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5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start cooling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 and ductile-to-brittle transition behavior of high strength steel
1
作者 LIU Wen-jian LI Hong-ying +5 位作者 KONG Yao-jie LIU Ji-wen LIU Dan GAO Qing PENG Ning-qi XIONG Xiang-ji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3期776-788,共13页
The ductile-to-brittle transition temperature(DBTT)of high strength steels can be optimized by tailoring microstructure and 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 characteristics,where the start cooling temperature plays a key ... The ductile-to-brittle transition temperature(DBTT)of high strength steels can be optimized by tailoring microstructure and 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 characteristics,where the start cooling temperature plays a key role.In this work,X70 steels with different start cooling temperatures were prepared through thermo-mechanical control process.The quasi-polygonal ferrite(QF),granular bainite(GB),bainitic ferrite(BF)and martensite-austenite constituents were formed at the start cooling temperatures of 780℃(C1),740℃(C2)and 700℃(C3).As start cooling temperature decreased,the amount of GB decreased,the microstructure of QF and BF increased.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samples,such as high-angle grain boundaries(HAGBs),MA constituents and 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also varied with the start cooling temperatures.C2 sample had the lowest DBTT value(−86℃)for its highest fraction of HAGBs,highest content of<110>oriented grains and lowest content of<001>oriented grains parallel to TD.The high density of{332}<113>and low density of rotated cube{001}<110>textures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best impact toughness of C2 sample.In addition,a modified model was used in this paper to quantitatively predict the approximate DBTT value of ste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70 steel start cooling temperature ductile-to-brittle transition martensite-austenite islands 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 ductile-to-brittle transition temperature(DBTT) prediction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at transfer simulation of annular elliptical fin-and-tube heat exchanger by transition SST model 被引量:2
2
作者 H NEMATI A R RAHIMZADEH WANG Chi-chu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8期2324-2337,共14页
In this study,thermo-fluid characteristics of elliptical annular finned tube heat exchanger were numerically studied in detail.Transition SST model was utilized to simulate turbulent flow.Effects of air velocities,hor... In this study,thermo-fluid characteristics of elliptical annular finned tube heat exchanger were numerically studied in detail.Transition SST model was utilized to simulate turbulent flow.Effects of air velocities,horizontal to vertical fin diameter ratios,and fin densities were examined in detail.The simulations indicate superior performance of elliptical fin layout.It was shown that pressure drop of annular elliptical fin can be only one half of that of a circular annular fin while containing comparabl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The vertical elliptical annular fin may even contain a higher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ver circular fin.Correlations are proposed to estimate the Nu number and pressure drop based on the annular circular fin.The maximum deviations between the proposed correlations and simulations regarding pressure drop and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re 5.6%and 3.2%,respectively.For further elaboration of the superiority of the elliptical layout from the second law perspective,normalized entropy generation was also studied.In all cases,the entropy generation rate in circular fi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n elliptical f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ular fin elliptical fin entropy generation transition SST model tube bund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Improved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Transition Probability Using Diameter Growth in Even-aged Forest Stands 被引量:1
3
作者 Jia Naiguang Kang Huining Xu SongDepartment of Foundation Courses.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2期47-54,共8页
The method of Zeng et al. (1991) employed diameter growth to estimate the transition probability of the matrix model in uneven-aged forest stands. In this paper the Weibull distribution for even-aged forest stands ins... The method of Zeng et al. (1991) employed diameter growth to estimate the transition probability of the matrix model in uneven-aged forest stands. In this paper the Weibull distribution for even-aged forest stands instead of uniform distribution chosen by Zeng is used.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the improved method with those of the original method of Zeng, it turns out that the improved method of Zeng given in this paper is more effic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en-aged FOREST STANDS matrix model transition PROBABILITY parameter estimation UNIFORM DISTRIBUTION Weibull 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ansition SST模型的高雷诺数圆柱绕流数值研究 被引量:43
4
作者 雷娟棉 谭朝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7-217,共11页
为了研究高雷诺数下圆柱绕流边界层的转捩现象和圆柱尾迹近壁区的流动特征,首先通过在典型雷诺数下采用Transition SST四方程转捩模型模拟圆柱绕流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及采用SST k-ω两方程湍流模型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Transitio... 为了研究高雷诺数下圆柱绕流边界层的转捩现象和圆柱尾迹近壁区的流动特征,首先通过在典型雷诺数下采用Transition SST四方程转捩模型模拟圆柱绕流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及采用SST k-ω两方程湍流模型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Transition SST模型在模拟高雷诺数下圆柱绕流的优越性,并较为准确地预测出了圆柱绕流边界层的转捩现象及尾迹近壁区的流动特征。然后分别对亚临界区、临界区、超临界区和过临界区的圆柱绕流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雷诺数下圆柱绕流的流场结构及圆柱表面压力系数、摩擦力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圆柱绕流近壁区的流动特征、边界层转捩的流动机理、转捩位置及其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亚临界区二维圆柱绕流边界层发生层流分离,无分离泡和转捩现象;临界区和超临界区二维圆柱绕流边界层先产生了分离泡现象,之后流动发生了转捩并在转捩后发生湍流分离;过临界区二维圆柱绕流边界层流动在转捩之后发生湍流分离,无分离泡现象;在临界区、超临界区和过临界区,二维圆柱绕流边界层转捩位置随雷诺数增大向前驻点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绕流 transition SST模型 流动特征 转捩现象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ng-rod penetration:th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rigid and hydrodynamic penetration modes 被引量:3
5
作者 Jian-feng LOU Yan-geng ZHANG +3 位作者 Zheng WANG Tao HONG Xiao-li ZHANG Shu-dao ZH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4年第2期239-244,共6页
Long-rod penetration in a wide range ol" velocity means that the initial impact velocity varies in a range from tens of meters per second to several kilometers per second.The long rods maintain rigid state when t... Long-rod penetration in a wide range ol" velocity means that the initial impact velocity varies in a range from tens of meters per second to several kilometers per second.The long rods maintain rigid state when the impact velocity is low,the nose of rod deforms and even is blunted when the velocity gets higher,and the nose erodes and fails to lead to the consumption of long projectile when the velocity is very high clue to instantaneous high pressure.That is,from low velocity to high velocity,the projectile undergoes rigid rods,deforming non-erosive rods,and erosive rods.Because of the complicated changes of the projectile,no well-established theoretical mode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have been used to study the transition zon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enetration behavior in the transition zone,a phenomenological model to describe target resistance and a formula to calculate penetration depth in transition zone are proposed,and a method to obtain the boundary velocity of transition zone is determined.A combined theoretical analysis model for three response regions is built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in these regions.The penetration depth predicted by this combined model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行为 流体力学 刚性 冲击速度 模型预测 地带 无腐蚀性 穿透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theoretical model for electrical explosion resistivity of Al/Ni reactive multilayer foil
6
作者 Zehao Wang Tao Wang +2 位作者 Pengfei Xue Mingyu Li Qingxuan Ze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48-356,共9页
Al/Ni reactive multilayer foil(RMF)possesses excellent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as a promising substitute for traditional Cu bridge.A theoretical resistivity model of Al/Ni RMF was developed to guide the optimization ... Al/Ni reactive multilayer foil(RMF)possesses excellent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as a promising substitute for traditional Cu bridge.A theoretical resistivity model of Al/Ni RMF was developed to guide the optimization of EFIs.Al/Ni RMF with different bilayer thicknesses and bridge dimensions were prepared by MEMS technology and electrical explosion tests were carried out.According to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actions in bridge,the electrical explosion process was divided into 5 stages:heating of condensed bridge,vaporization and diffusion of Al layers,intermetallic combination reaction,intrinsic explosion,ionization of metal gases,which are obviously shown in measured voltage curve.Effects of interface and grain boundary scattering on the resistivity of film metal were considered.Focusing on variations of substance and state,the resistivity was developed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at each stage.Electrical explosion curves were calculated by this model at different bilayer thicknesses,bridge dimensions and capacitor voltages,which showed a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i reactive multilayer foil Electrical explosion Resistivity model Phase transition CALC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及低碳转型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斯琴 田雪岐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4,41,共8页
为了探究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培育及城市低碳转型的现实路径、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在对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与低碳转型互促机制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宽带中国”试点城市这一准自然实验,以低... 为了探究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培育及城市低碳转型的现实路径、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在对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与低碳转型互促机制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宽带中国”试点城市这一准自然实验,以低碳转型程度为被解释变量,以数字经济的代理变量“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为核心解释变量,把能源效率、产业结构、消费低碳转型水平作为表征新质生产力的中介变量,利用2011—2022年黄河流域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推进黄河流域城市低碳转型;2)数字经济的低碳转型效应在黄河流域具有城市等级与城市规模异质性,在中心城市其效应更显著,在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的效应依次递增;3)新质生产力对数字经济低碳转型效应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供给侧能源效率的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其显著助力黄河流域城市低碳转型的两条具体路径。提出了全面推动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要着力点、多措并举持续推进黄河流域低碳转型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经济 低碳转型 现实路径 双重差分模型 实证分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A尺度对地铁站建成环境与客流关联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卢源 赵瑾 姚轶峰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6,共7页
地铁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影响客流量,但行人集水区(pedestrian catchment area,PCA)大小尚未统一。本研究旨在验证PCA大小是否影响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相关性研究的结果值。以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25个站点为例,选取居住人口、工作岗位、商... 地铁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影响客流量,但行人集水区(pedestrian catchment area,PCA)大小尚未统一。本研究旨在验证PCA大小是否影响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相关性研究的结果值。以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25个站点为例,选取居住人口、工作岗位、商业设施等5个指标作为自变量,站点实际乘客量作因变量。采用OLS回归模型,对比不同PCA半径变量下模型拟合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地铁站点PCA不同范围的数据收集,对客流量与建成环境关系研究结果存在影响。针对南宁市,其PCA的半径取值为600 m,在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相关性模型的拟合好于300 m和900 m。PCA范围会导致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关联研究结果不一致。未来相关研究需针对不同PCA半径进行模型分析,根据拟合效果确定适宜的PCA尺度,提高研究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行人集水区(PCA) 回归模型 建成环境 客流 南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客流争夺与补充的轨交对公交非对称竞合关系评价
9
作者 王殿海 徐梦丹 +2 位作者 张萌 曾佳棋 蔡正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1,共10页
对轨交(轨道交通)与公交间的竞合关系进行准确量化是促进公交线路合理规划的前提,本文考虑公交与轨交之间的非对称影响,从客流争夺和补充的角度分析轨交对公交客流的抑制和促进作用。在同一评价维度下,提出竞争度、合作度和竞合度概念,... 对轨交(轨道交通)与公交间的竞合关系进行准确量化是促进公交线路合理规划的前提,本文考虑公交与轨交之间的非对称影响,从客流争夺和补充的角度分析轨交对公交客流的抑制和促进作用。在同一评价维度下,提出竞争度、合作度和竞合度概念,进而建立“站点对-公交站-公交线”三个层次的竞争度、合作度和竞合度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居民出行方式离散选择模型以定量计算竞合指标。基于杭州市4条典型公交线路展开案例研究,对比了考虑客流因素前后各线路的竞合指标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考虑客流因素后,部分线路的竞合评价结果产生了显著变化,其中143路公交线与轨交2号线的关系由合作变为竞争,竞合度由0.069上升至0.999。最后,本文通过出行需求分布的可视化结果验证了这一变化的合理性,表明所提竞合模型能够有效量化轨交对公交在三个层次上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获得更加真实合理的评价结果。研究结果可用于识别与轨道交通竞争关系显著或者合作程度较低的公交线路,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协调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竞合关系 离散选择模型 常规公交 轨道交通 线网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MB模型的过渡期管理在青少年癫痫患者中的应用
10
作者 高媛 李楠 +3 位作者 陈芳 邢思琦 王祎雪 蔡艳芳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05-108,12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青少年癫痫过渡期管理效果,为青少年癫痫患者过渡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青少年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组时间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过渡期管理...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青少年癫痫过渡期管理效果,为青少年癫痫患者过渡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青少年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组时间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过渡期管理,干预组采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过渡期管理方案。干预周期8周,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过渡期准备水平、自我管理效能。结果86例患者均完成全程研究。干预后,干预组过渡期准备水平得分、自我管理效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过渡期管理方案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癫痫患者的过渡期准备水平和自我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青少年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过渡期管理 过渡期准备水平 自我效能 延续性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演化研究综述及其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与探讨
11
作者 李曼 刘贵源 +3 位作者 王艳辉 贾利民 郭湛 张坤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0,共18页
风险内涵分析及风险演化机制是目前风险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研究首先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构建国内外风险演化研究的共现网络图,全面剖析了风险演化领域的研究特征、热点主题分布,发现风险演化主要围绕基于图论的风险分析... 风险内涵分析及风险演化机制是目前风险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研究首先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构建国内外风险演化研究的共现网络图,全面剖析了风险演化领域的研究特征、热点主题分布,发现风险演化主要围绕基于图论的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估、基于系统论的风险评估、基于机器学习的风险预测与失效分析以及基于仿真与建模技术的风险传播与故障分析4个热点主题开展。其次,构建了风险管理框架,系统性分析并提出了风险演化方法体系。从系统论、因果逻辑、图论、建模仿真以及机器学习5方面详细阐述了风险演化研究方法。最后,研究剖析了轨道交通领域现阶段风险演化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究了未来研究趋势。研究可为安全生产中的风险防控理论体系构建及技术应用实践提供学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演化 轨道交通 动态风险 图论 系统论 机器学习 仿真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对城市轨道站点客流的非线性影响
12
作者 王菁 董春娇 +2 位作者 邵春福 王明智 王君悦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71,共9页
为探究建成环境对城市轨道站点客流的非线性影响,以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为研究对象,基于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手机信令数据、路网数据等多源数据,从社会经济与人口、土地利用、多模式衔接及站点特征4方面精细化刻画建成环... 为探究建成环境对城市轨道站点客流的非线性影响,以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为研究对象,基于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手机信令数据、路网数据等多源数据,从社会经济与人口、土地利用、多模式衔接及站点特征4方面精细化刻画建成环境,构建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模型揭示建成环境对不同时段及不同方向站点客流的相对贡献、非线性影响及阈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GBDT模型拟合效果优于普通最小二乘(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模型、自适应增强(Adaptive Boosting,AdaBoost)算法及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社会经济与人口属性对高峰时段客流的影响最大,对早晚高峰进出站客流的贡献均超过40%;土地利用属性对平峰进出站客流的影响最大,贡献为33.06%及49.10%;相对重要程度最高的变量对站点客流均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影响及阈值效应;距离市中心15~22 km的站点有更高的早高峰进站及晚高峰出站客流;高峰时段私家车接驳轨道交通的比例远大于平峰时段.研究结果可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城市土地利用布局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城市轨道站点客流 建成环境 非线性影响 GBD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进程中村庄发展的“转型陷阱”
13
作者 符平 王铭皓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62,共12页
后发村庄既欠缺现代社会的关键特征,同时也不具有完全的传统社会特征。这类村庄尽管通过依附型发展模式摆脱了贫困,但一旦失去原有的政策性支持和外源性资源输入,便容易陷入发展迟滞甚至衰退,难以进入到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这种现象构... 后发村庄既欠缺现代社会的关键特征,同时也不具有完全的传统社会特征。这类村庄尽管通过依附型发展模式摆脱了贫困,但一旦失去原有的政策性支持和外源性资源输入,便容易陷入发展迟滞甚至衰退,难以进入到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这种现象构成了村庄发展的“转型陷阱”,是后发村庄在现代化进程中遭遇的阶段性困境。在AGIL模型分析框架下,村庄可视为处于现代化进程且有现代化发展需求的“行动”系统,其遭遇转型陷阱的原因在于,作为适应的产业系统、作为目标达成的人口系统、作为整合的治理系统与作为潜在模式维持的观念系统,不仅未能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且彼此掣肘,导致村庄的弱资源整合能力无力支撑发展。典型案例村揭示了这种情势形成的具体表现。在中国乡村振兴背景下,形成自主型发展模式、构建适配的增长机制和发展动能是后发村庄跨越转型陷阱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发展 后发村庄 转型陷阱 AGIL模型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黏着环境下ATC系统超速防护控制策略优化
14
作者 潘洪亮 孙敏达 +2 位作者 李迪 林源峤 袁建军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6,共7页
在雨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轮轨界面黏着特性显著劣化,导致列车自动运行控制(automatic train control,ATC)系统的超速防护功能存在失效风险。为增强ATC系统的全局稳健性,针对低黏着环境下ATC超速防护控制策略优化问题开展研... 在雨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轮轨界面黏着特性显著劣化,导致列车自动运行控制(automatic train control,ATC)系统的超速防护功能存在失效风险。为增强ATC系统的全局稳健性,针对低黏着环境下ATC超速防护控制策略优化问题开展研究。首先,基于安全制动模型、可保证紧急制动率(guaranteed emergency braking rate,GEBR)和黏着制动机理,系统解析ATC系统超速防护功能的作用过程。其次,通过分析工程实践中GEBR值的刚性设定模式与实际运营中黏着系数随机波动之间的失配矛盾,揭示“黏着衰减→制动效能下降→GEBR动态失配→制动距离突破安全阈值”的链式失效路径。最后,基于MATLAB平台构建融合轮轨动态黏着特性的ATC超速防护仿真模型,并通过具体事故案例验证模型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既有系统的雨雪模式防护策略,本文提出的多目标协同优化动态控制策略能够实现GEBR值和系统顶篷速度的精细化协同调控,有效平衡低黏着环境下列车制动安全与系统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超速防护 可保证紧急制动率 安全制动模型 低黏着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数字政策供给与城市高质量发展
15
作者 王维国 张逸君 范丹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3-86,共14页
数字经济是现阶段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政策是驱动作用得以发挥的关键制度保障。基于2011—2019年中国2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数字经济、数字政策供给及其叠加效应对城市高质... 数字经济是现阶段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政策是驱动作用得以发挥的关键制度保障。基于2011—2019年中国2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数字经济、数字政策供给及其叠加效应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且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数字政策供给增强了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数字经济和数字政策供给对东部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城市的作用更显著,但对绿色发展这一城市高质量发展细分维度的影响并不显著;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激发大众创业活力、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提升政府财政透明度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且数字政策供给强化了数字经济的赋能机制;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还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产生正向影响,但数字政策供给并未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为了发展数字经济,进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应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区域联动效应,在提高数字政策供给强度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政策供给 城市高质量发展 空间计量模型 面板平滑转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过渡带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多情景模拟:以甘肃省为例
16
作者 唐相龙 蔡乐山 张博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2-865,共14页
甘肃省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典型的干旱半干旱生态过渡带,其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中国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研究未来多情景下甘肃省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是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力依据,对优化生态过渡带地... 甘肃省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典型的干旱半干旱生态过渡带,其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中国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研究未来多情景下甘肃省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是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力依据,对优化生态过渡带地区国土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基于2000、2010和2020年甘肃省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揭示其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利用斑块土地利用模拟模型(PLUS模型),除常规的自然演化、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情景外,结合甘肃省国土空间规划强制约束性内容,设置规划干预情景,预测未来2030年甘肃省土地利用需求和空间分布。最后,采用当量因子法计算甘肃省2020年和未来4种情景下的ESV。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甘肃省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未利用地(主要是荒漠、戈壁)为主,均分别占30%以上。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特征为“林-田-水-草-沙”之间的转化。(2)经济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面积增长最明显,增幅为36.29%。生态保护情景下,草地面积增长最明显,增长1 790.23 km^(2)。规划干预情景下建设用地面积增幅为19.90%,草地面积增长1 469.47 km^(2)。(3)自然演化情景、经济发展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规划干预情景下ESV分别为3 704.47亿、3 698.08亿、3 730.14亿和3 725.56亿元。规划干预情景在土地利用方面可以有效兼顾甘肃省经济发展、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的需求。甘肃省应当重视土地利用功能的空间差异和时序差异,强化河西走廊地区防护林、祁连山国家公园、黄河与长江流域水源涵养区等重要生态源地的保护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情景模拟 PLUS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过渡带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需求响应公交动态调度
17
作者 靳文舟 张永 孙洁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90,共14页
需求响应公交作为共享公共交通新模式的典型代表,正面临着高效处理出行需求与实时规划车辆路径的挑战,而传统的需求响应公交动态调度方法侧重于需求已知后对车辆路径的动态调整,往往难以全面适应出行需求的变化。因此,该研究通过引入模... 需求响应公交作为共享公共交通新模式的典型代表,正面临着高效处理出行需求与实时规划车辆路径的挑战,而传统的需求响应公交动态调度方法侧重于需求已知后对车辆路径的动态调整,往往难以全面适应出行需求的变化。因此,该研究通过引入模型预测控制(MPC)方法,构建了基于MPC多周期滚动优化框架的需求响应公交动态调度模型。该模型利用未来阶段的先验客流信息,为当前阶段的调度决策提供优化条件,并及时根据系统最新披露的信息重新规划,以应对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动态变化。求解方法上,研究结合自适应大邻域搜索(ALNS)策略,设计了MPC-ALNS算法,通过两阶段启发式方法对车辆调度序列进行迭代优化。数值实验结果显示:在无预测偏差的理想场景下,相较于传统动态调度方法,该方法能够使系统总成本显著降低14.54%;即便在预测偏差为30%的悲观场景下,仍然能够实现5.27%的成本优化,并且各项乘客服务指标均表现出了更优异的性能,验证了其在不同随机环境下的普适性。同时,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在应对不同订单和车辆规模时的稳定优化性能,并对拒单成本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提出了适用于不同运营场景的最优拒单成本设置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需求响应公交 动态调度 模型预测控制 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宇宙优化算法的超声信号估计方法
18
作者 王大为 高新怡 +2 位作者 解郁欣 李尚璋 敖博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9-53,共5页
为解决超声无损检测中微弱超声检测信号回波渡越时间估计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元宇宙优化(MVO)算法的超声检测信号渡越时间参数估计方法。首先,通过构建超声信号的高斯卷积模型,将渡越时间参数估计的问题转化为函数优化问题;然后,运用... 为解决超声无损检测中微弱超声检测信号回波渡越时间估计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元宇宙优化(MVO)算法的超声检测信号渡越时间参数估计方法。首先,通过构建超声信号的高斯卷积模型,将渡越时间参数估计的问题转化为函数优化问题;然后,运用多元宇宙优化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从而实现渡越时间参数的准确估计。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方法估计信噪比为-10dB的微弱超声检测信号参数时,均方误差和估计信噪比分别为0.0003和7.8241,该处理结果显著优于小波变换和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可实现对渡越时间参数的准确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宇宙优化算法 高斯卷积模型 超声信号处理 超声检测 余弦相似度 渡越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GWR模型的天津市轨道交通可达性对租赁住房可支付性的空间分异影响
19
作者 张纯 王文洁 崔娜娜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73,共8页
在我国“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背景下,“安居”与“出行”成为城市轨道交通最重要的支持功能。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经济视角下临近轨道交通对租房价格的影响,而公平与发展视角下轨道交通对沿线租赁住房价格更加精细化的直接和间接异质性影... 在我国“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背景下,“安居”与“出行”成为城市轨道交通最重要的支持功能。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经济视角下临近轨道交通对租房价格的影响,而公平与发展视角下轨道交通对沿线租赁住房价格更加精细化的直接和间接异质性影响作用仍不清晰。以天津市为例,利用贝壳网租房价格数据与高德兴趣点数据(POI),基于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研究轨道交通可达性对住房可支付性的空间分异。研究结果显示,到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对租房价格的影响存在差异,在0~400 m范围内呈现单向递减规律,在400~800 m范围内呈现倒U形规律,200~400 m范围内溢价最低;从轨道站点出发,不同方向的公共服务设施溢价效果不同,对轨道交通可达性的敏感度不同;轨道交通沿线住房可支付性,受到城市区位与邻里因素的可达性影响而逐渐降低。本研究通过建立基于轨道交通的住房可达性与可支付性之间的两维度地理空间研究框架,为面向青年友好的住房政策制定和高品质轨道交通生活圈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空间分异 可达性 住房可支付性 溢价效应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造价非线性预测与反演 被引量:3
20
作者 孟春成 亐道远 段晓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传统造价预测模型缺乏决策信服力的问题,首先,运用特征选择与知识判断方法提取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造价关键影响因素并建立工程案例数据库;然后,通过粒子群优化(PSO)聚类算法筛选相似案例,采用基于灰狼优化...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传统造价预测模型缺乏决策信服力的问题,首先,运用特征选择与知识判断方法提取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造价关键影响因素并建立工程案例数据库;然后,通过粒子群优化(PSO)聚类算法筛选相似案例,采用基于灰狼优化算法(GWO)的极限学习机(ELM)建立土建工程造价非线性预测模型并设计双环境对比实验;最后,将Sobol’全局敏感性分析和CurveFitting分析用于模型解释性反演,并以成都市轨道交通10号线1期工程为例验证模型优越性.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平均绝对误差与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139和0.1274,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4.14%,非线性造价预测模型预测效果优于线性模型,同时采用因素优化与案例聚类方法所得预测效果更好;全局敏感性分析发现,地下线长度和地下车站数的总敏感度明显高于其他因素,可作为方案优化重点调节因素;采用Curve Fitting分析提高了机器学习智能预测模型作用机理“黑箱”效应33.70%~64.52%的解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土建工程 造价预测 GWO-ELM模型 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