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高郁闭度马尾松林蓄积量估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骆耀培 李和平 +5 位作者 杨广斌 岑刚 李蔓 曹乾洋 王仁儒 陈盼芳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9,共12页
为降低传统野外调查成本,提高高郁闭度森林资源调查效率,以多光谱无人机影像结合实地样地调查数据为源数据,以马尾松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冠层高度模型(CHM)及多光谱影像6种植被指数构建模型,估算研究区林分蓄积量。结果表明:1)高分辨率... 为降低传统野外调查成本,提高高郁闭度森林资源调查效率,以多光谱无人机影像结合实地样地调查数据为源数据,以马尾松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冠层高度模型(CHM)及多光谱影像6种植被指数构建模型,估算研究区林分蓄积量。结果表明:1)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的辅助能够有效弥补无人机影像在茂密森林无法提取地面点的缺陷,可提高CHM构建的精度,实现在茂密森林树高的准确提取;2)采用CHM提取研究区单木树高并估算蓄积量时,样地内共提取马尾松292株,提取的平均树高为18.77 m,小班区域内共提取马尾松18 120株,提取的平均树高为17.02 m,实测平均树高为18.17 m,平均树高提取效果较好,估算蓄积量为7 466.74 m3,实测蓄积量为9 024.40 m3,蓄积量估算精度为82.90%;3)植被指数模型的RMSE为0.39,R2为0.84,模型精度较高,蓄积量估算为8 620.30 m3,估算精度为96.26%。通过借助无人机遥感技术,两种蓄积量估算方法均能在高郁闭度森林中实现蓄积量的快速估算,其中通过多光谱数据提取植被指数构建模型估算蓄积量的效果更佳,这为进一步推广无人机影像在高郁闭度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影像 高郁闭度 马尾松 冠层高度模型 植被指数 蓄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多光谱和RGB影像融合的苜蓿产量估测
2
作者 白宇飞 尹航 +2 位作者 杨海波 冯振华 李斐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58,共14页
产量是苜蓿草场经济产出的重要指标,及时准确量化苜蓿产量有利于提高草场的施肥管理水平和优化种植模式。传统人工草场产量信息的获取依赖于破坏性实地调查,具有滞后性。相比之下,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可以无损地快速获取反演产量模型的... 产量是苜蓿草场经济产出的重要指标,及时准确量化苜蓿产量有利于提高草场的施肥管理水平和优化种植模式。传统人工草场产量信息的获取依赖于破坏性实地调查,具有滞后性。相比之下,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可以无损地快速获取反演产量模型的有效信息,然而基于单一传感器的图像信息,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往往不可兼得,从而影响作物长势的全面分析,致使构建的产量模型的估测精度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无人机多源影像信息融合对收获期苜蓿产量的估测潜力。在苜蓿收获期采集RGB和多光谱(MS)影像,从中提取光谱、纹理以及小波特征,投入偏最小二乘(PLSR)和高斯回归(GPR)两种机器学习算法,评估苜蓿产量估测模型的鲁棒性。结果表明,RGB影像的小波特征相比于颜色指数和纹理特征的估测效果更好,两类特征组合对于苜蓿产量估算精度具有一定的提升,颜色指数、纹理以及小波3类特征结合的GPR苜蓿产量估算模型精度最高,训练集R^(2)=0.76,验证集R^(2)=0.63,分析相对误差(RPD)=1.61。对于MS影像来说,基于纹理特征建立的苜蓿产量估算模型略优于光谱指数特征,组合两类特征构建的GPR苜蓿估产模型精度最高,训练集R^(2)=0.83,验证集R^(2)=0.58,RPD=1.55。当把RGB影像和MS影像特征融合后,苜蓿产量估算模型精度显著提升,融合3类特征参数(多光谱指数、多光谱纹理、RGB小波特征)的GPR模型得到最优的苜蓿产量估算精度,训练集R^(2)=0.83,验证集R^(2)=0.75,RPD=1.98。总体看来,GPR算法表现了最好的估测结果,相比于PLSR模型估测精度提升了13.6%,研究结果为今后标准化人工草地的遥感监测和智能估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无人机影像 产量 植被指数 纹理特征 小波特征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像光谱技术的寒地玉米苗期冠层氮含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树文 赵珊 +3 位作者 张长利 苏中滨 王丽凤 赵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49-154,共6页
为了探索寒地玉米冠层氮素含量,以不同氮素水平下玉米大田试验为基础,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探讨苗期玉米冠层光谱,通过相关矩阵法选择植被指数的变量,并依据叶片氮素含量与植被指数的相关性,建立玉米冠层氮素含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根据... 为了探索寒地玉米冠层氮素含量,以不同氮素水平下玉米大田试验为基础,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探讨苗期玉米冠层光谱,通过相关矩阵法选择植被指数的变量,并依据叶片氮素含量与植被指数的相关性,建立玉米冠层氮素含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根据玉米冠层高光谱图像,选择与各波段相关性较强的525、566、700、715、895 nm作为植被指数的变量,构建与氮素含量相关性强的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归一化光谱植被指数NDSI(normalized difference spectral index)、比值光谱指数RSI(ratio spectral index)、差值光谱指数DSI(difference spectral index)。以与叶片氮素含量相关性较高的植被指数为自变量,建立单变量、多变量回归预测模型。采用单变量NDVI二次函数回归模型作为0、50 kg/hm^2施氮量下玉米冠层氮素含量预测模型,其R^2分别为0.719、0.803。在100 kg/hm^2施氮量下玉米冠层氮素含量的预测模型为3变量回归模型,其R^2达到0.657。用置信椭圆F检验法检验预测模型,其F值均小于F0.05,估测值与实测值间R2分别是0.724、0.798、0.655,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0.156、0.140、0.156 mg/g,表明实测值和估测值间的差异不明显,预测模型可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模型 玉米冠层 成像光谱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拔节期冠层叶绿素含量多光谱图像检测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红 赵毅 +4 位作者 张猛 文瑶 李民赞 杨玮 Qin Zhang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86-192,共7页
为了探索大田玉米冠层叶片叶绿素指标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自主研发的2-CCD多光谱图像成像系统采集了大田玉米拔节期冠层图像,并同步获取了样本叶绿素含量指标SPAD值。对多光谱图像进行了平滑滤波,并基于HSI颜色空间实现了冠层图像的分... 为了探索大田玉米冠层叶片叶绿素指标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自主研发的2-CCD多光谱图像成像系统采集了大田玉米拔节期冠层图像,并同步获取了样本叶绿素含量指标SPAD值。对多光谱图像进行了平滑滤波,并基于HSI颜色空间实现了冠层图像的分割。提取了玉米冠层可见光(blue(B),green(G),red(R);400~700 nm)和近红外(near-infrared,NIR,760~1 000 nm)4个波段平均灰度值并计算了平均灰度值计算比值植被指数(RVI,ratio vegetation index)、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修改型二次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2,modified soil-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等8种常见植被指数作为图像检测参数。分析了这12个检测参数与叶绿素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讨论了图像检测参数的多种组合,建立了叶绿素指标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LRA,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模型。研究结果表明:R、G、B波段的平均灰度值与叶绿素指标成较高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71和-0.71,植被指数中相关性较好的是NDVI、MSAVI2和RVI,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81和-0.81。基于这6个参数组合建立的叶绿素指标估算模型拟合度最好,其建模集决定系数为0.79,验证集决定系数为0.71,研究结果为无损检测玉米拔节期叶绿素含量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 图像处理 模型 多光谱图像 玉米拔节期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多品种玉米成熟度监测 被引量:12
5
作者 姜友谊 刘博伟 +6 位作者 张成健 赵丹 陈日强 徐波 龙慧灵 杨贵军 杨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4-91,共8页
基于遥感监测多品种玉米成熟度进而掌握最佳收获时机,对提高其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该研究在玉米成熟阶段获取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同步采集叶片叶绿素含量(chlorophyll content,C)、籽粒含水率(moisture content,M)、乳线占比(proportion ... 基于遥感监测多品种玉米成熟度进而掌握最佳收获时机,对提高其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该研究在玉米成熟阶段获取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同步采集叶片叶绿素含量(chlorophyll content,C)、籽粒含水率(moisture content,M)、乳线占比(proportion of milk line,P)等地面实测数据,以此构建玉米成熟度指数(maize maturity index,MMI),从而定量表征玉米成熟度。通过MMI与植被指数构建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验证MMI适用性,并分析无人机遥感对不同品种玉米成熟度的监测精度。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玉米的叶片叶绿素含量、籽粒含水率、乳线占比的变化速率均存在差异。2)MMI与所选植被指数的相关性均可达到0.01显著水平,其中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转换叶绿素吸收率(transformed chlorophyll absorbtion ratio index,TCARI)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均为0.87。3)该研究基于不同组合的数据集进行了模型验证,其中随机森林模型对MMI的估测精度最高,测试集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为0.84,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为8.77%,标准均方根误差(normalized root mean squared error,nRMSE)为12.05%。此外,随机森林模型对不同品种MMI的估测精度较好,京九青贮16精度最优,其R^(2)、RMSE、nRMSE为0.76、10.67%、15.88%,模型精度证明了可以利用无人机平台对不同品种玉米成熟度进行监测。研究结果可为多光谱无人机实时监测农田多品种玉米成熟度的动态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多光谱影像 回归模型 随机森林 植被指数 玉米成熟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水稻叶片SPAD值及其分布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谢静 陈适 +3 位作者 王珺珂 李怡春 刘梦 张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9-273,共5页
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快速无损检测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运用SPAD仪可同期获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以水稻叶片为研究对象,首先采集水稻活体植株至培养皿,利用SPAD502叶绿素计采集叶片的SPAD值,最后使用高光谱成像仪采集... 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快速无损检测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运用SPAD仪可同期获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以水稻叶片为研究对象,首先采集水稻活体植株至培养皿,利用SPAD502叶绿素计采集叶片的SPAD值,最后使用高光谱成像仪采集水稻叶片的高光谱影像.运用不同的植被指数和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对SPAD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精度较高且较为稳定.根据最佳预测模型反演叶片上任意像素的SPAD含量,通过伪彩色配色即可得到水稻叶片SPAD分布图像.该方法为研究水稻植株的生长状况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数据资料,为水稻的产量估测和病害预警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偏最小二乘法 植被指数 SPAD预测模型 SPAD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角度成像数据的新型植被指数构建与叶绿素含量估算 被引量:7
7
作者 廖钦洪 张东彦 +5 位作者 王纪华 杨贵军 杨浩 Coburn Craig Wong Zhijie 王大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99-1604,共6页
叶绿素含量的快速估算对于及时了解作物的长势、病虫害监测以及产量的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自主研发的多角度成像观测系统获取了不同生育期玉米的高光谱影像,精确地提取出主平面内各个观测角度下玉米冠层的反射率。通过对ACRM模型... 叶绿素含量的快速估算对于及时了解作物的长势、病虫害监测以及产量的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自主研发的多角度成像观测系统获取了不同生育期玉米的高光谱影像,精确地提取出主平面内各个观测角度下玉米冠层的反射率。通过对ACRM模型模拟值和实测值的分析,计算出玉米冠层红波段下的热点-暗点指数(HDS),并利用该指数对 TCARI 进行改进,提出一个基于多角度观测的新型植被指数 HD-TCARI,最后使用多角度高光谱成像数据对其进行了地面验证。结果表明,HD-TCARI能够减小LAI 对叶绿素估算的影响,当叶绿素浓度大于30μg · cm^-2,HD-TCARI 与 LAI 的相关性R2仅为26.88%~28.72%;当叶绿素浓度较高时,HD-TCARI具有抗“饱和”的特性在LAI 在1~6之间变化时,HD-TCARI与叶绿素浓度的线性关系R2较TCARI提高了约9%左右。利用多角度高光谱成像数据对 HD-TCARI进行地面验证,其与叶绿素浓度的线性关系(R^2=66.74%)明显优于TCARI所建立的估算模型(R^2=39.92%),证明了 HD-TCARI指数具有更好地估算叶绿素浓度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角度成像 热点-暗点 植被指数 ACRM模型 叶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灵活的时空融合模型的植被覆盖度与植被指数关系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杰 李卫朋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4-272,共9页
时空数据融合模型被广泛地应用于获取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的植被指数与植被覆盖度,但是其反演的精度常常受输入的低空间分辨率影像(如MODIS影像)的影响。本研究基于灵活的时空数据融合方法(FSDAF),深入分析了赛里木湖流域与石河子地区... 时空数据融合模型被广泛地应用于获取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的植被指数与植被覆盖度,但是其反演的精度常常受输入的低空间分辨率影像(如MODIS影像)的影响。本研究基于灵活的时空数据融合方法(FSDAF),深入分析了赛里木湖流域与石河子地区两种不同情景的MODIS影像组合对FSDAF模型植被覆盖度提取精度的影响,并研究了6种植被指数与植被覆盖度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FSDAF模拟影像的植被覆盖度精度取决于2个时期MODIS影像的变化率,影像变化小时取得的精度明显好于影像差异大的情况。而采用植被指数对植被覆盖度模拟时,NDVI与OSAVI的线性拟合效果较好,可以获取较理想的结果。试验表明,采用时空模型用于研究区植被覆盖反演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融合模型 灵活的时空融合模型 植被覆盖度 植被指数 LANDSAT TM MODIS 线性与非线性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NOAA/AVHRR资料进行牧草产量及载畜量监测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陈全功 卫亚星 梁天刚 《草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50-60,共11页
本文详述了如何利用NOAA/AVHRR资料进行草地产草量和载畜量监测的方法性研究。针对NOAA/AVHRR资料和我国草地的特点,提出为消除植被指数资料误差,建立平均植被指数影象;推导出新的修正后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公式;... 本文详述了如何利用NOAA/AVHRR资料进行草地产草量和载畜量监测的方法性研究。针对NOAA/AVHRR资料和我国草地的特点,提出为消除植被指数资料误差,建立平均植被指数影象;推导出新的修正后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公式;提出“面”与“面”相关的概念,建立平均植被指数影象与草地产量级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面”内的不同景观组分对植被指数的贡献,回归出统一的产草量预报模式;进行牧草产量和季节牧场载畜量的动态监测,形成了一套完整有序的监测方法和步骤。可在大范围的草地上使用NOAA/AVHRR资料,进行草地的分级、制图和估产,并准确地标识出它们的位置和分布规律,进行季节牧场载畜量的平衡分析,为季节畜牧业的实行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畜量 牧草 产量 草地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南煤田阜康矿区地表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龙辉 曾强 +2 位作者 杨洁 沈莉 高坡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3-118,共6页
为了解准南煤田阜康矿区地表植被变化情况及趋势,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法对Landsat遥感影像进行反演,得到矿区四级植被覆盖度面积,并采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其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7年,1级与2级植被覆盖度面积呈先... 为了解准南煤田阜康矿区地表植被变化情况及趋势,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法对Landsat遥感影像进行反演,得到矿区四级植被覆盖度面积,并采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其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7年,1级与2级植被覆盖度面积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3级与4级植被覆盖度面积呈相反变化趋势。矿区植被分布受区内地表河流影响显著,其中4级植被覆盖度区域沿矿区内河流沿岸分布相对集中。灰色预测GM(1,1)模型结果表明:2019-2027年,2级植被覆盖度面积呈逐年递增趋势,1级、3级与4级植被覆盖度面积呈逐年递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康矿区 遥感影像 归一化植被指数 反演 植被覆盖度 GM(1 1)模型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植被指数变化量分析的冬小麦长势动态监测 被引量:4
11
作者 陆洲 罗明 +3 位作者 谭昌伟 徐飞飞 梁爽 杨昕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57-1264,共8页
为进一步探究利用中低分辨率影像监测小麦苗情的机理,丰富小麦长势动态监测的模式,结合2017-2018年定点观测试验,以GF-WFV数据为遥感影像源,研究了孕穗-开花期冬小麦主要长势变化量参数和产量及其与植被指数变化量间的定量关系,以逐步... 为进一步探究利用中低分辨率影像监测小麦苗情的机理,丰富小麦长势动态监测的模式,结合2017-2018年定点观测试验,以GF-WFV数据为遥感影像源,研究了孕穗-开花期冬小麦主要长势变化量参数和产量及其与植被指数变化量间的定量关系,以逐步回归方法筛选目标长势变化量参数,分别构建及评价基于GF-WFV影像遥感植被指数变化量的孕穗-开花期叶片含氮量变化量和叶绿素含量变化量监测模型。结果表明,冬小麦叶片含氮量变化量(ΔLNC)和叶绿素含量变化量(ΔCHL)与产量密切相关,而孕穗-开花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量(ΔNDVI)、比值植被指数变化量(ΔRVI)分别与ΔLNC和ΔCHL相关性最好,因此选择这两个植被指数变化量作为敏感参量构建冬小麦长势监测模型。经验证,基于ΔNDVI和ΔRVI构建的长势线性模型可靠且精度高,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70和0.64,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39%和0.08 mg·L^-1FW。基于预测模型和实测数据分级量化表达冬小麦长势的空间分布状况,能够很好实现了基于GF-WFV时相影像长势不同等级的遥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冬小麦 GF-WFV影像 植被指数变化量 长势动态 监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区域生态环境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乔平林 张继贤 +2 位作者 卢秀山 高武俊 张运生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7-99,共3页
如何利用智能化信息提取技术,进行区域生态环境自动分类,一直是一种前沿性研究。该文在分析研究区自然景观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的建模要素,基于神经网络技术,并根据生态环境的遥感探测机理,利用TM卫星遥感数据中的可见... 如何利用智能化信息提取技术,进行区域生态环境自动分类,一直是一种前沿性研究。该文在分析研究区自然景观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的建模要素,基于神经网络技术,并根据生态环境的遥感探测机理,利用TM卫星遥感数据中的可见光、热红外、植被指数(NDVI)以及DEM数据,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区域生态环境信息自动提取模型,形成了一种新的生态环境分类方法,其分类结果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BP模型 TM影像 NDVl 生态环境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NNDVI和纹理提取航空影像林地信息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周威 顾行发 +2 位作者 余涛 孟庆岩 胡新礼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4-158,共5页
针对如何有效利用高空间分辨率航空影像提取林地信息的问题,根据航空影像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影像新归一化植被指数(光谱特征)和形态学梯度(纹理特征)的融合模型。通过实验测试并验证了特征融合模型利用航空影像提取林地信息的效果;分析... 针对如何有效利用高空间分辨率航空影像提取林地信息的问题,根据航空影像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影像新归一化植被指数(光谱特征)和形态学梯度(纹理特征)的融合模型。通过实验测试并验证了特征融合模型利用航空影像提取林地信息的效果;分析了航空影像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对林地信息提取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融合方法能够有效的利用航空影像提取林地信息,其最大加权单类分类成功指数达到97.36%,提取林地信息精度优于非融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影像 林地信息 新归一化植被指数 纹理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中值融合模型的条件植被温度指数降尺度转换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鹏新 刘郊 +2 位作者 李俐 张树誉 解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108,共9页
为获得基于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更为精确的定量化干旱监测结果,以陕西省关中平原为研究区域,基于Aqua MODIS数据反演的1 km空间分辨率的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TCI)的定量化干旱监测结果(MODIS-VTCI)和Landsat OLI/TIRS数据反演的30 m空间... 为获得基于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更为精确的定量化干旱监测结果,以陕西省关中平原为研究区域,基于Aqua MODIS数据反演的1 km空间分辨率的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TCI)的定量化干旱监测结果(MODIS-VTCI)和Landsat OLI/TIRS数据反演的30 m空间分辨率的VTCI相对干湿监测结果(Landsat-VTCI),应用降尺度的中值融合模型(MFM)将基于MODIS数据反演的VTCI降尺度至30 m空间分辨率的VTCI定量化干旱监测,并对其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应用降尺度的中值融合模型转换的VTCI定量化干旱监测结果(MFM-VTCI)与Landsat-VTCI的空间分布及纹理特征相似,两者间的相关系数和结构相似度均较大,均方根误差、差值影像及差值频数分布图所呈现的结果与定量化干旱监测结果和相对干湿监测结果间的系统误差相符,表明Landsat-VTCI与MFM-VTCI间的可比性较强。MFM-VTCI与累计降水间的相关性和MODIS-VTCI与累计降水间的相关性相近,均大于Landsat-VTCI与累计降水间的相关性,表明MFM-VTCI是定量化的干旱监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遥感监测 MODIS数据 Landsat数据 降尺度 条件植被温度指数 中值融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喀斯特流域赋水遥感定量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贺中华 陈晓翔 +2 位作者 梁虹 黄法苏 赵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79,82,共5页
喀斯特流域具有特殊的双重含水介质和地表-地下水系结构,与常态流域相比,其水资源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除气候、地貌、岩性等因素外,流域植被覆盖率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贵州省内选择20个典型流域作为研究样区,根据植被光谱特征、流域赋水光... 喀斯特流域具有特殊的双重含水介质和地表-地下水系结构,与常态流域相比,其水资源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除气候、地貌、岩性等因素外,流域植被覆盖率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贵州省内选择20个典型流域作为研究样区,根据植被光谱特征、流域赋水光谱特征,利用遥感技术,对TM影像进行光谱辐射亮度及表观反射率计算,得到各类植被指数。根据多元回归分析原理,借助Spss、MATLAB软件,利用比值植被指数、差值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转换型植被指数、重归一化植被指数、增强型植被指数构建了喀斯特流域赋水动态变化监测、预测模型,通过方差分析和样区检验,表明该模型监测、预测效果好,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流域赋水 LANDSAT TM影像 植被指数 监测预测模型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流域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与变化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雁 刘蜀鄂 雷琳 《林业调查规划》 2011年第6期10-12,16,共4页
植被覆盖度是刻画地表植被覆盖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指示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洱海流域1990年和2006年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法对洱海流域1990年和2006年植被覆盖度进行遥感估算,并进行变化分析.结果显示,近17... 植被覆盖度是刻画地表植被覆盖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指示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洱海流域1990年和2006年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法对洱海流域1990年和2006年植被覆盖度进行遥感估算,并进行变化分析.结果显示,近17年来洱海流域植被覆盖度总体上有所提高,无植被覆盖区域面积明显下降,高植被覆盖占全植被覆盖区域面积比大幅提高,二者面积比近50%;在空间分布上,洱海流域上游地区、东部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较低,对地区生态环境稳定构成重大威胁,将是今后洱海流域生态建设和整治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遥感估算 NDVI指数 TM影像 二分模型 洱海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白河牧场地上生物量与遥感植被指数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温美佳 贾光林 +4 位作者 宋经元 谢彩香 刘美子 郑司浩 辛天怡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89-1194,共6页
目的:为探讨利用遥感影像进行草原地上生物量估测,更好服务于保护区内的植被生态建设。方法:本文采用TM影像研究若尔盖地区白河牧场地上生物量与遥感植被指数的关系,分别建立了7种植被指数(NDVI、RVI、DVI、SAVI、MSAVI、PVI、GVI)与地... 目的:为探讨利用遥感影像进行草原地上生物量估测,更好服务于保护区内的植被生态建设。方法:本文采用TM影像研究若尔盖地区白河牧场地上生物量与遥感植被指数的关系,分别建立了7种植被指数(NDVI、RVI、DVI、SAVI、MSAVI、PVI、GVI)与地上生物量的线性和6种非线性(对数、反函数、二次多项式、三次多项式、复合、幂函数)回归模型。结果:植被指数MSAVI、NDVI、SAVI、RVI、GVI、DVI、PVI与白河牧场地上生物量模型表现出三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最优,其次是二次多项式、反函数曲线模型、对数曲线模型、线性模型、幂函数曲线模型、复合曲线模型。结论:基于MSAVI的地上生物量的三次多项式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复相关系数R2=0.823005,精度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平均误差为38.7%,拟合精度达到61.3%,能够满足中尺度地上生物量的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影像 回归模型 植被指数 地上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波段SAR图像伪彩色融合算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永安 宋建社 刘元国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5820-5823,5827,共5页
针对多波段SAR图像互补信息的利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ontourlet变换与IHS变换结合的伪彩色融合算法。利用最佳指数模型选择出信息量最大、相关性最小的三个波段图像,实现RGB到IHS彩色空间的变换;然后用Contourlet变换对I分量和另一波... 针对多波段SAR图像互补信息的利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ontourlet变换与IHS变换结合的伪彩色融合算法。利用最佳指数模型选择出信息量最大、相关性最小的三个波段图像,实现RGB到IHS彩色空间的变换;然后用Contourlet变换对I分量和另一波段SAR图像进行多尺度分解,分别得到低通近似子带和方向高频子带。对方向高频子带定义一个边缘信息量测因子融合策略进行融合,近似子带用平均方法融合,并进行Contourlet重构得到融合后的I分量。结合H、S分量进行IHS到RGB空间的反变换。综合了不同波段图像特征,把人眼难以分辨的灰度转化为可分辨的色彩,保持SAR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同时,增强谱分辨率,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OURLET变换 IHS变换 最佳指数模型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1/2遥感数据的冬小麦覆盖地表土壤水分协同反演 被引量:13
19
作者 赵建辉 张蓓 +1 位作者 李宁 郭拯危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2-699,共8页
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对冬小麦覆盖地表土壤水分进行监测有助于解决因土壤供水导致的冬小麦歉收和农业用水浪费等问题。为了降低冬小麦覆盖地表土壤水分微波遥感反演过程中冬小麦对雷达后向散射系数的影响,该文基于Sentinel-1... 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对冬小麦覆盖地表土壤水分进行监测有助于解决因土壤供水导致的冬小麦歉收和农业用水浪费等问题。为了降低冬小麦覆盖地表土壤水分微波遥感反演过程中冬小麦对雷达后向散射系数的影响,该文基于Sentinel-1携带的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和Sentinel-2携带的多光谱成像仪(MSI)数据,结合水云模型,开展冬小麦覆盖地表土壤水分协同反演研究。首先,基于MSI数据,该文定义了一种新的植被指数,即融合植被指数(FVI),用于冬小麦含水量反演;然后,该文发展了一种基于主被动遥感数据的冬小麦覆盖地表土壤水分反演半经验模型,校正冬小麦在土壤水分反演过程中对雷达后向散射系数的影响;最后,以河南省某地冬小麦农田为研究区域,开展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和FVI两种指数与VV,VH,VV/VH 3种极化组合而成的6种反演方式下的土壤水分反演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以FVI为植被指数,能够更好地去除冬小麦在土壤水分反演过程中对雷达后向散射系数的影响;6种反演方式中,FVI与VV/VH组合下的反演效果最优,其决定系数为0.7642,均方根误差为0.0209 cm^(3)/cm^(3),平均绝对误差为0.0174 cm^(3)/cm^(3),展示了该文所提土壤水分反演模型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土壤水分反演 水云模型 融合植被指数 Sentinel-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在稻纵卷叶螟危害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铭淇 包云轩 +3 位作者 黄璐 陈晨 杨荣明 朱凤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30-1542,共13页
为探讨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监测稻纵卷叶螟危害的可行性,本研究于2021年6-10月开展了无人机对稻纵卷叶螟危害和田间水稻生育状况的同步观测试验,分析了15种植被指数与卷叶率(虫害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分别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多项式... 为探讨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监测稻纵卷叶螟危害的可行性,本研究于2021年6-10月开展了无人机对稻纵卷叶螟危害和田间水稻生育状况的同步观测试验,分析了15种植被指数与卷叶率(虫害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分别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多项式拟合、多元逐步回归法和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水稻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的卷叶率反演模型;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最优模型并分析卷叶率与水稻生理生态参数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1)3个生育期的大部分植被指数与卷叶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每个生育期卷叶率与均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相关性都是最高的。(2)分蘖期的卷叶率反演模型效果最好,孕穗期的模型较好,拔节期的模型效果稍差。(3)在分蘖期,稻纵卷叶螟对水稻的危害反映在叶绿素浓度的下降和叶色的变化;在拔节期,虫害会引起水稻的补偿反应,导致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增加;在孕穗期虫害对水稻生长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叶绿素含量下降。本研究结果可为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区域范围内精确识别稻纵卷叶螟危害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无人机遥感 植被指数 多光谱影像 反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