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东南盆地Ⅱ号断裂带新生界多期热流体活动与天然气运聚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向胜 闫琢玉 +2 位作者 张东峰 黄合庭 罗程飞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6,共10页
运用流体包裹体、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和压力模拟手段,综合研究了琼东南盆地东部Ⅱ号断裂带新生界多期热流体活动及天然气运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琼东南盆地东部Ⅱ号断裂带BX19-2构造天然气主要为烃气和CO_(2),烃气为煤型气和油型气的... 运用流体包裹体、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和压力模拟手段,综合研究了琼东南盆地东部Ⅱ号断裂带新生界多期热流体活动及天然气运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琼东南盆地东部Ⅱ号断裂带BX19-2构造天然气主要为烃气和CO_(2),烃气为煤型气和油型气的混合气,但不同气层中天然气组分含量差异较大,浅部三亚组气层为相对高含量的烃气(体积分数为83.93%)和低含量的有机成因CO_(2)(体积分数为7.11%);较深部的陵水组气层为含量相对较低的烃气(体积分数为16.10%~76.63%)和含量相对较高的幔源CO_(2)(体积分数为18.70%~81.56%)。(2)流体包裹体和岩石地球化学参数显示烃气运移与3期热流体活动相关,每期热流体的活动深度及引起的热异常程度均存在一定差异。3期含烃热流体活动的时间分别为中新世晚期(约8.8 Ma)、上新世(约4.5~4.1 Ma)和第四纪(约1.1~0.1 Ma)。(3)热流体是以断裂为主要通道发生垂向高效快速充注。来自宝岛凹陷深部的幔源CO_(2)在上新世晚期—第四纪(约2.2~0.5 Ma)发生充注,并驱替了陵水组储层的烃气。因此,宝岛凹陷Ⅱ号断裂带附近的圈闭可能具有钻遇高CO_(2)含量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藏 多期热流体活动 垂向运移 流体包裹体 幔源CO_(2) 三亚组 陵水组 新生界 Ⅱ号断裂带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口凹陷古近纪热流体活动的证据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于志超 刘立 +2 位作者 孙晓明 曲希玉 于淼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3期1-13,共13页
歧口凹陷古近纪以来火山活动以辉绿岩等浅层侵入体为特征。运用岩石学、流体包裹体、有机地球化学等技术手段,揭示了碎屑岩对辉绿岩等侵位形成的热流体响应。歧口地区古近纪火山岩主要是一套玄武岩-辉绿岩系列的基性火山岩和侵入岩。玄... 歧口凹陷古近纪以来火山活动以辉绿岩等浅层侵入体为特征。运用岩石学、流体包裹体、有机地球化学等技术手段,揭示了碎屑岩对辉绿岩等侵位形成的热流体响应。歧口地区古近纪火山岩主要是一套玄武岩-辉绿岩系列的基性火山岩和侵入岩。玄武岩与碎屑岩接触部位的特征岩性组合主要有5种类型:玄武岩+泥岩、玄武岩+砂和泥岩互层、玄武岩+板岩、玄武岩+砂岩+页岩+泥岩、玄武岩+砂岩。辉绿岩与碎屑岩接触部位的特征岩性组合主要有6种类型:辉绿岩+砂质泥岩、辉绿岩+砂岩(上部)、辉绿岩+油页岩、辉绿岩+砂岩(下部)、辉绿岩+泥岩、辉绿岩+砂岩+泥岩。热流体活动的证据主要体现在碎屑颗粒的热液蚀变,镜质体反射率异常增大,最大热解温度-游离烃-热解烃异常增高,均一温度异常增大,黏土矿物异常转变等5个方面。无论是浅部(<3 500 m)储层的基性岩浆热液活动还是深部(>3500 m)的来自上地幔的富CO2热流体活动都明显地改善了储层的物性,提高了储层的质量。但是上述2种热流体活动在影响的深度上有着极大的差别:浅部的基性岩浆热液的影响范围较窄,这与侵入体的厚度、就位时的温度和冷却速度有关。侵入体对碎屑岩储层的影响范围约是自身厚度或宽度的5倍。深部的富CO2的热流体持续活动的时间较长,影响范围较广,是区内热流体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辉绿岩 玄武岩 热流体活动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达特群热流体活动及其对火山碎屑岩的改造作用——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春柏 张新涛 +2 位作者 刘立 任延广 孟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1-226,共6页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热流体活动频繁,主要特征如下:多种类型、多期次脉体的发育;受局部热流体作用,不同地区镜质体反射率随深度的变化明显;热流体在形成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温度场。同时,受热流体活动的影响,热流体对火山碎屑岩具...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热流体活动频繁,主要特征如下:多种类型、多期次脉体的发育;受局部热流体作用,不同地区镜质体反射率随深度的变化明显;热流体在形成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温度场。同时,受热流体活动的影响,热流体对火山碎屑岩具有一定改造作用,如在安山质岩屑凝灰岩中,斜长石绢云母化、火山岩岩屑绿泥石化明显;在凝灰质泥岩中,热流体对围岩中有机碳具有明显的"催熟"加热作用,微量元素则出现异常现象。这些变化从微观角度进一步证实了热流体活动存在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布达特群 热流体活动 火山碎屑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查干凹陷早白垩世热流体活动的证据及其对巴音戈壁组碎屑岩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魏巍 朱筱敏 +5 位作者 谈明轩 吴陈冰洁 薛梦戈 国殿斌 蒋飞虎 吕思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0-280,共11页
基于沉积、储层和构造特征,应用流体包裹体和碳、氧同位素等技术手段,结合岩心、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查干凹陷早白垩世苏红图组沉积时期为走滑-拉分断陷期,伴随多期中-基性安山岩和玄武岩为主的火山活动及其对应的热流体活动。苏红... 基于沉积、储层和构造特征,应用流体包裹体和碳、氧同位素等技术手段,结合岩心、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查干凹陷早白垩世苏红图组沉积时期为走滑-拉分断陷期,伴随多期中-基性安山岩和玄武岩为主的火山活动及其对应的热流体活动。苏红图期火山喷发及热流体活动,影响了巴音戈壁组埋深2 800 m以下地层,主要体现在古大地热流异常高值、包裹体均一温度异常增高、碳同位素显示无机成因特征、镜质体反射率突变及粘土矿物转化异常这5个方面。深部的热流体携带CO2等气体,主要沿毛西断裂上侵,进入乌力吉构造带,通过微裂缝和不整合面等通道发生横向运移,主要溶蚀巴音戈壁组储层碳酸盐等矿物,其次为长石颗粒。溶蚀作用发育的优先部位,主要在靠近控制岩浆侵入体的深大断裂,其次受不整合面及次级断裂和裂缝等控制;向凹陷内部,溶蚀作用减弱。深部热流体活动对区内有机质热演化和储层物性的影响,是研究区内溶蚀孔洞发育及分布的主控因素,也是勘探大规模油气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溶蚀作用 热流体活动 巴音戈壁组 查干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高温热事件与储层成岩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翠丽 周文 +2 位作者 谢玉洪 郑冰 宋荣彩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42,共8页
为了探讨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的高温热事件与储层成岩作用的关系,以泥底辟带的形成、演化特征为切入点,通过薄片、探针、流体组分及包裹体等资料寻找泥底辟带与底辟事件相关热流体活动存在的依据,总结分析了其形成期次,研究了与热流体活... 为了探讨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的高温热事件与储层成岩作用的关系,以泥底辟带的形成、演化特征为切入点,通过薄片、探针、流体组分及包裹体等资料寻找泥底辟带与底辟事件相关热流体活动存在的依据,总结分析了其形成期次,研究了与热流体活动有关的主要成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泥底辟带储层中存在高温矿物组合,地层水中的钙、镁离子质量浓度和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均高于非泥底辟带;包裹体测试古地温高于现今温度,古地温的分布及其中的流体成分显示热液活动具有期次性;泥底辟带较非泥底辟带,地层水中二氧化碳溶蚀长石、碳酸盐等物质生成的K+、Ca2+和HCO-3质量浓度高;长石溶孔、粒间溶孔和铸模孔等次生孔隙发育,占总孔隙比例较高,溶蚀作用较强;泥底辟带储层中的碳酸盐岩胶结物体积分数高,胶结作用相对发育;泥底辟带主要存在3期热流体活动,与之有关的影响储层质量的成岩作用主要有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底辟带 热流体活动 期次 成岩作用 溶蚀作用 胶结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浆热场与热液多金属成矿作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旗 金惟浚 +1 位作者 李承东 焦守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9,共29页
岩浆热场指的是很短时间内一个局部地区出现的岩浆活动使该区域地热梯度明显上升,形成局部区域的瞬间热场。热场的规模通常很小,离岩体约几米至几千米。范围、规模和形状与侵入体的温度、成分、形态、大小、侵入深度以及流体、构造、围... 岩浆热场指的是很短时间内一个局部地区出现的岩浆活动使该区域地热梯度明显上升,形成局部区域的瞬间热场。热场的规模通常很小,离岩体约几米至几千米。范围、规模和形状与侵入体的温度、成分、形态、大小、侵入深度以及流体、构造、围岩性质等有关。岩浆热场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流体赖以上升的场所。岩浆热场不同于地热场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岩浆热场往往伴有流体的活动,是流体循环、上升、汲取地壳中有用金属元素的场所。文中讨论了岩浆热场与热液多金属成矿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岩浆热场在岩浆热液矿床、热泉型矿床、热水沉积矿床以及变质热液矿床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岩浆热场对于热液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它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了成矿为什么是多金属、多成因、多来源等问题。文中强调指出,岩浆热场说解释了为什么大规模岩浆活动与大规模成矿作用密切相关,指出大规模岩浆活动产生的热效应不是1+1=2,而是1+1>2的效果。即它可以在一个局部范围内把岩浆热场从一个开放体系变为封闭体系,在这个封闭体系内,固岩可以达到更高的温度,热可以持续更长的时间,促进热场范围内流体的对流循环,使流体可以从围岩中汲取尽可能多的有用金属元素,起到单个岩浆无法比拟的效果。许多大型一超大型的多金属矿床即可能与这种作用有关。从热场说角度来看,大规模岩浆活动的成矿潜力几乎是无可限量的。文中还讨论了岩浆热场说的原理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岩浆热场说与成矿的关系非常值得关注,它也许可以改变目前对成矿作用的某些固有认识,开拓出一个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热场 多金属成矿作用 热液矿床 大规模岩浆活动 热水沉积矿床热 泉矿床 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冷却皱褶芯材夹层板的热力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周晨 王志瑾 支骄杨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5-550,共6页
提出了一种将皱褶芯材夹层板与主动冷却相结合的承载-热防护一体化结构形式。以煤油为冷却液,在强迫对流条件下,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V-型和M-型皱褶芯材夹层板的热力响应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主动冷却皱褶芯材夹层板的三维流固耦合模... 提出了一种将皱褶芯材夹层板与主动冷却相结合的承载-热防护一体化结构形式。以煤油为冷却液,在强迫对流条件下,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V-型和M-型皱褶芯材夹层板的热力响应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主动冷却皱褶芯材夹层板的三维流固耦合模型,应用共轭传热数值计算方法,求解获得了冷却液和结构的温度场;采用顺序耦合求解,得到了相应的结构应力场和变形场。结果表明,实施主动冷却后皱褶结构的换热性能明显提高;沿流向温度上升,并呈现周期性波动;结构的皱褶在加强对流换热的同时,也导致了应力集中。芯材胞元拓扑构型及几何尺寸对结构的换热性能和应力应变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与V-型相比,M-型皱褶结构的应力集中现象得到了较大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褶芯材 主动冷却 热防护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富烃凹陷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叶加仁 吴景富 +2 位作者 舒誉 吴娟 王卓超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5-111,共7页
富烃凹陷是当今油气勘探的主战场,中国近海已发现的油气储量主要集中在14个富烃凹陷中。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化验测试等资料,结合最新油气勘探成果,从温压系统、储盖组合、热流体活动及油气输导与聚集等方面分析、总结了中国近海典... 富烃凹陷是当今油气勘探的主战场,中国近海已发现的油气储量主要集中在14个富烃凹陷中。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化验测试等资料,结合最新油气勘探成果,从温压系统、储盖组合、热流体活动及油气输导与聚集等方面分析、总结了中国近海典型已证实富烃凹陷的油气成藏特征。研究表明:中国近海富烃凹陷深层超压普遍发育,地温梯度高,复合型温压系统构成,为油气成藏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主力储层物性好,发育1~2套优质的区域性盖层,至少存在2套有利的储盖组合;发育多种类型的烃类包裹体,油气主成藏期集中,并存在快速幕式充注现象;发育高效优势输导体系、多种圈闭与油气藏类型,存在多种油气成藏模式,油气呈带状差异富集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压系统 储盖组合 热流体活动 油气成藏 油气分布 富烃凹陷 中国近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微胶囊功能材料制备及应用基础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韩亚芳 张汪林 鲁进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9-230,232,共3页
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性能表征及相关改性的工作。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为原位聚合法、界面聚合法和凝聚法;性能表征主要是微胶囊的相变潜热相变温度、热稳定性、粒径和化学结构等。结合目前所开展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性能表征及相关改性的工作。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为原位聚合法、界面聚合法和凝聚法;性能表征主要是微胶囊的相变潜热相变温度、热稳定性、粒径和化学结构等。结合目前所开展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指出若要实现相变微胶囊的大规模工程装备,必须进一步研制出高导热率、壳体牢固的一类相变微胶囊;制备出稳定、低阻、高热容、高热导率的潜热型功能热流体,并进一步掌握这种流体的流动及强化传热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微胶囊 潜热型功能热流体 添加剂 主动式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流式主动冷却结构影响参数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侯宜朋 侯赤 +1 位作者 万小朋 江红星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4,共5页
设计了双蜂窝夹芯对流冷却结构及实验方案,采用流固耦合传热数值算法对双蜂窝夹芯简化模型进行传热分析。通过实验表明双蜂窝夹芯对流冷却结构有效阻隔了热量向结构内层传递,具有良好的防热性能,且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高度吻合,... 设计了双蜂窝夹芯对流冷却结构及实验方案,采用流固耦合传热数值算法对双蜂窝夹芯简化模型进行传热分析。通过实验表明双蜂窝夹芯对流冷却结构有效阻隔了热量向结构内层传递,具有良好的防热性能,且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高度吻合,数值算法准确有效。以热流管为模型,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不同影响参数对对流冷却结构防热性能影响,得到不同结构参数及冷却工况条件下对流冷却面板防热性能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防护 主动冷却 流固耦合 影响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聚醚多元醇钻井液性能的添加剂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高永会 刘晓栋 +2 位作者 谭文礼 刘爱萍 杨金龙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95,共4页
根据不同井温需求,开发了2种浊点温度的钻井液用聚醚多元醇页岩抑制剂BDSC-300L-A、BDSC-300L-B,其浊点(3%)分别为55、70℃,页岩线性膨胀率降低率大于50%,且不起泡。通过配套关键添加剂的研究,形成了钻井液用聚醚多元醇的3项使用新技术... 根据不同井温需求,开发了2种浊点温度的钻井液用聚醚多元醇页岩抑制剂BDSC-300L-A、BDSC-300L-B,其浊点(3%)分别为55、70℃,页岩线性膨胀率降低率大于50%,且不起泡。通过配套关键添加剂的研究,形成了钻井液用聚醚多元醇的3项使用新技术:井下浊点调控技术,通过添加无机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实现了同一产品浊点温度可调节;抑制防塌协同增效技术,通过添加钾盐抑制剂有效减缓甚至完全抑制黏土水化膨胀;高效抑泡消泡技术,通过添加一种有机硅聚醚型高效消泡剂(加量为10 mg/L)就能有效消除各种表面活性剂在钻井液中产生的泡沫。多元醇产品及相应的外加剂应用技术对提高强抑制醇类水基钻井液综合性能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添加剂 抑制剂 聚醚多元醇 浊点 井壁稳定 消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稠油热采井的激活型完井液体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邢希金 刘书杰 +1 位作者 罗刚 谢仁军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2-116,共5页
稠油热采井在注蒸汽过程中及关井后,进入油层的完井液滤液和蒸汽中的水在高温下将与地层岩石矿物及地层流体发生反应,产生储层伤害。为此,提出使用激活型完井液体系。引入激活酸HJS,使残留在地层中的完井液在一定温度下激活,释放出[H+]... 稠油热采井在注蒸汽过程中及关井后,进入油层的完井液滤液和蒸汽中的水在高温下将与地层岩石矿物及地层流体发生反应,产生储层伤害。为此,提出使用激活型完井液体系。引入激活酸HJS,使残留在地层中的完井液在一定温度下激活,释放出[H+],降低pH值,减小矿物在高pH条件下溶解和转化而对储层产生的伤害;并优选出了高温防膨剂HTW、高温减阻剂HUL、高温溶蚀剂HDB、高温缓蚀剂HJP以及最优加量,构建了激活型完井液体系。室内评价表明,该体系激活温度为80℃,激活时间为60 min,激活酸HJS的加入可以大幅度提高完井液对钻屑的溶蚀能力;体系在220℃高温下老化8 h的膨胀率仅为1.11%,与地层水配伍,混合液的浊度在3.6~6.9 NTU之间,蒸汽(270℃)驱替后渗透率恢复值大于90%(测温为80℃),表明该激活型完井液体系具有很好的储层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完井液 激活型 减阻 蒸汽驱替 防止地层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