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4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of LPI radar signals using visibility graphs 被引量:3
1
作者 WAN Tao JIANG Kaili +2 位作者 LIAO Jingyi TANG Yanli TANG Bi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0年第6期1186-1192,共7页
The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of radar signal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maintenance of future electronic warfare(EW).So far,however,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with signal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especially in the l... The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of radar signal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maintenance of future electronic warfare(EW).So far,however,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with signal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especially in the low probability of intercept(LPI)radar.This paper explores the usefulness of such an algorithm in the scenario of LPI radar signal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based on visibility graphs(VG).More network and feature information can be extracted in the VG two-dimensional space,this algorithm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signal recognition using the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Wavelet denoising processing is introduced into the signal to be tested,and the denoised signal is converted to the VG domain.Then,the signal detection is performed by using the constant false alarm of the VG average degree.Next,weight the converted graph.Finally,perform feature extraction on the weighted image,and use the feature to complete the recognition.It is testified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offer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such as robustness to noise,and the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accuracy,over the recent resear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tection recognition visibility graph(VG)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 k-nearest neighbor(K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MAS structure and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chanism of hypersonic target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system 被引量:2
2
作者 WU Xia LI Yan +4 位作者 SUN Yongjian CHEN Alei CHEN Jianwen MA Jianchao CHEN Ha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0年第6期1105-1115,共11页
The hypersonic target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system is studied,on the basis of overall planning and design,a multi-agent system(MAS)structure and intelligent+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chanism based on target detecti... The hypersonic target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system is studied,on the basis of overall planning and design,a multi-agent system(MAS)structure and intelligent+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chanism based on target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are proposed,and the multi-agent operation process is analyzed and designed in detail.In the specific agents construction,the information fusion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to defining the embedded agents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 in the system structure,and the intelligent processing ability of complex and uncertain problems is emphatically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autonomy and collaboration.The aim is to optimize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rategy of the hypersonic target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system and improve the robustness and rapidity of th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sonic target detection recognition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fusion multi-agent system(M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method for coastal oil tank detection in polarimetric SAR images based on recognition of T-shaped harbor
3
作者 LIU Chun XIE Chunhua +2 位作者 YANG Jian XIAO Yingying BAO Junli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3期499-509,共11页
To automatically detect oil tanks in 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images, a coastal oil tank detection method is proposed based on recognition of T-shaped harbor. First of all, the T-shaped harbor is d... To automatically detect oil tanks in 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images, a coastal oil tank detection method is proposed based on recognition of T-shaped harbor. First of all, the T-shaped harbor is detected to locate the region of interest(ROI) of oil tanks. Then all suspicious targets in the ROI are extracted by the segmentation of strong scattering targets and the classifier of H/α. The template targets are selected from the suspicious targets by the combination of a proposed circular degree parameter and the similarity parameter(SP) of the polarimetric coherency matrix. Finally, oil tanks are detected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the similarity parameter between each suspicious target and template targets in ROI. Polarimetric SAR data acquired by RADARSAT-2 over Berkeley and Singapore areas are used for testing.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the targets are correctly detected and the overall detection rate is close to 80%.The false rate is effectively reduced by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ompared with the method without T-shaped harbor recogn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 tank detection T-shaped harbor recognition 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rget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in SAR imagery based on KFDA
4
作者 Fei Gao Jingyuan Mei +3 位作者 Jinping Sun Jun Wang Erfu Yang Amir Hussai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5年第4期720-731,共12页
Current research on target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from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es is usually carried out separately. It is difficult to verify the ability of a target recognition algorithm for adapting... Current research on target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from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es is usually carried out separately. It is difficult to verify the ability of a target recognition algorithm for adapting to changes in the environment. To realize the whole process of SAR automatic target recognition (ATR), es- pecially for the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of vehicles, an algorithm based on kernel fisher discdminant analysis (KFDA) is proposed. First, in order to make a better description of the difference be- tween the background and the target, KFDA is extended to the detection part. Image samples are obtained with a dual-window approach and features of the inner and outer window samples are extracted by using KFDA.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eatures of inner and outer window samples is compared with a threshold to determine whether a vehicle exists. Second, for the target area, we propose an improved KFDA-IMED (image Euclidean distance) combined with a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to recognize the vehicles. Experimental results validate the performance of our method. On the detection task, our proposed method obtains not only a high detection rate but also a low false alarm rate without using any prior information. For the recognition task, our method overcomes the SAR image aspect angle sensitivity, reduces the requirements for image preprocessing and improves the recogni- tion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target detection ker-nel fisher discriminant analysis (KFDA) target recognition imageEuclidean distance (IM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face recognition algorithm based on detecting reliable components 被引量:1
5
作者 Huang Wenjun Zhou Xuebing Niu Xiamu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69-773,共5页
Fisherfaces algorithm is a popular method for face recognition.However,there exist some unstable com- ponents that degrade recognition performance.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 method based on detecting reliable com- pon... Fisherfaces algorithm is a popular method for face recognition.However,there exist some unstable com- ponents that degrade recognition performance.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 method based on detecting reliable com- ponents to overcome the problem and introduce it to 3D face recognition.The reliable components are detected within the binary feature vector,which is generated from the Fisherfaces feature vector based on statistical properties,and is used for 3D face recognition as the final feature vector.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iable components fea- ture vector is much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Fisherfaces feature vector for face recogn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人脸识别 算法 检测 可靠度 统计特性 Fisherfa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的果园复杂环境下苹果检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岳有军 漆潇 +1 位作者 赵辉 王红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1,共11页
为了使采摘机器人能够在果园复杂环境下(如不同光照条件、叶子遮挡、密集的苹果群和超远视距等场景)对成熟程度各异的苹果果实进行快速且精确的检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的苹果果实检测模型.首先,将EMA注意力机制模块集成到YOLOv... 为了使采摘机器人能够在果园复杂环境下(如不同光照条件、叶子遮挡、密集的苹果群和超远视距等场景)对成熟程度各异的苹果果实进行快速且精确的检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的苹果果实检测模型.首先,将EMA注意力机制模块集成到YOLOv8模型中,使模型更加关注待检测果实区域,抑制背景和枝叶遮挡等一般特征信息,提高被遮挡果实的检测准确率;其次,使用提取特征更加高效的三支路DWR模块对原始C2f模块进行替换,通过多尺度特征融合方法提高小目标检测能力;同时结合DAMO-YOLO的思想,对原始YOLOv8颈部进行重构,实现高层语义和低层空间特征的高效融合;最后,使用Inner-SIoU损失函数对模型进行优化,提高识别精度.在复杂的果园环境中,以苹果作为检测对象,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在测试集下的查准率、召回率、mAP_(0.5)、mAP_(0.5~0.95)以及F1分数分别达到86.1%、89.2%、94.0%、64.4%和87.6%,改进后的算法在大部分指标上均优于原始模型.在不同数量果实场景下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优异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识别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YOLOv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化YOLO v5s-MCA的番茄成熟度检测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奚小波 丁杰源 +5 位作者 翁小祥 王昱 韩连杰 邹赟涵 唐子昊 张瑞宏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3-391,436,共10页
针对自然环境下番茄识别易受复杂背景干扰、相邻果实成熟度相似难以检测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轻量化YOLO v5s-MCA番茄成熟度识别模型,划分成熟期、转熟期、转色期和未熟期4个成熟度等级。该模型在YOLO v5s基础上使用MobileNetV3网络,... 针对自然环境下番茄识别易受复杂背景干扰、相邻果实成熟度相似难以检测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轻量化YOLO v5s-MCA番茄成熟度识别模型,划分成熟期、转熟期、转色期和未熟期4个成熟度等级。该模型在YOLO v5s基础上使用MobileNetV3网络,减少了模型参数量;在主干网络和颈部网络引入坐标注意力机制(Coordinate attention,CA),提高了模型对番茄特征表达能力;将颈部网络替换为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FPN,强化了模型特征融合性能并提高了模型识别准确率;将颈部网络中的标准卷积模块改进为GSConv卷积,减轻了模型复杂度并提高了对目标信息的获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YOLO v5s-MCA模型参数量仅为2.33×10^(6),计算量仅为4.1×10^(9),模型内存占用量仅为4.83 MB,其精准度和平均精度均值分别达到92.8%和95.1%,相对YOLO v5s基础模型分别提升3.4、4.4个百分点。对比YOLO v3s、YOLO v5s、YOLO v5n、YOLO v7、YOLO v8n及YOLO v10n等6种模型,YOLO v5s-MCA模型轻量化效果与检测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成熟度检测 图像识别 YOLO v5s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W算法的sEMG手势识别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韩团军 雷栋元 +1 位作者 黄朝军 卢超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6,共6页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微弱的生物电信号,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控制信息。为了使用生物电信号中的信息控制机械臂动作,提出一种基于DTW算法的sEMG手势识别控制系统,利用该系统对采集的原始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为了确定有效的sEMG,采用移...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微弱的生物电信号,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控制信息。为了使用生物电信号中的信息控制机械臂动作,提出一种基于DTW算法的sEMG手势识别控制系统,利用该系统对采集的原始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为了确定有效的sEMG,采用移动平均法对处理信号进行划分。使用平均绝对值从数据片段中提取有效段数据,应用DTW算法将3路表面肌电信号融合,计算样本与模型之间的相似度,实现手势识别;再将识别后的信号通过无线模块发送到控制指令,以控制机械臂的动作;最后,采用提出的算法并结合6种类型的手势分类模型创建最佳特征模型。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使用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进行手势识别的平均准确率为93.752%,6种手势的平均模型匹配率达到92%,实现了肌电信号对机械臂的精确控制。由此证明所提方法的手势识别比传统的阈值控制开关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势识别 DTW算法 表面肌电图(sEMG) 特征提取 机械臂 手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轨表面伤损的细粒度图像识别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宇 姚心弦 +2 位作者 姚凯洲 陆乾晖 张子豪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6,共8页
基于智慧工务对钢轨轨面状态和伤损的精准识别、定量化修理等需求,结合深度学习和机器视觉,提出了钢轨轨面伤损细粒度图像识别与量化方法。通过采集轨面状态和伤损图像并实现伤损细粒度标注,建立轨面伤损RD-1094数据集,其中的目标密度... 基于智慧工务对钢轨轨面状态和伤损的精准识别、定量化修理等需求,结合深度学习和机器视觉,提出了钢轨轨面伤损细粒度图像识别与量化方法。通过采集轨面状态和伤损图像并实现伤损细粒度标注,建立轨面伤损RD-1094数据集,其中的目标密度达到了每图22.9个。建立轨面伤损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通过对RD-1094数据集的训练和学习,实现了对0.5~30mm的剥离掉块、波长20~200mm的波磨等轨面伤损及其各自发展阶段特征的识别,达到毫米级细粒度。算法对单双排波磨、细小密集和轻重伤剥离掉块、单支和成片疲劳裂纹等能较好的兼容性,可以实现轨面光带形位、伤损尺寸、轻重伤总数、分布面积、波磨波长等状态和伤损的量化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钢轨 表面伤损 目标检测 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YOLOv5焊缝表面缺陷检测算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向前 李星 张永安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6,共9页
为解决当前检测技术中存在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5焊缝表面缺陷检测模型,在其Neck层加入自注意力机制CoTNet,有效减少特征点之间的冗余信息,加速模型的训练,引入BiFPN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结构,加强对缺... 为解决当前检测技术中存在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5焊缝表面缺陷检测模型,在其Neck层加入自注意力机制CoTNet,有效减少特征点之间的冗余信息,加速模型的训练,引入BiFPN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结构,加强对缺陷特征信息的融合,从而提高模型的检测性能。在自建全新的焊缝缺陷数据集上,通过消融实验对比分析改进的YOLOv5模型的检测性能,其中mAP@0.5比原YOLOv5模型提高了8.2%;通过与当前主流检测模型对比分析发现,改进的YOLOv5模型的mAP@0.5值比Faster-RCNN高8.5%,比SSD网络模型高22.3%,满足管道表面焊接缺陷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缺陷检测 目标识别 YOLOv5 自注意力机制 BiFP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算法的在线听课行为识别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猛坤 袁晨 +3 位作者 王琪 赵冲 陈景轩 刘立峰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7-294,共8页
目前目标检测技术日趋成熟,但是针对在线听课行为的识别仍存在挑战。针对在线课堂人为监管力度不足、目标检测模型复杂度较高所导致的在线课堂行为识别不精准、模型计算量较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YOLOv8在线听课行为检测与识别方... 目前目标检测技术日趋成熟,但是针对在线听课行为的识别仍存在挑战。针对在线课堂人为监管力度不足、目标检测模型复杂度较高所导致的在线课堂行为识别不精准、模型计算量较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YOLOv8在线听课行为检测与识别方法。首先在YOLOv8n的基础上添加BiFPN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来进行特征融合,以增加特征提取的能力,提高模型识别准确度;其次在Head端采用C3Ghost模块替代C2f模块,以大幅减少模型计算量。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YOLOv8n-BiFPN-C3Ghost模型在线上听课行为数据集上的mAP@0.5和mAP@0.5∶0.95指标分别为98.6%和92.6%,相比其他课堂行为识别模型在精度上最高提升了4.2%和5.7%,计算量为6.6 GFLOPS,比原模型降低了19.5%。YOLOv8n-BiFPN-C3Ghost模型能以更低的运算成本精确地实现在线听课行为的检测和识别,可以实现对学生在线课堂学习情况的动态、科学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在线课堂 听课行为识别 性能优化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的稻粒特征识别检测系统
12
作者 刘春山 李金琼 +4 位作者 陈思羽 刘洪义 潘佳琦 焦仁宝 初旭宏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8-144,共7页
通过视觉识别图像处理技术对稻谷谷粒进行处理,利用OTSU自适应阈值对稻谷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采用中值滤波对图像进行降噪处理、图像分割和连通区域标记,基于几何形状特征阈值检测算法识别不同种类稻谷的长度、宽度、周长和面积像素值,... 通过视觉识别图像处理技术对稻谷谷粒进行处理,利用OTSU自适应阈值对稻谷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采用中值滤波对图像进行降噪处理、图像分割和连通区域标记,基于几何形状特征阈值检测算法识别不同种类稻谷的长度、宽度、周长和面积像素值,提出一种综合的阈值通用旋转法,可实现不同谷粒的分类。根据获取谷粒图像样品和采集谷粒数目特征,基于形态学处理和分水岭变换分割算法对谷粒进行数目识别提取,最后根据检测的数目和整碎谷粒特征统计汇总稻谷谷粒的相关参数信息,将谷粒识别结果和相关数据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便于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MatLab软件中GUI界面开发的稻谷检测系统对谷粒数目有较好的识别力,精确度达98.327%,对于整碎谷粒的识别误差在可控范围,满足要求与传统人工检测相比,具有检测快速、多样化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系统 特征识别 图像处理 稻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s的杭白菊检测与花期分类
13
作者 施国英 纪嘉鹏 +3 位作者 李天华 李文显 李扬 张观山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2-199,共8页
为精准识别与分类不同花期杭白菊,满足自动化采摘要求,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s的杭白菊检测模型-YOLOv8s-RDL。首先,该研究将颈部网络(neck)的C2f(faster implementation of CSP bottleneck with 2 convolutions)模块替换为RCS-O... 为精准识别与分类不同花期杭白菊,满足自动化采摘要求,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s的杭白菊检测模型-YOLOv8s-RDL。首先,该研究将颈部网络(neck)的C2f(faster implementation of CSP bottleneck with 2 convolutions)模块替换为RCS-OSA(one-shot aggregation of reparameterized convolution based on channel shuffle)模块,以提升骨干网络(backbone)特征融合效率;其次,将检测头更换为DyHead(dynamic head),并融合DCNv3(deformable convolutional networks v3),借助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增强目标检测头的表达能力;最后,采用LAMP(layer-adaptive magnitude-based pruning)通道剪枝算法减少参数量,降低模型复杂度。试验结果表明,YOLOv8s-RDL模型在菊米和胎菊的花期分类中平均精度分别达到96.3%和97.7%,相较于YOLOv8s模型,分别提升了3.8和1.5个百分点,同时权重文件大小较YOLOv8s减小了6 MB。该研究引入TIDE(toolkit for identifying detection and segmentation errors)评估指标,结果显示,YOLOv8s-RDL模型分类错误和背景检测错误相较YOLOv8s模型分别降低0.55和1.26。该研究为杭白菊分花期自动化采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YOLOv8s 杭白菊检测 花期分类 LA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长时地面目标跟踪技术
14
作者 卢晓燕 沈猛 +5 位作者 王洁 李嘉恒 杨一洲 何曦 曹玉举 庞澜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3-354,共12页
目标跟踪作为图像处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智能视频监控、军事侦察等领域。但在面对物体形变以及遮挡等复杂应用场景时,相关滤波算法由于缺乏目标和背景判别区分以及遮挡状态判断等策略,存在跟错目标、缓慢漂移到背景等现象,... 目标跟踪作为图像处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智能视频监控、军事侦察等领域。但在面对物体形变以及遮挡等复杂应用场景时,相关滤波算法由于缺乏目标和背景判别区分以及遮挡状态判断等策略,存在跟错目标、缓慢漂移到背景等现象,在遮挡后目标重新出现时,缺乏重检测机制,这些问题导致了跟踪性能在实际工程中大幅下降。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改进设计,首先在跟踪过程中,使用网络优化器更新多层深度特征提取网络,优化损失函数提高目标与背景的判别能力;其次,采用多重检测抗遮挡优化机制,确定跟踪器状态更新机制;最后,基于深度学习进行检测跟踪识别一体化设计,实现跟踪前典型目标的自动捕获,目标受遮挡后重新出现时实现对典型目标的重新捕获定位。在实验分析中,分别从跟踪精度、可视化定量损失以及算法速度等方面进行了性能验证。实测数据显示,本文采用的方法在以上方面性能表现良好,优于改进前的ECO(efficientconvolution operators for tracking)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特征网络优化器 检测跟踪识别一体化 重新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人员危险行为检测方法
15
作者 张旭辉 余恒翰 +6 位作者 杜昱阳 杨文娟 赵亦辉 万继成 王彦群 赵典 汤杜炜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71,共8页
井下人员危险行为检测是煤矿安全防控的关键环节。现有目标检测技术用于人员危险行为检测时,受煤矿井下复杂工况、设备遮挡、多目标密集、粉尘干扰等因素影响,存在特征提取不准确等问题,且未明确界定人员危险行为。以YOLOv8−pose模型为... 井下人员危险行为检测是煤矿安全防控的关键环节。现有目标检测技术用于人员危险行为检测时,受煤矿井下复杂工况、设备遮挡、多目标密集、粉尘干扰等因素影响,存在特征提取不准确等问题,且未明确界定人员危险行为。以YOLOv8−pose模型为基准架构,采用DCNv4和PConv模块融合的DCNv4−PConv混合模块代替标准卷积,添加混合局部通道注意力(MLCA)模块,并采用感受野注意力卷积(RFAConv)模块替换检测头,构建了PMR−YOLO模型,用于检测井下监控图像中人体关键点,提升检测精度和运算速度。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人员行为识别算法,将井下人员行为划分为9种类别,基于YOLOv8−pose模型检测的人体关键点形成人体骨架,判断人员行为类别型。采用DsLMF+数据集进行消融实验、对比实验和人员行为识别实验,结果表明:DCNv4−PConv混合模块、MLCA模块、RFAConv模块的引入有效提高了YOLOv8−pose模型的精确度、召回率和平均精度均值(mAP);PMR−YOLO模型对人体关键点特征提取的精确度、召回率和mAP分别为0.893,0.841,0.852,较YOLOv8−pose模型分别提高了6.9%,14.4%,10.5%;基于PMR−YOLO模型的检测方法可有效识别井下人员9种行为类别,识别准确率均不低于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识别 危险行为检测 人员行为识别 YOLOv8−pose模型 人体关键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块交互和依存关系的生物医学事件检测
16
作者 张勇 左皓阳 +1 位作者 苏莹 周光有 《中文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126,共8页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模块交互和依存关系的生物医学事件检测模型。该模型在事件检测模块中融入了命名实体识别模块与图卷积策略,充分利用数据集中的标注信息和远距离依存关系来提高文本的语义表示。该模型同时构造了一个命名实体识别模块...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模块交互和依存关系的生物医学事件检测模型。该模型在事件检测模块中融入了命名实体识别模块与图卷积策略,充分利用数据集中的标注信息和远距离依存关系来提高文本的语义表示。该模型同时构造了一个命名实体识别模块和一个事件检测模块,并将命名实体识别模块中训练的语义特征拼接到事件检测模块,以增强事件检测的语义信息。同时,该模型还在事件检测模块中集成了基于门控机制的图卷积层,以利用依存句法信息来提高单词之间远距离依存关系的建模能力。在生物医学事件检测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的F_(1)值达到了81.63%,整体性能优于其他模型,显示了模块交互与图卷积策略在提升生物医学事件检测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事件检测 模块交互 命名实体识别 图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合语言源代码漏洞检测方法
17
作者 张学军 郭梅凤 +3 位作者 张潇 张斌 黄海燕 蔡特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13,共11页
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源代码漏洞检测方法主要针对单一编程语言进行特征学习,难以对混合编程语言软件项目因代码单元间的关联和调用产生漏洞进行有效检测.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合语言源代码漏洞检测方法DL-HLVD.首先利用B... 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源代码漏洞检测方法主要针对单一编程语言进行特征学习,难以对混合编程语言软件项目因代码单元间的关联和调用产生漏洞进行有效检测.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合语言源代码漏洞检测方法DL-HLVD.首先利用BERT层将代码文本转换为低维向量,并将其作为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的输入来捕获上下文特征,同时使用条件随机场来捕获相邻标签间的依赖关系;然后对混合语言软件中不同类型编程语言的函数进行命名实体识别,并将其和程序切片结果进行重构来减少代码表征过程中的语法和语义信息的损失;最后设计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提取漏洞代码特征,实现对混合语言软件漏洞检测.在SARD和CrossVul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DL-HLVD在两类漏洞数据集上识别软件漏洞的综合召回率达到了95.0%,F1值达到了93.6%,比最新的深度学习方法VulDeePecker、SySeVR、Project Achilles在各个指标上均有提升,说明DL-HLVD能够提高混合语言场景下源代码漏洞检测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洞检测 命名实体识别 程序切片 混合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Z的果实识别检测算法
18
作者 苏佳 罗都 +2 位作者 梁奔 冯康康 张建燕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3-1511,共9页
针对当前果实识别中检测速度慢和遮挡目标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YOLO-Z果实识别算法。使用YOLOv7-Tiny作为基础模型,采用轻量级的T-Net作为新的特征提取网络,减少网络层数,解决参数量过大及模型计算速度过慢的问题;使用AFPN特征... 针对当前果实识别中检测速度慢和遮挡目标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YOLO-Z果实识别算法。使用YOLOv7-Tiny作为基础模型,采用轻量级的T-Net作为新的特征提取网络,减少网络层数,解决参数量过大及模型计算速度过慢的问题;使用AFPN特征融合结构缩减非相邻层之间较大的语义差距,增强特征信息的提取,提升模型的精度;引入损失函数Repulsion Loss,用于计算遮挡损失,解决目标遮挡问题,提高果实识别检测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参数量达4.3 M,FPS为每秒200帧,mAP达到93.40%,较YOLOv7-Tiny提升0.9个百分点,参数量下降1.7 M,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特征信息 分类回归 果实识别 目标遮挡 每秒传输帧数 平均检测精度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电缆终端铅封缺陷超声图像卷积神经网络识别
19
作者 方春华 周固 +4 位作者 邵斌 胡冻三 夏荣 欧阳本红 普子恒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7,共8页
高压电缆终端铅封因安装工艺不当以及在外力作用下会出现孔洞、脱粘或裂缝等缺陷,严重影响输电线路稳定运行。为解决传统超声检测铅封缺陷是因通过人工观察超声图像而存在的效率和准确率偏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高... 高压电缆终端铅封因安装工艺不当以及在外力作用下会出现孔洞、脱粘或裂缝等缺陷,严重影响输电线路稳定运行。为解决传统超声检测铅封缺陷是因通过人工观察超声图像而存在的效率和准确率偏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高压电缆终端铅封缺陷超声图像识别方法,可以自动从铅封缺陷超声图像中学习特征并完成缺陷分类识别。建立了4种典型铅封缺陷超声图像样本库,搭建了铅封缺陷超声图像识别模型,采用经过规范化处理的超声图像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卷积神经网络试验参数,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出铅封不同类型缺陷,准确率可以达到100%,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抗干扰能力强,对铅封缺陷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在实际的终端铅封缺陷检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终端 铅封 超声图像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缺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超分辨率重建的YOLOv7煤矸石识别模型
20
作者 李娜 秦昆德 +1 位作者 李想 张澳迪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43-352,共10页
在洗煤场景下拍摄的影像中煤矸石目标光照低且分布不均匀,同时在洗煤过程中目标存在遮挡、过曝或逆光现象,使得边界和纹理较模糊,提取特征过程中纹理特征容易丢失,造成误检。因此,对不均匀低光照的煤矸石目标检测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 在洗煤场景下拍摄的影像中煤矸石目标光照低且分布不均匀,同时在洗煤过程中目标存在遮挡、过曝或逆光现象,使得边界和纹理较模糊,提取特征过程中纹理特征容易丢失,造成误检。因此,对不均匀低光照的煤矸石目标检测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融合超分辨率重建的煤矸石识别模型。对于图像中的小目标煤矸石,利用超分辨率重建技术将分辨率提高后再进一步利用YOLOv7模型检测目标以提升整体检测效果。在超分辨重建模块中加入煤矸石锐化功能模块,提升煤矸石目标边缘清晰度,以保证在特征提取时通过浅层特征层能更好地提取煤矸石目标轮廓、形状等信息。在构建的煤矸石数据集上进行煤矸石目标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算法在煤、矸石检测任务中平均精度分别达到99.52%与98.84%。且模型在非均匀光照、粉尘干扰场景保持识别稳定性,煤、矸石漏检率分别降低18和17个百分点。改善了小目标与纹理模糊目标识别困难问题,为煤矸石识别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检测 超分辨率重建 小目标检测 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