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3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刚度控制对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谢钦 周臻 黄林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443,共9页
在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SC⁃BRB)中引入橡胶夹层端板使橡胶垫刚度与套管刚度串联,在不削减钢构件尺寸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橡胶垫厚度可以实现对支撑初始刚度的灵活控制。为了研究刚度控制对SC⁃BRB框架性能的影响,对支撑的三线性旗帜形滞回性... 在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SC⁃BRB)中引入橡胶夹层端板使橡胶垫刚度与套管刚度串联,在不削减钢构件尺寸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橡胶垫厚度可以实现对支撑初始刚度的灵活控制。为了研究刚度控制对SC⁃BRB框架性能的影响,对支撑的三线性旗帜形滞回性能和采用不同方法(基于力和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设计的SC⁃BRB框架抗震性能开展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刚度控制避免了因改变强度比β导致的支撑塑性阶段最大承载力增大,但不会改变β对支撑耗能能力和自复位性能的影响;刚度控制与参数β相结合,可减小基于力的方法设计的SC⁃BRB框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但对基于位移的方法设计的SC⁃BRB框架的位移响应影响很小;通过刚度控制减小自复位系统的第一刚度,可以减小SC⁃BRB框架地震时的最大楼层加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 三线性模型 刚度控制 支撑框架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GM和T-LSIS的大跨混凝土箱梁桥裂缝统一识别与开裂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栋 贾勤龙 端木祥永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9,共17页
持续下挠是大跨混凝土箱梁桥的主要病害特征。由于箱梁的空间复杂性,近年来一些无法由传统分析方法解释的裂缝不断从对桥梁的检查中被发现,不能排除正是由于这些未被注意到的裂缝导致结构的下挠。而对这些超出设计预期的裂缝进行识别与... 持续下挠是大跨混凝土箱梁桥的主要病害特征。由于箱梁的空间复杂性,近年来一些无法由传统分析方法解释的裂缝不断从对桥梁的检查中被发现,不能排除正是由于这些未被注意到的裂缝导致结构的下挠。而对这些超出设计预期的裂缝进行识别与机理研究对传统理论分析框架提出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精细有限元模型-空间网格模型(SLGM),结合三层应力指标系统(T-LSIS)的裂缝统一识别理论分析框架,并以大跨径混凝土多箱室箱梁桥为实际背景,开展全面的裂缝识别与开裂机理研究。研究考虑不同荷载因素、环境温度场模式、箱梁“框架效应”对结构抗裂性能的影响,并将识别的裂缝位置及形态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讨论并解析实桥不同裂缝的开裂机理及其核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基于SLGM和T-LSIS分析框架能够实现对实桥裂缝位置和形态的统一识别,包括传统方法无法解释的一些裂缝。此外,内外温差效应对箱梁的抗裂性能影响显著,对“框架效应”的忽略是导致箱梁腹板产生超出设计预期的开裂的核心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混凝土箱梁 精细有限元 裂缝识别 空间网格模型 横向框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油罐车火灾下的大跨径悬索桥结构热力响应
3
作者 杨明 郭晓月 +4 位作者 刘志 黄侨 宋恒宇 畅卫杰 林阳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5,共12页
国内某跨海悬索桥作为连接当地岛屿的交通要道,桥面上易燃物质LNG(液化天然气)的大量运输给该桥运营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针对该桥主桥跨中处如果发生两辆LNG油罐车追尾燃烧的小概率火灾事故,基于国内已有的油池燃烧实验,结合使... 国内某跨海悬索桥作为连接当地岛屿的交通要道,桥面上易燃物质LNG(液化天然气)的大量运输给该桥运营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针对该桥主桥跨中处如果发生两辆LNG油罐车追尾燃烧的小概率火灾事故,基于国内已有的油池燃烧实验,结合使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与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行桥面油罐车火灾模拟与火灾下的全桥力学分析,以预测LNG油罐车火灾对桥梁结构产生的影响,为防范与应对桥面发生油罐车火灾的突发事件提供参考。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当桥上发生LNG油罐车火灾时,局部主缆和部分吊索直接受火作用,受火主缆失去部分结构性能,受火吊索遭到破坏而失效;高温区域的桥面铺装也遭高温破坏,铺装下层的主梁钢结构所受温度影响相对较小;火灾下桥梁挠度增加0.234 m,桥梁东西两幅受力不再均衡。通过对火灾中高温区域关键构件的防火研究,ABAQUS的传热分析显示,外包双层5 mm厚的隔热气凝胶保护层设计在火灾中可有效保护桥梁主要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火灾 悬索桥杆系模型 LNG油罐车火灾模型 传热分析 力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温度场更新的钢框架结构抗火混合模拟研究
4
作者 蔡新江 刘超 +1 位作者 施涵远 毛小勇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为提高抗火混合模拟中数值子结构的精度,结合模型更新技术,进行基于温度场更新的抗火混合模拟研究,建立火灾下两层两跨钢框架模型,识别试验子结构中实测的温度参数,更新数值子结构中与试验子结构受火情况相同部分的单元节点温度,以此提... 为提高抗火混合模拟中数值子结构的精度,结合模型更新技术,进行基于温度场更新的抗火混合模拟研究,建立火灾下两层两跨钢框架模型,识别试验子结构中实测的温度参数,更新数值子结构中与试验子结构受火情况相同部分的单元节点温度,以此提高混合模拟中数值子结构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根据试验子结构的数据更新模型温度场并且进行结构抗火分析,计算得到的耐火极限、极限应力状态与整体结构模拟较为吻合,耐火极限时间误差为7%,极限状态应力误差为1%。因此,文中所提方法较为可靠,能够为进一步提高结构抗火混合试验方法的适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结构抗火 混合模拟 模型更新 耐火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局部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柱节点恢复力模型
5
作者 于建兵 徐志强 +2 位作者 夏煜锋 管东芝 郭正兴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0,共12页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装配式局部活性粉末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对4个足尺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之上,针对节点的连接特点,提出了强度和变形计算方法,构建了平顶的三折线骨架曲线理论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得到试验...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装配式局部活性粉末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对4个足尺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之上,针对节点的连接特点,提出了强度和变形计算方法,构建了平顶的三折线骨架曲线理论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得到试验滞回曲线各阶段曲线刚度值,并拟合得到试件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各级加载、卸载刚度与加载位移角的关系,进而根据滞回规则建立恢复力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通过理论计算所建立的三折线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与试验结果均吻合较好,能够较好地反映该类连接节点在各阶段的受力特点,为弹塑性分析和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 活性粉末混凝土 梁柱节点 恢复力模型 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的高铁大跨连续刚构拱组合桥施工控制可视化系统研究与应用
6
作者 张丽萍 王凯波 +2 位作者 王力 王征 王广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8-115,共8页
连续刚构拱组合铁路桥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形式和施工工序繁多的桥梁类型。为实现对该类型桥梁施工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以目前在建最大跨径无砟轨道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拱组合体系桥为背景,阐述BIM技术在该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通过BIM技... 连续刚构拱组合铁路桥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形式和施工工序繁多的桥梁类型。为实现对该类型桥梁施工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以目前在建最大跨径无砟轨道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拱组合体系桥为背景,阐述BIM技术在该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通过BIM技术对连续刚构拱组合梁桥进行参数化建模、施工动态模拟,以Visual Studio 2022作为开发平台开发了线形与应力监控系统,系统包含数据管理、测点设计、接口设计、模型应用等四大功能模块,对施工监控数据进行有效管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于BIM数据驱动的参数化建模技术,提高了建模效率和准确性。桥梁线形数据的可视化表达简化了监控数据与设计值的对比工作,可视化模拟施工工况和动态预警提示功能为桥梁线形的发展规律分析提供参考。实现了监测数据与桥梁BIM模型的关联,方便数据存储和查找,同时可以直观地比较实测值与理论值的误差是否超限,简化了监测数据统计和对比工作。该软件系统为铁路桥梁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构拱桥 铁路桥 BIM 参数化建模 施工动态模拟 可视化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砟轨道铁路简支+刚构布置梁桥抗震设计
7
作者 刘尊稳 李欣婧 +3 位作者 陈兴冲 韩国庆 韩峰 李媛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49,共7页
研究目的:我国西部地区高速铁路桥梁设计较多采用双块式无砟轨道简支+刚构布置梁桥,针对该类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问题,分别建立传统计算模型、考虑轨道系统约束和同时考虑钢轨约束的线桥一体化模型共三种模型,同时针对不同沟谷区域调整... 研究目的:我国西部地区高速铁路桥梁设计较多采用双块式无砟轨道简支+刚构布置梁桥,针对该类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问题,分别建立传统计算模型、考虑轨道系统约束和同时考虑钢轨约束的线桥一体化模型共三种模型,同时针对不同沟谷区域调整刚构桥联数和墩高,运用反应谱法研究各结构体系的地震响应规律。研究结论:(1)轨道系统及两端钢轨的约束作用均减小了引桥桥墩的地震响应,但主桥上轨道系统的存在会增大刚构边墩的墩底弯矩,钢轨的约束作用影响则较小;(2)在线桥一体化模型中,随着刚构桥联数的增加,刚构墩的耗能能力会加强,但随着墩高增加,主要耗能构件会转为刚构边墩;(3)轨道系统的存在能抑制全桥的墩顶位移,但随着刚构桥联数的增加,抑制作用会减弱;(4)主跨刚构为一联、三联时,轨道应力分别呈“V”“U”字形分布,应力峰值位于刚构边墩梁缝处,建议在该处进行特殊设计以应对应力集中;(5)本研究成果可为我国西部地区高铁桥梁的抗震设计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高速铁路桥梁 双块式无砟轨道 简支+刚构布置梁桥 线桥一体化模型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码率生成式无人机视频编码算法
8
作者 刘美琴 陈虹宇 +1 位作者 周一鸣 倪文昊 《数据采集与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0-333,共14页
空天地海复杂环境下海量的视频数据给有限的传输带宽和存储设备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提高视频编码技术在低码率条件下的编码效率显得尤为关键。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编码算法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却因优化目标与感知质量失配、... 空天地海复杂环境下海量的视频数据给有限的传输带宽和存储设备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提高视频编码技术在低码率条件下的编码效率显得尤为关键。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编码算法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却因优化目标与感知质量失配、训练数据分布偏差等问题,降低了极低码率下的视觉感知质量。生成式编码通过学习数据分布有效提升了低码率下的纹理与结构复原能力,缓解了深度视频压缩的模糊伪影问题。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两大瓶颈:一是时域相关性建模不足,帧间关联缺失;二是动态比特分配机制欠缺,难以实现关键信息的自适应提取。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条件引导扩散模型的视频编码算法(Conditional guided diffusion modelvideo compression,CGDMVC),旨在改善低码率条件下视频感知质量的同时,加强帧间特征建模能力和保留关键信息。具体地,该算法设计了隐式帧间对齐策略,利用扩散模型捕获帧间潜在特征,降低估计显式运动信息的计算复杂度。同时,设计的自适应时空重要性编码器可动态分配码率优化关键区域的生成质量。此外,引入感知损失函数,结合感知图像块相似度(Learned perceptual image patch similarity,LPIPS)约束,以提高重建帧的视觉保真度。实验结果表明,与DCVC(Deep contextual video compression)等算法相比,该算法在低码率(<0.1 BPP)情况下,LPIPS值平均降低了36.49%,展现出更丰富的纹理细节和更自然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编码 扩散模型 感知质量 帧间对齐 低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问题、文学创作与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从“偶然性哲学”的角度看
9
作者 徐英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9,共14页
在符号人工智能时代提出的“框架问题”,可以表述为:如何让一个计算系统以可控的成本,在常识推理中区分出哪些信念与当下推理相关,哪些又不相关,并在此基础上以合理的方式将相关信念并入当下的推理进程。尽管今天基于深度学习的大语言... 在符号人工智能时代提出的“框架问题”,可以表述为:如何让一个计算系统以可控的成本,在常识推理中区分出哪些信念与当下推理相关,哪些又不相关,并在此基础上以合理的方式将相关信念并入当下的推理进程。尽管今天基于深度学习的大语言模型进路貌似在所占据的算力资源上远多于符号AI时代,却很难说这一进路已经真正解决“框架问题”。具体而言,考察几款主流大语言模型(包括“文心一言”、DeepSeek与ChatGPT-4)的小说续写能力,发现它们都很难在设置反转性剧情的同时维护常识推理所应该具有的“各向同性”与“奎因性”要求。换言之,若用日本哲学家九鬼周造的“偶然性哲学”所提供的哲学话术来说,主流大语言模型在追求新奇情节的同时都忽略了其与基于常识的“可能性之球”之间的关联。从这个角度看,让主流大语言模型全面取代人类作家的创作活动的时机,还远未成熟。考虑到大语言模型在这一问题上显示出的无能乃是与大语言模型基于“词向量嵌入矩阵”的基本工作原理相关的,因此,在不对这一基本原理进行挑战的情况下,业界是无法仅仅通过提高数据与算力的投入来使得未来的大语言模型能够解决“框架问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问题 偶然性 文学创作 大语言模型 各向同性 奎因性 词向量嵌入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板式桥梁管桩框架抗震性能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
10
作者 朱俊 江信焱 +2 位作者 杨大海 屈宏雅 李建中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5,共8页
为了解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桩板式桥梁管桩框架(简称PHC管桩框架)抗震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以某桩板式桥梁为背景,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背景桥梁连续墩处PHC管桩框架的破坏模式和滞回特性,在验证数值模型的有... 为了解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桩板式桥梁管桩框架(简称PHC管桩框架)抗震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以某桩板式桥梁为背景,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背景桥梁连续墩处PHC管桩框架的破坏模式和滞回特性,在验证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后,分析管桩初始预应力轴压比和普通钢筋配筋率对PHC管桩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给出设计建议。结果表明:在拟静力加载下,PHC管桩框架因管桩底部预应力筋拉断而破坏,PHC管桩框架的滞回圈面积较小、耗能能力差;利用纤维截面单元及粘结-滑移单元建立的数值分析模型可以合理反映PHC管桩框架的破坏模式、滞回特性和位移能力;管桩初始预应力轴压比和普通钢筋配筋率对PHC管桩框架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在抗震设计时,可适当降低管桩的初始预应力轴压比或提高管桩的普通钢筋配筋率以增加PHC管桩框架的位移能力,进而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板式桥梁 PHC管桩框架 抗震性能 初始预应力轴压比 普通钢筋配筋率 拟静力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砟轨道简支-刚构组合梁桥抗震特性及优化设计研究
11
作者 刘尊稳 梁刚毅 +1 位作者 李欣婧 牟金龙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84,共11页
为探究高速铁路简支-刚构组合梁桥抗震优化设计方法,以我国西部地区一座跨越沟谷的高速铁路简支-刚构组合梁桥为实际工程背景,建立考虑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的简支-刚构组合梁桥线桥一体化计算模型。采用反应谱法、非线性时程法及IDA... 为探究高速铁路简支-刚构组合梁桥抗震优化设计方法,以我国西部地区一座跨越沟谷的高速铁路简支-刚构组合梁桥为实际工程背景,建立考虑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的简支-刚构组合梁桥线桥一体化计算模型。采用反应谱法、非线性时程法及IDA法对比分析了线桥一体化模型和传统模型的抗震特性并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①轨道约束改变了桥梁体系的受力行为和高、低阶振型对桥梁动力特性的影响;②对刚构桥进行抗震研究时,可选择邻近10~11跨简支梁桥作为边界条件,以消解桥跨数对刚构桥抗震性能的影响;③针对6度区地震及7度区小震、中震,刚构桥抗震研究建议不考虑轨道约束效应,而在8度、9度区中震及7度、8度、9度区大震中,轨道约束对刚构桥地震响应影响较大,进行抗震计算时建议考虑轨道约束效应;④轨道约束放大了过渡桥墩的地震响应,在过渡桥墩墩顶设置减隔震支座不仅能有效降低结构体系地震响应,同时节约其他桥跨减隔震支座的购买及施工成本;⑤轨道层间的传力及耗能部件主要是凹槽垫片和隔离层,为防止这些构件在能量传递过程中发生严重损伤,可考虑在轨道层间设置减隔震装置或植入耗能钢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桥梁 简支-刚构组合梁桥 线桥一体化模型 抗震特性 抗震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构套加固震损CFSST框架边节点地震损伤评估
12
作者 许成祥 廖泽瀚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2-521,565,共11页
为了对钢构套加固震损方钢管混凝土(CFSST)框架边节点地震损伤进行评估,基于已有试验,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通过材料性能折减的方法来模拟地震损伤影响,选择合适的地震损伤模型,探究节点的损伤演化规律,运用该模型研究外... 为了对钢构套加固震损方钢管混凝土(CFSST)框架边节点地震损伤进行评估,基于已有试验,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通过材料性能折减的方法来模拟地震损伤影响,选择合适的地震损伤模型,探究节点的损伤演化规律,运用该模型研究外包钢构套强度、外包钢构套厚度、外包钢构套非核心区加固高度对方钢管混凝土柱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性能折减法能够较好模拟地震损伤;通过计算得出轻度震损和中度震损的试件经加固后其抗震性能能够恢复甚至超过原始试件;当钢构套强度由Q235分别提升至Q345、Q390、Q420时,节点的极限荷载分别提高了6.27%、10.57%、13.70%;当钢构套厚度从4 mm提升至6 mm、8 mm时,节点的极限荷载分别提高了4.02%、9.68%;提升钢构套非核心区高度对节点的抗震承载力影响较小,将钢构套高度由200 mm提升至400 mm,其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分别提高了0.86%和4.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混凝土框架边节点 外包钢套加固 地震损伤评估 损伤模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no模型的粗细粒度猫爬架个性化设计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瑕 卢纯福 邢加满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7-227,245,共12页
目的运用Kano模型结合粗细粒度分析,确定用户对猫爬架个性化需求的优先级,设计一款符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猫爬架。方法对用户进行需求调研,将用户的需求项目进行粗细粒度分类,明确猫爬架个性化设计需求体系,采用Kano模型和Better-Worse... 目的运用Kano模型结合粗细粒度分析,确定用户对猫爬架个性化需求的优先级,设计一款符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猫爬架。方法对用户进行需求调研,将用户的需求项目进行粗细粒度分类,明确猫爬架个性化设计需求体系,采用Kano模型和Better-Worse系数对粗粒度类型进行分类,进而引入需求敏感度指标,将粗粒度需求项目进行优先级分析。再对细粒度需求项目采用李克特量表、限选多选题及排序题进行调研,以挖掘明确的细粒度需求和用户喜好,最终形成猫爬架个性化设计的策略和方案实践。结果猫爬架设计粗粒度需求优先级首先是休息与活动功能、美观协调、收纳功能,其次是空间占用、趣味互动。个性化设计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上几点的细粒度需求方面。结论通过Kano模型结合粗细粒度分类的拓展研究,使猫爬架需求分析流程更加准确、完善,结合粗细粒度需求分类的分析,为猫爬架产品设计提供了基本和个性化兼顾的参考价值,有助于聚焦目标用户所需的个性化设计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爬架 定制化 KANO模型 粗细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悬浮列车动力学综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温炎丰 张威风 +1 位作者 蔡文锋 徐浩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7-144,共8页
[目的]为确保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总结目前国内外磁悬浮列车动力学性能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方法]基于UM动力学仿真软件,总结了车辆悬挂参数、悬浮架结构形式、多编组列车动力学、主动悬浮控制算法、被动悬浮拟... [目的]为确保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总结目前国内外磁悬浮列车动力学性能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方法]基于UM动力学仿真软件,总结了车辆悬挂参数、悬浮架结构形式、多编组列车动力学、主动悬浮控制算法、被动悬浮拟合模型、车-线动力学、横风荷载下列车动力学及桥梁动力响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结果及结论]现有研究大多简化悬浮架建模,较少考虑导向力等横向作用影响。未来需细化悬浮架模型,考虑车辆横向振动,深入进行磁悬浮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横风荷载下动力响应研究以数值模拟为主,需关注风力与车辆、桥梁结构的共振作用。主动悬浮控制算法及被动悬浮拟合模型对动力学仿真性能有重要影响。通过引入悬浮模型至UM软件,可优化悬浮参数及动力学指标,提升列车运行平稳性与安全性。现有磁悬浮列车道岔研究大多集中于列车通过直线道岔工况,对于列车侧向通过道岔时的耦合振动研究较少,未来可建立车-岔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耦合振动特征。采用多柔性体建模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可更真实反映车辆动态响应。需加强列车制动过程中车-桥耦合作用研究,评估车-桥、车-站动力学模型响应特征,以及桥梁、车站结构在纵向作用下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列车 动力学 车辆悬挂参数 悬浮架结构形式 悬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K模型改进的FRAME建筑火灾风险评估 被引量:15
15
作者 肖国清 黄仁和 陈春燕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39-1146,共8页
为了提高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降低建筑物火灾的危害性和事故损失程度,通过分析火灾事故原因,对FRAME模型中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改进和优化,探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对建筑物火灾风险、人员风险、建筑内活动风险的影响,并利用... 为了提高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降低建筑物火灾的危害性和事故损失程度,通过分析火灾事故原因,对FRAME模型中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改进和优化,探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对建筑物火灾风险、人员风险、建筑内活动风险的影响,并利用改进的FRAME模型评估堪培拉市某大楼的火灾风险。结果表明,采用N-K模型对指标体系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耦合计算后,一级指标体系中四因素耦合风险为0.0507,大于其他耦合情况,验证了一级指标体系中增加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准确性。堪培拉市该大楼的建筑物火灾风险由原来的2.11降低为1.12,人员风险由原来的6.56降低为4.24,建筑物内活动风险由原来的1.42降低为0.79,建筑物安全管理水平的增加会降低人员风险等级和建筑物内活动风险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建筑火灾风险 N-K模型 frame 耦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英语B”移动学习实证研究——基于FRAME模型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永权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6-82,共7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机构的青睐。众多机构和院校纷纷设立项目开展研究,但这些研究要么尚局限于大学的普适技术实验室,要么在学校中被看作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即使是在电大系统中也大多当作信息交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机构的青睐。众多机构和院校纷纷设立项目开展研究,但这些研究要么尚局限于大学的普适技术实验室,要么在学校中被看作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即使是在电大系统中也大多当作信息交流和日常管理的平台。本研究以电大系统广泛采用的蓝卓校园网为平台,以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五所分校的100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机彩信(MMS)方式为试点学生发送教育部统考"大学英语B"微型课件。本研究以FRAME移动学习分析模型为出发点,在实验前期对学习对象、教学设计、内容呈现等方面做了充分调研。经过一个学期的试点后,从实验效果、学习者认可度和对下一步实验的意见、建议等方面实施了调查问卷和访谈。研究结果表明,与控制组学生相比,实验组学生考试通过率大幅度提升,绝大部分成人学习者对这种学习方式持欢迎态度,并对扩大试点范围和内容针对性等方面提出了建议。由于该研究是基于教学实践的实证研究,将对以后移动学习的普及乃至泛在学习的未来发展提供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B” 移动学习 fram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场景下基于关键帧选取与回环约束的视觉/惯性导航算法
17
作者 郝春霆 刘飞 +2 位作者 王坚 韩厚增 李艳东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6,共7页
针对无人车在复杂场景下长时间运动时,前一帧图像误差会传播到下一帧中,导致视觉/惯性里程计算法出现误差累积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关键帧回环约束的多状态约束卡尔曼滤波视觉/惯性里程计算法。首先,保留固定时间间隔关键帧的位姿,... 针对无人车在复杂场景下长时间运动时,前一帧图像误差会传播到下一帧中,导致视觉/惯性里程计算法出现误差累积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关键帧回环约束的多状态约束卡尔曼滤波视觉/惯性里程计算法。首先,保留固定时间间隔关键帧的位姿,充分利用图像信息,有效地限制状态增长;然后,利用词袋模型进行回环检测,确定发生回环的关键帧,并将回环约束的观测量添加至特征追踪中进行测量更新;最后,在公开数据集和真实环境下进行验证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相比于MSCKF算法,有效减少了定位误差且更加接近真实的运动轨迹,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和更好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惯性里程计 MSCKF 词袋模型 回环检测 关键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农村住房的轻型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足尺试验
18
作者 倪泽阳 生安香 +2 位作者 王成波 李建赢 李立云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0-1132,共13页
为升级农村住房水平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舒适、安全、环保、节能的需求,提出并设计了一种轻型框架结构体系住宅,该结构体系以钢框架作为结构主体,外挂ALC墙板作为填充墙体。通过振动台试验检验其抗震性能,获得该轻型框架结构在地震... 为升级农村住房水平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舒适、安全、环保、节能的需求,提出并设计了一种轻型框架结构体系住宅,该结构体系以钢框架作为结构主体,外挂ALC墙板作为填充墙体。通过振动台试验检验其抗震性能,获得该轻型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梁柱节点和房屋整体的抗震性能和地震响应规律。设计足尺结构模型,输入El Centro、Taft、北京人工波进行振动台试验,通过布设传感器测量结构的地震响应。试验过程中,墙板未脱落,节点连接完好,结构未倒塌;随着输入地震作用强度的增大,结构的加速度放大系数、相对位移随之增大,但结构自振频率逐渐降低;试验过程中主体结构构件保持弹性,6度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角均小于1/250;7度罕遇、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位移角超过1/250,但通过拉紧拉杆支撑可减小结构变形。试验结果表明,该轻型框架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可达到6度抗震设防水准,对于6度以上抗震设防区可通过增大拉杆拉力等措施增强其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钢框架 ALC墙板 足尺模型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芯梁框架系统的悬索桥气弹模型设计方法
19
作者 兰义哲 葛耀君 +1 位作者 张晋杰 杨詠昕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26-1034,共9页
针对大跨度双层桥面钢桁架悬索桥,提出了一种新的加劲梁气弹模型设计方法,称为多芯梁框架系统。该系统包含上下两层芯梁、横向联系刚臂和竖向框架刚臂。通过将设计过程转化为优化问题,并采用有约束的模式搜索法,获得了满足设计指标的加... 针对大跨度双层桥面钢桁架悬索桥,提出了一种新的加劲梁气弹模型设计方法,称为多芯梁框架系统。该系统包含上下两层芯梁、横向联系刚臂和竖向框架刚臂。通过将设计过程转化为优化问题,并采用有约束的模式搜索法,获得了满足设计指标的加劲梁设计参数值。敏感性分析表明,横向联系刚臂和上下两层纵向芯梁的尺寸对模态频率具有关键影响。动力特性测试结果验证了多芯梁框架系统模拟的准确性,低阶模态频率与设计目标值误差在±5%以内。这一设计方法作为全桥气弹模型设计方法的有效补充,适用于桁架形式加劲梁,实现了气动外形、刚度系统和质量系统的整体最佳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多芯梁框架系统 模式搜索优化算法 全桥气弹模型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M-H模型的转向架构架疲劳损伤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毓晗 王悦东 郭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9-1290,共12页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焊接构架的疲劳失效大多由多级复杂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损伤累积引起。在多级加载下,疲劳损伤的累积过程呈现出明显的载荷顺序效应和载荷相互作用效应,使疲劳损伤分析和疲劳寿命预测复杂化。疲劳损伤分析常用的Palmgren-Mi...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焊接构架的疲劳失效大多由多级复杂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损伤累积引起。在多级加载下,疲劳损伤的累积过程呈现出明显的载荷顺序效应和载荷相互作用效应,使疲劳损伤分析和疲劳寿命预测复杂化。疲劳损伤分析常用的Palmgren-Miner线性累积损伤模型无法描述多级加载下损伤的非线性行为,基于非线性累积损伤准则的Manson-Halford模型因未考虑载荷相互作用效应而造成了多级加载疲劳寿命预测的不准确性。为解决传统的Manson-Halford非线性累积损伤模型损伤分析的不准确性,通过将生态学中有机物的分解类比于材料在多级加载下力学性能的退化的方式,提出改进的Manson-Halford非线性累积损伤模型,并对其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以某动力车转向架构架为研究对象,根据UIC615-4标准施加多级载荷,应用等效结构应力和确定概率的主S-N曲线计算构架损伤值,并基于Palmgren-Miner线性累积损伤模型、传统的Manson-Halford非线性累积损伤模型和改进的Manson-Halford非线性累积损伤模型对比分析构架多级载荷下的累积损伤。研究结果表明:3种模型分析所得构架的累积损伤值均小于1,构架疲劳强度满足要求。改进的Manson-Halford非线性累积损伤模型提高了多级加载疲劳损伤分析和疲劳寿命预测的准确性,并且相比于Palmgren-Miner线性累积损伤模型的损伤分析更加保守,相比于传统的Manson-Halford非线性累积损伤模型没有损失较多的设计安全裕量,因此能够应用于多级加载下结构的疲劳损伤分析。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构架等关键结构的疲劳损伤分析与服役寿命预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架构架 疲劳损伤 变幅载荷 改进Manson-Halford模型 等效结构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