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孔灌溉点源入渗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文焰 谭奇林 +2 位作者 缴锡云 张江辉 丁新利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0-306,共7页
膜孔灌溉的田面人渗属于充分供水条件下的点源三维人渗问题。根据对点源人渗所做的系统室内试验研究,建立了包含有膜孔直径、土壤质地及土壤初始含水量等多因子的点源人渗模型,经检验模型具有一定的拟合精度,从而为膜孔灌溉理论与灌... 膜孔灌溉的田面人渗属于充分供水条件下的点源三维人渗问题。根据对点源人渗所做的系统室内试验研究,建立了包含有膜孔直径、土壤质地及土壤初始含水量等多因子的点源人渗模型,经检验模型具有一定的拟合精度,从而为膜孔灌溉理论与灌水技术要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溉 点源入渗 累计入渗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灌单点源入渗特性与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费良军 程东娟 +1 位作者 雷雁斌 贾丽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12-216,共5页
通过室内膜孔单点源入渗试验,分析了膜孔灌单点源入渗单位面积侧渗量与一维垂直入渗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膜孔灌单点源入渗单位面积侧渗量与入渗时间、膜孔直径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包含垂直一维入渗量和侧渗量的两个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膜... 通过室内膜孔单点源入渗试验,分析了膜孔灌单点源入渗单位面积侧渗量与一维垂直入渗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膜孔灌单点源入渗单位面积侧渗量与入渗时间、膜孔直径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包含垂直一维入渗量和侧渗量的两个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膜孔单点源入渗模型,只需知道垂直一维入渗参数、膜孔直径和入渗时间,即可用于膜孔单点源入渗量的计算。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两个模型计算精度高,应用方便,均为计算膜孔单点入渗量的有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单点源入渗 入渗特性 一维垂直入渗 入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液浓度对单膜孔入渗NO_3^--N运移特性影响的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董玉云 费良军 穆红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04-206,共3页
该文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单膜孔肥液入渗NO3--N的分布特性。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膜孔肥液入渗土壤NO3--N浓度的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土壤水分运动的湿润锋一致;肥液浓度越大,相同入渗时间的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越大,土壤剖面... 该文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单膜孔肥液入渗NO3--N的分布特性。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膜孔肥液入渗土壤NO3--N浓度的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土壤水分运动的湿润锋一致;肥液浓度越大,相同入渗时间的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越大,土壤剖面NO3--N浓度最大值越大,相同深度处土壤NO3--N浓度也越大。肥液入渗土壤NO3--N浓度分布特征与湿润体深度符合分段函数模型。供水入渗过程中,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和浓度最大值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再分布过程中,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继续增大,而NO3--N浓度最大值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点源入渗 肥液浓度 NO3^--N浓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供水条件下单点膜孔入渗湿润特性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费良军 吴军虎 +2 位作者 王文焰 丁新利 张江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37-140,共4页
通过室内单点膜孔入渗试验资料 ,分析了充分供水条件下的单点膜孔入渗湿润体形状和湿润体内含水量变化规律 ,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单点膜孔入渗水平湿润半径和垂直湿润半径与入渗时间的关系 ,并提出了湿润半径和湿润体内平均含水量的计算... 通过室内单点膜孔入渗试验资料 ,分析了充分供水条件下的单点膜孔入渗湿润体形状和湿润体内含水量变化规律 ,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单点膜孔入渗水平湿润半径和垂直湿润半径与入渗时间的关系 ,并提出了湿润半径和湿润体内平均含水量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溉 点源入渗 湿润体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加压装置的设计与现场试验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黄万志 林元华 +3 位作者 施太和 彭国荣 梁夏坤 杨秀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4-56,共3页
小眼井钻井、大斜度井和水平井钻井数量越来越多。在这类井中如何有效地向钻头施加钻压就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转盘钻井和井下动力钻具钻井中一般都是靠钻柱重量向钻头施加钻压的。然而,在大斜度井和水平井钻井中,这种传统的加... 小眼井钻井、大斜度井和水平井钻井数量越来越多。在这类井中如何有效地向钻头施加钻压就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转盘钻井和井下动力钻具钻井中一般都是靠钻柱重量向钻头施加钻压的。然而,在大斜度井和水平井钻井中,这种传统的加压方法存在一些缺陷:①由于钻柱重力在井眼方向的分量小或近似为零,很难满足预先设计的钻压;②由于钻柱自重对井壁的正压力大,因此增大管柱摩阻和转盘功率损失。摩阻问题又是制约大斜度井和水平井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利用钻井液压力为动力的加压装置———水力加压器。它可以平稳地对钻头施加钻压,可以减少钻头的振动传向水力加压器以上钻柱,减少钻铤和钻杆的疲劳破坏,可提高钻柱和钻头的使用寿命,降低钻井成本。现场试验表明其可靠性、安全性高,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大斜度井、水平井中钻压不易施加的问题,而且能较好地改变钻具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设备 油气田 水力加压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膜孔点源肥液入渗水氮分布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费良军 程东娟 朱兴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15,共4页
该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膜孔灌肥液单点源自由入渗湿润体内水分和NO3--N浓度的分布特性,提出了膜孔肥液自由入渗湿润体内水分和NO3--N浓度分布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和NO3--N浓度分布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并符合点源湿润体内土壤... 该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膜孔灌肥液单点源自由入渗湿润体内水分和NO3--N浓度的分布特性,提出了膜孔肥液自由入渗湿润体内水分和NO3--N浓度分布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和NO3--N浓度分布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并符合点源湿润体内土壤含水率和NO3--N的分布规律;根据湿润体内水分和NO3--N浓度分布模型,推求得到了湿润体中土壤含水率、NO3--N浓度和湿润半径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上成果为进一步研究膜孔肥液入渗的影响因素和灌水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液 单膜孔点源入渗 水氮分布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膜孔灌田面灌水参数推求基于Kostiakov模型的点源入渗参数 被引量:6
7
作者 费良军 程东娟 赵新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8-90,共3页
利用膜孔灌大田灌水试验实测资料,基于水量平衡原理,提出了利用膜孔灌大田水流推进和消退曲线参数推求基于Kostiakov入渗模型的膜孔灌单点源入渗参数的方法,这一方法能简单而有效地求得大田膜孔灌平均入渗参数,有效消除农田土壤空间变... 利用膜孔灌大田灌水试验实测资料,基于水量平衡原理,提出了利用膜孔灌大田水流推进和消退曲线参数推求基于Kostiakov入渗模型的膜孔灌单点源入渗参数的方法,这一方法能简单而有效地求得大田膜孔灌平均入渗参数,有效消除农田土壤空间变异性对单膜孔入渗参数的影响,研究成果为膜孔灌技术要素设计和灌水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水量平衡 Kostiakov模型 点源入渗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供水条件下多因子点源入渗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费良军 谭奇林 +1 位作者 王文焰 吴军虎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19-22,共4页
利用室内充分供水单点源入渗试验资料 ,分析了膜孔灌入渗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提出了包括土壤质地、膜孔面积和土壤初始含水量在内的充分供水单点源入渗模型 ,并提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实例计算表明 。
关键词 膜孔灌 充分供水 多因子 点源入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灌多点源交汇入渗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发文 费良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6-30,共5页
通过大量膜孔多点源交汇入渗试验资料 ,分析了膜孔多点源交汇入渗特性和影响因素 ,研究了膜孔直径、膜孔间距、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和土壤初始含水率等因素对多点源膜孔交汇入渗的影响 ,提出了各影响因素与膜孔交汇入渗量和交汇时间的关... 通过大量膜孔多点源交汇入渗试验资料 ,分析了膜孔多点源交汇入渗特性和影响因素 ,研究了膜孔直径、膜孔间距、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和土壤初始含水率等因素对多点源膜孔交汇入渗的影响 ,提出了各影响因素与膜孔交汇入渗量和交汇时间的关系 ,并分析了膜孔交汇入渗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多点源交汇入渗 影响因素 膜孔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依赖源子波的跨孔雷达时间域波形反演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四新 孟旭 傅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473-4482,共10页
波形反演是近年来较热门的反演方法,其分辨率可以达到亚波长级别.在波形反演的实际应用中,源子波的估计十分重要.传统方法使用反褶积来估计源子波并随着反演过程更新,该方法在合成数据波形反演中效果较好,但在实际数据反演过程中存在一... 波形反演是近年来较热门的反演方法,其分辨率可以达到亚波长级别.在波形反演的实际应用中,源子波的估计十分重要.传统方法使用反褶积来估计源子波并随着反演过程更新,该方法在合成数据波形反演中效果较好,但在实际数据反演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由于实际数据信噪比较低,在源子波估计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为干涉,且结果并不一定可靠.本文使用一种基于褶积波场的新型目标函数,令反演过程不再依赖源子波.详细推导了针对跨孔雷达波形反演的梯度及步长公式,实现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的同步反演.针对一个合成数据模型同时反演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反演出亚波长尺寸异常体的形状和位置.接着,将该方法应用到两组实际数据中,并与基于估计源子波的时间域波形反演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依赖源子波的时间域波形反演结果分辨率更高,也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反演 钻孔雷达 跨孔 不依赖源子波 介电常数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R协议下3种攻击的影响比较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蔡继文 易平 +2 位作者 周雍恺 田野 柳宁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55-158,共4页
针对移动AdHoc网络的动态拓扑容易遭受各种网络攻击的特点,研究和比较现有的多种攻击模型,在动态源路由(DSR)协议下提出将黑洞节点按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进行分类的方法。在NS2网络仿真平台上实现包括RREQ洪泛攻击、被动型黑洞攻击和主... 针对移动AdHoc网络的动态拓扑容易遭受各种网络攻击的特点,研究和比较现有的多种攻击模型,在动态源路由(DSR)协议下提出将黑洞节点按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进行分类的方法。在NS2网络仿真平台上实现包括RREQ洪泛攻击、被动型黑洞攻击和主动型黑洞攻击在内的3种攻击模式。通过仿真实验评估和比较这3种攻击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得出结论,就破坏性而言,RREQ洪泛攻击强于黑洞攻击,而主动型黑洞攻击强于被动型黑洞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自组织网络 动态源路由 洪泛攻击 被动型黑洞攻击 主动型黑洞攻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水膜孔灌入渗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12
作者 钟韵 费良军 +2 位作者 傅渝亮 金世杰 王锦辉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8-184,共7页
为了揭示浑水入渗与清水入渗的差异,通过大量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试验资料,分析了影响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能力的因素,研究了泥沙粒度组成、膜孔直径、土壤容重和土壤初始含水量对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膜孔灌自... 为了揭示浑水入渗与清水入渗的差异,通过大量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试验资料,分析了影响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能力的因素,研究了泥沙粒度组成、膜孔直径、土壤容重和土壤初始含水量对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膜孔灌自由入渗能力均有显著的影响,提出了各影响因素与浑水膜孔灌入渗能力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泥沙粒度组成、膜孔直径、土壤容重以及土壤初始含水量的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和稳定入渗率模型,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960 0,根据入渗时间利用这些模型可求得相应的累积入渗量、稳定入渗率,从而进一步判断浑水膜孔灌土壤的自由入渗能力.结论可为更深入地研究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规律和浑水膜孔灌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浑水入渗 泥沙粒度组成 稳定入渗率 单点源入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钻测量电磁传输信道研究 被引量:33
13
作者 熊皓 胡斌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31-441,共11页
文中讨论了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随钻测量电磁传输信道激励方式及物理模型;应用改进的等效传输线法与电极法,研究了影响地面电极检测电压的信道参数,给出了随钻电磁信道最人可测深度与地层电阻率、工作频率及井场干扰噪声的关系.与实测数... 文中讨论了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随钻测量电磁传输信道激励方式及物理模型;应用改进的等效传输线法与电极法,研究了影响地面电极检测电压的信道参数,给出了随钻电磁信道最人可测深度与地层电阻率、工作频率及井场干扰噪声的关系.与实测数据比较表明,所用理论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随钻电磁信道的主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量 电磁信道 等效传输线法 地球物理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秃斑与鼠洞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18
14
作者 林慧龙 王钊齐 尚占环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7-484,共8页
近年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导致三江源高寒草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综合分析草地土壤斑块(鼠洞和秃斑)形成的规律,对揭示高寒草甸退化机理极为重要。于2009年7-8月对高寒草甸在不同退化梯度下的标志之一——土壤斑块(鼠洞和秃... 近年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导致三江源高寒草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综合分析草地土壤斑块(鼠洞和秃斑)形成的规律,对揭示高寒草甸退化机理极为重要。于2009年7-8月对高寒草甸在不同退化梯度下的标志之一——土壤斑块(鼠洞和秃斑)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重度退化区斑块多样性指数是中度退化区的5.14倍;中度退化区秃斑斑块密度为鼠洞的2.83倍,而重度退化区样线上鼠洞的个数是秃斑的2.8倍;重度退化区中、低和亚低坡是鼠害高发区,各坡段鼠洞总面积和鼠洞破碎度指数大体呈现反变关系,鼠洞形状和分形维数与退化程度相关;各坡段秃斑总面积和秃斑破碎度指数并不严格呈现反变关系;秃斑形状与退化程度相关;在同一退化程度的尺度范围秃斑图形具有统计自相似性,不同的退化程度构成了秃斑的等级结构。由于不同斑块对于放牧侵蚀的功能不同,因此,不同斑块的不同形状特征对于土壤侵蚀的意义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高寒草甸 退化草地 秃斑 鼠洞 形状指数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灌充分供水点源入渗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董玉云 费良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0-203,209,共5页
膜孔入渗为充分供水条件下的空间三维入渗,可分为三种类型:膜孔自由入渗、膜孔单向交汇入渗和膜孔多向交汇入渗。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膜孔点源入渗影响因素、入渗模型特性、水分分布特征、湿润体浸润形状、湿润锋运移的规律... 膜孔入渗为充分供水条件下的空间三维入渗,可分为三种类型:膜孔自由入渗、膜孔单向交汇入渗和膜孔多向交汇入渗。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膜孔点源入渗影响因素、入渗模型特性、水分分布特征、湿润体浸润形状、湿润锋运移的规律、数学模型等,提出了膜孔灌今后应研究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点源入渗 单向 多向 交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液浓度对膜孔入渗水分运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董玉云 费良军 程东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5-99,106,共6页
通过清水与不同肥液浓度的膜孔单点源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肥液膜孔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及土壤含水量分布。揭示了土壤膜孔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随肥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建立了不同肥液浓度膜孔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 通过清水与不同肥液浓度的膜孔单点源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肥液膜孔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及土壤含水量分布。揭示了土壤膜孔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随肥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建立了不同肥液浓度膜孔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经验模型;提出了由清水入渗参数、湿润锋运移参数和肥液浓度分别推求膜孔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的理论模型,经实测资料验证表明,模型精度较高;随肥液浓度的增大,湿润锋运移距离越大,相同深度处的土壤含水量也增大。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进行膜孔灌溉技术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点源入渗 肥液浓度 水分运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膜孔畦灌水流推进及水深资料推求点源入渗参数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军虎 费良军 +1 位作者 王运生 刘立明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95-98,共4页
根据膜孔畦灌大田灌水试验实测资料,研究了膜上水流推进规律,并对膜孔入渗采用Kostiakov入渗模型,提出利用膜孔畦灌田面水流推进和观测断面水深资料推求充分供水条件下点源入渗参数的新方法。实例计算表明,该法简单易行,... 根据膜孔畦灌大田灌水试验实测资料,研究了膜上水流推进规律,并对膜孔入渗采用Kostiakov入渗模型,提出利用膜孔畦灌田面水流推进和观测断面水深资料推求充分供水条件下点源入渗参数的新方法。实例计算表明,该法简单易行,并可消除土壤空间变异性对入渗参数的影响。该研究成果为膜孔灌理论与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水流推进曲线 充分供水 点源入渗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多点源交汇入渗湿润体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发文 费良军 吴军虎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67-70,共4页
通过大量膜孔多点源交汇入渗试验 ,研究了膜孔多点源交汇入渗湿润体形状、湿润锋运移规律、湿润体内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分的再分布规律。
关键词 膜孔多点源 交汇入渗 湿润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源及常规施肥方式下土壤水分的利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夏晖 王益权 +3 位作者 刘军 张玉斌 朱咏莉 李立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6-41,共6页
研究孔源及常规施肥 (表层全面施肥 )条件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 ,同时对二种条件下水分有效性及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两种施肥方式下 ,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有其异同点 ,与常规施肥相比 ,孔源条件下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更趋... 研究孔源及常规施肥 (表层全面施肥 )条件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 ,同时对二种条件下水分有效性及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两种施肥方式下 ,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有其异同点 ,与常规施肥相比 ,孔源条件下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更趋合理 ,显示了此项技术抗旱保墒的良好效果。在本试验所设处理中 ,孔距及孔深分别为 30 cm和 2 0 cm的处理获得了最高的水分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孔源施肥 时空变化规律 剖面分布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供水条件下点源入渗参数影响因素及其简化模型 被引量:6
20
作者 范严伟 马孝义 赵文举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0-195,共6页
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充分供水条件下点源入渗的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并应用SWMS-3D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模拟并分析了充分供水条件下多种典型土壤的点源入渗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充分供水条件下点源入渗累... 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充分供水条件下点源入渗的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并应用SWMS-3D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模拟并分析了充分供水条件下多种典型土壤的点源入渗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充分供水条件下点源入渗累积入渗量曲线符合Philip模型;在相同土壤质地、容积密度下,吸渗率与稳渗率随着膜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大;稳渗率随灌溉水深的增大而略有增大。基于Philip模型,提出了包含膜孔直径、灌溉水深的充分供水条件下点源入渗简化模型。并利用黄土高原典型土壤的室内试验资料与已有文献资料对简化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简化模型能较简单地确定吸渗率和稳渗率,可较准确地反映充分供水条件下点源入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充分供水 点源入渗 Philip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