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ree vibration of vibrating device coupling two pendulums using multiple time scales method
1
作者 李珺 刘初升 +1 位作者 彭利平 王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8期2134-2141,共8页
A model of vibrating device coupling two pendulums (VDP) which is highly nonlinear was put forward to conduct vibration analysis. Based on energy analysis, dynamic equations with cubic nonlinearities were established ... A model of vibrating device coupling two pendulums (VDP) which is highly nonlinear was put forward to conduct vibration analysis. Based on energy analysis, dynamic equations with cubic nonlinearities were established using Lagrange's equation. In order to obtain approximate solution, multiple time scales method, one of perturbation technique, was applied. Cases of non-resonant and 1:1:2:2 internal resonant were discussed. In the non-resonant case, the validity of multiple time scales method is confirmed, comparing numerical results derived from fourth order Runge-Kutta method with analytical results derived from first order approximate expression. In the 1:1:2:2 internal resonant case, modal amplitudes of Aa1 and Ab2 increase, respectively, from 0.38 to 0.63 and from 0.19 to 0.32, while the corresponding frequencies have an increase of almost 1.6 times with changes of initial conditions, indicating the existence of typical nonlinear phenomenon. In addition, the chaotic motion is found under this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 vibration coupling pendulums multiple time scales method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multipl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n interior ballistics based on orthogonal test methods 被引量:11
2
作者 Chao-bin Hu Xiao-bing Zh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690-697,共8页
Influence of multipl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a gun launch system driven by highpressure reactive gases is important for structural design and performance adjustment.A coupled lumped parameter mode... Influence of multipl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a gun launch system driven by highpressure reactive gases is important for structural design and performance adjustment.A coupled lumped parameter model was utilized to predict the propellant combustion,and a dynam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applied to approximate the mechan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projectile and the barrel.The combustion and the mechanical interactions were coupled through a user subroutine interface in ABAQUS.The correctness and the capability of the finite element approximations in capturing small structural changes were validated by comparing predicted resistance with experiments.Based on the coupled model,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a medium-caliber gun on the system performance was investigated.In order to reduce the research costs,orthogonal tests were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s of the parameters.According to statistical analysis,the important order of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n the launching process was obtain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width of the rotating band stands out among the studied parameters in the gun.The work provides a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multiple parameters on system performance and gives guidance for controlling the system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 PARAMETERS coupleD model COMBUSTION Sensitivity analysis ORTHOGONAL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磁耦合多频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波 王汉卿 +1 位作者 李江南 李锐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0,共7页
为了适应多频多负载无线供电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单发射双接收磁耦合多频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方案。首先,基于互感理论和耦合模理论,建立了单发射双接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等效电路模型;其次,通过分析脉宽调制对系统无线电能传输... 为了适应多频多负载无线供电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单发射双接收磁耦合多频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方案。首先,基于互感理论和耦合模理论,建立了单发射双接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等效电路模型;其次,通过分析脉宽调制对系统无线电能传输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极性控制的多频复合脉宽调制策略;然后,针对单发射双接收磁耦合多频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圆角矩形的同轴异侧单发射双接收平面螺旋形磁耦合线圈及相应的高频控制电路和谐振补偿电路;最后,搭建系统样机进行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同时实现多个磁耦合谐振频率无线电能的有效传输,验证了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单发射多接收 脉宽调制 磁耦合多频谐振 实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耦合下燃气管道非定型弯管冲蚀模拟
4
作者 郭凯 严哲楸 凌晓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64,共6页
特殊角度弯管在实际燃气管道工程中使用广泛,由于非定型弯管角度特殊,流体流经弯头造成的流速和压力突变使其更易发生冲蚀,甚至致其失效。基于气固两相耦合、DPM(离散相)和冲蚀模型,采用CFD模拟,建立有限元体积数学模型,对兰州市某燃气... 特殊角度弯管在实际燃气管道工程中使用广泛,由于非定型弯管角度特殊,流体流经弯头造成的流速和压力突变使其更易发生冲蚀,甚至致其失效。基于气固两相耦合、DPM(离散相)和冲蚀模型,采用CFD模拟,建立有限元体积数学模型,对兰州市某燃气管线中的106.4°非定型弯管进行冲刷腐蚀模拟,分析实际工况下及耦合不同流速、含水率、颗粒直径等因素时弯管的冲刷腐蚀特性。结果表明:实际工况下颗粒冲蚀集中在外侧壁面,分布面积沿曲面对称,呈“甲虫”状。在耦合流速和质量流率、含水率和流速、粒径和密度、温度和颗粒密度4种情况下,前3种因素与冲蚀速率间均呈“互同”耦合关系,后者呈“互逆”关系。研究发现在流率为0.1 kg/s下,流速增大,冲蚀面积右移,含水率0.008%—0.01%对非定型弯管冲蚀速率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管道 非定型弯管 耦合多因素 冲蚀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ADA参量耦合网络变分图自编码的风电机组异常检测方法
5
作者 刘小峰 李俊锋 柏林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7-576,共10页
利用风电机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数据监测参量本身数值信息及其相互间的耦合关联性,提出基于多参量耦合关系变分图自编码的风电机组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时间序列自适应符号传递熵构建SCADA数据的参量耦合关系网络,设计变分... 利用风电机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数据监测参量本身数值信息及其相互间的耦合关联性,提出基于多参量耦合关系变分图自编码的风电机组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时间序列自适应符号传递熵构建SCADA数据的参量耦合关系网络,设计变分图自编码再编码模型对参量耦合关系网络进行编码重构。结合SCADA参量耦合关系网络的编码重构误差构建风电机组的健康状态评估指标,采用支持向量回归的迭代更新法,对机组实时健康阈值进行自适应设置。两个风场的风力发电机组SCADA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文方法充分利用了SCADA数据本身的数值信息及耦合关系结构信息,有效提高了风电机组异常状态检测的准确性及对环境工况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多参量耦合 变分图自编码 健康指数 异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落石冲击下棚洞结构动力响应数值模拟
6
作者 刘红岩 吕泽鹏 +4 位作者 刘康琦 周月智 常书瑞 薛雷 张光雄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7-169,共13页
为探究多次落石冲击下棚洞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建立并验证了基于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的落石冲击棚洞FEM-SPH耦合数值模型,并结合LS-DYNA完全重启动技术,研究了落石冲击速度、质量、冲击角度、形状等4个因素对多次落石冲击棚洞结构... 为探究多次落石冲击下棚洞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建立并验证了基于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的落石冲击棚洞FEM-SPH耦合数值模型,并结合LS-DYNA完全重启动技术,研究了落石冲击速度、质量、冲击角度、形状等4个因素对多次落石冲击棚洞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冲击力、缓冲层顶部冲击位移、棚顶位移、棚洞塑性应变均与落石质量、速度、冲击方向与棚洞平面的夹角呈正相关;长方体落石冲击产生的冲击力、棚顶位移和塑性应变均大于球体落石,球体落石产生的冲击位移大于长方体;对于长方体落石,冲击位移、棚顶位移、塑性应变与接触面积呈负相关;随着落石冲击次数的增加,峰值冲击力通常会先增大而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棚洞结构 动力响应 FEM-SPH耦合数值模型 冲击力 多次落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弯曲荷载耦合作用下PP-ECC梁的抗弯性能
7
作者 李福海 杨宗驰 +4 位作者 刘耕园 刘梦辉 吴昊南 陈昭 李固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2,共10页
为探究冻融以及冻融-弯曲荷载耦合作用对聚丙烯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PP-ECC)梁抗弯性能的影响,设置7种试验工况,采用三分点加载方式对PP-ECC梁抗弯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冻融及冻融-弯曲荷载耦合作用下PP-ECC梁的荷载-跨中挠度曲线、抗弯承... 为探究冻融以及冻融-弯曲荷载耦合作用对聚丙烯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PP-ECC)梁抗弯性能的影响,设置7种试验工况,采用三分点加载方式对PP-ECC梁抗弯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冻融及冻融-弯曲荷载耦合作用下PP-ECC梁的荷载-跨中挠度曲线、抗弯承载力及裂缝发展形态差异;基于计算假定和正常环境下PP-ECC梁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模型,结合PP-ECC材料冻融劣化机理,推导出PP-ECC梁在冻融环境下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持荷损伤系数γ,建立冻融-弯曲荷载耦合作用下PP-ECC梁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持荷比的PP-ECC梁极限抗弯承载力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出现不同程度降低,500次冻融循环后,持荷比为0、0.25、0.50的PP-ECC梁极限抗弯承载力分别降低了28.70%、27.09%、35.69%;受拉区PP-ECC材料开裂后不退出工作仍能协同受拉钢筋参与全截面受力;PP-ECC梁在达到极限状态时,受拉区呈多条裂缝稳态发展模式,且随冻融损伤加剧,梁体最大裂缝宽度增大,裂缝数量减少;单一冻融以及冻融-弯曲荷载耦合作用下的PP-ECC梁仍满足平截面假定;基于平截面假定建立的冻融和冻融-弯曲荷载耦合作用下PP-ECC梁的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吻合度分别在0.88~1.06和0.96~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弯曲荷载耦合作用 抗弯性能 聚丙烯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 抗弯承载力 多裂缝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多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协同控制方法
8
作者 侯利民 赵世杰 +3 位作者 兰骁儒 李政龙 任一夫 张品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034-4045,I0039,共13页
针对当前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采用耦合结构存在灵活性差、可靠性低和结构复杂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多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协同控制方法。首先,将单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视作智能体,并利用无向通信网络与邻居智能体实现... 针对当前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采用耦合结构存在灵活性差、可靠性低和结构复杂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多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协同控制方法。首先,将单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视作智能体,并利用无向通信网络与邻居智能体实现信息交互,故可以将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问题转化为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问题。通过设计一致性协议保证一致性误差在固定时间内收敛,利用设计的自适应扰动观测器估计系统中的未知扰动并前馈补偿到一致性协议中,从而得到期望的q轴电流。然后,基于超螺旋算法设计固定时间终端滑模电流控制器。最后,通过实验结果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与偏差耦合控制进行对比可知,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协同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永磁同步电机 耦合控制 多智能体系统 一致性协议 终端滑模电流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桥耦合振动的双层钢桁梁斜拉桥行车舒适度分析
9
作者 陈建兵 徐同源 +1 位作者 刘晨光 匡冠桦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4,共10页
探究车辆在双层钢桁梁斜拉桥的行车舒适性,为优化双层桥梁结构设计理论提供依据。以车桥耦合振动理论为基础,利用ANSYS分析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求解车体的振动加速度,并根据《机械振动和冲击—评估人体暴露于全身振动的情况》(ISO2631... 探究车辆在双层钢桁梁斜拉桥的行车舒适性,为优化双层桥梁结构设计理论提供依据。以车桥耦合振动理论为基础,利用ANSYS分析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求解车体的振动加速度,并根据《机械振动和冲击—评估人体暴露于全身振动的情况》(ISO2631-1)中均方根乘值法对乘车舒适性进行评价,探究了单(双)层加载、车速、车载质量、桥面不平顺度、车辆间距、车辆数目等因素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相较于单层通车,上下层同时通车时车体的振动强度略微降低;当车载质量越小或车速越大时,车体的加速度均方根值会逐渐增大;路面对车体振动强度影响较大,当路面等级处于较差的D级和E级时,车体振动强度会成倍增加。双层同时加载时,车辆的行车舒适性略优于单层通车;保持适当的车速或增大车载质量可以提高司乘人员的行车舒适性;行车舒适性对于路面等级较为敏感,当路面等级较差时,车内司乘人员受其影响无法长时间乘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钢桁梁斜拉桥 车桥耦合 加速度均方根乘值法 行车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双强震的同震跨圈层扰动现象
10
作者 艾萨·伊斯马伊力 陈界宏 +10 位作者 饶欢 余怀忠 张晟嘉 王飞 刘红 高永新 刘静 张学民 宋春燕 张桉赫 熊攀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52-2961,共10页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在同日内发生两次7.8级强震,两次强震震中距离约90 km,又称为土耳其双强震.本研究收集了亚美尼亚境内的地震仪、磁力仪与地基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接收机的地面振动、地磁场和电离层电子浓度观...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在同日内发生两次7.8级强震,两次强震震中距离约90 km,又称为土耳其双强震.本研究收集了亚美尼亚境内的地震仪、磁力仪与地基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接收机的地面振动、地磁场和电离层电子浓度观测数据,针对双强震后多圈层的扰动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耳其双强震发生后,地震波直接摇晃磁力仪产生较大的地磁记录干扰,在瑞雷波到达后约5 min,地磁场发生周期约4 min的扰动,瑞雷波到达后约12 min,电离层电子浓度发生了周期为4~8 min的扰动.研究发现了350 km高空中的电离层电子浓度发生改变也会影响地磁场.相关研究说明,震后多圈层多参量扰动现象可以被重复检验.地震波能诱发声速波动向上空传播至电离层,电离层的扰动也能向下诱发近地表地磁场的扰动,这些向上传播和向下传播的干扰表明地震发生后的多圈层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双强震 多物理参量 岩石圈-大气层-电离层圈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工况特性的电-氢耦合系统规划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覃惠玲 卢纯颢 +3 位作者 罗阳洋 程敏 温紫豪 任洲洋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81,共13页
氢能系统包含多元化的氢能设备且运行特性各异,会对配电网运行和规划产生交互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多工况特性的电-氢耦合系统规划方法。从物理原理出发,研究电解槽、甲烷化设备的多工况转换耗时耗能特性和氢燃料电池的变效率... 氢能系统包含多元化的氢能设备且运行特性各异,会对配电网运行和规划产生交互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多工况特性的电-氢耦合系统规划方法。从物理原理出发,研究电解槽、甲烷化设备的多工况转换耗时耗能特性和氢燃料电池的变效率特性。考虑电解槽和甲烷化设备冷备用、热备用、正常工作三种工况,氢燃料电池的低、高运行功率两种工况,系统性地建立考虑多工况运行特性的氢能设备运行模型。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对基于IEEE 33节点的电网和10节点的气网组成的区域综合能源测试系统进行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若忽略氢能设备多工况运行特性,会高估氢能设备灵活性,导致其规划容量与实际情况产生较大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氢耦合系统 中长期规划 甲烷化 电解槽 氢燃料电池 多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DSMC方法的质谱光电离源仿真研究
12
作者 高世俊 黄俊 +6 位作者 何子阳 毕海林 王旭迪 刘成园 杨玖重 许鸣皋 潘洋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3-460,共8页
研究质谱的离子传输气体动力学特征对理解和提升质谱仪器灵敏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纳维-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和直接蒙特卡洛(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方法联用,可以计算获得气体从大气压连续流到真空稀薄流的流场特征,进... 研究质谱的离子传输气体动力学特征对理解和提升质谱仪器灵敏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纳维-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和直接蒙特卡洛(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方法联用,可以计算获得气体从大气压连续流到真空稀薄流的流场特征,进一步与电场仿真耦合,可以获得离子的传输与空间分布信息,评价离子光学器件性能。工作基于光电离质谱,构建了毛细管进样、光电离源和取样锥的组合结构模型,建立了离子传输跨流态多物理场仿真方法,得到了两种结构光电离源电极对离子传输效率的影响,并利用自制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装置验证了仿真方法的可靠性。工作为复杂流场和电场环境下质谱光电离源及离子传输装置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离源 质谱 多物理场耦合 直接蒙特卡洛模拟 离子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预混钝体燃烧器火焰形态及燃烧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13
作者 卢锋 孔雨晗 +3 位作者 王博涵 王偲臣 胡宏斌 刘富强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156,共13页
微混燃烧是先进低排放技术的重要燃烧组织方式之一,但目前氢燃料微预混燃烧不稳定性的实验数据较少。因此,本文以微混钝体“四喷嘴单元”燃烧器为研究对象,实现了60%掺氢燃烧。采用频域分析、相空间重构,粒子图像测速(PIV)与本征正交分... 微混燃烧是先进低排放技术的重要燃烧组织方式之一,但目前氢燃料微预混燃烧不稳定性的实验数据较少。因此,本文以微混钝体“四喷嘴单元”燃烧器为研究对象,实现了60%掺氢燃烧。采用频域分析、相空间重构,粒子图像测速(PIV)与本征正交分解(POD)等多种分析方法研究了其火焰形态与燃烧不稳定情况。结果表明,当量比0.35~0.45时,火焰从处于贫熄火的瘦长状态过渡到倒“V”型,一阶模态占主导,压力脉动幅值小于260 Pa。当量比0.5~0.6时,火焰随着当量比增大而纵向拓展成不稳定的“H”型结构,火焰CH*发光呈现“生长,抬升,消散”的周期性演变,轴向脉动加强,压力脉动幅值达到800 Pa以上。当量比进一步增大到0.65,下游火焰轮廓闭合成倒“U”型,压力脉动主频达到323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体燃烧器 微尺度贫预混燃烧 燃烧不稳定性 多火焰耦合 热声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高机动交互式跟踪模型研究
14
作者 王泽慧 惠黎明 +1 位作者 董云龙 王中训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6,236,共12页
针对传统机动目标跟踪模型对不同维度(坐标轴)分量之间耦合问题考虑较少,难以满足三维高机动目标跟踪要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交互式多模型架构,应用3个平面内的二维耦合运动模型(Coordinated Turn,CT模型)集来重构三维高机动运动模... 针对传统机动目标跟踪模型对不同维度(坐标轴)分量之间耦合问题考虑较少,难以满足三维高机动目标跟踪要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交互式多模型架构,应用3个平面内的二维耦合运动模型(Coordinated Turn,CT模型)集来重构三维高机动运动模型的算法。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解耦运动情况,在3个平面CT模型集的基础上,增加了具有不同过程噪声系数的匀速(Constant Velocity,CV)模型集。仿真结果表明,上述交互式多模型架构和机动目标运动模型集能较好地实现三维高机动目标跟踪,相比于两类经典的三维机动目标跟踪技术,性能有较高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目标跟踪 三维高机动模型 交互式多模型算法 耦合运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负载响应特性的多数据中心时空协同运行优化策略
15
作者 向世林 向月 +1 位作者 王晏亮 卢宇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0-181,共12页
与仅具备时间调节能力的传统柔性负荷不同,多数据中心之间负载还可进行空间上的迁移,因此成为一种具备时空调节潜力的灵活性需求响应资源。然而,以往多数据中心负荷管理的研究忽略了根据批处理负载响应特性中时效性不同而设置多时间窗... 与仅具备时间调节能力的传统柔性负荷不同,多数据中心之间负载还可进行空间上的迁移,因此成为一种具备时空调节潜力的灵活性需求响应资源。然而,以往多数据中心负荷管理的研究忽略了根据批处理负载响应特性中时效性不同而设置多时间窗口的必要性。对此,提出计及负载响应特性的多数据中心时空协同运行优化策略。首先,对多数据中心业务流与能量流耦合进行建模,灵活配置服务器开机数量。其次,分析批处理负载的时空迁移特性,建立多数据中心需求响应机制。然后,以总运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用户满意度为约束,建立多数据中心运行优化模型。最后,以多数据中心为例进行算例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激发多数据中心的需求响应潜力,减少总运行成本的同时兼顾用户满意度,提供行之有效的多数据中心负荷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响应特性 多数据中心 时空协同 多时间窗口 业务流与能量流耦合 需求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式升沉补偿技术研究进展及趋势
16
作者 衣柏霖 展勇 徐建安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38-1850,共13页
被动式升沉补偿技术是拓宽深海采矿和海上钻井等海上作业窗口期的有效解决方案,在面向重型载荷和对补偿精度需求相对较低的海工装备操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介绍升沉补偿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归纳分析被动式升沉补偿技术在物... 被动式升沉补偿技术是拓宽深海采矿和海上钻井等海上作业窗口期的有效解决方案,在面向重型载荷和对补偿精度需求相对较低的海工装备操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介绍升沉补偿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归纳分析被动式升沉补偿技术在物理模型、影响机制、参数优化与系统改进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该技术在多物理场耦合建模及验证、多学科协同高效设计优化和多工况自适应性装备开发方面的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被动式升沉补偿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升沉补偿 升沉补偿 物理模型 影响机制 参数优化 多物理场耦合 协同优化 工况自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颠覆性技术如何突围:量子科技崛起背后的多源流耦合逻辑
17
作者 张维冲 李维 祝娜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0-128,85,共10页
[研究目的]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与创新生态系统快速演化的背景下,颠覆性技术作为推动产业变革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突破与扩散机制亟需深入探究。尤其在技术潜伏期与快速扩散阶段,亟须厘清多因素如何耦合影响技术演化进程,以揭示新兴... [研究目的]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与创新生态系统快速演化的背景下,颠覆性技术作为推动产业变革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突破与扩散机制亟需深入探究。尤其在技术潜伏期与快速扩散阶段,亟须厘清多因素如何耦合影响技术演化进程,以揭示新兴技术崛起的内在逻辑,助力政策制定与企业战略布局。[研究方法]将多源流理论引入技术创新研究领域,构建颠覆性技术演化的多源流耦合模型,系统探讨问题流、技术流、市场流、政策流与知识流五大源流如何协同作用,推动技术突破与扩散。以量子科技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验证模型适用性,重点剖析动态反馈机制与“机会之窗”在技术演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研究结果/结论]多源流的有效耦合是实现技术突破与扩散的核心机制,动态反馈机制与“机会之窗”的临界点共同决定技术扩散的节奏与规模。所提出的多源流耦合模型突破了传统研究对单一因素的依赖,为理解颠覆性技术的发展路径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量子科技 多源流理论 多源流耦合模型 技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材料不确定性的多自由度柔顺机构稳健性拓扑优化设计
18
作者 占金青 杨新峰 +1 位作者 周程灵 刘敏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70-1179,共10页
为了减小机构性能对材料不确定性的敏感程度,提出一种考虑材料不确定性的多自由度柔顺机构拓扑优化方法.首先利用级数最优线性估值法对材料随机场进行离散化,利用多项式混沌展开式和Smolyak稀疏网格积分法求解随机响应统计矩;然后引入输... 为了减小机构性能对材料不确定性的敏感程度,提出一种考虑材料不确定性的多自由度柔顺机构拓扑优化方法.首先利用级数最优线性估值法对材料随机场进行离散化,利用多项式混沌展开式和Smolyak稀疏网格积分法求解随机响应统计矩;然后引入输入/输出耦合约束,以多输入多输出柔顺机构输出位移加权和的期望值最大化以及标准差最小化为优化目标,构建多自由度柔顺机构耦合约束稳健性拓扑优化数学模型.自行设计的2个多自由度微执行器数值算例结果表明,与无耦合约束确定性优化结果比较,耦合约束稳健性优化设计的多输入多输出柔顺机构构型有所不同,具有更好的稳健性,并且输入/输出耦合效应能够得到有效抑制,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顺机构 多自由度 拓扑优化 材料不确定性 耦合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载管廊吊装多液压缸同步控制技术研究
19
作者 王强 马华兵 +3 位作者 侯润锋 王刚锋 张超 杨军康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48,共7页
针对预制综合管廊节段尺寸大、质量大且其重心与形心相偏离导致吊装协同控制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BP-PID与均值耦合相结合的同步控制策略。设计管廊吊装的多液压缸同步控制器,构建管廊吊装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对定偏载和动偏... 针对预制综合管廊节段尺寸大、质量大且其重心与形心相偏离导致吊装协同控制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BP-PID与均值耦合相结合的同步控制策略。设计管廊吊装的多液压缸同步控制器,构建管廊吊装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对定偏载和动偏载工况下基于均值耦合策略的多液压缸进行同步控制仿真,并与相邻交叉耦合控制策略进行对比。最后,通过现场试验验证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均值耦合控制策略下,定偏载管廊吊装多液压缸最大同步误差为2.41 mm,考虑动偏载时,最大同步误差为2.73 mm;相较于相邻交叉耦合控制策略,均值耦合控制策略多液压缸最大同步误差减小了25.2%,系统响应速度更快,稳定性更高;现场吊装试验的多液压缸最大同步误差为2.50 mm,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液压缸 偏载吊装 位移同步控制 BP-PID 均值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耦合效应的综合应力加速寿命试验设计
20
作者 刘晓娣 韩建立 +1 位作者 孙艳丽 李涛 《探测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21,共9页
航空电子设备工作环境复杂,应力间的耦合效应对加速寿命试验结果影响较大,为此,提出一种考虑耦合效应的综合应力加速寿命试验设计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单应力和应力间的耦合效应建立综合应力加速模型,以正常应力水平下产品中位寿命估计... 航空电子设备工作环境复杂,应力间的耦合效应对加速寿命试验结果影响较大,为此,提出一种考虑耦合效应的综合应力加速寿命试验设计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单应力和应力间的耦合效应建立综合应力加速模型,以正常应力水平下产品中位寿命估计的渐近方差最小为优化准则,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理论,构建Weibull分布下的综合应力加速寿命试验设计模型,并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解决加速模型构建和试验设计两个阶段的参数求解难题。以某型电容器为对象进行综合应力加速寿命试验设计,结果表明,相对于未考虑耦合效应的情况,考虑实际耦合效应的试验方案估计精度更高、试验成本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寿命试验设计 综合应力 耦合效应 改进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