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金属缠绕垫的孔隙结构分析与泄漏模拟
1
作者 郭璐怡 章兰珠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57,共10页
金属石墨缠绕垫是石化行业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密封垫片类型之一,其中的石墨缠绕层是垫片的主要密封元件,其孔隙分布决定了垫片泄漏率的大小。基于压汞测试和CT扫描,结合Avizo软件对石墨缠绕层进行微观分析,并进行微观孔隙结构的三维重构... 金属石墨缠绕垫是石化行业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密封垫片类型之一,其中的石墨缠绕层是垫片的主要密封元件,其孔隙分布决定了垫片泄漏率的大小。基于压汞测试和CT扫描,结合Avizo软件对石墨缠绕层进行微观分析,并进行微观孔隙结构的三维重构。通过统计孔隙结构参数与压汞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数字岩心重构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并从微观层面发现石墨材料拥有显著的均匀性和连通性。应用ANSYS软件进行金属石墨缠绕垫受压状态下应力分析,同时运用Fluent软件模拟流体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在石墨微观结构的渗流行为,以及在应力作用下缠绕垫的压力和速度场分布。这种从微观到宏观的研究方法为石墨金属缠绕垫的渗透泄漏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石墨缠绕垫 孔隙结构 渗流 三维重构 数字岩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芯数字化技术在黄羊山石墨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应用
2
作者 何燕萍 任云生 +2 位作者 孙珍军 官梦凡 岳海欣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59-361,共3页
综合应用全岩芯CT扫描、QEMSCAN矿物定量分析与背散射扫描电子显微镜(BSE-SEM)技术,构建多尺度矿物解析体系,探讨新疆黄羊山石墨矿床成因。通过石墨矿石岩芯CT扫描,结合QEMSCAN元素分析,识别出金属硫化物(20%)、石英—长石基质(40%)与... 综合应用全岩芯CT扫描、QEMSCAN矿物定量分析与背散射扫描电子显微镜(BSE-SEM)技术,构建多尺度矿物解析体系,探讨新疆黄羊山石墨矿床成因。通过石墨矿石岩芯CT扫描,结合QEMSCAN元素分析,识别出金属硫化物(20%)、石英—长石基质(40%)与石墨—暗色矿物(40%)的含量及密度分带特征。BSE—SEM高分辨率成像显示,石墨呈束状穿切硫化物,表明石墨结晶晚于石英,具有硫化物→石英→石墨的矿物生成序列特征,暗示石墨的结晶与硫化物的形成关系密切,结合前人研究表明,硫化物的存在对石墨的形成可能具有促进作用。该技术具有非破坏性数据融合精准表征矿物相态与空间分布的特征,可广泛应用于矿石组构、矿床成因及资源评估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芯数字化 全岩芯CT扫描 QEMSCAN 背散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黄羊山石墨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长宁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低电阻率响应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4
3
作者 程静 闫建平 +5 位作者 宋东江 廖茂杰 郭伟 丁明海 罗光东 刘延梅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9,共9页
以川南长宁地区NX22井五峰组—龙马溪组低电阻率页岩气储层为例,利用岩心矿物组分、扫描电镜、总有机碳(TOC)含量、含水饱和度测试及测井曲线等资料,确立了低电阻率页岩气储层岩石体积物理模型,采用随机法构建了三维数字岩心模型,进而... 以川南长宁地区NX22井五峰组—龙马溪组低电阻率页岩气储层为例,利用岩心矿物组分、扫描电镜、总有机碳(TOC)含量、含水饱和度测试及测井曲线等资料,确立了低电阻率页岩气储层岩石体积物理模型,采用随机法构建了三维数字岩心模型,进而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模拟计算各矿物组分含量、含水饱和度及有机质石墨化的电阻率响应特征,并分析其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低电阻率页岩气储层岩石体积物理模型由骨架(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白云石等)、黏土矿物、黄铁矿、未石墨化有机质以及石墨化有机质、孔隙6个部分组成。(2)三维数字岩心模型的长、宽、高分别为100×100×100像素,融入了上述物理模型中的6个部分,并采用不同的颜色对导电组分进行标识,可以显示不同方向上的切片,表征低电阻率页岩气储层的组分特性。(3)黏土矿物含量、黄铁矿含量、含水饱和度以及有机质石墨化程度等4个参数增大都会造成页岩气储层的电阻率下降,而有机质的高石墨化程度(25%)和高含水饱和度(88.0%)使页岩气储层的电阻率从正常电阻率(大于15Ω·m)降到低阻甚至超低阻(小于5Ω·m),是导致研究区页岩气储层超低阻响应的2个核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电阻率 页岩气储层 数字岩心 有限元方法 导电因素 含水饱和度 有机质石墨化程度 黏土矿物 黄铁矿含量 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 川南长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沥青包覆再生石墨微观构造及电化学性能
4
作者 岳彦龙 林雄超 +3 位作者 张玉坤 高红凤 张续春 王永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07-2518,共12页
石墨负极材料易在石墨层间与电解液发生共嵌入导致石墨层膨胀、粉化脱落,严重影响石墨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利用沥青对石墨负极进行包覆,形成不定型碳层包覆的“核壳”结构,可减少石墨层的膨胀脱落,提高石墨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以... 石墨负极材料易在石墨层间与电解液发生共嵌入导致石墨层膨胀、粉化脱落,严重影响石墨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利用沥青对石墨负极进行包覆,形成不定型碳层包覆的“核壳”结构,可减少石墨层的膨胀脱落,提高石墨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以中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通过空气氧化和聚合交联制备得到高结焦值、高软化点的包覆沥青。通过液相包覆方法,考察了对再生石墨负极的包覆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氮气吸附、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分析了再生石墨包覆形貌与界面微观结构变化,并对材料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沥青包覆可有效完善再生石墨微观构造。随着沥青包覆量的增加,石墨表面缺陷减少,比表面积和孔容降低;炭化后包覆界面形成不定型碳层,包覆界面无序度随沥青包覆量的增加而升高。不定型碳包覆层的形成显著提高了石墨负极性能,包覆12%沥青的再生石墨比容量达到450 mA·h/g,相比未包覆石墨提升140 mA·h/g;沥青包覆石墨负极首次库伦效率增加11.5%,并且循环稳定性获得改善;在5 A·h下比容量提高至285 mA·h/g,相比未包覆再生石墨提高242.8 mA·h/g,倍率性能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覆沥青 “核壳”结构 氧化交联 液相包覆 再生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钛合金壳体铸件复合铸型铸造工艺研究
5
作者 刘一铎 刘宏宇 +6 位作者 徐凯 马志毅 杨海涛 张新 宁兆生 王伟龙 杨晓曦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85-389,共5页
针对薄壁钛合金壳体铸件铸造过程中存在的尺寸精度低、表面质量差等技术问题,采用一种石墨型复合砂芯铸造工艺,该砂芯具有适用性强、精度高、成本低等特点。通过对浇铸结果的分析可知,该铸件非加工面处尺寸精度可控制在±0.2 mm,表... 针对薄壁钛合金壳体铸件铸造过程中存在的尺寸精度低、表面质量差等技术问题,采用一种石墨型复合砂芯铸造工艺,该砂芯具有适用性强、精度高、成本低等特点。通过对浇铸结果的分析可知,该铸件非加工面处尺寸精度可控制在±0.2 mm,表面粗糙度控制在3.2~6.3μm,可实现对薄壁钛合金壳体铸件的研制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薄壁壳体 石墨-砂芯复合铸型 ProCAST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碳包覆微晶石墨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5
6
作者 何明 刘旋 +2 位作者 陈湘彪 康飞宇 沈万慈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1-284,共4页
在微晶石墨微粒表面包覆一层树脂碳可以降低微晶石墨的首次不可逆容量。采用混合然后分散的方法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包覆石墨,内部为天然微晶石墨,外部为1~2μm的酚醛树脂热解碳层。锂离子实验电池测得天然微晶石墨的不可逆容量为14%,... 在微晶石墨微粒表面包覆一层树脂碳可以降低微晶石墨的首次不可逆容量。采用混合然后分散的方法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包覆石墨,内部为天然微晶石墨,外部为1~2μm的酚醛树脂热解碳层。锂离子实验电池测得天然微晶石墨的不可逆容量为14%,包覆石墨的不可逆容量为7%。包覆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天然微晶石墨的不可逆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电解液 树脂碳 包覆微晶石墨 制备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基炭纤维皮芯结构的高温演变规律 被引量:6
7
作者 苏灿军 高爱君 +1 位作者 罗莎 徐樑华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8-293,共6页
以T300聚丙烯腈(PAN)炭纤维为研究对象,在1500℃~2500℃进行石墨化处理,采用元素分析、XRD、TEM和Raman测试手段从成分含量、聚集态结构、碳化学结构、微晶结构等方面分析研究PAN炭纤维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皮芯结构的演变规律及机理。... 以T300聚丙烯腈(PAN)炭纤维为研究对象,在1500℃~2500℃进行石墨化处理,采用元素分析、XRD、TEM和Raman测试手段从成分含量、聚集态结构、碳化学结构、微晶结构等方面分析研究PAN炭纤维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皮芯结构的演变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氮元素含量和d002逐渐减少,碳含量和石墨微晶网面宽度(La)不断增加。超过1900℃后La增加显著。由径向4点的Raman结果可知,皮层的G峰强度比芯层强(1700℃时G峰位置无变化)。然而,2500℃热处理后,从纤维芯向皮层的G峰位置从1 588.2移至1582.2 cm-1处,G峰和D峰的半峰宽强度分别从46.3降至28.9cm-1,46.9降至36.7cm-1处。不同热处理后皮芯微观结构的差异与氮元素的脱除和温度有密切关系。低于1900℃时,由于较短的分散通道和较高的皮层温度,接近皮层的氮元素更易脱除,这导致随温度的升高,皮层比芯层的La增加缓慢。超过1900℃时,氮元素完全脱除,皮层石墨化快于芯层,导致皮芯差异加剧,皮层呈较高的模量和芯层呈较高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芯结构 径向结构 高温热处理 石墨微晶 石墨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石墨球-热解炭核壳结构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30
8
作者 刘树和 英哲 +4 位作者 王作明 李峰 白朔 闻雷 成会明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6,共7页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以乙炔为碳源,天然石墨球为原料,采用不同流化床CVD工艺和不同的反应时间,制备出具有光滑表面或颗粒状热解炭包覆层的核-壳构型改性天然石墨球。改性天然石墨球的核体是具有高度有序石墨结构的天然石墨,而壳体...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以乙炔为碳源,天然石墨球为原料,采用不同流化床CVD工艺和不同的反应时间,制备出具有光滑表面或颗粒状热解炭包覆层的核-壳构型改性天然石墨球。改性天然石墨球的核体是具有高度有序石墨结构的天然石墨,而壳体是无序结构的热解炭。与天然石墨球相比,具有核-壳结构的改性天然石墨球的首次库仑效率和循环性能都得到显著改善。尤其是具有颗粒状热解炭包覆层的改性石墨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在41次循环后其放电容量仍为首次容量的84%,这一改善归因于表面沉积的颗粒状热解炭有效地降低了改性天然石墨颗粒之间的接触电阻和增加了接触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 核-壳结构 热解炭 改性天然石墨 锂离子二次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石墨堆芯结构双层模型抗震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孙立斌 史力 +3 位作者 王洪涛 王海涛 张振声 吴莘馨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12期839-844,共6页
石墨堆芯结构包围球床堆芯,是高温气冷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其长期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使其设计合理、完整性得到保证,对石墨堆芯结构的动力学响应和结构完整性进行了研究,揭示其在运行中承受各种载荷条件(特别是地震)下的动态响应... 石墨堆芯结构包围球床堆芯,是高温气冷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其长期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使其设计合理、完整性得到保证,对石墨堆芯结构的动力学响应和结构完整性进行了研究,揭示其在运行中承受各种载荷条件(特别是地震)下的动态响应。完成的石墨堆芯结构双层模型抗震台试验中,测量模型在各种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变化;考核石墨结构的刚度(变形)、强度和位移;分析榫、键等石墨构件的受力变形状况,整体结构的扭转。统计石墨构件经抗震试验后的破损数量,并分析了其破坏原因;通过初步的试验和模拟对比分析,探讨了石墨结构动力学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今后完成更大比例更复杂石墨堆芯结构模型抗震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堆 石墨堆芯结构 双层模型 抗震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对无渣自保护药芯焊丝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大双 刘仁培 魏艳红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8-33,共6页
基于Fe-Cr-C堆焊合金体系,研究了石墨含量对无渣自保护药芯焊丝熔滴过渡行为、焊接飞溅、焊缝成形,以及堆焊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石墨含量在0%8%(质量分数,下同)范围内变化时,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加,熔滴细化、过渡频率逐... 基于Fe-Cr-C堆焊合金体系,研究了石墨含量对无渣自保护药芯焊丝熔滴过渡行为、焊接飞溅、焊缝成形,以及堆焊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石墨含量在0%8%(质量分数,下同)范围内变化时,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加,熔滴细化、过渡频率逐渐增大;焊接飞溅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石墨含量为6%时,飞溅率出现最小值3.57%,此时亦获得良好的自保护效果,焊道成型美观,表面光洁无渣.石墨促进了堆焊层组织先析碳化物的形成,同时抑制了共晶碳化物的生长,并使得先析碳化物趋于垂直于母材表面生长.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加;洛氏硬度值逐渐增加;当石墨含量超过6%后,硬度值增幅放缓,韧性恶化,焊道出现裂纹.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该无渣自保护药芯焊丝药芯中石墨最佳添加量为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自保护药芯焊丝 无渣 堆焊 熔滴过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硫共掺杂的碳负载的钴@碳化钴:一种高效的非贵金属氧还原电催化剂(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申海波 江浩 +3 位作者 刘易斯 郝佳瑜 李文章 李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11-1821,共11页
规模化生产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氧还原电催化剂在当今仍然是严峻的挑战。本文以三聚氰胺、三聚硫氰酸和硝酸钴作为原料,通过两步热解合成了一种新的氮、硫共掺杂的碳负载的钴@碳化钴(标记为MTC-0.1-900)氧还原催化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规模化生产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氧还原电催化剂在当今仍然是严峻的挑战。本文以三聚氰胺、三聚硫氰酸和硝酸钴作为原料,通过两步热解合成了一种新的氮、硫共掺杂的碳负载的钴@碳化钴(标记为MTC-0.1-900)氧还原催化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比表面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和线性扫描伏安曲线等方法测试其在0.1 mol?L^(-1) KOH中的氧还原性能。结果显示,与商业Pt/C催化剂相比,MTC-0.1-900的起始电位和半波电位分别高出了29和5 mV。在-0.3 V(vs Ag/AgCl)电位下工作12000 s后,MTC-0.1-900催化剂的电流可达到起始电流的97.1%,高于Pt/C催化剂的76.7%,显示出该催化剂具有更稳定的性能。抗甲醇实验表明,MTC-0.1-900的对氧还原的选择性也要优于Pt/C。该催化剂优良的性能为金属空气电池阴极材料提供了一种减少或者取代Pt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硫共掺杂 钴@碳化钴 石墨化碳 核壳结构 氧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钢芯柱-保温夹层组合砌体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岩 周中一 +1 位作者 曹万林 魏连雨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3-230,共8页
提出了一种轻型钢管混凝土芯柱-保温夹层砌体组合墙,为研究这种墙体的抗震性能,进行了3个不同构造组合砌体墙与1种带限位装置的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技术结合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件1为轻型钢管混凝土芯柱-再生砖组合墙试件,试件2... 提出了一种轻型钢管混凝土芯柱-保温夹层砌体组合墙,为研究这种墙体的抗震性能,进行了3个不同构造组合砌体墙与1种带限位装置的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技术结合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件1为轻型钢管混凝土芯柱-再生砖组合墙试件,试件2为轻型钢管混凝土芯柱-粉煤灰砌块夹层-再生砖组合墙试件,试件3为轻型钢管混凝土芯柱-粉煤灰砌块夹层-端部再生砖约束型土坯组合墙试件,各试件墙体两端均内置了竖向构造钢筋。对比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特征、承载力、延性和滞回性能,给出了轻钢芯柱-保温夹层砖砌体墙的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符合较好。研究表明:轻型钢管混凝土芯柱-保温夹层砌体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可用于农村低层房屋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珠-石墨滑移隔震 轻型钢管混凝土芯柱 保温夹层 组合砌体墙 抗震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核导电骨料砂浆的电阻率与阻抗稳定性研究
13
作者 张晏清 李博 张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8-131,共4页
在骨料表面包覆石墨粉制备壳核导电骨料并制备导电水泥砂浆。实验表明:壳核导电骨料水泥砂浆试件的抗压强度大于45MPa,远远高于石墨导电砂浆。同时研究了壳核导电骨料砂浆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达到导电渗流阈值所需石墨的掺量为3%~4%。... 在骨料表面包覆石墨粉制备壳核导电骨料并制备导电水泥砂浆。实验表明:壳核导电骨料水泥砂浆试件的抗压强度大于45MPa,远远高于石墨导电砂浆。同时研究了壳核导电骨料砂浆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达到导电渗流阈值所需石墨的掺量为3%~4%。研究了掺量低于和高于纤维临界值状况下的壳核导电骨料砂浆的电阻率稳定测量方法。通过交流频谱仪测得的阻抗图谱分析,揭示了在渗流阈值前后壳核导电骨料砂浆内部的导电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壳核 导电 交流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产品汽化器泄漏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14
作者 庄永福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03年第4期19-20,共2页
分析了乙烯产品汽化器泄漏的原因,通过采用碟簧和波齿垫片。
关键词 乙烯装置 汽化器 泄漏原因 改进措施 碟簧垫圈 柔性石墨金属 波齿复合垫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石墨芯NiHCF膜电极电化学控制Cs^+分离 被引量:5
15
作者 毛祖秋 郝晓刚 +3 位作者 李一兵 张忠林 王忠德 刘世斌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5-58,79,共5页
采用阴极电沉积方法在多排石墨芯(MRGC)基体上制备NiHCF薄膜,考察二电极体系下膜电极对溶液中Cs离子的置入和释放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循环伏安法考察膜的再生性能。结果表明,当初始浓度为20mg·L-1时施加7V电压还原30min,Cs+去... 采用阴极电沉积方法在多排石墨芯(MRGC)基体上制备NiHCF薄膜,考察二电极体系下膜电极对溶液中Cs离子的置入和释放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循环伏安法考察膜的再生性能。结果表明,当初始浓度为20mg·L-1时施加7V电压还原30min,Cs+去除率达84%;Cs/Na混合溶液中的分离系数可达40;氧化再生释放率达到61%。MRGC基体NiHCF膜电极在二电极体系下能有效分离模拟液中的Cs离子,且具有良好的再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石墨芯 电控离子分离 铁氰化镍膜 二电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膨胀石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核-壳结构粒子的合成与无卤阻燃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欧慷 段宏基 +2 位作者 张卫勤 唐建华 李忠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26,共5页
通过在可膨胀石墨(EG)表面原位引发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缩聚反应成功制备出一种新型核-壳结构阻燃粒子。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MF在EG表面形成了完善的包覆结构,有效提高了EG的阻燃性能。10%质量分数核-壳结构粒子... 通过在可膨胀石墨(EG)表面原位引发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缩聚反应成功制备出一种新型核-壳结构阻燃粒子。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MF在EG表面形成了完善的包覆结构,有效提高了EG的阻燃性能。10%质量分数核-壳结构粒子的引入即能显著提高硬质聚氨酯泡沫的阻燃性能并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绝热性能;完善的MF包覆壳层对EG阻燃性能的提高、与基体界面的改善作用以及不利导热作用的有效屏蔽是该综合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膨胀石墨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核-壳结构粒子 无卤阻燃 硬质聚氨酯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方式对石墨纤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福杰 王浩静 范立东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52,共4页
研究了分步热处理对石墨纤维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并采用Raman光谱分析了石墨纤维的皮芯结构程度。结果发现:在相同处理条件下,分步热处理有利于石墨纤维拉伸强度和体密度的提高,而其对弹性模量的影响则较小。分步热处理所得石墨... 研究了分步热处理对石墨纤维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并采用Raman光谱分析了石墨纤维的皮芯结构程度。结果发现:在相同处理条件下,分步热处理有利于石墨纤维拉伸强度和体密度的提高,而其对弹性模量的影响则较小。分步热处理所得石墨纤维的表面石墨化程度较低,内部石墨化程度较高,其皮芯结构因子较大,说明其均质性更好一些。因此,分步热处理有利于提高石墨纤维的致密性和均质性,从而提高其拉伸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方式 石墨纤维 纤维性能 Style 石墨化程度 皮芯结构 纤维拉伸强度 均质性 RAMAN光谱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结构因子 弹性模量 处理条件 致密性 体密度 结果 分析 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可膨胀石墨粒子的制备及其在硬质聚氨酯泡沫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康礼全 张晓亮 +1 位作者 唐建华 张卫勤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2,112,共5页
采用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缩合制备了硅凝胶微囊化的可膨胀石墨(EG)核壳阻燃粒子(TEG)。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了TEG粒子表面形态和元素组成;利用氧指数(LOI)、热失重分析(TGA)以及压缩性能测试考察了EG和TEG粒子在... 采用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缩合制备了硅凝胶微囊化的可膨胀石墨(EG)核壳阻燃粒子(TEG)。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了TEG粒子表面形态和元素组成;利用氧指数(LOI)、热失重分析(TGA)以及压缩性能测试考察了EG和TEG粒子在硬质聚氨酯泡沫(RPU)中的阻燃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EG表面被一层硅凝胶包覆形成核壳结构粒子;核壳结构能显著改善了EG与RPU基体的界面作用,并且在相同添加量下,RPU/TEG的阻燃和力学性能均优于RPU/EG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膨胀石墨 硬质聚氨酯泡沫 阻燃 核壳结构粒子 界面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片的简单制备及其性能
19
作者 吴冯丹 顾燕 王勇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1-475,共5页
以石墨铅笔的笔芯为原料,通过简单涂抹的方法成功制备类似石墨烯纳米片的薄片结构.对该石墨片材料在0.1 C(1 C=372 mA/g)电流密度下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并与铅笔芯直接碾磨制备的石墨材料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石墨纳米片的充放电曲线显著... 以石墨铅笔的笔芯为原料,通过简单涂抹的方法成功制备类似石墨烯纳米片的薄片结构.对该石墨片材料在0.1 C(1 C=372 mA/g)电流密度下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并与铅笔芯直接碾磨制备的石墨材料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石墨纳米片的充放电曲线显著不同,首次可逆比容量为402 mA.h/g,高于石墨材料的比容量和碳的理论比容量.经过20圈循环后,可逆比容量下降为367 mA.h/g,为首次比容量的91.3%.石墨片材料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和较高的比容量,主要是因为石墨片具有二维片状纳米结构,比表面积很大,锂离子可同时储存在纳米片的正反两面和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片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铅笔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陵断穹核部鳞片石墨矿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程林 杨勇 +5 位作者 边敏 杨宏伟 刘林 刘海 黄德将 姚敬劬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5-758,共14页
黄陵断穹核部石墨矿是我国鳞片(晶质)石墨矿的主要产区,对该区石墨矿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该区已有石墨矿研究成果多侧重于矿床地质方面,对矿床成因分析缺乏地球化学支撑。为此,本文从地球化学层面查明石墨矿原岩类型,碳质富... 黄陵断穹核部石墨矿是我国鳞片(晶质)石墨矿的主要产区,对该区石墨矿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该区已有石墨矿研究成果多侧重于矿床地质方面,对矿床成因分析缺乏地球化学支撑。为此,本文从地球化学层面查明石墨矿原岩类型,碳质富集岩相、变质作用和晶质石墨的形成,为矿床成因和成矿作用提供地球化学依据。通过系统采集区内主要石墨矿样品,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根据矿床地球化学原理和分析方法,阐明石墨矿的物质来源,成矿元素集散行为和矿床形成机制。根据主量元素含量和组合,推断石墨的原岩为碳质粉砂质泥岩。微量元素的双重性指示石墨矿的物质有两个来源:中太古代野马洞岩组和中太古代东冲河片麻杂岩。独特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说明物源转化为原岩时存在着强烈的地球化学反应。石墨矿的碳同位素组成支持碳质来自有机物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片石墨 地球化学 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同位素 黄陵断穹核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