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磁耦合多频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波 王汉卿 +1 位作者 李江南 李锐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0,共7页
为了适应多频多负载无线供电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单发射双接收磁耦合多频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方案。首先,基于互感理论和耦合模理论,建立了单发射双接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等效电路模型;其次,通过分析脉宽调制对系统无线电能传输... 为了适应多频多负载无线供电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单发射双接收磁耦合多频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方案。首先,基于互感理论和耦合模理论,建立了单发射双接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等效电路模型;其次,通过分析脉宽调制对系统无线电能传输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极性控制的多频复合脉宽调制策略;然后,针对单发射双接收磁耦合多频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圆角矩形的同轴异侧单发射双接收平面螺旋形磁耦合线圈及相应的高频控制电路和谐振补偿电路;最后,搭建系统样机进行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同时实现多个磁耦合谐振频率无线电能的有效传输,验证了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单发射多接收 脉宽调制 磁耦合多频谐振 实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多收合成孔径激光雷达高分辨率宽测绘带成像 被引量:3
2
作者 唐禹 秦宝 +2 位作者 晏芸 汪路锋 邢孟道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5-252,共8页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AL)是作为未来远距离高分辨率对地区域观测的理想方式。针对传统的单发单收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系统中高分辨率和宽测绘带的矛盾导致测绘带宽窄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发多收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工作体制,该体制工作在低PRF模式...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AL)是作为未来远距离高分辨率对地区域观测的理想方式。针对传统的单发单收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系统中高分辨率和宽测绘带的矛盾导致测绘带宽窄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发多收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工作体制,该体制工作在低PRF模式,保证了距离向测绘带的不模糊,在方位向采用了多通道技术,利用虚拟孔径和真实孔径结合实现了方位向的多普勒不模糊。通过自适应波束形成将多通道数据合成大带宽无模糊数据,实现高分辨率宽测绘带成像。首先简述了方位向多通道技术提高方位向分辨率的原理;随后提出了多发多收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的工作体制,并且给出了该工作体制下的信号模型,针对低脉冲重复频率条件下的多普勒模糊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波束形成解模糊信号处理方法。最后,通过三发三收体制验证多发多收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工作体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 多发多收 高分辨率 宽测绘带 多普勒模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多收多基地雷达系统分辨性能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闵涛 肖顺平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5-385,共11页
对密集多目标的探测是当前雷达技术领域所面临的前沿课题和紧迫任务。本文考虑一个多发多收多基地雷达系统,在分析空间相关和非相关多基地雷达模糊函数的基础上,以模糊函数3-dB投影面积值为指标,对比单发多收多基地雷达,分析了不同传感... 对密集多目标的探测是当前雷达技术领域所面临的前沿课题和紧迫任务。本文考虑一个多发多收多基地雷达系统,在分析空间相关和非相关多基地雷达模糊函数的基础上,以模糊函数3-dB投影面积值为指标,对比单发多收多基地雷达,分析了不同传感器部署和波形选择情况下的目标距离分辨性能,并给出了相应的仿真结果。仿真结果显示,空间相关信息的引入,提高了多基地雷达系统的目标分辨性能;多发多收多基地雷达虽然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但如果配置不当,在目标分辨性能方面,不一定优于单发多收多基地雷达。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能用于对多基地雷达密集多目标探测性能的分析,还能为多基地雷达系统波形设计、布站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基地雷达 多发多收 模糊函数 分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用户双向AF MIMO中继系统的联合预编码算法 被引量:3
4
作者 禹永植 侯培迟 +1 位作者 陈涛 张未坤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79-1385,共7页
近年,双向放大转发(amplify-and-forward,AF)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中继系统中的预编码设计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学者的兴趣。然而,在实际MIMO中继通信系统中,针对双向传输下的系统,对多用户模型进行的研究... 近年,双向放大转发(amplify-and-forward,AF)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中继系统中的预编码设计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学者的兴趣。然而,在实际MIMO中继通信系统中,针对双向传输下的系统,对多用户模型进行的研究较少。由此,针对多用户双向AF MIMO中继系统模型,提出了一种联合预编码算法。采用在所有节点功率限制下,以最小和均方误差(minimun sum mean square error,MSMSE)设计准则去求解联合信源、中继和信宿端多用户的非凸优化问题,将最初的非凸优化问题转化成多个子优化问题,并利用半正定规划设计、平方约束二次规划设计以及二阶锥规划设计求解子优化问题。之后通过交替迭代方法进一步求解每个子凸优化问题局部优化值,达到优化所有节点矩阵变量的目的。所提算法较现有的算法,不仅在优化问题方面考虑更全面、更实用,而且实验仿真结果验证,提出的算法在系统和均方误差(sum mean-square-error,SMSE)性能、和速率以及误码率(bit-error rate,BER)上有均有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接收端多用户 双向放大转发系统 联合预编码算法 最小和均方误差准则 半正定规划问题 平方约束二次规划问题 二阶锥规划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最小特征值检测的认知用户容量分析
5
作者 刘思远 贾艳玲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181-3184,3259,共5页
讨论在噪声不确定场景下,认知用户配备多根接收天线,采用最大最小特征值检测算法时的系统容量问题,推导得到系统容量与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的关系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最大最小特征值检测算法在噪声不确定场景下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认... 讨论在噪声不确定场景下,认知用户配备多根接收天线,采用最大最小特征值检测算法时的系统容量问题,推导得到系统容量与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的关系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最大最小特征值检测算法在噪声不确定场景下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认知用户系统容量明显高于采用多天线能量检测算法时得到的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最小特征值检测 多天线 噪声不确定性 认知用户 系统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用户MIMO中继系统包含直传链路的联合预编码
6
作者 禹永植 张未坤 郜丽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7-833,共7页
针对现有的联合预编码算法忽略多用户之间的直传链路而导致通信性能下降的问题,本文以最小和均方误差为设计准则,提出了一种发射端的所有用户集中优化的联合预编码算法。首先,由于MSMSE优化问题的非凸性,将单流信号输入的多用户等效为... 针对现有的联合预编码算法忽略多用户之间的直传链路而导致通信性能下降的问题,本文以最小和均方误差为设计准则,提出了一种发射端的所有用户集中优化的联合预编码算法。首先,由于MSMSE优化问题的非凸性,将单流信号输入的多用户等效为一个多流信号输入的基站进行优化处理,其中基站的预编码矩阵由所有发射端的用户的子预编码矩阵构成,原非凸的MSMSE优化问题被转化为发射端用户的子预编码矩阵和中继收发矩阵2个子优化问题分别进行处理。其次,根据最小均方误差接收滤波理论,直接求解出接收滤波矩阵的优化表达式。发射端用户的子预编码矩阵的子优化问题通过求解条件获得,中继收发矩阵的子优化问题被转化成一个标准的半正定问题进行优化处理。最后,发射端用户的子预编码矩阵、中继收发矩阵和接收滤波矩阵联合迭代至收敛,得到优化后的预编码矩阵。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联合预编码算法在系统和均方误差性能和误码率性能上都有明显的提升,并且仿真进一步验证了算法有快速的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接收端多用户 直传链路 SMSE BER K.K.T条件 SDP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