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能量 CT 在胆石症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肖长慧 刘建滨 +1 位作者 刘鹏 谭显政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1-684,共4页
胆石症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及时诊断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双能量CT通过物质分离技术和不同的后处理方法获取虚拟单能图像、虚拟平扫图像、脂肪分数图、有效原子序数图、电子云密度图等多种参数图,为检出等密度胆结石... 胆石症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及时诊断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双能量CT通过物质分离技术和不同的后处理方法获取虚拟单能图像、虚拟平扫图像、脂肪分数图、有效原子序数图、电子云密度图等多种参数图,为检出等密度胆结石提供新的方法,提高胆结石检出率,为诊断胆石症及其并发症提供客观依据。本文对双能量CT成像原理及其在胆石症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螺旋CT联合临床指标的列线图预测三阴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2
作者 邵俊超 吕良爽 +2 位作者 路茗渝 单明 张国强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00-506,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多层螺旋CT图像上的特征信息以及临床病理指标,构建预测术前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ALNM)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多层螺旋CT图像上的特征信息以及临床病理指标,构建预测术前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ALNM)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4年10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65例TNBC女性患者的CT图像及病理资料,以6∶4的结局比例分配为训练集(161例)和验证集(104例)。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进行变量选择,并进行10倍交叉验证,对训练集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TNBC患者ALNM的列线图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性能。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最终确定了包括临床N分期(OR=6.789,95%CI:2.203~22.20,P=0.001)、淋巴结的CT短轴直径(OR=1.686,95%CI:1.349~2.257,P<0.001)及皮质厚度(OR=6.296,95%CI:2.170~19.31,P=0.001)在内的3个重要独立预测因子,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最终训练集的和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8(95%CI:0.860~0.977)、0.885(95%CI:0.809~0.962)。训练集和验证集的HL检验分别为P=0.609和P=0.694。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基本一致。决策曲线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0.02~0.96、0.03~0.87时,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结论:本研究基于多层螺旋CT联合临床病理特征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为TNBC患者的术前个体化评估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三阴性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CT对肠道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劲 梁宗辉 +3 位作者 褚梅花 叶涛 顾晓丽 何正颖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肠道疾病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明确诊断的63例做过MDCT的肠道疾病患者,通过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重建方法,观察肠道疾病的MDCT表现。结果:结肠肿瘤22例,小肠肿瘤5例...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肠道疾病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明确诊断的63例做过MDCT的肠道疾病患者,通过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重建方法,观察肠道疾病的MDCT表现。结果:结肠肿瘤22例,小肠肿瘤5例,表现肠壁不规则增厚或分叶性肿块,部分近端肠腔扩张,或肠壁黏膜异常强化。肠梗阻16例,表现为近端肠腔扩张,远端肠腔萎陷,肠扭转还可见鸟嘴征。炎症11例,表现肠壁增厚,强化呈靶征,周围脂肪密度增高,部分可见渗出及包块,周围血管扩张呈梳征。肠系膜转移5例,表现肠系膜密度明显增高,并可见多发或弥漫性结节影,呈网膜饼征。其他4例,包括腹茧症2例、肠系膜上动脉附壁血栓1例、胃结肠瘘1例。结论:MDCT能全景式、全方位展示肠道、肠系膜及血管,对肠道疾病的准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疾病 多排螺旋CT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CTE评分评价克罗恩病活度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兴旺 王侠 胡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00-1402,共3页
收集临床确诊并行CT小肠检查的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CT表现,将患者的CT所见赋予一定的分值并进行综合评分,根据活动度指数将患者分为轻度活动期、中度活动期和明显活动期,比较CT评分与患者的活动度指数之间的相关性... 收集临床确诊并行CT小肠检查的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CT表现,将患者的CT所见赋予一定的分值并进行综合评分,根据活动度指数将患者分为轻度活动期、中度活动期和明显活动期,比较CT评分与患者的活动度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CT评分与患者活动度明显相关(r=0.825,P<0.001)。表明多排CT小肠成像评分可以用于临床评估克罗恩病患者的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CT小肠成像 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活动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塞酸增强MRI与多排螺旋CT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评估中的诊断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谢兴润 李香营 柴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7-333,共7页
目的比较钆塞酸(gadolinium-ethoxybenzyl-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在检测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目的比较钆塞酸(gadolinium-ethoxybenzyl-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在检测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肝转移中的诊断性能。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9年5月—2022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28例确诊为mCRC的患者。所有患者接受了Gd-EOB MRI和MDCT成像。三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判断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直肠肝转移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128例确诊为mCRC的患者中,共获取462个病灶,经病理证实转移阳性424个和阴性38个。在医师A的判读中,Gd-EOB MRI判断肝转移阳性404个,阴性38个,准确度95.67%,灵敏度95.28%,特异度100.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65.52%;MDCT判断肝转移阳性337个,阴性37个,准确度80.95%,灵敏度79.48%,特异度97.37%,阳性预测值99.70%,阴性预测值29.84%。在医师B的判读中,Gd-EOB MRI判断肝转移阳性403个,阴性36个,准确度95.02%,灵敏度95.05%,特异度94.74%,阳性预测值99.51%,阴性预测值64.91%;MDCT判断肝转移阳性335个,阴性35个,准确度80.09%,灵敏度79.01%,特异度92.11%,阳性预测值99.11%,阴性预测值28.23%。在医师C的判读中,Gd-EOB MRI判断肝转移阳性406个,阴性38个,准确度96.10%,灵敏度95.75%,特异度100.00%,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67.86%;MDCT判断肝转移阳性352个,阴性34个,准确度83.55%,灵敏度83.02%,特异度89.47%,阳性预测值98.88%,阴性预测值32.08%。Gd-EOB MRI判断肝转移性质的准确性、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DCT,在医师A和医师C的判断中,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770、0.788),在医师B的判断中,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731);而MDCT检查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分别为0.379、0.378和0.400)。结论Gd-EOB MRI诊断mCRC肝转移的准确度、灵敏度和阳性预测率均高于MDCT,诊断性能更高,能够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包膜下病变、周围胆道转移和肝脏脂肪病变会降低MDCT诊断mCRC的性能。相对于MDCT,Gd-EOB MRI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mCRC) 肝转移 钆塞酸增强磁共振成像(Gd-EOB MRI) 多排螺旋CT(md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呼吸系统基础病的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部感染患者临床及CT特征
6
作者 李玲 张明霞 +6 位作者 孙莹 霍萌 孙磊 刘晓燕 李兴鹏 郝琪 王仁贵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8-323,共6页
目的探讨合并呼吸系统基础病的老年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及CT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感染科72例老年COVID-19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胸部CT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呼吸系统... 目的探讨合并呼吸系统基础病的老年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及CT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感染科72例老年COVID-19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胸部CT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呼吸系统基础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分为合并呼吸系统基础病组32例及无呼吸系统基础病组40例,通过单因素分析两组临床及CT特征。结果与无呼吸系统基础病组相比,合并呼吸系统基础病组患者初次就诊时存在喘憋占比更高(34.4%比12.5%;χ^(2)=4.922,P=0.027)、C反应蛋白[40.6(19.9,67.8)mg/L比18.6(5.7,51.7)mg/L;Z=-2.119,P=0.034]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更高[73.4(64.3,80.6)%比67.5(61.7,73.8)%;Z=-1.961,P=0.049];CT显示,合并基础病患者纵隔增大淋巴结数目更多[2.0(1.0,3.0)个比1.0(0,2.0)个;χ^(2)=-2.042,P=0.041],存在蜂窝影(21.9%比0,P=0.002)、结节状(78.1%比51.3%;χ^(2)=5.457,P=0.019)、大片状(81.3%比50.0%;χ^(2)=7.525,P=0.006)及束带状(59.4%比30.0%;χ^(2)=6.257,P=0.012)形态的比例更高,同时存在小气道壁增厚(100.0%比82.5%,P=0.015)、牵拉性支气管扩张(93.8%比57.5%;χ^(2)=12.026,P=0.001)、纤维索条(90.6%比62.5%;χ^(2)=7.500,P=0.006)及铺路石征(78.1%比45.0%;χ^(2)=8.109,P=0.004)的比例更高。结论合并呼吸系统基础病的老年COVID-19患者临床及CT征象均存在一定特征,可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相应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性疾病 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肺疾病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密克戎与甲型H1N1病毒性肺炎CT特征对比:初发及随访
7
作者 刘韦芳 曹煜晴 刘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0-254,262,共6页
目的比较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及甲型H1N1病毒性肺炎的CT影像特征,并探究影响两种肺炎吸收过程的相关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2月—2023年3月民航总医院奥密克戎病毒性肺炎影响43例(奥密克戎组)和甲型H1N1病毒性肺炎30... 目的比较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及甲型H1N1病毒性肺炎的CT影像特征,并探究影响两种肺炎吸收过程的相关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2月—2023年3月民航总医院奥密克戎病毒性肺炎影响43例(奥密克戎组)和甲型H1N1病毒性肺炎30例(甲流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症状(有无发热)、症状持续时间,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等]和初发及随访CT影像学特征[病变密度、分布、征象以及CT严重程度定性评分(CTSS)]。结果奥密克戎组平均年龄高于甲流组[(68.61±15.94)岁比(51.20±16.39)岁,P<0.0001],发热比率(58.1%比86.7%,P=0.009)和单核细胞计数[(0.40±0.16)比(0.58±0.19),P<0.0001]均低于甲流组。胸部CT显示奥密克戎组病灶分布以胸膜下为主,甲流组以胸膜下及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为主(χ^(2)=8.592,P=0.035)。奥密克戎组较甲流组更易出现小叶间隔增厚(χ^(2)=11.753,P=0.001)、铺路石征(χ^(2)=16.216,P<0.0001)、充气支气管征(χ^(2)=16.216,P<0.0001)、胸腔积液(P=0.039)和胸膜增厚(χ^(2)=4.067,P=0.044),而甲流组比奥密克戎组更易出现结节影(χ^(2)=6.971,P=0.008)。奥密克戎组初发(Z=413,P=0.009)及随访CTSS评分(Z=107,P=0.027)均高于甲流组。奥密克戎组随访CTSS差值与初发CTSS相关性最强(r=0.689,P<0.0001)。甲流组随访CTSS差值与症状持续时间相关性最强(r=0.954,P<0.0001)。结论奥密克戎患者初发及随访病变范围均高于甲流患者,奥密克戎患者肺炎吸收程度可能与初发CTSS有关,而甲流患者可能与症状持续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性疾病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肺炎病毒感染 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在神经放射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卢洁 李坤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57-1459,共3页
多层螺旋CT或称多排探测器CT问世,使其数据采集更加快速,具有很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以及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为神经放射的诊断开创了新领域,尤其是CT血管成像和脑灌注成像,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神经放射学 血管造影 脑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层)螺旋CT的辐射剂量表达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66
9
作者 白玫 郑钧正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共12页
多排(层)螺旋CT反映了放射学影像设备与技术的最新进展。它的迅速推广应用有益于临床医学诊断,但同时也增加了受检者医疗照射,随之可能增加一定的电离辐射风险。然而相应的放射防护监测及评价的前提是准确表达并测量其辐射剂量。因此本... 多排(层)螺旋CT反映了放射学影像设备与技术的最新进展。它的迅速推广应用有益于临床医学诊断,但同时也增加了受检者医疗照射,随之可能增加一定的电离辐射风险。然而相应的放射防护监测及评价的前提是准确表达并测量其辐射剂量。因此本文侧重辐射剂量学角度,从总结归纳多排(层)螺旋CT的主要特点入手;系统评述X射线CT所致辐射剂量的表征量及其测量或估算方法;进而分析探讨影响多排(层)螺旋CT扫描所致辐射剂量的主要因素。显然,正确掌握这些X射线CT所致辐射剂量的表达及其测量与评价方法,进而统筹兼顾优化提高影像质量与合理降低受检者剂量,已经成为放射防护学界、医学物理学界、临床医学放射学界以及医疗器械研发部门等共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层)螺旋CT 辐射剂量学 CT剂量指数 影响因素 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在腘动脉陷迫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巍巍 刘昌伟 +5 位作者 李拥军 刘暴 叶炜 曾嵘 宋小军 陈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总结多排螺旋CT在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经手术探查明确诊断PAES的10例患者共13条肢体的诊断与治疗。3例(30.0%)为双侧PAES。结果 11条肢体... 目的总结多排螺旋CT在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经手术探查明确诊断PAES的10例患者共13条肢体的诊断与治疗。3例(30.0%)为双侧PAES。结果 11条肢体首诊时腘动脉已发生闭塞(84.6%)。体位变化检查、彩超和造影诊断PAES阳性率15.4%。螺旋CT诊断PAES的阳性率为100%。术中探查显示,Ⅰ型2例(15.4%)、Ⅱ型5例(38.5%)、Ⅲ型4例(30.8%),Ⅴ型2例(15.4%)。单纯行腘动脉松解术2例,行腘动脉松解、血栓内膜剥脱、补片成型术8例,行置管溶栓、腘动脉松解术3例。随访时间4~3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1期通畅率92.3%(12/13),累计通畅率100%(13/13),救肢率100%。结论体位变化检查、彩超和动脉造影对已经闭塞的PAES诊断有一定局限性,螺旋CT对PAES的诊断和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动脉陷迫综合征 诊断 多排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胰腺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19
11
作者 谢环环 林晓珠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1,共5页
胰腺癌是常见的恶性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居第四位,进展快、预后差。手术切除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由于胰腺癌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发现时多已是晚期,仅有15%-20%的患者有手术机会。因此,早期诊断... 胰腺癌是常见的恶性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居第四位,进展快、预后差。手术切除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由于胰腺癌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发现时多已是晚期,仅有15%-20%的患者有手术机会。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减少死亡率的关键。多层螺旋CT(MDCT)检查是诊断胰腺癌及术前分期的首选方法,其可以获得准确的解剖结构、肿瘤位置、大小及浸润情况,对评估淋巴结的转移也有重要意义,对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本文旨在探讨MDCT对胰腺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术前分期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注射CT冠脉成像在心脏结构显示的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尹璇 祝瑞江 +3 位作者 刘含秋 李克 杨艳梅 张俊海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3-496,共4页
目的:评价个性化注射方案与传统的注射方案的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在显示心脏大血管的图像质量上的差异,进一步优化心脏大血管CT造影的造影剂注射的方案。方法:对随机行传统注射和个性化注射各50例进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 目的:评价个性化注射方案与传统的注射方案的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在显示心脏大血管的图像质量上的差异,进一步优化心脏大血管CT造影的造影剂注射的方案。方法:对随机行传统注射和个性化注射各50例进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中的心脏和大血管显示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个性化注射组肺动脉与右心室(RV)CT值较传统注射组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左心室(LV)的感兴趣区CT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②个性化注射组室间隔显示情况明显优于传统注射组(P<0.05)。结论:个性化注射组提高了右心的强化程度,使右心室及室间隔的结构得到良好的显示,能更好的满足临床诊断和进行治疗前、后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心脏冠脉成像 分段注射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ce CT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在不同心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家虎 冯越 张建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723-1726,共4页
目的基于第三代双源SOMATOM Force CT探讨不同心率患者在采用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选取2016年8—11月于浙江医院行CTCA的98例患者,根据CTCA扫描时心率将其分为3组:心率≤65次/... 目的基于第三代双源SOMATOM Force CT探讨不同心率患者在采用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选取2016年8—11月于浙江医院行CTCA的98例患者,根据CTCA扫描时心率将其分为3组:心率≤65次/min为A组(47例),65次/min<心率≤75次/min为B组(24例),心率>75次/min为C组(27例)。3组均采用第三代双源SOMATOM Force CT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进行扫描。对3组冠状动脉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记录并比较3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3组患者共出现1 443个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评分为1分的节段有1 291个(89.47%),2分的节段有149个(10.33%),3分的节段有3个(0.20%)。不同性别的心率、图像质量评分、DLP和E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DLP为(51.3±12.8)mGy·cm,ED为(0.72±0.18)mSv。3组图像质量评分、DLP和E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C组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A组(P<0.05);C组DLP、ED均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基于Force CT采用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进行CTCA检查对于不同心率患者均有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心率≤65次/min,根据不同心率选择合适的采集时相,可以得到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且ED<1 m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多排探测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 TURBO Flash扫描模式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对心肌桥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勇波 陈志强 +1 位作者 李振龙 金道群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2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在检测和评价心肌桥结构特征中的价值。方法 2009—2010年疑诊或确诊有冠状动脉病变并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的281例患者,通过三维重建观察到壁冠状动脉而诊断心肌桥。评估心肌桥的病变情况、长度、位置和心肌厚度。结果...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在检测和评价心肌桥结构特征中的价值。方法 2009—2010年疑诊或确诊有冠状动脉病变并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的281例患者,通过三维重建观察到壁冠状动脉而诊断心肌桥。评估心肌桥的病变情况、长度、位置和心肌厚度。结果 281例患者中,19例(6.8%)有心肌桥,其中11例(57.9%)位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中段,隧道动脉的长度6.2~28.0mm,平均(20.3±7.5)mm。心肌组织最大厚度0.6~4.0 mm,平均(1.6±0.4)mm。心肌桥的长度与厚度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可用于评价心肌桥的结构及特征,是检测该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无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冠状动脉 心肌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脂肪分布的CT术前评估对胃癌手术短期结局的影响
15
作者 朱正伦 李琛 朱正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72-1175,共4页
人体腹腔内脂肪分布与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术后的短期结局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目前常用的有关肥胖的体表测量方式不能准确地反映出人体腹腔内脂肪组织的分布。近年发展起来的多探头螺旋CT(MDCT)容积扫描方法可直接进行脂肪的定... 人体腹腔内脂肪分布与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术后的短期结局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目前常用的有关肥胖的体表测量方式不能准确地反映出人体腹腔内脂肪组织的分布。近年发展起来的多探头螺旋CT(MDCT)容积扫描方法可直接进行脂肪的定量测量,是评价人体脂肪组织含量与分布的准确测量方法。该文综述了MDCT对人体脂肪分布的术前评估对胃癌手术短期结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脂肪分布 多探头螺旋CT 手术短期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心脏影像四维动态实时绘制方法
16
作者 冯朝路 杨金柱 +1 位作者 赵大哲 刘积仁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1,共4页
借助心电图门控技术,多层螺旋CT(MDCT)可以采集心脏的跳动信息,但传统的体绘制方法不能满足心脏动态实时重建需求.提出一种采用心电图门控MDCT采集心脏多时相数据,基于图形处理器纹理映射的心脏动态4D实时绘制方法.该方法将采集到的数据... 借助心电图门控技术,多层螺旋CT(MDCT)可以采集心脏的跳动信息,但传统的体绘制方法不能满足心脏动态实时重建需求.提出一种采用心电图门控MDCT采集心脏多时相数据,基于图形处理器纹理映射的心脏动态4D实时绘制方法.该方法将采集到的数据、GPU计算获得的材质与光照属性和传输函数数据,分别映射到GPU纹理单元.片元程序实现体数据、光照和阻光度纹理查找,合成最终图像.根据数据采集时间间隔,定时切换体数据纹理,从而实现4D心脏绘制.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实现心脏的动态实时绘制,成像质量好,满足临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图形处理器 纹理映射 心电图 实时绘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管电压结合低对比剂用量及迭代重建在搭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罗春材 唐田 +4 位作者 李涛 杨立 李金峰 张兴华 张晶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4-749,共6页
目的评价CT双低技术结合全模型迭代重建(IMR)在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搭桥术后患者长期随诊提供有效方法。方法前瞻性选取本院2016年6至11月冠脉搭桥术后复查的患者71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80 k Vp管电... 目的评价CT双低技术结合全模型迭代重建(IMR)在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搭桥术后患者长期随诊提供有效方法。方法前瞻性选取本院2016年6至11月冠脉搭桥术后复查的患者71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80 k Vp管电压,300 mgI/ml对比剂以4 ml/s流速注射,IMR技术重建,B组采用100 k Vp,370 mgI/ml对比剂以5 ml/s流速注射,高级混合迭代重建。以主动脉、左心室、动静脉桥作为感兴趣区,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射线剂量及对比剂用量。结果 A组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左心室、静脉桥的信噪比(SNR)分别为19±5、20±5. 7、19. 1±4. 9、37±34,对比噪声比(CNR)分别为17±4. 7、18±5、16±5. 4、34±32,均高于B组SNR [分别为16±6 (P=0. 012)、15. 6±5. 5 (P=0. 002)、15±6 (P=0. 002)、24±8. 3 (P=0. 035)]和CNR [分别为14±5. 5 (P=0. 010)、13. 8±5 (P=0. 002)、13±5. 7 (P=0. 014)、21±7. 8 (P=0. 031)],而动脉桥SNR和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A组射线剂量(2. 3±0. 4) m Sv比B组(4. 5±0. 5) m Sv降低了49%(P=0. 000),A组碘用量(20±1. 4) g比B组(29±1. 6) g减少了31%(P=0. 000)。结论 CT双低技术结合IMR迭代重建,在显著降低射线剂量的同时,还显著提高了大血管、心腔及静脉桥的图像质量,且动脉桥的图像质量不劣于常规剂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影像重建 多排螺旋CT 对比剂 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及CT影像特征 被引量:26
18
作者 蔡沁馨 李红林 +2 位作者 王笑转 李婷 周全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0-335,共6页
目的:分析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与其他肺炎的鉴别.方法:回顾性总结支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的60名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全组年龄处于18~35岁占75%,表现为... 目的:分析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与其他肺炎的鉴别.方法:回顾性总结支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的60名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全组年龄处于18~35岁占75%,表现为高热占55%.实验室检查:8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6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98%C反应蛋白(CRP)增高.CT影像表现:病变累及单个肺叶占73%,累及右肺下叶占47%;小叶中心分布占90%;呈团片状占62%,呈磨玻璃影占80%,肺实变占38%;病灶边缘欠清占68%,75%见树芽征,85%支气管壁增厚,38%见支气管气象;2%见胸腔积液,未见合并空洞.结论:成人支原体肺炎大多数见于青年人,临床表现以高热常见;常见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RP增高且不伴有WBC增高.CT以右肺下叶受累为主,常见小叶中心分布的团片状、边缘欠清的磨玻璃样影,伴或不伴肺实变,罕见胸腔积液及肺空洞,支气管壁增厚及树芽征多见,支气管气象相对少见;不同于常见细菌性肺炎的以实变为主并伴支气管气象;虽然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同样多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但支原体肺炎以小叶中心分布为主,伴有支气管壁增厚及树芽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支原体 多层螺旋CT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十二指肠异位胰腺与小于3 cm胃肠道间质瘤的多排螺旋CT特征比较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春来 张静 +2 位作者 董秋杰 李晓光 王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08-914,共7页
目的比较胃十二指肠异位胰腺(HP)与直径<3 cm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及多排螺旋CT(MDCT)影像特征。方法收集大坪医院2012年5月-2021年5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胃十二指肠HP 28例和直径<3 cm GIST 33例,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临床与M... 目的比较胃十二指肠异位胰腺(HP)与直径<3 cm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及多排螺旋CT(MDCT)影像特征。方法收集大坪医院2012年5月-2021年5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胃十二指肠HP 28例和直径<3 cm GIST 33例,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临床与MDCT特征,包括病变位置、生长方式、形态、轮廓、大小及MDCT多期增强表现等;寻找两者间差异显著的特征作为鉴别诊断的指标,采用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胃十二指肠HP与GIST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BMI)、临床症状及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变MDCT形态学特征(位置、生长方式、分叶征)及CT值(平扫CT值、门静脉期CT值及强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年龄、位置、门静脉期CT值鉴别效能较好,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7。当3个MDCT形态学特征(位置、生长方式、分叶征)联合使用时,AUC可提高至0.954(95%CI 0.867~0.991)。平扫CT值、门静脉期CT值及强化值均可用于鉴别HP与GIST,以门静脉期CT值效能最好。年龄、平扫CT值、门静脉期CT值及强化值的最佳阈值分别为50岁、40.33 HU、72.53 HU及37.33 HU,可作为鉴别HP及GIST的参考值。结论通过综合分析患者年龄、MDCT病变形态学特征及多期增强定量指标,可对胃十二指肠HP与<3 cm GIST作出初步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 异位胰腺 胃肠道间质瘤 多排螺旋CT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前分期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顾鹏飞 邓靖宇 梁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1,共6页
准确的胃癌术前分期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精确的术前准备,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式。近年来,胃癌的术前分期已经通过超声内镜(EUS)、多层螺旋CT(MD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准确的胃癌术前分期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精确的术前准备,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式。近年来,胃癌的术前分期已经通过超声内镜(EUS)、多层螺旋CT(MD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和分期腹腔镜等诊断手段获得了极大改善。由于各种诊断手段均存在优点与局限性,准确术前分期通常需要多种诊断模式的组合。本文就上述胃癌术前分期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术前分期 超声内镜 多层螺旋CT 腹腔镜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