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推动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型构建与仿真研究
1
作者 袁红 黄楷 《智库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0,共11页
[目的/意义]互联网赋予公众新的表达利益的渠道,使网络舆情成为突发公共事件中社情民意的集中反映。探究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对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有助于政府优化危机管理能力,提升政府公信力。[方法/过程]本文基于... [目的/意义]互联网赋予公众新的表达利益的渠道,使网络舆情成为突发公共事件中社情民意的集中反映。探究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对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有助于政府优化危机管理能力,提升政府公信力。[方法/过程]本文基于多源流理论和SEIR模型,构建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推动政策议程设置SEIRG(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recoveredgovernment,无知者—接触者—传播者—理智者—政府)模型,通过仿真实验揭示并验证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对政策议程设置的推动作用。[结果/结论]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推动政策议程设置的演进逻辑包括:主体从被动少数变为主动多数;客体从杂乱零散变为有序完善;渠道从信息传递变为互动机制;效果从议程提出变为政策落地。最后,本文基于多源流理论从推动问题流高效畅通、政策流公正公开、政治流开放创新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提升政府政策议程设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事件 网络舆情 多源流理论 政策议程设置 SEIRG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分布式风电出力相关性的配电网概率区间潮流计算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廖小兵 张一鸣 +3 位作者 李自成 魏寒琪 丁画 李奔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共8页
为了更加准确地模拟分布式风电接入对配电网不确定性潮流分布的影响,提出考虑相关性的配电网概率区间潮流计算方法。将分布式风电出力区间划分成若干个子区间并赋予子区间对应的概率,并构建分布式风电出力的焦元模型;结合仿射算术将基... 为了更加准确地模拟分布式风电接入对配电网不确定性潮流分布的影响,提出考虑相关性的配电网概率区间潮流计算方法。将分布式风电出力区间划分成若干个子区间并赋予子区间对应的概率,并构建分布式风电出力的焦元模型;结合仿射算术将基于焦元模型的配电网概率区间潮流模型转化为仿射优化模型,并采用平行四边形模型、凸多边形模型、椭球模型来描述分布式风电出力的相关性,通过坐标变换将相关性模型转换为仿射约束条件,并将其嵌入仿射优化模型中进行联立求解;根据证据理论合成规则得到配电网概率区间潮解的概率边界。2个配电网的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以通过最大、最小概率描述潮流解的不确定度,同时椭球模型对相关性的建模比其他2类方法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概率区间潮流 相关性 仿射优化模型 证据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连锁故障传播路径的电力系统N-k多阶段双层优化及故障场景筛选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蔡晔 孙溶佐 +1 位作者 王炜宇 曹一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40-2553,I0008,共15页
当前电力系统通过经典N-k安全分析直接筛选危害最大的k重预想事故场景时,忽略了源发故障带来的故障动态传播过程,导致N-k安全分析结果偏保守。因此,该文重点刻画故障传播过程中系统拓扑规模与连接关系的变化,建立计及连锁故障传播路径的... 当前电力系统通过经典N-k安全分析直接筛选危害最大的k重预想事故场景时,忽略了源发故障带来的故障动态传播过程,导致N-k安全分析结果偏保守。因此,该文重点刻画故障传播过程中系统拓扑规模与连接关系的变化,建立计及连锁故障传播路径的N-k多阶段双层优化及故障场景筛选模型;其中上层以负荷损失最大为目标,筛选k重源发故障及其故障传播路径,下层以负荷损失最小为目标,模拟调度中心调整发电机出力、负荷大小等抑制故障级联传播的过程。引入对偶变量将该双层模型转化为单层模型进行求解,然而,对偶变量的引入会产生非线性项,存在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所以,该文提出一种两阶段网络流算法,以得到对偶变量上下界从而消除引入的非线性项,同时缩小模型可行域,快速求解该文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辨识高危N-k源发故障场景及多阶段故障传播路径且求解速度提升1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锁故障 网络流模型 多阶段双层优化模型 对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凸包理论的电力系统日前经济调度
4
作者 李有亮 方林波 +4 位作者 张炜 彭伟 孙磊 闵鑫 伊昆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6-405,共10页
基于标准交流潮流方程的日前经济调度模型有助于得到精确解,但由于其为非线性规划模型,因此在模型收敛性和计算效率等方面存在不足,限制了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在此背景下,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凸包理论的电力系统日前经济调度模型,以实现... 基于标准交流潮流方程的日前经济调度模型有助于得到精确解,但由于其为非线性规划模型,因此在模型收敛性和计算效率等方面存在不足,限制了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在此背景下,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凸包理论的电力系统日前经济调度模型,以实现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模型的高效精确求解.首先,介绍了基于标准交流潮流方程的日前经济调度模型;其次,介绍了凸包理论以及非线性函数的凸包方程,进而构建基于改进凸包理论的电力系统日前经济调度模型;最后,采用IEEE 14节点系统、IEEE 118节点系统和我国某省级实际电力系统进行测试分析,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策略能够显著提高模型的计算效率且有效降低松弛误差,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前经济调度 潮流方程 凸包理论 二阶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incorporating strain softening and dilatancy for interface thin-layer element and its verification 被引量:1
5
作者 彭凯 朱俊高 +2 位作者 冯树荣 王荣 刘汉龙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7期1988-1998,共11页
The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coarse-grained soil and concrete were investigated by simple shear tests under condition of mixed soil slurry (bentonite mixed with cement grout).For comparison,the i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coarse-grained soil and concrete were investigated by simple shear tests under condition of mixed soil slurry (bentonite mixed with cement grout).For comparison,the interfaces both without slurry and with bentonite slurry were analyz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slurries exert much influence on the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of soil/structure interface.Under mixed soil slurry,strain softening and shear dilatation are observed,while shear dilatation appears under the small normal stress of the interface without slurry,and shear contraction is significa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bentonite slurry.The thickness of the interface was determined by analyzing the disturbed height of the sample with both simple shear test and particle flow code (PFC).An 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incorporating strain softening and dilatancy for thin layer element of interface was formulated in the framework of generalized potential theory.The relation curves of shear stress and shear strain,as well as the relation curves of normal strain and shear strain,were fitted by a piecewise function composed by hyperbolic functions and resembling normal functions.The entire model parameters can be identified by tests.The new model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measured data of indoor cut-off wall model tests with the predictions from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The FEM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ress of wall calculated by using Goodman element is too large,and the maximum deviation between the test data and prediction is about 45%.While the prediction from the proposed model is close to the measured data,and the error is generally less than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ple shear test mixed soil slurry DILATANCY particle flow code generalized potential theory constitutive model F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tailed string stability analysis for bi-directional optimal velocity model 被引量:1
6
作者 郑亮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563-1573,共11页
The class of bi-directional optimal velocity models can describe the bi-directional looking effect that usually exists in the reality and is even enhanc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nected vehicle technologies. It... The class of bi-directional optimal velocity models can describe the bi-directional looking effect that usually exists in the reality and is even enhanc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nected vehicle technologies. Its combined string stability condition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the method of the ring-road based string stability analysis. However, the partial string stability about traffic fluctuation propagated backward or forward was neglected, which will be analyzed in detail in this work by the method of transfer function and its H∞ norm from the viewpoint of control theory. Then, through comparing the conditions of combined and partial string stabilities, their relationships can make traffic flow be divided into three distinguishable regions, displaying various combined and partial string stability performance. Finally,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s verify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nd find that the final displaying string stability or instability performance results from the accumulated and offset effects of traffic fluctuations propagated from different dir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flow string stability optimal velocity model linearized stability theory transfer fun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环境下信号交叉口车辆轨迹重构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涛 马玉琴 +2 位作者 刘梦 姚志洪 蒋阳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8-1157,共10页
车辆轨迹数据提供了大量的时空交通流信息,可用于各类交通研究.传统车辆轨迹模型多以人工驾驶环境为研究对象,普遍未考虑由常规车(RV)、网联人工驾驶车(CV)以及智能网联车(CAV)组成的混合交通流的影响.为解决该问题,构建智能网联环境下... 车辆轨迹数据提供了大量的时空交通流信息,可用于各类交通研究.传统车辆轨迹模型多以人工驾驶环境为研究对象,普遍未考虑由常规车(RV)、网联人工驾驶车(CV)以及智能网联车(CAV)组成的混合交通流的影响.为解决该问题,构建智能网联环境下信号交叉口全样本车辆轨迹重构模型.首先,介绍并分析智能网联环境下城市道路交叉口处车辆组成及排队通过情况;然后,构建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轨迹数量估计模型,并针对前后车的排队情况提出虚拟车的概念,用于估计不同车辆的交通状态;最后,设计数值仿真实验分析交通流密度和网联车渗透率对模型的影响,并基于NGSIM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轨迹重构模型的数量误差和位置误差均随着交通流密度和网联车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如交通流密度由20 veh/km增大至50 veh/km的过程中,模型数量误差和位置误差均呈现下降趋势,且最大误差分别不超过6.88%和8.02 m;与网联人工驾驶车渗透率相比,智能网联车的渗透率对模型结果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跟驰模型 交通波理论 智能网联车 混合交通流 信号交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协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牛晓宏 夏童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50,共12页
[目的/意义]数据跨境流动推动了数字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探索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协同问题,有利于维护数据安全和国家安全,促进数据利用体系与能力建设。[方法/过程]运用Nvivo软件,分析我国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协同存在的问题与... [目的/意义]数据跨境流动推动了数字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探索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协同问题,有利于维护数据安全和国家安全,促进数据利用体系与能力建设。[方法/过程]运用Nvivo软件,分析我国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协同存在的问题与产生的原因,基于协同理论和霍尔三维模型,构建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协同三维模型。[结果/结论]构建以组织协同机制、法制协同机制和资源协同机制3个子机制构成的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协同机制,并从知识共享、技术实力、文化环境3方面提出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协同机制运行保障措施,实现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协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跨境流动 数据安全 安全管理 协同理论 协同机制 霍尔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式快速路出口交通组织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永恒 李世豪 +2 位作者 杨绥程 刘博 湛天舒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239,共8页
针对平行式快速路出口排队溢出的交通问题,本文提出平行式快速路出口在无信号控制和信号控制情况下的5种交通组织方法,根据主辅车流的车头时距分布,建立主辅车流产生延误的计算模型。从方案选择的角度,以车均延误为评价指标,研究平行式... 针对平行式快速路出口排队溢出的交通问题,本文提出平行式快速路出口在无信号控制和信号控制情况下的5种交通组织方法,根据主辅车流的车头时距分布,建立主辅车流产生延误的计算模型。从方案选择的角度,以车均延误为评价指标,研究平行式快速路不同交通流量状态下出口最适合采用的交通组织方法。结果表明:当平行式快速路主路驶出车流和辅路车流的总流量低于1500 pcu·h^(-1)时,采取无信号让行的控制方法。主路驶出交通量较高时,采用主路驶出优先控制;辅路交通量较高时,采用辅路优先控制。当总流量在[1500,2300]pcu·h^(-1)时,采用辅路信号与让行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当主路驶出交通量较大时,采用辅路信号主路优先控制;当辅路交通量较大时,采用辅路信号辅路优先控制。当总流量高于2300 pcu·h^(-1)时,采用主辅全信号的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方案选择 交通流理论 城市快速路 驶出交通 车均延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异质交通流的随机参数优化速度跟驰模型
10
作者 潘义勇 全勇俊 管星宇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422,共8页
为分析交通流异质性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基于随机参数线性回归方法改进优化速度函数.根据分位数回归对交通流速度-密度数据进行分类,对每个类别数据进行随机参数线性回归,并得到不同类别的改进优化速度函数与假设检验结果,结合改进的... 为分析交通流异质性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基于随机参数线性回归方法改进优化速度函数.根据分位数回归对交通流速度-密度数据进行分类,对每个类别数据进行随机参数线性回归,并得到不同类别的改进优化速度函数与假设检验结果,结合改进的优化速度函数和全速度差跟驰模型建立随机优化速度跟驰模型,利用傅里叶变化理论对跟驰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并搭建环形车道仿真平台对跟驰模型进行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分类处理后的随机参数模型误差较未分类降低28%;随机参数跟驰车队的速度值随着0.5分位点车辆的增多而增大;随机参数跟驰模型车队较固定参数跟驰模型车队更能反映交通流异质性对车队的影响.建立的模型能够提高仿真维度,真实反映交通流的复杂运行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流理论 分位数回归 随机参数线性回归 优化速度函数 跟驰模型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油气系统理论基本原理 被引量:18
11
作者 贾承造 庞雄奇 宋岩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9-691,共13页
通过阐释全油气系统基本原理,并阐明全油气系统的结构,进而揭示常规油气—致密油气—页岩油气序列成藏规律以及全油气系统成藏模式与成藏机理;此外,阐述了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储层地质模型、流动模型与开发生产机理,并给出了进一步的研究... 通过阐释全油气系统基本原理,并阐明全油气系统的结构,进而揭示常规油气—致密油气—页岩油气序列成藏规律以及全油气系统成藏模式与成藏机理;此外,阐述了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储层地质模型、流动模型与开发生产机理,并给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1)全油气系统的主要结构包括3类流体动力场、3种油气藏与油气资源,以及两种成藏作用。常规油气—致密油气—页岩油气具有形成时间和空间分布的有序性、基于成因机理的序列合理性,表现出“序列成藏”的地质规律。(2)全油气系统成藏模式可以分为“碎屑岩盆地成藏模式”与“碳酸盐岩盆地(层系)成藏模式”两类。非常规油气的聚集成藏是一种“自封闭成藏”,油气自封闭作用的微观来源是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3)非常规油气生产实践证实,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储层地质模型、流动模型与开发生产机理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极为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页岩油气一定是中国油气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接替。(4)进一步研究方向包括:碳酸盐岩盆地全油气系统特征及复合盆地演化源储耦合规律;页岩油气与致密油气运移、成藏与开发生产的流动机理;深层超深层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和煤层气油气地质特征与富集规律;全油气系统油气资源评价与新一代盆地模拟技术;地球系统—地球有机岩与化石能源系统—全油气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油气系统理论 全油气系统结构 序列成藏规律 全油气系统成藏模式 自封闭成藏机理 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地质模型与流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图论建模输电网的电力现货市场出清模型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进 张粒子 +1 位作者 丛野 陈皓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29-3439,I0007,共12页
电力现货市场优化出清模型的难点是考虑安全约束的机组组合(security constrained unit commitment,SCUC)模型。构建一个好的SCUC模型以提升求解速度是长期以来的研究热点。随着省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内省间电力现货市场的运... 电力现货市场优化出清模型的难点是考虑安全约束的机组组合(security constrained unit commitment,SCUC)模型。构建一个好的SCUC模型以提升求解速度是长期以来的研究热点。随着省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内省间电力现货市场的运行,现货市场对于出清模型的求解效率需求更为突出。该文对机组组合模型的研究历程进行详细综述,总结提出机组运行出力约束、出力上限约束、爬坡约束强化建模的机组运行模型;基于图论在线性最优潮流计算中的应用,构建输电网的环流潮流计算模型并引入SCUC模型,最终构建了一套可进一步提升求解效率的电力现货市场出清模型。最后通过多个大规模算例的计算分析表明,所提模型在保证不损失求解精度的同时,可有效提升求解效率,且对于阻塞频发的电力系统,优越性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组组合 图论 环流潮流计算模型 求解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染病和网络流模型分析APT攻击对列车控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骏逸 唐涛 +2 位作者 步兵 李其昌 王晓轩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9,共11页
高级可持续威胁(APT)是目前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APT攻击利用计算机设备漏洞入侵列车控制网络,感染并且扩散到网络中的其他设备,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因此评价APT攻击对列车控制系统的影响非常必要。提出一种基于传染病模型和... 高级可持续威胁(APT)是目前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APT攻击利用计算机设备漏洞入侵列车控制网络,感染并且扩散到网络中的其他设备,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因此评价APT攻击对列车控制系统的影响非常必要。提出一种基于传染病模型和网络流理论结合的APT攻击影响分析方法。首先,分析在APT攻击的不同阶段设备节点状态之间的转化规则,结合传染病理论建立APT攻击传播模型,研究攻击过程中的节点状态变化趋势;其次,把设备节点的状态变化融入网络流模型中,研究APT攻击过程中设备节点状态变化对列车控制网络中列车移动授权信息流的影响;最后,结合列车控制系统的信息物理耦合关系,分析APT攻击对列控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仿真实验展现了APT攻击过程中节点状态变化的趋势,验证该方法在分析APT病毒软件在列车控制网络中的传播过程对列车控制系统整体性能影响的有效性,为管理者制定防御方案提供依据,提升列车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可持续威胁 网络流理论 传染病模型 列车控制系统 攻击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理性条件下多层次轨道交通客流拥堵传播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锦秀 朱昌锋 +4 位作者 方劲皓 王傑 成琳娜 何润田 章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06-2216,共11页
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通过融合不同制式轨道交通,实现了运输能力的灵活配置和互补,但也增加了客流拥堵传播的不确定性,极易出现客流拥堵的跨层级传播。在分析乘客出行有限理性选择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心理账户理论,建立了广义出行时间... 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通过融合不同制式轨道交通,实现了运输能力的灵活配置和互补,但也增加了客流拥堵传播的不确定性,极易出现客流拥堵的跨层级传播。在分析乘客出行有限理性选择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心理账户理论,建立了广义出行时间账户和拥堵程度账户,并利用改进的价值函数与决策权重函数,刻画了乘客出行路径的综合交易效用。通过考虑出行方式与出行路径双因素,建立了基于巢式Logit-心理账户-累积前景理论(Nested Logit-mental Accountingcumulative Prospect Theory, NL-MA-CPT)的乘客出行方式选择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改进的易感-感染-恢复(Upgraded Susceptible-infected-recovered, USIR)模型,提出了考虑乘客选择行为的多层次轨道交通客流拥堵传播模型,并刻画了有限理性条件下的传播速率和恢复速率。最后,以北京市多层次轨道交通为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通过灵敏度分析,揭示相关关键因素对拥堵传播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客流拥堵传播具有显著的波动性和收敛性特征,而传播速率和恢复速率直接影响拥堵传播的强度及影响范围,且随着网络层数的增加,乘客出行选择决策的有限理性特征对拥堵传播的影响更加显著。本研究可为运营企业制定客流拥堵控制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次轨道交通 客流拥堵传播 有限理性 累积前景理论 心理账户理论 USI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电力系统连锁故障建模与评估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福年 陈灵娟 陈军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432,共8页
双碳目标下可再生能源占比逐步提升,给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基于此,借鉴复杂网络理论,融合电力系统随机潮流和金融领域风险价值理论,构建一种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连锁故障模型,分析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对电力系统连... 双碳目标下可再生能源占比逐步提升,给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基于此,借鉴复杂网络理论,融合电力系统随机潮流和金融领域风险价值理论,构建一种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连锁故障模型,分析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对电力系统连锁故障的影响程度。从局部、全局和潮流特性3个方面分别提出电气度中心性、电气介数中心性和加权电网潮流转移熵指标来辨识电网中的脆弱节点,分析其在连锁故障演化进程中的作用,并以节点损耗率、线路损耗率和功率损耗率为指标分别对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在随机和蓄意攻击下的鲁棒性进行评估分析,以改进IEEE39节点系统为例对所提方法进行仿真分析,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潮流 风险价值理论 连锁故障建模 鲁棒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危险性动态灰色关联模型及其应用:以牛首山西麓地区为例
16
作者 刘嘉伟 陈奉川 +3 位作者 刘高 武耀栋 玄书晨 于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14129-14135,共7页
为客观地确定泥石流影响因子的权重进而准确合理地评价泥石流的危险性,构建了泥石流危险性动态灰色评价模型。针对传统灰色关联分析法中因子权重确定的局限性,结合三角模糊理论,提出了动态分辨系数,根据不同泥石流沟的实际情况,动态调... 为客观地确定泥石流影响因子的权重进而准确合理地评价泥石流的危险性,构建了泥石流危险性动态灰色评价模型。针对传统灰色关联分析法中因子权重确定的局限性,结合三角模糊理论,提出了动态分辨系数,根据不同泥石流沟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各因子的分辨系数并确定相应权重,进而建立适用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动态灰色关联模型。运用该模型评价了牛首山西麓地区7条典型泥石流沟的危险性并与其他评价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由于采用了考虑各沟实际情况和因子特征的动态分辨率并据此计算因子权重,泥石流危险性动态灰色关联模型能扩大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的区分度并提高分辨率,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更为吻合。该研究可为泥石流灾害环境的危险评估和工程分析提供合理和有效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灰色关联模型 模糊理论 动态分辨系数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交通能量流理论
17
作者 李静正 张佳宝 李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8,共8页
高速公路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行业,构建高速公路自洽清洁能源系统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然而,交通负荷时空随机分布、用户充电决策的不确定性给高速公路电力-交通耦合系统的供需平衡带来挑战。拟基于流体力学与电磁... 高速公路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行业,构建高速公路自洽清洁能源系统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然而,交通负荷时空随机分布、用户充电决策的不确定性给高速公路电力-交通耦合系统的供需平衡带来挑战。拟基于流体力学与电磁场理论提出交通流“电报方程”,描述交通流在时空中的能量传播机理,克服传统分析方法无法反映电动汽车移动性的缺陷。为简化计算,借助电路理论从“场”到“路”的推演方法论,构建交通网络能路模型,并提出路阻、路感、路容等路网元件。高速公路交通能量流理论可为交通能源自洽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流体力学 电磁场理论 交通网络能路模型 交通能量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优先流模型理论与观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8
作者 盛丰 张利勇 吴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共10页
优先流是土壤中常见的和重要的水流运动和溶质运移形式。由于土壤优先流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众多、表现形式多样,加之土壤优先流的快速非平衡特征明显以及土壤高度的空间变异性,准确描述和模拟土壤优先流的时空变化特征一直以来都是土壤水... 优先流是土壤中常见的和重要的水流运动和溶质运移形式。由于土壤优先流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众多、表现形式多样,加之土壤优先流的快速非平衡特征明显以及土壤高度的空间变异性,准确描述和模拟土壤优先流的时空变化特征一直以来都是土壤水文学界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该文从优先流的定义、表现类型、形成和影响因素、模型理论与观测技术等5个方面综述了土壤优先流的研究进展,指出该领域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立土壤优先流的统一判别标准、提升优先流模型理论的有效性、发展优先流的专用观测技术设备。文章对深入研究土壤优先流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模型 优先流 大孔隙流 指流 模型理论 观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性泥石流运动与堆积的欧拉─拉格朗日模型──Ⅰ.理论 被引量:12
19
作者 倪晋仁 廖谦 +1 位作者 曲轶众 章书成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8-14,共7页
自然界中的泥石流具有突发性和非恒定性的特点。为了模拟典型泥石流现象,在流团模型的 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基于欧拉─拉格朗日(E—L)观点的PIC(Parcel In Cell)算法,细化了流元结 构,建立了能够模拟典型阵... 自然界中的泥石流具有突发性和非恒定性的特点。为了模拟典型泥石流现象,在流团模型的 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基于欧拉─拉格朗日(E—L)观点的PIC(Parcel In Cell)算法,细化了流元结 构,建立了能够模拟典型阵性泥石流发生、运动和堆积的准结构两相流模型。求解该模型不仅可以 模拟泥石流运动过程,而且可以对泥石流的堆积过程、停积形态、冲刷特征及泥石流中多组分颗粒 的分选特征进行定量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堆积模型 欧拉-拉格朗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颗粒离散元模型的花岗岩压缩试验模拟研究 被引量:35
20
作者 张学朋 王刚 +3 位作者 蒋宇静 吴学震 王者超 黄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99-105,共7页
基于颗粒流理论,以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库地下洞库的花岗岩室内试验测试为背景,借助PFC2D(particle flow code)的黏结颗粒模型(bonded particle model,BPM)建立双轴压缩模型。以花岗岩室内试验的宏观力学参数和破坏形态为参照,通过"... 基于颗粒流理论,以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库地下洞库的花岗岩室内试验测试为背景,借助PFC2D(particle flow code)的黏结颗粒模型(bonded particle model,BPM)建立双轴压缩模型。以花岗岩室内试验的宏观力学参数和破坏形态为参照,通过"试错法"得出黏结颗粒模型相对应的细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模拟试验的弹性模量、泊松比与室内试验值吻合较好,BPM模型由于选用圆形颗粒导致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与室内试验值相比有一定偏差。模拟试验与室内试验的试件破坏形态均以单斜面剪切破坏为主。采用校准的细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应用BPM模型再现花岗岩压缩试验全过程,深入分析微裂纹萌生演化及能量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压缩过程中岩石试件内裂纹扩展主要经历平稳发展-急剧增加-平稳发展3个阶段;变形过程中,花岗岩试件边界能、应变能、黏结能、摩擦能及动能在各个阶段的变化很好地解释花岗岩受力破坏的细观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流理论 黏结颗粒模型(BPM) 试错法 微裂纹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