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8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oved multi-objective 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 for optimal power flow problem 被引量:1
1
作者 马连博 胡琨元 +1 位作者 朱云龙 陈瀚宁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4220-4227,共8页
The artificial bee colony(ABC) algorithm is improved to construct a hybrid multi-objective ABC algorithm, called HMOABC, for resolving optimal power flow(OPF) problem by simultaneously optimizing three conflicting obj... The artificial bee colony(ABC) algorithm is improved to construct a hybrid multi-objective ABC algorithm, called HMOABC, for resolving optimal power flow(OPF) problem by simultaneously optimizing three conflicting objectives of OPF, instead of transforming multi-objective functions into a single objective function. The main idea of HMOABC is to extend original ABC algorithm to multi-objective and cooperative mode by combining the Pareto dominance and divide-and-conquer approach. HMOABC is then used in the 30-bus IEEE test system for solving the OPF problem considering the cost, loss, and emission impact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HMOABC is superior to other algorithms in terms of optimization accuracy and computation robust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perative artificial colony algorithm optimal power flow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HM-EcoFlow模型的汉江中下游河段水文-生态响应关系研究
2
作者 李宜伦 张翔 +3 位作者 赵烨 陶士勇 胡俊 闫少锋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4,共8页
河流水文-生态响应关系是确定生态流量阈值的科学基础。针对当前河流水文-生态响应关系研究中生态数据不足且生态建模难度大的问题,建立了基于贝叶斯层次分析法的BHM-EcoFlow(Bayesian hierarchical modelling-ecological flow)模型,该... 河流水文-生态响应关系是确定生态流量阈值的科学基础。针对当前河流水文-生态响应关系研究中生态数据不足且生态建模难度大的问题,建立了基于贝叶斯层次分析法的BHM-EcoFlow(Bayesian hierarchical modelling-ecological flow)模型,该模型将河流不同河段及同一河段不同站点间的先验知识与实测数据相结合,可有效利用短系列数据,实现河流水文-生态响应关系的模拟。采用汉江中下游干流2011年的水文、生态数据,模拟了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与流量、混合层温度间的关系,计算了不同流量条件下各河段的浮游植物密度。结果表明:BHM-EcoFlow模型提高了短系列数据的可用性,对汉江中下游干流的水文-生态响应关系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为确定生态流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生态响应关系 生态流量 浮游植物密度 BHM-Ecoflow模型 贝叶斯层次分析 汉江中下游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河流及其生态环境治理的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褚俊英 原康琦 +4 位作者 周祖昊 张云富 蒋云钟 王英 唐佐槐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4,共9页
在对季节性河流的基本概念、空间分布和主要分类系统阐释的基础上,揭示了季节性河流水量、环境和生态等多要素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季节性河流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理论,即生态平衡理论、群落演替理论以及生态系统调控理论;给出了季节性... 在对季节性河流的基本概念、空间分布和主要分类系统阐释的基础上,揭示了季节性河流水量、环境和生态等多要素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季节性河流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理论,即生态平衡理论、群落演替理论以及生态系统调控理论;给出了季节性河流生态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即问题导向、三方联动和多水统筹;提出了季节性河流生态环境治理“3+6+1”集成化方案的总体框架:“3”为水域、岸带和陆域联动体,“6”为技术层面的6类措施,即配置节约、控源截污、岸线提升、内源治理、织网连通和生态修复,“1”为智慧管理体系建设。基于该框架,提出了季节性河流生态环境治理技术与管理的具体方案,识别了其重点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河流 流量过程 生态环境治理 集成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适宜生态流量评价研究
4
作者 卫仁娟 潘妮 +1 位作者 赵璐 史雯雨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29,35,共7页
生态流量是保障流域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为科学确定大渡河的生态流量,基于大渡河泸定站1993-2022年实测日流量资料,采用Tennant法、枯水频率法、月保证率法等8种水文学法计算大渡河泸定站生态流量值,并建立基于偏差指数和... 生态流量是保障流域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为科学确定大渡河的生态流量,基于大渡河泸定站1993-2022年实测日流量资料,采用Tennant法、枯水频率法、月保证率法等8种水文学法计算大渡河泸定站生态流量值,并建立基于偏差指数和满足率的综合指数评价各方法的适宜性。结果表明:①大渡河泸定站径流变化呈现不显著的增加趋势,水文情势变化较低,径流序列一致性较好;②各水文学法计算生态流量评价结果各有优劣,月保证率法和变化范围分析法(RVA法)的综合指数最高,水文节律表现较好,推荐月保证率法和RVA法作为大渡河泸定站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③月保证率法推荐的生态流量最小值为167.1 m^(3)/s,最大值为1942 m^(3)/s,均值为801.8m^(3)/s;RVA法推荐生态流量最小值为161.9m^(3)/s,最大值为1217m^(3)/s,均值为549.6m^(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水文学法 综合评价 大渡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试点、扩散与创新——基于国家政策和欠发达地区地方实践“互文”的逻辑考量
5
作者 郭萌 王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94,共12页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由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政策,是一个经历试点、扩散与创新进而形成制度的建构与发展的历程。针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缘何从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政策,地方实践如何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不断扩散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继...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由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政策,是一个经历试点、扩散与创新进而形成制度的建构与发展的历程。针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缘何从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政策,地方实践如何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不断扩散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继而推动更多制度创新这两个问题,运用多源流理论和实际案例解构,发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由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行动,是经济增长问题源流、社会进步政治源流、可持续发展政策源流三个方面共同作用、汇聚推动的结果。国家政策与地方实践之间参互成文,呈现复杂多样的螺旋上升连接机制;地方实践的全面推广必须聚焦核心问题并考虑其社会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多源流理论 两山理论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喀则市河流生态流量阈值与计算方法研究
6
作者 鲁程鹏 高齐泽 袁珍欢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8-318,共11页
以日喀则市年楚河、多雄藏布和湘河为研究对象,构建河流-生物-社会耦合框架,以确定河流适宜生态流量阈值;采用水生态偏离指数对不同水文学法计算的河流生态流量结果进行评价,并基于河流健康指数对频率曲线法进行改进,最终得到维持日喀... 以日喀则市年楚河、多雄藏布和湘河为研究对象,构建河流-生物-社会耦合框架,以确定河流适宜生态流量阈值;采用水生态偏离指数对不同水文学法计算的河流生态流量结果进行评价,并基于河流健康指数对频率曲线法进行改进,最终得到维持日喀则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流量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年楚河、多雄藏布和湘河枯水期适宜生态流量下限分别为3.06、12.91、1.16 m^(3)/s,其中湘河在4—5月为保障鱼群繁殖产卵,需将生态流量最小值提升为1.25 m^(3)/s;汛期为确保河流输沙过程的正常运行,需水量阈值分别确定为1.5亿~1.8亿m^(3)、4.3亿~5.4亿m^(3)和0.5亿~0.6亿m^(3);年楚河、多雄藏布及湘河基于频率曲线法的水生态偏离指数分别为0.76、1.27、0.11,与当地生态环境特征的契合度较高;通过对频率曲线法所得每月生态流量的结果进行调整,改进后的频率曲线法可使每月的河流健康指数均达到0.4以上,符合当地河流生态流量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适宜生态流量阈值 水文学方法 水生态偏离指数 河流健康指数 日喀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颍河干流河南段河道生态基流价值估算与分析
7
作者 王国重 李中原 +4 位作者 杨丹 张武云 卢圆章 徐志国 邵全忠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08,共6页
[目的]为使人们认识河道生态基流的重要性,对其价值进行量化,以便推动生态基流保障补偿工作的开展。[方法]以沙颍河干流河南段为例,基于生态基流功能分析,将生态基流价值划分为维持河道连通、局地气候调节、泥沙输送、维系河滩湿地、生... [目的]为使人们认识河道生态基流的重要性,对其价值进行量化,以便推动生态基流保障补偿工作的开展。[方法]以沙颍河干流河南段为例,基于生态基流功能分析,将生态基流价值划分为维持河道连通、局地气候调节、泥沙输送、维系河滩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护、净化水质、水产品生产、科研与文化娱乐等;河道气候调节价值的计算采用水体蒸发的吸热量与释放相同热量的标煤用量构建的估算模型,其他价值的测算则是基于资源环境经济学算法。[结果]2021年河南段气候调节价值为6.459亿元、泥沙输送价值5.056亿元、维持河滩湿地价值0.96亿元、生态多样性维护价值0.22亿元、水质净化价值10.28亿元、水产品生产价值10.092亿元、文化娱乐价值57.38亿元,则沙颍河干流2021年河南段生态基流总价值90.447亿元。[结论]各河段因所处位置、流域面积、区间长度等情况不同,生态基流价值差异较大,各河段生态基流价值占当地GDP比例均在1%以内,说明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也便于今后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生态保护与保障补偿工作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基流价值 沙颍河干流 河南段 保障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辽河干流为例
8
作者 路旭 连羚毓 郭曼曼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0-299,共10页
[目的]为了解水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对流域的生态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方法]以辽河干流流域为例,选择产水量、水质净化及土壤保持3项具有水文传导特征的水生态系统服务,基于“源-流-汇”的理念框架,采用InVEST模型定量评估水生态系统... [目的]为了解水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对流域的生态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方法]以辽河干流流域为例,选择产水量、水质净化及土壤保持3项具有水文传导特征的水生态系统服务,基于“源-流-汇”的理念框架,采用InVEST模型定量评估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以识别“源”和“汇”,采用电路理论识别以水流为媒介的生态廊道及生态夹点和障碍点,最终构建流域水生态安全格局。[结果]综合3项水生态系统服务的“源”面积为1.22万km^(2),“汇”面积为0.49万km^(2);树状、网络状“流”287条,主要沿着干河流向支流延伸;生态夹点79个,生态障碍点111个。[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生态修复的分区分类、关键区识别和修复工程布局等提供依据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系统服务 服务流 水生态安全格局 电路理论 辽河干流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浮床布设间距对根区流量分配影响研究
9
作者 马超 张付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59,127,共5页
生态浮床是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有效措施,其水体净化能力与通过根区的流量相关。生态浮床布设间距会改变河道流速分布,进而影响到通过浮床根区的流量。为此,基于流量分配原理和以水槽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形式,探索了生态浮床布设间... 生态浮床是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有效措施,其水体净化能力与通过根区的流量相关。生态浮床布设间距会改变河道流速分布,进而影响到通过浮床根区的流量。为此,基于流量分配原理和以水槽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形式,探索了生态浮床布设间距、过流流量对生态浮床根区流量的入流比和出流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有16.3%~20.5%的水流流经上游生态浮床根部区域,该数值只与过流流量呈正相关;受到上游生态浮床的影响,仅有12.5%~20.2%的水流通过下游生态浮床根区,该数值随着布设间距和过流流量增大而增大;当生态浮床布设间距为3倍浮床长度时,进入到上下游生态浮床根区的流量已近似相等。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浮床 流量分配 布设间距 入流比 出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水视角下中国省际粮食贸易生态补偿标准测算
10
作者 吴兆丹 胡梓薇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9-107,共9页
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平衡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利益差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利用最低运输成本法和CROPWAT模型计算省际虚拟水流动量的基础上,采用能值法量化中国31个省(未研究中国台湾省和中国... 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平衡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利益差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利用最低运输成本法和CROPWAT模型计算省际虚拟水流动量的基础上,采用能值法量化中国31个省(未研究中国台湾省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水资源的经济价值,继而测算虚拟水输出区机会成本,结合粮食虚拟水流动情况,明确补偿主客体,引入支付意愿系数计算省际粮食虚拟水流动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①2021年安徽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河南省、江西省、海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为虚拟水生态补偿净补偿区,其余22个省份(未研究中国台湾省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为生态补偿净支出区。②粮食主产区中,黑龙江省应得到的生态补偿净额最高,为368.29亿元,内蒙古自治区应得到的补偿净额最低,为92.66亿元;粮食主销区中,广东省应支付的生态补偿净额最高,为203.22亿元,天津市应支付的生态补偿净额最少,为9.87亿元;粮食产销平衡区中,西藏自治区应支付的生态补偿净额最低,为0.3亿元。③粮食虚拟水的补偿标准主要集中于0.2元/m^(3)~1.5元/m^(3)的区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流动 生态补偿 能值法 机会成本 省际粮食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龙 徐丽 +1 位作者 于名召 贺桂珍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0-1012,共13页
水生态系统服务流是目前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热点。基于动态视角的服务流动评估可以帮助更好的分析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分配以提高人类福祉。总结目前已有的水生态系统服务流文献,阐述了水生态系... 水生态系统服务流是目前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热点。基于动态视角的服务流动评估可以帮助更好的分析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分配以提高人类福祉。总结目前已有的水生态系统服务流文献,阐述了水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定义和分类、尺度特征、载体特征、国内外研究区域分布和研究对象。目前主要是从两个角度探讨了水生态系统服务流的概念,一个是强调流动路径,另一个强调流动的结果,不同的研究角度使得水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相关概念尚未统一。梳理了目前水生态系统服务流评估的基本流程与方法,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供需计算、水生态系统服务物质流评估和价值流评估,接着总结了目前水生态系统服务流应用方向,包括区域水生态安全评估、流域生态补偿以及洪水管理。论述了水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研究不足:(1)可用水生态系统服务流分析模型较少,现有网络模型缺陷较多;(2)缺乏水生态系统服务流与其他服务流的权衡与协同分析;(3)对水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尚未充分开展。最后对未来水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研究进行展望:(1)开发适配程度更高的水生态系统服务流模型;(2)多尺度整合研究;(3)进行水生态系统服务流耦合分析,以期促进水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朝着更加系统以及科学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系统服务流 评估流程 水生态安全 生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变异条件下长江源区生态流量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山 许继军 洪晓峰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8,共13页
揭示水文变异前后长江源区生态流量变化规律,为河流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Mann-Kendall检验识别直门达水文站1957—2016年径流序列的变异点(2003年),采用水文学方法(Tennant法、7Q10法等)、生态适宜性理论(基于10种概率分布函数拟... 揭示水文变异前后长江源区生态流量变化规律,为河流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Mann-Kendall检验识别直门达水文站1957—2016年径流序列的变异点(2003年),采用水文学方法(Tennant法、7Q10法等)、生态适宜性理论(基于10种概率分布函数拟合月径流序列)及4个流量时期法(洪水期、高脉冲期、平水期和枯水期)计算生态流量,并结合变异范围法(RVA)评估水文变异对生态流量的扰动程度。结果表明:水文变异后年均径流量增加27%,基于生态适宜性理论的生态流量满足率平均提升33.5%(汛期提高23%,非汛期提高41%),而4个流量时期法因维持自然流量过程,其保证率在水文变异前后仅变化0.07%;生态流量总体改变度(0.30)显著高于径流量(0.16),MA1F、MA3F等极值指标改变度更高。4个流量时期法因考虑不同流量时期的生态功能,理论上优于其他方法,且生态流量扰动程度更能反映气候变化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需加强变异条件下生态流量的动态评估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水文变异 变异范围法 长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的不确定性河道生态流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谷魏鹏 刘晓民 +1 位作者 刘廷玺 王文娟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32,共13页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河流生态问题突出,然而河流生态流量的基础理论和计算方法仍不具有普适性。基于1960-2020年石嘴山站、巴彦高勒站、三湖河口站与头道拐站实测流量、水位和径流量数据,引入模糊数的概念,构建梯形与三角模糊数...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河流生态问题突出,然而河流生态流量的基础理论和计算方法仍不具有普适性。基于1960-2020年石嘴山站、巴彦高勒站、三湖河口站与头道拐站实测流量、水位和径流量数据,引入模糊数的概念,构建梯形与三角模糊数生态流量计算模型,对比另外6种生态流量计算方法,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段生态流量。结果表明:梯形模糊数生态需水模型更适用于石嘴山水文站河道断面,适宜生态流量区间为701~1 190 m^(3)/s;三角模糊数计算所得石嘴山、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和头道拐水文站生态流量最可能值分别为766、668、522和559 m^(3)/s;在满足保障率方面,不同水文站间的年内生态保障率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逐月频率计算法与改进7Q10法的保障率基本超过90%。基于Tennant生态环境评价等级标准给出了各站年内推荐生态流量,可为维系黄河流域水文过程完整性及推动河流生态环境复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数 生态流量 水文学法 黄河内蒙古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生态补偿核算研究:以海南岛18市县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念龙 李南恒 黎兴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科学划分生态补偿区域及核算生态补偿标准是生态补偿研究的核心问题,对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南岛各市县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的输出区与输入区,采用生态系统服务流确定生态服务流动的范围及强度,... 科学划分生态补偿区域及核算生态补偿标准是生态补偿研究的核心问题,对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南岛各市县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的输出区与输入区,采用生态系统服务流确定生态服务流动的范围及强度,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支付意愿等因素建立生态补偿模型,最终确定海南岛各市县的生态补偿金额。结果表明,海南岛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存在明显空间分异,海南岛中东部区域琼中、白沙及万宁提供了海南岛超过70%的生态系统服务流量;2000—2022年间海南岛以市县为单元的生态受偿与支付主体比例由10∶8变化为9∶9,存在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失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流 生态补偿 标准核算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生态位及空间格局分析——基于城市多元要素流视角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傲翔 苗成林 陈峥妍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4,共8页
选取2016—2021年中国12个城市群的147个城市的相关数据,通过将经济流、产业流的流空间数据与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分组相结合,采用Meta-超效率SBM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城市流空间综合矩阵,对城市生态位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 选取2016—2021年中国12个城市群的147个城市的相关数据,通过将经济流、产业流的流空间数据与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分组相结合,采用Meta-超效率SBM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城市流空间综合矩阵,对城市生态位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群以及城市生态位存在明显的“俱乐部效应”,各城市之间绿色技术创新关系网络中受益型、均衡型和扩散型3类城市的生态位占比分别为43.54%,6.12%,50.34%;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着极化现象以及缺乏技术补偿问题。为提升区域协同发展,在发挥区域次级核心的集散作用、促进技术与产业的有效结合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多元要素流 社会网络 生态位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适宜生态流量的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国轩 傅志敏 +1 位作者 王亚坤 孟颖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196,共5页
为进一步优化调整水库调度方式,以黑泉水库为例,通过计算确定河道适宜生态流量,构建了综合考虑供水、生态及发电目标的水库优化调度模型,并对所得最优解集进一步分析,寻求协调供水、生态及发电效益的水库均衡调度方案。结果表明,黑泉水... 为进一步优化调整水库调度方式,以黑泉水库为例,通过计算确定河道适宜生态流量,构建了综合考虑供水、生态及发电目标的水库优化调度模型,并对所得最优解集进一步分析,寻求协调供水、生态及发电效益的水库均衡调度方案。结果表明,黑泉水库的供水目标与生态目标及发电目标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均衡方案(以平水年为例)可在河道适宜生态流量保证率达91.7%的同时,使灌溉供水保证率达86.5%,实现了较好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可为黑泉水库科学高效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调度 多目标优化 适宜生态流量 黑泉水库 均衡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累积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肖洋 刘扬扬 +1 位作者 王中敏 王孟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70,共10页
为识别引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累积影响,通过设置3种不同预测情景,采用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引调水工程实施和汉江中下游7个梯级枢纽联合运行下的流量、流速演变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引汉济渭、鄂北地... 为识别引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累积影响,通过设置3种不同预测情景,采用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引调水工程实施和汉江中下游7个梯级枢纽联合运行下的流量、流速演变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引汉济渭、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引江济汉等工程调水后,汉江中下游径流过程减水和坦化明显,流速减小,典型平水年黄家港、皇庄、仙桃断面年均流量分别减少38%、28%、18%,年均流速分别降低9%、9%、3%,典型枯水年年均流量分别减少27%、22%、1%,年均流速分别降低13%、8%、1%。叠加引江补汉工程影响后,引调水工程的不利累积影响微弱,典型平水年黄家港、黄庄、仙桃断面年均流量和流速减幅基本不变,典型枯水年黄家港、皇庄断面年均流量降幅变为16%、12%,年均流速降幅变为4%、3%,仙桃断面年均流量和流速则由减少状态变为增加4%和2%;典型枯水年黄家港、皇庄、仙桃断面枯水期流量最大增幅分别由139%、97%、160%增加至201%、146%、173%,改善了枯水期水动力条件,使黄家港断面最小下泄流量满足程度由情景一的75%逐步提升至情景二的94%和情景三的98%;汉江中下游仍面临水量减少带来的部分时段最小下泄流量和敏感期生态流量难以保障、水华现象仍可能发生等生态环境风险,建议统筹考虑引调水工程对水文情势的累积影响,研究提出汉江中下游生态流量调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调水工程 引江补汉工程 水文情势 生态流量 水量调度 汉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光不确定性的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 被引量:1
18
作者 冉洪伟 任琰琰 +5 位作者 吴星烨 杨棣 苏健 陈旭 徐陈飞 付乐盈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3-217,共5页
针对水库调度过程中面临的风光出力不确定性与生态流量需求问题,提出了一种水风光互补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新方法,即通过场景生成与聚类量化风光不确定性曲线,构建考虑生态流量与新能源消纳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采用NSGA-Ⅱ算法进行了求... 针对水库调度过程中面临的风光出力不确定性与生态流量需求问题,提出了一种水风光互补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新方法,即通过场景生成与聚类量化风光不确定性曲线,构建考虑生态流量与新能源消纳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采用NSGA-Ⅱ算法进行了求解,进一步结合组合赋权法与TOPSIS法确定了兼顾各目标的水库运行优化方案。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法有效平衡了发电、生态保护与新能源消纳之间的竞争关系,在仅损失3.9%的总发电量情况下,生态流量短缺量减少了80.4%,同时新能源消纳量提升了5.6%,由此实现了发电效率、生态保护与新能源消纳的多目标协同优化。所提方法对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接入下梯级水库多目标协同调度策略的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互补 不确定性 生态流量 水库调度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黄河上游厚唇裸重唇鱼适宜栖息地模拟的生态流量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文良 李平 +4 位作者 潘文光 杨志 赵娜 侯轶群 石小涛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共6页
为进行黄河上游一规划梯级电站的生态流量研究,选择厚唇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作为指示物种,考虑到厚唇裸重唇鱼对栖息地流速和水深适宜度,采用HEC-RAS一维水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来水流量及蓄水水位工况下目标调度河段... 为进行黄河上游一规划梯级电站的生态流量研究,选择厚唇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作为指示物种,考虑到厚唇裸重唇鱼对栖息地流速和水深适宜度,采用HEC-RAS一维水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来水流量及蓄水水位工况下目标调度河段的水深及流速分布情况。基于水动力模拟的结果,采用CASiMiR-Fish栖息地模型,模拟得到目标鱼类在生态调度目标河段栖息地适宜性分布。结合厚唇裸重唇鱼适宜生境面积在不同流量条件下的变化和2002—2022年研究区域下游唐乃亥水位断面4—6月的日均流量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当羊曲水库在2710 m生态限制水位运行时,在厚唇裸重唇鱼主要的繁殖季节(4—6月),班多下泄的最小流量应该在50 m^(3)/s,适宜生态流量范围为50—515 m^(3)/s,在此流量范围内厚唇裸重唇鱼形成较大面积产卵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生态流量 栖息地模型 厚唇裸重唇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山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基流区域差异及其阈值研究
20
作者 杨晓亚 于坤霞 +4 位作者 李占斌 李鹏 刘永刚 莫淑红 杨建宏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0-390,共11页
秦岭山区-黄土高原地质地貌连续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河道生态基流及其阈值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十分重要。以秦岭山区-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域,构建了涵盖气候、植被、地形地貌、土层结构、流域形态及社会经济6个方面特征的22个生态基流影响因... 秦岭山区-黄土高原地质地貌连续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河道生态基流及其阈值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十分重要。以秦岭山区-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域,构建了涵盖气候、植被、地形地貌、土层结构、流域形态及社会经济6个方面特征的22个生态基流影响因子体系,通过构建自组织映射(SOM)神经网络和K-means聚类分析法,依据上述影响因子将秦岭山区-黄土高原划分为黄土高原中部、秦岭南麓、秦岭北麓和黄土高原西北部4个子区域,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对3个子区域的生态基流影响因素进行了建模与分析。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中部的生态基流主要受降水集中度的影响,秦岭南麓主要受年平均气温的影响,秦岭北麓主要受土壤含水量影响。(2)不同子区域生态基流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黄土高原中部、秦岭南麓、秦岭北麓、黄土高原西北部生态基流占比阈值分别为7.9%、9.5%、7.5%、4.1%。(3)考虑不同子区域生态基流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差异,建立了一个可用于计算和模拟生态基流的线性回归模型,模型决定性系数均大于0.87。研究结果不仅为生态基流的量化估算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对河流健康的维护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基流 聚类分析 流量阈值 结构方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