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灌注成像在肺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夏平 郝敬明 +3 位作者 王涛 徐青松 朱磊 陈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65-568,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肺癌放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3例经穿刺病理证实的肺癌初治患者于放化疗前及放化疗结束后1周内分别行CT灌注扫描。在工作站自动生成时间-密度曲线、组织灌注值、血容量、达峰时间及灌注伪彩图。...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肺癌放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3例经穿刺病理证实的肺癌初治患者于放化疗前及放化疗结束后1周内分别行CT灌注扫描。在工作站自动生成时间-密度曲线、组织灌注值、血容量、达峰时间及灌注伪彩图。比较肺癌治疗前后瘤区各灌注参数的变化。结果根据RECIST标准,经6个月随访,治疗有效16例,无效7例,有效组治疗前平均灌注值、血容量、强化幅度及结节-主动脉强化比值均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3.19、2.26、4.41,P<0.05)。有效组治疗后平均灌注值、血容量、强化幅度及强化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7、8.16、7.48、6.78,P<0.01)。无效组治疗前后各灌注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患者中灌注伪彩图形象显示出肿瘤组织及周围肺不张。结论 CT灌注扫描能够反映肿瘤的血供情况,并可定量评价肺癌放化疗前后血流灌注的改变,早期预测治疗效果,优化放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药物疗法 放射疗法 治疗结果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胃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莉莉 徐香玖 +2 位作者 黄刚 王治民 毛泽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90-593,595,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进行胃癌灌注成像的可行性,评价其在胃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67例经胃镜证实的胃癌患者行MSCT灌注成像扫描,计算肿瘤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进行胃癌灌注成像的可行性,评价其在胃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67例经胃镜证实的胃癌患者行MSCT灌注成像扫描,计算肿瘤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分析胃癌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转移部位与各灌注参数的关系。结果 PS值在胃癌不同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值在胃癌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F、BV在不同TNM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在病理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灌注成像能反映胃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胃癌的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灌注成像 血流动力学:肿瘤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肺癌灌注成像与VEGF和PCNA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进康 熊曾 +3 位作者 周晖 周漠玲 周建华 傅春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6-411,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MSCT)肺灌注成像的关系。方法:2005年12月至2008年1月在湘雅医院对61例肺内单发结节患者行MSCT肺灌注扫描,其中2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获得...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MSCT)肺灌注成像的关系。方法:2005年12月至2008年1月在湘雅医院对61例肺内单发结节患者行MSCT肺灌注扫描,其中2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获得与灌注成像兴趣区相当的病理层面。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CD34,VEGF和PCNA表达。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22例NSCLC患者灌注参数与NSCLC分化程度及CD34-MVD,VEGF,PCNA表达的相互关系。结果:VEGF与PCNA在肿瘤组织中呈异质性表达。分化程度与总CD34-MVD无关,而与未形成完整管腔的周围区CD34-MVD,PCNA,VEGF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均P<0.05)。未形成完整管腔的周围区CD34-MVD与VEGF和PCNA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分化程度与血流量(BF),血容量(BV),最高增强值(PEI)均呈负相关(均P<0.05)。总CD34-MVD与PEI呈正相关(P<0.05)。未形成完整管腔的周围区CD34-MVD与BF,BV,PEI均呈负相关(P<0.05)。PCNA与BF,BV,PEI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PCNA与VEGF均参与肿瘤增殖与血管新生的调控,灌注成像主要通过评价微血管构筑表达水平来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肺灌注成像 微血管构筑表型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心肌灌注显像探测功能相关冠状动脉病变 被引量:9
4
作者 董薇 杨本涛 +4 位作者 宋乐 李全 李静 王振常 戴皓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88-1891,共4页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心肌灌注显像(MPI)对功能相关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确诊和11例拟诊冠状动脉病变(CAD)患者的64层CTA和MPI图像。按照目测直径法判断CTA图像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或<...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心肌灌注显像(MPI)对功能相关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确诊和11例拟诊冠状动脉病变(CAD)患者的64层CTA和MPI图像。按照目测直径法判断CTA图像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或<50%;相应MPI图像上的心肌缺血分为可逆性和固定性灌注异常区。结果31例患者的124条冠状动脉中,23条CTA图像上狭窄≥50%,其中7条(30.43%)狭窄血管的供血心肌在MPI上呈现灌注异常区;101条狭窄<50%及正常,其中10条(9.90%)血管的供血心肌在MPI图像上呈现灌注异常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其供应心肌节段发生缺血的风险概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7,P=0.01),而冠状动脉不同狭窄部位与其供应心肌节段发生缺血的风险概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839,P=0.065)。64层螺旋CTA在探测MPI图像上缺血心肌节段所对应的狭窄≥50%冠状动脉的敏感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1.18%、85.05%、90.01%和30.43%。结论64层螺旋CTA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重要形态学信息,但其探测功能相关狭窄≥50%冠状动脉的阳性预测值较低,而MPI则是评价CAD导致心脏功能改变的重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心肌灌注显像 冠状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CT灌注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评价 被引量:15
5
作者 钟井松 沈海林 +4 位作者 丁乙 陆敬民 沈雪峰 杨益龙 王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0-425,共6页
目的:探讨64层CT灌注(64-SCTP)成像对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0例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行64-SCTP检查及头颈部64层CT血管造影(64-SCTA)检查,其中,前循环TIA11例,后循环TIA9例,测定兴趣区及... 目的:探讨64层CT灌注(64-SCTP)成像对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0例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行64-SCTP检查及头颈部64层CT血管造影(64-SCTA)检查,其中,前循环TIA11例,后循环TIA9例,测定兴趣区及对侧相应区域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评价TIA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20例患者头颅CT平扫均未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病灶,CTP有13例CT脑灌注成像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异常灌注区,其中10例前循环TIA患者发现灌注异常区,TTP、rCBF、MTT值与健侧对照区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rCBV与健侧对照区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例后循环TIA患者发现枕叶有灌注异常;CTA发现10例前循环血管狭窄,6例后循环血管狭窄;结论:脑64-SCTP成像可以用于评价TIA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脑64-SCTP结合头颈部CTA对TIA病因诊断及病情评估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CT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液动力学 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肺结节良恶性:Meta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胡钰 方进 +2 位作者 邓达标 邹亚妮 周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26-1230,共5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MS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协作网、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于2004年1月—2015年10月发表的有关CT灌注成像诊断肺结节的中英文文献,...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MS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协作网、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于2004年1月—2015年10月发表的有关CT灌注成像诊断肺结节的中英文文献,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诊断试验数据。采用Meta disc 1.4分别汇总MSCT以不同灌注参数[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BV+PS]诊断恶性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及95%可信区间(CI),拟合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纳入文献18篇,肺结节1 221个,其中恶性结节780个,良性结节441个。依次以BV、PS、BV+PS作为灌注诊断指标进行分析,其汇总敏感度分别为0.91[95%CI(0.89,0.93)]、0.88[95%CI(0.85,0.90)]、0.91[95%CI(0.88,0.93)],汇总特异度分别为0.77[95%CI(0.73,0.81)]、0.83[95%CI(0.79,0.86)]、0.91[95%CI(0.87,0.94)];相应AUC分别为0.92、0.93、0.97。结论 MSCT以BV、PS作为灌注诊断参数对鉴别肺结节良恶性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当二者结合时诊断效能更高,可作为鉴别诊断的标准化灌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迭代重建算法CT灌注成像与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7
作者 黎佩君 黄飚 +3 位作者 梁长虹 朱文珍 冯结映 钟小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81-885,890,共6页
目的利用迭代算法重建的头颅低剂量CT灌注扫描的容积数据重组CT血管造影(PCTA)图像,分析PCTA对脑内动脉的显示能力,探讨降低脑卒中CT检查辐射剂量的方法。资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临床拟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55例患者(605个动脉... 目的利用迭代算法重建的头颅低剂量CT灌注扫描的容积数据重组CT血管造影(PCTA)图像,分析PCTA对脑内动脉的显示能力,探讨降低脑卒中CT检查辐射剂量的方法。资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临床拟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55例患者(605个动脉血管节段),使用256层螺旋CT进行头颅CT平扫、迭代算法头颅低剂量CT灌注扫描和常规头颅CTA检查。每个病例均分析11个节段的脑动脉,以常规CTA结果为标准,评估PCTA对脑内动脉的显示情况。结果 CT灌注扫描有效剂量为2.12 mSv。CTA未见狭窄或狭窄程度<30%的580个节段血管中,PCTA仅1个节段血管显示与CTA不符;CTA提示狭窄程度≥30%但达闭塞的19个节段血管中,12个节段血管PCTA与CTA结果一致,PCTA夸大了另外7个节段血管的狭窄程度;CTA发现闭塞的6个节段血管与PCTA显示结果一致。PCTA与CTA对脑内动脉血管显示一致性检验的Kw值均>0.75。结论迭代算法的头颅CT灌注扫描辐射剂量明显减低,而且从CT灌注的容积数据重组的动脉图像与CTA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灌注成像 脑血管造影术 迭代重建算法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8
作者 尹子铭 高莉 +1 位作者 王霄英 刘建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COPD组87例,对照组29例,进行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和常规肺功能检查,两次检查时间间隔小于30d,研究CT肺容积参数与肺功能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COPD组87例,对照组29例,进行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和常规肺功能检查,两次检查时间间隔小于30d,研究CT肺容积参数与肺功能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CT肺容积参数对COPD诊断和分级的临床价值。结果 CT容积扫描获取的肺气肿容积比例与肺功能分级、RV(实际/预计%)、TLC(实际/预计%)、RV/TLC(%)、FEV1(实际/预测%)和FEV1/VCMAX(%)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r分别为0.560,0.309,0.246,0.280,-0.522,-0.599,P均<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全肺肺气肿容积比例、右肺肺气肿容积比例和左肺肺气肿容积比例诊断COP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3、0.822和0.917(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测量的肺气肿容积与肺总容积之比和肺功能分级相关,对诊断COPD有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肺容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与结节大小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慎江 肖湘生 +3 位作者 刘士远 李惠民 李成洲 张沉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74-78,共5页
背景与目的孤立肺结节是肺部的常见病变,多层螺旋CT的应用,为更好地定量评价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提供了可能。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与结节大小的关系。方法68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直径≤4 cm),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 背景与目的孤立肺结节是肺部的常见病变,多层螺旋CT的应用,为更好地定量评价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提供了可能。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与结节大小的关系。方法68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直径≤4 cm),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以4ml/s的速度注入对比剂,4×5mm或4×2.5 mm扫描模式,不动床)。记录孤立肺结节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值、灌注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及平均通过时间,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价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与结节大小的关系。结果恶性结节强化值、恶性结节的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灌注值及平均通过时间与结节大小无关(r=0.18,P=0.14;r=0.20,P=0.09;r=0.01,P=0.95;r=0.01,P=0.93)。结论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不受结节大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血流模式 螺旋扫描计算机成像 影像诊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技术分析原发性肺癌的血供模式 被引量:21
10
作者 姚灵 郭晓山 张千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07-609,共3页
目的采用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CT灌注成像技术分析原发性肺癌的血供模式,探讨其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行肺部肿块CT灌注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采集肺癌的支气管动脉灌注血流量(AF)及肺动脉灌注血流量(PF),并计算... 目的采用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CT灌注成像技术分析原发性肺癌的血供模式,探讨其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行肺部肿块CT灌注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采集肺癌的支气管动脉灌注血流量(AF)及肺动脉灌注血流量(PF),并计算灌注指数(PI),比较不同类型肺癌PI的差异.结果3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PI为(70.60±7.83)%,其中肺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的PI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51~0.1419,P>0.05);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的P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51,P>0.05).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能定量评价肺癌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流量,是无创性地研究肺部病灶血流动力学的有效工具;对原发性肺癌血供模式的初步研究显示,肺癌同时接受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灌注成像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容积CT灌注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龙斌 阳义 +4 位作者 宋少辉 彭勇 蒋鸿 刘海峰 张东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128层容积CT脑灌注评价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病变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4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35例,行容积CT脑灌注扫描并获得CTP容积灌注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 目的探讨128层容积CT脑灌注评价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病变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4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35例,行容积CT脑灌注扫描并获得CTP容积灌注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同时获得动态CT血管成像(4D-CTA)图像。结果 3例患者表现为TTP延迟,CBF、CBV、MTT未见明显差异。32例病变区CBF较对侧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V增加、TTP和M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 Nemar检验显示4D-CTA与DSA诊断MCA闭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一致性较好(Kappa=0.861,P<0.05)。结论 128层容积CT脑灌注能同时明确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灌注异常和血管狭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动脉闭塞性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层CT双入口灌注技术观察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病灶灌注特点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利佳 王迪 +3 位作者 刘倩颖 敖国昆 董莘 崔媛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49-353,共5页
目的运用320层CT双入口灌注成像技术,观察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病灶的灌注特点,研究病灶血液循环与结核病复治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在解放军第三。九医院确诊的54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结核球6例,浸润性病灶21例,... 目的运用320层CT双入口灌注成像技术,观察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病灶的灌注特点,研究病灶血液循环与结核病复治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在解放军第三。九医院确诊的54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结核球6例,浸润性病灶21例,空洞型病灶8例,多形性病灶19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初治治愈组30例、复治组24例(首次复治10例、多次复治14例)。对初治治愈患者的灌注值与复治涂阳患者及初次复治与多次复治者的病灶灌注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治治愈组患者的肺动脉血流量(pulmonary flow,PF)值为(46.4±9.2)ml·min^-1·(100m1),高于复治组[(25.9±7.6)ml·min^-1·(100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0,P=0.001);而其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ronchial flow,BF)值为(18.9±10.0)ml·min^-1·(100m1),低于初治组[(24.8±8.8)ml·min^-1·(100m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25)。多次复治组PF值为(20.7±4.6)ml·min^-1·(100ml),低于首次复治组E(32.6±5.3)ml·min。·(100m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P=0.001),而其BF值为(25.8±3.2)ml·min^-1·(100m1),高于首次复治组[(22.3±5.2)ml·min^-1·(100m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41,P=0.648)。结论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病灶的肺动脉血供明显低于初治治愈病灶,推测局部血液循环差是结核病患者复治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成像 结核 再治疗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肺结节CT容积灌注成像定量参数与大小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慎江 肖湘生 +2 位作者 刘士远 李成洲 张沉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26-429,共4页
背景与目的孤立肺结节是肺部的常见病变,有关孤立肺结节最大层面的血流灌注模式的研究已有报道。但是这些研究只是评价了结节有限一部分的血流灌注模式,不能代表结节容积的血流灌注模式。评价整个结节的血流灌注模式应该更理想。本研究... 背景与目的孤立肺结节是肺部的常见病变,有关孤立肺结节最大层面的血流灌注模式的研究已有报道。但是这些研究只是评价了结节有限一部分的血流灌注模式,不能代表结节容积的血流灌注模式。评价整个结节的血流灌注模式应该更理想。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16层及64层螺旋CT评价孤立性肺结节容积灌注成像定量参数与大小的关系。方法65例孤立肺结节(直径≤3cm,42例恶性,12例活动性例炎性,11例良性)患者行多层螺旋CT同层动态扫描。分别计算肺结节有效层面的强化值、血流量、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平均通过时间,有效层面参数的平均值作为肺结节的容积灌注成像定量参数。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价孤立性肺结节CT容积灌注成像定量参数与大小的关系。结果结节容积强化值(32.15±14.55)Hu、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13.20±6.18)%、血流量(29.79±19.12)mLmin-1100g-1及平均通过时间(12.95±6.53)s与大小无统计学相关(r=0.081,P=0.419;r=0.089,P=0.487;r=0.167,P=0.077;r=0.023,P=0.880。结论孤立性肺结节CT容积灌注成像定量参数与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节结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步东 吕平欣 +4 位作者 吕岩 贺伟 李成海 王东坡 李多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59-564,共6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以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为主要征象的112例患者的MSCT资料。以5mm层厚的常规CT扫描重建...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以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为主要征象的112例患者的MSCT资料。以5mm层厚的常规CT扫描重建为1.25mm的薄层图像,以1.25mm层厚的薄层CT行冠状面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比较4种图像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和胸膜下透亮带的显示率。结果112例患者的4组CT图像中,常规CT、薄层CT、MPR和MIP判定为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分别为101例(90.2%)、105例(93.8%)、105例(93.8%)和111例(99.1%),MIP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显示率高于常规CT(X^2=10.00,P=0.002)、薄层CT(X^2=6.00,P=0.031)和MPR(X^2=6.00,P=0.031)。常规CT、薄层CT、MPR和MIP发现胸膜下透亮带分别为65例(58.0%)、62例(55.4%)、81例(72.3%)和84例(75.0%),MIP对胸膜下透亮带的显示率高于常规CT(X^2=19.00,P〈O.01)和薄层CT(X^2=22.00,P〈0.01),MPR对胸膜下透亮带的显示率也高于常规CT(X^2=16.00,P〈0.01)和薄层CT(X^2=19.00,P〈o.01)。结论在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MSCT诊断中,MIP图像有助于明确判定病变是否存在,MIP和MPR重建图像有助于显示胸膜下透亮带,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多发性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MSCT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冯红梅 徐志锋 潘爱珍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MSCT灌注成像特征,以提高两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19例腮腺肿瘤患者术前行常规MSCT平扫后立即进行灌注扫描,采集数据输入Philips EBW后处理工作站,使用Perfusion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动态...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MSCT灌注成像特征,以提高两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19例腮腺肿瘤患者术前行常规MSCT平扫后立即进行灌注扫描,采集数据输入Philips EBW后处理工作站,使用Perfusion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动态分析模块获得肿瘤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肿瘤血容量(BV)、达峰时间(TTP)和强化峰值(PEI),并根据色阶分别获取相应的伪彩图。所有患者最终均经手术病理学明确诊断。结果:1手术病理:19例腮腺肿瘤中,多形性腺瘤6例,腺淋巴瘤12例(其中2例因图像伪影明显不计入研究),腮腺癌1例(排除研究)。2MSCT灌注TDC特征:9例腺淋巴瘤呈"快进快退"型,1例呈"快进缓降"型,6例多形性腺瘤均呈"缓慢上升"型。3腺淋巴瘤的BV和PEI值均高于多形性腺瘤,而TTP值低于多形性腺瘤(P均<0.05)。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BV和PEI值在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间具有统计学差异,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和0.97,而TTP值在两者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MSCT灌注成像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多形性腺瘤 腺淋巴瘤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纹理特征分析在肺部磨玻璃结节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波涛 刘刚 +2 位作者 何蕾 李丽慧 陈志晔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1-446,451,共7页
目的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形态学观察及CT值测量的方法对磨玻璃密度结节(GGN)进行评估,缺少有效的图像特征量化评估手段。本研究采用纹理特征分析方法对2年内的GGN进行随访量化分析,以明确GGN合理的随访时间。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GG... 目的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形态学观察及CT值测量的方法对磨玻璃密度结节(GGN)进行评估,缺少有效的图像特征量化评估手段。本研究采用纹理特征分析方法对2年内的GGN进行随访量化分析,以明确GGN合理的随访时间。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GGN随访患者基线及随访3个月(A组)、随访6~12个月(B组)、随访2年(C组)的高分辨CT图像,以每组首次发现的GGN图像为基线,分析其GGN纹理特征(能量、对比度、自相关、逆差矩、熵)。结果随访3个月1个结节缩小;随访6~12个月1个结节增大,1个结节缩小;随访2年4个结节增大,其中2例出现密度差异。剩余结节形态、密度及大小均无明显变化。A组、B组及C组之间纹理特征(能量、对比度、自相关、逆差矩、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纹理特征分析可以量化评估GGN的属性特征改变,作为GGN随访的量化工具,指导患者选择合理的随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图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构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单飞 张志勇 +2 位作者 曾蒙苏 邢伟 卢韶华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7期746-749,共4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CT容积灌注(CTVP)成像参数与其微血管构成的相关性。方法:38例SPN(恶性32例,良性6例)患者行首过法CTVP成像,并进行CD34及α-平滑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完全随机t检验或Wilcoxon法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良、...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CT容积灌注(CTVP)成像参数与其微血管构成的相关性。方法:38例SPN(恶性32例,良性6例)患者行首过法CTVP成像,并进行CD34及α-平滑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完全随机t检验或Wilcoxon法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良、恶性结节间灌注参数及血管参数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SPN的CTVP参数与微血管参数,包括有腔血管面积(LVA)、有腔血管周长(LVP)及有腔血管数目(LVN)的相关性。结果:恶性与良性结节组的血流量(BF)分别为(101.98±43.14)和(59.65±31.25)ml/(100g.min),血容量(BV)分别为(4.56±1.51)和(2.60±1.60)ml/100g,表面通透性(PS)分别为(16.97±7.35)和(6.81±6.65)ml/(100g.min),LVA分别为(423.12±183.24)和(165.29±127.31)μm2/视野、LVP分别为(299.08±138.29)和(134.37±88.24)μm/视野,LVN分别为(16.15±9.62)和(9.08±6.59)条/视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PN的BV值与MVD有相关性(r=0.483,P<0.05),BF值与LVA、LVP及LVN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547、0.507和0.404),BV值与LVA、LVP有相关性(r值为0.714、0.504),PS值与LVA、LVP、LVN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507、0.541、0.473,P均<0.05)。结论:SPN的CTVP成像参数与有腔血管参数的相关性好于与MVD的相关性;与血管生成相比较,CTVP成像更多地反映SPN的微血管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孤立性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塞性与非闭塞性肺栓塞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耿园园 焦亚彬 +3 位作者 李培秀 张玉 张磊 冯长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48-115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PE)患者双源CT肺动脉成像(CTPA)显示的闭塞性与非闭塞性栓子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的视觉分析法及半定量分析的初步研究。方法:搜集本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经CTPA及DEPI扫描确诊的31例急性PE患者的病例...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PE)患者双源CT肺动脉成像(CTPA)显示的闭塞性与非闭塞性栓子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的视觉分析法及半定量分析的初步研究。方法:搜集本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经CTPA及DEPI扫描确诊的31例急性PE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CTPA,记录PE栓子的数量、分布部位及栓塞类型。分析DEPI,分别计算每个栓子栓塞区与对照区肺组织灌注CT值的差值(△CT值)。结果:将CTPA所示栓子按其分布部位及栓塞程度分为四型:中央型闭塞型、中央型非闭塞型、周围型闭塞型、周围型非闭塞型。DEPI视觉分析法:闭塞型组中,表现为灌注减低、灌注轻度减低、灌注不变的比例为78.57%(99/126)、21.43%(27/126)、0.00%(0/126)。非闭塞组中,其比例分别为19.70%(26/132)、34.09%(45/132)、46.21%(61/132)。中央型闭塞型、中央型非闭塞型、周围型闭塞型、周围型非闭塞型视觉阳性率分别为100.00%(85/85)、66.11%(66/108)、100.00%(41/41)、20.83%(5/24)。DEPI半定量分析:闭塞型与非闭塞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4.59±12.10)HU vs(33.12±9.72)HU,t=22.968,P<0.01];中央型闭塞型与中央型非闭塞型、周围型闭塞型与周围型非闭塞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0.12±13.55)HU vs(36.23±7.87)HU,t=20.506,P<0.01;(53.12±14.64)HU vs(19.12±5.77)HU,t=13.220,P<0.01]。结论:闭塞型栓子往往引起灌注异常,而非闭塞型栓子,受多种因素影响,DEPI呈现多样化。双源CTPA联合DEPI视觉分析及半定量分析能够对PE治疗前评估提供更加全面、客观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动脉成像 肺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CT灌注成像诊断周围型肺癌及与微血管密度对照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伍建林 李光军 +1 位作者 鄂亚军 刘晓峰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利用16层MSCT灌注成像技术前瞻性研究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肿瘤(周围型肺癌25例,肺良性肿块13 例),并与25例肺癌的免疫组化法MVD...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利用16层MSCT灌注成像技术前瞻性研究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肿瘤(周围型肺癌25例,肺良性肿块13 例),并与25例肺癌的免疫组化法MVD进行相关性研究。采用Perfusion 2体部肿瘤灌注软件包分析以下灌注参数:血液流速(BF)、血流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结果:肺癌各项CT灌注参数值均高于肺良性肿块, 其中MTT和PS值在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V值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肺癌的MVD明显高于肺良性肿块(P<0.05),肺腺癌MVD高于肺鳞癌(P<0.05);肺癌仅BV值与其MVD呈正相关性(r=0.852,P< 0.01)。结论:MSCT灌注成像有助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及与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其病理基础与肿瘤微血管密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肿瘤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CT灌注成像评价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卢再鸣 孔繁星 +3 位作者 陆晓梅 任国强 郭文力 郭启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6-429,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评价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对24例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和14例正常志愿者进行下肢CT灌注扫描,计算血容量(blood volume,BV)、血流量(blood flow,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评价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对24例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和14例正常志愿者进行下肢CT灌注扫描,计算血容量(blood volume,BV)、血流量(blood flow,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 me,MTT)和灌注达峰时间(ti me to peak,TTP)灌注参数,分析缺血组与对照组各灌注参数之间的差异。将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的Fontaine分级分成4组,分别对比4个组之间各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缺血组BV、BF参数患病下肢均低于对照组(P<0.05)。缺血组临床分级各组之间BV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BF在Ⅰ级和Ⅲ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和TTP在各级别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V、BF值可作为CT灌注成像评价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病情轻重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动脉闭塞性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