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质腐植酸对人工湿地处理Cr(Ⅵ)废水的影响
1
作者 张杏锋 梁烨禧 +2 位作者 朱昱豪 王建生 高波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23,143,共12页
六价铬(Cr(Ⅵ))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水体污染物,需要高效的水处理技术来降低Cr(Ⅵ)的水污染。该研究通过对人工湿地系统持续运行180 d,以确定腐植酸(HA)对Cr去除的影响,并监测了种植李氏禾的湿地中Cr的氧化还原过程。与对照处理相比,HA处... 六价铬(Cr(Ⅵ))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水体污染物,需要高效的水处理技术来降低Cr(Ⅵ)的水污染。该研究通过对人工湿地系统持续运行180 d,以确定腐植酸(HA)对Cr去除的影响,并监测了种植李氏禾的湿地中Cr的氧化还原过程。与对照处理相比,HA处理最终出水总Cr和Cr(Ⅵ)含量分别降低了90.36%和91.82%。HA显著促进了第2湿地区的植物生长,并提高了基质总Cr含量,但对第3和第4湿地区的植物生长和基质总Cr含量影响不大。基质和植物中Cr(Ⅵ)占总Cr的百分比范围分别为1.80%~35.78%和6.68%~40.63%。HA显著降低了湿地基质中Cr(Ⅵ)占总Cr的百分比,但对植物中Cr(Ⅵ)占总Cr的百分比影响不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HA改变了基质结构,使基质变得疏松。因此,HA可作为有效辅助人工湿地处理Cr(Ⅵ)污染废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湿地植物 潜流人工湿地 Cr(Ⅵ)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负荷对人工湿地去污效应及其氨挥发的影响
2
作者 张燕 李英 +6 位作者 齐高相 刘宏元 王艳君 王娜娜 董红云 卢晗 李新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8,共9页
高氮负荷畜禽养殖污水修复过程中存在脱氮能力弱、氨挥发量大等问题,其中人工湿地净化高氮负荷畜禽养殖污水过程中其修复能力和氨挥发机制尚不完善。基于此,该研究采用模拟试验方式,探讨不同进水氮负荷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去污效能以及... 高氮负荷畜禽养殖污水修复过程中存在脱氮能力弱、氨挥发量大等问题,其中人工湿地净化高氮负荷畜禽养殖污水过程中其修复能力和氨挥发机制尚不完善。基于此,该研究采用模拟试验方式,探讨不同进水氮负荷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去污效能以及氨挥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氮负荷条件延缓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水中COD的去除时效,但对其去除能力无明显影响(p>0.05);经过7 d处理后4组处理总氮的去除率均在73%以上,氨挥发累积量随进水氮负荷增加存在一定的波动,但人工湿地系统氨挥发量在高氮负荷下显著增加,其挥发量占总氮去除量的0.17%~0.31%,可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净化高氮负荷污水时,虽然短期运行条件下氨挥发量占比相对较少,但却不容忽视;研究结果还显示高氮负荷条件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出水pH较低,也成为湿地系统氨挥发减少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养殖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污染物 COD pH 氨排放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工况对人工湿地模型微生物群落结构及脱氮除磷的影响
3
作者 姚海燕 缪凡 林岗 《渔业研究》 2025年第3期280-293,共14页
【目的】在人工湿地系统中,植物、基质和微生物共同参与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其中微生物是主要的贡献者,在脱氮和除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研究2种工况对人工湿地模型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本文通过构建人工湿... 【目的】在人工湿地系统中,植物、基质和微生物共同参与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其中微生物是主要的贡献者,在脱氮和除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研究2种工况对人工湿地模型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本文通过构建人工湿地系统,分析比较预实验前(J1)、水平潜流工况(J2)和潮汐流工况(J3)对人工湿地系统基质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在细菌群落结构门水平上,变形菌门为所有工况的优势菌门;J3与J2相比,蓝细菌门、疣微菌门、拟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放线菌门、浮霉菌门、绿弯菌门的丰度均有上升,厚壁菌门和髌骨菌门的丰度则有所下降。在细菌群落结构属水平上,Lacunisphaera、Kapabacteriales、Novosphingobium为J1样品优势菌,芽孢杆菌属为J2、J3样品共同优势菌;J3与J2相比,Luteolibacter、新衣原体属、黄杆菌属和新鞘脂菌属为J3系统独有的优势菌属,并且硝化螺旋菌属的相对丰度从3.94%上升至5.56%,成为湿地内的第二大优势菌。【结论】J3工况的复氧能力改善了湿地内部的溶解氧(DO)含量,优势菌中脱氮和去除有机物的细菌增多;J3工况对总氮(TN)的去除率较J2工况提高了92.67%,且其亚硝态氮(NO_(2)--N)在实验期间没有被富集,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0.01 mg/L),表明湿地内部硝化反应良好,湿地内已构建良好的脱氮和除磷细菌群落。本研究结果为人工湿地系统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系统 水平潜流工况 潮汐流工况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接触氧化-潜流型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应用案例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郭伟杰 贡丹丹 +2 位作者 何起利 赵伟华 汤显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141,147,共5页
以浙江省永康市某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及灌溉回用工程为例,对“生物接触氧化-潜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设计参数、运行效果和工程效益等进行了分析。该工程设计规模为30 m^(3)/d,研究期间实际处理规模12~20 m^(3)/d,出水... 以浙江省永康市某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及灌溉回用工程为例,对“生物接触氧化-潜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设计参数、运行效果和工程效益等进行了分析。该工程设计规模为30 m^(3)/d,研究期间实际处理规模12~20 m^(3)/d,出水中TP、NH_(3)-N、COD、BOD5、SS、粪大肠菌群等11项主要指标灌溉期(4月至10月)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作为该村苗木基地灌溉用水,非灌溉期(11月至次年3月)出水满足《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为该村荷花种植塘的用水。工程运行期间对TP、NH_(3)-N、COD、BOD_(5)、粪大肠菌群、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色度、SS和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4.3%、65.3%、63.8%、61.7%、76.2%、65.7%、74.2%、54.3%和5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接触氧化 潜流人工湿地 农村生活污水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水生植物潜流人工湿地模拟处理池塘养殖尾水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阙祥尧 张燕萍 +8 位作者 余建芳 吴子君 侯明勇 丁国栋 刘文鼎 钟佳慧 张子莹 熊文清 章海鑫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6,共12页
为了解潜流人工湿地对养殖尾水的处理效果,比较蕹菜、凤眼莲、喜旱莲子草三种水生植物潜流人工湿地对草鱼养殖池塘尾水的净化效果,并探讨潜流人工湿地在不同水力负荷、排停水和排水转换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处理效果,以及潜流人工湿地微生... 为了解潜流人工湿地对养殖尾水的处理效果,比较蕹菜、凤眼莲、喜旱莲子草三种水生植物潜流人工湿地对草鱼养殖池塘尾水的净化效果,并探讨潜流人工湿地在不同水力负荷、排停水和排水转换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处理效果,以及潜流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结果显示:蕹菜、凤眼莲和喜旱莲子草分别对总磷(TP)、氨氮(NH_(4)^(+)-N)和化学需氧量(COD_(Mn))去除率最高,为24.7%、25.1%和25%。停水时,蕹菜、凤眼莲和喜旱莲子草均对NH_(4)^(+)-N去除率最低,分别为-526.07%、-871.08%和-1196.46%。水力负荷为低(5.76 m^(3)/d)时,蕹菜、凤眼莲和喜旱莲子草分别对COD_(Mn)、NH_(4)^(+)-N和TP去除率最高,为30.4%、42.5%和22.1%。蕹菜Shannon、Ace和Chao 1均最高,喜旱莲子草Simpson最高。3组样本共分析出5131个OTU,注释为45个门,293个目和974个属;蕹菜停水前、中和后共分析出5021个OTU,注释为47个门,294个目和953个属。研究表明,水生植物潜流人工湿地对养殖尾水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运行期间停水会降低净化效果,水力负荷低的净化效果大于中和高,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的差别影响了人工潜流湿地对养殖池塘尾水的净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湿地 人工湿地 水生植物 水力负荷 微生物群落 养殖尾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学药剂对人工湿地基质堵塞的缓解效果与机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帅峰 刘源 +2 位作者 张圣昊 张冰 时文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07-3718,共12页
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探究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次氯酸钠(NaClO)和过氧化氢(H_(2)O_(2))对基质堵塞的缓解效果与机理,并分析其工程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经过3种化学药剂处理后,基质层渗透系数分别提高53.3%、27.5%、210.7%.此... 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探究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次氯酸钠(NaClO)和过氧化氢(H_(2)O_(2))对基质堵塞的缓解效果与机理,并分析其工程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经过3种化学药剂处理后,基质层渗透系数分别提高53.3%、27.5%、210.7%.此外,H_(2)O_(2)对反应器污染物去除效率影响最小,并提高了NH_(4)+-N及TP的去除效果.3种药剂的投加对植物造成轻微伤害,但这种负面影响短期内(14d)可弹性恢复(93.8%、84.4%、84.4%).在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化学药剂处理可以通过抑制生物膜形成细菌(如Pleomorphomonas属和norank_f__norank_o__Saccharimonadales属)的生长来缓解堵塞,并通过改善反应器厌氧环境促进脱氮除磷功能细菌(如反硝化细菌unclassified_f__Comamonadaceae)的生长来恢复反应器性能.结合堵塞缓解效果和工程应用可行性比较认为,3种药剂中H_(2)O_(2)为缓解人工湿地基质堵塞的最佳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基质堵塞 植物根系活力 胞外聚合物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碳强化潮汐流-潜流复合人工湿地处理模拟养殖尾水的启动运行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美 王家宏 白杨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0-811,共12页
为探究潮汐流-潜流复合人工湿地对含四环素养殖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本研究构建陶粒(一级系统)和铁碳+陶粒(二级CCW系统)基潮汐流-潜流复合人工湿地(TC组),以及陶粒(一级系统)和陶粒(二级PCW系统)基潮汐流-潜流复合人工湿地(对照组),研... 为探究潮汐流-潜流复合人工湿地对含四环素养殖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本研究构建陶粒(一级系统)和铁碳+陶粒(二级CCW系统)基潮汐流-潜流复合人工湿地(TC组),以及陶粒(一级系统)和陶粒(二级PCW系统)基潮汐流-潜流复合人工湿地(对照组),研究其对模拟养殖尾水的启动运行效果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性.结果表明:①加入0.2 mg/L的四环素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人工湿地启动期对污染物的去除,尤其对一级系统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CODCr、TP、NH_(4)^(+)-N和TN平均去除率分别降低0.59%、1.51%、9.57%和1.97%;②二级CCW系统去除率均高于二级PCW系统,且四环素实验组(TC组)中促进作用更为明显.CODCr、TP、NH_(4)^(+)-N、TN在TC组中平均去除率分别增加5.81%、2.47%、0.91%、1.02%,铁碳填料的加入强化了常规污染物的去除;③TC组和对照组填料表面生物膜差异较小,二级CCW系统较二级PCW系统生物膜附着更为明显,铁碳填料的加入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④二级CCW系统物种丰富度及生物多样性高于二级PCW系统.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作为人工湿地典型菌落,铁碳填料的加入使二者丰富度明显增加,对氮的去除产生积极作用.研究显示,铁碳填料的加入强化了潮汐流-潜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氮磷的去除,该结果可为养殖尾水的净化处理提供数据支持和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流-潜流人工湿地 养殖尾水 铁碳填料 启动期 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崔丽娟 张曼胤 +5 位作者 李伟 张岩 赵欣胜 赵玉辉 王义飞 李胜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42-2148,共7页
通过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构建表流湿地与潜流湿地相结合的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研究该复合人工湿地对总氮(TN)、总磷(TP)及水体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TP的去除效果好于对TN的去除效果,经过人工湿地处理的... 通过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构建表流湿地与潜流湿地相结合的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研究该复合人工湿地对总氮(TN)、总磷(TP)及水体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TP的去除效果好于对TN的去除效果,经过人工湿地处理的富营养化水体,表流湿地、潜流湿地和复合人工湿地对TP的平均去除率可分别达42%、55%、60%,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7%、30%、34%,对水体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43%、55%、75%。复合人工湿地对TP、TN以及浊度的去除效果受水体温度和溶解氧(DO)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TP、TN和浊度的去除量与水体中的DO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而与水体温度有正相关性,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相关系数分别为-0.829、-0.767、-0.765和0.674、0.757、0.774。复合人工湿地对TP、TN及浊度的去除率高于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表明复合人工湿地具有优于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的整体性功能,能有效提高人工湿地对TN、TP以及浊度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表流湿地 潜流湿地 去除率 温度 溶解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汐流及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吕涛 吴树彪 +4 位作者 柳明慧 鞠鑫鑫 常永江 陈理 董仁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18-1624,共7页
利用室内潮汐流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装置,对不同类型人工湿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潮汐流人工湿地有利于CODCr和氨氮的去除,去除率分别达到94%和95%,灯芯草水平潜流人工湿中因为湿地植物吸收和根区效应等作用使其总... 利用室内潮汐流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装置,对不同类型人工湿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潮汐流人工湿地有利于CODCr和氨氮的去除,去除率分别达到94%和95%,灯芯草水平潜流人工湿中因为湿地植物吸收和根区效应等作用使其总氮去除率达到51%,CODCr和氨氮去除率分别为76%和49%,无植物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中CODCr、氨氮和总氮去除率最差,分别为70%、34%和36%;潮汐运行方式可改善湿地内部的氧环境,提高微生物活性,潮汐流人工湿地中微生物活性达到0.3mg·g-1,是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近3倍;三组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硝化作用强度与对应氨氮去除效果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9(P<0.05),表明微生物的硝化作用是主要的氨氮脱除途径,且硝化作用强度可作为反映湿地氨氮脱除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潮汐流 水平潜流 处理效果 基质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与潜流人工湿地沿程脱氮除磷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栾晓丽 王晓 +1 位作者 赵钰 强艳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6-29,34,共5页
针对复合垂直流和潜流人工湿地对COD、TP、NH4+-N、NO3-N和TN的沿程去除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去除效果均好于潜流人工湿地。对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集中在下行流池,且在进水端0~20c... 针对复合垂直流和潜流人工湿地对COD、TP、NH4+-N、NO3-N和TN的沿程去除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去除效果均好于潜流人工湿地。对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集中在下行流池,且在进水端0~20cm对COD、TP、NH4+-N和TN都有快速降解的过程。对于潜流人工湿地,进水端0~40cm主要是COD和TP的快速降解沉淀,之后硝化作用逐渐加强,潜流人工湿地沿程均会发生反硝化作用,TN浓度基本呈均匀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潜流人工湿地 COD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芦苇的生长特性及净化能力 被引量:24
11
作者 张甲耀 夏盛林 +1 位作者 崔克辉 何之常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63-367,共5页
芦苇具有较强的耐污能力,在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生长良好,其光合作用能力高于对照组,原因是对光合作用有正效应的乙醇酸氧化酶、硝酸还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叶绿素含量增加,积累较多具有解毒作用的游离脯氨酸。芦苇人工... 芦苇具有较强的耐污能力,在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生长良好,其光合作用能力高于对照组,原因是对光合作用有正效应的乙醇酸氧化酶、硝酸还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叶绿素含量增加,积累较多具有解毒作用的游离脯氨酸。芦苇人工湿地去除负荷分别为35.09kgBOD/d·hm2、57.18kgCOD/d·hm2、2.16kgTN/d·hm2和0.22kgTP/d·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型 人工湿地 芦苇 净化能力 污水处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潜流人工湿地根系生物量的新方法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章和 陈芳 +3 位作者 刘諝诚 程秀云 王玉彬 周先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68-673,共6页
设计了一种新方法研究潜流人工湿地植物根系的分布和生物量。采用自制的圆柱形的不锈钢网柱,安放在潜流湿地的碎石基质中,定期分层取出网柱内的碎石,可观察根系的分布特点;收获网柱内的根,可测定根系的生物量和生长量。网柱的直径2... 设计了一种新方法研究潜流人工湿地植物根系的分布和生物量。采用自制的圆柱形的不锈钢网柱,安放在潜流湿地的碎石基质中,定期分层取出网柱内的碎石,可观察根系的分布特点;收获网柱内的根,可测定根系的生物量和生长量。网柱的直径20cm,高50cm,网孔直径1.80cm,不锈钢丝粗1.38mm。安装时,使网柱垂直,上端达碎石表面,下端靠近湿地床底。安装好后,装入碎石基质,观察测定时,把基质取出,观察完后,再把基质放回。用该方法,对碎石基质的潜流人工湿地中植物根系的分布和生物量进行了1a的实验测定,认为该方法是测定潜流人工湿地根系生长和分布的有效方法,它易于安装、测定方便、准确。7月和12月份两次测定的湿地根系生物量之和为331.8gm^-2,其中分布于0—5cm的根生物量为174.4gm^-2,5~15cm为142.1gm^-2,15cm以下为15.3gm^-2。种问根系生物量的差异很大,根系生物量最大的是美人蕉,为182.4gm^-2,最小的是水鬼蕉,为1.38gm^-2。根生物量似乎呈不同的季节格局,象草7月份根系生物量较大,而其他种12月份的较大。不同种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也有显著的差异,具根状茎的芦苇和较粗根的水鬼蕉以直径大于1mm的根为主,它们的根分布较深,而浅层根较少;象草、美人蕉和风车草,直径1mm以内的根占根生物量的80%以上甚至100%,它们的根分布较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方法 生物量 分布 网柱 潜流人工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田人工湿地植物生长特性及除污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石雷 王宝贞 +3 位作者 曹向东 王进 刘正应 吕炳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8-103,共6页
采用人工模拟小试系统,研究了沙田人工湿地9种植物的长势、生物量变化及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分析了各种植物的生长特性、环境适应性和在系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深圳的气候条件下,植物生长期可贯穿全年,但长势受季节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采用人工模拟小试系统,研究了沙田人工湿地9种植物的长势、生物量变化及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分析了各种植物的生长特性、环境适应性和在系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深圳的气候条件下,植物生长期可贯穿全年,但长势受季节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仍非常明显。植物茎叶的生物量受收割季节和周期的影响较大,根系的生物量及根区范围随植物收割呈周期性变化。在热带砾石床中,红花美人蕉(Cannaindica)、水葱(S.tabernaemotaniGmel)难以适应环境,芦苇(Ph.australisTrin)、再力花(Thaliadealbata)、荻(M.sacchariflorus)一直生长旺盛,但荻的除污能力较差;纸莎草(Cyperuspapyrus)和美人蕉长速较快,较适合于需快速启动的湿地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人工湿地 湿地植物 生长特性 生物量 除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中植物生长特性及其对TN和TP的吸收 被引量:76
14
作者 金卫红 付融冰 顾国维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5-80,共6页
构建了潜流水平芦苇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污水,在近2年的研究中考察了芦苇的生长规律、芦苇不同器官对TN和TP的吸收及季节变化,评价了植物吸收对湿地TN和TP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2个生长年内芦苇的生长规律不同,受第1年芦苇移植的影响,芦苇... 构建了潜流水平芦苇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污水,在近2年的研究中考察了芦苇的生长规律、芦苇不同器官对TN和TP的吸收及季节变化,评价了植物吸收对湿地TN和TP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2个生长年内芦苇的生长规律不同,受第1年芦苇移植的影响,芦苇生长周期滞后,导致植物立枯生物量与活体生物量比例在2年中相同月差异很大.第2年芦苇地上生物量是第1年的3.9倍.芦苇组织中TN和TP含量遵循新鲜叶>成年根>新鲜茎的规律.新鲜植物组织中TN和TP含量变化相对不大,当植物枯萎时地上组织TN和TP含量明显下降.根中TN和TP含量在全年中基本维持稳定.植物净吸收随植物生长情况而改变,按全年衡算,当湿地进水TN和TP负荷分别为61.39和7.39 g/(m2.a)时,植物地上生物量吸收TN和TP分别占湿地TN和TP总去除量的46.0%和26.8%,植物吸收仍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水平人工湿地 富营养化水体 植物生长 植物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堵塞及其运行效果影响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王振 张彬彬 +3 位作者 向衡 樊霆 杜宇能 李定心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94-2502,共9页
在净化猪场沼液中开展了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堵塞过程及其运行效能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堵塞的主要成因是由于填料层中不可滤过性物质的积累所致.不可滤过性物质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且大部分不可滤过性物质的粒径均超过5.00μm... 在净化猪场沼液中开展了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堵塞过程及其运行效能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堵塞的主要成因是由于填料层中不可滤过性物质的积累所致.不可滤过性物质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且大部分不可滤过性物质的粒径均超过5.00μm.填料层的孔隙率和水力传导系数均随系统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减小,而填料层中被截留物质的含量则随系统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其空间变化特征均受到了系统中水力流态的影响;当系统HLR为0.02m3/(m2·d)时,VSSF在运行1380d后对猪场沼液的净化开始恶化,系统对COD、TSS、TN、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降至37.31%、57.82%、20.80%、32.13%和5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堵塞 不可滤物质 猪场沼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特性 被引量:20
16
作者 闻岳 周琪 +2 位作者 蒋玲燕 姚枝良 殷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8-512,共5页
采用芦苇-砾石(W1)、组合植物-砾石(W2)和芦苇-组合填料(W3)3种不同类型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受污染水体.当进水COD为44-96mg/L,HRT≥2d时,3个系统出水COD均〈30mg/L,达到地表水环境Ⅳ类水体COD标准.W2系统在HRT≥4... 采用芦苇-砾石(W1)、组合植物-砾石(W2)和芦苇-组合填料(W3)3种不同类型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受污染水体.当进水COD为44-96mg/L,HRT≥2d时,3个系统出水COD均〈30mg/L,达到地表水环境Ⅳ类水体COD标准.W2系统在HRT≥4d时,出水COD〈20mg/L,达到Ⅲ类水体COD标准.有机物降解速率依次为W2〉W3〉W1.GC/MS分析表明,与WI相比较,W2和W3出水中有机物的碳原子数、分子量和化合物组成类似,对污染物向低碳小分子迁移转化更为彻底.运用PCR-DGGE技术考察不同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种群及其分布特征表明,不同类型湿地系统中水生植物和填料种类及空间位置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受污染水体 有机物降解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车草和香蒲人工湿地对养殖水体磷的去除作用 被引量:31
17
作者 杨长明 顾国泉 +1 位作者 邓欢欢 李建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1-475,共5页
研究了风车草和香蒲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养殖水体中不同形态磷的去除效果差异,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以风车草湿地为例,对养殖水体中总磷(TP)、颗粒态磷(PP)、溶解态正磷酸盐(DIP)、溶解态有机磷(DO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95... 研究了风车草和香蒲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养殖水体中不同形态磷的去除效果差异,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以风车草湿地为例,对养殖水体中总磷(TP)、颗粒态磷(PP)、溶解态正磷酸盐(DIP)、溶解态有机磷(DO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95%、92%和43%,表明人工湿地对水体中不同形态磷的去除效果存在差异.风车草湿地处理系统对TP和DIP的去除率显著(P<0.05)高于香蒲湿地.而对于DOP的去除效果,香蒲湿地处理系统要明显(P<0.05)优于风车草湿地系统.在运行80d后,风车草人工湿地出水DOP浓度要高于进水浓度,表明该湿地系统出现DOP净释放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人工湿地 养殖水体 磷形态 去除效果 风车草 香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特性研究 被引量:49
18
作者 陈秀荣 周琪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26-529,共4页
针对流域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和二级处理水氮磷指标较高的问题,提出以人工湿地对二级出水继续低耗、理想地脱氮除磷。研究中通过对照不同进水水质条件下,不同结构人工湿地的脱氮除磷效能,探讨了人工湿地内的主要脱氮除磷途径。研究表明,表... 针对流域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和二级处理水氮磷指标较高的问题,提出以人工湿地对二级出水继续低耗、理想地脱氮除磷。研究中通过对照不同进水水质条件下,不同结构人工湿地的脱氮除磷效能,探讨了人工湿地内的主要脱氮除磷途径。研究表明,表面流湿地内植物对氨氮吸收/吸附和硝化过程为主要氮转化途径,潜流湿地内直接反硝化过程为主要脱氮途径,脱氮效率30%~40%;磷在人工湿地内主要依赖除磷填料床的物化吸附、共沉淀去除,除磷效率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流人工湿地 潜流人工湿地 二级出水 脱氮除磷 人工湿地 特性研究 反硝化过程 水体富营养化 水质条件 潜流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3种红树植物生理生态特性 被引量:29
19
作者 靖元孝 任延丽 陈桂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612-1619,共8页
研究了淡水条件下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红树植物海桑、桐花树和木榄的生理生态特性。一年后,海桑、桐花树和木榄株高增长量分别为134、32cm和21cm,基径增长量分别为18.2、14.3mm和12.9mm,生物量增长量分别为747、113g/株和55g/... 研究了淡水条件下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红树植物海桑、桐花树和木榄的生理生态特性。一年后,海桑、桐花树和木榄株高增长量分别为134、32cm和21cm,基径增长量分别为18.2、14.3mm和12.9mm,生物量增长量分别为747、113g/株和55g/株,表明海桑生长最快,桐花树次之,木榄最慢。从2004年1月至12月,海桑、桐花树和木榄各项生理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叶片总叶绿素含量1.91、1.26、0.91mg/gFW,叶绿素a含量1.44、0.93、0.64mg/gFW,叶绿素b含量0.5、0.34、0.17mg/gFW,净光合速率9.67、6.39、3.57μmolCO2/(m2·s),蒸腾速率54、38、24mmolH2O/(m2·s),气孔导度285、222、110mmolH2O/(m2·s),电解质渗出率10.2、12.9、13.5%和SOD活性447、396、386U/gFW。结果表明光合作用和水分代谢海桑>桐花树>木榄,植物受伤害程度海桑<桐花树≈木榄。另外,3种红树植物全年的生理生态特征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4~10月份生长较快,大部分生理指标维持高水平,1~3月份和11~12月份由于温度较低,生长比较慢,大部分生理指标处于较低水平。综合比较一年来人工湿地中3种红树植物的各项生理生态特征,结果显示海桑好于桐花树,桐花树好于木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潜流型人工湿地 海桑 桐花树 木榄 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流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村镇生活污水试验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丽 王全金 +1 位作者 胡常福 刘占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36,共4页
针对村镇生活污水,开展水力负荷对潜流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人工湿地对村镇生活污水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随水力负荷升高,两种人工湿地除碳、脱氮率不同程度降低。潜流人工湿地除碳效果优于复合垂直流... 针对村镇生活污水,开展水力负荷对潜流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人工湿地对村镇生活污水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随水力负荷升高,两种人工湿地除碳、脱氮率不同程度降低。潜流人工湿地除碳效果优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更佳;水力负荷≤0.25 m3/(m2·d),两种人工湿地对COD去除率均大于90%,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NH3-N、TN去除率保持在60%以上,出水水质优于一级A标准。动力学研究表明一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拟合两种人工湿地的COD、NH3-N、TN去除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人工湿地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水力负荷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