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AO工艺处理低碳氮比污水时流量的优化控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志华 秋亮 +2 位作者 吴晓婷 张玥颖 刘胜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8-293,300,共7页
多段多级厌氧缺氧好氧工艺(MAAO)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良好的运行效果,但在低碳氮比条件下如何优化运行策略尚不十分明确.本研究在低碳氮比条件下(C/N<6),分析了在5组不同的进水流量和污泥分流量条件下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水力停... 多段多级厌氧缺氧好氧工艺(MAAO)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良好的运行效果,但在低碳氮比条件下如何优化运行策略尚不十分明确.本研究在低碳氮比条件下(C/N<6),分析了在5组不同的进水流量和污泥分流量条件下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与同步硝化反硝化的贡献率是影响总氮去除率的关键因素,可通过加大前端进水比实现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总磷的去除率主要依赖于第二、三、四级的厌氧池的释磷效率,该效率取决于厌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综合考虑系统的脱氮除磷效能,确定进水流量分配比为35%∶30%∶20%∶15%,污泥分流比为10%∶19%∶29%的工况为最优工况.本研究成果对于低碳氮比条件的脱氮除磷工艺运行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厌氧缺氧好氧工艺 多段进水 分流比 脱氮除磷 同步硝化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负荷率对新型厌氧/好氧/缺氧工艺的影响机制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有才 雷旭阳 丁淑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117,共5页
为了探究进水有机负荷对新型厌氧/好氧/缺氧工艺(AOA)工艺的影响,构建了新型AOA生物脱氮除磷反应器,通过控制进水COD考察了有机负荷率(OLR)对AOA工艺对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的影响,并通过分析不同OLR工况影响下污泥特征及胞内聚合物的变... 为了探究进水有机负荷对新型厌氧/好氧/缺氧工艺(AOA)工艺的影响,构建了新型AOA生物脱氮除磷反应器,通过控制进水COD考察了有机负荷率(OLR)对AOA工艺对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的影响,并通过分析不同OLR工况影响下污泥特征及胞内聚合物的变化规律、微生物群落特征揭示了OLR对AOA工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进水OLR由200 mg/L提高至400 mg/L,AOA工艺具有良好的去除效率,COD、TN和SOP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93.6%~96.2%、82.45%~85.1%和94.2%~98.5%。进水OLR提高了污泥往胞外聚合物含量,且显著提高了PN含量。在进水OLR为400 mg/L时,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最大积累量为5.98 mmol/g,糖原质含量下降至6.03 mmol/g。OLR能影响AOA工艺内微生物群落结构,适量提高OLR促进了Proteobacteria和Firmicutes在污泥内的占比。研究结果为AOA工艺处理不同进水OLR的废水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负荷率 厌氧/好氧/缺氧工艺 生物脱氮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O活性污泥工艺去除污水中雌激素的试验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咏梅 杨诗家 +1 位作者 曾庆玲 顾国维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55-1059,共5页
试验研究了厌氧—缺氧—好氧(A2O)活性污泥工艺对雌二醇(E2)和乙炔雌二醇(EE2)的去除性能.基于同时去除雌激素和脱氮除磷的考虑,对A2O工艺的部分运行参数如水力停留时间、污泥龄和混合液回流比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A2O工艺对污水中雌... 试验研究了厌氧—缺氧—好氧(A2O)活性污泥工艺对雌二醇(E2)和乙炔雌二醇(EE2)的去除性能.基于同时去除雌激素和脱氮除磷的考虑,对A2O工艺的部分运行参数如水力停留时间、污泥龄和混合液回流比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A2O工艺对污水中雌激素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在温度为20℃、污泥回流比为100%的情况下,除磷脱氮和去除雌激素最佳的工艺运行参数为:水力停留时间8h,污泥龄20d,混合液回流比300%.此时,总氮,PO43--P,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1%,95%,84%;E2降到检测限以下,厌氧、缺氧、好氧池各段对E2的去除量分别占总去除量的72%,6%,22%;EE2的去除率大于80%,厌氧、缺氧、好氧各反应池对EE2的去除量分别占总去除量的45%,2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缺氧—好氧工艺 雌二醇 乙炔雌二醇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A-A/O工艺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游映玖 郭圣华 邵林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S1期63-64,共2页
叙述了A-A/O工艺各区段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并用此方法模拟实际处理工艺,进行了试算,得出了相应的验算结果。
关键词 脱氮 除磷 A-A/O工艺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废水处理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敏健 许明 +1 位作者 刘伟京 吴伟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5-518,共4页
采用UASB—A/O工艺处理难降解造纸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在系统稳定运行阶段,UASB的HRT为24 h的条件下,平均进水COD为2 777 mg/L时,平均UASB出水COD为1 274 mg/L,平均二沉池出水COD为210mg/L,平均总COD去除率为92.4%;平均进水ρ(氨氮)为40... 采用UASB—A/O工艺处理难降解造纸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在系统稳定运行阶段,UASB的HRT为24 h的条件下,平均进水COD为2 777 mg/L时,平均UASB出水COD为1 274 mg/L,平均二沉池出水COD为210mg/L,平均总COD去除率为92.4%;平均进水ρ(氨氮)为40.7 mg/L时,平均UASB出水ρ(氨氮)为23.0 mg/L,平均二沉池出水ρ(氨氮)为5.2 mg/L,平均总氨氮去除率为87.2%。出水满足低档瓦楞纸回用水COD不大于300 mg/L、SS不大于100 mg/L的要求。GC-MS分析结果表明,经UASB处理后,废水中的木素及其衍生物的分解产物中的低碳酸、脂肪酸类有机物得到了较好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废水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 缺氧/好氧(A/O)工艺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O-MBR用于类地表Ⅳ类水排放标准升级改造工程 被引量:8
6
作者 袁志红 张磊 +3 位作者 王泳璇 郑昕宁 吴鹏涛 蒋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4-147,152,共5页
沈阳市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2×10^(4) m^(3)/d,原采用浮动生化床+人工湿地工艺,出水指标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A标准。为了使出水水质达到类地表Ⅳ类水标准,污水处理厂采用A^(2)/O+MBR工艺进行升级改造。... 沈阳市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2×10^(4) m^(3)/d,原采用浮动生化床+人工湿地工艺,出水指标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A标准。为了使出水水质达到类地表Ⅳ类水标准,污水处理厂采用A^(2)/O+MBR工艺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平均出水COD、BOD_(5)为10.6、4.47 mg/L,氨氮、总氮、总磷和悬浮物平均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0.16、8.52、0.07、0.72 mg/L。在进水水温低于12℃时,仍然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通过优化控制溶解氧,平均电耗和乙酸钠消耗分别降低了9.38%和12.1%,实现了节能降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升级改造 A^(2)/O工艺 M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在中试规模污泥原位减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孙相娟 刘宾寒 +7 位作者 张领军 Kyohei Aketagawa 薛斌杰 任银姬 白建峰 詹咏 陈思思 董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28-1137,共10页
为探究高、低浓度臭氧旁路处理对中试系统出水水质、污泥减量率的影响,采用两组系统(对照组:厌氧/缺氧/好氧(A/A/O),试验组:A/A/O+臭氧旁路处理)在5个工况下运行183d.结果表明,利用剂量为13mg/g MLSS(25mg/g MLVSS)臭氧处理占生物反应... 为探究高、低浓度臭氧旁路处理对中试系统出水水质、污泥减量率的影响,采用两组系统(对照组:厌氧/缺氧/好氧(A/A/O),试验组:A/A/O+臭氧旁路处理)在5个工况下运行183d.结果表明,利用剂量为13mg/g MLSS(25mg/g MLVSS)臭氧处理占生物反应池容积20%的回流污泥时,系统运行性能良好;在此操作条件下,低浓度臭氧(150mg/L)和高浓度臭氧(380mg/L)处理均可使出水COD,NH_(4)^(+)-N,TN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且与低浓度臭氧处理相比,高浓度臭氧处理出水污染物去除率下降的比例较低,即高浓度臭氧处理在对污水污染物去除方面表现出较大的优势.低浓度臭氧处理适宜SRT为25d,此时污泥有机物减少率为14.07%,剩余污泥总量减少率为8.33%;高浓度臭氧处理适宜SRT为75d,此时污泥有机物减少率为41.53%,剩余总量减少率为25.92%,即相同臭氧剂量条件下,高浓度臭氧处理的污泥减量效率明显优于低浓度臭氧.低温对高浓度臭氧处理减量率和出水水质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A/A/O+高浓度臭氧系统的应用不受温度的大幅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原位减量 高浓度臭氧处理 厌氧/缺氧/好氧过程 中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O工艺中溶解性有机氮的分子转化与生物有效性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韩成龙 赵凌云 +4 位作者 段冰 崔贤 刘彩风 胡海冬 任洪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10-1619,共10页
本研究探究了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沿程溶解性有机氮(DON)浓度分布及其分子转化规律,并运用多种方法表征了各单元污水DON的生物有效性特征.结果表明,DON浓度由进水(5.3±0.3)mg/L沿厌氧池、缺氧池分别下降至(2.0±0.1),(... 本研究探究了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沿程溶解性有机氮(DON)浓度分布及其分子转化规律,并运用多种方法表征了各单元污水DON的生物有效性特征.结果表明,DON浓度由进水(5.3±0.3)mg/L沿厌氧池、缺氧池分别下降至(2.0±0.1),(1.8±0.2)mg/L,而有意思的是好氧池中DON浓度反而升高至(1.9±0.1)mg/L,去除率竟为(-5.6±0.6)%.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分析DON分子组成特征显示,各单元活性DON分子(H/C≥1.5)占比为:厌氧池(38%)<缺氧池(41%)<好氧池(42%),表明好氧池出水DON最不稳定,易被受纳水体中藻类微生物摄取利用.同时在各单元产生的DON分子中,以蛋白/氨基糖类化合物为特征的微生物源DON占比沿程上升,由厌氧池24.77%分别上升至缺氧池29.12%、好氧池33.11%,表明微生物源DON分子是导致好氧池出水DON生物有效性升高的原因.进一步地,采用藻类生物测定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沿程DON生物有效性,分别为(33.2±3.0)%、(34.9±7.0)%和(42.1±4.0)%,该结果证实了FT-ICR-MS的测定结论.此外,主成分分析表明,相比于厌氧池和缺氧池,温度对好氧池DON分子组成具有显著影响,且冬季好氧池出水DON生物有效性(49.3%±2%)高于夏季(42.1%±4.0%).因此,冬季好氧池出水DON具有更高的富营养化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氮(DON) 生物有效性 A/A/O工艺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 分子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温度条件对A^(2)O工艺污水处理效果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德才 李远威 +1 位作者 郝凯越 宗永臣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6-110,共5页
为探究高原温度条件下污水生化处理规律,实验模拟高原温度环境,采用A^(2)O活性污泥处理工艺,进行实验室规模单因素控制实验。通过对进水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出水污水的COD、TN、TP和NH_(3)^(-)N水质信息进行去除率,贡献率及稳... 为探究高原温度条件下污水生化处理规律,实验模拟高原温度环境,采用A^(2)O活性污泥处理工艺,进行实验室规模单因素控制实验。通过对进水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出水污水的COD、TN、TP和NH_(3)^(-)N水质信息进行去除率,贡献率及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COD去除率为69.34%~92.46%,TN去除率为40.97%~72.14%,TP去除率为45.45%~90.50%,NH_(3)^(-)N去除率为36.73%~82.21%。快速变化的温度条件对于COD及TP去除率影响较小,对TN及NH_(3)^(-)N处理率影响较大。污水处理率存在温度的突变点,表现为去除率的突然下降及稳定性的缺失。不加干涉强化,出水达到GB 18918-2002一级标准标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温度 A^(2)O工艺 去除率 稳定性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O+MBR+潜流湿地在南方小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柏春荫 黄尉 +3 位作者 玉洪斌 刘杰安 吴晓萍 曹其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2-146,共5页
受制于该流域用地指标及用地性质的影响,结合流域环境整治的景观需求,采用了灰绿结合的A^(2)/O+MBR+潜流湿地组合工艺形式作为流域治理的水质净化处理工艺对流域收集的污水进行处理。工程运行四年来,出水主要指标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 受制于该流域用地指标及用地性质的影响,结合流域环境整治的景观需求,采用了灰绿结合的A^(2)/O+MBR+潜流湿地组合工艺形式作为流域治理的水质净化处理工艺对流域收集的污水进行处理。工程运行四年来,出水主要指标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质标准(TN≤10 mg/L),其中再生水厂COD、BOD5、NH_(3)-N、TN、TP、SS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1.18%、98.27%、97.83%、62.74%、91.29%和99.04%;潜流湿地NH_(3)-N、TN、TP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38.44%、12.15%和33.04%。工程实践表明,该组合工艺不仅满足了流域水质要求、节约占地,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景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工艺 MBR 潜流湿地 准Ⅳ类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O工艺在高原地区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11
作者 马宗凯 李晓燕 任正元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8-131,134,共5页
根据西藏藏木水电站营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以及生活污水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经过污水处理方案对比分析,采用A2/O工艺和重力无阀滤池处理该营地的生活污水,污水单位投资为0.52万元/m3,污水单位处理成本为0.73元/m3,污水经过处理... 根据西藏藏木水电站营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以及生活污水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经过污水处理方案对比分析,采用A2/O工艺和重力无阀滤池处理该营地的生活污水,污水单位投资为0.52万元/m3,污水单位处理成本为0.73元/m3,污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全部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A2/O工艺 污水处理 工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酸乙酯生产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12
作者 刘峻 刘从彬 +1 位作者 朱亚飞 李文达 《工业水处理》 2025年第9期190-195,共6页
己酸乙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具有高COD、低pH、高氨氮和高总氮等特征,高浓度废水(己酸生产工艺废水)采用“中和+铁碳微电解+中和-絮凝沉淀”工艺预处理后,与低浓度废水(己酸乙酯合成工艺废水)混合,而后采用“中和+UASB+A/O+二沉池”... 己酸乙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具有高COD、低pH、高氨氮和高总氮等特征,高浓度废水(己酸生产工艺废水)采用“中和+铁碳微电解+中和-絮凝沉淀”工艺预处理后,与低浓度废水(己酸乙酯合成工艺废水)混合,而后采用“中和+UASB+A/O+二沉池”工艺处理。工程设计处理规模为160 m^(3)/d(高浓度废水25 m^(3)/d,低浓度废水135 m^(3)/d)。铁碳微电解工艺可有效降解难降解有机物并提高废水可生化性,UASB可实现COD的高效厌氧降解,A/O工艺可确保深度脱氮效果。最终出水COD、NH_(3)-N、TN、SS分别稳定低于300、30、50、150 mg/L,pH维持在6~9,满足河南省《化工行业水污染物间接排放标准》(DB 41/1135—2016)表1要求。该组合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运行成本低、管理方便等优点,可为具有类似特征的废水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酸乙酯生产废水 铁碳微电解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 厌氧/好氧工艺 絮凝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