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空间复用的强度比可控双焦点超透镜设计
1
作者 穆勇豪 张海军 +2 位作者 龙尤 彭飞 周家武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0,共7页
双焦点透镜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针对其小型化、轻量化的需求,结合超透镜对于光场的精细调控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复用的强度比可控双焦点超透镜设计。首先,分析了离轴超透镜的设计原理,将其作为双焦点超透镜的子超透镜;接着,对比... 双焦点透镜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针对其小型化、轻量化的需求,结合超透镜对于光场的精细调控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复用的强度比可控双焦点超透镜设计。首先,分析了离轴超透镜的设计原理,将其作为双焦点超透镜的子超透镜;接着,对比分析了拼接法和空间复用法两种超透镜耦合方法,结果证明空间复用法能够更好地还原子超透镜的性能;最后,基于调整微结构数量的思想调控聚焦强度,实现了1∶2、3∶2两种强度比的双焦点超透镜设计,验证了强度调控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透镜 双焦点透镜 空间复用 聚焦强度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多芯光纤跨洋传输中的模式依赖损耗研究(特邀)
2
作者 孙林 毛萌 +3 位作者 张璐 王伟业 刘宁 沈纲祥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共6页
【目的】现阶段超过99%的国际数据正在海底光缆中传输,海缆系统主要存在供能受限与物理空间受限的难题,多芯光纤(MCF)被认为是下一代海缆系统的潜在解决方案。耦合多芯光纤(CC-MCF)因其具备更高的空间复用密度,适用于物理空间受限的海... 【目的】现阶段超过99%的国际数据正在海底光缆中传输,海缆系统主要存在供能受限与物理空间受限的难题,多芯光纤(MCF)被认为是下一代海缆系统的潜在解决方案。耦合多芯光纤(CC-MCF)因其具备更高的空间复用密度,适用于物理空间受限的海缆系统以作为扩容的关键传输媒介。针对制约CC-MCF传输性能提升的关键损伤之一——模式依赖损耗(MDL),文章聚焦于CC-MCF跨洋传输中的MDL机理与抑制技术,旨在探究异质MCF的空间模式色散(SMD)对MDL估计与抑制的性能影响。【方法】具体地,通过建立基于耦合薛定谔方程的4芯CC-MCF跨洋传输模型,并基于仿真模型进行自洽验证,探究了不同链路SMD条件下,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抽头的MDL估计的准确度演变规律。同时,探究SMD影响下基于Hadamard变换的空时编码(STC)技术方案的MDL抑制性能。【结果】结果表明,低于10 ps/km的SMD系数有助于实现准确的MDL估计,同时实验验证了采用基于Hadamard变换的STC技术在4芯CC-MCF传输系统中,当存在10 dB MDL时可以带来超过5.5 dB的Q值增益。【结论】文章研究结果基于理论仿真与实验验证,综合分析了CC-MCF链路的损伤估计与抑制,有望为下一代高空间复用密度的CC-MCF海缆通信技术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分复用 耦合多芯光纤 跨洋传输 海底光通信 模式依赖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引力波探测望远镜指向偏差地面高精度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宋奇林 李杨 +5 位作者 周子夜 肖亚维 杨金生 黄林海 顾乃庭 饶长辉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7,共12页
星载望远镜是实现空间引力波探测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于各星座之间传输距离达到109 m量级,对望远镜指向精度提出了nrad量级的严苛要求,而指向偏差高精度测量和定标就成为实现空间引力波探测星载望远镜高精度指向的前提。为实现星载望远... 星载望远镜是实现空间引力波探测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于各星座之间传输距离达到109 m量级,对望远镜指向精度提出了nrad量级的严苛要求,而指向偏差高精度测量和定标就成为实现空间引力波探测星载望远镜高精度指向的前提。为实现星载望远镜指向偏差地面测试及传感器定标需求,本文提出基于哈特曼原理的新型指向偏差高精度测量方法,采用多子孔径空间复用思想降低各类随机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显著提升了指向偏差测量精度。本文根据传感器参数与指向偏差测量精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对哈特曼传感器参数进行了分析优化,并分析了星载望远镜指向偏差测量精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哈特曼原理的多子孔径空间复用方法,可以实现对星载望远镜指向偏差0.62nrad的高精度测量,为空间引力波探测望远镜地面测试及在轨传感器定标提供了可行途径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望远镜 指向偏差测量 哈特曼 多子孔径空间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时复用非线性Stokes层析的偏振分辨上转换探测(特邀)
4
作者 赵文潇 姜嘉琪 +4 位作者 李春宇 赵波 王爱丽 吴海滨 朱智涵 《红外与激光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共7页
偏振分辨的上转换探测技术旨在充分利用红外组件高物理分辨率与可见面阵探测器高灵敏与高响应特性,以实现紧凑、稳定的偏振分辨上转换探测系统。该系统需在上转换过程中同时获取目标物体的强度及偏振维度信息,从而提升目标探测的细节及... 偏振分辨的上转换探测技术旨在充分利用红外组件高物理分辨率与可见面阵探测器高灵敏与高响应特性,以实现紧凑、稳定的偏振分辨上转换探测系统。该系统需在上转换过程中同时获取目标物体的强度及偏振维度信息,从而提升目标探测的细节及可视度,改善传统上转换探测在复杂环境中的图像亮度灰暗及信息丢失问题。然而由于光参量过程的偏振依赖性,偏振分辨上转换系统往往需要引入额外光学结构,这极大限制了系统的紧凑性及成像分辨率。为此,提出并实验论证了一种基于电控可调延迟器的分时复用非线性Stokes层析方案——利用电控可调延迟器毫秒级响应速度与光参量过程中天然的偏振选择性,以分时方式构建偏振分辨上转换探测系统。该方案无需复杂光机结构、无任何机械运动装置且可充分利用可见探测器的空间分辨率。该研究为基于红外偏振分辨成像技术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型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探测 偏振分辨 分时复用 空间Stokes层析 可调延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分集入射电磁波的高效轨道角动量复用传输 被引量:1
5
作者 倪涛 夏强 李迎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0,共5页
电磁波的轨道角动量(OAM)复用对高速无线通信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空间分集入射电磁波的高效OAM复用,文中提出了一种非对称式超表面单元结构,在不同入射角度下具有OAM复用所需的角域色散相位响应和高透射率。基于此单元结构构建了一... 电磁波的轨道角动量(OAM)复用对高速无线通信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空间分集入射电磁波的高效OAM复用,文中提出了一种非对称式超表面单元结构,在不同入射角度下具有OAM复用所需的角域色散相位响应和高透射率。基于此单元结构构建了一种工作于X波段的OAM复用超表面,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其对±45°入射电磁波分别可以实现l=±2模式的OAM复用传输。与现有的OAM复用超表面相比,该超表面能够转换更多的能量而不会产生其他透射方向的寄生OAM波束,从而显著提高了空间分集入射电磁波的OAM复用传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角动量 超表面 角域色散 复用 空间分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导体激光短阵列的976nm高功率光纤耦合模块 被引量:14
6
作者 郝明明 秦莉 +3 位作者 朱洪波 刘云 张志军 王立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5-903,共9页
采用12只出射波长为976nm的传导冷却半导体激光短阵列为发光单元,研制出了百瓦级高功率光纤耦合模块。首先,利用光束转换器(BTS)和柱透镜对每只半导体激光短阵列进行光束整形,使得快慢轴方向光束质量接近并且发散角相同;然后,应用空间... 采用12只出射波长为976nm的传导冷却半导体激光短阵列为发光单元,研制出了百瓦级高功率光纤耦合模块。首先,利用光束转换器(BTS)和柱透镜对每只半导体激光短阵列进行光束整形,使得快慢轴方向光束质量接近并且发散角相同;然后,应用空间合束技术将每6只半导体激光短阵列在垂直方向上叠加,形成一个激光组,并利用偏振分束器(PBS)将两个激光组偏振合束;最后利用优化设计的三片式聚焦镜将激光耦合到光纤中。实验结果表明:该光纤模块的连续输出激光功率可达418.9W,光纤芯径仅为400μm,数值孔径(NA)为0.22,由此可得到激光亮度为2.19 MW/(cm2.str)。利用Matlab软件分析光纤出射的光束形貌为平顶分布,显示其适合用于金属材料的硬化和焊接等领域。最后测量了模块的光谱,电流从20A增加到50A时,激光的峰值波长漂移了6.8nm,并且在50A时光谱宽度为4.12nm,表明该光纤耦合模块散热良好。同其它类型激光器相比,本激光模块电光转换效率和出光功率高,适用于材料加工和泵浦光纤激光器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短阵列 光纤耦合 高功率激光 光学设计 空间合束 偏振合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W级高亮度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耦合模块 被引量:7
7
作者 余俊宏 郭林辉 +4 位作者 王昭 谭昊 高松信 武德勇 张凯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7,共5页
光纤激光器系统需要高可靠性、高亮度、高功率光纤耦合输出二极管激光器模块作为泵浦源。基于mini-bar二极管激光器芯片,采用光束精密准直技术、自由空间合束技术来获得高亮度、高功率光纤耦合输出,针对光纤芯径为200μm、数值孔径为0.2... 光纤激光器系统需要高可靠性、高亮度、高功率光纤耦合输出二极管激光器模块作为泵浦源。基于mini-bar二极管激光器芯片,采用光束精密准直技术、自由空间合束技术来获得高亮度、高功率光纤耦合输出,针对光纤芯径为200μm、数值孔径为0.22的多模光纤,开展了线偏振二极管激光光纤耦合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光纤稳定输出功率达280 W,对应亮度为5.87 MW/(cm2·sr),电-光效率为45.0%。采用偏振合束技术,光纤预期输出功率可达500 W,对应亮度超过10 MW/(cm2·sr)。该方法可应用于研制数百瓦级高亮度二极管激光光纤耦合输出激光器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亮度 半导体激光器 光纤耦合 空间合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耦合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余俊宏 郭林辉 +2 位作者 高松信 谭昊 尹新启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8-31,共4页
为进一步提高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提出了一种多单管半导体激光器通过台阶分布、光束精密准直及自由空间合束实现高功率光纤耦合输出的方法,该方法具有结构简单、光学元件易于加工、耦合效率高等优点。采用这种方法对5只封... 为进一步提高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提出了一种多单管半导体激光器通过台阶分布、光束精密准直及自由空间合束实现高功率光纤耦合输出的方法,该方法具有结构简单、光学元件易于加工、耦合效率高等优点。采用这种方法对5只封装在次热沉上的单管半导体激光器开展了芯径100μm、数值孔径0.22多模光纤的耦合实验研究,当工作电流为7.0 A时,光纤连续输出功率为21.8 W,亮度为1.83 MW/(cm^2·sr),耦合效率为70.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激光 半导体激光器 光纤耦合 空间合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光栅空分光复用传感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丽 林玉池 +2 位作者 付鲁华 沈小燕 陈清海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3-477,共5页
介绍了一种光纤光栅空分复用传感系统,并将光纤光栅的传感特性应用于结构健康检测系统中。宽带光源发出的光波进入光栅阵列时,利用光开关选通不同光路实现FBG空分复用传感系统。系统采用等腰三角形悬臂梁调谐装置对FBG进行挠度加载,利... 介绍了一种光纤光栅空分复用传感系统,并将光纤光栅的传感特性应用于结构健康检测系统中。宽带光源发出的光波进入光栅阵列时,利用光开关选通不同光路实现FBG空分复用传感系统。系统采用等腰三角形悬臂梁调谐装置对FBG进行挠度加载,利用非平衡M-Z干涉技术对传感信息进行解调,将包含被测应变信息的FBG波长信号转变成相位信号,从而得到被测应变的大小,成功地实现了空分复用传感。该系统可用于静态应变和动态应变的检测,具有高分辨力、大测量范围的特点,其传感分辨率为7.3 nε,灵敏度的实验值为0.82°/μ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栅 应变传感 干涉解调 空分复用 相位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竹伪角蚜及其3种主要天敌的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邓顺 王鹏 +1 位作者 舒金平 王浩杰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0-305,共6页
对危害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的居竹伪角蚜Pseudoregma bambusicola及其3种主要天敌的空间分布进行调查,聚集度指标表明竹蚜在竹林间为聚集分布,其种群密度在一定时间内较为稳定。天敌蚜灰蝶Taraka hamada、赤星瓢虫Lemnia saucia和... 对危害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的居竹伪角蚜Pseudoregma bambusicola及其3种主要天敌的空间分布进行调查,聚集度指标表明竹蚜在竹林间为聚集分布,其种群密度在一定时间内较为稳定。天敌蚜灰蝶Taraka hamada、赤星瓢虫Lemnia saucia和食蚜虻Asilidae sp.在竹林中主要符合负二项式分布和P-E核心分布,为不均匀的聚集分布,存在由点片向四周扩散的现象,频次分析和聚集度指标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其中瓢虫的聚集程度不及另外2种天敌的明显。对竹蚜和天敌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仅食蚜虻的分布与竹蚜之间表现为负相关(r=-0.6341),食蚜虻的活动受蚜群分布的影响最大,而其余2种天敌的取食范围不受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顺竹 居竹伪角蚜 天敌 空间分布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发送赋形的空间复用MIMO方案 被引量:5
11
作者 方舒 李立华 张平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4216-4220,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发送赋形的空间复用MIMO方案。该方案将空间复用多天线技术与智能天线的波束赋形技术相结合,兼具了两者的优势,能在传送多路数据的同时有效对抗干扰和噪声,大大提升系统的性能。该方案在相同仿真条件下比基于空间复用的VB... 提出了一种基于发送赋形的空间复用MIMO方案。该方案将空间复用多天线技术与智能天线的波束赋形技术相结合,兼具了两者的优势,能在传送多路数据的同时有效对抗干扰和噪声,大大提升系统的性能。该方案在相同仿真条件下比基于空间复用的VBLAST技术和波束赋形技术具有更低的误码率性能及更高的频谱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 空间复用 智能天线 波束赋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SVD的射频收发天线选择算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慧 王文博 +1 位作者 汪剑锋 郑侃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3756-3758,共3页
基于线性检测的空间复用(SM)系统提出了一种射频天线选择算法,该算法以最小化错误概率为目标,利用信道矩阵的奇异值分解(SVD)所得到的左奇异和右奇异矢量实现发端和收端的射频天线选择,且不需要改变系统原有的检测算法。该算法可以用于... 基于线性检测的空间复用(SM)系统提出了一种射频天线选择算法,该算法以最小化错误概率为目标,利用信道矩阵的奇异值分解(SVD)所得到的左奇异和右奇异矢量实现发端和收端的射频天线选择,且不需要改变系统原有的检测算法。该算法可以用于收发任一端或两端同时使用,不采用遍历搜索,与传统搜索算法相比实现复杂度低。仿真证明将该算法应用于链路任意一端相比与传统算法都可以获得更多的分集增益和阵列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天线选择 奇异值分解 空间复用 线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纳溪区孝顺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配格局 被引量:10
13
作者 沈迪玉 黄从德 +1 位作者 张密 陈其兵 《四川林业科技》 2010年第2期39-42,共4页
利用标准样方法研究了孝顺竹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及其空其间分配格局。结果表明:孝顺竹林乔木层各器官碳含量介于0.4893 g.g-1~0.5222 g.g-1之间,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竹秆(0.5222 g.g-1)>竹根(0.5177 g.g-1)>竹蔸(0.5041 g.g-... 利用标准样方法研究了孝顺竹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及其空其间分配格局。结果表明:孝顺竹林乔木层各器官碳含量介于0.4893 g.g-1~0.5222 g.g-1之间,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竹秆(0.5222 g.g-1)>竹根(0.5177 g.g-1)>竹蔸(0.5041 g.g-1)>竹叶(0.4967 g.g-1)>竹枝(0.4893 g.g-1);土壤层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0~20 cm为0.0104 g.g-1,20 cm^40 cm为0.0046 g.g-1;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含量表现为乔木层(0.5148 g.g-1)>枯落物层(0.4837 g.g-1)>土壤层(0.0076 g.g-1);孝顺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44.8599 t.hm-2,空间分布序列为土壤层(41.2518 t.hm-2)>乔木层(3.5965 t.hm-2)>枯落物层(0.0116 t.hm-2),分别占91.95%,8.02%和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顺竹 生态系统 碳含量 碳储量 空间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光纤旋转连接器 被引量:5
14
作者 贾大功 张以谟 +3 位作者 王光辉 张红霞 井文才 周革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6期129-132,共4页
光纤旋转连接器是一种无源光纤器件,一般被用来耦合光信号通过一个旋转连接面.目前利用光互连技术设计的多通道光纤旋转结构比较复杂,故设计了一种无源多路空间互连光纤旋转连接器.该连接器利用空间光互连技术和波分复用技术传榆多路... 光纤旋转连接器是一种无源光纤器件,一般被用来耦合光信号通过一个旋转连接面.目前利用光互连技术设计的多通道光纤旋转结构比较复杂,故设计了一种无源多路空间互连光纤旋转连接器.该连接器利用空间光互连技术和波分复用技术传榆多路光信号.测试了多路旋转连接器在1310nm和1550nm波段下的性能,可以得知:在1310nm波段旋转连接器的插入损耗小于1.55dB,旋转变化量最大为0.28dB,1550nm波段的最大插入损耗为1.20dB,旋转变化量小于0.43dB;旋转连接器2个通道之间的隔离度大于31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互连 光纤旋转连接器 波分复用 插入损耗 隔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TE下行MIMO模式自适应切换算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谦 叶秀斌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2-468,共7页
由于用户在各种不同场景下采用不同的MIMO模式可以达到不同的传输效果,为了使用户达到平均吞吐量和频谱效率的最佳要求,提高系统传输率,研究了TDD LTE系统下行MIMO模式切换技术。搭建TDD LTE下行业务控制信道PDSCH仿真平台,对MIMO传输... 由于用户在各种不同场景下采用不同的MIMO模式可以达到不同的传输效果,为了使用户达到平均吞吐量和频谱效率的最佳要求,提高系统传输率,研究了TDD LTE系统下行MIMO模式切换技术。搭建TDD LTE下行业务控制信道PDSCH仿真平台,对MIMO传输模式进行仿真实验,通过比较不同模式下的误码率和吞吐量的仿真结果,确定切换门限,提出MIMO模式自适应切换算法。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这种算法自适应地配置适合的MIMO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系统频谱利用率,此方法优于单独采用一种MIMO技术达到的传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 波束赋形 发射分集 空间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反馈的MIMO空分复用预编码优化设计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欣 罗汉文 佘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1-624,633,共5页
针对MIMO空分复用系统中利用信道状态信息自适应选择最佳预编码方案能有效提高系统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比特反馈的预编码联合优化算法.该算法以最优化理论为基础,得出一种基于有限比特反馈的联合功率控制和空分复用预编码的最优发... 针对MIMO空分复用系统中利用信道状态信息自适应选择最佳预编码方案能有效提高系统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比特反馈的预编码联合优化算法.该算法以最优化理论为基础,得出一种基于有限比特反馈的联合功率控制和空分复用预编码的最优发射机结构,并以此结构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MMSE准则的最优预编码码本设计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与已有基于等功率的码本设计方法相比,所提出的设计算法在没有增加反馈开销的情况下,进一步改善了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分复用 预编码 信道状态信息 Lloyd算法 码本 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空间相关信道收发联合自适应MIMO传输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钊 杨家玮 +1 位作者 姚俊良 韩维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0-595,共6页
在IEEE 802.11n簇信道模型下,以均匀线阵、均匀圆阵和星形阵形成的复合天线结构为基础,考虑空分复用和波束形成两种传输机制,设计一种自适应MIMO传输方法.由移动台和基站综合利用瞬时信道信息和空间统计信道信息,共同完成传输方式和天... 在IEEE 802.11n簇信道模型下,以均匀线阵、均匀圆阵和星形阵形成的复合天线结构为基础,考虑空分复用和波束形成两种传输机制,设计一种自适应MIMO传输方法.由移动台和基站综合利用瞬时信道信息和空间统计信道信息,共同完成传输方式和天线阵列形式的自适应选择.与完全基于信道统计信息的自适应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获得更高的各态历经容量,逼近最优选择的结果.并且计算复杂度低,只需要很少的反馈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系统 空分复用 波束形成 天线阵列 自适应 各态历经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分复用无线自组网跨层设计的NS2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洋 詹宜巨 蔡庆玲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12-1417,共6页
为了有效支持节点装备多天线的无线自组织网络的跨层协议设计。利用基于空分复用技术的物理层和接入层联合网络容量分析模型扩展NS2,构造了一个通用仿真平台,使其支持网络跨层空分复用接入协议。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扩展后的NS2能够... 为了有效支持节点装备多天线的无线自组织网络的跨层协议设计。利用基于空分复用技术的物理层和接入层联合网络容量分析模型扩展NS2,构造了一个通用仿真平台,使其支持网络跨层空分复用接入协议。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扩展后的NS2能够有效支持空分复用跨层协议设计。仿真证明对节点装备多天线的网络进行特别的跨层联合协议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网络吞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自组网 跨层设计 空分复用 网络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复用系统中天线选择的必要性分析与仿真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兴乐 刘龙 +1 位作者 刘家彬 孙建成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378-2381,2386,共5页
针对信道相关严重影响空间复用系统性能和容量的问题,研究发射天线数与容量和符号向量错误概率(VSER)的关系。并通过仿真实验从容量和VSER两方面研究天线选择的必要性。结果表明:在发射和接收天线数均为4,发射天线间距为2倍波长,发射角... 针对信道相关严重影响空间复用系统性能和容量的问题,研究发射天线数与容量和符号向量错误概率(VSER)的关系。并通过仿真实验从容量和VSER两方面研究天线选择的必要性。结果表明:在发射和接收天线数均为4,发射天线间距为2倍波长,发射角度扩展为2°时,合理的天线选择不但可以降低系统成本,还可以提高系统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线选择 空间复用 相关信道 容量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相关MIMO信道中一种自适应的天线选择算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孟庆民 颜永庆 +1 位作者 尤肖虎 Jae Young Ahn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0-134,共5页
该文研究了空间相关性对于多输入多输出空间复用(MIMO-SM)系统性能影响问题,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 迭代迫零软干扰抵消接收机的天线选择算法。平坦衰落信道中,发送天线相关性将降低接收天线选择算法的性能, 该文所研究的算法采用可变的接... 该文研究了空间相关性对于多输入多输出空间复用(MIMO-SM)系统性能影响问题,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 迭代迫零软干扰抵消接收机的天线选择算法。平坦衰落信道中,发送天线相关性将降低接收天线选择算法的性能, 该文所研究的算法采用可变的接收天线数以获得不同的接收分集,增加一定的硬件实现复杂度但可以显著减小发送 天线相关性引起的误码性能下降。在2个发送天线,4个接收天线的天线配置场合,计算机仿真证实该算法在帧误 码率上优于简单的行相关算法(C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 空间复用 衰落相关性 天线选择 Turbo处理 分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