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线Mesh网络中激励机制研究
1
作者 谢霖铨 陈兵 +2 位作者 乐光学 刘建生 熊小峰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6-120,共5页
为了激励无线Mesh网络中自私节点转发数据,通过分析节点自私行为激励的原因和目标,将适用于无线Mesh网络中对节点自私行为的四类激励机制进行比较.讨论了无线Mesh网络博弈模型,并对无线Mesh网络中重复博弈模型进行理论分析.针对节点的... 为了激励无线Mesh网络中自私节点转发数据,通过分析节点自私行为激励的原因和目标,将适用于无线Mesh网络中对节点自私行为的四类激励机制进行比较.讨论了无线Mesh网络博弈模型,并对无线Mesh网络中重复博弈模型进行理论分析.针对节点的自私行为提出了基于博弈论与信誉相结合的激励方案.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案不仅降低了基于信誉的复杂度又能有效激励更多自私节点转发数据,从而提高了网络的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mesh网络 自私行为 激励机制 博弈论 信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行为敏感性分析及机器学习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宏伟 王文武 +2 位作者 贾冯睿 苏昱太 龙旭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5-63,共9页
针对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行为,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构建了基于内聚力模型的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有限元模型,通过能量和荷载-位移曲线探究了仿真模型网格敏感性以及内聚力参数敏感性。针对钢筋混凝土黏结强度问题,建立基于非线性自回... 针对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行为,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构建了基于内聚力模型的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有限元模型,通过能量和荷载-位移曲线探究了仿真模型网格敏感性以及内聚力参数敏感性。针对钢筋混凝土黏结强度问题,建立基于非线性自回归动态神经网络模型(NARX)的预测模型,以黏结长度、钢筋直径和加载方式为变量,建立20组数据对钢筋的荷载-位移曲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当网格尺寸为6 mm时,可以较理想地平衡预测精度与计算成本;有限元预测结果对内聚力参数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损伤起始强度、断裂能和刚度;所建立的NARX预测精度达到99.6%,有潜力代替量大且耗时的数值模拟和物理试验,实现对钢筋混凝土黏结强度的高效准确预测,为钢筋混凝土黏结强度的预测和设计提供新的便捷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行为 内聚力参数 网格尺寸 敏感性分析 NAR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玻璃纤维网格增强环氧砂浆单面加固砌体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3
作者 万世有 潘二明 +2 位作者 闫文举 邓宗才 陈铭华 《工程建设》 2024年第9期8-13,共6页
为研究双层玻璃纤维网格增强环氧砂浆单面加固砌体墙的抗震性能,对两个高度为1200 mm、宽度为1600 mm、厚度为240 mm的砌体墙进行低周往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双层玻璃纤维网格增强环氧砂浆抗震加固技术切实可行,加固后的墙体破坏形... 为研究双层玻璃纤维网格增强环氧砂浆单面加固砌体墙的抗震性能,对两个高度为1200 mm、宽度为1600 mm、厚度为240 mm的砌体墙进行低周往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双层玻璃纤维网格增强环氧砂浆抗震加固技术切实可行,加固后的墙体破坏形态由脆性转为延性;2)加固后能够降低裂缝扩展速率,减小裂缝宽度;3)显著提高了墙体承载力与变形能力,峰值荷载约提高了91.5%,开裂荷载约提高了20.4%,墙体开裂位移提升了20.0%;4)加固墙体的滞回曲线更加饱满优良,可恢复性变形增加,残余变形更小。本文成果可为砌体墙的加固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墙加固 玻璃纤维网格 环氧砂浆 低周往复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钢管不直通的新型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I)——轴压下采用钢筋网加强钢管不直通的节点区的性能 被引量:21
4
作者 陈庆军 蔡健 +2 位作者 林遥明 梁剑 唐泽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1-95,99,共6页
提出一种全新的钢管混凝土柱 -梁节点形式 .其主要特点是 :采用柱钢管在梁柱节点区不直通、梁纵筋或型钢在节点区连续直通的连接构造形式 ,柱钢管在节点区不连续而导致其轴向承载力的下降通过采用环梁加大节点区截面并配置水平钢筋网或... 提出一种全新的钢管混凝土柱 -梁节点形式 .其主要特点是 :采用柱钢管在梁柱节点区不直通、梁纵筋或型钢在节点区连续直通的连接构造形式 ,柱钢管在节点区不连续而导致其轴向承载力的下降通过采用环梁加大节点区截面并配置水平钢筋网或环形钢筋来加强 .通过试验结果证明了采用水平钢筋网加强的这种新型节点的可行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钢管 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 轴压 钢管混凝土结构 节点性能 水平钢盘网 环形钢筋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增强钢丝网混凝土T形梁的抗弯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朱江 赵国藩 +2 位作者 李士恩 李丽娟 郭永昌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7-121,127,共6页
钢纤维增强钢丝网混凝土(FC)是一种新型的高强复合材料.为了解FC受弯构件的抗弯性能,文中进行了12根复合材料T形梁的抗弯试验,对构件的开裂及发展情况以及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T形梁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钢纤维增强钢丝网混凝土(FC)是一种新型的高强复合材料.为了解FC受弯构件的抗弯性能,文中进行了12根复合材料T形梁的抗弯试验,对构件的开裂及发展情况以及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T形梁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对影响FC受弯构件抗弯承载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与钢丝网的复合能起到显著的增强效果,有效地提高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抗裂性能和抗弯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 钢丝网 混凝土 抗弯性能 T形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网抗弯加固RC足尺梁试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卜良桃 叶蓁 +1 位作者 胡尚瑜 尚守平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7年第6期895-899,共5页
目的研究加固RC足尺梁在不同加固方式和加固配筋率参数条件下加固梁受弯性能和破坏特征,为推广这种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14根采用该工艺加固的足尺钢筋混凝土梁和6根对比梁进行了受弯性能的试验.结果能有效提高梁... 目的研究加固RC足尺梁在不同加固方式和加固配筋率参数条件下加固梁受弯性能和破坏特征,为推广这种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14根采用该工艺加固的足尺钢筋混凝土梁和6根对比梁进行了受弯性能的试验.结果能有效提高梁的受弯承载力和刚度,较好地约束了裂缝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结论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网对足尺RC梁进行抗弯加固,能较大幅度提高RC梁正截面承载力,相同的加固方法对原配筋率不同的试件的极限承载力的提高幅度近似,在使用上限范围内,承载力随加固纵向钢筋的面积增大而增大,加固后梁的截面刚度有一定提高,随着一次受力水平的提高,加固梁截面抗弯刚度提高程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复合砂浆 钢筋网 抗弯加固 受弯性能 RC足尺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网细石混凝土加固受火后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韩重庆 陈振龙 +1 位作者 许清风 李向民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66,共6页
为研究火灾后预制空心板采用钢筋网细石混凝土加固前后的力学性能和破坏形态,对不同受火时间条件下采用钢筋网细石混凝土加固预制空心板的8个试件进行静力试验,其中3个对比未受火未加固试件,1个未受火加固试件,4个分别受火15、30、45和6... 为研究火灾后预制空心板采用钢筋网细石混凝土加固前后的力学性能和破坏形态,对不同受火时间条件下采用钢筋网细石混凝土加固预制空心板的8个试件进行静力试验,其中3个对比未受火未加固试件,1个未受火加固试件,4个分别受火15、30、45和60 min后的加固试件。研究结果表明,钢筋网细石混凝土加固受火预制空心板均发生弯曲破坏;加固能有效抑制试件的开裂,提高弯曲刚度。加固试件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均大幅提高,极限位移有所降低。相同荷载作用下,钢筋网中受压纵筋压应变和孔洞内埋设受拉纵筋拉应变均随受火时间增加而增大。在考虑材料火灾损伤基础上,采用等效截面法计算加固试件的极限承载力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受火 钢筋网细石混凝土 加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喷涂中粒子与基体的高速冲击过程 被引量:2
8
作者 殷硕 王晓放 李岳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6-550,共5页
利用非线性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对冷喷涂中铜粒子与铜基体的碰撞过程进行了3维数值分析。研究沉积粒子与被喷涂基体的变形行为以及影响数值模拟结果的关键因素。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通过3维模型获得的铜粒子与铜基体在碰撞结束后的沉积... 利用非线性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对冷喷涂中铜粒子与铜基体的碰撞过程进行了3维数值分析。研究沉积粒子与被喷涂基体的变形行为以及影响数值模拟结果的关键因素。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通过3维模型获得的铜粒子与铜基体在碰撞结束后的沉积形貌与实验观察吻合很好,比采用2维模型获得的模拟结果更精确。另外,3维模型的网格尺寸对喷涂粒子的临界速度和粒子的变形行为也有很大影响,随着网格尺寸的减小,粒子的临界速度及扁平率逐渐减小,压缩率逐渐增大,利用插补法获得的网格尺寸为0时的铜粒子临界速度、扁平率及压缩率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碰撞行为 3维模型 冷喷涂 网格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煤巷高强锚网索支护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娄培杰 谢文兵 +1 位作者 荆升国 田磊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73,共4页
针对临涣矿7118运输巷大断面的特点,提出采用高强锚网索支护方案。矿压观测表明:顶板锚索可以大幅度提高支护承载结构的支护强度和结构稳定性,起到关键的结构补偿作用;围岩变形主要以浅部0~1 m范围剪胀变形为主,变形总量不大,没有产生... 针对临涣矿7118运输巷大断面的特点,提出采用高强锚网索支护方案。矿压观测表明:顶板锚索可以大幅度提高支护承载结构的支护强度和结构稳定性,起到关键的结构补偿作用;围岩变形主要以浅部0~1 m范围剪胀变形为主,变形总量不大,没有产生离层;锚杆在承载过程中除受拉应力外,还受压应力作用,主要以拉应力为主;锚杆杆体受力全部在杆体屈服载荷以下;在掘进影响后期,受浅部围岩变形的影响,锚杆的托锚力和杆体轴力存在卸载-加载现象,但最后都可以使锚杆(索)恢复到较高的承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煤巷 巷道支护 锚网索支护 矿压显现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网状网路由攻击和路由安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宇峰 向郑涛 +1 位作者 蒋伟荣 简炜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3-27,共5页
分析了无线网状网的外部攻击和内部攻击路由攻击技术,并针对上述攻击技术,对相应的路由安全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无线网状网路由安全技术的不足,包括安全路由机制、网络行为关联性建模以及基于行为模型的路由安全检测和应对技术。
关键词 无线网状网 路由攻击 路由安全 行为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板墙”加固砖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研究
11
作者 张代涛 丰定国 王清敏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316-316,共1页
回顾并评述了用钢筋网水泥砂浆加固墙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为了研究在地震作用时这种加固方法的抗震性能,进行了两个砖砌体模型(一个加固试件JZF;另一个未加固试件ZF)的振动台模拟地震的对比试验。通过利用模态分析和系统识别的方法,对试... 回顾并评述了用钢筋网水泥砂浆加固墙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为了研究在地震作用时这种加固方法的抗震性能,进行了两个砖砌体模型(一个加固试件JZF;另一个未加固试件ZF)的振动台模拟地震的对比试验。通过利用模态分析和系统识别的方法,对试件JZF及ZF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提出了普通砌体和“夹板墙”加固墙体的初始刚度计算公式。最后利用系统识别出的试件JZF及ZF的结构参数,模拟了试件JZF及ZF在具有不同频谱特性地震波记录情况下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墙板 加固 抗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PM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耐火性能的数值模拟
12
作者 岳茂光 姚秋来 +1 位作者 王亚勇 李宏男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40-142,共3页
采用ABAQUS程序对用新型加固技术(高强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复合面层)加固后的钢筋混凝土梁的耐火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分析这种新型聚合物砂浆的热物理特性,提出了热传导系数和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对钢绞线和钢筋的温度变化以及... 采用ABAQUS程序对用新型加固技术(高强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复合面层)加固后的钢筋混凝土梁的耐火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分析这种新型聚合物砂浆的热物理特性,提出了热传导系数和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对钢绞线和钢筋的温度变化以及梁的跨中挠度与试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BAQUS程序能够很好地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火过程,可以充分考虑温度场和位移场的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复合面层 耐火性能 数值模拟 传导系数 比热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划分行为特征状态重组的网络资源调度
13
作者 王海顺 吴华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6-138,共3页
用户端数量及多样性不断增加变化,原有网络资源调度算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多个链路层及多个专网同时对网络资源进行调试的业务需求。实际应用中重帧丢帧的现象频出,数据传输完整性得不到保障。在WiMAX Mesh模式下,对WAN资源进行调度,提出... 用户端数量及多样性不断增加变化,原有网络资源调度算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多个链路层及多个专网同时对网络资源进行调试的业务需求。实际应用中重帧丢帧的现象频出,数据传输完整性得不到保障。在WiMAX Mesh模式下,对WAN资源进行调度,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划分行为状态重组的网络资源调度算法,通过调节层次的网络流量及两个层次间的距离矩阵进行数据传输,根据网络不同层次划分行为特征生成网络资源调度树,合理调度每一数据帧的微时隙数来完成网络资源由上级转发至下级的传输。仿真实验表明,基于层次划分行为特征状态重组的网络资源调度算法能够最优化网络资源,解决传统方法的弊端,完善了网络资源调度算法并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特征 调度算法 资源优化 WIMAX mesh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ohnson接触模型的内啮合直齿轮系统多状态啮合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晓婧 石建飞 +2 位作者 张天临 党兴武 张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54-62,共9页
准确解释齿侧间隙诱发的轮齿脱啮或齿背啮合可为齿轮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基于Johnson接触力模型,构建及时变齿侧间隙和啮合过程中能量耗散的渐开线内啮合直齿轮传动系统动态啮合力计算模型;根据内啮合直齿轮啮合原理和轮齿受力情... 准确解释齿侧间隙诱发的轮齿脱啮或齿背啮合可为齿轮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基于Johnson接触力模型,构建及时变齿侧间隙和啮合过程中能量耗散的渐开线内啮合直齿轮传动系统动态啮合力计算模型;根据内啮合直齿轮啮合原理和轮齿受力情况,对其啮合过程进行动作分解,建立时变齿侧间隙下具有5种啮合状态的渐开线内啮合直齿轮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构造5种不同的Poincaré映射,明晰5状态啮合行为特征;通过相图与动态啮合力时间历程图揭示系统多状态啮合行为的产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啮合频率逐渐增大,系统出现单双齿齿面啮合,动态啮合力在方向上的突变导致轮齿脱离与单双齿齿背啮合,引起轮齿间的冲击振动行为,当啮合频率较大时,系统即使表现出稳定的啮合状态,但仍然发生单双齿脱啮。以往的内啮合齿轮系统动力学模型无法揭示其多状态啮合特性,该文针对多状态啮合行为对内啮合齿轮传动周期内非线性振动特性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啮合直齿轮 多状态啮合 动态啮合力 非线性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固层厚度对PVA⁃RFCC加固梁弯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杜文平 杨才千 王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67-4073,共7页
为了提高加固构件的抗裂性能和极限承载力,提出一种聚乙烯醇纤维增强钢丝网水泥基复合(PVA⁃RFCC)新型加固材料,是由钢筋网和钢丝网作为增强材料,聚乙烯醇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PVA⁃ECC)作为基体构成。设计7根加固梁和1根对比梁进行四点弯... 为了提高加固构件的抗裂性能和极限承载力,提出一种聚乙烯醇纤维增强钢丝网水泥基复合(PVA⁃RFCC)新型加固材料,是由钢筋网和钢丝网作为增强材料,聚乙烯醇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PVA⁃ECC)作为基体构成。设计7根加固梁和1根对比梁进行四点弯试验,重点探讨了加固层(CRL)厚度对加固梁抗弯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最佳CRL厚度计算表达式进行推导。结果得出:当CRL仅为PVA⁃ECC或仅含钢丝网(SM)时,试验梁弯曲性能随着CRL厚度增大而降低;当CRL中包含钢筋网(RM)或SM⁃RM时,试验梁弯曲性能随着CRL厚度的增大而增强。CRL厚度与极限荷载呈二次函数关系,SM⁃RM是最优加固方式,SM主要提高试验梁延性,RM主要提高试验梁的承载力和刚度。结合试验和理论计算结果,得出CRL为PVA⁃ECC或仅含SM时,试验梁的最佳CRL厚度为40 mm;仅加RM或SM⁃RM时,最佳CRL厚度为6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网 钢丝网 加固层厚度 弯曲性能 延性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何耦合模型的多齿轮系统载荷均匀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镭 余海东 +1 位作者 丁晟 李建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7-691,共5页
基于几何耦合模型和齿轮结构的刚度特性,建立多齿轮同步驱动内啮合齿轮系统的齿圈几何中心位移与各啮合对的位移扰动量之间映射关系;分析弯扭耦合作用引起的齿轮啮合中心距、原始啮合角以及中心线产生的偏斜角的变化特性,并给出由此而... 基于几何耦合模型和齿轮结构的刚度特性,建立多齿轮同步驱动内啮合齿轮系统的齿圈几何中心位移与各啮合对的位移扰动量之间映射关系;分析弯扭耦合作用引起的齿轮啮合中心距、原始啮合角以及中心线产生的偏斜角的变化特性,并给出由此而产生的附加啮合力的数学表达式.同时,以某型盾构机回转系统的多齿轮驱动系统为例,分析了弯扭耦合载荷作用下各啮合对的载荷传递的均匀性.结果表明:不同的小齿轮安装位置,使弯扭耦合载荷作用下各齿轮对的附加啮合力在变化初期呈现出正弦或余弦规律的波动,但其相位角不同步;不同的电机排布方式,使系统的总附加啮合力不同,合理布置电机位置,可有效地减少载荷不均匀性所造成的堵转或断轴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齿轮驱动 位移扰动 附加啮合力 载荷均匀性 齿轮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GMM加固钢筋混凝土圆柱的拟静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聪 陈建兵 李响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8-14,共7页
钢筋混凝土柱是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为更有效提高试件的抗震加固效率,提出采用不同高度的水泥基灌浆料及钢丝网(CGMM)加固思路。试验制作3根钢筋混凝土圆柱进行低周反复加载,主要介绍了试验过程,分析研究各试件破坏机理、滞回性能、延... 钢筋混凝土柱是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为更有效提高试件的抗震加固效率,提出采用不同高度的水泥基灌浆料及钢丝网(CGMM)加固思路。试验制作3根钢筋混凝土圆柱进行低周反复加载,主要介绍了试验过程,分析研究各试件破坏机理、滞回性能、延性、耗能能力及刚度退化。试验结果表明:CPRP1,CPRP2试件较CP试件抗震能力有显著提高;加固高度不同的试件,随CGMM加固层的增高,试件峰值荷载、延性、耗能均增大,刚度退化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灌浆料及钢丝网 加固高度 低周反复试验 滞回曲线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ECC钢丝网复合薄板弯曲性能试验研究
18
作者 袁微微 杜文平 +3 位作者 杨才千 王冲 潘勇 孟春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91,共7页
为了研究聚乙烯醇纤维增韧水泥基复合材料(PVA-ECC)和钢丝网协同作用下试件的弯曲性能,本试验共设计了10组复合薄板试件进行四点弯试验,主要考虑钢丝网类型、钢丝网横向连接间距和层数等参数的因素.详细分析了试件失效特性、荷载挠度曲... 为了研究聚乙烯醇纤维增韧水泥基复合材料(PVA-ECC)和钢丝网协同作用下试件的弯曲性能,本试验共设计了10组复合薄板试件进行四点弯试验,主要考虑钢丝网类型、钢丝网横向连接间距和层数等参数的因素.详细分析了试件失效特性、荷载挠度曲线、强度、刚度和耗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PVA-ECC与钢丝网协同作用良好,二者结合大幅提升了PVA-ECC的抗弯性能,钢丝网的加入大幅提高了试件的强度、刚度和耗能性能,刚度提高38%以上,极限强度和耗能能力分别提高3倍和4倍以上;随着钢丝网横向连接间距的增大,试件的力学性呈现出削弱的趋势.试件呈现出显著的应变硬化特性能和“多且密”的多缝开裂延性破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ECC 钢丝网 弯曲性能 刚度比 裂缝开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动网格的反应堆控制棒落棒行为分流域耦合仿真方法
19
作者 莫锦涛 方浩宇 +4 位作者 陈训刚 颜达鹏 李长香 邓朝俊 牛昊轩 《中国核电》 2020年第3期328-332,共5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网格的反应堆控制棒落棒行为分流域耦合仿真方法,该方法分别建立了控制棒单棒和驱动杆的二维轴对称模型,保证控制棒和驱动杆对应流域的网格能够根据落棒运动规律自适应地变化。两个流域在每个时间步长内交换流体阻...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网格的反应堆控制棒落棒行为分流域耦合仿真方法,该方法分别建立了控制棒单棒和驱动杆的二维轴对称模型,保证控制棒和驱动杆对应流域的网格能够根据落棒运动规律自适应地变化。两个流域在每个时间步长内交换流体阻力计算结果,并根据运动方程求解得到的速度来更新控制棒和驱动杆的运动状态,实现分流域耦合。该方法通用性好,计算中考虑了驱动线流道形状的影响,且在计算时间和求解精度之间取得了良好的折中,此外,该方法在计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能较容易地扩展到三维模型。本文采用该方法对典型反应堆驱动线落棒行为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域 耦合 动网格 驱动线落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入增韧材料提高TiO2复合纳米电极的力学和电化学性能
20
作者 张鹏斐 乔志军 +3 位作者 张志佳 于镇洋 赵潭 苟金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4-29,共6页
为了改善传统钛复合薄膜电极力学性能较差的问题,制备了力学性能优异并且具有高比容量的多孔钛连续复合增韧薄膜并将其作为锂电池的负极材料。通过非溶剂置相分离法与高温烧结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力学性能优异、空间利用率高的多孔钛复... 为了改善传统钛复合薄膜电极力学性能较差的问题,制备了力学性能优异并且具有高比容量的多孔钛连续复合增韧薄膜并将其作为锂电池的负极材料。通过非溶剂置相分离法与高温烧结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力学性能优异、空间利用率高的多孔钛复合增韧平板膜然后选择了最佳阳极氧化条件对其进行表面修饰,生长TiO2纳米管,最后经过退火处理得到多孔钛连续复合增韧薄膜电极。实验以3μm粒径钛粉和钛丝直径100μm、厚度100μm的钛网为原料,N-甲基-2-吡咯烷酮、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腈为添加剂制备多孔钛复合增韧平板膜生坯,将生坯在氩气保护下经1000℃烧结,得到孔径为2~8μm的多孔钛复合增韧平板膜。采用阳极氧化法在多孔钛复合增韧平板膜和钛网上直接生长TiO2纳米管,制得多孔钛连续复合增韧薄膜电极。该复合薄膜电极作为锂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在100μA/cm^2电流密度下,比容量可以稳定在1250μAh/cm^2左右,即使电流密度增加到500μA/cm^2,比容量仍能保持在950μAh/cm^2。这种经过增韧处理的钛复合增韧薄膜电极的力学性能相比单一的TiO2薄膜电极得到巨大提升,进一步提高了电极在反应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同时新的三维多孔骨架结构与无增韧材料钛网的多孔钛薄膜电极相比容量提高20%~30%。本工作通过以同材料作为增韧材料制备复合薄膜增韧电极的方法,不仅改善了TiO2薄膜电极力学性能差的问题,还进一步提高了其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为TiO2复合材料作为锂电池负电极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韧处理 钛网 阳极氧化 TIO2纳米管 力学性能 钛复合薄膜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