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engineered geopolymer composite for structural strengthening against blast loads
1
作者 Shan Liu Chunyuan Liu +3 位作者 Yifei Hao Yi Zhang Li Chen Zhan L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96-509,共14页
The recent increase in blast/bombing incidents all over the world has pushed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strengthening approaches to enhance the blast resistance of existing civil infrastructures.Engineered geopolyme... The recent increase in blast/bombing incidents all over the world has pushed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strengthening approaches to enhance the blast resistance of existing civil infrastructures.Engineered geopolymer composite(EGC)is a promising material featured by eco-friendly,fast-setting and strain-hardening characteristics for emergent strengthening and construction.However,the fiber optimization for preparing EGC and its protective effect on structural elements under blast scenarios are uncertain.In this study,laboratory tests were firstly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fiber types on the properties of EGC in terms of workability,dry shrinkage,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compression,tension and flexur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EGC containing PE fiber exhibited suitable workability,acceptable dry shrinkage and superi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mpared with other types of fibers.After that,a series of field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EGC retrofitting layer on the enhancement of blast performance of typical elements.The tests include 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AAC)masonry walls subjected to vented gas explosion,reinforced AAC panels subjected to TNT explosion and plain concrete slabs subjected to contact explosion.It was found that EGC could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blast resistance of structural elements in different scenarios.For AAC masonry walls and panels,with the existence of EGC,the integrity of specimens could be maintained,and their deflections and damage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For plain concrete slabs,the EGC overlay could reduce the diameter and depth of the crater and spallation of specim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ineered geopolymer composites Fiber optimization Strengthening material Blast resistance Masonry wall Reinforced AAC panel Plain concrete s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叠合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
2
作者 李书蓉 郭智远 +2 位作者 张鑫 周广强 王恒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0-227,共8页
提出一种新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通过在预制板内布置水平预应力钢筋,降低板厚,方便运输和吊装。对剪跨比为1.5的现浇剪力墙和预应力叠合剪力墙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对比分析了其破坏模式、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结果表明... 提出一种新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通过在预制板内布置水平预应力钢筋,降低板厚,方便运输和吊装。对剪跨比为1.5的现浇剪力墙和预应力叠合剪力墙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对比分析了其破坏模式、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结果表明叠合剪力墙与现浇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一致。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剪力墙的非线性数值分析模型,基于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进行了轴压比、剪跨比、初始预应力等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高轴压比及小剪跨比下叠合剪力墙的承载力及延性优于现浇剪力墙。随着初始预应力的增大,承载力提高,试件由剪切破坏转换为弯曲破坏。水平预应力筋延缓了叠合剪力墙斜向裂缝的发展,提高了抗剪承载力,改变了剪力墙的破坏模式,建议张拉控制应力取值为0.50 f pt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剪力墙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 拟静力试验 有限元模拟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板-叠合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常亚峰 尹文哲 +3 位作者 侯亚鹏 曹小杉 师俊平 梁兴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7,共12页
通过对1片现浇混凝土剪力墙和4片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预制板-叠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了其滞回性能、抗弯承载力、延性、刚度和耗能能力等指标,分析了高宽比、聚乙烯泡沫(expanded polystyrene, ... 通过对1片现浇混凝土剪力墙和4片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预制板-叠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了其滞回性能、抗弯承载力、延性、刚度和耗能能力等指标,分析了高宽比、聚乙烯泡沫(expanded polystyrene, EPS)芯模置换和竖向钢筋连接方式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相比,UHPC预制板-叠合墙具有优异的抗震性能,最大受弯承载力增大;UHPC预制板和钢筋桁架可较好地与空腔内现浇混凝土协同工作;UHPC叠合墙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刚度退化曲线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趋势基本一致;在本试验剪力墙的高宽比范围内,高宽比越小,UHPC预制板-叠合墙的受弯承载力和刚度越大,耗能越差;EPS芯模置换可提高叠合剪力墙屈服后的耗能能力,降低了UHPC叠合墙的延性;仅采用暗柱竖向钢筋与底座进行连接,对UHPC叠合墙的受弯承载力和耗能影响较小,但却可以很大程度方便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C预制板 叠合剪力墙 抗震性能 置换芯模 连接钢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板墙组合式固化土地基承载力计算方 法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周灵刚 胡奕挺 +6 位作者 陈欣蔚 屠锋 吴朝峰 于洋 王彦兵 满银 李维朝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13,共12页
软土固化技术在地基处理中应用广泛,为发挥其空间可塑性优势,板墙组合式固化土地基逐步在工程中得到应用。然而,板墙组合式固化土地基承载力尚无可靠计算方法,叠加固化土与软土力学参数不确定性,导致板墙组合式固化土地基优化设计困难,... 软土固化技术在地基处理中应用广泛,为发挥其空间可塑性优势,板墙组合式固化土地基逐步在工程中得到应用。然而,板墙组合式固化土地基承载力尚无可靠计算方法,叠加固化土与软土力学参数不确定性,导致板墙组合式固化土地基优化设计困难,需要提出一种板墙组合式固化土地基承载力计算及优化设计方法。以浙江省台州市经纬110 kV滨海变电站场地为研究对象,测试固化土与软土力学参数,建立数值模型计算板墙组合式地基承载力,以此为基础训练神经网络模型,作为板墙组合式固化土地基承载力计算模型,为工程应用提供便利。引入岩土工程鲁棒性设计理论,采用蒙特卡洛模拟处理固化土与软土力学参数不确定性,以标准差作为鲁棒性评价指标评估不确定性对设计的影响,以固化土地基截面面积近似表征工程造价,实现考虑经济性和鲁棒性的固化土地基优化设计。将设计方法应用于工程实例,得到最优设计方案为固化板厚度P=2 m、固化墙深度W=3 m、固化墙厚度D=1.5 m、固化墙净间距S=1 m,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本研究提出的板墙组合式固化土地基承载力计算模型及优化设计方法为相关工程计算和设计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土地基 神经网络 承载力 鲁棒性设计 软土固化 板墙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荷载作用下密肋复合墙体计算模型及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何明胜 姚谦峰 +2 位作者 黄炜 廖小锋 田鹏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2-108,共7页
在横向荷载作用下,假设密肋复合墙体结构为夹层悬臂梁,提出其计算模型,根据变形协调原理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结构横向位移及各组成构件承受剪力和弯矩的表达式,给出了密肋复合墙体结构在横向荷载作用下各组成构件荷载分配的比例关系... 在横向荷载作用下,假设密肋复合墙体结构为夹层悬臂梁,提出其计算模型,根据变形协调原理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结构横向位移及各组成构件承受剪力和弯矩的表达式,给出了密肋复合墙体结构在横向荷载作用下各组成构件荷载分配的比例关系,并通过内墙板的抗剪承载力公式予以验证。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模型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提出的横向荷载作用下计算模型及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精度,适合用于密肋复合墙体的计算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肋复合墙体 计算模型 横向荷载 内墙板 边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复合墙板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黄靓 吕伟荣 易志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4-58,共5页
采用矩型自动形成网格的平面问题计算程序对新型复合墙板进行有限元分析 ,分析该复合墙板在均布荷载下的受力特点、应力 -应变关系和应力分布规律 .在 3 0~ 15 0 k N的荷载下 ,有限元计算的应力应变值与试验测量的结果较接近 ,计算的... 采用矩型自动形成网格的平面问题计算程序对新型复合墙板进行有限元分析 ,分析该复合墙板在均布荷载下的受力特点、应力 -应变关系和应力分布规律 .在 3 0~ 15 0 k N的荷载下 ,有限元计算的应力应变值与试验测量的结果较接近 ,计算的弹性模量比实测的弹性模量稍大 ,但在正常误差范围之内 ,因此 ,推荐其弹性模量取 12 .7GPa.该墙板的有限元分析为这种新型墙体材料结构构造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复合墙板 结构分析 组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屈服点钢在密肋壁板结构中的减震控制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田洁 颜智超 卢俊龙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0-164,共5页
密肋壁板结构是由预制的密肋复合墙板、现浇的隐形框架和楼板组合而成的一种具有独特构造特点的新型复合结构体系。根据密肋壁板结构体系的基本特点,引入耗能减震技术,结合极低屈服点钢材的特性,将结构中部分密肋复合墙板中的填充砌块... 密肋壁板结构是由预制的密肋复合墙板、现浇的隐形框架和楼板组合而成的一种具有独特构造特点的新型复合结构体系。根据密肋壁板结构体系的基本特点,引入耗能减震技术,结合极低屈服点钢材的特性,将结构中部分密肋复合墙板中的填充砌块置换成极低屈服点钢板,利用极低屈服点钢板耗散地震能量,实现对结构的耗能减震控制。建立了密肋壁板结构耗能减震控制体系的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通过算例对耗能减震控制体系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探讨了极低屈服点钢的耗能减震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在结构中布置少量的极低屈服点钢板就能取得明显的减震效果,从而为密肋壁板结构提供一种适合这种结构构造特点的简单有效的耗能减震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肋壁板结构 密肋复合墙板 极低屈服点钢 地震反应 减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型钢—竹胶板组合楼板抗弯性能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韩添石 李玉顺 +1 位作者 张王丽 沈煌莹 《森林工程》 2010年第3期54-57,共4页
为了推进建筑楼板的轻型化,提出在两张竹胶板之间粘结两根薄壁C型钢,并用竹板条封边形成一种新型钢竹组合楼板,并进行3种组合楼板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①钢竹界面仅用粘合剂粘结的单纯胶结型;②钢竹界面用粘合剂粘结并钉入紧固件的复... 为了推进建筑楼板的轻型化,提出在两张竹胶板之间粘结两根薄壁C型钢,并用竹板条封边形成一种新型钢竹组合楼板,并进行3种组合楼板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①钢竹界面仅用粘合剂粘结的单纯胶结型;②钢竹界面用粘合剂粘结并钉入紧固件的复合胶结型;③钢竹界面采取粘合剂与紧固件并用,且在型钢两侧粘贴竹板条的型钢强化型。试验结果表明:螺钉紧固件有效地抑制界面连续的大面积脱胶,钢竹组合效应有所改善;型钢强化型组合板整体工作性能优良,能够提供较高的刚度和很高的承载力;新型组合楼板的力学性能可以满足作为建筑楼板的需要。根据组合楼板在正常使用阶段是理想的整体弹性变形试验结果,提出组合楼板抗弯刚度的计算方法;根据破坏阶段型钢的应力状态提出组合楼板极限抗弯承载力极限计算方法,据此计算的组合楼板跨中挠度及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C型钢 竹胶板 组合楼板 试验研究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荷载作用下复合剪力墙板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德生 李远瑛 李升才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0-113,共4页
为研究复合剪力墙板的抗震性能,采用荷载-变形双控制水平加载方式进行7组共15片墙板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分析各试件的滞回特性、耗能性能、延性等.试验结果表明,各试件的滞回曲线较为饱满;施加一定轴压后试件的耗能能力和... 为研究复合剪力墙板的抗震性能,采用荷载-变形双控制水平加载方式进行7组共15片墙板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分析各试件的滞回特性、耗能性能、延性等.试验结果表明,各试件的滞回曲线较为饱满;施加一定轴压后试件的耗能能力和延性会更好;墙板为两侧等厚混凝土层组合、有边框、现浇时,其抗震性能优于不等厚混凝土层组合、无边框、普通销键连接的装配整体式复合剪力墙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剪力墙板 反复荷载作用 滞回曲线 耗能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节能轻质墙板轴心受压承载力试验 被引量:5
10
作者 过轶青 曹平周 石英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6-610,共5页
针对低层民用建筑中的墙板自重大、保温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集围护、分隔、保温与承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复合节能墙板构件—薄壁型钢-保温芯材-薄面板复合节能轻质墙板.通过对4个全比例尺寸的墙板试件在单调静力荷载作用下的轴... 针对低层民用建筑中的墙板自重大、保温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集围护、分隔、保温与承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复合节能墙板构件—薄壁型钢-保温芯材-薄面板复合节能轻质墙板.通过对4个全比例尺寸的墙板试件在单调静力荷载作用下的轴心受压试验,探讨了对复合节能墙板起决定作用的破坏模式以及墙体轴心荷载极限承载力计算原则.试验结果表明:墙板中薄壁型钢与薄面板通过自攻螺钉连接为一个整体,共同承担竖向轴心荷载.墙板试件中采用2种不同类型的薄壁型钢,最终极限承载力相差可达到60%以上,可见薄壁型钢对墙板轴心荷载极限承载力有较大的影响.研究结果为今后推导复合节能墙体的轴心受压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模型与计算公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节能轻质楼板 薄壁型钢 保温芯材 薄面板 轴心受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肋复合墙体弹性刚度试验及计算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孟海 姚谦峰 黄炜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4-20,共7页
通过对9块1/2比例密肋复合墙体模型的抗震性能试验,探讨了影响墙体弹性刚度的主要因素;结合密肋复合墙体的特殊构造,建立了墙体的复合材料二相体力学模型;按照混凝土与砌块体积比不变原则对肋梁、肋柱同时加强,得出墙体的弹性计算常数... 通过对9块1/2比例密肋复合墙体模型的抗震性能试验,探讨了影响墙体弹性刚度的主要因素;结合密肋复合墙体的特殊构造,建立了墙体的复合材料二相体力学模型;按照混凝土与砌块体积比不变原则对肋梁、肋柱同时加强,得出墙体的弹性计算常数及剪切常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墙体简化为各向同性的计算模型,给出了墙体弹性模量及剪切模量实用计算公式,为密肋复合墙体的实用弹性刚度计算公式提供了必要的参数,并且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用价值,满足实际工程计算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肋复合墙体 弹性抗侧刚度 二相体力学模型 抗震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层密肋壁板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姚谦峰 侯莉娜 黄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5-460,共6页
鉴于目前密肋壁板结构的优化设计研究仍处于构件阶段,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多层密肋壁板结构,进行了以造价最小为目标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提出了结构的优化设计原理;建立了密肋复合墙体造价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 鉴于目前密肋壁板结构的优化设计研究仍处于构件阶段,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多层密肋壁板结构,进行了以造价最小为目标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提出了结构的优化设计原理;建立了密肋复合墙体造价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计算,最后给出了计算算例.理论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多层密肋壁板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合理、可行,优化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密肋壁板结构 优化设计 分部优化法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骨料混凝土-薄壁钢桁架组合楼板火灾响应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新堂 童海伦 王硕煜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1-141,共11页
由薄壁钢桁架和轻骨料混凝土构成的新型组合楼板,具有轻质、高强和施工便捷等优点,可广泛用于住宅钢结构楼盖及各种施工平台等。对承载条件下的5块简支组合楼板试件开展了烃类火灾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得到了它们的火灾热响应及位移响应。... 由薄壁钢桁架和轻骨料混凝土构成的新型组合楼板,具有轻质、高强和施工便捷等优点,可广泛用于住宅钢结构楼盖及各种施工平台等。对承载条件下的5块简支组合楼板试件开展了烃类火灾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得到了它们的火灾热响应及位移响应。试验结果表明,承载2 k N/m2的组合楼板试件,在最高炉温为650℃的烃类火灾作用下,当响应位移达到L/26、且试件已出现多处裂缝时,组合楼板试件仍保持良好的整体性。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对于所采用的新型抗剪键,I型预制板及抗剪键分布的抗火性能明显优于II型预制板及其相应的抗剪键分布。钢桁架梁斜腹杆的壁厚对于组合楼板的火灾后残余位移有明显影响(当腹杆壁厚增加60%时,残余位移降低56%)。因此从减小组合楼板火灾后残余变形的角度出发,宜适当加大钢桁架腹杆壁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粒混凝土 薄壁钢桁架 组合楼板 火灾响应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肋复合墙体复合材料等效弹性板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静 姚谦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7-431,共5页
密肋复合墙体是建筑结构新体系密肋壁板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提出用复合材料理论对密肋复合墙体的弹性阶段进行结构分析.以Mori-Tanaka的方法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密肋复合墙体的等效弹性板模型,并利用弹性力学对各向异性等效弹性板的抗... 密肋复合墙体是建筑结构新体系密肋壁板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提出用复合材料理论对密肋复合墙体的弹性阶段进行结构分析.以Mori-Tanaka的方法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密肋复合墙体的等效弹性板模型,并利用弹性力学对各向异性等效弹性板的抗侧刚度进行了推导.该方法考虑了肋梁、肋柱以及砌块的泊松比对弹性常数的影响及板的各向异性对整体弹性抗侧刚度的影响.结合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复合材料等效弹性板模型及其抗侧刚度推导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肋复合墙体 复合材料 等效弹性板模型 Mori—Tanaka方法 抗侧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肋壁板结构计算模型及静力弹塑性反应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炜 陈国新 +2 位作者 姚谦峰 李轩 赵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3-649,共7页
结合前期密肋复合墙体与密肋壁板结构的试验研究,将密肋复合墙体中砌块等效为均匀受力的斜压杆,推导出等效斜压杆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公式,提出在等效斜压杆中设置轴向塑性铰,由此建立密肋复合墙体的弹塑性计算模型;研究密肋复合墙体的弹... 结合前期密肋复合墙体与密肋壁板结构的试验研究,将密肋复合墙体中砌块等效为均匀受力的斜压杆,推导出等效斜压杆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公式,提出在等效斜压杆中设置轴向塑性铰,由此建立密肋复合墙体的弹塑性计算模型;研究密肋复合墙体的弹塑性屈服机制;建立密肋壁板结构的弹塑性计算模型,并对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反应分析;最后提出密肋壁板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理论分析和试验表明:采用等效斜压杆模型对密肋复合墙体进行分析能较好的反映墙体"三阶段"破坏特性;建立的结构弹塑性计算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密肋壁板结构的真实破坏过程,为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及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提供简化的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肋复合墙体 密肋壁板结构 等效斜压杆 塑性铰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肋壁板结构低屈服点钢耗能减震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洁 颜智超 卢俊龙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32-37,共6页
根据密肋壁板结构体系的基本特点,结合低屈服点钢材的耗能特性,提出一种低屈服点钢耗能减震密肋复合墙板,实现对密肋壁板结构的减震控制。建立密肋壁板结构耗能减震控制体系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恢复力模型采用可... 根据密肋壁板结构体系的基本特点,结合低屈服点钢材的耗能特性,提出一种低屈服点钢耗能减震密肋复合墙板,实现对密肋壁板结构的减震控制。建立密肋壁板结构耗能减震控制体系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恢复力模型采用可考虑刚度退化、强度衰减及捏缩效应的退化三线性模型,填充砌块和低屈服点钢板的恢复力模型采用光滑滞回模型。通过算例对耗能减震控制体系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结构中布置少量的低屈服点钢RC密肋复合墙板就能取得明显的减震效果,结构在小震作用下的减震率可达到15%~30%;在中、大震作用下的减震率可达到30%~70%,从而为密肋壁板结构体系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减震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肋壁板结构 密肋复合墙板 低屈服点钢 地震响应分析 耗能减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框-密肋复合板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贾穗子 曹万林 袁泉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0-37,共8页
针对底框-密肋复合板结构受力复杂的特点,为探讨结构整体在地震中受力与变形的全过程,采用IDARC有限元分析软件,依据Park三参数滞回退化规则,建立计算模型,通过对比分析结构滞回曲线计算值与试验值,表明曲线吻合良好,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 针对底框-密肋复合板结构受力复杂的特点,为探讨结构整体在地震中受力与变形的全过程,采用IDARC有限元分析软件,依据Park三参数滞回退化规则,建立计算模型,通过对比分析结构滞回曲线计算值与试验值,表明曲线吻合良好,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为该类结构计算分析提供参考。运用ANSYS模拟结构在弹塑性阶段的细部受力特征及加载过程的裂缝发展变化,与试验现象进行对比,进一步说明密肋复合板结构层层嵌套的构造形式使得整体结构抗震性能提高,并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模型,探讨洞口尺寸和位置的改变对墙体抗震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框-密肋复合板结构 Park三参数滞回退化规则 IDARC ANSYS 开洞墙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化节能建筑”住宅房屋结构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冼巧玲 李远辉 +1 位作者 黄振熙 严忠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79,共8页
"产业化节能建筑"住宅房屋以钢框架为主体结构,并采用钢筋混凝土轻质叠合楼板和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为研究这种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两层足尺结构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对无墙板、X向外挂墙板和Y向外... "产业化节能建筑"住宅房屋以钢框架为主体结构,并采用钢筋混凝土轻质叠合楼板和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为研究这种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两层足尺结构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对无墙板、X向外挂墙板和Y向外挂墙板三种不同结构状态,以及Y向外挂墙板时采用三种不同螺栓拧紧力矩的工况,分别输入三条实际地震动,按8度区调整其峰值加速度,测定模型结构的地震反应。对五种不同状况的模型结构进行有限元时程分析,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及外挂墙板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和分析结果均表明,该房屋结构总体上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钢筋混凝土轻质叠合楼板和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能够经受8度大震考验,墙板的不同螺栓拧紧力矩对结构的地震反应影响不大,轻质叠合楼板与梁柱的连接部位需要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化节能建筑 钢框架结构 整体预制复合外墙板 轻质叠合楼板 振动台试验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加铺旧混凝土路面复合结构行为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祝海燕 李书 +1 位作者 王选仓 曹宝贵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7年第5期723-727,共5页
目的为探求圆形均布荷载作用下双层地基上沥青加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复合结构的受力性能.方法采用弹性地基上的多层薄板理论,建立了双层地基上多层复合路面的统一计算模型.结果得出了有沥青加铺层刚性路面的求解方法,其混凝土板底弯沉及... 目的为探求圆形均布荷载作用下双层地基上沥青加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复合结构的受力性能.方法采用弹性地基上的多层薄板理论,建立了双层地基上多层复合路面的统一计算模型.结果得出了有沥青加铺层刚性路面的求解方法,其混凝土板底弯沉及应力值与AN-SYS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较好.同时对有沥青加铺层的旧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进行了参数分析.结论混凝土板底最大弯沉随沥青层和旧混凝土板厚度、弹性模量及路基回弹模量增大而减小;混凝土板最大应力值随沥青层和旧混凝土板厚度、沥青层弹性模量及路基回弹模量的增大而减小,并随混凝土板弹性模量增大而增大.其中混凝土板厚度和路基回弹模量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多层薄板理论 复合路面 弹性地基 板底弯沉 最大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挂柱挂板组合墙结构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
20
作者 陈适才 袁书强 +2 位作者 谢丹妮 王统亚 闫维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80,共9页
为改善混凝土装配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混凝土挂柱挂板组合墙装配框架结构体系,并通过设计1/2缩尺模型对混凝土挂柱挂板组合墙装配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通过白噪声扫描和输入地震波强度逐步增加的加载试验方法,研... 为改善混凝土装配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混凝土挂柱挂板组合墙装配框架结构体系,并通过设计1/2缩尺模型对混凝土挂柱挂板组合墙装配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通过白噪声扫描和输入地震波强度逐步增加的加载试验方法,研究了整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变化规律、整体结构的动力响应规律、局部组合墙体与主体结构相互作用以及退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挂柱挂板组合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以及挂板挂柱之间具有较好的连接性能,能保证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挂柱挂板组合墙对整体结构的刚度贡献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整体结构首先在挂板挂柱出现裂缝,随后挂柱挂耳两端逐步损伤压碎,最后主体结构逐渐屈服,表现出良好的整体连接性能和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结构 挂板挂柱 组合墙 振动台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