测高数据分别与多时相Landsat 8、Sentinel-2及WorldView-3卫星数据相融合,利用对数比值模型、多波段模型、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 为探究影像分辨率和水深反演模型对异构卫星数据融合水深反演结果的影响,本文将ICESat-2激光测高数据分别与多时相Landsat 8、Sentinel-2及WorldView-3卫星数据相融合,利用对数比值模型、多波段模型、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极限梯度提升进行水深反演。试验结果表明,影像空间分辨率对水深反演结果精度影响不显著,且综合考虑反演结果的精度和分辨率,Sentinel-2卫星数据性能最佳,同时极限梯度提升相较于其他模型的反演性能最优,其在东沙环礁试验区域的水深反演结果RMSE最优可达0.51 m。该结果对基于异构遥感卫星数据融合的近岸区域水深测量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深反演 多光谱卫星遥感影像 冰、云和陆地高程卫星 数据融合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多特征组矿区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反演 被引量:7
7
作者 俞静 张世文 +2 位作者 芮婷婷 李唯佳 蔡慧珍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8,共14页
植被地上生物量可作为评价矿山生态修复地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为实现对修复地地上植被生物量快速、准确的预测,以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山矿区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将无人机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作为数据源,提取了单波段光谱反射率、... 植被地上生物量可作为评价矿山生态修复地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为实现对修复地地上植被生物量快速、准确的预测,以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山矿区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将无人机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作为数据源,提取了单波段光谱反射率、植被指数两种光谱特征以及各波段纹理特征变量,并利用高精度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生成地形特征,再先后使用灰色关联法和熵权法对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分别进行筛选,进而将筛选出的特征变量和地形特征变量分为光谱特征组和多特征组。采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以及Elman神经网络3种机器学习算法分别构建基于光谱特征组和多特征组的生物量预测模型,比选精度较高的矿区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在光谱特征基础上引入纹理特征和地形特征后3种反演模型精度都有相应程度提高,其中,基于多特征组构建的BPNN模型表现出最优性能,其决定系数(R2)为0.841,均方根误差为11.813 g·m-2,并同时对3种模型进行交叉验证,进一步证明了基于多特征组的BPNN模型更加稳定,反演精度最优。然后,采用最优反演模型对研究区域内植被生物量进行分级评估,结果显示区内生物量集中于20~40 g·m-2,研究区域内植被生物量整体偏低。研究结果可为矿区草本植物生物量反演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多光谱 多特征变量 生物量反演 神经网络 植被指数 草本植物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光谱法的目标真温及光谱发射率自动识别算法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孙晓刚 王雪峰 +1 位作者 戴景民 褚载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275-1278,1287,共5页
针对以往目标真温及光谱发射率的计算结果偏差较大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射率假设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光谱辐射温度计的数据处理方法 ,即通过处理 2个不同温度点处的多光谱辐射温度计的测量数据 ,可同时获知 2个温度... 针对以往目标真温及光谱发射率的计算结果偏差较大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射率假设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光谱辐射温度计的数据处理方法 ,即通过处理 2个不同温度点处的多光谱辐射温度计的测量数据 ,可同时获知 2个温度点处的真温及光谱发射率 .仿真结果表明 ,只要温度估计初值与真实情况的误差在± 2 0 0K以内 ,即可得到较好的计算温度值和计算发射率值 .新方法在不需要实时数据处理的场合 ,是一种自动辨识目标真温及光谱发射率的较实用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测温法 真温 光谱发射率 多光谱辐射温度计 自动识别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层辐射传输模型的地表反射率光谱重建方法 被引量:7
9
作者 赵永光 马灵玲 +2 位作者 李传荣 朱小华 唐伶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63-1769,共7页
针对基于多光谱数据有限光谱信息重建地表反射率光谱的病态求解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冠层辐射传输物理机理并充分考虑像元异质性的地表反射率光谱重建方法,该方法假设混合像元由植被和土壤两种地物类型组成,利用冠层辐射传输模型构造端元... 针对基于多光谱数据有限光谱信息重建地表反射率光谱的病态求解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冠层辐射传输物理机理并充分考虑像元异质性的地表反射率光谱重建方法,该方法假设混合像元由植被和土壤两种地物类型组成,利用冠层辐射传输模型构造端元光谱查找表,进而通过组分比例因子估算实现基于多光谱图像的高光谱地表反射率模拟。以Landsat ETM+多光谱图像为例的地表反射率超光谱重建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模拟的反射率光谱能够较好的反映不同地物特征信息。进一步地,利用模拟的地表反射率拟合Landsat ETM+图像和MODIS图像,各波段模拟图像与实际观测图像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Landsat:0.90-0.99,MODIS:0.74-0.85),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图像 地表反射率 图像模拟 SL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哨兵-2A模拟反射率及其影像的冬小麦收获指数估算 被引量:7
10
作者 任建强 张宁丹 +1 位作者 刘杏认 吴尚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1-243,共13页
为验证基于花后累积地上生物量比例动态参数(D-fG)的作物动态收获指数(D-HI)遥感估算方法在大范围获取作物收获指数空间信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我国黄淮海平原河北省衡水市为研究区,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在前期田间冠层尺度确定作物收... 为验证基于花后累积地上生物量比例动态参数(D-fG)的作物动态收获指数(D-HI)遥感估算方法在大范围获取作物收获指数空间信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我国黄淮海平原河北省衡水市为研究区,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在前期田间冠层尺度确定作物收获指数估算敏感波段中心和最大波段宽度基础上,利用哨兵-2A(Sentinel-2A)遥感模拟反射率数据及其真实遥感数据开展基于花后累积地上生物量比例的区域冬小麦收获指数遥感估算研究。在基于不同波段组合Sentinel-2A遥感模拟数据筛选出的冬小麦动态收获指数估算最优波段信息基础上,利用Sentinel-2A影像数据实现区域作物收获指数空间信息准确获取。结果表明,在Sentinel-2A多光谱遥感模拟反射率波段λ_(1)(672~680 nm)和λ_(2)(855~875 nm)条件下,基于D-fG遥感参数信息的D-HI估测精度最高,其中,均方根误差(RMSE)、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0.0404、10.83%、9.56%,证明Sentinel-2A卫星遥感数据在冬小麦收获指数估算中具有一定应用潜力。同时,在估测D-HI精度最高的模拟遥感数据波段信息基础上,基于Sentinel-2A卫星遥感红光和窄近红外波段组合的灌浆期不同阶段和成熟期D-HI估测区域总体验证精度指标RMSE、NRMSE和MRE分别为0.0502、13.81%、12.00%。上述结果表明基于Sentinel-2A卫星数据和花后累积地上生物量比例的作物动态收获指数遥感估算方法在大范围D-HI空间信息获取中具有一定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基于宽波段多光谱卫星遥感数据的大范围作物动态收获指数空间信息准确获取提供一定技术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收获指数 多光谱 高光谱 光谱指数 光谱响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解的油菜多光谱图像与深度图像数据融合方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艳超 肖宇钊 +2 位作者 庄载椿 许凯雯 何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43-150,共8页
将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可以降低单一图像造成的误判读,利用多源数据之间的冗余部分进行配准,利用互补信息完成融合,能够提高数据的信息量和可靠性。该文利用近地面遥感模拟平台分别获取油菜的多光谱图像和深度图像,将2种图像进行配准和融... 将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可以降低单一图像造成的误判读,利用多源数据之间的冗余部分进行配准,利用互补信息完成融合,能够提高数据的信息量和可靠性。该文利用近地面遥感模拟平台分别获取油菜的多光谱图像和深度图像,将2种图像进行配准和融合。该文分别针对多光谱图像和光程差深度图像的成像特点,进行相机内外参计算与图像矫正。采用SIFT(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算法计算2源图像上的SIFT点,并依据关键点描述子进行匹配,之后通过关键点位置计算仿射变换矩阵对图像进行缩放、平移和旋转,从而实现变换后图像的配准。分别对harr,Db2,Db4,Sym2,Sym4,Bior2.2,Bior2.4,Coif2,Coif等9种小波基融合后的结果计算其相应的交叉熵、峰值信噪比和互信息量等5个参量进行评价,得出小波基harr和sym4融合效果较好,各项指标均衡性较好。用haar小波基对配准后图像在3、4、5、6层分解融合,通过观察得出在多光谱与深度图像融合中第3层小波分解和第4层分解的融合效果较好。最终将深度图像的高程数据归一化之后进行植株三维构建,得到三维点云并进行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融合 小波分解 作物 油菜 多光谱图像 深度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变换实现多光谱图象融合增强 被引量:23
12
作者 佘二永 王润生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1年第1期47-50,共4页
本文针对多光谱图象的增强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理论的融合增强方法。它将高空间分辨率的全色图象和多光谱图象经小波变换后的低频分量进行融合 ,改进了传统基于小波变换理论的增强方法。本文还对比评价了基于 IHS变换和传统小... 本文针对多光谱图象的增强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理论的融合增强方法。它将高空间分辨率的全色图象和多光谱图象经小波变换后的低频分量进行融合 ,改进了传统基于小波变换理论的增强方法。本文还对比评价了基于 IHS变换和传统小波变换的增强结果 ,表明了该方法在提高多光谱图象的空间细节表现能力和保持地物光谱信息上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图象 数据融合 小波变换 图象增强 图象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S5多通道数据与TRMM资料估测华南地区热带气旋降水 被引量:18
13
作者 丁伟钰 林爱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9期74-80,共7页
分区域建立了2000年华南及其附近海域热带气旋的TRMM降水资料和GMS5多通道数据的对应关系,分析了不同区域对应关系的异同,并根据该对应关系反演了2001年7月尤特台风登陆过程降水率和降水概率,与广东自记资料和TRMM资料有很好相关性。
关键词 GMS5多通道数据 TRMM 华南热带气旋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载多光谱遥感数据的溢油信息提取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丙新 李颖 高超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6,共5页
为研究应用紫外-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遥感数据识别海上溢油的方法,利用机载多光谱溢油监测设备获取了舟山海域多光谱遥感数据,并利用野外地物光谱仪获取了水体和油膜的反射光谱。通过提取并分析机载多光谱遥感图像上多目标的影像特征... 为研究应用紫外-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遥感数据识别海上溢油的方法,利用机载多光谱溢油监测设备获取了舟山海域多光谱遥感数据,并利用野外地物光谱仪获取了水体和油膜的反射光谱。通过提取并分析机载多光谱遥感图像上多目标的影像特征和光谱响应特征,利用决策树分类法对海上油膜相对厚度的分布进行分类和制图。研究表明,基于机载多光谱遥感数据的溢油信息提取方法总体分类精度达93.7%,能够准确区分薄油膜和厚油膜,可有效提取海洋溢油污染信息,完全能够满足海洋溢油污染遥感监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多光谱数据 光谱特征 溢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多光谱图像仿真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波 赵怀慈 花海洋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72-1976,共5页
针对光电武器研制过程中多光谱图像获取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三维立体场景生成红外多光谱仿真图像的方法。该方法能够生成三维场景任意角度的红外仿真图像,并形成特定波长范围的数据立方体。在3~5μm范围内对特定目标进行了仿... 针对光电武器研制过程中多光谱图像获取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三维立体场景生成红外多光谱仿真图像的方法。该方法能够生成三维场景任意角度的红外仿真图像,并形成特定波长范围的数据立方体。在3~5μm范围内对特定目标进行了仿真实验,以0.005μm为步长生成了包含401张红外图像的数据立方体。为体现反射光的方向特性,推导了一种基于Phong模型的BRDF模型,并应用于对方向性较强的太阳直接辐射的反射在红外波段的计算,并在3~5um范围生成了具有方向特性的红外仿真图像立方体。一系列实验数据表明,该仿真方法可快速生成红外多光谱图像数据立方体,而BRDF模型能够真实地反映反射的方向特性,提高了仿真图像的逼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仿真 数据立方体 PHONG模型 BRD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的辽宁弓长岭区遥感蚀变信息提取 被引量:16
16
作者 贺金鑫 姜天 +3 位作者 董永胜 韩凯旭 马宁 熊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93-901,共9页
在详细解读辽宁弓长岭区Landsat 8影像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矿物光谱理论和弓长岭地区(地表植被覆盖严重)的基础地质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比值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该区2017-05和2017-08两个时段的Landsat 8多光谱遥感数据的蚀变异常信息进... 在详细解读辽宁弓长岭区Landsat 8影像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矿物光谱理论和弓长岭地区(地表植被覆盖严重)的基础地质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比值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该区2017-05和2017-08两个时段的Landsat 8多光谱遥感数据的蚀变异常信息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比值法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波段组合比单独运用主成分分析所提取的蚀变异常信息更加明显;此次研究中2017-05数据所提取出的羟基蚀变信息及2017-08数据所提取的铁染蚀变信息主要分布于弓长岭一矿区、二矿区、三矿区和独木—八盘岭矿区地表出露矿体的外围。这也说明将主成分分析法与比值法相结合对于植被覆盖严重区域的蚀变信息提取仍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遥感 LANDSAT 8数据 主成分分析法 比值法 弓长岭铁矿 弓长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宽带雷达和多光谱数据融合的土壤含水率检测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交 白清源 郭文川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1-249,共9页
土壤含水率监测是精准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情监测和农业生产起着关键性作用。超宽带雷达由于其体积小、质量轻、穿透力强和功耗低等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含水率监测研究。而现有超宽带雷达反演土壤含水率多为理想裸土情况,实际... 土壤含水率监测是精准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情监测和农业生产起着关键性作用。超宽带雷达由于其体积小、质量轻、穿透力强和功耗低等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含水率监测研究。而现有超宽带雷达反演土壤含水率多为理想裸土情况,实际应用中地表植被覆盖会对结果造成较大影响,针对此问题,融合超宽带雷达和多光谱数据,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对农田尺度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含水率进行分级预测,以减小植被对预测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宽带雷达回波数据提取出的不同时域特征组合中,选用峰值因子、峭度、均方根、峰-峰值、最大幅值、方差、偏斜度、平均值和最小幅值9个时域特征作为SVM模型输入特征预测结果最好,总体精度为95.59%,Kappa系数为0.9492。加入植被指数NDVI后,不同时域特征组合作为特征输入的模型精度均有显著提高,其中将9个时域特征与NDVI共同作为SVM输入预测效果最佳,总体精度为98.09%,Kappa系数为0.9780,与不考虑植被影响的预测结果比较,总体精度提高了2.50个百分点,Kappa系数提高了0.02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超宽带雷达 多光谱 数据融合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 Karhunen-leove 变换的多光谱数据压缩统计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阎敬文 孙辉 张圣华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1997年第5期30-35,共6页
提出了基于Karhunen-leove变换(KLT)的多光谱图像数据压缩方法,并对多光谱图像数据KLT统计特征进行了分析。在对KLT进行了理论推导后,如何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多光谱数据压缩系统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提出了... 提出了基于Karhunen-leove变换(KLT)的多光谱图像数据压缩方法,并对多光谱图像数据KLT统计特征进行了分析。在对KLT进行了理论推导后,如何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多光谱数据压缩系统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提出了一种最大限度地减少额外码流开销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16光谱段的三维数据可获得3.2~5.3的压缩比,且几乎没有失真,明显优于用DCT去除谱相关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T 多光谱图像 数据压缩 遥感图像 统计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置信网络模型的机载多光谱数据罂粟识别 被引量:5
19
作者 陆永帅 李元祥 彭希帅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8-103,共6页
针对传统识别算法在罂粟植物地块识别上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置信网络模型的机载多光谱数据罂粟识别算法,采用模拟人脑多层结构的方式,可以对数据自动地进行特征提取,挖掘内在联系,建立更准确的识别模型;同时将随机隐退过程引... 针对传统识别算法在罂粟植物地块识别上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置信网络模型的机载多光谱数据罂粟识别算法,采用模拟人脑多层结构的方式,可以对数据自动地进行特征提取,挖掘内在联系,建立更准确的识别模型;同时将随机隐退过程引入到罂粟识别的深度网络中,避免了传统神经网络因为随机初始化而陷入局部最优解的情况。无人机航拍数据的实验表明,在小样本罂粟训练集的情况下,与支持向量机和传统神经网络方法相比,基于随机隐退的深度置信网络模型可取得更好的识别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罂粟识别 多光谱数据 深度置信网络 深度学习 随机隐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Y-102C卫星P/MS数据质量评价及应用潜力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彦 田庆久 +2 位作者 魏宏伟 王龑 吕春光 《遥感信息》 CSCD 2013年第6期33-43,共11页
从影像整体质量、局部纹理特征、影像融合和地物类型识别效果等几个方面对资源一号(ZY-1)02C卫星全色/多光谱(P/MS)影像进行评价,并与同时相、同地域的HJ-1CCD影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ZY-1 02C多光谱影像辐射精度、信息量、信噪比、清晰... 从影像整体质量、局部纹理特征、影像融合和地物类型识别效果等几个方面对资源一号(ZY-1)02C卫星全色/多光谱(P/MS)影像进行评价,并与同时相、同地域的HJ-1CCD影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ZY-1 02C多光谱影像辐射精度、信息量、信噪比、清晰度及部分纹理指标均优于HJ-1CCD;以图像融合方法Gram-Schmidt和Pan-sharp对ZY-1 02C全色影像与多光谱影像融合,在提高空间分辨率的同时可很好保留影像原始信息;采用ZY-1 02C多光谱及其融合影像对进行地物类型识别的总体精度较高;该影像在国土资源调查、国家重大工程等多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Y-1 02C 全色/多光谱相机 数据质量 纹理 融合 地物类型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