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olution of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multi-layer 316L-TiC composite fabricated by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1
作者 Sasan YAZDANI Suleyman TEKELI +2 位作者 Hossein RABIEIFAR Ufuk TASCI Elina AKBARZADEH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2973-2991,共19页
In this study,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multi-layered 316L-TiC composite material produced by 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re investigated.Three different layers,... In this study,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multi-layered 316L-TiC composite material produced by 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re investigated.Three different layers,consisting of 316L stainless steel,316L-5 wt%TiC and 316L-10 wt%TiC,were additively manufactured.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se layers was characterized by optical microscopy(OM)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X-ray diffraction(XRD)was used for phase analysis,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evaluated by tensile and nanoindentation tests.The microstructural observations show epitaxial grain growth within the composite layers,with the elongated grains growing predominantly in the build direction.XRD analysis confirms the successful incorporation of the TiC particles into the 316L matrix,with no unwanted phases present.Nanoindentation results indicate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hardness and modulus of elasticity of the composite layers compared to pure 316L stainless steel,suggesting improved mechanical properties.Tensile tests show remarkable strength values for the 316L-TiC composite samples,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embedded TiC particles.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potential of SLM in the production of multi-layer metal-ceramic composites for applications that require high strength and ductility of metallic components in addition to the exceptional hardness of the ceramic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layer metal-ceramic composites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 316 L stainless steel 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铺叠层数对涤/锦复合超纤人造革紫外线防护性能影响研究
2
作者 孟少妮 张才前 孛佩蓉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2,76,共6页
涤/锦复合超纤人造革夏季服装具有透气、散热、紫外防护等特点,其中紫外线防护性能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为研究涤/锦复合超纤人造革的规格及其铺叠层数与其紫外线防护性能关系,选取了不同规格的面料,并分别测试其在原样单层、双层、三... 涤/锦复合超纤人造革夏季服装具有透气、散热、紫外防护等特点,其中紫外线防护性能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为研究涤/锦复合超纤人造革的规格及其铺叠层数与其紫外线防护性能关系,选取了不同规格的面料,并分别测试其在原样单层、双层、三层叠加条件下的紫外线防护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面料在双层及以上的铺叠情况下均能满足防紫外面料的标准要求;经纬密度较大的涤/锦复合超纤人造革具备好的防紫外线性能,面料不同位置对长波紫外线(UVA)透射率标准偏差随铺叠层数增加而减小,而紫外线防护系数(UPF)的变异系数(CV)则无减小趋势;单层面料的UVA透射率与总密度呈负线性相关,UPF值与总密度和紧度乘积呈正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锦复合 超纤人造革 紫外防护 多层铺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五层共挤薄膜的回收利用与碳足迹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战胜祺 张奥深 +3 位作者 许雪容 周明钰 陈祥慈 郑华明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3,共9页
随着人们对塑料制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塑料的污染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其中塑料包装薄膜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已引起全球公众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单一材质制备的多层复合薄膜凭借优越的功能性和成熟的加工工艺,已... 随着人们对塑料制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塑料的污染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其中塑料包装薄膜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已引起全球公众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单一材质制备的多层复合薄膜凭借优越的功能性和成熟的加工工艺,已经成为目前包装材料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乙烯醇(PVA)、茂金属聚乙烯(mPE)为原材料,制备五层共挤聚乙烯复合膜LDPE/mPE/PVA/mPE/LDPE,分析了回收循环方式对薄膜生命周期结果的影响、回收循环次数对分子量的变化影响和回收循环次数对薄膜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线型生产相比,回收循环质量分数为10%的五层共挤薄膜,在经过3次循环后,每生产1吨塑料产品可减少309.125kg的CO_(2)排放。通过对比分子量、剪切黏度、物理机械性能和阻隔性的变化,发现本研究使用的回收循环五层共挤薄膜可以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依然具有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材质 多层复合薄膜 生命周期分析 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rfenol-D/PZT/Terfenol-D层状复合磁电传感器磁电效应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淑英 王博文 +3 位作者 周严 翁玲 张纳 赵文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19,共6页
采用树脂粘结法制作了L-T型(磁致伸缩层的磁化方向与压电层的极化方向相互垂直)Terfenol-D/PZT/Terfenol-D层状复合磁电传感器。采用等效电路法对磁电系数进行了详细推导,得到磁电系数方程。磁电系数方程显示磁电系数决定于Terfenol-D与... 采用树脂粘结法制作了L-T型(磁致伸缩层的磁化方向与压电层的极化方向相互垂直)Terfenol-D/PZT/Terfenol-D层状复合磁电传感器。采用等效电路法对磁电系数进行了详细推导,得到磁电系数方程。磁电系数方程显示磁电系数决定于Terfenol-D与PZT的性能参数和磁电传感器中两种材料的体积比。为此从理论和实验上分析了偏置磁场、传感器中两种材料所占的体积比以及驱动磁场频率对磁电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偏置磁场、传感器中两种材料所占的体积比和驱动磁场频率对磁电传感器磁电系数的影响都很明显,并且磁电系数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对于所制作的复合磁电传感器,相同条件下磁电系数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差值小于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fenol-d PZT 层状复合磁电传感器 等效电路法 磁电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层不锈钢/铜箔超声波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5
作者 王艳 张婷婷 +1 位作者 许振波 马征征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4,共6页
不锈钢(SS)箔/铜箔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和导电性,然而由于两者硬度差异较大,难以直接进行复合连接。以铝箔为中间层对叠层不锈钢箔/铜箔进行了超声波焊接,研究了焊接能耗对焊接接头界面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 不锈钢(SS)箔/铜箔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和导电性,然而由于两者硬度差异较大,难以直接进行复合连接。以铝箔为中间层对叠层不锈钢箔/铜箔进行了超声波焊接,研究了焊接能耗对焊接接头界面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叠层复合箔材接头无裂纹,SS/Al和Al/Cu界面生成了一定厚度的原子扩散层,表明实现了一定的扩散冶金结合。铝箔的软化和塑性流动促进了不同金属之间的协调塑性形变,界面实现机械啮合。剥离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叠层复合箔材不同界面层粘接强度不同,界面的最高剥离力达到145 N,此时焊接能耗为1000 J。接头界面纳米压痕试验结果显示,界面靠近焊头一侧相较于远离焊头一侧硬度值更高,表明界面不同层箔材发生塑性变形的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焊接 多层金属复合 箔材连接 剥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多向层联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及刚度预报
6
作者 郭瑞卿 张一帆 +2 位作者 尹亮 陈利 李桂洋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103,共8页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因结构整体性能好、层间性能优、制备成本低等突出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等重要领域。本文以一种新型三维机织结构(多层多向层联机织结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其复合材料在0°和90°两个方向上的拉伸...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因结构整体性能好、层间性能优、制备成本低等突出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等重要领域。本文以一种新型三维机织结构(多层多向层联机织结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其复合材料在0°和90°两个方向上的拉伸及面内剪切试验,通过建立几何单胞模型,选择合理的边界条件,对该材料进行了刚度预报,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0°方向拉伸弹性模量的模拟值与试验值相差1.73 GPa,90°方向拉伸弹性模量的模拟值与试验值相差1.76 GPa,两个方向的最大误差均不超过5%;面内剪切模量的模拟值与试验值相差1.47 GPa,泊松比相差0.01,基本一致;表明采用有限元法预报的弹性模量与实际的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多向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 拉伸性能 面内剪切性能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应力比下316L/2Cr13多层不锈钢复合板高周疲劳行为研究
7
作者 周鑫 马景平 +2 位作者 曹睿 蒋小霞 闫英杰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9-218,共10页
采用升降法与成组法对316L/2Cr13多层不锈钢复合板进行应力比R为-1、-0.5、0、0.1和0.5的室温高周疲劳试验,获得了316L/2Cr13多层不锈钢复合板的S-N曲线,并对断口及起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层钢在不同应力比下S-N曲线出现明显... 采用升降法与成组法对316L/2Cr13多层不锈钢复合板进行应力比R为-1、-0.5、0、0.1和0.5的室温高周疲劳试验,获得了316L/2Cr13多层不锈钢复合板的S-N曲线,并对断口及起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层钢在不同应力比下S-N曲线出现明显的水平段,有确定的疲劳极限。在同样的应力幅下,应力比越大,施加的平均应力越大,疲劳极限随着应力比的增加而降低。316L/2Cr13多层不锈钢复合板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塑性。在循环载荷的加载过程中,多层钢通常会在脆性较高的2Cr13层起裂,且2Cr13层中铁素体相产生的滑移带是疲劳起裂的主要原因。在316L/2Cr13多层不锈钢复合板的断口中,由于316L层具有较好的塑性,可观察到大量的疲劳辉纹,而2Cr13层以脆性穿晶断裂为主。在拉-压循环载荷下,断口会出现大量的磨损面,且316L层磨损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2Cr13多层不锈钢复合板 高周疲劳 应力比 断口形貌 开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复合缓释氧剂的制备及其在河道底泥修复上的应用
8
作者 张翔翔 陈晨 +3 位作者 邹晓轩 孙菲菲 郑岩皓 邓钰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39,共7页
文章通过多次浇注方式制备了a-b-a型三层结构复合缓释氧剂(ORC),其外层为聚乙烯醇(PVA)和聚乙二醇(PEG)混合包埋CaO2,中间层为PVA包埋CaO2。研究结果表明三层结构复合ORC在水中浸泡7 d后,外层PVA和PEG混合包埋层易于崩解,而中间的PVA包... 文章通过多次浇注方式制备了a-b-a型三层结构复合缓释氧剂(ORC),其外层为聚乙烯醇(PVA)和聚乙二醇(PEG)混合包埋CaO2,中间层为PVA包埋CaO2。研究结果表明三层结构复合ORC在水中浸泡7 d后,外层PVA和PEG混合包埋层易于崩解,而中间的PVA包埋层则维持良好包埋状态,因此可兼具初期快速增氧和长时效释氧能力,并可通过调节各层比例获得不同的释氧特性,可满足不同溶氧情况水体的修复需要。底泥修复实验结果表明,三层结构复合ORC投加20 d后,底泥上覆水体的COD由43 mg/L降至24.3 mg/L,氨氮和总氮分别从20.8和29.7 mg/L降至12.9和21.7 mg/L,总磷由2.18 mg/L降至0.56 mg/L,均优于粉末CaO2和单层结构复合O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氧剂 多层复合 溶解氧 底泥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增强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制备及阻尼性能研究
9
作者 杨铮鑫 刘佳琪 +1 位作者 党鹏飞 李光宣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0-234,共5页
基于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技术制备石墨烯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石墨烯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阻尼性能的影响。通过锤击法对石墨烯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固有特性测试并利用激振器进行振动响应测试。利用... 基于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技术制备石墨烯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石墨烯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阻尼性能的影响。通过锤击法对石墨烯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固有特性测试并利用激振器进行振动响应测试。利用有限元法对石墨烯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固有特性进行求解,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在不同扫描模式(温度)下对石墨烯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石墨烯的质量分数在0~0.1%范围时,质量分数为0.1%的石墨烯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阻尼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石墨烯 碳纤维复合材料 层合板 阻尼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a Novel Multilayer Spray Forming Technology in the Preparation of Large Dimension Aluminium Alloy Blanks
10
作者 CHEN Zhen-hua KANG Zhi-tao YAN Hong-g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0年第4期201-204,共4页
Principle of multilayer spray forming and preparation technique of tubes and billets by it were presented and described in the article. The marked characteristic of multilayer spray forming technology is the to and fr... Principle of multilayer spray forming and preparation technique of tubes and billets by it were presented and described in the article. The marked characteristic of multilayer spray forming technology is the to and fro movement of spray system, so the preform is deposited layer by layer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deposit retaining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 during the spray forming process. The two outstanding advantages of multilayer spray forming are as follows: suitable for manufacturing large dimension blanks, higher solidification cooling rate. Now Al Fe V Si alloy (8009) and SiC particle reinforced aluminium alloy metal matrix composite billets of 300 600 mm in diameter and tubular blanks of size up to 650 mm in outer diameter, 360 mm in inner diameter and 1 200 mm in length have been made with the technology. After extrusion, the material has good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layER SPRAY forming BILLET tube aluminium alloy composi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结构聚合物基复合电介质材料储能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查俊伟 赵文帅 +1 位作者 黄文杰 肖梦雨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97-2308,共12页
聚合物电介质材料由于其成本低、击穿强度高、可靠性高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电力系统。但是聚合物电介质材料放电能量密度较低,难以满足新一代小型化电容器的需求,多层结构具有能够协同提升介电常数和击穿强度的优势,解决聚合物电介质介电... 聚合物电介质材料由于其成本低、击穿强度高、可靠性高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电力系统。但是聚合物电介质材料放电能量密度较低,难以满足新一代小型化电容器的需求,多层结构具有能够协同提升介电常数和击穿强度的优势,解决聚合物电介质介电常数与击穿强度之间的矛盾问题,实现具有优异储能特性的聚合物基电介质材料。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多层结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多层结构中的极化与击穿现象,并详细讨论了聚合物基多层结构和无机层与聚合物基层结合的多层结构设计,归纳了一些能够提升多层结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储能的方法。例如通过增加界面、优化多层结构中的填料分布以及构建过渡层的方法来提升储能特性。最后,对近年来多层结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介质 介电储能 小型化电容器 多层结构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2/AZ31B/2024Al爆炸焊接复合板界面微观结构特征及其动态力学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汉良 罗宁 +2 位作者 陈彦龙 芮天安 潘玉龙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56,共18页
运用平行法爆炸焊接工艺,开展了TA2/AZ31B/2024Al多层轻质金属板材爆炸焊接实验。通过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及三维轮廓扫描等测试技术,对多层爆炸焊接复合板界面微观结构特征、材料物相变化规律、复合板材动态... 运用平行法爆炸焊接工艺,开展了TA2/AZ31B/2024Al多层轻质金属板材爆炸焊接实验。通过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及三维轮廓扫描等测试技术,对多层爆炸焊接复合板界面微观结构特征、材料物相变化规律、复合板材动态力学性能及材料冲击断口特征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焊后多层轻质金属复合板的4个焊接界面均呈现出爆炸焊接特有的波形结构特征,结合界面处无明显缺陷,总体焊接质量良好。结合界面处晶粒发生细化并形成细晶区,1060Al过渡层内晶粒组织由于强塑性变形呈现典型的拉长层状晶粒特征,4个结合界面处均出现明显的变形织构与再结晶织构特征。沿X方向的试样最大动态抗压强度达605 MPa,分层断口界面三维形貌呈现近似水面波纹的独特结构特征。沿Z方向的试样最大动态抗压强度达390 MPa,断口界面三维形貌呈现明显的纤维状韧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金属 多层复合板 爆炸焊接 界面微观结构 动态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金属复合材料的应变局部化延迟和抗断裂失稳机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宝玺 郑士建 +1 位作者 林曾孟 殷福星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5,11,共12页
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汽车、船舶、核能电力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于传统单一金属,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具有超高的塑性变形能力和断裂韧性。综述了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应变局域化延迟和抗断裂失稳的特征... 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汽车、船舶、核能电力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于传统单一金属,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具有超高的塑性变形能力和断裂韧性。综述了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应变局域化延迟和抗断裂失稳的特征和机理,归纳出周期性颈缩、脱层断裂、隧道裂纹、弥散剪切带对抑制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塑性失稳的作用机理,并阐明脱层断裂、裂纹分叉、隧道裂纹对多层金属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和对韧脆转变行为的作用规律,可为金属材料强韧化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金属复合材料 应变退局域化 强韧化 周期性颈缩 隧道裂纹 脱层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接触用多层复合包装中迁移物质的非靶向筛查和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莉莉 邹凯 +5 位作者 黄颖琦 钱江山 眭洁 商贵芹 罗世鹏 刘桂华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129,共11页
目的以食品接触用纸/铝/塑复合包装为研究对象,结合应用非靶向高通量筛查技术和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全面研究这类多层复合包装在接触食品过程中的迁移风险。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和液相色谱-四级... 目的以食品接触用纸/铝/塑复合包装为研究对象,结合应用非靶向高通量筛查技术和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全面研究这类多层复合包装在接触食品过程中的迁移风险。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和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全面筛查食品接触用纸/铝/塑复合包装在不同迁移条件下的挥发性、半挥发性和非挥发性迁移物质,基于商业数据库、实验室自建库及行业信息解析物质化学结构及可能来源,利用内标半定量迁移水平,结合国内外食品接触材料法规和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符合性评价及风险评价。结果20批纸/铝/塑复合食品包装在体积分数为4%的乙酸模拟物中未发现迁移风险,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模拟物中共计检出35种物质,可能源于溶剂、抗氧剂、爽滑剂、低聚物、抗氧剂氧化/降解产物等物质。其中,33种物质经法规评估及毒理学评估,显示风险较低;其余2类聚烯烃低聚物因结构难以确定、缺乏毒理学研究建议持续关注毒理学研究进展及国内外法律法规动态。结论通过结合应用非靶向高通量筛查技术和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表明,在通常的使用条件下,纸/铝/塑多层复合包装用于盛装果汁等水性食品时不存在安全风险,但接触高乙醇含量或油脂类食品时建议关注聚烯烃类低聚物的迁移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纸/铝/塑 多层复合包装 迁移 非靶向筛查 安全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异构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波性能
15
作者 张泽锋 黄小忠 +1 位作者 岳建岭 胡海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11-1622,共12页
通过模板法与物理混合法相结合,成功制备了三维网络结构的BaTiO_(3)(BTO)+Fe_(3)O_(4)三聚氰胺泡沫异质结构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复合材料样品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该样品在2~18 GH... 通过模板法与物理混合法相结合,成功制备了三维网络结构的BaTiO_(3)(BTO)+Fe_(3)O_(4)三聚氰胺泡沫异质结构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复合材料样品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该样品在2~18 GHz频率范围内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并根据测量数据计算了反射损耗值。随后,使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该复合体系的吸收机制和吸波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引入了BTO和Fe_(3)O_(4)形成的大量异质界面到三维网络结构碳中,构建了异质结构。BTO和Fe_(3)O_(4)优化了三维网络结构的阻抗匹配,从而显著提高了多层异构复合材料的有效吸收带宽。此外,BTO、Fe_(3)O_(4)和三维网络碳结构构筑成了高气孔率的三维网络,导致电磁波在材料内部发生多次反射和散射,增强了电磁波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对电磁波的吸收,提升了吸波效率。该复合材料展示了出色的吸波性能,当复合材料的厚度为2.9 mm时,最强的反射损耗值达到−54.76 dB,而当复合材料的厚度为2.7 mm时,有效吸收带宽提升至7.92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异构复合材料 吸波性能 三维网络结构 反射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黏度合成油下CrN/TiN多层薄膜的摩擦学特性研究
16
作者 张全德 陈庆春 +3 位作者 苏桐 赵勤 郭峰 王晓波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1-180,共10页
目的探究在不同黏度合成酯润滑油的作用下,CrN/TiN多层薄膜的摩擦学性能及协同润滑机制。方法选用聚α烯烃(PAO)与三羟甲基丙烷辛癸酸酯(TME)复配,得到不同黏度梯度的合成油。利用全自动黏度测定仪、倾点测试仪、开口闪点测定器和傅里... 目的探究在不同黏度合成酯润滑油的作用下,CrN/TiN多层薄膜的摩擦学性能及协同润滑机制。方法选用聚α烯烃(PAO)与三羟甲基丙烷辛癸酸酯(TME)复配,得到不同黏度梯度的合成油。利用全自动黏度测定仪、倾点测试仪、开口闪点测定器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别对合成油的运动黏度(40、100℃)、倾点、闪点和表面官能团进行表征。利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316不锈钢和单晶硅片基底表面制备CrN/TiN多层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FIB-TEM表征手段对薄膜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并用纳米压痕仪和划痕仪测试了薄膜的力学性能。利用球-盘式摩擦试验机表征薄膜在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利用XPS对摩擦实验后的磨痕元素价态进行表征。结果CrN/TiN薄膜具有典型的面心立方结构(FCC)、异质多层结构,且其硬度可达32.2 GPa。在干摩擦条件下,与裸316基体相比,经表面镀制CrN/TiN薄膜后平均摩擦因数由0.95降至0.71,磨损深度由25.0μm降至16.8μm。在合成油作用下,316不锈钢-GCr15钢球(钢-钢摩擦副)、CrN/TiN多层薄膜-GCr15钢球(CrN/TiN多层薄膜-钢摩擦副)2种摩擦配副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随着合成油黏度的增加均呈现降低趋势,且在同一黏度条件下薄膜试样的磨损率更低。结论CrN/TiN多层薄膜在PAO与TME复配获得的一系列不同黏度合成油的作用下,随着合成油黏度的增加,薄膜的磨损率和磨损深度逐渐下降,其减摩抗磨性能得到显著提升。通过磨痕表面的XPS分析可知,合成油中极性的酯基吸附在滑动界面,增强了油膜的承载性能,从而减缓了对偶间的摩擦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N/TiN多层薄膜 聚α烯烃 多元醇酯 摩擦学性能 固-液复合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制周期对CrN_(x)/TiAlSiN多层涂层抗冲蚀性的影响
17
作者 李花 李刘合 +5 位作者 李多铎 唐令 罗阳 韩明月 郑英晓 宋万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2-92,140,共12页
目的在砂粒环境下,改善TiAlSiN硬质涂层于高角度下的抗冲蚀性能。方法采用电弧离子镀复合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不同调制周期下的CrN_(x)/TiAlSiN多层涂层。应用电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纳米压痕仪和划痕仪对涂层的显微结构... 目的在砂粒环境下,改善TiAlSiN硬质涂层于高角度下的抗冲蚀性能。方法采用电弧离子镀复合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不同调制周期下的CrN_(x)/TiAlSiN多层涂层。应用电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纳米压痕仪和划痕仪对涂层的显微结构、物相组成、纳米硬度、弹性模量以及结合力进行分析,于冲蚀试验平台对涂层抗冲蚀性能进行评价(Al_(3)O_(2)砂粒平均粒径为50μm,冲蚀速度为30 m/s,角度为90°)。结果涂层结构致密,由面心立方结构c-(Ti,Al)N、c-Cr、c-CrN和六方h-Cr_(2)N相构成。随着CrN_(x)子层结构的引入,TiAlSiN子层对应的(220)取向逐渐消失,(111)衍射晶面逐渐呈现。随着调制周期减少,CrN_(x)子层对应的h-Cr_(2)N(300)和c-CrN(220)衍射峰强度表现出先逐渐降低、后缓慢增加的规律。涂层结合变化幅度不大,处于68~71 N。虽然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逐渐下降,分别从(37.5±0.46)GPa和(339.92±1.85)GPa下降至(31.2±0.40)GPa和(267.50±7.98)GPa,但H/E韧性指标逐渐增加,从0.110增加至0.116。在最小调制周期下,涂层表现出最优抗冲蚀性能,其冲蚀速率仅TiAlSiN硬质涂层的1/5。结论调制周期的减少增加了涂层界面数目,对扩展的裂纹起到了很好偏转作用,提升了涂层韧性,贡献了涂层抗冲蚀性能。在砂粒反复冲击作用下,于涂层中产生了交互作用的横纵裂纹,致使涂层以碎屑脆性剥落机制而失效,破坏特征表现为逐层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复合磁控 多层涂层 调制周期 抗冲蚀性能 损伤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海洋腐蚀的双层稀土掺杂铁氧体/聚氨酯吸波复合材料
18
作者 肖冬梅 程振宇 +2 位作者 刘一杰 段吕桐 周金堂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61-170,共10页
目的开发一种防腐性和吸波性能均良好的新型复合材料。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双层吸波复合材料,其中匹配层使用30%(质量分数)稀土铁氧体粉的Ce-铁氧体/TPU复合材料,吸收层则使用70%(质量分数)稀土铁氧体粉的Ce-铁氧体/TPU复合材料。在制... 目的开发一种防腐性和吸波性能均良好的新型复合材料。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双层吸波复合材料,其中匹配层使用30%(质量分数)稀土铁氧体粉的Ce-铁氧体/TPU复合材料,吸收层则使用70%(质量分数)稀土铁氧体粉的Ce-铁氧体/TPU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首先将稀土铁氧体粉和TPU树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并通过机械搅拌使其均匀分散。然后,将混合物填充在模具中,并进行高温热压处理,以实现复合材料的固化和成型。结果通过数值计算,发现双层吸收体的微波吸收性能比其组分有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在总厚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充分利用30%~70%的层厚度比例进行调节以改善有效吸收带宽的情况,并基于RL(反射损耗)优化了厚度3.5 mm/1.5 mm的30%~70%双分子层。当频率为15.76 GHz时,最大RL峰为-26.4 dB,有效吸收带宽达12.32 GHz(5.68~18 GHz)。通过适当的阻抗匹配和多种损耗形式,可以显著提高30%~70%双层吸收体的微波吸收性能。结论将30%(质量分数)稀土铁氧体粉的Ce-铁氧体/TPU复合材料和70%(质量分数)稀土铁氧体粉的Ce-铁氧体/TPU复合材料组合形成双层后,其电磁性能明显上升,达到了良好的阻抗匹配。其中30%(质量分数)稀土铁氧体粉的Ce-铁氧体/TPU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略高于70%(质量分数)稀土铁氧体粉的Ce-铁氧体/TPU复合材料的,将二者组合后,其防腐性能也有所提升,由此制得的双层材料的耐腐蚀性和吸波性能均得到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 防腐蚀 多层结构 稀土掺杂铁氧体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多层氧化石墨烯基复合水凝胶的可控合成方法研究
19
作者 郑静 李晓燕 +3 位作者 马欣艳 闫鸿熠 王晨 柴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87,92,共6页
以多层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羟丙基纤维素(HPC)为骨架,采用溶剂热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海绵的前驱物——三维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水凝胶。考察分散液配比、置换程度、pH、反应时间与温度、HPC添加量等因素对水凝胶成型性的影响。结... 以多层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羟丙基纤维素(HPC)为骨架,采用溶剂热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海绵的前驱物——三维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水凝胶。考察分散液配比、置换程度、pH、反应时间与温度、HPC添加量等因素对水凝胶成型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液中无水乙醇与去离子水最佳配比为1∶1;离心时间30min、置换次数6次时层间水分置换最彻底;pH=8、反应温度210℃、时间14h、HPC添加量10mg时制备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氧化石墨烯 羟丙基纤维素 复合水凝胶 溶剂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与腐蚀防护复合涂层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
20
作者 彭文雅 李钢 +4 位作者 陈晓龙 李奎 陈芝来 王影 李璞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00-108,共9页
目的解决无机磷酸盐复合涂层本身润滑与腐蚀防护功能不可兼具的制备技术难题。方法采用多层复合结构的设计理念,设计制备润滑与腐蚀防护兼具的功能一体化复合涂层。对多层复合涂层的组成和显微结构,以及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和腐蚀防护... 目的解决无机磷酸盐复合涂层本身润滑与腐蚀防护功能不可兼具的制备技术难题。方法采用多层复合结构的设计理念,设计制备润滑与腐蚀防护兼具的功能一体化复合涂层。对多层复合涂层的组成和显微结构,以及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和腐蚀防护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多层复合涂层底层与基体结合良好,涂层整体界面结合良好且较致密,未出现界面分层和破裂等现象;高温摩擦磨损试验表明,随着试验环境温度的升高,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均增大,但是增大幅度不显著。在室温至600℃的宽温域范围内其平均摩擦因数均在0.2以下,磨损率在10×10^(-5)mm^(3)/(N·m)以下。经500h的中性盐雾试验后,复合涂层表面未出现气泡、裂纹、锈蚀点。结论多层复合涂层在室温至600℃范围内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和耐磨性能,多层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防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涂层 高温 润滑 腐蚀防护 多层复合结构 功能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