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9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ngle-phase-to-ground fault protection based on zero-sequence current ratio coefficient for low-resistance grounding distribution network 被引量:4
1
作者 Jianrui Li Yongli Li +1 位作者 Yonghuan Wang Jinzhao Song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EI CAS CSCD 2021年第6期564-575,共12页
Definite-time zero-sequence over-current protection is presently used in systems whose neutral point is grounded by a low resistance(low-resistance grounding systems).These systems frequently malfunction owing to thei... Definite-time zero-sequence over-current protection is presently used in systems whose neutral point is grounded by a low resistance(low-resistance grounding systems).These systems frequently malfunction owing to their high settings of the action value when a high-impedance grounding fault occurs.In this stud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zero-sequence currents of each feeder and the neutral branch was analyzed.Then,a grounding protection method wa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 zero-sequence current ratio coefficient.It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zero-sequence current of the feeder to that of the neutral branch.Nonetheless,both zero-sequence voltage and zero-sequence current are affected by the transition resistance,The influence of transition resistance can be eliminated by calculating this coefficient.Therefore,a method based on the zero-sequence current ratio coefficient was proposed considering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aulty feeder and healthy feeder.Furthermore,unbalanced current can be prevented by setting the starting current.PSCAD simulation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shows high reliability and sensitivity when a high-resistance grounding fault occu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resistance grounding system High-impedance grounding fault grounding protection Zero-sequence current ratio coeffic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ll-current grounding fault location method based on transient main resonance frequency analysis 被引量:2
2
作者 Yongjie Zhang Xiaojun Wang +2 位作者 Junjuan Li Yin Xu Guohong Wu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2020年第4期324-334,共11页
The small-current grounding fault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hard to be located because of its weak fault features.To accurately locate the faults,the transient process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study we t... The small-current grounding fault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hard to be located because of its weak fault features.To accurately locate the faults,the transient process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study we take that the main resonant frequency and its corresponding component is related to the fault distance.Based on this,a fault location method based on double-end wavelet energy ratio at the scale corresponding to the main resonant frequency is proposed.And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is selected to fit the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avelet energy ratio and fault distance.The performance of this proposed method has been verified in different scenarios of a simulation model in PSCAD/EMT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current grounding fault location Main resonant frequency Double-end wavelet energy ratio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ismic Responses of Asymmetric Base-Isolated Structures under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叶昆 李黎 方秦汉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08年第4期335-345,共11页
An inter-story shear model of asymmetric base-isolated structures incorporating deformation of each isolation bearing was built, and a method to simultaneously simulate bi-directional near-fault and far-field ground m... An inter-story shear model of asymmetric base-isolated structures incorporating deformation of each isolation bearing was built, and a method to simultaneously simulate bi-directional near-fault and far-field ground motions was proposed.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asymmetric base-isolated structures under near-fault and far-field ground motion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ccentricity in the isolation system and in the superstructures, the ratio of the uncoupled torsional to lateral frequency of the superstructure and the pulse period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on the nonlinear seismic response of asymmetric base-isolated structures.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eccentricity in the isolation system makes asymmetric base-isolated structure more sensitive to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and the pulse period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plays an import role in governing the seismic responses of asymmetric base-isolated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ymmetric base-isolated structure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Far-field ground motion Nonlinear seismic respon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ngle-phase earth fault current distribution between optical fiber composite overhead ground wire and ordinary ground wire in transmission system
4
作者 许高雄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11年第2期78-83,共6页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safety of transmission system to accurately calculate single-phase earth fault current distribution.Features of double sided elimination method were illustrated.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of sing...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safety of transmission system to accurately calculate single-phase earth fault current distribution.Features of double sided elimination method were illustrated.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of single-phase earth fault current distribution and case verification were accomplished by using the loop method.Influences of some factors,such as single-phase earth fault location and ground resistance of poles,on short-circuit current distribution were discussed.Results show that:1) results of the loop method conform to those of double sided elimination method;2) the fault location hardly influences macro-distribution of short-circuit current.However,current near fault location is evidently influenced;and 3) the short-circuit current distribution is not so sensitive to the ground resistance of po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op method single-phase earth fault short-circuit current distribution optical fiber composite overhead ground wire ordinary ground wi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接地故障电弧损伤影响研究与预测
5
作者 张铁纯 廖茂桥 +2 位作者 张波 田雷雷 司晓亮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5-82,共8页
故障电弧是飞机电气线缆互联系统(EWIS,electrical wire interconnect systems)最为常见的失效模式之一。为了研究不同条件参数对电弧损伤的影响,本文根据SAEAS5692标准中的振动实验方法,模拟因飞机振动导致的线束与燃油管路接地故障电... 故障电弧是飞机电气线缆互联系统(EWIS,electrical wire interconnect systems)最为常见的失效模式之一。为了研究不同条件参数对电弧损伤的影响,本文根据SAEAS5692标准中的振动实验方法,模拟因飞机振动导致的线束与燃油管路接地故障电弧,开展了机载28V直流电源、400Hz/115V交流电源条件下的接地故障电弧损伤实验研究,并基于流-固-热耦合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电弧损伤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交流电源条件下的电弧由于瞬时功率较高造成线束熔断时间相比直流电源条件下更短,其电弧损伤明显小于直流电源条件下的电弧损伤;伴随振动频率增加,线束与管路接触时间延长,电弧损伤与振动频率呈正相关性;将实验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两者误差较小,有效验证了电弧损伤预测模型的适用性,为飞机EWIS线束安全评估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线缆互联系统(EWIS) 接地故障电弧 故障电弧损伤 流-固-热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特征频率电流相位相似度的配电网接地故障选线方法
6
作者 李江涵 张钧益 +5 位作者 熊庆 庄毅 唐逸杰 张其旺 王致文 汲胜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92,共12页
针对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存在特征微弱、选线效果易受接地过渡电阻影响等难题,提出了一种采用特征频率电流相位相似度的配电网接地故障选线方法。首先,采用信号注入法,对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的零序电流分布和... 针对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存在特征微弱、选线效果易受接地过渡电阻影响等难题,提出了一种采用特征频率电流相位相似度的配电网接地故障选线方法。首先,采用信号注入法,对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的零序电流分布和注入特征电流信号分布展开分析,获得了故障特征电流分布规律;其次,分析不同特征频率、线路长度和线路拓扑结构对注入电流信号传播特性的影响,选择220 Hz作为注入电流的特征频率。采用PSCAD/EMTDC平台,搭建了配电网仿真模型,当故障发生后注入特征频率电流,分析每条线路特征频率信号的幅值和相位特征,利用特征频率电流的相位,提出了采用特征频率电流相位相似度的选线方法,构建了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判据。对单相接地故障的不同接地过渡电阻工况进行仿真实例验证,并利用所提方法进行选线,结果表明:在高阻接地工况下,所提方法能够准确识别故障线路,具备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与传统选线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的复杂度更低,且可将接地过渡电阻提升至10 kΩ。所提方法可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理论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单相接地故障 信号注入 故障选线 电流相位相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电压馈入的配电网故障消弧与故障检测方法
7
作者 许洪华 刘宝稳 +2 位作者 许自强 刘德林 于宝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0-241,I0002-I0004,共15页
为了提高降压消弧装置的可靠性和便捷性,提出基于线电压串调制阻尼接地的零序电压灵活调控方法,并研究其在故障消弧与馈线保护中的应用.首先,利用配电网线电压不受单相接地故障影响的优势,提出采用隔离变压器、消弧线圈等传统无源设备... 为了提高降压消弧装置的可靠性和便捷性,提出基于线电压串调制阻尼接地的零序电压灵活调控方法,并研究其在故障消弧与馈线保护中的应用.首先,利用配电网线电压不受单相接地故障影响的优势,提出采用隔离变压器、消弧线圈等传统无源设备的有源接地装置替代方案,具有灵活调控零序电压幅值和相位的优势;然后,论证配电网分布参数不对称对有源消弧的影响,提出基于无源装置的基波电流全补偿的消弧控制方法;其次,提出线电压接入的故障相电压稳定抬升方法,有效提升高阻故障的检测灵敏度;最后,分析接入线电压和调制阻尼的优化选择方案,给出配网故障消弧与馈线保护综合控制方案,并利用仿真实验证实有效性.实际应用中,仅需把选定的线电压经隔离变压器接入中性点,并与阻感式调制阻尼相配合,可有效降低设备成本,提高设备可靠性和控制便捷性,为配电网接地故障馈线保护和零残流故障消弧提供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接地故障 线电压馈入中性点 故障消弧 馈线接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蠕滑-强震叠加作用下跨断层隧道动力响应分析研究
8
作者 陈峻博 王天强 +3 位作者 耿萍 孟庆余 霍飞 王旭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处于高烈度地震区的跨断层隧道在遭受断层蠕滑作用威胁的同时,强地震动对隧道的安全运营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鉴于此,为研究蠕滑-地震作用对跨断层隧道的影响,以汕头湾海底隧道穿越活动断裂带为背景,结合实际工程场地特征及地震动参数,... 处于高烈度地震区的跨断层隧道在遭受断层蠕滑作用威胁的同时,强地震动对隧道的安全运营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鉴于此,为研究蠕滑-地震作用对跨断层隧道的影响,以汕头湾海底隧道穿越活动断裂带为背景,结合实际工程场地特征及地震动参数,确定了隧址区断层百年蠕滑错动量。考虑衬砌结构的非线性塑性损伤特性,建立蠕滑-强震叠加作用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开展隧道在断层蠕滑导致的初始损伤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当仅受断层蠕滑作用时,隧道的显著相对变形发生在断层破碎带附近;隧道拱顶及拱底位置的拉压效应较为显著,且表现出明显的受剪切状态。(2)叠加地震作用后,断层带附近隧道的加速度放大现象较为显著,最大放大系数为3.0。(3)叠加地震动作用后,隧道的横向变形和拱腰应变较断层蠕滑单独作用时的隧道响应显著增大。最大水平相对位移增加至2.90 cm,等效塑性应变放大5倍。(4)断层蠕滑作用下隧道的损伤集中在断层面处,而地震动作用将加剧这种破坏,并导致隧道拱肩和拱脚的累积损伤。(5)蠕滑错动后的地震动作用放大了隧道的损伤响应,更大的初始蠕滑错动量导致更严重的损伤量级,更大的PGA则导致更广范围的损伤。相较于无蠕滑损伤的隧道,蠕滑-地震作用下隧道的拉伸损伤衬砌体积可增加224.8%。研究结果可为我国高烈度地震区跨断层隧道的抗震性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隧道 断层蠕滑 地震动作用 数值模拟 结构响应分析 初始损伤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地质雷达与数值模拟研究
9
作者 邢振邯 戴世鑫 +1 位作者 陈铸 马媛 《山西建筑》 2025年第2期149-153,190,共6页
文章探讨了地质雷达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勘探中的应用。对复杂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地质雷达在隧道地质勘探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数值模拟技术在解决复杂地质问题中的优势。在理论层面,着重阐述了地质雷达的基... 文章探讨了地质雷达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勘探中的应用。对复杂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地质雷达在隧道地质勘探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数值模拟技术在解决复杂地质问题中的优势。在理论层面,着重阐述了地质雷达的基本原理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并通过运用gprMax软件设计实验,研究尺寸因素对目标体的影响。结合湖南永州紫金山3号隧道工程项目的案例,使用地质雷达采集数据并验证了数值模拟的结果。在这一实例中,有效地应用了地质雷达技术,预测了隧道掘进面前的断层破碎区及其断层位移,这为工程操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和帮助。这些发现不仅深化了大家对地质雷达在隧道勘探中应用的认识,同时也为复杂地质环境下的隧道工程施工提供了实际可行的预警和探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gprMax 数值模拟 探地雷达 断层破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生成对抗网络的变电站接地网故障太赫兹层析成像
10
作者 薛炳磊 兰峰 +2 位作者 张盛晰 张春辉 李小帆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3,共7页
由于城市融合型变电站接地网更换困难,一旦接地网发生故障会对变电站以及周边建筑的安全产生较大影响。针对变电站接地网的故障检测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改进生成对抗网络的太赫兹层析成像检测技术。针对太赫兹图像分辨率低、噪声高的特... 由于城市融合型变电站接地网更换困难,一旦接地网发生故障会对变电站以及周边建筑的安全产生较大影响。针对变电站接地网的故障检测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改进生成对抗网络的太赫兹层析成像检测技术。针对太赫兹图像分辨率低、噪声高的特性,提出了基于改进生成对抗网络的太赫兹层析图像检测技术,首先利用改进生成对抗网络提高图像的细节处理能力;其次利用跳层连接的方法,有效提高了图像的上下文信息参考能力,从而使得图像的细节性更强,对比度更高;最后将本文提出的方法与其他传统处理方法对比可知,本文所提出的算法得到的图像清晰度更高,更适合用于城市融合型变电站接地网的故障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抗网络 变电站接地网 太赫兹层析成像 故障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变电所电流增量保护误动及拒动问题研究
11
作者 郭晓旭 李波 +1 位作者 范海江 张桂南 《电气化铁道》 2025年第1期17-20,共4页
牵引变电所馈线电流增量保护在牵引网发生高阻接地故障时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动车组运行速度级的不断提升,动车组额定电流越来越大,电流增量保护拒动、误动作次数逐渐增加,直接影响铁路的运营安全。本文基于电流增量保护的原理,分析高速... 牵引变电所馈线电流增量保护在牵引网发生高阻接地故障时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动车组运行速度级的不断提升,动车组额定电流越来越大,电流增量保护拒动、误动作次数逐渐增加,直接影响铁路的运营安全。本文基于电流增量保护的原理,分析高速铁路应用电流增量保护遇到的误动、拒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以某高铁线路为例,对牵引供电系统的馈线保护进行配置,通过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保护配置的合理性及电流增量保护设置的必要性,为电流增量保护的研究、设计、运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阻接地故障 电流增量保护 误动 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P监测帧的城轨信号系统车地无线通信冗余网络监视方法
12
作者 郭碧 《铁道通信信号》 2025年第1期57-63,共7页
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采用不同车地无线通信制式的场景中,基于并行冗余协议(PRP)构建的信号系统车地无线通信冗余网络,存在单一链路传输故障监测困难的问题。通过对CBTC系统不同车地无线通信场景及需求进行分析,在充分研究IEC 62439-3监... 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采用不同车地无线通信制式的场景中,基于并行冗余协议(PRP)构建的信号系统车地无线通信冗余网络,存在单一链路传输故障监测困难的问题。通过对CBTC系统不同车地无线通信场景及需求进行分析,在充分研究IEC 62439-3监测帧数据结构和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周期性发送监测帧来实现对冗余通信网络节点链状态的监视,并构建了监视机制和算法流程,对该监视方法进行测试和网络负载影响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监测帧可监视数据链路通信状态,且监测帧数据传输对既有网络影响小,验证了该方法在城轨信号系统车地通信并行冗余网络实时监视和网络故障快速定位中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TC系统 车地通信 并行冗余协议 故障监测 监测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区域治理技术在断层探查与水害治理中的应用
13
作者 朱岩光 吴威 《煤炭与化工》 2025年第2期36-40,共5页
邢台矿7700采区因F12断层的存在留设了2号煤防水煤柱,为解放煤柱区煤炭资源,提出采用地面区域治理技术进行探查和注浆改造。通过定向钻进技术,对F12断层进行精细勘察,分析其含导水性;设计注浆治理工程方案,采用立体式治理模式,对奥灰含... 邢台矿7700采区因F12断层的存在留设了2号煤防水煤柱,为解放煤柱区煤炭资源,提出采用地面区域治理技术进行探查和注浆改造。通过定向钻进技术,对F12断层进行精细勘察,分析其含导水性;设计注浆治理工程方案,采用立体式治理模式,对奥灰含水层进行注浆改造。工程实施后,发现F12断层存在向矿井边界内部偏移的现象,且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注浆工艺优化未见明显效果,从工程施工治理难度及经济效益考虑,建议该工程暂缓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钻进 导水断层 地面区域治理 水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接地故障定位的异频信号注入频率估计研究
14
作者 王野藤 赵海清 +2 位作者 刘梦洋 张文瑞 孙海强 《电子设计工程》 2025年第2期77-80,85,共5页
当噪声较大时,注入频率估计性能大幅下降,设计面向接地故障定位的异频信号注入频率估计方法。设计由供电单元、感应单元、数字单元构成的信号采集器,采集接地故障定位的三相电压信号与零序电压信号。分别设计模拟滤波器与数字滤波器,滤... 当噪声较大时,注入频率估计性能大幅下降,设计面向接地故障定位的异频信号注入频率估计方法。设计由供电单元、感应单元、数字单元构成的信号采集器,采集接地故障定位的三相电压信号与零序电压信号。分别设计模拟滤波器与数字滤波器,滤波注入信号。通过SDFT算法估计滤波后注入信号的注入频率,实现面向接地故障定位的异频信号注入频率估计。在SNR固定为40 dB的情况下,测试注入频率估计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频率的升高,该方法的频率估计结果标准差始终较低,整体变化较为稳定,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抗噪性能,可以准确估计接地故障定位时注入的异频信号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地故障定位 信号采集器 模拟滤波器 异频信号 注入频率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缘地壳背景下白云凹陷油气差异成藏条件研究
15
作者 张忠涛 颜晖 +3 位作者 吴哲 郑金云 孙辉 王卓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70,共11页
珠江口盆地位于南海北部陆缘,地壳厚度从北侧的29 km向南部迅速减薄至17~18 km,海水深度从北部的<0.1 km向南增至>2 km,白云凹陷正处于盆地南部的陆缘地壳强烈薄化带深水区,受此影响,白云凹陷具有特殊的油气成藏条件。一是受壳幔... 珠江口盆地位于南海北部陆缘,地壳厚度从北侧的29 km向南部迅速减薄至17~18 km,海水深度从北部的<0.1 km向南增至>2 km,白云凹陷正处于盆地南部的陆缘地壳强烈薄化带深水区,受此影响,白云凹陷具有特殊的油气成藏条件。一是受壳幔级拆离断裂控制而发育形成大型宽深断陷,最大沉积地层厚度超过10 km,沉积面积超2×10^(4) km^(2);二是发育高变地温场,地温梯度从凹陷北部的3.5℃/100 m向南最高升至8.5℃/100 m,平均达5℃/100 m,高地温使得烃源岩热演化加速,储层快速致密;三是发育浅水及深水、陆相及海相沉积储盖组合;四是白云凹陷裂陷期发育多个生烃洼陷,每个生烃洼陷,烃源岩发育规模不同、环境不同,热演化程度不同,导致生成的油气规模和相态的差异。众多地质条件的差异,导致同一洼陷,甚至同一洼陷不同构造部位的油气成藏条件都存在较大差异,由此造成油气分布及富集程度的差异。本文通过对白云凹陷各成藏条件的精细分析,明确其在区域上的分布特征,进而指出不同区带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为白云凹陷下一步勘探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缘 白云凹陷 强烈薄化带 宽深断陷 高变地温 成藏条件 油气富集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ison between open phase fault of arc suppression coil and single phase to earth fault in coal mine distribution network 被引量:3
16
作者 LI Xiao-bo WANG Chong-lin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3期368-372,共5页
When, in a coal mine distribution network whose neutral point is grounded by an arc suppression coil (ASC), a fault occurs in the ASC, compensation cannot be properly realized. Furthermore, it can damage the safe and ... When, in a coal mine distribution network whose neutral point is grounded by an arc suppression coil (ASC), a fault occurs in the ASC, compensation cannot be properly realized. Furthermore, it can damage the safe and reliable run of the network. We first introduce a three-phase five-column arc suppression coil (TPFCASC) and discuss its autotracking compensation theory. Then we compare the single phase to ground fault of the coal mine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an open phase fault at the TPFCASC using the Thévenin theory, the symmetrical-component method and the complex sequence network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both types of faults, zero-sequence voltage of the network will appear and the maximum magnitude of this zero-sequence voltage is different in both faults. Based on this situation, a protection for the open phase fault at the TPFCASC should be estab-li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 phase PROTECTION single phase to ground fault three-phase five-column arc suppression coil (TPFCA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引起的公路桥梁车桥分离现象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艳 林国才 崔存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5,共10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国内交通密度增大,交通拥堵加剧,再加上重卡超载现象越来越严重,机动车辆荷载对中小跨径桥梁的影响显著增大,也提高了地震发生时桥上有车的概率;另一方面,近断层地震动具有显著的竖向效应,已有震...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国内交通密度增大,交通拥堵加剧,再加上重卡超载现象越来越严重,机动车辆荷载对中小跨径桥梁的影响显著增大,也提高了地震发生时桥上有车的概率;另一方面,近断层地震动具有显著的竖向效应,已有震害表明车辆与桥梁在较强的竖向地震动作用下容易产生车桥分离或碰撞的现象。因此,考虑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车辆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将有助于准确评估桥梁的抗震性能。文章以一座典型的3跨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采用考虑车辆与桥面动态接触或分离的模型对实际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的车桥耦合系统的动力响应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车辆对桥梁的动力放大作用、车桥分离现象及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车桥不分离的情况下,考虑车辆影响在80%的工况下会减小桥梁的竖向位移响应,但随着竖向PGA的增大,车辆对桥梁的动力作用逐渐趋于不利;其次,车桥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不止一次的车桥分离,最大接触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生在首次分离与二次分离之间,最大可能达到车辆重量的7.9倍,会对桥面局部受力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且车桥分离的时间随着车辆竖向频率的增大而增加,但这种现象与地震动的竖向PGA没有直接关系,对桥梁的竖向位移响应影响也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公路桥梁 地震响应 动态接触 车桥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油气田“深地工程”关键工程技术进展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文革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5,共8页
为推动超深层油气资源开发,总结了顺北油气田的关键工程技术进展情况,该油气田研究形成了地质工程一体化、井身结构设计方法、破碎带垮塌防治技术、井眼轨迹与地质甜点优化技术、储层保护技术及超深超高温定向技术等钻井关键技术,高精... 为推动超深层油气资源开发,总结了顺北油气田的关键工程技术进展情况,该油气田研究形成了地质工程一体化、井身结构设计方法、破碎带垮塌防治技术、井眼轨迹与地质甜点优化技术、储层保护技术及超深超高温定向技术等钻井关键技术,高精度应力场反演算法、高性能酸压液体、工具–暂堵复合分段改造技术和高效支撑技术等完井关键技术,采油气管柱安全经济决策技术、经济效益配产优化、油气藏开发一体化方案设计和深层泡沫调驱、堵水技术等采油关键技术,构建了超深层开发工程技术体系。指出下一步的技术攻关方向,需聚焦于提高储量动用率的钻井技术、深井高效智能完井技术和深层油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以实现更低丰度储量区的高效开发,拓展油气藏类型,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油气开发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工程 碳酸盐岩 断控型油气藏 工程技术 顺北油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作用下大跨拱桥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略勤 袁茂均 +2 位作者 左英 沈正璇 徐粒寒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104,148,共12页
为了研究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速度脉冲特性和参数对大跨拱桥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首先引入分解叠加(record-decomposition incorporation,RDI)法合成人工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对比研究了不同等效脉冲模型的准确性,进而优化和验证了合成方... 为了研究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速度脉冲特性和参数对大跨拱桥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首先引入分解叠加(record-decomposition incorporation,RDI)法合成人工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对比研究了不同等效脉冲模型的准确性,进而优化和验证了合成方法;然后以某大跨拱桥为工程背景,采用优化后的RDI方法合成了具有不同参数特征的人工近断层地震动,探讨了脉冲成分与残余分量对拱桥动力响应的影响机制;最后研究了不同脉冲参数对拱桥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优化后的RDI合成方法能有效模拟原始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并得到具有不同脉冲参数的人工地震动;近断层地震记录的高频成分对拱桥结构动力响应具有显著的不利影响;随着脉冲幅值的增大,向前方向性效应和滑冲效应对拱桥动力响应的影响均明显增大;随着脉冲周期的增大,两种脉冲效应对拱桥动力响应均有显著的不利影响;对于脉冲个数的影响,双向脉冲的近断层地震动相比多向脉冲会引起拱桥更大的面内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拱桥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 脉冲参数 分解叠加(RDI)法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脉冲效应的近断层地震动能量谱研究
20
作者 陈曦 陈清军 廖聪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05-317,共13页
基于能量的设计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结构抗震设计与性能评估,而确定结构能量耗散需求是设计过程中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针对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能量谱特征的研究仍然不够充分,很可能低估其对结构的破坏作用。为此,从PEER(Pacific Earthqu... 基于能量的设计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结构抗震设计与性能评估,而确定结构能量耗散需求是设计过程中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针对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能量谱特征的研究仍然不够充分,很可能低估其对结构的破坏作用。为此,从PEER(Pacific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强震数据库中选取了789条近断层地震动作为输入,并从中识别出192条脉冲型地震动,重点分析了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与无脉冲地震动的能量谱差异,研究了地震动特征参数及恢复力模型参数对能量谱的影响,并建立了考虑脉冲效应的近断层地震动实用设计能量谱。结果表明:(1)场地越软,近断层地震动能量谱谱值越大,且各类场地下脉冲型地震动能量谱平均谱的谱值明显大于无脉冲地震动;(2)阻尼比ξ增大对输入能量谱具有削峰作用,并减缓其长周期段的衰减速度,延性比μ增大会提高输入能量谱及阻尼耗能谱峰值,并降低滞回耗能谱峰值,屈服后刚度比α对能量谱影响较小,可近似忽略其影响;(3)脉冲型地震动的输入能量设计谱平台段长度远大于无脉冲地震动,所建立的设计能量谱可为近断层区域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速度脉冲 能量谱 输入能量设计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