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约束条件下移动机械手基座位置布局研究
1
作者 杨亚莉 窦忠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移动机械手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在大型复杂零件的加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充分利用机器人的加工能力,设计了移动机械手加工过程中的基座位置布局。首先根据六自由度机械手的运动姿态,考虑了机械手工作过程中的关节角度以... 移动机械手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在大型复杂零件的加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充分利用机器人的加工能力,设计了移动机械手加工过程中的基座位置布局。首先根据六自由度机械手的运动姿态,考虑了机械手工作过程中的关节角度以及奇异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运动和刚度评价指标,分析了机械手在多约束条件下的运动特性。为寻找模型的最优解,采用了序列二次规划(SQP)方法进行了模型求解。最后为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通过实验对所提六自由度机械的基座位置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自由度机械手 多约束 基座布局 运动特能 序列二次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动载荷下船用PEMEC多物理传输建模及影响分析
2
作者 金亚东 李悦 +1 位作者 杨超 阚安康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5,共8页
为探究船用质子交换膜电解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electrolysis cell,PEMEC)在海洋动载荷下的多相流动过程和电解反应性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构建包含多物理场传递和电解反应的三维非稳态数学模型,预测典型海洋动载荷下的水电解制... 为探究船用质子交换膜电解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electrolysis cell,PEMEC)在海洋动载荷下的多相流动过程和电解反应性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构建包含多物理场传递和电解反应的三维非稳态数学模型,预测典型海洋动载荷下的水电解制氢过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误差小于5%。结果表明:海洋动载荷主要影响PEMEC阳极侧多相流的黏性和惯性作用。摇荡载荷导致低黏性的氧气运动滞后而在阳极多孔电极内分布不均匀。纵摇载荷下氧气浓度分布为0.0140~0.0318 kmol/m^(3),电解电流密度比稳态工况的低9.77%。垂荡载荷有利于改善氧气沿电极厚度方向的输送,氧气浓度降低38.14%~77.73%。研究证明摇摆载荷对PEMEC多相流传输和电解性能不利,而垂荡载荷会强化多相流传输和电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电解池(PEMEC) 海洋动载荷 多自由度 多物理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测距仪多自由度集成可调装置的研制
3
作者 范彩霞 刘德波 +1 位作者 刘朝中 孙晨磊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2-265,共4页
基于测距仪激光轴竖直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的定位装夹及多自由度调节需要,设计了模块化的集成可调装置:(1)零点定位装夹模块,方便测距仪的快速固定和装配;(2)摇臂式角度调节模块,在调节过程中,确保测距仪测量基准面不变;(3)落地式和吊顶... 基于测距仪激光轴竖直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的定位装夹及多自由度调节需要,设计了模块化的集成可调装置:(1)零点定位装夹模块,方便测距仪的快速固定和装配;(2)摇臂式角度调节模块,在调节过程中,确保测距仪测量基准面不变;(3)落地式和吊顶式二维移动及调平模块,适应不同工作现场的检定需要;在此基础上完成实物样机的制造装配和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各模块组装便捷、调节精度高,结构设计独特紧凑、重心低稳定性好,可以较好地满足大量程液位计现场校准的快速定位和多自由度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程液位计 现场校准 激光测距仪 多自由度 集成可调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尺度斜入射波场下场地-建筑群耦合作用模拟方法
4
作者 巴振宁 付继赛 +2 位作者 王方博 梁建文 牛嘉琪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37,共12页
场地-城市相互作用(site-city interaction,SCI)效应会显著改变场地地震波场分布及建筑反应,基于SCI效应理论计算研究方法的发展现状,发挥谱元(spectral element,SE)法可快速高效求解三维地震波场传播和多自由度(multi-degree of freedo... 场地-城市相互作用(site-city interaction,SCI)效应会显著改变场地地震波场分布及建筑反应,基于SCI效应理论计算研究方法的发展现状,发挥谱元(spectral element,SE)法可快速高效求解三维地震波场传播和多自由度(multi-degree of freedom,MDOF)模型计算量小且可同时模拟大量建筑的优势,同时,结合频率波数域(frequency wave number analysis,FK)方法,以等效地震荷载的方式施加地震波场,建立了FK-SE-MDOF耦合方法,实现了SE-MDOF耦合模型中多种波型(P波、SV波和SH波)的斜入射输入,解决了当前三维SCI效应研究方法中未能同时考虑建筑非线性、频谱特性、地震波波型及入射角度影响的问题。首先对方法原理进行了介绍;然后,通过与振动台试验的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进而,采用该方法建立理想场地-城市建筑群相互作用耦合模型,主要探讨了入射角度和地震波波型对SCI效应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益结论。该方法较为真实地反映SCI效应影响的同时,可反映建筑基础轮廓对地震波场的影响,适用于需考虑建筑轮廓信息的社区尺度SCI效应研究,可为城市规划、抗震设计、风险评估以及震后救援等工作提供定量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城市相互作用(SCI) 频率波数域-谱元-多自由度模型(FK-SE-mdof)方法 斜入射 建筑群 社区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自由度振荡浮子装置波浪爬升特性试验与数值模拟
5
作者 于通顺 陈星羽 +3 位作者 唐渔滢 宋昊阳 梅淙堡 黄淑亭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8,共8页
增加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自由度可以拓宽设备的捕获频带,从而有效地提高其捕获效率,但这也意味着浮子与波浪间的作用过程更加复杂,产生的波浪爬升等非线性现象不容忽视,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越浪从而降低浮子装置的使用寿命和效率.... 增加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自由度可以拓宽设备的捕获频带,从而有效地提高其捕获效率,但这也意味着浮子与波浪间的作用过程更加复杂,产生的波浪爬升等非线性现象不容忽视,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越浪从而降低浮子装置的使用寿命和效率.本文开展了规则波作用下多自由度浮子迎浪侧波浪爬升特性的物理模型试验,对单自由度运动和多自由度耦合运动的浮子上的波浪爬高进行了比较,以分析在有无动力输出装置(power take-off,PTO)阻尼条件下自由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并使用数值模拟分析耦合运动浮子周围的流场分布.结果显示,增加自由度可以导致没有PTO阻尼的浮子上的波浪爬高显著降低,有效降低越浪风险.对于有PTO阻尼的多自由度振荡浮子,增加垂荡方向上的PTO阻尼力对波浪爬升有很大影响.三自由度耦合运动浮子能更好地利用波浪能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振荡浮子 多自由度 波浪爬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结构光场的多自由度协同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智超 海澜 +2 位作者 张书瑞 高春清 付时尧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74,共14页
对光场各自由度的单一或协同调控获得的结构光场由于具有新颖的物理性质,展现了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例如,轨道角动量作为一种全新的调控自由度直接影响光场相位与空间分布,常通过单独作用或共同作用构造高维空间,调控生成的涡旋... 对光场各自由度的单一或协同调控获得的结构光场由于具有新颖的物理性质,展现了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例如,轨道角动量作为一种全新的调控自由度直接影响光场相位与空间分布,常通过单独作用或共同作用构造高维空间,调控生成的涡旋光场及矢量光场已广泛应用于超大容量光通信、遥感探测、量子通信等领域。在此基础上,针对日益发展的前沿应用需求,引入新的光场调控自由度与传统自由度结合,进一步拓展高维和多维的结构光场研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双自由度调控技术出发,以矢量涡旋光场为重点介绍了两种典型内癝自由度的耦合以及作用方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组的相关工作,系统综述了超越传统自由度并打破双自由度数目限制的复杂结构光场调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场调控 矢量涡旋光场 多自由度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自由度3D打印机平台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宿晓天 陈继飞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9,共9页
近年来,机器人学的发展打破了传统3D打印机打印位置的局限。多自由度的运动模式有更灵活的打印轨迹和更丰富的机构设计。本研究以基于Stewart并联机构的3D打印机械结构为研究对象,确定了并联机构的具体尺寸,对3D打印机主体框架进行结构... 近年来,机器人学的发展打破了传统3D打印机打印位置的局限。多自由度的运动模式有更灵活的打印轨迹和更丰富的机构设计。本研究以基于Stewart并联机构的3D打印机械结构为研究对象,确定了并联机构的具体尺寸,对3D打印机主体框架进行结构设计,利用Solidworks建立机构平台的三维模型,并分析其运动轨迹,将模型导入Matlab软件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运用Ansys进行静力学分析。本研究可以在材料承载端提供六自由度的运动,为后续开发多自由度的打印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多自由度 3D打印 结构设计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凸轮-滚子结构的多自由度准零刚度系统设计
8
作者 田海洋 张万福 +3 位作者 薛聪聪 顾乾磊 张世东 李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72-179,共8页
基于凸轮-滚子结构设计一种多自由度非线性准零刚度低频隔振装置。通过静力学特性计算,结合横向刚度计算理论,得到系统在多个自由度上实现准零刚度的参数条件。利用谐波平衡法分析了系统动力学特性,得出系统力传递率,并分析了预压、阻... 基于凸轮-滚子结构设计一种多自由度非线性准零刚度低频隔振装置。通过静力学特性计算,结合横向刚度计算理论,得到系统在多个自由度上实现准零刚度的参数条件。利用谐波平衡法分析了系统动力学特性,得出系统力传递率,并分析了预压、阻尼比及激励力对系统振动传递率的影响。为验证准零刚度系统隔振性能,搭建隔振测试系统,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线性隔振系统,多自由度隔振系统在竖直方向上起始隔振频率从6.7 Hz降低至3.5 Hz,隔振效率最大提升约84.3%;水平方向上起始隔振频率从6.0 Hz降低至4.0 Hz,隔振效率最大提升约45.0%;在10.0 Hz以下,多自由度隔振系统的振动传递率远小于线性隔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零刚度 横向刚度 低频隔振 多自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提升均匀自由度的稀疏阵列设计
9
作者 戚连刚 张义权 +2 位作者 国强 王亚妮 KALIUZHNYI Mykola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7,共11页
针对压缩阵元间距的互质阵列差分共阵存在孔洞、均匀自由度低导致欠定波达方向估计性能受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稀疏阵列设计。首先,通过分析阵列结构对差分共阵冗余性与孔洞位置的影响,得出调整压缩阵元间距的互质阵列的子阵列位置... 针对压缩阵元间距的互质阵列差分共阵存在孔洞、均匀自由度低导致欠定波达方向估计性能受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稀疏阵列设计。首先,通过分析阵列结构对差分共阵冗余性与孔洞位置的影响,得出调整压缩阵元间距的互质阵列的子阵列位置,能够有效地减少差分共阵的冗余,增加连续延迟,提高均匀自由度;其次,调整子阵列阵元位置,给出设计稀疏阵列物理阵元位置的闭式表达式;然后,根据阵元位置推导得到提出的稀疏阵列自由度、均匀自由度以及差分共阵孔洞位置的闭式表达式。理论分析表明,相同阵元数目时,相较于压缩阵元间距的互质阵列及其改进稀疏阵列,该稀疏阵列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均匀自由度。最后,利用基于空间平滑的多重信号分类算法,在多种场景下展开波达方向估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稀疏阵列在多种实验条件下均具有更优的波达方向估计性能,验证了该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质阵列 均匀自由度 波达方向 多重信号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自由度果蔬采摘手电气控制系统研究——基于模糊自适应控制
10
作者 莫丽琴 秦兵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7-231,共5页
以多自由度果蔬采摘手为研究对象,对采摘手进行了正向、逆向运动学分析,并基于PID设计了模糊自适应控制系统,实现了一套多自由度果蔬采摘手电气控制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多自由度果蔬采摘手可以达到目标位置进行无损采摘,且正确采摘率在9... 以多自由度果蔬采摘手为研究对象,对采摘手进行了正向、逆向运动学分析,并基于PID设计了模糊自适应控制系统,实现了一套多自由度果蔬采摘手电气控制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多自由度果蔬采摘手可以达到目标位置进行无损采摘,且正确采摘率在90.0%以上,能够满足果蔬的无损采摘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自由度 果蔬采摘手 PID 模糊自适应 电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联机构的具有冗余自由度四自由度弹性阻尼减振装置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马履中 陈修祥 +4 位作者 杨启志 尹小琴 吴伟光 杨宁 石奇端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761-1764,共4页
采用多自由度并联机构作为基体,在原机构原动件处辅以可控弹性阻尼装置,运用反向自适应原理,模拟橡胶,较好地解决了多自由度减振问题。以航行中船舶仪器设备需三维隔振为例,分析了船舶仪器设备的减振要求,采用三自由度或具有冗余四自由... 采用多自由度并联机构作为基体,在原机构原动件处辅以可控弹性阻尼装置,运用反向自适应原理,模拟橡胶,较好地解决了多自由度减振问题。以航行中船舶仪器设备需三维隔振为例,分析了船舶仪器设备的减振要求,采用三自由度或具有冗余四自由度并联机构组合弹性阻尼减振装置,介绍了该减振装置的结构及有关参数的设计方法,理论分析与动态模拟及试验结果一致,说明该减振装置的分析方法是正确的,可推广到其他要求多维减振的设备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自由度减振 并联机构 减振装置 组合弹性阻尼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绕组五相永磁无轴承电机的SVPWM控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姜海博 黄进 康敏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9,共6页
针对单绕组五相永磁型无轴承电机,利用多相电机多控制自由度,在转矩平面(d1-q1)和悬浮平面(d2-q2)内选取了合适的电压矢量,根据在两个平面内实时的反馈,按照给出的SVPWM算法和电压矢量的选择方式,可以唯一确定五相逆变器各个功率元件在... 针对单绕组五相永磁型无轴承电机,利用多相电机多控制自由度,在转矩平面(d1-q1)和悬浮平面(d2-q2)内选取了合适的电压矢量,根据在两个平面内实时的反馈,按照给出的SVPWM算法和电压矢量的选择方式,可以唯一确定五相逆变器各个功率元件在该周期内的导通时间。区别于传统多相电机利用谐波平面空间电压矢量来实现改善磁场,提高功率密度以及提高电压利用率等控制目标,本文通过控制多相电机的谐波平面空间电压矢量实现了电机平稳悬浮。基于TMS320F2812的控制平台对一台五相无轴承电机进行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PWM 无轴承电机 多相电机 多控制自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解析小波变换识别结构的模态阻尼参数 被引量:6
13
作者 申建红 李春祥 李锦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9-93,194,共6页
在结构振动分析中,结构的模态参数尤其模态阻尼参数的准确识别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基于Gabor小波函数的解析小波变换(AWT)通过小波函数与复值信号的匹配机制揭示信号的幅频和相频信息以实现结构模态阻尼参数的识别。基于小波变换(WT... 在结构振动分析中,结构的模态参数尤其模态阻尼参数的准确识别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基于Gabor小波函数的解析小波变换(AWT)通过小波函数与复值信号的匹配机制揭示信号的幅频和相频信息以实现结构模态阻尼参数的识别。基于小波变换(WT)理论,讨论了Gabor小波函数的特性及解析小波变换的时频分辨率和端点效应问题;为实现结构模态阻尼参数的准确识别,提出了Gabor小波函数参数选取和有效信号长度确定的依据。最后,一个频率呈密集分布的三自由度(3DOF)结构的数值模拟数据验证了所提出的模态阻尼识别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自由度结构 解析小波变换(AWT) 结构阻尼参数识别 GABOR小波 频率密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自由度内共振系统非线性模态的分岔特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欣业 陈予恕 +1 位作者 吴志强 陈芳启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01-407,共7页
利用多尺度法构造了一个立方非线性1:3内共振系统的内共振非线性模态(NonlinearNormal Modes associated with internal resonance).研究表明,内共振非线性系统除存在单模态运动外还存在耦合模态运动.耦合内共振模态具有分岔特性.利... 利用多尺度法构造了一个立方非线性1:3内共振系统的内共振非线性模态(NonlinearNormal Modes associated with internal resonance).研究表明,内共振非线性系统除存在单模态运动外还存在耦合模态运动.耦合内共振模态具有分岔特性.利用奇异性理论对模态分岔方程进行分析发现此类系统的模态存在叉形点分岔和滞后点分岔这两种典型的分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自由度系统 内共振 非线性模态 模态耦合 模态分岔 奇异性理论 滞后点分岔 线性振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弱联诱发互联电网强迫振荡机制分析 被引量:30
15
作者 顾丽鸿 周孝信 +1 位作者 陶洪铸 严剑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6-43,共8页
应用扩展的多自由度强迫振动理论和特征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局部弱联诱发互联电网发生区域强迫振荡的机制。针对中国电力网络现阶段互联的特点,指出弱阻尼局部振荡是系统稳定运行的潜在威胁。重点分析了电力系统多机强迫振荡与系统固有振... 应用扩展的多自由度强迫振动理论和特征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局部弱联诱发互联电网发生区域强迫振荡的机制。针对中国电力网络现阶段互联的特点,指出弱阻尼局部振荡是系统稳定运行的潜在威胁。重点分析了电力系统多机强迫振荡与系统固有振荡频率、机组相关因子的关系。提出了如果扰动源振荡频率接近区间振荡模式,局部振荡机组满足与区间振荡模式相关性较强等条件,就会诱发系统发生区域强迫低频振荡。根据广域测量系统记录的数据,应用该机制分析了华中电网的2次强迫低频振荡事故,结果验证了该机制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稳定 特征值分析 多自由度系统 强迫振荡 广域测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自由度轧机传动系统非线性非主共振扭振特性 被引量:16
16
作者 时培明 夏克伟 +1 位作者 刘彬 侯东晓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5-41,共7页
建立含参激多自由度轧机传动系统非线性扭振动力学模型,通过坐标变换将非线性方程组解耦成独立方程,采用多尺度法得到电机扰动力矩和轧制负载力矩共同作用下非线性系统的幅频响应方程。以某厂1780轧机传动系统为实际算例,将其简化成4自... 建立含参激多自由度轧机传动系统非线性扭振动力学模型,通过坐标变换将非线性方程组解耦成独立方程,采用多尺度法得到电机扰动力矩和轧制负载力矩共同作用下非线性系统的幅频响应方程。以某厂1780轧机传动系统为实际算例,将其简化成4自由度非线性扭振模型,通过实际参数分析了非线性刚度、非线性阻尼、接轴倾角、电机扰动力矩以及轧制张力波动对传动系统超谐波共振、亚谐波共振及组合共振幅频特性的影响。用数值仿真与解析结果相比较,验证解析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为外扰影响下的轧机传动系统扭振特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自由度 轧机传动系统 张力波动 组合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伺服机构负载模拟系统设计与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朋 付永领 +1 位作者 郭彦青 祁晓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25-1230,共6页
针对火箭发动机喷管伺服机构的负载模拟问题,采用机械的方式,设计了一种可对伺服机构的惯性负载、摩擦力矩负载、弹性力矩负载、安装刚度以及发动机喷管柔性特征进行模拟的负载模拟器,并建立了模拟器和伺服机构数学模型.仿真分析了惯性... 针对火箭发动机喷管伺服机构的负载模拟问题,采用机械的方式,设计了一种可对伺服机构的惯性负载、摩擦力矩负载、弹性力矩负载、安装刚度以及发动机喷管柔性特征进行模拟的负载模拟器,并建立了模拟器和伺服机构数学模型.仿真分析了惯性负载、弹性力矩以及喷管柔性对伺服机构负载多自由度特性的影响.通过对伺服机构扫频实验,负载模拟器中的负载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可复现伺服机构实际工作中的动态特性.说明该负载模拟器结构设计合理,从而为具有多自由度特性的火箭伺服机构的负载模拟系统设计提供参考.该系统已经得到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模拟 伺服机构 数学模型 动态特性 多自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性体模型的微机械陀螺检测电容解析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姜涛 王安麟 +1 位作者 张颖 焦继伟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6-432,共7页
以体微机械加工技术制备的音叉式振动型微机械陀螺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其检测电容的解析精度为目的,利用多自由度动态有限元解析理论,首次提出了基于弹性体模型的检测电容解析法。实现了考虑制备工艺、加工手段等引起的微陀螺结构缺陷造... 以体微机械加工技术制备的音叉式振动型微机械陀螺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其检测电容的解析精度为目的,利用多自由度动态有限元解析理论,首次提出了基于弹性体模型的检测电容解析法。实现了考虑制备工艺、加工手段等引起的微陀螺结构缺陷造成的性能、品质变异仿真,以及面向微陀螺最终输出性能———检测电容的动力学特性与检测特性的分析。此方法基本解决了刚体结构微机械陀螺简化模型的低精度缺陷问题,为实现其多物理场工作环境的表征、结构拓扑形态的设计、复杂动态性能的仿真等工程化目标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械陀螺 多自由度 检测电容 质量分布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混合网格的多体分离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16
19
作者 段旭鹏 常兴华 张来平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7-452,共6页
在以往发展的动态混合网格技术的基础上,耦合六自由度运动方程计算和非定常流场计算,建立了一种多体分离问题的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首先采用刚体运动的六自由度运动方程,建立刚体运动轨迹计算模块,然后以该模块为纽带将以往建立的非定... 在以往发展的动态混合网格技术的基础上,耦合六自由度运动方程计算和非定常流场计算,建立了一种多体分离问题的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首先采用刚体运动的六自由度运动方程,建立刚体运动轨迹计算模块,然后以该模块为纽带将以往建立的非定常计算方法与改进的基于Delaunay背景网格插值方法和局部网格重构方法相结合的动态混合网格生成方法耦合起来,形成了精度较高、效率较快的多体分离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典型多体分离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风洞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混合网格 非定常流动 六自由度 多体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平移两转动四自由度减振平台设计、仿真与测试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修祥 马履中 +1 位作者 吴伟光 尹小琴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3-146,173,共5页
应用两平移两转动四自由度并联机构为组合弹性阻尼减振装置主体结构,在机构原动件处辅以弹性阻尼装置,运用反向自适应原理,模拟橡胶,实现多自由度减振。按照给定减振要求,对减振平台进行理论设计和分析,用AD-AMS软件建立系统模型和仿真... 应用两平移两转动四自由度并联机构为组合弹性阻尼减振装置主体结构,在机构原动件处辅以弹性阻尼装置,运用反向自适应原理,模拟橡胶,实现多自由度减振。按照给定减振要求,对减振平台进行理论设计和分析,用AD-AMS软件建立系统模型和仿真,并制作样机试验。由动态模拟及试验结果一致,从而说明该减振平台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自由度减振 减振平台 仿真 并联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