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容重测定用分段式原状取土器的设计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雪青 李洪文 +2 位作者 何进 王庆杰 张喜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7-130,共4页
为了提高土壤容重测定中土样采集的效率和精准性,将环刀法和原状取土管法结合,进行了分段式原状取土器的研制。该分段式原状取土器主要由取土装置和土样分离装置等组成。与经典环刀法试验对比表明,分段式原状取土器可有效保证所取土样... 为了提高土壤容重测定中土样采集的效率和精准性,将环刀法和原状取土管法结合,进行了分段式原状取土器的研制。该分段式原状取土器主要由取土装置和土样分离装置等组成。与经典环刀法试验对比表明,分段式原状取土器可有效保证所取土样的原状度,并能提高取土效率4~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式原状取土器 环刀 原状土 土壤容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土壤溶液采样及可溶性有机碳(DOC)的紫外吸收光谱直接测定探讨 被引量:30
2
作者 罗小三 仓龙 +2 位作者 郝秀珍 李连祯 周东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43-947,共5页
首次采用管壁过滤孔径为微米级(0.1~O.3 μm)的水处理用多孔聚丙烯(腈)空心纤维细管,与注射器或真空管相连,自制成土壤溶液采样器,将空心纤维管埋置或插入土壤中抽取层面土壤溶液,所得溶液无须过滤即可进行各种理化分析和测定,且可连... 首次采用管壁过滤孔径为微米级(0.1~O.3 μm)的水处理用多孔聚丙烯(腈)空心纤维细管,与注射器或真空管相连,自制成土壤溶液采样器,将空心纤维管埋置或插入土壤中抽取层面土壤溶液,所得溶液无须过滤即可进行各种理化分析和测定,且可连续采样,提出了一种价廉实用的原位土壤溶液取样方法.并根据可溶性有机碳(DOC)在紫外光区的吸收特征,将土壤溶液在254 nm波长处的吸光度(UVA254)与DOC浓度(TOC仪法)进行比较,发现两者有较好的相关性(DOC=38.84×UVA254,n=37,R2=O.82),即直接测定土壤溶液的UVA254,再乘以系数38.84可以估算DOC浓度.与复杂的氧化-比色和昂贵的TOC仪测定法对比,UVA254能快速便捷地估计土壤溶液中DOC的浓度.UVA254也适用于水体DOC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土壤溶液采样器 可溶性有机碳(DOC) 紫外分光光度法 UVA25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被动采样技术的砷有效性和界面过程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管冬兴 魏天娇 +2 位作者 袁召锋 李刚 陈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4-356,共13页
全球诸多区域均发现由于人类活动或者地质因素造成的砷污染问题,严重威胁区域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对大尺度下砷风险有效控制,需要准确评价砷在不同介质间的界面行为。砷的迁移转化受到化学和微生物调控,从而在土水和根际等典型环境界面... 全球诸多区域均发现由于人类活动或者地质因素造成的砷污染问题,严重威胁区域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对大尺度下砷风险有效控制,需要准确评价砷在不同介质间的界面行为。砷的迁移转化受到化学和微生物调控,从而在土水和根际等典型环境界面上,具有在毫微米尺度下形态变化剧烈的特点。传统的以破坏性取样加实验室分析为主的主动采样技术难以胜任对界面过程的研究。近年来,以薄膜扩散梯度(DGT)、薄膜扩散平衡(DET)、原位反复孔隙水采样(IPI)和平衡式孔隙水采样(Peeper)为代表的新兴被动采样技术在土壤环境界面过程研究中显示出了巨大优势。上述被动采样技术已用于原位检测水体或土壤间隙水中砷的总量和形态特征及其一维分布信息。其中,DGT测定的土壤中砷浓度与植物体内砷含量的相关性较好,可用于砷的植物有效性评估。利用上述被动采样器研究水-土-生界面处砷的二维时空分布特征,是近几年的一个重要趋势。DGT可用于表征砷在土-水界面和植物根际的二维亚毫米高分辨分布特征,在砷空间分布研究上具有巨大优势。而IPI可低扰动反复采样,是少数可用于砷形态动态分布研究的工具。以上研究从微观尺度阐述砷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 原位反复孔隙水采样器(IPI) 砷形态 生物有效性 土-水界面 植物根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