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ero-forcing beamforming with receiver antenna selection in downlink multi-antenna multi-user system
1
作者 Huang Senhua Qiu Ling Shi Li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8年第6期1258-1263,共6页
A study on the zero-forcing beamforming (ZFBF) scheme with antenna selection at user terminals in downlink multi-antenna multi-user systems is present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ZFBF scheme with re... A study on the zero-forcing beamforming (ZFBF) scheme with antenna selection at user terminals in downlink multi-antenna multi-user systems is present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ZFBF scheme with receiver antenna selection (ZFBF-AS) achieves considerable throughput improvement over the ZFBF scheme with single receiver antenna.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with multi-user diversity, the ZFBF-AS scheme approaches the throughput performance of the ZFBF scheme using all receiver antennas (ZFBF-WO-AS) when the base station adopts semi-orthogonal user selection (SUS) algorithm, and achieves larger throughput when the base station adopts the Round-robin scheduling algorithm. Compared with ZFBF-WO-AS, the proposed ZFBF-AS scheme can reduce the cost of user equipments and the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quirement at the transmitter (CSIT) as well as the multiuser scheduling complexity at the transmi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wnlink multi-antenna multi-user system zero-forcing beamforming antenna selection throughput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lex field network-coded cooperation based on multi-user detec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被引量:2
2
作者 Jing Wang Xiangyang Liu +1 位作者 Kaikai Chi Xiangmo Zha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3年第2期215-221,共7页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can achieve spatial diversity gains,and consequently combats signal fading due to multipath propag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powerfully.A novel complex field network-coded cooperation(CFNCC...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can achieve spatial diversity gains,and consequently combats signal fading due to multipath propag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powerfully.A novel complex field network-coded cooperation(CFNCC) scheme based on multi-user detection for the multiple unicast transmission is proposed.Theoretic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cooperation(CC) scheme and network-coded cooperation(NCC) scheme,CFNCC would obtain higher network throughput and consumes less time slots.Moreover,a further investigation is made for the symbol error probability(SEP) performance of CFNCC scheme,and SEPs of CFNCC scheme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NCC scheme in various scenarios for different signal to noise ratio(SNR) va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coding complex field wireless network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multi-user det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f multi-rate multi-user detection based on supervision decision
3
作者 杨涛 谢剑英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4年第3期413-418,共6页
Multi-user detection (MUD) based on multirate transmission i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system is discussed. Under the requirement of signal interference ratio (SIR) detection at base station and framework ... Multi-user detection (MUD) based on multirate transmission i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system is discussed. Under the requirement of signal interference ratio (SIR) detection at base station and framework with 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 supervision decision algorithm based on pre-decision of probabilistic data association (PDA) and hard decision is proposed. The detection performance is analyzed and simulation is implemented to show that the supervision decision algorithm improves the detection performance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MA MULTI-RATE multi-user detection supervision deci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wer allocation for MIMO-OFDM systems with multi-user decoupling and scheduling
4
作者 段世平 徐友云 宋文涛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5年第3期715-720,F0003,共7页
A power allocation scheme for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MI- MO-OFDM) systems with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o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is pressed.... A power allocation scheme for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MI- MO-OFDM) systems with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o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is pressed. Multi-user lower allocation can be decoupled into single user lower allocation throughout null space mapping of multi-user channel and lower allocation can be performed throughout spatial-spectral water-filling for per user.To deal with more users in system and fading correlation,scheduling is oerformed to maintain the gain of power allocation.The proposed scheme can substantially improve system's spectral efficiency with low complexity.Simulation results validate the accuracy of theoretic analy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 allocation multi-user information theory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MIMO OF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染色体编码遗传算法的多星成像与数传耦合规划方法
5
作者 刘佳 秦嘉豪 +2 位作者 李瀛搏 姚远 徐明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630,共15页
针对对地观测卫星集群的大范围成像与数据下传耦合规划,提出了一种融合结构体编码与多层编码的多染色体遗传算法,实现了在复杂约束条件下对多个目标的同时优化。算法建立了成像与数传任务的约束满足模型,优化了卫星的拼幅成像与数据传... 针对对地观测卫星集群的大范围成像与数据下传耦合规划,提出了一种融合结构体编码与多层编码的多染色体遗传算法,实现了在复杂约束条件下对多个目标的同时优化。算法建立了成像与数传任务的约束满足模型,优化了卫星的拼幅成像与数据传输方案,考虑了卫星姿态机动能力与多个区域的全覆盖需求。此外,采用多层编码方式,有效解决了成像与数传任务解空间映射关系。基于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机制显著提高了任务规划的效率。试验验证表明,在3颗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星座中,该算法实现了对超过5个大范围区域的全覆盖,卫星的能源和数据存储未超出约束上限;同时,单次规划的运行时间小于15 min,验证了其实用性和高效性。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复杂任务的耦合规划问题,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星测运控 多星任务规划 多染色体编码遗传算法 成像与数传任务耦合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几何的星地融合组网下行成功传输概率分析
6
作者 宋紫旭 孙耀华 +1 位作者 李睿雯 彭木根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83,共12页
星地融合组网能够有效补充地面蜂窝网络覆盖,满足6G全时全域通信需求。为深入分析星地融合组网下行成功传输概率,利用随机几何工具,采用二项式点过程和泊松点过程分别对卫星和地面基站的空间分布进行建模,推导了典型用户下行成功传输概... 星地融合组网能够有效补充地面蜂窝网络覆盖,满足6G全时全域通信需求。为深入分析星地融合组网下行成功传输概率,利用随机几何工具,采用二项式点过程和泊松点过程分别对卫星和地面基站的空间分布进行建模,推导了典型用户下行成功传输概率表达式。通过蒙特卡洛仿真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并研究了星地异频组网下地面基站部署空洞半径、空间链路中正交频率信道的数量和基站密度等网络参数对下行成功传输概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星地融合组网可有效解决地面基站存在部署空洞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卫星频域信道划分数和增加地面基站密度均可有效提高下行成功传输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地融合组网 随机几何 下行成功传输概率 二项式点过程 泊松点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19 NR NTN传输增强技术方案与标准化进展
7
作者 孙羿 梁梦薇 +3 位作者 童建飞 章跃跃 严宏 王闻今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7-186,共10页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非地面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NTN)通过对5G新空口(new radio,NR)协议进行增强设计以适应卫星通信场景,可深度融合地面网络与非地面网络优势,并具备持续演进能力,...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非地面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NTN)通过对5G新空口(new radio,NR)协议进行增强设计以适应卫星通信场景,可深度融合地面网络与非地面网络优势,并具备持续演进能力,是实现天地互联的关键技术方向。为应对星地传输功率与频谱资源的限制以及对广覆盖与高容量的双重需求,Rel-19 NR NTN工作组针对下行覆盖增强与上行容量/吞吐量增强两大子议题开展了标准化研究。基于此,首先概述了NTN传输的技术挑战,继而系统分析了上述议题的技术方案及标准化进展,最后展望了Rel-20 NR NTN潜在的传输增强技术演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GPP NTN Rel-19 下行覆盖增强 上行容量/吞吐量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O-S卫星源包数据拼接与排序策略研究
8
作者 裴欣 佟继周 +2 位作者 马福利 于勤思 杨广建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6-176,共11页
源包数据排序是科学卫星地面段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常用的排序方法将待排序的源包相关信息全部加载到内存,在处理大体量的下行数据时占用内存资源多、执行时间较长,在多次下行数据拼接时数据量会成倍数增长。此外,常用的排序方法对异... 源包数据排序是科学卫星地面段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常用的排序方法将待排序的源包相关信息全部加载到内存,在处理大体量的下行数据时占用内存资源多、执行时间较长,在多次下行数据拼接时数据量会成倍数增长。此外,常用的排序方法对异常数据的处理不够全面,可能导致部分源包排序错误,进而影响后续的数据分析。针对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提出了一种新的源包数据拼接与排序策略。该策略在单次下行数据的源包索引排序和多次下行数据的源包索引拼接与排序的处理过程中,对不同类型异常做出了相应的处理,并设计了索引信息片段切割再排序算法,减少多次下行数据拼接后源包重排序、去重计算的数据量。使用多组实验数据对该策略进行了验证与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在对时间码跳变等异常数据的处理上源包排序准确率达到100%,在对多次下行数据拼接处理时减少了内存资源的占用率,缩短了执行时间,能够有效提升源包排序的准确率和数据处理效率,为ASO-S卫星产出高质量科学数据产品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数据预处理 多次下行数据拼接 源包排序 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 单次下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钻下行通讯井筒压力波动控压平衡方法
9
作者 徐朝阳 雷成 +3 位作者 金波 黄可文 李义刚 陈佳良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6,共7页
针对旋转导向钻井中负脉冲下行通讯引发的井筒压力波动对井控安全不利的问题,根据负脉冲下行通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征,建立了以立压为参照的控压平衡方法和井筒瞬态流动模型,分析了负脉冲下行通讯过程中井筒中钻井液的流动规律,并验证... 针对旋转导向钻井中负脉冲下行通讯引发的井筒压力波动对井控安全不利的问题,根据负脉冲下行通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征,建立了以立压为参照的控压平衡方法和井筒瞬态流动模型,分析了负脉冲下行通讯过程中井筒中钻井液的流动规律,并验证了以立压为参照控压平衡方法的效果。数值模拟发现:负脉冲下行通讯过程中,信号从立管向井口传播,流量波动显著畸变,压力波动显著减小,且都具有时滞效应;立压与井底压力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证明了立压可以作为调节回压的参照数据;控压下行通讯过程中,井底压力负波动降低了80.9%,且井底流量波动形态与恒定井口回压下行通讯的井底流量波动形态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以立压为参照的控压平衡方法可以有效抑制负脉冲下行通讯过程中井底压力的波动,有利于保持井底压力稳定,且不会对负脉冲下行通讯流量信号造成干扰,为现场作业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压钻井 随钻下行通讯 负脉冲 数值模拟 压力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FDMA-PON with MQAM downlink for flexible allocation 被引量:1
10
作者 HE Chao WANG Ruyan +1 位作者 TAN Zefu TAN Xiang’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9年第6期1090-1095,共6页
In this paper, the 40-Gbps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 technology enabled by subcarrier allocation in the form of integrated architecture for the intra-cell is proposed in the downlink transmi... In this paper, the 40-Gbps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 technology enabled by subcarrier allocation in the form of integrated architecture for the intra-cell is proposed in the downlink transmission passive broadband optical access system. The data-carrying subcarriers in the 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FFT) size of1 024 points are successfully divided into three sub-channels,in which each sub-channel has 256 useful subcarriers, by using adaptive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DBA). Taking the inherent advantages of M-ary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MQAM)modulation mechanism into accoun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bsolutely identical MQAM format over the different sub-channels for the downstream OFDMA-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 i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intensity modulation direct detection(IMDD) system by simul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ree parallel4 QAM or 16 QAM or 64 QAM OFDMA data, which are transmitted over three sub-channels, is more suitable for different sub-channel allocations,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comparing with single port4/16/64 QAM OFDM over the same access system, the receiver sensitivity economizes – 0.6 d Bm, 0.6 d Bm, 4.6 d Bm at the bit error rate(BER) value of 10-3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 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 downlink transmission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DB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rlink下行信号的多普勒效应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喆 林威洪 +2 位作者 邓伟 羊箭锋 朱占宇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41,共11页
准确描述多普勒效应对星链(Starlink)传输性能的影响是理解其独特物理层结构的重要前提,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建立了星地相对运动下的多普勒效应模型并给出Starlink的最大多普勒效应参数;然后,基于Starlink下行信号的时频域结构和参数... 准确描述多普勒效应对星链(Starlink)传输性能的影响是理解其独特物理层结构的重要前提,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建立了星地相对运动下的多普勒效应模型并给出Starlink的最大多普勒效应参数;然后,基于Starlink下行信号的时频域结构和参数建立多普勒效应下的信号模型;最后,对下行信号中的3种主要组成部分分别建立多普勒效应下的时频域理论特征。通过仿真验证理论结果的正确性,以期为其他现有和将要部署的低轨道地球卫星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链 低轨道地球卫星 多普勒效应 下行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系统PDCCH盲检测的优化算法
12
作者 汪晓雅 席兵 +1 位作者 邓炳光 高锦盟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8-192,227,共6页
针对5G系统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盲检测的性能问题,提出一种盲检的优化算法,当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低于判决阈值时,根据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CQI)判断信道状... 针对5G系统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盲检测的性能问题,提出一种盲检的优化算法,当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低于判决阈值时,根据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CQI)判断信道状态质量,选取聚合等级(Aggregation Level,AL)顺序进行盲检;当SNR高于判决阈值时,盲检每个AL下功率最大的PDCCH候选。从漏检率和盲检次数对该算法进行评估,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漏检率接近传统盲检算法的情况下,能降低平均盲检次数,提高5G系统PDCCH盲检效率和传输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盲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大型星座分布式数据接收资源调度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勃 朱志诚 +1 位作者 宋建国 袁辉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7-892,共6页
许多监视与早期预警应用通过具备高时效性的对地观测数据实现。低轨大型星座观测数据接收任务调度的主要挑战是卫星数量大,中心化资源调度冲突消解面临困难。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分布式数据接收资源调度方法。首先,基于星间与星地链路融... 许多监视与早期预警应用通过具备高时效性的对地观测数据实现。低轨大型星座观测数据接收任务调度的主要挑战是卫星数量大,中心化资源调度冲突消解面临困难。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分布式数据接收资源调度方法。首先,基于星间与星地链路融合构建卫星与地面设备之间的分布式传输链路,在卫星、设备、链路组成的无向网络图中,计算数据下传任务期间分布式链路的最短路径及其持续时长;其次,针对由每个设备的最短路径时间窗口合并构成的集合,利用Q学习方法求解数据接收完成率的优化问题。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在典型的数据接收场景下,采用Q学习求解的数据接收完成率优于“先可见先跟踪”的基准资源调度方法,提升接近1%;与仅使用境内地面站的数据接收资源调度相比,数据接收完成率提升超过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大型星座 数据接收 分布式资源调度 最短路径 Q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双小区下行协作NOMA-SWIPT中断性能分析
14
作者 张煜 贺玉成 +1 位作者 张彦 陈启望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2-1061,共10页
本文研究了在毫微微蜂窝网络(femtocell network,FN)中,协同双小区系统的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与无线携能通信(simultaneous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SWIPT)下行协作通信的中断性能,... 本文研究了在毫微微蜂窝网络(femtocell network,FN)中,协同双小区系统的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与无线携能通信(simultaneous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SWIPT)下行协作通信的中断性能,提出了一种边缘用户在邻基站及源基站随机中心用户共同协作的下行接入方案。所提方案共分为两个时隙:第一时隙内由两基站向所有用户广播叠加信号,提供中继服务的中心用户对其所接收的叠加信号逐级解码并收集能量。第二时隙,中心用户将其第一时隙内所收集的能量作为额外功率资源,在优先保证自身通信质量的前提下对成功解码的边缘用户信息进行再编码转发。基于空间均质泊松点过程(Poisson point process,PPP)中心用户的位置模型,推导了中心用户与边缘用户平均中断概率的表达式,进行了蒙特卡罗仿真验证,同时分析了各仿真参数(中心用户分布半径、用户阈值速率、路径损耗指数等)与中心用户、边缘用户平均中断概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可以改善边缘用户的下行接入中断性能和系统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交多址接入 无线携能通信 协作通信 下行中断概率 泊松点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软件无线电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优化与实现
15
作者 李姣军 左迅 +2 位作者 喻涛 杨川 杨凡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5-771,共7页
针对软件无线电平台Open Air Interface(OAI)终端侧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中解扰模块和信道译码模块数据延时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 Processing Unit,GPU)中统一计算设备架构的PD... 针对软件无线电平台Open Air Interface(OAI)终端侧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中解扰模块和信道译码模块数据延时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 Processing Unit,GPU)中统一计算设备架构的PDSCH优化方案,对传输块进行比特级和码块级数据划分,设计了多GPU下的并行解扰和并行信道译码,降低了数据延时,提高了下行峰值速率。实验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案基本维持了原有循环冗余校验码错误率,且在不同传输块大小下,解扰模块耗时最大降低92.1%,信道译码模块耗时最大降低83.7%,终端PDSCH耗时最大降低77.8%,下行峰值速率最大提高138.3%,有效提升了OAI平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无线电(SDR)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 信道译码 并行解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下行链路线性预编码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孟银阔 殷勤业 +1 位作者 丁乐 邓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03-1106,共4页
针对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下行链路线性预编码的信干噪比最大化方法中,共信道干扰抑制和噪声抑制不能有效平衡的问题,提出将其中的噪声方差项修正为以噪声方差为变量的分段线性函数的改进方案.该方案通过对噪声方差项的分段修正,在噪... 针对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下行链路线性预编码的信干噪比最大化方法中,共信道干扰抑制和噪声抑制不能有效平衡的问题,提出将其中的噪声方差项修正为以噪声方差为变量的分段线性函数的改进方案.该方案通过对噪声方差项的分段修正,在噪声方差的值较小时依然能够保持共信道干扰抑制和噪声抑制间的平衡,从而使系统的误比特率性能和容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仿真结果表明,与信干噪比最大化法相比,所提方案对于基站天线数为5、移动用户数为3、移动用户天线数均为2的多用户系统,在平均误比特率为10-4水平上可以获得2 dB的性能增益,当信噪比为10dB时,可以使系统的各态历经容量增加1 b.(s.Hz)-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 多用户 下行链路 线性预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空分复用的分组多用户分集方案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二林 朱世华 廖学文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4-429,共6页
在采用空分复用技术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下行链路中,有限的空域信道资源限制了系统容量。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自适应空分复用的分组多用户分集方案。针对空分复用算法的特点,该方案首先以信道响应矩阵主右奇异向量的互相... 在采用空分复用技术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下行链路中,有限的空域信道资源限制了系统容量。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自适应空分复用的分组多用户分集方案。针对空分复用算法的特点,该方案首先以信道响应矩阵主右奇异向量的互相关大小为度量,将全部用户分为互相关最小的若干组;然后采用一种新的自适应空分复用算法,求出每一组用户传输时所能获得的系统容量,并将信道分配给容量最大的那一组用户。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不仅能保证信道资源调度的公平性,而且通过引入多用户分集和自适应空域信道分配,显著地提升了系统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用户 多输入多输出 下行链路 多用户分集 空分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用户MIMO系统中的一种低复杂度用户选择算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傅华 姚天任 +1 位作者 江小平 陈少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8-131,共4页
联合块对角化和几何均值分解(BD-GMD)是一种用于下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系统的预编码方案。在信噪比(SNR)较高的情况下,此方案在信道吞吐量和误符号率(SER)两方面都是渐进最优的。但是,在BD-GMD方案中,发射和接收天线的数量限... 联合块对角化和几何均值分解(BD-GMD)是一种用于下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系统的预编码方案。在信噪比(SNR)较高的情况下,此方案在信道吞吐量和误符号率(SER)两方面都是渐进最优的。但是,在BD-GMD方案中,发射和接收天线的数量限制了能同时通信的用户数。在一个拥有大量用户的下行MU-MIMO系统中,为了使得系统总的吞吐量最大,基站必须从大量的用户中选出一个用户子集,同时对他们进行服务。采用穷尽搜索算法能得到最优的用户子集,但这种方法所需要的计算量太大。因此,提出了一种次最优但是计算复杂度较低的用户选择算法,用于采用BD-GMD方案的下行MU-MIMO系统。此算法具有随用户数变化的线性复杂度,另外,仿真结果显示,其总的吞吐量大致能达到采用穷尽搜索算法所获得的系统总吞吐量的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行链路 多用户 多输入多输出(MIMO) 和容量 吞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小区多用户TDDMIMO下行链路干扰抑制预编码算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祖军 王杰令 +1 位作者 孙德春 易克初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7-193,共7页
针对多小区多用户TDD MIMO下行链路,提出了一种基于预编码的联合干扰抑制算法。首先,利用广义MMSE信道逆的QR分解设计预编码矩阵抑制下行链路的多用户干扰(MUI)。然后,从信号能量泄露的角度设计第二个预编码矩阵抑制小区间干扰(ICI)和... 针对多小区多用户TDD MIMO下行链路,提出了一种基于预编码的联合干扰抑制算法。首先,利用广义MMSE信道逆的QR分解设计预编码矩阵抑制下行链路的多用户干扰(MUI)。然后,从信号能量泄露的角度设计第二个预编码矩阵抑制小区间干扰(ICI)和残留的多用户干扰。该算法能够利用TDD MIMO信道的互易性,不需要用户端的反馈。在市区微小区组成的多用户TDD MIMO系统中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提高系统容量和用户端平均信干噪比(SIN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DMIMO 多用户干扰(MUI) 小区间干扰(ICI) 干扰抑制 下行链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MIMO OFDMA下行系统能效资源分配算法 被引量:21
20
作者 胡莹 冀保峰 +2 位作者 黄永明 俞菲 杨绿溪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0-47,共8页
针对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正交频分多址(OFDMA)下行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能效最优的资源分配算法。所提算法在采用迫零(ZF)预编码的情况下,以最大化系统能效的下界为准则,同时考虑每个用户的最低速率要求,通过调整带宽分配... 针对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正交频分多址(OFDMA)下行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能效最优的资源分配算法。所提算法在采用迫零(ZF)预编码的情况下,以最大化系统能效的下界为准则,同时考虑每个用户的最低速率要求,通过调整带宽分配、功率分配和基站天线数分配来优化能效函数。首先根据优化条件提出了一种迭代算法确定每个用户的带宽分配,然后利用分数规划的性质并采用凸优化方法,通过联合调整基站端的发射天线数和用户的发射功率来优化能效函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较少迭代次数的同时能够取得较好的系统能效性能和吞吐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 正交频分多址 资源分配 下行系统 能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