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城市屋顶光伏潜力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彭曙蓉 王娜 +3 位作者 李彬 钟佩军 苏盛 蒙文川 《太阳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48,共9页
针对现有研究多局限于采用卫星遥感图像或地理信息等单一数据源难以准确反应城市屋顶光伏潜力的问题,考虑阴影效应、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城市屋顶光伏提升方法,所提方法主要包括屋顶信息提... 针对现有研究多局限于采用卫星遥感图像或地理信息等单一数据源难以准确反应城市屋顶光伏潜力的问题,考虑阴影效应、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城市屋顶光伏提升方法,所提方法主要包括屋顶信息提取、区域建筑阴影计算和光伏发电潜力计算3个环节,在各环节的分析中引入大量卫星遥感图像、地理信息数据、气象等数据,极大提升了城市光伏潜力评估的准确性。最后以长沙市为例进行方法的应用,评估结果表明长沙市城市屋顶光伏的发电潜力为14480.4 GWh,具备较大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深度学习 地理信息系统 卫星遥感图像 多源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赤峰柴胡栏子金矿田遥感地质解译和蚀变信息提取与找矿预测 被引量:5
2
作者 韩燿徽 王翠芝 +3 位作者 吴志杰 吕古贤 张宝林 张启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6-1091,共16页
内蒙古柴胡栏子金矿田位于赤峰—朝阳金成矿带的最西北侧,是我国重要的黄金产地,但其自然条件恶劣,遥感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对于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地层、构造、岩浆岩)分布特征以及与本区金成矿相关的围岩蚀变信息研究相对较少,利用遥感... 内蒙古柴胡栏子金矿田位于赤峰—朝阳金成矿带的最西北侧,是我国重要的黄金产地,但其自然条件恶劣,遥感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对于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地层、构造、岩浆岩)分布特征以及与本区金成矿相关的围岩蚀变信息研究相对较少,利用遥感技术对该矿田进行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Landsat 8和GF-2遥感影像,结合“主成分分析+最佳指数因子”的方法组合,对柴胡栏子金矿田进行遥感地质解译。根据蚀变矿物的波谱特征,设计去除干扰信息-异常信息提取-异常分级-异常信息处理的蚀变信息提取方案,对Landsat 8和Sentinel-2A遥感影像进行蚀变信息提取;在前人区域地质、矿田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蚀变信息特征,结合地质解译成果圈定3个找矿靶区。研究表明,利用多源遥感卫星影像对研究区进行地质解译与蚀变信息提取,基本能够满足辅助中比例尺找矿预测及地质综合调查的需要,并提升找矿效率。研究成果对柴胡栏子金矿田未来找矿勘查具有基础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栏子金矿田 多源遥感卫星影像 遥感解译 蚀变信息提取 主成分分析 找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卫星遥感图像场景重建的神经辐射场方法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鑫 王洋 +3 位作者 孙显 林道玉 刘俊义 付琨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82-1590,共9页
随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成为认知地理空间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卫星遥感图像在城市建图、生态监测和导航等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利用卫星遥感图像进行地球表面大规模3维重建成为了计算机视觉和摄影测量领域的研究热点。神经辐射场... 随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成为认知地理空间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卫星遥感图像在城市建图、生态监测和导航等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利用卫星遥感图像进行地球表面大规模3维重建成为了计算机视觉和摄影测量领域的研究热点。神经辐射场(NeRF)利用可微渲染学习场景的隐式表示,在复杂场景新视图合成任务中实现了逼真的视觉效果,并在3维场景重建和渲染领域获得了极大的关注。近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神经辐射场技术,从卫星遥感图像中提取场景表示及其重建。面向卫星遥感图像的神经辐射场方法主要集中在光线空间优化、场景表示优化以及模型高效训练3方面。该文全面归纳了神经辐射场技术在卫星遥感应用中的最新进展。首先介绍神经辐射场技术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数据集。然后提出一个面向卫星遥感图像的神经辐射场方法分类框架,用于系统性地回顾和整理该技术在卫星遥感领域的研究进展。接着详述了神经辐射场技术在实际卫星遥感场景应用中的相关成果。最后,基于当前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和讨论,同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辐射场 卫星遥感图像 神经渲染 隐式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卫星遥感数据融合的水深反演模型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松涛 邢帅 +2 位作者 张国平 孔瑞瑶 陈丽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3,共5页
为探究影像分辨率和水深反演模型对异构卫星数据融合水深反演结果的影响,本文将ICESat-2激光测高数据分别与多时相Landsat 8、Sentinel-2及WorldView-3卫星数据相融合,利用对数比值模型、多波段模型、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 为探究影像分辨率和水深反演模型对异构卫星数据融合水深反演结果的影响,本文将ICESat-2激光测高数据分别与多时相Landsat 8、Sentinel-2及WorldView-3卫星数据相融合,利用对数比值模型、多波段模型、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极限梯度提升进行水深反演。试验结果表明,影像空间分辨率对水深反演结果精度影响不显著,且综合考虑反演结果的精度和分辨率,Sentinel-2卫星数据性能最佳,同时极限梯度提升相较于其他模型的反演性能最优,其在东沙环礁试验区域的水深反演结果RMSE最优可达0.51 m。该结果对基于异构遥感卫星数据融合的近岸区域水深测量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深反演 多光谱卫星遥感影像 冰、云和陆地高程卫星 数据融合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和无人机的广西滨海盐沼面积变化监测 被引量:2
5
作者 董迪 陈蕾 +6 位作者 邹智垒 江瀚笙 黄华梅 魏征 许艳 曾纪胜 田松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4,共11页
滨海盐沼作为重要的海岸带生态系统,在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固碳减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及时准确地监测滨海盐沼分布情况和动态变化,对于科学地管理和保护本地滨海盐沼生态系统意义重大。本研究基于2019年和2021年... 滨海盐沼作为重要的海岸带生态系统,在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固碳减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及时准确地监测滨海盐沼分布情况和动态变化,对于科学地管理和保护本地滨海盐沼生态系统意义重大。本研究基于2019年和2021年多源国产高空间分辨率卫星数据,结合无人机自主性强、灵活机动、不受云遮挡影响的优势,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滨海盐沼开展遥感跟踪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广西2021年滨海盐沼总面积为1 341.40 hm2,其中,北海市、防城港市和钦州市3个海滨城市的滨海盐沼面积分别为1 247.82 hm2、49.73 hm2和43.85 hm2。与2019年相比,广西2021年滨海盐沼总面积减少108.96 hm2,其中,北海市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面积减少107.05 hm2,钦州市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面积减少1.91 hm2,防城港市滨海盐沼面积不变。广西当地对入侵种互花米草的治理卓有成效,互花米草大范围减少,但局部区域的互花米草分布仍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仍需重视对互花米草的监测与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物理学 盐沼 互花米草 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 无人机 遥感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1976年龙陵M_(S)7.3、M_(S)7.4双强震触发滑坡遥感解译及其构造意义
6
作者 李浩峰 徐岳仁 +4 位作者 郭雅丽 刘晗 赵昕雨 陆玲玉 唐嘉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40,共24页
深入研究中国滇西南地区发育的龙陵-澜沧新生地震构造带对于合理划分活动地块边界及未来开展强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使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已发生的双强震震例开展回溯研究是一种可行的技术手段。文中对震前、震后高分辨率Ke... 深入研究中国滇西南地区发育的龙陵-澜沧新生地震构造带对于合理划分活动地块边界及未来开展强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使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已发生的双强震震例开展回溯研究是一种可行的技术手段。文中对震前、震后高分辨率Keyhole卫星影像进行遥感解译,结合野外验证和前人研究结果,获得了1976年M_(S)7.3、M_(S)7.4龙陵双强震触发滑坡较为完整的数据库。结果显示:1)共解译滑坡14448个,总面积为17.2km^(2),70.9%的滑坡分布在花岗岩质的岩体风化层中,单体滑坡面积集中在数百至1000m^(2)区间,多为表层风化层内的浅层滑坡,滑动距离较小;2)同震滑坡密集区与高烈度区不匹配,其空间分布显示破裂区规模约为30km,且均位于活动断裂的一侧,表明其发震构造并非为龙陵-瑞丽断裂或畹町断裂。滇西南地区共轭强震破裂可能局限了单次强震的空间规模,因此在确认未来强震危险区时应重点关注NE向与NW向构造的交会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南地区 1976年龙陵M_(S)7.3、M_(S)7.4双强震 地震滑坡 Keyhole卫星影像 遥感解译 地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一号”02E卫星高原地区植被生态调查应用评价
7
作者 胡官兵 廖志坚 +2 位作者 刘舫 党伟 杨坤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6,共13页
为分析评价“资源一号”02E卫星多光谱和高光谱数据在高原地区植被生态调查中的应用能力,选择滇东北会泽-东川植被垂直分带特征明显区域作为研究区,对多光谱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和植被指数提取,并选取空间分辨率和成像时间相近的“高分一... 为分析评价“资源一号”02E卫星多光谱和高光谱数据在高原地区植被生态调查中的应用能力,选择滇东北会泽-东川植被垂直分带特征明显区域作为研究区,对多光谱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和植被指数提取,并选取空间分辨率和成像时间相近的“高分一号”和“哨兵2号”等卫星数据开展对比分析;对高光谱影像采用支持向量机法、神经网络法、光谱角分类法等开展高原地区山地植被垂直分带特征分析、典型植被类型提取,并结合野外实测光谱和林业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资源一号”02E卫星多光谱影像,其主要植被类型影像特征清晰,易区分识别,植被指数提取结果与对比数据一致性好,高光谱影像可以快速提取不同植被生态类型,总体精度可达90%以上。“资源一号”02E卫星数据能较好地应用于高原地区植被生态系统的调查与精细分类,具备良好的区域生态系统监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一号”02E卫星 植被垂直分带 高原地区 高光谱 应用分析 遥感解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遥感评估 被引量:21
8
作者 郭中伟 李典谟 甘雅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369-1384,共16页
目前的评估由于方法的原因 ,常常会遗留下一些含糊不清的地方。遥感则可以作为一种观察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单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结构侧面的重要工具。它提供了一种能够跨越几个不同空间尺度实施评估的手段 ,并且对于评估生态系统格局随时间... 目前的评估由于方法的原因 ,常常会遗留下一些含糊不清的地方。遥感则可以作为一种观察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单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结构侧面的重要工具。它提供了一种能够跨越几个不同空间尺度实施评估的手段 ,并且对于评估生态系统格局随时间的变化也是必不可少。现在许多不同的遥感技术已经被应用在生态学研究中。大多数工作所用的数据主要是来自机载和星载平台提供的摄影和数字光学图像 ,目前则越来越强调激光扫描和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应用。这些技术手段为从景观到林分规模的不同现象的评估提供了机会。遥感提供了可用于确定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景观尺度的元素的最有效的工具 ,例如基质和斑块的相对百分比以及它们的配置。在中间尺度 ,遥感为评价廊道的存在和边界的特性提供了理想的工具。在林分尺度 ,遥感技术可用来获取关于森林林分结构属性的信息 ,例如冠层表面的特性 ,是否存在冠内分层等等。随着技术的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遥感 景观评估 卫星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ASTER与MODIS融合生成高分辨率地表温度的验证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贵军 孙晨红 历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3-200,共8页
融合多源遥感数据生成高时空分辨率数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了解决高空间分辨率数据重访周期长及云雨天气带来的数据短缺问题,该文基于增强自适应的遥感图像时空融合方法(enhanced 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eflectance fusion... 融合多源遥感数据生成高时空分辨率数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了解决高空间分辨率数据重访周期长及云雨天气带来的数据短缺问题,该文基于增强自适应的遥感图像时空融合方法(enhanced 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eflectance fusion model,ESTARFM),使用多时相MODIS数据提供地物时间变化信息,结合ASTER影像提供的空间细节信息,选择多波段数据(可见光近红外数据和地表温度数据)共同作为输入变量融合生成高时空地表温度。融合结果分别与地表红外辐射计观测温度和ASTER温度产品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基于ESTARFM方法降尺度地表温度影像清晰,融合结果与地表红外辐射计观测温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高于为0.71,预测得到的地表温度与真实测得的数据的平均绝对偏差均低于2.00 K,均方根误差均低于2.60 K。与ASTER地表温度产品的验证中,整体验证结果的R2均在0.95以上。此外,ESTARFM方法在各个地类中的融合效果较好,均表现出非植被区域的相关性高于植被和水体,尤其在2012年8月27日非植被的R2达到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温度 卫星影像 多源遥感数据 数据融合 高空间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1 WFV影像和随机森林算法的总氮反演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慈 沈鹏 +3 位作者 李倩 陈忱 刘晓宇 廖凤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3-30,共8页
基于高分一号卫星影像遥感数据和水库水质实测数据,利用随机森林回归算法建立遥感反射率与总氮浓度的定量反演模型,以获取东风水库总氮浓度的时空分布情况,进而对水库总氮污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氮反演模型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为... 基于高分一号卫星影像遥感数据和水库水质实测数据,利用随机森林回归算法建立遥感反射率与总氮浓度的定量反演模型,以获取东风水库总氮浓度的时空分布情况,进而对水库总氮污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氮反演模型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为0.879,均方根误差为0.169 mg/L,但仍有提升空间。将模型运用于2016-2018年GF-1 WFV影像遥感数据,反演得到东风水库总氮浓度时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2016年水库总氮浓度呈波动性变化,2017-2018年除个别月份外,水库总氮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从水质标准来看,水库总氮浓度介于Ⅲ~Ⅴ类水质标准,且存在富营养化风险。从不同季节变化情况来看,春冬季总氮浓度较高,夏秋季浓度较低。从空间差异性来看,区域变化规律性不太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一号 卫星影像 随机森林 总氮 遥感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遥感影像外方位元素的误差传播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余俊鹏 孙世君 毛建杰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1年第1期18-23,共6页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的几何定位精度与影像外方位元素精度密切相关。文章针对单景影像直接对地定位和立体影像前方交会定位两种典型情况,对影像各外方位元素在目标几何定位中的误差传播规律进行分析比较,相关结论可供卫星姿控及相机载...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的几何定位精度与影像外方位元素精度密切相关。文章针对单景影像直接对地定位和立体影像前方交会定位两种典型情况,对影像各外方位元素在目标几何定位中的误差传播规律进行分析比较,相关结论可供卫星姿控及相机载荷设计方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外方位元素 定位精度 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卫星遥感综合解译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蓓青 张穗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28,70,共4页
为修订长江口综合治理开发规划的需要,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近20年来长江口的若干期卫星遥感图片的各种影像信息,对长江口的发育和演变状况、河道历史变迁、滩涂变化、口内外泥沙运动规律等进行了综合解译,并介绍了其关键... 为修订长江口综合治理开发规划的需要,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近20年来长江口的若干期卫星遥感图片的各种影像信息,对长江口的发育和演变状况、河道历史变迁、滩涂变化、口内外泥沙运动规律等进行了综合解译,并介绍了其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其解译成果将为规划的修订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卫星图像 遥感技术 遥感影像解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南极地区测绘产品生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铁军 张禹 +1 位作者 苏光日 李帅 《遥感信息》 CSCD 2014年第5期58-61,共4页
针对极地测绘中因自然条件恶劣而导致实地测绘困难的问题,本文研究利用南极地区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稀少控制的区域网平差,并结合卫星测高数据实现南极地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试验结果显示,利用本文方法可以高效生产南极地区测绘... 针对极地测绘中因自然条件恶劣而导致实地测绘困难的问题,本文研究利用南极地区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稀少控制的区域网平差,并结合卫星测高数据实现南极地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试验结果显示,利用本文方法可以高效生产南极地区测绘产品,精度可以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测绘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稀少控制区域网平差 卫星测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谱卫星图像反演云空湿度场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5
14
作者 郁凡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3年第1期38-42,共5页
利用1998年6~8月GMS图像和分析区内近70个台站的地面和探空资料,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地面实测湿度场相关资料作新的分析参量,建立了各标准等压面相对湿度统计分析新模型,改进了应用多光谱卫星图像反演三维湿度场的方法。通过... 利用1998年6~8月GMS图像和分析区内近70个台站的地面和探空资料,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地面实测湿度场相关资料作新的分析参量,建立了各标准等压面相对湿度统计分析新模型,改进了应用多光谱卫星图像反演三维湿度场的方法。通过比较和检验,证实新模型可有效改进大气湿度场的反演精度,特别是低层湿度场的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卫星图像 反演 卫星遥感 三维湿度场 水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关向量机的冬小麦蚜虫遥感预测 被引量:17
15
作者 唐翠翠 黄文江 +3 位作者 罗菊花 梁栋 赵晋陵 黄林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1-207,共7页
蚜虫的流行严重影响了冬小麦的产量。区域尺度上及时准确的预报冬小麦蚜害发生范围能为蚜害的有效预防提供基础信息,从而降低冬小麦产量的损失。该研究利用多时相的环境星CCD光学数据和IRS热红外数据,分别提取了冬小麦的长势因子,比值... 蚜虫的流行严重影响了冬小麦的产量。区域尺度上及时准确的预报冬小麦蚜害发生范围能为蚜害的有效预防提供基础信息,从而降低冬小麦产量的损失。该研究利用多时相的环境星CCD光学数据和IRS热红外数据,分别提取了冬小麦的长势因子,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以及生境因子,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和垂直干旱指数(perpendicular drought index,PDI),利用相关向量机(relevance vector machine,RVM)、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方法建立了北京郊区冬小麦灌浆期蚜虫发生预测模型,并对比分析了3种模型预测精度。试验结果表明,RVM总体预测精度达到87.5%,优于SVM的79.2%和LR的75.0%。另外,RVM模型计算量较小,相比于SVM和LR模型,其预测时间可分别缩短7倍和60倍。较高预测精度和较小计算量的特性扩大了RVM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卫星影像 遥感 小麦蚜虫 区域预测 相关向量机 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S遥感水文模型在曹娥江流域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高蕴珏 许有鹏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1期150-159,共10页
SCS 模型是美国水土保持局研制,用于小流域洪水计算的水文模型.本文结合曹娥江流域下垫而情况及遥感信息,对模型参数作适当修正.利用修正后的模型进行流域洪水计算,成果较满意。本研究表明修正后的 SCS 遥感水文模型,对我国东部中小流... SCS 模型是美国水土保持局研制,用于小流域洪水计算的水文模型.本文结合曹娥江流域下垫而情况及遥感信息,对模型参数作适当修正.利用修正后的模型进行流域洪水计算,成果较满意。本研究表明修正后的 SCS 遥感水文模型,对我国东部中小流域进行快速、准确洪水预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S水文模型 洪水 卫星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abcut融合多源数据提取不透水面 被引量:4
17
作者 易佳思 胡翔云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4-180,共7页
快速城镇化是造成城市内涝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城市不透水面面积的显著增长是快速城镇化的直接表现。为了实时提供准确的城市不透水面区域情况,开展多源数据融合不透水面的提取研究,结合多光谱影像和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丰富的光谱和... 快速城镇化是造成城市内涝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城市不透水面面积的显著增长是快速城镇化的直接表现。为了实时提供准确的城市不透水面区域情况,开展多源数据融合不透水面的提取研究,结合多光谱影像和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丰富的光谱和空间信息、机载激光点云数据的高程和强度信息等优势,将基于图论的最优分割方法引入不透水面提取中,将不透水面的提取转换为不同数据源下的最优标记问题,通过多源特征融合获得更精确的提取结果。以广州市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遥感方法及单一数据提取法相比,这一方法的精度得到了明显提高,并且大大减少了提取过程中的人工干预,使算法具有更高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面 多源遥感数据 图割 卫星影像 机载激光点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甸蒙育瓦铜矿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遥感监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定慧 邬明权 +2 位作者 刘波 牛铮 尹富杰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56,共12页
矿产资源的持续开发会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破坏。为贯彻绿色矿山理念,及时修复采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对矿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监测分析。遥感技术是矿区生态环境监测较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文章利用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高分遥... 矿产资源的持续开发会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破坏。为贯彻绿色矿山理念,及时修复采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对矿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监测分析。遥感技术是矿区生态环境监测较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文章利用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高分遥感影像和夜间灯光遥感影像,对缅甸蒙育瓦铜矿不同开发时期的生态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遥感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矿区的开发建设虽然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由于生态风险防范得当,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较小。矿区及周边水体面积变化不大,工业水体主要集中在矿区,没有对周边水域造成污染。期间灯光指数出现较大增长,由矿区和城市向周边乡村地区延伸。与外国公司开采时期相比,中国公司2011—2018年在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 社会经济 Landsat卫星影像 高分遥感影像 遥感监测 生态环境 灯光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莆田市城市空间扩展及其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欣 张贵 李建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71,共6页
分析城市空间扩展和植被覆盖指数变化及其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及在大空间尺度上为城市植被景观提升提供指导。以遥感成像技术为基础,通过提取目标区域卫星影像对应的建筑物和植被特征光谱,通过对多年特定光谱进行建... 分析城市空间扩展和植被覆盖指数变化及其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及在大空间尺度上为城市植被景观提升提供指导。以遥感成像技术为基础,通过提取目标区域卫星影像对应的建筑物和植被特征光谱,通过对多年特定光谱进行建模运算,即可得出城市空间拓展与植被覆盖指数之间的关系;以莆田市为例,利用Landsat卫星影像提取建筑指数NDBI和植被指数NDVI对该市2000、2010和2016年的城市空间扩展及其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16年间,莆田市城市建筑用地面积占比由22.70%增至28.84%,其中前期2000—2010年建筑用地面积占比增加了2.04%,而后期2010—2016年增加4.10%;植被覆盖指数变差的面积占37.26%,而植被覆盖指数变好的面积占28.87%,大部分退化的植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东南部平原;建筑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建筑指数每提升10%,植被覆盖指数降低0.77~0.86。总体看来,莆田市的城市空间扩展对植被景观影响较大,且呈现后期大于前期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扩展 植被覆盖 遥感 莆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电网建设全过程动态监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赖余斌 袁太平 +1 位作者 洪巧章 刘佳莹 《绿色科技》 2018年第24期187-190,共4页
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对电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总体进度、通道或场地清理质量、建设过程中对环境影响及恢复、地质灾害对电网工程和施工安全的影响、施工运维道路建设的合理性及工作量等进行了动态的监控。结果表明:监控可... 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对电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总体进度、通道或场地清理质量、建设过程中对环境影响及恢复、地质灾害对电网工程和施工安全的影响、施工运维道路建设的合理性及工作量等进行了动态的监控。结果表明:监控可保障电网工程建设质量,且不但能提高投资效益,还能保证电网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保障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建设 卫星遥感技术 遥感影像 变化检测 动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