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道防线”的福建省桃溪流域洪水模拟与预报
1
作者 王雨雨 《中国防汛抗旱》 2025年第2期87-92,共6页
“三道防线”建设为洪水预报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为提升流域洪水预报水平带来新的机遇。对比福建省天气雷达、泉州市测雨雷达和站网监测的降水资料在捕捉暴雨量级和时空分布方面的表现,并基于神经网络的多源降水数据融合方法,生成融合... “三道防线”建设为洪水预报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为提升流域洪水预报水平带来新的机遇。对比福建省天气雷达、泉州市测雨雷达和站网监测的降水资料在捕捉暴雨量级和时空分布方面的表现,并基于神经网络的多源降水数据融合方法,生成融合降水数据,提高了对降水事件的监测能力;同水文水动力模型耦合,实现了山洪过程的快速模拟。研究成果可为中小流域防洪减灾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道防线” 降雨数据融合 水文水动力模型 桃溪流域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监测与预报技术在防洪减灾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原文林 杨逸凡 +2 位作者 赵小棚 郭进军 胡少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4,22,共8页
洪水灾害突发性强,成灾速度快,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降雨作为洪水灾害致灾因子,数据的精确度对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降雨监测与预报技术为切入点,对雨量站点观测、天气雷达降雨估计及预报、降雨数值预报、卫星遥感... 洪水灾害突发性强,成灾速度快,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降雨作为洪水灾害致灾因子,数据的精确度对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降雨监测与预报技术为切入点,对雨量站点观测、天气雷达降雨估计及预报、降雨数值预报、卫星遥感反演的现状进行了总结,通过分析时空降尺度方法及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降雨监测与预报中的应用,揭示了其在提升降雨数据“量”与“型”准确度方面的效果。研究表明:降雨监测与预报技术在当前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山丘区和城市环境空间的复杂地形方面仍面临分辨率受到限制及精确性、时效性不足的问题。多源数据融合能提高降雨数据精度、时空覆盖能力和预测准确性,优化算法模型、融合“空-天-地”多源数据形成高分辨率预报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监测 降雨预报 防洪减灾 卫星遥感 天气雷达 数值预报 降尺度 多源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防洪“四预”的闽江水口洪水预报调度系统建设与应用
3
作者 黄光斌 《水利信息化》 2024年第3期84-89,共6页
为提升闽江水口流域防洪调度水平,建设闽江水口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系统利用开放式的设计理念,采用B/S系统结构开发,融合多源降雨数据,集洪水预报与防洪调度为一体,提升洪水预报精细化水平和水工程联合调度能力。采用多源降雨信息融合技... 为提升闽江水口流域防洪调度水平,建设闽江水口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系统利用开放式的设计理念,采用B/S系统结构开发,融合多源降雨数据,集洪水预报与防洪调度为一体,提升洪水预报精细化水平和水工程联合调度能力。采用多源降雨信息融合技术,集成洪水预报模型库,构建流域洪水预报方案,开发流域智能化运行平台,实现流域多源降雨信息共享应用、洪水滚动预报、智能调度,延长洪水预报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度。系统已应用于闽江水口电厂,可提高水电站洪水防御能力和水能利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四预” 多源降雨融合 B/S架构 流域洪水预报 水库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月降雨量预测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晓婷 任刚红 +2 位作者 杜坤 冯燕 周明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提高降雨量预测精度,为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鉴于月降雨量时间序列具有显著的多尺度特征,开展了数据驱动下基于模型融合的月降雨量预测研究,应用灰色EGM(1,1)模型和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系统(ANFIS)分别预... 【目的】提高降雨量预测精度,为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鉴于月降雨量时间序列具有显著的多尺度特征,开展了数据驱动下基于模型融合的月降雨量预测研究,应用灰色EGM(1,1)模型和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系统(ANFIS)分别预测了年尺度与月尺度下的月降雨量,采用灰色关联法将2个预测结果进行数据融合。利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8个站点降雨数据验证所提出方法,并将预测结果进行了与单一灰色EGM(1,1)、ANFIS、人工神经网络(ANN)、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RIMA)与聚类回归法(CLR)模型预测结果对比。【结果】模型融合预测结果精度高于单一EGM(1,1)、ANFIS、ANN及ARIMA模型预测结果,并在8个站点中的5个取得了最佳预测效果,其中中部地区(Ballarat和Cape Otway站点)及东部地区(Dookie,Wangaratta和Orbost站)预测均方根误差为28.2~37.2 mm,西部地区(Dimboola,Edenhope和Dunkeld站点)预测均方根误差为20.8~23.4 mm。【结论】所提出的模型融合预测法可行,为月降雨量预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降雨量预测 数据驱动 模型融合 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系统 灰色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数据融合算法提高雷达面雨量监测精度 被引量:2
5
作者 牛睿平 刘筠 +1 位作者 王娟 龙彦伶 《水利信息化》 2018年第1期30-35,共6页
雷达面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国内水文行业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雨量监测系统,通过对雷达面雨量自动监测系统监测数据与遥测雨量站监测数据进行对比评估分析,发觉二者之间整体相关性较好,但在具体数据精度上存在一定差异。结合已建遥测... 雷达面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国内水文行业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雨量监测系统,通过对雷达面雨量自动监测系统监测数据与遥测雨量站监测数据进行对比评估分析,发觉二者之间整体相关性较好,但在具体数据精度上存在一定差异。结合已建遥测雨量站与人工观测的雨量数据,利用数据融合算法完善雷达面雨量系统的估值算法,经验证使用距离权重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雷达监测雨量数据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面雨量 监测系统 监测精度 数据评估分析 数据融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湿润地区站点与卫星降雨数据融合的洪水预报精度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闵心怡 杨传国 +1 位作者 李莹 程雨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共5页
目前卫星降雨数据是水文研究中重要的数据来源,但其精度尚未达到洪水预报的要求。将TRMM3B42RT、TRMM 3B42、GPM IMERG Early及GPM IMERG Late分别与站点实测降雨数据融合,并利用HEC-HMS模型进行洪水模拟,从而改进卫星降雨洪水预报精度... 目前卫星降雨数据是水文研究中重要的数据来源,但其精度尚未达到洪水预报的要求。将TRMM3B42RT、TRMM 3B42、GPM IMERG Early及GPM IMERG Late分别与站点实测降雨数据融合,并利用HEC-HMS模型进行洪水模拟,从而改进卫星降雨洪水预报精度。结果表明,卫星降雨数据在经过与实测降雨数据的融合处理后,误差明显降低,相关系数由0.7提高到0.9以上,进而提高了模拟洪水的精度,在洪水预报方面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降雨 数据融合校正 洪水预报 TRMM G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分析的路堑滑坡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马坤 张永谋 +1 位作者 吴红刚 张少龙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3-663,共11页
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高速公路TJ04标段K17+700~K17+900段滑坡为典型代表,通过地质分析及室内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数据融合及统计学概率运算方法,对降雨作用下路堑边坡的变形破坏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地质分析认为K17+700... 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高速公路TJ04标段K17+700~K17+900段滑坡为典型代表,通过地质分析及室内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数据融合及统计学概率运算方法,对降雨作用下路堑边坡的变形破坏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地质分析认为K17+700~K17+900段滑坡形成主要原因是地表水入渗及滑坡前缘路基开挖;(2)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已开挖路基在降雨条件下的变形特征,得出其变形机理为:降雨入渗→边坡局部溜坍→地表水入渗加剧→土体含水率上升→孔隙水压力增大→边坡失稳→整体牵引式滑移;(3)通过传感器数据融合及统计学概率分析得出,随着降雨历时增长,含水率的变化曲线与累计降雨量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00 15具有显著相关性,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曲线与含水率之间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21 74具有高度相关性,说明雨水入渗是土体含水率与孔隙水压力增长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融合 降雨型滑坡 路堑边坡 模型试验 孔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流域逐日降雨数据融合的误差分析
8
作者 陈媛 董丹丹 +1 位作者 申飙 蔡宏珂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683-689,共7页
为有效结合不同来源降雨资料的优势,发展多源降雨融合技术,采用数据融合方法,生成融合逐日降雨数据(以下称为Grid数据),再与气象观测站点资料、ERA5和NCEP2格点资料进行误差对比,探讨Grid数据在大渡河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Grid数... 为有效结合不同来源降雨资料的优势,发展多源降雨融合技术,采用数据融合方法,生成融合逐日降雨数据(以下称为Grid数据),再与气象观测站点资料、ERA5和NCEP2格点资料进行误差对比,探讨Grid数据在大渡河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Grid数据基本能完整展示大渡河流域的日均降雨分布,总体的、各区域内的降雨分布与观测数据展示出的分布规律基本吻合;(2)从插值站点来看,Grid数据的降雨量量级与观测数据差距小,总体的、各区域内的最大降雨量和最小降雨量与观测数据接近,表现优于ERA5和NCEP2数据;(3)从标准差、均方根误差来看,Grid数据的误差要明显小于EAR5和NCEP2数据;(4)从2008-2018年全流域、1~4分区的面雨量时间序列来看,Grid数据与观测数据较ERA5和NCEP2数据更接近。综上,Grid融合数据能较好地反映大渡河流域实际降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气象数据处理与方法 数据融合方法 降雨分布特征 大渡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