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87篇文章
< 1 2 2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okie Bak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and Quality Analysis Based on Food 3D Printing
1
作者 Liu Chenghai Li Jingyi +2 位作者 Wu Chunsheng Zhao Xinglong Zheng Xianzhe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4年第1期61-73,共13页
In order to obtain better quality cookies, food 3D printing technology was employed to prepare cookies. The texture, color, deformation, moisture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of the cookie as evaluation indicators, the in... In order to obtain better quality cookies, food 3D printing technology was employed to prepare cookies. The texture, color, deformation, moisture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of the cookie as evaluation indicators, the influences of baking process parameters, such as baking time, surface heating temperature and bottom heating temperature, on the quality of the cookie were studied to optimize the baking process paramet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king process parameters had obvious effects on the texture, color, deformation, moisture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of the cookie. All of the roasting surface heating temperature, bottom heating temperature and baking time had positive influences on the hardness, crunchiness, crispiness, and the total color difference(ΔE) of the cookie. When the heating temperatures of the surfac and bottom increased, the diameter and thickness deformation rate of the cookie increased. However,with the extension of baking time, the diameter and thickness deformation rate of the cookie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surface heating temperature of 180 ℃, the bottom heating temperature of 150 ℃, and baking time of 15 min, the cookie was crisp and moderate with moderate deformation and uniform color. There was no burnt phenomenon with the desired quality.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okie manufactory based on food 3D printing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od 3D printing baking process COOKIE quality analysis optimization of process parame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bing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with Fuzzy Mathematics for Assessing the Quality and Post-Ripening Mechanism of High-Temperature Daqu during Storage
2
作者 YANG Junlin YANG Shaojuan +8 位作者 WU Cheng YIN Yanshun YOU Xiaolong ZHAO Wenyu ZHU Anran WANG Jia HU Feng HU Jianfeng WANG Diqiang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8-62,共15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enzyme activities,volatile flavor components,microbial communities,and sensory evaluation of high-temperature Daqu(HTD)during the maturation process,and a standar...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enzyme activities,volatile flavor components,microbial communities,and sensory evaluation of high-temperature Daqu(HTD)during the maturation process,and a standard system was established for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of HTD.There were obvious changes i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enzyme activities,and volatile flavor components at different storage periods,which affected the sensory evaluation of HTD to a certain extent.The results of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revealed significant microbial diversity,and showed that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changed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did the fungal community.During the storage process,the dominant bacterial genera were Kroppenstedtia and Thermoascus.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ominant microorganisms and quality indicators highlighted their role in HTD quality.Lactococcus,Candida,Pichia,Paecilomyces,and protease activity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isovaleraldehyde.Acidic protease activity had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microbial community.Moisture promoted isobutyric acid generation.Furthermore,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standard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y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combined with multi-factor fuzzy mathematics.Consequently,this study provides innovative insights for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of HTD during storage and establishes a groundwork for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storage of HTD and quality control of sauce-flavor Baiji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bial community high-temperature Daqu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entropy weight method maturation proc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raduate dissert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using fuzz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3
作者 Yongchun Cui Feilong Hei Yue Tang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175-175,共1页
Objective Our aim is to construct an indicator system for the graduate dissertation quality evaluation,based on Fuzz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FAHP).Methods First,we reviewed the related literature to identify and... Objective Our aim is to construct an indicator system for the graduate dissertation quality evaluation,based on Fuzz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FAHP).Methods First,we reviewed the related literature to identify and select possible factors.Second,we developed a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rame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HIERARCHY process FA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Processing Quality of Tibetan Native Hulless Barley Variety by Factor Analysis
4
作者 Jin Yu-long Bai Ting +5 位作者 Zhang Yu-hong Zhu Ming-xia Zhang Zhi-wei Wang Shan-shan Liu Xiao-jiao Jia Fu-che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1年第2期61-68,共8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quality of the Tibetan native hulless barley variety in depth and to evalu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processing quality using ratio analysis.For this study,10 native b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quality of the Tibetan native hulless barley variety in depth and to evalu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processing quality using ratio analysis.For this study,10 native barley varieties were chosen with the detection of 24 quality indexes in order to build a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The results of the facto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seven common factors with an eigenvalue greater than 1 were extracted,cumulatively accounting for 96.21%of the total variance.The first common factor,including ASP,GLU,SER,GLY,ARG,TYR and CYS contents,accounted for 33.82% of the variance.The second common factor,including ash,the total starch,soluble fiber,VB_(3),Cu,Mn,Na and beta-glucan contents,accounted for 19.46%of the variance.The third common factor,including the total dietary fiber,α-VE,K,Zn and glutelin.The fourth common factor,including B,Ba and prolamin,explained the barley starch character of the rheological property.The fifth common factor included crude fiber.The sixth and the seventh common factors did not account for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variance.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the score consequence was as the following:Zangqing25>Pengnaigabu>Lhasa changhei>2004Qing21>Lhasa duanbai>Liangamu>Zhikonggaxia>lianmubai>Jiangreejiu>Longzihe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hulless barley process qualit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actor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低温慢煮对三文鱼品质及脂质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卜俊芝 徐迅 +2 位作者 王玉宝 薛静 胡子洋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8-330,共13页
为了研究真空低温慢煮(sous vide)技术对三文鱼品质的影响,以及探究真空低温慢煮三文鱼预制菜系列产品的可行性与潜力。该研究在不同的蒸煮温度(38、46、54、62℃)、时间(10、25、40、55 min)以及真空度(0.100、0.050、0.025 MPa)与常... 为了研究真空低温慢煮(sous vide)技术对三文鱼品质的影响,以及探究真空低温慢煮三文鱼预制菜系列产品的可行性与潜力。该研究在不同的蒸煮温度(38、46、54、62℃)、时间(10、25、40、55 min)以及真空度(0.100、0.050、0.025 MPa)与常压条件下,对三文鱼的感官评价、汁液损失率、主要营养素含量、脂肪酸组成、脂质氧化、蛋白质降解和微观结构分析等关键品质指标进行测定。此外,通过脂质组学技术,进一步探讨了温度对关键脂质分子变化规律的影响,进一步解释脂质分子氧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蒸煮温度的升高,三文鱼的亮度、汁液损失率、硬度、蛋白质总量以及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和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均有所增加,而感官评分(气味指标随温度升高先有所改善,随后下降)和脂肪总量下降、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降解也随之加剧。延长蒸煮时间则导致亮度、黄度值、汁液损失率、弹性和硬度的增加,感官评分降低(色泽、嫩度、纹理、回弹性下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以及肌球蛋白重链的降解。微观结果显示随着蒸煮温度上升肌肉纤维紧密排列,温度过高后肌肉纤维会被破坏。在高真空条件下,脂肪总量上升、感官品质、脂肪氧化和肌动蛋白降解的影响较小,获得的TBARS值和POV值也最低。脂质组学分析表明,温度越高,三文鱼样本中脂质分子的变化越显著,呈上升趋势,差异性呈现放大效应;氧化磷脂的总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累积,较低温度的真空蒸煮可减少氧化磷脂的形成,这也显示了真空低温慢煮技术在维持三文鱼高品质中的突出效果。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蒸煮温度对三文鱼品质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蒸煮时间和真空度。真空低温慢煮技术通过低温和真空的结合,可减少氧化磷脂的形成,减少三文鱼中脂质氧化,能够减少加工对三文鱼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并且维持三文鱼良好品质和感官体验,并确定了较佳的真空低温慢煮工艺参数:在0.100 MPa高真空条件下,以46℃的温度蒸煮25 min,此时三文鱼品质和感官体验都较好。该研究成果不仅为三文鱼真空低温加工技术的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推动三文鱼产品的高质量工业化生产进程,实现其市场价值的最大化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文鱼 真空低温慢煮 感官品质 营养成分 脂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菜干燥及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兆伟 张宇微 +4 位作者 张越 崔瀚元 陈颖 丁舒 陈晓明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43,共10页
黄花菜是一种既可作为蔬菜食用,又具有保健功效的食品。由于黄花菜的生产季节性较强,干燥加工是其最主要的加工方式。分析了黄花菜干燥前处理的主要漂烫方式及其特点,总结了7种干燥工艺的优缺点,以及这些工艺对黄花菜品质、营养成分和... 黄花菜是一种既可作为蔬菜食用,又具有保健功效的食品。由于黄花菜的生产季节性较强,干燥加工是其最主要的加工方式。分析了黄花菜干燥前处理的主要漂烫方式及其特点,总结了7种干燥工艺的优缺点,以及这些工艺对黄花菜品质、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的影响,概述了黄花菜高值化加工和利用的现状,为黄花菜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应用领域的拓展及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漂烫 干燥 加工工艺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冻湿法汤圆冻藏期间品质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忠民 张钰洋 +4 位作者 艾志录 潘治利 邓智民 袁欢欢 雷萌萌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2-96,共5页
为探究速冻湿法汤圆在冻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将基于米浆直接制作的速冻湿法汤圆置于-18℃温度条件下冰箱冻藏0、30、60、90、120 d,以糯米粉加水制作的传统速冻干法汤圆为对比,测量其失水率、质构特性等品质指标,并结合糊化特性、... 为探究速冻湿法汤圆在冻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将基于米浆直接制作的速冻湿法汤圆置于-18℃温度条件下冰箱冻藏0、30、60、90、120 d,以糯米粉加水制作的传统速冻干法汤圆为对比,测量其失水率、质构特性等品质指标,并结合糊化特性、水分迁移规律揭示速冻汤圆湿法加工方式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2组汤圆失水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部分深层结合水逐渐向弱结合水转移,速冻湿法汤圆在冻结及冻藏过程中的失水率低于干法制作的汤圆,结合水含量略高于干法汤圆;在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方面,湿制汤圆略高于干制汤圆。随冻藏时间延长,速冻湿法汤圆硬度、胶着性、咀嚼性均呈增加趋势,汤圆品质下降,而回复性无显著性变化,与干法汤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综合分析,速冻湿法汤圆在各项指标综合分析中变化较为稳定,在煮制后品质保持更佳,该结果可为速冻湿法汤圆在贮藏和流通过程中品质保持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冻湿法汤圆 冻藏 品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退火对1Cr11Ni2W2MoV钢渗氮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新宇 刘艳梅 +3 位作者 刘刚 魏廷光 杨立新 颜廷宇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2,81,共5页
针对航空不锈钢1Cr11Ni2W2MoV氮碳共渗后心部与表面间存在明显硬度差,易造成零件渗层脱落剥离的问题,采取真空退火工艺形成氮碳共渗扩散层,增强零件表层韧性,显著提高试样质量。借助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1Cr11Ni2... 针对航空不锈钢1Cr11Ni2W2MoV氮碳共渗后心部与表面间存在明显硬度差,易造成零件渗层脱落剥离的问题,采取真空退火工艺形成氮碳共渗扩散层,增强零件表层韧性,显著提高试样质量。借助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1Cr11Ni2W2MoV钢的微观组织、性能以及表面质量进行观察分析,通过电子探针分析测定表层至心部方向上的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渗层与基体之间能够形成约18μm的化合物层,真空退火处理使N、C元素分布梯度更平缓,减缓表层与基体之间的硬度差异。1Cr11Ni2W2MoV在590℃下退火处理90 min,可使渗层过渡更为均匀,组织稳定性及表面质量更佳,起到降脆增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退火 氮碳共渗 马氏体不锈钢 过渡层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蛋品质及产品加工与应用现状
9
作者 常玲玲 汤青萍 +4 位作者 张蕊 穆春宇 沈欣悦 付胜勇 卜柱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4-148,共5页
蛋鸽养殖作为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当前我国年产鸽蛋超7亿只,产值20亿~25亿元,且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但目前鸽蛋品质及功能研究并未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鸽蛋产品加工技术和产品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系统分析了鸽蛋的物理性质、主要化... 蛋鸽养殖作为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当前我国年产鸽蛋超7亿只,产值20亿~25亿元,且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但目前鸽蛋品质及功能研究并未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鸽蛋产品加工技术和产品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系统分析了鸽蛋的物理性质、主要化学组成、特质性成分及表观特征,评价了鸽蛋的健康功能,并阐述其在加工与产业化应用方面的现状,为后期鸽蛋功能性成分研究及鸽蛋产品创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蛋 品质 健康功能 产品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洪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3-514,共2页
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创新性地将全模型迭代与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以弥补传统CT重建方法在噪声伪影抑制及纹理表现等方面的局限而提高图像质量;其用于低剂量成像及复杂解剖结构成像表现不俗,可为患者安全及精准诊断提供有力保... 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创新性地将全模型迭代与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以弥补传统CT重建方法在噪声伪影抑制及纹理表现等方面的局限而提高图像质量;其用于低剂量成像及复杂解剖结构成像表现不俗,可为患者安全及精准诊断提供有力保障。本文针对AIIR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深度学习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Seq2Seq与时序注意力机制的工艺质量预测
11
作者 阴艳超 施成娟 +1 位作者 邹朝普 刘孝保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3-464,共12页
针对流程工业生产过程整体工序繁多,工序间耦合严重,多维工艺数据间时序关系及其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Seq2Seq与时序注意力机制的高维多尺度工艺过程质量预测方法。在分析多工序工艺数据特点,以及运用Seq2Seq模型进行编码解码过程面... 针对流程工业生产过程整体工序繁多,工序间耦合严重,多维工艺数据间时序关系及其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Seq2Seq与时序注意力机制的高维多尺度工艺过程质量预测方法。在分析多工序工艺数据特点,以及运用Seq2Seq模型进行编码解码过程面临的难题的基础上,引入时序注意力机制来构造长距离变化的时域信息矩阵。设计卷积神经网络和BiLSTM作为编码组件,学习工艺过程时序数据的工艺参数关联性和双向时序关系等潜在深度特征,并结合时序注意力机制抽取关键信息,实现对工艺质量相关的工艺参数时序数据的非线性相关特征和时序依赖性的自适应地学习。最后,通过对制丝生产工艺过程质量的单输出和多输出预测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多工序耦合的流程制造过程质量的精准预测提供了方法和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工序时序耦合 工艺质量预测 Seq2Seq 时序注意力机制 自适应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泾阳南部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成因机制及次生环境挑战
12
作者 徐盼盼 钱会 +3 位作者 张奇莹 臧永琪 刘源 董佳毅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1-824,共14页
[研究目的]陕西泾阳南部是典型的黄土分布区、人口居住聚集区、农业活动密集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研究该区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成因机制及次生环境挑战,对黄土高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安全保障和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陕西泾阳南部是典型的黄土分布区、人口居住聚集区、农业活动密集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研究该区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成因机制及次生环境挑战,对黄土高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安全保障和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基于区内地下水调查、水样采集与分析,查明地下水主要离子分布特征;综合运用水化学方法和同位素理论,揭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成因机制及其主控因子;借助综合权重水质指数、镁危害系数、钠百分比、Wilcox图、灌溉系数,评估地下水的饮用和灌溉适宜性,进而阐释其次生环境挑战。[研究结果]研究区地下水整体呈弱碱性,泾河南岸地下水的TDS范围为752~2108 mg/L,属淡水和微咸水,北岸地下水的TDS范围为1232~3768 mg/L,属微咸水和咸水;地下水优势阳离子为Na^(+)和Mg^(2+),优势阴离子为HCO_(3)-与SO_(4)^(2-),水化学类型以HCO_(3)·SO_(4)-Na·Mg和HCO_(3)·SO_(4)·Cl-Na·Mg型为主,且北岸的水化学类型更复杂。水化学特征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影响,其中以硅酸盐岩的风化溶解作用为主导;蒸发浓缩作用与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促进了地下水咸化;南岸地下水受农业活动影响显著,北岸地下水主要受工业活动、生活污水与人畜粪肥的综合影响。饮用水质等级以中等为主,引起健康风险的首要因子为总硬度、NO_(3)-、F-和SO_(4)^(2-);大部分地下水不适宜直接灌溉,需采取措施,防止累盐,否则会诱发土壤盐渍化。[结论]陕西泾阳南部泾河两岸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分异,主要受控于硅酸盐岩风化作用,叠加蒸发浓缩作用与人类活动影响。地下水总硬度、硝酸盐、氟化物等健康风险因子超标,同时地下水咸化,易诱发土壤盐渍化。建议针对性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以免面临更严峻的次生环境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 同位素 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水质评价 泾阳南部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住培基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师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13
作者 赵稳稳 李诺雅 +5 位作者 张雅丽 张金佳 张敏 刘华雷 席彪 王荣英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3187-3192,3208,共7页
背景在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具备完整适用的全科医学师资质量评价体系及完善的职业发展和支撑体系,设有专门的非营利机构,负责统一教材,定期组织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并组织统一考核,对合格者颁发证书,建立各自的师资培训、考核... 背景在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具备完整适用的全科医学师资质量评价体系及完善的职业发展和支撑体系,设有专门的非营利机构,负责统一教材,定期组织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并组织统一考核,对合格者颁发证书,建立各自的师资培训、考核评价制度及规范化、系统化建设的核心指标,对住院医师和师资进行评价。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此评价指标体系。目的在应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构建临床住培基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师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2022年6月—2023年8月,由10名研究者组成课题小组,通过系统综述的方法,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从资料中提炼出全科医学师资质量评价的指标和标准,通过小组讨论对评价指标和标准进行逐个、严格评价和分析,并总结出具体指标和标准,最终形成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而后向选取的39名专家发放电子问卷进行三轮咨询,就指标的重要性给出客观评估,逐步对各级指标进行筛选,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结果经过3轮专家咨询,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教学条件、教学素养、医疗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18个二级指标、49个三级指标及其评价标准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三轮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6.66%、96.66%、10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5,专家判断依据为0.9523,专家熟悉程度为0.9103,专家权威系数为0.93。第一轮咨询,专家协调系数0.21,协调性检验P<0.05;第二轮咨询,专家协调系数0.16,协调性检验P<0.05;第三轮咨询,专家协调系数为0.82,协调性检验P<0.05。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05、0.25、0.25、0.40、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展现临床住培基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师资质量评价体系的方法、过程,初步构建了以教学能力为评价重点的全科医学师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综合医院 临床师资 质量评价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茸菇质量安全追溯信息指标模型研究与系统设计
14
作者 王风云 梁志超 +3 位作者 万鲁长 封文杰 何青海 王帅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78,85,共8页
鹿茸菇作为珍稀食用菌,品质备受消费者关注。鹿茸菇工厂化栽培进入快速发展期,企业对品质控制的要求也非常严格。针对此需求,分析鹿茸菇质量安全的基础追溯单元、关键控制点和质量检测指标;利用两层追溯精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 鹿茸菇作为珍稀食用菌,品质备受消费者关注。鹿茸菇工厂化栽培进入快速发展期,企业对品质控制的要求也非常严格。针对此需求,分析鹿茸菇质量安全的基础追溯单元、关键控制点和质量检测指标;利用两层追溯精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确定各项评价因子的权重,综合专家意见,利用德尔斐法,构建鹿茸菇质量追溯信息指标模型。基于此模型,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鹿茸菇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设计,提出一种新的链上链下追溯数据同步策略,降低数据篡改可能,分别采用MVP架构和微服务架构开发基于移动端和桌面端的智慧追溯系统,实现鹿茸菇工厂化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安全追溯,进而促进鹿茸菇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保证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菇 质量安全 追溯精度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区块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食山菌菜生产工艺研究及其品质分析
15
作者 刘静雪 翟巧茹 +5 位作者 高婷婷 李凤林 栾玉霞 李凤竹 李东辉 张丽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5-180,共6页
该研究以食用菌与山野菜为原料,研制即食山菌菜产品。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明确制备即食山菌菜的工艺条件,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山菌菜即食产品的工艺参数。通过电子鼻和质构仪对产品品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即食山菌菜... 该研究以食用菌与山野菜为原料,研制即食山菌菜产品。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明确制备即食山菌菜的工艺条件,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山菌菜即食产品的工艺参数。通过电子鼻和质构仪对产品品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即食山菌菜的最佳生产工艺参数为食用盐添加量6%、小米辣添加量15%、白砂糖添加量3%、泡发时间15 min、煮制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即食山菌菜的感官评分最高,为84分。此时研制的即食山菌菜菌香味浓郁,口感极佳,色泽均匀,是一款优质的休闲菌菜。该研究为食用菌和山野菜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山野菜 加工工艺 响应面法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信号的激光粉末床熔融在线监测与内部质量智能判别方法
16
作者 张兴武 唐甲锋 +3 位作者 谭鲲鹏 赵志斌 陈雪峰 李应红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4-1144,共11页
激光粉末床熔融(laser powder bed fusion, LPBF)技术作为金属增材制造领域的前沿工艺,已被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然而多物理场强耦合效应易引发熔池动态失稳,导致制件内部孔隙缺陷频发,严重影响成形质量稳定性。传统监测... 激光粉末床熔融(laser powder bed fusion, LPBF)技术作为金属增材制造领域的前沿工艺,已被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然而多物理场强耦合效应易引发熔池动态失稳,导致制件内部孔隙缺陷频发,严重影响成形质量稳定性。传统监测手段受限于成本高、部署困难等瓶颈,难以满足工业化生产需求。为此,提出声发射-深度学习融合的在线监测与内部质量智能判别方法。研制了基于声发射传感器的LPBF过程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工艺过程全周期声发射信号监测揭示声发射信号特征与成形质量间的映射规律,构建了包含逾8万组样本的熔池声发射数据。针对熔池微弱波动特征提取难题,构建了基于自适应傅里叶神经算子(AFNO)的频域特征提取网络和Kolmogorov-Arnold网络(KAN)的高维特征映射分类器,通过多尺度时域特征融合机制解析熔池动态特性,并借助高维流形精确映射高维特征,实现了声发射信号中微弱波动特征的增强表征和高精度质量判别。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监测系统可有效捕获熔池的动态行为,所提方法质量判别精度达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粉末床熔融 过程监测 声发射 质量判别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焙工艺对茶叶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黎娜 余鹏辉 +5 位作者 黄怀生 黄浩 钟妮 赵熙 钟兴刚 郑红发 《茶叶通讯》 2025年第2期145-151,共7页
烘焙是形成和提高乌龙茶特定品质风味的重要工序,在其他茶类中也均有应用。经烘焙后的茶叶含水量进一步降低,品质得到改善和稳定。文章综述了烘焙工艺对茶叶的色泽、滋味、香气及其非挥发性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等的影响,以期为烘焙工艺的... 烘焙是形成和提高乌龙茶特定品质风味的重要工序,在其他茶类中也均有应用。经烘焙后的茶叶含水量进一步降低,品质得到改善和稳定。文章综述了烘焙工艺对茶叶的色泽、滋味、香气及其非挥发性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等的影响,以期为烘焙工艺的研究与发展以及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从而改善与提升茶叶品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加工工艺 烘焙 风味品质 美拉德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感染防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8
作者 沈燕 高姗 +4 位作者 李坤 周晓燕 聂会娟 聂春杰 赵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构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配中心)感染防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在河南省静配中心感染防控现状调查结果和文献回顾基础上,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型,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制订静配中心感染防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 目的:构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配中心)感染防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在河南省静配中心感染防控现状调查结果和文献回顾基础上,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型,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制订静配中心感染防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专家咨询权威系数分别为0.89和0.90,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358和0.531(P均<0.05)。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三级指标中调配操作规范性、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工作人员手卫生监测合格率和质量控制管理规范性组合权重最高,分别为0.086、0.070、0.070和0.063。结论:构建的指标体系专业、科学和全面,对静配中心感染防控规范化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感染防控 质量评价 专家咨询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预处理OWLCM算法下的图像特征匹配研究方法
19
作者 秦蒙 郑冬 +3 位作者 冯鹏 龚识懿 杨泳 任照富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4,共8页
原始图像的质量直接影响图像匹配的精度。传统图像增强方法往往不能与后续图像匹配算法有机融合,难以大幅度提高匹配精度。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OWLCM算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进而提高特征匹配精度的方法,该算法以LCM算法为基础,通过引入... 原始图像的质量直接影响图像匹配的精度。传统图像增强方法往往不能与后续图像匹配算法有机融合,难以大幅度提高匹配精度。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OWLCM算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进而提高特征匹配精度的方法,该算法以LCM算法为基础,通过引入局部增强因子和非线性变换因子达到像素动态增强的目的,能够更有效地增强匹配图像质量。为了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利用Middlebury立体视觉测试集进行了初步验证,开展了偏转、弱光、旋转、普通等多因素工况环境下的图像匹配。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LCM、LCM-SURF特征匹配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图像平均正确特征匹配对数为524.25,相比LCM-SURF算法提高了277.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匹配 图像预处理 视觉质量 多因素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珠峰高程测量BDS-3数据质量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强 党亚民 +2 位作者 蒋光伟 马新莹 孙洋洋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7,共8页
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首次以国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接收机为核心装备,获取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3)高精度观测数据。为了确保成果的可靠性,利用天宝(Trimble)接收机对国产接收机BDS-3观测结果进行检核。针对珠峰地形环境限... 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首次以国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接收机为核心装备,获取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3)高精度观测数据。为了确保成果的可靠性,利用天宝(Trimble)接收机对国产接收机BDS-3观测结果进行检核。针对珠峰地形环境限制导致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观测网形不佳、峰顶GNSS观测时间短等难题,提出三级控制策略相结合的GNSS观测网数据处理方案,通过构建地区GNSS基准网、局部GNSS控制网和峰顶联测网,在极其有限的珠峰观测时段内最大化地优化提取高质量GNSS观测数据。为了验证BDS-3观测数据的精度,对比全球定位系统(GPS)和BDS-3数据解算结果,并检核GNSS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GPAS)/加米特(GAMIT)2种软件的BDS解算结果,结果表明,BDS-3处理结果精度与GPS成果精度相当,高程方向精度均优于2 cm,坐标差异均优于1 cm,验证了本次珠峰测高BDS-3观测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 数据处理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控制网 高程测量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3) 质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