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0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ultrasonic vibration modes on the residual stress relaxa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uminum alloy
1
作者 SONG Peng-fei CAO Miao-yan +4 位作者 FU Min LI Bing WU Li-jun LI Yun-feng LIU Z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3期1008-1023,共16页
In this work,the effect of ultrasonic vibration mode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relaxation of residual stress in 6061-T6 aluminum alloy was studied.A new ultrasonic vibration Johnson-Cook model was proposed,and... In this work,the effect of ultrasonic vibration mode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relaxation of residual stress in 6061-T6 aluminum alloy was studied.A new ultrasonic vibration Johnson-Cook model was proposed,and the relax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residual stress under ultrasonic vibration were predicted and analyzed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6061-T6 aluminum alloy under different ultrasonic vibration modes were analyzed through experiments involving notched specimen tensile testing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analysis.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ultrasonic vibration treatment during deformation,unloading,and load-holding,as well as treatment with its natural ultrasonic frequency,can effectively release residual stress;however,treatment with its natural frequency has the highest rate of release up to 65.4%.Ultrasonic vibration treatment during deformation better inhibits fracture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The FEM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and it can be used as a valid tool for predicting residual stress release under ultrasonic vib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nic vibration residual stress relief finite element method Johnson-Cook model aluminum allo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isothermal precision extrusion of NiTi shape memory alloy pipe coupling by combin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with cellular automaton 被引量:3
2
作者 ZHANG Yan-qiu JIANG Shu-yong +1 位作者 ZHAO Ya-nan ZHU Xiao-m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506-514,共9页
In order to present the microstructures of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DRX) in different deformation zones of hot extruded NiTi shape memory alloy(SMA) pipe coupling,a simulation approach combin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 order to present the microstructures of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DRX) in different deformation zones of hot extruded NiTi shape memory alloy(SMA) pipe coupling,a simulation approach combin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with cellular automaton(CA) was develop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croscopic field variables and the microscopic internal variables was establish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a great distinction among the microstructures in different zones of pipe coupling because deformation histories of these regions are diverse.Large plastic deformation may result in fine recrystallized grains,whereas the recrystallized grains may grow very substantially if there is a rigid translation during the deformation,even if the final plastic strain is very large.As a consequence,the deformation history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evolution path of the DRX as well as the final microstructures of the DRX,including the morphology,the mean grain size and the recrystallization f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pe memory alloy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cellular automat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EXTRU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箱筒体多节筒段与长筒段搅拌摩擦焊接残余应力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耀邦 陈波 +4 位作者 王建峰 历吴恺 李峻臣 林才渊 占小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9,共8页
通过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火箭贮箱多节筒段、长筒段两种制造模式下的2219铝合金贮箱筒体进行建模,并通过试片级搅拌摩擦焊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对比研究了二者的残余应力差异性。结果表明,多节筒段、长筒段筒体均在焊缝处发生应力集... 通过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火箭贮箱多节筒段、长筒段两种制造模式下的2219铝合金贮箱筒体进行建模,并通过试片级搅拌摩擦焊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对比研究了二者的残余应力差异性。结果表明,多节筒段、长筒段筒体均在焊缝处发生应力集中,而多节筒段在最后一道焊缝的尾部应力集中现象尤为严重;多节筒段和长筒段筒体的纵焊缝和环焊缝交接处应力集中现象并不明显,多节筒段在完成第二道环焊缝后,应力得到轻微缓解,减小5.51%,长筒段减小3.83%,在无焊缝的筒体部位应力分布都较为均匀;多节筒段与长筒段筒体的纵、环焊缝残余应力分布是类似的,但是长筒段的应力集中区域较小,最大残余拉应力降低25.73%,最大残余压应力减小27.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19铝合金 火箭贮箱筒段 有限元仿真 搅拌摩擦焊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多晶高温合金抗蠕变性能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聪 刘旭 +4 位作者 任延杰 刘轩 李微 陈荐 陈维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0-372,共13页
镍基多晶高温合金具有出色的抗蠕变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电力等领域。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对镍基多晶高温合金蠕变性能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苛。为了改善其蠕变性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工作,重点研究了合金元素对镍基多晶高温... 镍基多晶高温合金具有出色的抗蠕变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电力等领域。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对镍基多晶高温合金蠕变性能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苛。为了改善其蠕变性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工作,重点研究了合金元素对镍基多晶高温合金蠕变性能的影响,以期通过添加合金元素来实现最大限度的抗蠕变性能提升。以镍基多晶高温合金为主要阐述对象,分别综述了合金元素的添加对碳化物相、晶界、γ基体相和γ′沉淀相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组织结构下合金蠕变变形机理,为镍基多晶高温合金的设计、制备及其抗蠕变性能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镍基多晶合金 合金元素 蠕变性能 碳化物 晶界 沉淀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J40轴尖受压破坏过程及失效机理研究
5
作者 袁建宇 褚洪杰 +2 位作者 王影 逄锦程 谢国君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3,共5页
基于3J40轴尖与红刚玉平面接触受压开裂失效分析案例,对3J40轴尖受压破坏过程及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对3J40轴尖开裂特征及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同时采用有限元分析手段对轴尖服役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和破坏机理... 基于3J40轴尖与红刚玉平面接触受压开裂失效分析案例,对3J40轴尖受压破坏过程及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对3J40轴尖开裂特征及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同时采用有限元分析手段对轴尖服役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和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J40轴尖球形表面在红刚玉平面的压应力作用下被压平,形成Φ220μm的平面区域,轴尖与红刚玉压紧后发生塑性变形,轴尖与平面接触边缘剪应力最大,成为开裂源区,发生剪切破坏;随后裂纹继续沿轴向扩展至轴尖腰部附近,扩展方向发生90°偏转,最终断裂。基于Hertz接触理论对上述接触问题进行了计算,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发现,高硬度3J40球头材料内部存在较大的剪应力和应变,因此在服役过程中容易发生剪切破坏,该结果对球头材料性能优化和结构设计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J40合金 轴尖 剪切破坏 塑性变形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耐腐蚀性能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小明 张哲 +3 位作者 魏鑫 王拓 吴一栋 惠希东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77-481,共5页
作为20世纪新型表面处理技术,激光熔覆所制备的高熵合金涂层性能优异,在各大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发现,零部件的腐蚀主要发生在材料表面,导致材料的损耗和失效,降低了材料本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激光熔覆高熵合金... 作为20世纪新型表面处理技术,激光熔覆所制备的高熵合金涂层性能优异,在各大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发现,零部件的腐蚀主要发生在材料表面,导致材料的损耗和失效,降低了材料本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在合金元素和工艺因素上对涂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合金元素 工艺因素 耐腐蚀 辅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M成形梯度体积分数镍钛合金Gyroid点阵结构
7
作者 李毅 王晓强 +3 位作者 陈志桥 周燕 文世峰 史玉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9-1194,共16页
通过选区激光熔化技术成形的点阵结构因其优异的抗冲击性能和能量吸收性能在航空航天、机械装备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在本工作中,采用选区激光熔化(SLM)技术制备了不同体积分数的均质和梯度sheet型Gyroid点阵结构,利用有限元... 通过选区激光熔化技术成形的点阵结构因其优异的抗冲击性能和能量吸收性能在航空航天、机械装备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在本工作中,采用选区激光熔化(SLM)技术制备了不同体积分数的均质和梯度sheet型Gyroid点阵结构,利用有限元模拟对Gyroid点阵结构的成形精确度、压缩特性及其在受压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点阵结构的压缩曲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弹性变形阶段、弹塑性变形阶段和结构逐层失效阶段;随着体积分数的增大,SLM成形梯度sheet型Gyroid点阵结构吸收总能量增加,Gyroid点阵结构的压缩模量和屈服强度也逐渐增大;在压缩载荷作用下,均质和梯度sheet型Gyroid点阵结构的应力主要集中于倾斜曲面间的连接区域;随着梯度点阵结构局部体积分数梯度减少,应力集中更加严重;随着梯度点阵结构梯度范围增大,梯度点阵结构形成的应力梯度区间增大;均质和梯度sheet型Gyroid点阵结构压缩断裂行为均为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合金 Gyroid点阵结构 激光选区熔化 力学性能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alloying elements M(Mn,Cr,Mo,Ni,Cu,and Si)on interface behavior of TiC(002)/Fe(011)
8
作者 LI Jia-xin HOU Guang-xin +3 位作者 JIA Peng HU Li-hua WANG Li-quan WANG Xi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8期2795-2808,共14页
Improving interfacial bonding and alloying design ar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article-reinforced steel matrix composites(SMCs).This study prepared SMCs with uniformly distributed T... Improving interfacial bonding and alloying design ar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article-reinforced steel matrix composites(SMCs).This study prepared SMCs with uniformly distributed TiC_(P) in matrix using master alloying method.The TiC(002)/Fe(011)interface mode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orientation relationship of(011)_(Fe)//(002)_(TiC),and[100]_(Fe)//[100]_(TiC).The effects of single and co-doping of alloying elements(Mn,Cr,Mo,Ni,Cu and Si)on the interface bonding behavior of TiC/Fe in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in conjunction with first principles.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iC and matrix is continuous and stable.Compared to the undoped TiC/Fe interface,single-doping Mn,Cr,and Mo can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iC/Fe interface and enhance tensile strength.Conversely,single-doping with Ni,Cu,and Si reduced the interface stability and marginally reduces tensile strength.Relative to the undoped and singly Ni-doped TiC/Fe interfaces,the co-doping Ni-Mo boosts binding energy and separation work at the TiC/Fe interface,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interface bonding between TiC_(P) and matrix,and thus improve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Thus,in the alloying design of TiC particle reinforced low-alloy SMCs,incorporating Mn,Cr,Mo,and Ni into matrix can enhance the overal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particle-reinforced steel matrix composites alloying elements first-principles interface behavior co-dop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基合金车削刀具表/界面磨损研究
9
作者 胡亚辉 胡川川 +2 位作者 朱玉莹 刘天尧 刘婕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25,共5页
锆基合金属于高韧性、高强度且具有极高的温度敏感性的难加工材料,在车削时更易受车削温度的影响,使得刀具磨损加剧,降低刀具使用寿命。搭建车削实验平台,探究锆基合金刀具磨损机理,并对刀具表/界面元素进行分析,从而获得不同切削参数... 锆基合金属于高韧性、高强度且具有极高的温度敏感性的难加工材料,在车削时更易受车削温度的影响,使得刀具磨损加剧,降低刀具使用寿命。搭建车削实验平台,探究锆基合金刀具磨损机理,并对刀具表/界面元素进行分析,从而获得不同切削参数对刀具磨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大切削参数会使工件与刀具基体之间的摩擦加剧,刀具磨损更严重;前刀面磨损机理主要为黏结磨损和扩散磨损,其次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后刀面磨损机理主要为磨粒磨损,其次为黏结磨损、氧化磨损和扩散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基合金 切削参数 刀具磨损 合金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用铝合金渐进成形韧性断裂数值预测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高正源 李沛豪 +7 位作者 李正芳 安治国 李治兵 孙鹏飞 任重 李江 张义 乔正阳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9-142,共14页
随着现代工业的进步,为了满足航天制造和汽车工业领域日益增长的高精度定制零件需求,轻量化制造已成为航天和汽车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渐进成形技术以其柔性无模的特性满足了高精度、低成本、个性化生产的需求。铝合金因其优异的比... 随着现代工业的进步,为了满足航天制造和汽车工业领域日益增长的高精度定制零件需求,轻量化制造已成为航天和汽车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渐进成形技术以其柔性无模的特性满足了高精度、低成本、个性化生产的需求。铝合金因其优异的比强度和成形性,成为渐进成形的首选材料,但其在复杂应力条件下易发生韧性断裂,这对零件的质量和性能提出了挑战。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进步,有限元仿真技术与相关韧性断裂准则已成为预测铝合金成形断裂缺陷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时的本构模型,并对宏观场景下快速预测的耦合韧性断裂准则与微观分析和高精度模拟的非耦合韧性断裂准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尽综述,探讨了各类本构模型和断裂准则在渐进成形中的适用性和精度,同时分析了通过优化网格尺寸、温度和刀具路径等工艺参数来提高成形性能并提升断裂预测精度的方法。最后,结合实验与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数值仿真在预测韧性断裂缺陷方面的准确性,并综述了工艺参数对材料韧性断裂预测精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未来应聚焦于提升铝合金渐进成形性能和断裂预测精度,发展更精确的本构模型与韧性断裂准则,优化温度、网格尺寸和刀具路径等工艺参数。同时,探索新型铝合金及复合材料的断裂预测方法,结合多场耦合仿真技术,为高端制造中的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成形 韧性断裂 铝合金 有限元分析 数值预测 断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16铝合金动态再结晶及变形晶粒预测模型
11
作者 李军 武晓燕 +1 位作者 郭锦 江海涛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0-168,共9页
为研究铝合金在热加工过程中的晶粒尺寸特征,采用热压缩实验、数学建模及有限元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6016铝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和微观结构演变规律,构建了热变形过程中动态再结晶及变形晶粒尺寸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升高... 为研究铝合金在热加工过程中的晶粒尺寸特征,采用热压缩实验、数学建模及有限元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6016铝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和微观结构演变规律,构建了热变形过程中动态再结晶及变形晶粒尺寸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升高温度、降低应变速率有利于促进动态再结晶的发生。将建立的6016铝合金动态再结晶和变形晶粒尺寸预测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中,可有效预测热变形过程中的晶粒尺寸,与实验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2.37%和4.9%。该模型可实现微观组织预报的功能,为后续热变形晶粒尺寸调控及工艺优化提供数值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1铝合金 动态再结晶 晶粒尺寸 数学模型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对钛合金激光焊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程东海 张夫庭 +5 位作者 陶玄宇 余超 龚浩 李海涛 王德 熊震宇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166,共5页
在TC4钛合金激光焊缝中以Yb_(2)O_(3)的方式加入稀土元素Yb,探究稀土元素对TC4钛合金激光焊接接头组织、室温性能及高温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焊缝原始β晶粒内部存在弥散分布的白色Yb_(2)O_(3),能有效减小焊缝中心宽度,并细化β晶粒尺... 在TC4钛合金激光焊缝中以Yb_(2)O_(3)的方式加入稀土元素Yb,探究稀土元素对TC4钛合金激光焊接接头组织、室温性能及高温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焊缝原始β晶粒内部存在弥散分布的白色Yb_(2)O_(3),能有效减小焊缝中心宽度,并细化β晶粒尺寸。当Yb_(2)O_(3)含量为6%时,焊缝中心宽度减小22.3%,β晶粒尺寸减小32.4%。Yb_(2)O_(3)能够提高钛合金激光焊接接头塑性,随着Yb_(2)O_(3)含量增加,焊缝室温伸长率和高温延伸率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Yb_(2)O_(3)含量在6%时,室温伸长率达到最大,为6.8%,高温延伸率达到最大,为3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激光焊接 钛合金 高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型罩材料技术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扬 范怡静 +3 位作者 沈伟建 王睿鑫 陈进 唐宇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5-153,共9页
以药型罩为主要部件的聚能战斗部是小型智能飞行器打击装甲、地堡等目标的主要手段。本文基于药型罩的侵彻机理和“高穿深、大扩孔、强后效”的发展趋势,首先从药型罩的增效方式入手,综述了结构设计及惰性材料改性等传统方式的效果,并... 以药型罩为主要部件的聚能战斗部是小型智能飞行器打击装甲、地堡等目标的主要手段。本文基于药型罩的侵彻机理和“高穿深、大扩孔、强后效”的发展趋势,首先从药型罩的增效方式入手,综述了结构设计及惰性材料改性等传统方式的效果,并明确了传统增效方式在实现药型罩纵向和径向毁伤能力同步提升方面的不足;其次,对释能结构材料增强药型罩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通过相关研究说明了采用释能结构材料可有效增强药型罩综合毁伤威力,同时明确了传统释能结构材料在综合力学性能方面的不足;最后,介绍了多主元合金的基本概念及其在释能结构材料增强药型罩技术领域的应用潜力。本文既可为新一代高毁伤药型罩及其材料发展提供借鉴,也可为新型材料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型罩 释能结构材料 侵彻 后效 高效毁伤 多主元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铝合金薄板低速冲击力学行为研究
14
作者 徐双喜 张浩坤 +3 位作者 谌伟 骆伟 董威 张艳辉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57,共10页
[目的]为研究船用铝合金薄板在低速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开展5059-H116铝合金板的水平低速冲击动态响应试验。[方法]基于冲击试验,对比不同冲击速度和不同冲击质量下试板的损伤和动态响应;基于混合硬化塑性模型建立低速冲击数值模... [目的]为研究船用铝合金薄板在低速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开展5059-H116铝合金板的水平低速冲击动态响应试验。[方法]基于冲击试验,对比不同冲击速度和不同冲击质量下试板的损伤和动态响应;基于混合硬化塑性模型建立低速冲击数值模型,对不同冲击速度作用下的失效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合有限元方法分析试板尺寸、冲击位置和撞头形状对临界破坏能量的影响,并提出关于临界破坏能量的修正经验公式。[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加,试板的临界破坏能量也相应增加,但其增幅较小;在相同的冲击能量下,不同的冲击质量对铝合金板的临界破坏能量没有影响;临界破坏能量对试板长宽比的敏感性较小;相同截面积钝面撞头的冲击试板临界破坏能量可以视为等效。[结论]研究成果可为铝合金薄板的低速冲击力学行为及承载能力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薄板 低速冲击 临界破坏能量 冲击试验 有限元方法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19铝合金火箭贮箱筒体多环焊缝残余应力分析与调控
15
作者 占小红 黄舒文 +4 位作者 王建峰 段宇航 程立宏 卢书林 赵耀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7-1138,共12页
作为推进系统的一部分,可重复使用火箭贮箱的服役性能会直接影响火箭的回收次数。由于现有的实验方法难以揭示贮箱焊缝复杂的应力关系,因此,针对2219铝合金贮箱多环缝筒体结构,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arc建立模型,进行搅拌摩擦焊应力仿真... 作为推进系统的一部分,可重复使用火箭贮箱的服役性能会直接影响火箭的回收次数。由于现有的实验方法难以揭示贮箱焊缝复杂的应力关系,因此,针对2219铝合金贮箱多环缝筒体结构,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arc建立模型,进行搅拌摩擦焊应力仿真并校核,以研究可重复火箭贮箱多条环焊缝的应力影响关系,并探明最优的焊接顺序,从而提高构件服役性能。结果显示:整体残余应力以纵向残余拉应力为主,受温度梯度与位移约束的影响,焊缝之间的残余应力会进行传递,使得5条环焊缝的应力峰值产生差异,其中横、纵向残余应力峰值最大相差33.9%、23.3%。在不同焊接顺序下,焊后残余应力峰值、分布均不同,初焊焊缝在筒体中部,且约束位置变化幅度大的焊接顺序拥有最好的焊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19铝合金 环焊缝 搅拌摩擦焊 有限元仿真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化沉积Al-Mg-Sc-Zr合金元素烧损及缺陷分析
16
作者 刘筱 谢莉 +3 位作者 肖罡 朱必武 詹海鸿 李伟奇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4,共6页
在不同扫描速度(3,4,5 mm·s^(-1))下激光熔化沉积Al-Mg-Sc-Zr高强铝合金,研究了镁、钪、锆元素烧损行为及合金缺陷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扫描速度增加,合金中气孔平均尺寸增大,数量增多;不同扫描速度下,合金中铝、镁、钪和锆元... 在不同扫描速度(3,4,5 mm·s^(-1))下激光熔化沉积Al-Mg-Sc-Zr高强铝合金,研究了镁、钪、锆元素烧损行为及合金缺陷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扫描速度增加,合金中气孔平均尺寸增大,数量增多;不同扫描速度下,合金中铝、镁、钪和锆元素都呈均匀分布;沉积过程中钪和锆元素主要烧损形式为氧化,其烧损率不受扫描速度影响,镁元素主要烧损形式为汽化,随着扫描速度增加,激光能量密度减小,烧损率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化沉积 AL-MG-SC-ZR合金 显微组织 元素烧损 孔隙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滚压下18CrNiMo7-6合金钢残余应力研究
17
作者 刘治华 赵豪 +1 位作者 牛志涛 周洋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129,共4页
超声滚压是一种表面塑性变形技术,可以有效改善金属材料的表面粗糙度,提高材料表面显微硬度和引入一定程度的表层残余压应力,从而提高材料的疲劳性能。主要分析了18CrNiMo7-6合金钢经不同工艺参数进行超声滚压加工后表层残余应力场的变... 超声滚压是一种表面塑性变形技术,可以有效改善金属材料的表面粗糙度,提高材料表面显微硬度和引入一定程度的表层残余压应力,从而提高材料的疲劳性能。主要分析了18CrNiMo7-6合金钢经不同工艺参数进行超声滚压加工后表层残余应力场的变化情况,超声滚压对不同静载荷、进给量和振幅进行试验,测量材料表层残余应力场的分布。利用ABAQUS建立轴类件超声滚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加工参数进行有限元模拟,得到工件表层残余应力场变化趋势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采用该有限元分析方法可以预测不同超声滚压工艺参数下金属表层残余应力场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滚压 残余应力场 有限元模拟 18CrNiMo7-6合金钢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掺氢输送管线钢氢脆敏感性研究进展
18
作者 朱世东 李亚龙 +3 位作者 曹鹏程 廖永刚 曹峰 李光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4,共13页
天然气掺氢输送可实现低成本、大规模、持续性氢能供给。在高压氢气环境中管道表面吸附的氢原子会因浓度梯度驱动而扩散到管材内部,导致氢脆。管线钢的氢脆过程复杂,其钢级、表面缺陷、组织缺陷及腐蚀环境和运行工况等均会影响氢脆敏感... 天然气掺氢输送可实现低成本、大规模、持续性氢能供给。在高压氢气环境中管道表面吸附的氢原子会因浓度梯度驱动而扩散到管材内部,导致氢脆。管线钢的氢脆过程复杂,其钢级、表面缺陷、组织缺陷及腐蚀环境和运行工况等均会影响氢脆敏感性的变化规律与机制。探究现役天然气长输管道与氢气环境相容性特征,对预防和控制氢脆的发生、保障掺氢管道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简述了在天然气掺氢输送过程中氢的来源及其渗透过程,概述了氢脆机理的主要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管道内外缺陷、服役环境(氢浓度、温度、应力状态)以及合金元素(铜、钒、钼、铌)等因素对管线钢氢脆敏感性的影响,最后对天然气掺氢输送管线钢氢脆敏感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掺氢输送 管线钢 氢脆敏感性 氢脆机理 合金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ADC10Z切削过程切屑形貌影响规律仿真研究
19
作者 杨杨 陈建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3,98,共7页
针对铝合金ADC10Z切削过程中,从不同切屑形貌的角度建立了高速切削的二维正交切削有限元仿真模型。基于金属切削理论,提出了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理论分析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了切屑形状、切削力和切削温度随切削速度的变化规... 针对铝合金ADC10Z切削过程中,从不同切屑形貌的角度建立了高速切削的二维正交切削有限元仿真模型。基于金属切削理论,提出了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理论分析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了切屑形状、切削力和切削温度随切削速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切屑形态由连续型向锯齿型转变,再向连续型转变。当切削速度低于600m/min或高于1800m/min时,锯齿形切屑形态减弱,切削温度得到降低。该研究为切削加工铝合金ADC10Z过程中对锯齿状切屑进行控制,提高加工表面质量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切屑形貌 切削温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T形件激光加热诱导变形行为研究
20
作者 张敏 李东明 +1 位作者 曹天啸 张驰航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102,共9页
以高强铝合金薄壁整体构件的主要结构单元T形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建立了激光成形热力耦合模型,利用Rofin光纤激光器进行了T形件激光成形实验,通过实验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激光... 以高强铝合金薄壁整体构件的主要结构单元T形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建立了激光成形热力耦合模型,利用Rofin光纤激光器进行了T形件激光成形实验,通过实验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激光成形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应力应变场,研究了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光斑半径3个关键工艺参数对弯曲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功率对7050-T7451铝合金T形件自由侧变形的影响最大,扫描速度次之,光斑半径影响最小。在激光功率为200 W、扫描速度为1 mm·s^(-1)、光斑半径为6 mm的工艺参数下,T形件产生的弯曲角度最大,最大弯曲角度为0.107°,发生在扫描线54.17 mm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75-T7451铝合金 激光加热成形 热力耦合 有限元仿真 变形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