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介电复合材料及其介电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李杰 韦平 +1 位作者 汪根林 江平开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共4页
研究了金属/铁电体/聚合物三元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发现金属粒子的加入除了可以提高铁电体/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外,还可以非常明显地降低其介质损耗。金属/铁电体/聚合物三元复合材料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高介电材料。
关键词 介电常数 介电损耗 金属粒子 铁电体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导弹雷达天线罩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2
作者 石毓锬 梁国正 兰立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6-39,共4页
介绍了对导弹天线罩材料性能的要求 ,并综述了用于导弹雷达天线罩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透波材料 介电常数 介电损耗角正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聚酯纤维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探讨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元军 刘国熠 赵晓明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37,共7页
聚吡咯是含有π电子共扼体系的高聚物,经掺杂反应电导率发生变化,当其电导率处于半导体状态时,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本文采用原位聚合法以聚酯纤维为基布,以吡咯为单体,制备具有良好吸波性能的柔性聚吡咯/聚酯纤维复合材料.首先探讨了吡... 聚吡咯是含有π电子共扼体系的高聚物,经掺杂反应电导率发生变化,当其电导率处于半导体状态时,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本文采用原位聚合法以聚酯纤维为基布,以吡咯为单体,制备具有良好吸波性能的柔性聚吡咯/聚酯纤维复合材料.首先探讨了吡咯浓度,温度,时间对复合材料吸波性能和表面电阻的影响;其次研究了其外观形貌和强力.结果表明:制备的聚吡咯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在0~106Hz频率内,吡咯浓度0.8 mol/L实验组,介电常数的实部、虚部均最大;1.0 mol/L实验组的损耗角正切最大;吡咯浓度0.8 mol/L实验组表面电阻最小;室温实验组的介电常数实部、虚部、损耗角正切最大,且明显优于其他组.反应时间150 min实验组的各项介电性能都明显优于其他组,且其电阻最小,导电率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纤维 聚吡咯 吸波性能 复合材料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介电特性与密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罗蓉 杨洋 +1 位作者 于晓贺 孙通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3-139,共7页
为研究沥青混合料介电特性与密度的关系,进行不同压实度条件下沥青混合料介电常数的测定试验。试验采用旋转压实成型试件,通过高温介电常数平台测定不同压实度试件的介电常数,应用复合材料多相介电常数模型计算各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为研究沥青混合料介电特性与密度的关系,进行不同压实度条件下沥青混合料介电常数的测定试验。试验采用旋转压实成型试件,通过高温介电常数平台测定不同压实度试件的介电常数,应用复合材料多相介电常数模型计算各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与室内水中重法测得实际值相比较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研究表明:不同级配、集料的矿料介电常数并不相同,矿料介电常数应以标准级配及空隙率试件反算求解,不局限于传统7~9的取值范围;通过Rayleigh模型建立沥青混合料介电常数与毛体积相对密度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与水中重法的测定结果误差小于1%,精度较高;旋转压实成型试件在同一深度处压实不均,沥青混合料毛体积相对密度和空隙率相差分别为0.092和3.5%,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随压实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压实度 复合材料多相介电常数模型 毛体积相对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石粉涂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介电性能和电导率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元军 刘国熠 赵晓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8-32,共5页
以玻璃纤维膨体纱织物为基材,以环氧树脂E44为粘着剂,650低分子量聚酰胺为固化剂,以价格低廉、密度较小的滑石粉为吸波材料,制备了滑石粉涂层复合材料。重点探讨了滑石粉含量及涂层厚度对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滑石粉... 以玻璃纤维膨体纱织物为基材,以环氧树脂E44为粘着剂,650低分子量聚酰胺为固化剂,以价格低廉、密度较小的滑石粉为吸波材料,制备了滑石粉涂层复合材料。重点探讨了滑石粉含量及涂层厚度对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滑石粉涂层复合材料具备良好的介电性能。在研究的频率范围内,滑石粉的含量、涂层厚度对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损耗角正切值、电导率的实部和虚部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复合材料 介电常数 电导率 滑石粉 玻璃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填充聚偏氟乙烯复合薄膜的介电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淑琴 王经文 +2 位作者 王晔 王芳 肖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5-119,共5页
为提高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与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的相容性,对MWCNTs进行了三乙烯四胺(Triethylene tetramine,TETA)改性,FTIR表征证明了改性的成功;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改性前后的MWCNTS/PVDF复合薄膜... 为提高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与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的相容性,对MWCNTs进行了三乙烯四胺(Triethylene tetramine,TETA)改性,FTIR表征证明了改性的成功;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改性前后的MWCNTS/PVDF复合薄膜,并测试分析了其介电性能。结果表明TETA-MWCNTs/PVDF复合薄膜的介电性能符合逾渗理论。当MWCNTs的体积分数为0.048时,100 Hz下TETA-MWCNTs/PVDF的介电常数高达3 209,是未改性多壁碳纳米管(U-MWCNTs)/PVDF复合材料介电常数的两倍。SEM分析表明,与U-MWCNT相比,TETA-MWCNTs能更好地分散在基体中,与PVDF之间的界面结合力更强,并可形成更加致密的逾渗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多壁碳纳米管 三乙烯四胺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体系介电性质的复合材料理论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滚 张亮 +1 位作者 杜宁 庞小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36-41,共6页
生物体系作为一类特殊材料,其电学性质是研究仿生材料设计、电阻抗成像以及电磁场生物效应的发生与防护等问题的基础。目前已有较多复合材料模型被应用于生物体系介电性质问题的研究,但由于生物组织离体后的介电特性会发生较大变化,故... 生物体系作为一类特殊材料,其电学性质是研究仿生材料设计、电阻抗成像以及电磁场生物效应的发生与防护等问题的基础。目前已有较多复合材料模型被应用于生物体系介电性质问题的研究,但由于生物组织离体后的介电特性会发生较大变化,故已有经典复合材料介电特性模型用于阐释生物体系介电特性还存在一定局限性。从几类典型复合材料理论模型的适用性出发,介绍了生物体系介电特性理论研究进展,总结了理论研究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的差异性。分析了复合材料理论模型在生物体系介电性质理论研究中应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对复合材料理论模型在生物体系电学特性问题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等问题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介电模型 理论模型 生物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PDMS基介电复合材料的电场及击穿损伤形貌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雷 胡海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5-162,共8页
与其它储能设备相比,由介电复合材料制得的介质电容器在快速充放电能力与高功率密度方面极具优势,如何提高介电复合材料能量密度与优化其击穿性能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为进一步调控并兼顾介电常数与击穿性能,本工作基于DBM(Dielectr... 与其它储能设备相比,由介电复合材料制得的介质电容器在快速充放电能力与高功率密度方面极具优势,如何提高介电复合材料能量密度与优化其击穿性能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为进一步调控并兼顾介电常数与击穿性能,本工作基于DBM(Dielectric Breakdown Model,介电击穿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无机填料的分布对柔性聚二甲硅氧烷(PDMS)基介电复合材料体系的电场与发生介电击穿时击穿损伤形貌演变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填料与基体边界处存在较大的介电差异,可以使用较大介电常数的聚合物基体或较小介电常数的无机填料来减小其界面处的高电场区域,继而提高复合材料的耐击穿能力;同时发现当无机填料分散更均匀时,其树状损伤通道更容易产生分支,此种情况将使介电击穿的树状损伤通道的损伤位点增多,延缓其损伤速度,继而提高复合材料的耐击穿性能。该研究结果将为开发高储能密度且具有优异击穿性能的有机-无机复合电介质材料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性能 复合材料 电场分析 DBM模型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材料导热与介电性能仿真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仲 何皓弘 +2 位作者 赵莉华 任俊文 吴隆文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58,共8页
以纳米复合材料作为研究体系,选取典型的氮化硼(BN)/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与钛酸钡(BT)/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材料,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纳米填料的体积分数、粒径大小和尺寸分布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均匀场理论计... 以纳米复合材料作为研究体系,选取典型的氮化硼(BN)/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与钛酸钡(BT)/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材料,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纳米填料的体积分数、粒径大小和尺寸分布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均匀场理论计算了复合材料的等效热导率和等效介电常数。结果表明:随着填料体积分数的提高,BN/EP和BT/PVDF的热导率和介电常数均提高;在相同体积分数、尺寸均匀分布的情况下,BN/EP和BT/PVDF的热导率和介电常数随着粒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体积分数、同一粒径的情况下,BN/EP和BT/PVDF的热导率和介电常数随着粒径标准差增大而增大。因此,根据具体需求适当改变填料含量、粒径大小、粒径标准差是改善材料性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复合材料 有限元法 热导率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复合陶瓷刀具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崇海 艾兴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第3期71-74,共4页
陶瓷材料的多相复合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是 2 1世纪先进陶瓷材料的重要发展趋势。文章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建立了多相复合陶瓷刀具材料力学性能与材料组分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采用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技术求得材料的最优组分。在... 陶瓷材料的多相复合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是 2 1世纪先进陶瓷材料的重要发展趋势。文章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建立了多相复合陶瓷刀具材料力学性能与材料组分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采用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技术求得材料的最优组分。在此基础上 ,利用热压技术制得一种Al2 O3-SiC - (W ,Ti)C多相复合陶瓷刀具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复合陶瓷刀具材料 材料设计 数学模型 力学性能 制备 材料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工艺对BaTiO3/P(VDF-CTFE)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乐毅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4-98,共5页
以P(VDF-CTFE)共聚物为基质,BaTiO3为填料,采用3种热压工艺制备BaTiO3/P(VDF-CTFE)复合材料薄膜并做对比分析。用扫描电镜表征样品形貌和均匀性;用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研究样品的光谱图像;测试了样品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和击穿场... 以P(VDF-CTFE)共聚物为基质,BaTiO3为填料,采用3种热压工艺制备BaTiO3/P(VDF-CTFE)复合材料薄膜并做对比分析。用扫描电镜表征样品形貌和均匀性;用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研究样品的光谱图像;测试了样品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和击穿场强。结果表明:CC和PC热压工艺使BaTiO3颗粒在P(VDF-CTFE)基质中均匀分布,且不会改变其化学性能;PC热压工艺在小幅提升介电损耗的情况下大幅提升复合材料薄膜的介电常数和击穿场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工艺 复合材料 介电性能 介电常数 击穿场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墙板的弹性常数及刚度计算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建曦 钱江 李升才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44-1151,共8页
为了解决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墙板材性复杂、弹性常数不易确定的问题,在6片比例为1/2的隐形密框墙板拟静力水平加载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对墙板特殊构造的分析,利用复合材料力学的知识,按照截面上混凝土含量不变的原则,介绍单向... 为了解决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墙板材性复杂、弹性常数不易确定的问题,在6片比例为1/2的隐形密框墙板拟静力水平加载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对墙板特殊构造的分析,利用复合材料力学的知识,按照截面上混凝土含量不变的原则,介绍单向纤维加强方法,在此基础上,将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墙板等效为正交各向异性的双向纤维加强复合材料,建立墙板的复合材料力学模型;提出墙板等效弹性常数的理论计算公式;进而将墙板简化为各向同性的计算模型,给出墙板弹性常数的实用计算公式,为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墙板的实用弹性刚度计算公式提供必要的参数。将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墙体的弹性抗侧刚度的计算公式进行修正,提出适合于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墙板的弹性抗侧刚度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由等效复合材料力学简化模型推导的弹性常数及刚度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用价值,能够满足实际工程计算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墙板 纤维加强复合材料 力学模型 弹性常数 抗侧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SiO_2空心球低介电常数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翠翠 周宏 朱君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9,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采用模板法制备了粒径为50 nm左右的SiO2空心球,并将其掺入到环氧树脂中,制备了EP/SiO2空心球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和精密阻抗分析仪分别对复合材料...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采用模板法制备了粒径为50 nm左右的SiO2空心球,并将其掺入到环氧树脂中,制备了EP/SiO2空心球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和精密阻抗分析仪分别对复合材料的化学结构、断面形貌、热稳定性及介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掺杂量不大于10%范围内,EP/SiO2空心球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随电场频率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相同测试频率下,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随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复合材料的介质损耗(tanδ)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在102~104Hz,复合材料的tanδ均大于纯EP;在104~106Hz,复合材料的tanδ均小于纯EP;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稍有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空心球 环氧树脂 介电常数 介质损耗 复合材料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逾渗模型在计算材料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齐共金 张长瑞 +2 位作者 曹英斌 吉洪亮 刘希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3-127,共5页
逾渗理论是处理强无序和随机几何结构系统的最好理论方法之一 ,它为描述空间随机过程提供了一个明确、清晰、直观的模型 ,广泛应用于相变和临界现象的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逾渗理论 ,综述了近年来逾渗模型在计算材料学中的应用 ,特别是... 逾渗理论是处理强无序和随机几何结构系统的最好理论方法之一 ,它为描述空间随机过程提供了一个明确、清晰、直观的模型 ,广泛应用于相变和临界现象的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逾渗理论 ,综述了近年来逾渗模型在计算材料学中的应用 ,特别是在脱合金腐蚀、巨磁阻材料、栅介质击穿、导电复合材料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材料学 逾渗模型 脱合金腐蚀 巨磁阻材料 栅介质击穿 导电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TGS复合材料介电和热释电性能与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冠军 徐平茂 王民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97-403,共7页
研制了不同厚度的PVDF:TGS复合膜,实验结果表明:膜越薄,其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和热释电系数越大。对实验结果做了定性解释。研制了复合薄膜探测器,其D~*(500K,12.5Hz)达1.55×10~8cm·Hz^(1/2)·W^(-1)。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聚偏氟乙烯 电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介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发展现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吉喆 贠浩辰 +3 位作者 张康宁 段远多 吕生华 刘雷鹏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5-110,115,共7页
随着航空、交通以及5G通信领域的快速发展,对聚合物材料的介电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型工业以及科研中,急需开发具有更低介电性能的聚合物材料。聚酰亚胺(PI)、环氧树脂(EP)、氰酸酯树脂(CE)、聚丁二烯树脂(PB)等低介电聚合物在电... 随着航空、交通以及5G通信领域的快速发展,对聚合物材料的介电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型工业以及科研中,急需开发具有更低介电性能的聚合物材料。聚酰亚胺(PI)、环氧树脂(EP)、氰酸酯树脂(CE)、聚丁二烯树脂(PB)等低介电聚合物在电子通信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综述了PI、EP、CE及PB基复合材料在降低介电常数以及介电损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降低聚合物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可以通过生成的空芯或孔隙结构引入空气或者通过降低摩尔极化率,达到改善低介电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目的。深入研究了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与频率、温度及填料含量的关系,并且提出了关于低介电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介电常数 复合材料 聚酰亚胺 环氧树脂 氰酸酯树脂 聚丁二烯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PVDF基有机-无机柔性复合膜储能密度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静茹 张志昂 +3 位作者 韩笑 房蕊 徐若歆 赵丽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3162-23170,共9页
随着器件小型化与多功能化的蓬勃发展,柔性储能装置在电子电力系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电介质电容器由于寿命长、功率密度高,深受人们青睐,但是低的储能密度阻碍其广泛应用。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将有机介质的柔韧性和高击穿场强与无机介质... 随着器件小型化与多功能化的蓬勃发展,柔性储能装置在电子电力系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电介质电容器由于寿命长、功率密度高,深受人们青睐,但是低的储能密度阻碍其广泛应用。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将有机介质的柔韧性和高击穿场强与无机介质的高介电常数相结合,是柔性储能材料的一大关注焦点,特别是基于聚偏氟乙烯(PVDF)的有机-无机复合储能介质受到广泛关注。首先,就无机填料类型而言,PVDF基有机-无机复合介质中无机填料的种类有陶瓷粉体、半导体粉体与导体粉体。陶瓷粉体填料的介电常数高、损耗小,但是与PVDF的相容性差,一般需要通过表面改性来改善其与有机介质的相容性;半导体粉体与导体粉体作为PVDF的填料可以显著提升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从而提升其储能密度,但是填料添加量略大容易形成导电通路致使介电储能材料制备失败。其次,就无机填料的形貌而言,同一种材料不同的形貌对复合材料的储能性能有不同影响。零维纳米颗粒在有机基质中易于形成均匀分散的体系,一般随纳米颗粒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储能密度有一极值,且填料颗粒尺寸减小更有利于电场均匀分布,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击穿场强和储能密度;采用一维纳米纤维和二维纳米片填料有利于增强复合材料的极化、改变电场的击穿路径,从而增强复合材料的击穿强度,提高其储能密度。最后,采用层状结构设计对提高复合材料的储能密度和储能效率十分有效。单层结构的复合材料以牺牲其击穿强度来提高介电常数,储能密度的提升有限;双层、三层和多层结构将高介电常数的极化层和高击穿强度的绝缘层相堆叠,可同时实现高介电常数与高击穿强度,有效促进复合材料储能密度的提升。有机-无机复合储能材料的研究对解决柔性设备的储能问题十分重要,未来需要寻找更优的复合体系,降低成本,提高工艺可控性,开发适合大规模生产的工艺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介质 介电常数 储能密度 击穿强度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钡纳米线及其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珂凡 蔡会武 +5 位作者 杜月 强悦悦 王延东 苏鹏程 刘畅 路卫卫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717-3720,3725,共5页
在铁电聚合物中添加少量高长径比的钛酸钡(BaTiO_(3))纳米线功能相来提高储能密度已成为一种提升复合材料储能特性的有效策略。本文介绍了BaTiO_(3)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归纳了BaTiO_(3)纳米线表面改性的主要措施,总结了BaTiO_(3)纳米线/... 在铁电聚合物中添加少量高长径比的钛酸钡(BaTiO_(3))纳米线功能相来提高储能密度已成为一种提升复合材料储能特性的有效策略。本文介绍了BaTiO_(3)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归纳了BaTiO_(3)纳米线表面改性的主要措施,总结了BaTiO_(3)纳米线/聚合物两相复合材料及BaTiO_(3)纳米线/导体/聚合物三相复合材料的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钡纳米线 复合材料 表面改性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介电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鹏图 吴泽阳 +2 位作者 宋领君 米普科 庄启昕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33,共7页
以高介电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为主要研究目标,介绍了不同类型填料如介电陶瓷、导电颗粒、多相复合体系等掺杂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介电性能、机械性能、热力学稳定性等方面的特征;总结并对比了不同类型填料掺杂的聚酰亚胺复合材... 以高介电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为主要研究目标,介绍了不同类型填料如介电陶瓷、导电颗粒、多相复合体系等掺杂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介电性能、机械性能、热力学稳定性等方面的特征;总结并对比了不同类型填料掺杂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特点,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最后,对高介电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介电 聚酰亚胺 复合材料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储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岳东 刘晓旭 殷景华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121-126,144,共7页
为适应高储能密度聚合物基电介质等应用需求,通过喷雾干燥等手段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预处理,并将其与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物理混合,制备得到了PVDF-HFP/MWCNTs复合材料.采用SEM、SAXS、XRD和FTIR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为适应高储能密度聚合物基电介质等应用需求,通过喷雾干燥等手段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预处理,并将其与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物理混合,制备得到了PVDF-HFP/MWCNTs复合材料.采用SEM、SAXS、XRD和FTIR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介电特性和铁电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PVDF-HFP/MWCNTs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随MWCNTs填充量的增加而增大,当MWCNTs达到3 vol%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可增加到32,与PVDF-HFP相比提升近3倍;通过铁电测试发现,当MWCNTs的含量为1.0 vol%时,复合材料在800 kV/cm下储能密度达到3.0 J/cm^3(PVDF-HFP在800 kV/cm下储能密度达2.3 J/cm^3).以上测试结果表明MWCNTs在较低填充下实现了对PVDF-HFP储能特性的改善,未来有望满足复合材料应用于介质电容器对提升储能密度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介电常数 储能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