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CO_(2)改善河南双河油田低渗储层注水能力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宜丽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3,共9页
针对双河油田低渗储层注水能力差、注水水质不达标和高凝原油蜡沉积等问题,通过自主设计的水-CO_(2)储层注入能力评价装置,开展流动性实验、CO_(2)驱油实验,结合岩心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明确双河低渗储层注水能力差的主要机制,探索CO_(2... 针对双河油田低渗储层注水能力差、注水水质不达标和高凝原油蜡沉积等问题,通过自主设计的水-CO_(2)储层注入能力评价装置,开展流动性实验、CO_(2)驱油实验,结合岩心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明确双河低渗储层注水能力差的主要机制,探索CO_(2)改善低渗储层注入能力的主要机理。结果表明,产出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油中蜡晶等组分的沉积可导致孔隙堵塞,从而降低储层的注水能力。CO_(2)对产出水中无机悬浮颗粒及岩石碱性矿物、碳酸盐岩矿物有明显溶蚀作用,是显著提高储层注水能力的主要机理。CO_(2)可溶解在岩石表面的原油蜡质组分沉积,有效改善储层注水能力。同时,CO_(2)驱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采收率提高13.01%~21.51%,后续水驱进一步提高5.40%~6.04%。研究表明:注CO_(2)可显著改善双河油田低渗储层注入能力,为CO_(2)增注驱油技术在现场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高凝原油 蜡沉积 注水水质 CO_(2)增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凝油油藏水驱油效率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璐 杨胜来 +3 位作者 孟展 陈彦昭 李滢 徐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73,共5页
高凝油油藏普遍采用注水开发方式,但冷水驱替会对储层产生伤害,影响水驱油效率。为完全模拟实际储层条件,采用含气原油进行水驱油室内实验,分别研究温度、渗透率、注水倍数、注水速率和润湿性对高凝油油藏水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 高凝油油藏普遍采用注水开发方式,但冷水驱替会对储层产生伤害,影响水驱油效率。为完全模拟实际储层条件,采用含气原油进行水驱油室内实验,分别研究温度、渗透率、注水倍数、注水速率和润湿性对高凝油油藏水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温度主要通过改变原油黏度和析蜡来影响驱油效率,驱油效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具有明显的3个阶段;渗透率在原油析蜡前对驱油效率影响较大,但随着温度降低,析出的蜡质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空间网状结构堵塞渗流通道,导致渗透率的影响逐渐减小;随着注水倍数的增加,驱油效率呈上升趋势,但注水后期上升缓慢;相同注水倍数下,注水速率在析蜡前后对高凝油油藏的影响规律不同,针对不同储层温度合理选择注水速率对提高驱油效率十分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效率 高凝油油藏 水驱 室内实验 含气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84块高凝油注水开发效果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13
3
作者 熊钰 孙雷 +1 位作者 孙良田 武毅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9-52,共4页
注水是高凝油油藏的主要开发方式 ,由于高凝油油藏原油相态特性和渗流特征具有与常规油藏不同的特点 ,在评价注水开发效果时 ,采用从常规油藏注水开发出发发展起来的评价方法常常失效。本文从油藏工程出发 ,借助现代数学手段———模糊... 注水是高凝油油藏的主要开发方式 ,由于高凝油油藏原油相态特性和渗流特征具有与常规油藏不同的特点 ,在评价注水开发效果时 ,采用从常规油藏注水开发出发发展起来的评价方法常常失效。本文从油藏工程出发 ,借助现代数学手段———模糊数学和系统工程层次分析原理 ,形成一种针对高凝油特点的水驱开发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有效地解决了常规方法用于评价高凝油油藏注水开发动态效果失效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油油藏 注水开发 模糊数学 系统工程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苏丹高凝油油藏冷伤害机理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廖长霖 吴向红 +3 位作者 王喻雄 杨胜来 马凯 冯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68,共5页
通过室内实验对南苏丹高凝油油藏因析蜡导致地层冷伤害的可能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低于析蜡点后,高凝油中蜡晶体析出,呈现非牛顿流体特征,具有剪切稀释性和触变性,随着温度降低,析出的蜡颗粒半径逐渐变大,很容易在孔隙喉道处... 通过室内实验对南苏丹高凝油油藏因析蜡导致地层冷伤害的可能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低于析蜡点后,高凝油中蜡晶体析出,呈现非牛顿流体特征,具有剪切稀释性和触变性,随着温度降低,析出的蜡颗粒半径逐渐变大,很容易在孔隙喉道处被捕集,造成地层冷伤害;渗流曲线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渗流特征,渗流体系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油水相渗两相区范围变窄,等渗点右移,油水两相渗流能力降低;当温度低于析蜡点时,油水流度比增大,导致见水早、无水采收率和最终采收率都明显低于温度高于析蜡点的水驱效果。建议南苏丹高凝油油藏在实施注水开发时应保证注入水到达井底的温度高于地层原油的析蜡点,防止地层冷伤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油油藏 储层冷伤害 蜡沉积 注入水温度 南苏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凝油油藏注水开发方式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高明 宋考平 +1 位作者 吴家文 刘美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3-96,共4页
通过室内实验分析了高凝油油藏储层敏感性、流体性质和不同温度下的水驱油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和储层敏感性对高凝油油藏的开发影响较大;高凝油由于其含蜡量高、凝固点高,温度变化对其流变特性影响很大;随着温度的下降,油相渗透率降低,... 通过室内实验分析了高凝油油藏储层敏感性、流体性质和不同温度下的水驱油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和储层敏感性对高凝油油藏的开发影响较大;高凝油由于其含蜡量高、凝固点高,温度变化对其流变特性影响很大;随着温度的下降,油相渗透率降低,降温后再升温,油相渗透率可以恢复,但不可逆;温度对高凝油油藏驱油效率影响较大,温度低于析蜡温度以后,蜡的析出影响水驱油效率;而当析蜡温度接近地层温度时,就会产生冷伤害,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使油层温度保持在原油析蜡温度以上。沈84-安12块注水井温度测试表明,目前地层存在冷伤害,如果油层温度下降过快,应适当考虑提高注入水温度,使油层温度高于析蜡温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油油藏 储层敏感性 析蜡温度 冷伤害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丹P油田注水时机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黎 饶良玉 +1 位作者 李薇 李捷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9-114,197-198,共6页
针对大型高凝油藏地层能量变弱、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迅速等问题,结合海外油田高产稳产及高凝固点、高含蜡和高地饱压差等特点,建立了实际地层高温高压物理模拟实验系统,采用不同渗透率的岩芯,模拟不同驱替压力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得出... 针对大型高凝油藏地层能量变弱、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迅速等问题,结合海外油田高产稳产及高凝固点、高含蜡和高地饱压差等特点,建立了实际地层高温高压物理模拟实验系统,采用不同渗透率的岩芯,模拟不同驱替压力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注水时机是脱出气体尚未形成连续相之前。采用数值模拟技术优化转注时机和采油速度,提出在合理利用天然能量的前提下,地层压力下降到3.4 MPa为最佳的注水时机,合理的采油速度是2.2%。注采井组试验结果表明:适时注水可较好地保持地层能量,提高产液量,改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油藏 注水时机 长岩芯实验 数值模拟 高地饱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凝油藏注CO2开采方式优选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新征 李薇 +1 位作者 郭睿 李香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0-112,120,共4页
高凝油具有高凝固点和高含蜡的特点,若开发方式不当,极易发生储层伤害,降低采收率。为针对研究区块确定合理的开采方式,进行了连续注CO2驱、水气交替注入、CO2吞吐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该油藏条件,CO2吞吐的驱油效率可达到甚至超过... 高凝油具有高凝固点和高含蜡的特点,若开发方式不当,极易发生储层伤害,降低采收率。为针对研究区块确定合理的开采方式,进行了连续注CO2驱、水气交替注入、CO2吞吐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该油藏条件,CO2吞吐的驱油效率可达到甚至超过水气交替注入。为进一步研究驱替机理并证明宏观实验的结论,进行了微观可视驱油实验,研究发现随着压力增加,CO2对原油性质的改变以及良好的储层物性是驱油效率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结合该油田的实际条件和注CO2吞吐经济高效的特点,研究认为注CO2适合于该高凝油藏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油藏 长岩心实验 CO2驱 水气交替 CO2吞吐 微观驱替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静观2块高凝油油藏注水温度优选 被引量:4
8
作者 喻鹏 马腾 +1 位作者 周炜 唐仲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0-574,共5页
辽河油田静观2块高凝油油藏注冷水开发效果差,为此,对水驱油效果进行了实验,对储集层冷伤害进行了研究。运用热力学方法,通过求解注水井地层带数值模型,确定最佳注水温度,对油藏冷、热水驱替效果进行对比,同时预测井间温度场分布。研究... 辽河油田静观2块高凝油油藏注冷水开发效果差,为此,对水驱油效果进行了实验,对储集层冷伤害进行了研究。运用热力学方法,通过求解注水井地层带数值模型,确定最佳注水温度,对油藏冷、热水驱替效果进行对比,同时预测井间温度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高凝油油藏开发过程中极为敏感的一个参数。当油藏温度低于析蜡温度时,原油析出蜡晶,堵塞地层孔道,对储集层造成不同程度的冷伤害,同时原油流变性发生改变,渗流阻力变大,驱油效率降低;热水驱替能有效改善高凝油油藏开发效果,增加原油流度,提高采收率。但注水温度并非越高越好,在考虑驱油效率的同时还应兼顾开发成本的限制,最终确定静观2块高凝油油藏最佳注水温度为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静观2块 高凝油油藏 温度场 冷伤害 析蜡温度 热水驱替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涠洲W断块高凝油油藏开发对策 被引量:5
9
作者 郑爱玲 刘德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25,157,共3页
涠洲W断块高凝油油藏具有构造复杂、原油含蜡量高、凝固点高、析蜡温度高的特点,开发难度大。在总结断块高凝油油藏开发特征,及开发过程中注采系统不完善、油井结蜡、储层伤害、压力和产量下降快等问题的基础上,采用立体井网优化控制理... 涠洲W断块高凝油油藏具有构造复杂、原油含蜡量高、凝固点高、析蜡温度高的特点,开发难度大。在总结断块高凝油油藏开发特征,及开发过程中注采系统不完善、油井结蜡、储层伤害、压力和产量下降快等问题的基础上,采用立体井网优化控制理论的矢量化井网加密、注水井增注、深穿透射孔、加深保温油管长度和加深泵挂等措施,形成了适合W断块高凝油油藏的开发技术。经过现场实施,日产油量由38.33 m3/d增加到500.00 m3/d,充分发挥了高凝油油藏的生产潜能,实现了海上油田"少井、高产",促进了海上油田高速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油 断块油藏 注水 清防蜡 开发特征 开发对策 涠洲W断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84块E2s3^4Ⅲ油组高凝油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子齐 谭成仟 翟国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4-16,19,共4页
方法 通过沈 84块 174口井的测井地质资料的分析和处理 ,利用灰色系统与神经网络技术评价水淹层的测井解释方法 ,对沈 84块E2 s3 4Ⅲ油组各小层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目的 提高沈 84块E2 s3 4Ⅲ油组开发效果。结果 该油组各小层油... 方法 通过沈 84块 174口井的测井地质资料的分析和处理 ,利用灰色系统与神经网络技术评价水淹层的测井解释方法 ,对沈 84块E2 s3 4Ⅲ油组各小层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目的 提高沈 84块E2 s3 4Ⅲ油组开发效果。结果 该油组各小层油层发育、物性好、剩余油分布广。结论 通过分析各小层不规则连片的块状、条带状及环状剩余油分布富集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固点油藏 油田开发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裂缝性高凝稠油油藏油井选择性堵水技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立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6-129,142,共4页
针对牛心坨油田的储层特性、原油物性、出水特点,从堵水剂的选择、堵水剂成胶前与原油的流度比差异、成胶后强度、施工工艺、施工参数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认为,牛心坨油田因油水黏度差大、地层非均质性,导致裂缝诱导、注入水窜流... 针对牛心坨油田的储层特性、原油物性、出水特点,从堵水剂的选择、堵水剂成胶前与原油的流度比差异、成胶后强度、施工工艺、施工参数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认为,牛心坨油田因油水黏度差大、地层非均质性,导致裂缝诱导、注入水窜流,并研制出了适合该油田的选择性堵水工艺,现场应用2口井,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研究内容填补了国内外低渗裂缝性高凝稠油选择性堵水领域的空白,为同类油田的选择性堵水找到了切实可行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低渗 高凝稠油 裂缝性油藏 施工参数优选 选择性堵水 牛心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心坨油田开发措施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春富 李亚芹 孙绍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31-34,共4页
牛心坨油田是一个深层、致密、裂缝、高凝稠油油藏,开采难度大。依据油藏特性,对油藏完井投产措施、井网部署、注水方式、动态调整等采取了有效的办法,解决了低渗裂缝高凝稠油油藏注水开发中的一些难点,为特殊油气藏的开发提供了可... 牛心坨油田是一个深层、致密、裂缝、高凝稠油油藏,开采难度大。依据油藏特性,对油藏完井投产措施、井网部署、注水方式、动态调整等采取了有效的办法,解决了低渗裂缝高凝稠油油藏注水开发中的一些难点,为特殊油气藏的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稠油油藏 开发措施 注水方式 牛心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丹大型复杂砂岩油田水平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冯敏 吴向红 +1 位作者 李捷 黄奇志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7-100,140,共4页
P油田是中石油在苏丹发现的特大型整装油田,开发初期采用大井距、大段合采、稀井高产等快速上产开发技术,造成含水上升快、储层动用程度不均、层间矛盾突出等问题。针对油田开发现状和油藏特点,在块状底水稠油油藏和层状边底水高凝油油... P油田是中石油在苏丹发现的特大型整装油田,开发初期采用大井距、大段合采、稀井高产等快速上产开发技术,造成含水上升快、储层动用程度不均、层间矛盾突出等问题。针对油田开发现状和油藏特点,在块状底水稠油油藏和层状边底水高凝油油藏分别开展水平井适用性研究,并优化水平井设计参数。根据研究结果部署的水平井在P油田应用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既加快了稠油和高凝油储量动用,又抑制了边水指进和底水锥进,提高了单井产量和油田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底水稠油油藏 多层状边底水高凝油油藏 水平井 适用性 P油田 苏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凝油油藏CO2驱转水气交替驱动态及储层伤害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许正恩 辛文明 +3 位作者 刘誉 荣晓丹 管璐 王小宇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3-616,共4页
CO2驱及其水气交替驱(WAG)开发高凝油油藏导致蜡的沉积,是制约该类型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文中基于组合长岩心模型,开展了高凝油油藏连续CO2驱转WAG混相驱及非混相驱的室内实验,研究了该开发方式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分析了对储层... CO2驱及其水气交替驱(WAG)开发高凝油油藏导致蜡的沉积,是制约该类型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文中基于组合长岩心模型,开展了高凝油油藏连续CO2驱转WAG混相驱及非混相驱的室内实验,研究了该开发方式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分析了对储层沿程伤害特征的差异性,并揭示了其机理。研究表明:高凝油油藏采用CO2驱转WAG混相驱可将采收率进一步提高19.30百分点,提升的采收率主要由前3个段塞贡献,且2#,3#段塞作用更显著,气油比及水油比的变化与注入相的对应上,大约滞后1个段塞周期;CO2驱转WAG非混相驱对储层的伤害主要发生在储层中间段,最高渗透率伤害率为4.58%,而混相驱对储层的伤害则发生在储层中后段,最高渗透率伤害率为6.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油油藏 水气交替驱 蜡沉积 生产动态 沿程储层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型油井近井地带处理液及其应用
15
作者 许占双 裴红 +1 位作者 郭彦臣 韩玉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00-303,308,共5页
介绍了CA型采油井近井地带处理液的组成、室内性能评定、作用机理及处理12口采油井的效果。
关键词 解堵剂 油包水乳状液 采油井 CA型 近井地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