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MRIO和ENA的中国省区能源-水资源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孙才志
靳春玉
阎晓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3期32-40,共9页
能源和水资源在经济活动中密切相关。分析区域间的能源和水资源流动,并量化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能够促进两种资源的协同管理。利用2012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生态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中国30个地区的能源-水资源耦合网络核算框架。...
能源和水资源在经济活动中密切相关。分析区域间的能源和水资源流动,并量化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能够促进两种资源的协同管理。利用2012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生态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中国30个地区的能源-水资源耦合网络核算框架。框架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30个地区的能源最终消费量为40.62亿吨标准煤当量(tce)(不含中间消费),水资源最终消费量为4937.78亿m3,无论从生产还是消费的角度来看,山东和江苏的能源和水资源消费量均较大。②从混合水资源和混合能源流动情况来看,水资源输出量较大的地区为新疆和黑龙江,能源输出量较大的地区为内蒙古和山西;混合水资源和混合能源输入量较大的地区多为经济规模较大的地区,如山东、江苏、广东等。③水资源网络和能源网络的循环率都小于10%;系统鲁棒性都向冗余度高的一侧倾斜,此时效率偏低;耦合网络中,浙江对大多数地区的依赖程度较大。分析各地区水资源和能源消费情况以及转移路径,能够为解决能源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水资源耦合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mrio
)
生态网络分析(ENA)
中国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流域城市群农业水-碳足迹评估与城市间流动分析
2
作者
姜博艺
李优然
+2 位作者
陆中桂
黄明辉
李巍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8,共12页
农业生产不仅是黄河流域的用水大户,而且其产生的碳排放亦不容忽视。基于城市群尺度开展农业水-碳足迹综合评估和流动分析,有助于促进黄河流域各城市群在农业节水与降碳方面的协同管理,推动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构建的城市尺度多区...
农业生产不仅是黄河流域的用水大户,而且其产生的碳排放亦不容忽视。基于城市群尺度开展农业水-碳足迹综合评估和流动分析,有助于促进黄河流域各城市群在农业节水与降碳方面的协同管理,推动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构建的城市尺度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从生产和消费双重视角综合评估了流域5个国家级城市群共71个城市的农业水、碳足迹,并分析了城市群间及其内部虚拟水和隐含碳的流动特征。结果表明:1)生产端农业水足迹和碳足迹分别为336.2亿m^(3)和117.7 Mt,其中中原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尤为突出,合计分别占55.5%和66.7%;消费端农业水足迹和碳足迹相对较低,分别为124.7亿m^(3)和53.0 Mt,表明生产端的资源环境压力更为突出。2)黄河流域农业水-碳足迹空间分布格局具有相似性,北部和东部部分城市水-碳足迹较高,而南部和西部城市相对较低;从强度指标来看,东部和南部城市水-碳足迹强度较低,而北部和西部城市则相对较高。3)农业虚拟水和隐含碳主要在城市群内部流动,分别占跨城市转移总量的78.7%和80.5%,且流动集中于中原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内部,输出城市往往是以农业生产和加工为主,输入城市则多为区域消费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建议结合城市群特征制定和完善农业节水和降碳措施,强化城市群间的协同合作与资源共享,共同推进黄河流域农业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碳足迹
虚拟水
隐含碳
多区域投入产出(
mrio
)模型
节水降碳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MRIO和ENA的中国省区能源-水资源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孙才志
靳春玉
阎晓东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出处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3期32-40,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9AJY010)。
文摘
能源和水资源在经济活动中密切相关。分析区域间的能源和水资源流动,并量化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能够促进两种资源的协同管理。利用2012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生态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中国30个地区的能源-水资源耦合网络核算框架。框架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30个地区的能源最终消费量为40.62亿吨标准煤当量(tce)(不含中间消费),水资源最终消费量为4937.78亿m3,无论从生产还是消费的角度来看,山东和江苏的能源和水资源消费量均较大。②从混合水资源和混合能源流动情况来看,水资源输出量较大的地区为新疆和黑龙江,能源输出量较大的地区为内蒙古和山西;混合水资源和混合能源输入量较大的地区多为经济规模较大的地区,如山东、江苏、广东等。③水资源网络和能源网络的循环率都小于10%;系统鲁棒性都向冗余度高的一侧倾斜,此时效率偏低;耦合网络中,浙江对大多数地区的依赖程度较大。分析各地区水资源和能源消费情况以及转移路径,能够为解决能源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能源-水资源耦合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mrio
)
生态网络分析(ENA)
中国
可持续发展
Keywords
energy-water nexus
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
(
mrio
)
ecological network analysis(ENA)
Chin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分类号
TV213.4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F426.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流域城市群农业水-碳足迹评估与城市间流动分析
2
作者
姜博艺
李优然
陆中桂
黄明辉
李巍
机构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
北京农学院国际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出处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8,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050001)。
文摘
农业生产不仅是黄河流域的用水大户,而且其产生的碳排放亦不容忽视。基于城市群尺度开展农业水-碳足迹综合评估和流动分析,有助于促进黄河流域各城市群在农业节水与降碳方面的协同管理,推动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构建的城市尺度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从生产和消费双重视角综合评估了流域5个国家级城市群共71个城市的农业水、碳足迹,并分析了城市群间及其内部虚拟水和隐含碳的流动特征。结果表明:1)生产端农业水足迹和碳足迹分别为336.2亿m^(3)和117.7 Mt,其中中原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尤为突出,合计分别占55.5%和66.7%;消费端农业水足迹和碳足迹相对较低,分别为124.7亿m^(3)和53.0 Mt,表明生产端的资源环境压力更为突出。2)黄河流域农业水-碳足迹空间分布格局具有相似性,北部和东部部分城市水-碳足迹较高,而南部和西部城市相对较低;从强度指标来看,东部和南部城市水-碳足迹强度较低,而北部和西部城市则相对较高。3)农业虚拟水和隐含碳主要在城市群内部流动,分别占跨城市转移总量的78.7%和80.5%,且流动集中于中原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内部,输出城市往往是以农业生产和加工为主,输入城市则多为区域消费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建议结合城市群特征制定和完善农业节水和降碳措施,强化城市群间的协同合作与资源共享,共同推进黄河流域农业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碳足迹
虚拟水
隐含碳
多区域投入产出(
mrio
)模型
节水降碳
黄河流域
Keywords
water-carbon footprint
virtual water
embodied carbon
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
mrio
)
model
water conserva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
Yellow River Basin
分类号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MRIO和ENA的中国省区能源-水资源耦合关系研究
孙才志
靳春玉
阎晓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河流域城市群农业水-碳足迹评估与城市间流动分析
姜博艺
李优然
陆中桂
黄明辉
李巍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