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te Fusion Estimation for Multilevel Multisensor System
1
作者 JinXuebo SunYouxi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3年第4期77-83,89,共8页
Based on the single sensor Kalman filtering equa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two-level and three-level optimal centralized and distributed estimation algorithms for hierarchical multisensor systems. The solution shows t... Based on the single sensor Kalman filtering equa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two-level and three-level optimal centralized and distributed estimation algorithms for hierarchical multisensor systems. The solution shows that when the correlated matrix, the mean of noise, the control input, and the measurement error are all zero, the result in this paper turns out to be the standard algorithm discussed.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mean of noise, the control input, and the measurement error will not change the estimation covariance and the estimation covariance fluctuates greatly when the cross-correlated matrix is similar to the covariance of process noi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 fusion hierarchical estimation multilevel filtering correlated noi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层次特征的DeepLabv3+轻量级图像分割算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华平 邓彬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69-275,共7页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语义分割模型通常参数量大,复杂度高,难以部署到移动平台。针对以上问题,对DeepLabv3+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改进的轻量级图像分割算法。模型的骨干网络使用轻量级MoblieNetv2网络,并获取四个不同层次的输入特征,得...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语义分割模型通常参数量大,复杂度高,难以部署到移动平台。针对以上问题,对DeepLabv3+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改进的轻量级图像分割算法。模型的骨干网络使用轻量级MoblieNetv2网络,并获取四个不同层次的输入特征,得到四种不同的语义信息;提出CAFF(coordinate attention feature fusion)模块,融合中间两个层次特征并加入位置信息;改进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atrous spatial pyramid pooling,ASPP)模块,提出CS_ASPP(channel strip_atrous spatial pyramid pooling)模块,在不同膨胀率的空洞卷积后引入CAM(channel attention module)机制,同时并联带状池化(strip pooling,SP)获取上下文信息,并在特征融合后引入SAM(spatial attention module)机制提升分割精度。在PASCAL VOC 2012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平均交并比(mIoU)达到了79.14%。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更加精准,且在参数量、分割速度以及分割效果之间达到了较好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DeepLabV3+ 多层次特征融合 轻量级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编码的皮肤病变图像分割
3
作者 彭静 马玉良 席旭刚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6-483,共8页
皮肤镜图像中的皮肤病变分割是计算机辅助诊断皮肤癌的关键。现有的卷积神经网络(CNNs)通常由于卷积操作的固有限制而忽视全局上下文信息。因此,提出了一种具有Transformer和CNN优点的混合编码器的皮损分割网络。首先,使用极坐标变换对... 皮肤镜图像中的皮肤病变分割是计算机辅助诊断皮肤癌的关键。现有的卷积神经网络(CNNs)通常由于卷积操作的固有限制而忽视全局上下文信息。因此,提出了一种具有Transformer和CNN优点的混合编码器的皮损分割网络。首先,使用极坐标变换对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接着利用CNN对不同尺度特征进行预提取,并将其作为Transformer编码器的输入序列,实现对序列数据的全局上下文建模,更好地捕获特征之间的长程依赖关系。最后,在解码器中加入了多级特征融合模块和注意力机制,解码不同尺度和编码块内的分层语义特征。提出的HET-Net网络在ISIC 2018数据集上JSI、DSC和ACC值分别达到了85.09%、91.43%和96.90%,在ISIC 2016+PH2数据集上分别达到了87.44%、93.02%和95.68%。与其他模型相比,所提模型取得了显著的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损分割 TRANSFORMER 混合编码 多级特征级联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融合图与SE-BiGRU-ResNet模型的MMC子模块开路故障诊断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述喜 刘科 +2 位作者 黄思源 王乾蕴 王震 《仪器仪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2-337,共16页
人工智能算法现广泛应用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故障诊断中,但现有算法均需大量目标域样本来训练模型,针对小样本下难以精确诊断的问题,提出基于多源融合图与SE-BiGRU-ResNet模型的MMC小样本分立化故障诊断方法。首先,根据开路故障特... 人工智能算法现广泛应用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故障诊断中,但现有算法均需大量目标域样本来训练模型,针对小样本下难以精确诊断的问题,提出基于多源融合图与SE-BiGRU-ResNet模型的MMC小样本分立化故障诊断方法。首先,根据开路故障特性,选择输出相电流和桥臂电压作为关键故障参量;其次,利用递归图、马尔可夫转移场和格拉姆角场算法将一维故障参量映射为相应的二维特征图像,为全面加强图像的特征显著性,将各图按通道维度增广叠加为多源融合图;最后,以残差网络(ResNet)为基础,为提高模型捕捉关键时空特征的能力,引入挤压-激励(SE)模块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模块,建立SE-BiGRU-ResNet模型对多源融合图进行训练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其他方法,在小样本情况下诊断故障桥臂与定位子模块中故障IGBT的准确率达到98.10%和99.13%,诊断精度高;测试过程拥有秒级响应时间;在极端条件扰动下仍具备较好的诊断性能与较强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故障诊断 小样本 多源融合图 SE-BiGRU-ResNe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超 阮狄克 +3 位作者 何勍 丁宇 侯黎升 王德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3-446,共4页
目的:探讨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8年1月采取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的方法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51~80岁,平均67.3岁。术前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 目的:探讨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8年1月采取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的方法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51~80岁,平均67.3岁。术前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确定减压及融合节段,均在充分减压的基础上选择性融合,使融合节段少于减压节段。对于术前计划保留活动度的节段仅行单侧或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临床疗效采用JOA、VAS及ODI评估方法评定。随访拍摄腰椎动态X线片及腰椎MRI,观察单纯减压未行融合节段腰椎稳定性及融合相邻节段退变情况。结果:27例患者共减压56个节段,固定29个节段。随访14~84个月,平均38个月,末次随访时,临床功能JOA评分由术前11.4±2.8分提高到21.1±4.4分(P<0.01);ODI评分由术前平均65.0%±22.1%改善至23.0%±10.7%(P<0.01);腰痛VAS评分由术前6.0±2.3分改善至2.3±1.8分(P<0.01),腿痛VAS评分由术前7.9±1.6分改善至2.9±2.2分(P<0.01)。27例患者中26例对术后疗效满意。动态X线片检查未融合节段无医源性失稳;MRI复查未见需再次手术干预的相邻节段退变。结论:应用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在保留更多运动节段的同时未影响腰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多节段 退行性 长节段减压 短节段内固定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6
作者 林秋水 王新伟 +3 位作者 袁文 陈华江 田野 沈晓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62-566,共5页
目的:观察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9年3月采用颈前路连续3或4节段经椎间隙减压、cage植骨、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61~75... 目的:观察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9年3月采用颈前路连续3或4节段经椎间隙减压、cage植骨、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61~75岁,平均66.5±5.1岁;C3~C611例,C4~C79例,C3~C77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行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定,末次随访时行Odom′s临床疗效评定;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融合节段曲度(Cobb角),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12.9±28.2min,术中出血量78.9±52.8ml。术中1例发生脑脊液漏,未行硬膜修补,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术后24h拔管,切口愈合良好;术后2例出现吞咽异物感,未特殊治疗2个月后消失。随访6~60个月,平均23.8±7.5个月,JOA评分由术前9.5±1.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13.6±1.2分,NDI由术前19.0%±3.4%降低到末次随访时的7.8%±2.2%,颈椎融合节段前凸Cobb角由术前的8.8°±1.2°增加到术后的18.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Odom′s临床疗效评定,优8例,良15例,中4例,优良率为85.2%;末次随访时cage及内固定位置良好,植骨均融合。结论: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cage植骨、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多节段 椎间盘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融合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23
7
作者 朱云荣 蒋玉权 +4 位作者 胡洪涛 刘继春 许国华 何海龙 叶晓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10-914,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后行融合与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6月共收治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2例,其中24例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与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手术(A组),28例采用颈椎前...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后行融合与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6月共收治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2例,其中24例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与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手术(A组),28例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联合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术(B组)。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3d、3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应用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统计两组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摄颈椎前屈后伸位X线片观察人工椎间盘活动度及颈椎整体活动度;行MRI或CT扫描检查假体位置及异位骨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缓解,脊髓功能改善,均无严重并发症。JOA评分结果示各组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两组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置换节段活动度维持良好,颈椎整体活动度恢复较快且较好(P<0.05)。末次随访时,A组人工椎间盘置换节段未发现异位骨化,未见邻近节段退变;B组中2例出现邻近节段退变。结论:与单纯前路融合手术相比,前路融合与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既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又能在达到良好前路减压目的的同时维持手术节段活动度及颈椎整体曲度,减少手术邻近节段代偿活动度的增加,从而预防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多节段 人工椎间盘置换 融合 联合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级数据融合技术的液压支架故障诊断技术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新胜 宋建成 +4 位作者 曲兵妮 田慕琴 许春雨 宋鑫 柴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4-159,共6页
为提高液压支架故障诊断技术水平,促进综采工作面智能化技术发展,在分析液压支架常见故障的基础上,将常见故障分为3个等级,设计了液压支架状态监测传感器布置方案,针对3个等级故障将传感器输出数据进行深度融合,即数据层融合、特征层融... 为提高液压支架故障诊断技术水平,促进综采工作面智能化技术发展,在分析液压支架常见故障的基础上,将常见故障分为3个等级,设计了液压支架状态监测传感器布置方案,针对3个等级故障将传感器输出数据进行深度融合,即数据层融合、特征层融合和决策层融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级数据融合技术的液压支架故障诊断方法。基于AMEsim软件平台建立了故障仿真模型,对该诊断方法进行了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液压支架故障的有效诊断,诊断结果可靠性高,实时性强,能够有效降低工作面设备故障的检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故障诊断 多级数据融合 故障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式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中的状态估计 被引量:26
9
作者 何友 彭应宁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60-63,共4页
本文研究多级式传感器监视系统中的状态估计技术.基于单传感器Kalman滤波方程,两级集中和分布估计解,本文提出多坐标系中多级式多传感器跟踪系统的三层集中估计方法.在不同笛卡尔坐标系中,本文提出了几种适合于三层多传感器... 本文研究多级式传感器监视系统中的状态估计技术.基于单传感器Kalman滤波方程,两级集中和分布估计解,本文提出多坐标系中多级式多传感器跟踪系统的三层集中估计方法.在不同笛卡尔坐标系中,本文提出了几种适合于三层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的航迹级融合方法,其中既包括了集分估计,也包括了分分估计组合问题.在离散线性假设下,各层估计解都是最优的并且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等价的.另外,文中还给出了多级式多传感器系统分层估计的平凡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融合 分层估计 多传感器 航迹融合 雷达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节段内固定在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阮狄克 王德利 何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07-511,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节段内固定在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其适应证与优缺点。方法:1998年1月~2006年1月连续收治老年退行性疾病患者38例。全部病例均实施全椎板、半椎板或节段椎板开窗减压并固定,其中固定2节段27例,3节段9...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节段内固定在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其适应证与优缺点。方法:1998年1月~2006年1月连续收治老年退行性疾病患者38例。全部病例均实施全椎板、半椎板或节段椎板开窗减压并固定,其中固定2节段27例,3节段9例,4节段2例。临床疗效采用JOA评分,腰腿痛采用VAS评分,椎间融合分别采用X线平片与二维重组CT进行评估。结果:术后早期发生各种并发症11例(28.9%)。平均随访31个月,临床功能JOA评分由术前13.44±2.94分增加到术后23.39±3.88分(P<0.01),腰痛VAS评分由术前8.03±1.89分改善至术后3.08±3.33分(P<0.01),腿痛VAS评分由术前9.28±2.39分降到术后1.65±2.69分(P<0.01)。X线平片评估示37例为不确切性骨融合,1例为假关节形成;12例二维重组CT评估示骨融合7例,不确切性骨融合5例。结论:在严格选择相对适应证的前提下,多节段节段内固定能够促进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减少术后慢性腰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退行性腰椎疾病 多节段 内固定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动力装置混合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杰 郭立峰 +2 位作者 张宇声 彭俏 阮旻智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77-982,共6页
针对核动力装置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问题,为克服单一故障诊断方法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基于多层流模型(MFM)和信息融合理论的混合智能故障诊断方法。利用信息融合的方法来提高故障诊断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同时利用MFM方法解释故障发生时... 针对核动力装置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问题,为克服单一故障诊断方法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基于多层流模型(MFM)和信息融合理论的混合智能故障诊断方法。利用信息融合的方法来提高故障诊断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同时利用MFM方法解释故障发生时报警的传播路径,提高对诊断结果的可理解性。仿真实验表明,混合智能诊断方法能迅速判明故障并提交报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动力装置 信息融合 多层流模型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质传感器的空间目标融合识别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慧敏 王宏强 黎湘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3-207,共5页
在空间目标识别中有电磁、光度、红外、无线电等多种传感器信息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获得的信息在时域、频域和特征域上的冗余和互补,可以提高识别的正确率,扩展识别的时间和空间覆盖范围,而对于复杂的空间目标识别问题,不可避免... 在空间目标识别中有电磁、光度、红外、无线电等多种传感器信息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获得的信息在时域、频域和特征域上的冗余和互补,可以提高识别的正确率,扩展识别的时间和空间覆盖范围,而对于复杂的空间目标识别问题,不可避免的要用到多种分类方法,这些分类器的自动优化组合是融合识别获得良好性能的关键。本文分析了空间目标分布式传感器信息处理系统中的单传感器优缺点,并设计了基于多级增强融合结构的空间目标融合识别方案,给出了其系统级融合的软件设计。该方案能根据不同传感器和分类器的性质自动的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开发多分类器系统的潜力、提高异质多传感器融合识别的效率和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多传感器 融合识别 空间目标 多级增强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化语义流场和多级特征融合的道路场景分割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项建弘 刘茁 +1 位作者 王霖郁 钟瑜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6-436,共11页
自动驾驶是目前计算机视觉任务中难度较大的一类任务,而道路场景下的语义分割是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针对经典分割网络中分辨率恢复方式简单,导致细节信息不完整、目标边缘模糊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强化语义流场的上采样方法。... 自动驾驶是目前计算机视觉任务中难度较大的一类任务,而道路场景下的语义分割是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针对经典分割网络中分辨率恢复方式简单,导致细节信息不完整、目标边缘模糊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强化语义流场的上采样方法。该方法通过学习相邻特征图之间的语义流场,使生成图语义信息更细致,边界处更清晰。同时针对道路场景中目标尺度变化处理困难、小目标难以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多级特征融合方法,充分融合深层语义信息与浅层细节信息,以适应不同尺度的目标。本文采用CamVid为数据集进行实验,并进行数据增强。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两种方法均显著提升了准确度,整体网络与PSPNet、Deeplabv3+等多种模型相比,准确率更高,分割效果更接近真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语义分割 道路场景 强化语义流场 多级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小波滤波器在医学图像融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修信 胡维平 李永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98-200,214,共4页
医学图像融合为临床诊断、手术设计与效果评估等提供不同模态影像互补信息。构造具有3阶消失矩的双正交多小波滤波器,其以高斯函数一次泰勒规范展开正交化后得到的完备二次单位正交基作为尺度函数。利用构造的多小波滤波器,分别对CT、MR... 医学图像融合为临床诊断、手术设计与效果评估等提供不同模态影像互补信息。构造具有3阶消失矩的双正交多小波滤波器,其以高斯函数一次泰勒规范展开正交化后得到的完备二次单位正交基作为尺度函数。利用构造的多小波滤波器,分别对CT、MRI医学图像进行分解,使用基于多小波分解改进的局部能量加权规则融合图像。结果表明改进规则融合了源图像主要信息,优于常用的融合规则。应用构造的多小波滤波器可有效地融合医学图像,略优于DGHM多小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 滤波器构造 多小波变换 图像融合 多层能量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7
15
作者 袁文 徐盛明 +2 位作者 王新伟 张涛 刘百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评价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连续三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采用分节段单间隙减压+单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术后3个月植骨融... 目的:评价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连续三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采用分节段单间隙减压+单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JOA评分改善率,并与同期由同一组医师采用两椎体次全切除长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11例患者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时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改善率无明显差异;分节段减压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长节段减压组,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分节段减压手术组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高于长节段减压组(91%),且无植骨块延期融合、内置物下沉等并发症发生,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是较好的手术方式,具有更多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病 手术 分节段减压 植骨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良意 周杰 +2 位作者 曹前来 杨海涛 王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92-1096,共5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12年1月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2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男20例.女12例:年龄48...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12年1月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2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男20例.女12例:年龄48~76岁,平均52.32±5.73岁。脊髓型颈椎病26例,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6例。病变累及3个节段29例,累及4个节段3例。术前JOA评分为8.07±1.82(5~11)分,颈前柱高度为67.29+2.63(61.98.73.01)mm,颈椎曲度C值为2.86±2.63[(一3.14)~8.42]。均行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其中脊髓主要受压节段采用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脊髓次要受压节段行椎间隙减压。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时JOA评分、颈前柱高度与颈椎曲度C值的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90~160min,平均105min;术中出血量100—350ml,平均200ml。术后1例出现饮水呛咳,术后2周恢复正常;2例出现声音嘶哑,经对症处理均于术后1个月内恢复正常。随访12~24个月,平均14.0+3.1个月。术后6~12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无假关节形成和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术后l周、6个月、12个月时颈前柱高度、颈椎曲度C值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68-38±11.07)%,按改善率评定手术疗效,优11例,良17例,好转4例。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病 前路减压 内固定 脊柱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巡逻式多电子哨兵目标识别的数据融合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敏 吴斌 刘恒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82-186,共5页
对巡逻式电子哨兵目标观测在数据层的精确定位方法,以及决策层目标精确识别的数据融合问题进行研究。将个体观测的局部坐标系的目标位置转换到全局坐标系中,利用卡尔曼方法融合数据层信息。决策层目标识别的信息融合采用改进的多层次D-... 对巡逻式电子哨兵目标观测在数据层的精确定位方法,以及决策层目标精确识别的数据融合问题进行研究。将个体观测的局部坐标系的目标位置转换到全局坐标系中,利用卡尔曼方法融合数据层信息。决策层目标识别的信息融合采用改进的多层次D-S证据论融合方法,将单个哨兵各异类传感器信息融合后再进行多个电子哨兵识别结果的信息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后的数据稳定性和准确性都能得到提高,目标识别的正确率提高了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逻式多电子哨兵 目标识别 多层次D—S证据融合 目标精确定位 卡尔曼融合 决策层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C_4或C_5椎体的改良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冯浩 陈焕诗 +1 位作者 白瑞飞 易军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4-248,共5页
目的探讨保留C_4或C_5椎体的改良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2014年于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4节段CSM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3例C_(2/3)、C_(3/4)、C_(4/5)、C_(5/6... 目的探讨保留C_4或C_5椎体的改良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2014年于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4节段CSM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3例C_(2/3)、C_(3/4)、C_(4/5)、C_(5/6)椎间盘变性并突出患者,手术方式选择次全切除C_3、C_5椎体,保留C_4椎体;8例C_(3/4)、C_(4/5)、C_(5/6)、C_(6/7)椎间盘变性并突出患者,手术方式选择次全切除C_4、C_6椎体,保留C_5椎体,行分节段减压钛笼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采用改良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并计算改善率。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经影像学检查评估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结果11例患者手术时间(165±35)min,术中出血量(735±159)ml,术后引流量(120±39)ml。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15.4±2.1)、(15.5±2.1)、(16.1±1.9)分,均高于术前的JOA评分(12.6±2.9)分(P<0.05);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9.9±10.3)%、(62.7±8.4)%、(63.1±7.7)%。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生理曲度分别为(12.8±4.2)、(13.0±3.2)mm,均大于术前的(9.2±3.1)mm(P<0.05)。末次随访未发现钛笼下沉、钢板螺钉松动移位等并发症,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保留C_4或C_5椎体的改良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4节段CSM可获得满意的短期疗效,保留C_4或C_5椎体可增加固定钢板螺钉的把持力,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有利于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同时可增加植骨面,从而提高植骨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分节段减压 植骨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切迹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19
作者 朱超 刘春 +2 位作者 张玉发 蒋盛旦 蒋雷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7-355,共9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Zero-P VA)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Zero-P VA)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8月期间在我科行ACDF治疗的55例MCS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Zero-P VA治疗27例(Zero-P组),应用传统融合器+钛板固定治疗28例(钛板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和颈椎Cobb角。采用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Bazaz吞咽困难评分及植骨融合率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4~35个月,平均23.17±4.75个月。与术前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NDI指数和JOA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Zero-P组手术时间3节段为95.47±5.24min,4节段为115.12±7.53min,较钛板组手术时间(3节段130.85±6.97min和4节段155.69±9.28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颈椎Cobb角在术后3个月时为16.71°±1.28°,末次随访时为15.69°±0.26°,均优于术前(10.53°±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板组颈椎Cobb角术后3个月时为16.95°±2.64°,末次随访时为16.01°±1.71°,优于术前(10.67°±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之间各时间点颈椎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术后1例(3.70%)发生椎前异物感,术后1个月完全消失,无吞咽困难发生,未见相邻节段退变加速。钛板组术后4例(14.29%)发生椎前异物感,于术后2~4个月逐渐消失;术后3例(10.71%)发生吞咽困难,其中轻度1例(3.57%),中度2例(7.14%),3例患者在术后3~6个月逐渐好转,1例(3.57%)出现声音嘶哑,于术后2年取出钛板,患者声音嘶哑无明显改善;2例(7.14%)患者出现相邻节段(C2/3)退变加速,均未出现临床症状,予以保守观察。两组的吞咽困难发生率及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时,Zero-P组植骨融合率为88.89%,钛板组植骨融合率为92.86%,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达到有效植骨融合,但两组间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硬脊膜损伤、食管损伤、神经根损伤、椎前血肿、伤口感染、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在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使用零切迹融合器能够达到与传统融合器+钛板固定一致的临床疗效,和重塑颈椎曲度并恢复颈椎间隙高度的作用,并且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零切迹颈椎间融合器 钛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神经元网络的图像融合滤波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东波 王耀南 +1 位作者 黄辉先 易灵芝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5-98,共4页
为解决图像滤波处理过程中噪声的有效去除和图像细节保留两者难以兼顾的问题,引入了神经网络信息融合技术,通过设计的模糊神经元网络(FNN)对多级F IR中值混合滤波(M FMHF)和5×5中值滤波进行融合,使融合图像在噪声滤除和细节保留上... 为解决图像滤波处理过程中噪声的有效去除和图像细节保留两者难以兼顾的问题,引入了神经网络信息融合技术,通过设计的模糊神经元网络(FNN)对多级F IR中值混合滤波(M FMHF)和5×5中值滤波进行融合,使融合图像在噪声滤除和细节保留上获得较好的平衡。实验仿真表明,FNN网络的融合有效,而且FNN网络的融合性能和学习效率比BP网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模糊神经元网络 中值滤波 多级FIR中值混合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