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wo-stage stochastic approach for spinning reserve allocation in dynamic economic dispatch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明 张利 +1 位作者 韩学山 程凤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2期577-586,共10页
A novel approach was proposed to allocate spinning reserve for dynamic economic dispatch.The proposed approach set up a two-stage stochastic programming model to allocate reserve.The model was solved using a decompose... A novel approach was proposed to allocate spinning reserve for dynamic economic dispatch.The proposed approach set up a two-stage stochastic programming model to allocate reserve.The model was solved using a decomposed algorithm based on Benders' decomposition.The model and the algorithm were applied to a simple 3-node system and an actual 445-node system for verification,respectively.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can save 84.5 US $ cost for the testing three-node system,and the algorithm can solve the model for 445-node system within 5 min.The test results also illu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efficient and suitable for large system calc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 system dynamic economic dispatch spinning reserve response risk two-stage stochastic programming Benders' decompos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al design of dynamic and control performance for planar manipulator 被引量:6
2
作者 YOU Wei KONG Min-xiu +1 位作者 SUN Li-ning DU Zhi-ji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期108-116,共9页
A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approach of dynamic and control performance for a two-DOF planar manipulator was proposed.After the kinematic and dynamic analysis,several advantages of the mechanism were illustrated,which m... A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approach of dynamic and control performance for a two-DOF planar manipulator was proposed.After the kinematic and dynamic analysis,several advantages of the mechanism were illustrated,which made it possible to obtain good dynamic and control performances just through mechanism optimization.Based on the idea of design for control(DFC),a novel kind of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 was proposed.There were three optimization objectives:the index of inertia,the index describing the dynamic coupling effects and the global condition number.Other indexes to characterize the designing requirements such as the velocity of end-effector,the workspace size,and the first mode natural frequency were regarded as the constraints.The cross-section area and length of the linkages were chosen as the design variables.NSGA-II algorithm was introduced to solve this complex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Additional criteria from engineering experience we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selecting of final parameters among the obtained Pareto solution sets.Finally,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validate the linear dynamic structure and control performances of the optimized mechanisms.A new expression for measuring the dynamic coupling degree with clear physical meaning was propo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ized mechanism has an approximate decoupled dynamics structure,and each active joint can be regarded as a linear SISO system.The control performances of the linear and nonlinear controllers were also compared.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optimized mechanism can achieve good control performance only using a linear controll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hanism optimization dynamic optimization design for control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for mechanical dynamic assembly reliability analysis 被引量:7
3
作者 费成巍 白广忱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2414-2422,共9页
To make the dynamic assembly reliability analysis more effective for complex machinery of multi-object multi-discipline(MOMD),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DCERSM)was proposed based on ext... To make the dynamic assembly reliability analysis more effective for complex machinery of multi-object multi-discipline(MOMD),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DCERSM)was proposed based on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ERSM).Firstly,the basic theories of the ERSM and DCERSM were investigated,and the strengths of DCERSM were proved theoretically.Secondly,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DCERSM was established based upon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function(ERSF).Finally,this model was applied to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blade-tip radial running clearance(BTRRC)of an aeroengine high pressure turbine(HPT)to verify its advantag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CERSM can not only reshap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for the complex turbo machinery,but also greatly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speed,save the computational time and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while keeping the accuracy.Thus,the DCERSM is verified to be feasible and effective in the dynamic assembly reliability(DAR)analysis of complex machinery.Moreover,this method offers an useful insight for designing and optimizing the dynamic reliability of complex machin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machinery dynamic assembly reliability (DAR) blade-tip radial running clearance (BTRRC) radial deformation reliability analysis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DCERSM) multi-object multidiscipline (MO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动态频率响应的孤岛微电网日前—日内两阶段高分辨率优化调度
4
作者 张磊 陈轩妮 +1 位作者 叶婧 郭志豪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79,92,共9页
高比例新能源渗透的微电网具有惯量低、系统动态频率响应能力弱等特征,处在孤岛运行模式的微电网频率更易受波动。针对微电网频率稳定性问题,将动态频率响应模型加入到优化调度中,推导系统频率安全约束以提高系统调频能力。含动态频率... 高比例新能源渗透的微电网具有惯量低、系统动态频率响应能力弱等特征,处在孤岛运行模式的微电网频率更易受波动。针对微电网频率稳定性问题,将动态频率响应模型加入到优化调度中,推导系统频率安全约束以提高系统调频能力。含动态频率响应约束的调度模型具有多约束、非线性、高维等特征,现有研究中忽略了调度模型线性化的影响。基于此,在考虑动态频率响应的孤岛微电网日前—日内两阶段优化调度模型中引入日内高分辨率离散策略,在日前优化调度的基础上选取能更好的拟合系统净负荷出力曲线的高分辨率进行日内优化调度,修正日前调度计划。最后,进行算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孤岛微电网的调频能力并合理安排调度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微电网 动态频率响应 高分辨率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资源介入下基于知识矩阵跨维度迁移的电力调度优化
5
作者 唐昊 杨晨芳 +2 位作者 程文娟 王正风 史明光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5-1007,共13页
各类源荷弹性资源逐渐介入电网,使得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进一步复杂化。为提升电力系统调度优化任务的学习效率,基于弹性资源介入前源电力系统的调度知识矩阵提出一种跨维度迁移的学习优化方法。首先,利用欧式-动态时间弯曲距离,给出源... 各类源荷弹性资源逐渐介入电网,使得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进一步复杂化。为提升电力系统调度优化任务的学习效率,基于弹性资源介入前源电力系统的调度知识矩阵提出一种跨维度迁移的学习优化方法。首先,利用欧式-动态时间弯曲距离,给出源任务与目标任务间关联特征的相似度判定方法。然后,引入主成分分析特征降维技术,建立源任务与目标任务间相似状态/动作的映射关系,提出基于调度知识矩阵跨维度迁移的强化学习方法,解决因源任务与目标任务状态或动作维数不同而导致的历史调度知识不能直接利用的问题。最后,以IEEE-300节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利用源任务的历史调度知识,实现弹性资源介入时复杂电力系统的快速调度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维度知识迁移 电力调度 欧式-动态时间弯曲距离 弹性资源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火联合发电系统日前-日内两阶段协同优化调度
6
作者 叶林 张步昇 +3 位作者 郭凯蕾 裴铭 夏雪 谢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27-2539,I0007,共14页
风火联合发电系统协同调度过程受风电不确定性和风火协同特性的影响显著。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风电不确定集鲁棒优化的风火联合发电系统日前-日内两阶段协同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建立日前-日内两阶段风火协同调度模型,构建基于“... 风火联合发电系统协同调度过程受风电不确定性和风火协同特性的影响显著。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风电不确定集鲁棒优化的风火联合发电系统日前-日内两阶段协同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建立日前-日内两阶段风火协同调度模型,构建基于“闭环反馈型”数据驱动鲁棒优化的风电不确定集合;其次,提出考虑改进风电功率历史预测误差不确定集的风火协同鲁棒调度方法,实现日前-日内两阶段风、火协同调度计划的动态随机筛选;然后,采用鲁棒对偶理论将不确定调度模型进行转换,并基于反馈流松弛和有效不确定域空间辨识约束的改进分支定界法对转换后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在IEEE-39节点系统上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传统风火打捆调度模式,所提方法更好地提升风火协同调度能力和经济效益,有效促进风电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火协同调度 风电不确定集 鲁棒优化 改进分支定界法 动态潮流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动态碳排的含氢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调度 被引量:1
7
作者 许乐 徐玉韬 +2 位作者 袁旭峰 熊炜 陆之洋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在“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含氢综合能源系统(hydrogen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HIES),以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集成应用,已成为推动高效节能与实现深度脱碳的关键途径之一。HIES不仅有助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更能有效促进碳排放的减少... 在“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含氢综合能源系统(hydrogen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HIES),以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集成应用,已成为推动高效节能与实现深度脱碳的关键途径之一。HIES不仅有助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更能有效促进碳排放的减少。为充分挖掘氢能在HIES中蕴含的低碳潜力,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电气混合制氢及多氢能协同优化的HIES低碳经济调度策略。在传统IES基础上引入电制氢系统和气制氢系统,并对其产-储-用全过程进行精细化建模,在HIES中实现多元氢能的协调产用;为进一步控制系统碳排量以及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通过在HIES供给侧中引入动态碳排放因子来降低碳排放量,并减少弃风弃光。算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计及动态碳排因子的电气混合制氢调度策略能够有效提高HIES的经济性和低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碳排放因子 氢能多元产用 含氢综合能源系统 低碳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策略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的风光储系统协调优化调度 被引量:1
8
作者 任旭阳 卜旭辉 +1 位作者 尹艳玲 刘静滑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0-461,共12页
新能源发电单元的引入,使得电力系统组成结构愈发复杂,现有经济调度求解方法遇到诸多挑战。构建了一个风光储系统协调动态经济调度模型,给出了一种利用修补策略的约束条件处理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竞争机制的多策略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co... 新能源发电单元的引入,使得电力系统组成结构愈发复杂,现有经济调度求解方法遇到诸多挑战。构建了一个风光储系统协调动态经济调度模型,给出了一种利用修补策略的约束条件处理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竞争机制的多策略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competitive partitioning-based multi-strategy multi-objective differential evolutionary algorithm,CMMODE)。利用竞争机制将种群分区,并根据分区结果构建多个差分变异算子,以此生成多策略方案;采用精英自探索机制令种群具有跳出局部最优能力与局部开发能力。仿真实验验证了CMMODE算法在解决动态经济调度问题上的有效性,约束处理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进化算法 竞争机制 多策略方案 约束处理 动态经济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自适应前瞻时间尺度的动态经济调度
9
作者 郭俊劭 王明强 +2 位作者 韩学山 杨明 丁肇豪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7-113,共7页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运行规模的日益增大,动态经济调度中模型规模和计算效率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深,提升计算效率对于动态经济调度至关重要。从时间维度出发,文中提出一种动态经济调度的时间尺度解耦模型。该模型分析了当前时刻与未来第...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运行规模的日益增大,动态经济调度中模型规模和计算效率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深,提升计算效率对于动态经济调度至关重要。从时间维度出发,文中提出一种动态经济调度的时间尺度解耦模型。该模型分析了当前时刻与未来第1个待决策时刻的单时段静态优化模型的可行域与多重牵制因素之间的影响机理,进而解析化表达了能保证未来第1个待决策时刻调度取到全局最优解的动态经济调度所需考虑的前瞻时间,将一个完整的动态经济调度问题等效解耦为多个时间尺度截短的动态经济调度问题,在保证解的最优性的同时,提升了计算效率。最后,基于多个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经济调度 时间尺度 解耦 可行域 计算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电不确定性的输配电系统鲁棒经济调度分布式算法
10
作者 黄馨仪 刘明波 +1 位作者 林舜江 朱建全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5-177,共13页
随着风电以集中式和分布式的形式广泛接入输电系统和配电系统,如何在考虑风电出力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对输配电系统进行协同经济调度以确保整个系统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是新的挑战。文中首先建立了考虑风电出力不确定性的输配电系统鲁棒经济... 随着风电以集中式和分布式的形式广泛接入输电系统和配电系统,如何在考虑风电出力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对输配电系统进行协同经济调度以确保整个系统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是新的挑战。文中首先建立了考虑风电出力不确定性的输配电系统鲁棒经济调度模型,并采用多面体不确定集描述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然后,在列与约束生成(C&CG)算法框架下,分别针对C&CG主问题和C&CG子问题,提出基于利普希兹动态规划算法和目标级联分析法的分布式求解算法,以保证输电系统和配电系统信息的相对独立。最后,在小型输配电系统和某实际输配电系统上进行了仿真计算,其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系统 配电系统 不确定性 风电 鲁棒优化 经济调度 列与约束生成 利普希兹动态规划 目标级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碳耦合模型的微能源网源荷协同优化调度研究
11
作者 许世杰 胡邦杰 +1 位作者 赵亮 王沛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共12页
目前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调度侧注重源侧减碳手段,而忽略荷侧低碳潜力以及源荷协同的降碳能力。以耦合电-热-气的微能源网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能碳耦合模型的异质能流系统源荷协同的优化调度方法,搭建基于源荷协同过程的日前-日内两阶段优... 目前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调度侧注重源侧减碳手段,而忽略荷侧低碳潜力以及源荷协同的降碳能力。以耦合电-热-气的微能源网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能碳耦合模型的异质能流系统源荷协同的优化调度方法,搭建基于源荷协同过程的日前-日内两阶段优化调度框架。源侧采用可调热电比的热电联产机组耦合电制热设备供能,并考虑能源站中各机组的动态碳排特性;网侧利用碳排放流理论建立电-热两种能源的能碳耦合模型,并将获得的碳势分布传递给荷侧;荷侧依据碳信息并考虑分时能价影响,引导负荷实时调整用能行为进行低碳需求响应,并将更新后的负荷反馈给源侧重新优化各机组出力,从而实现源荷协同。通过对改进的IEEE 33节点电网和Barry岛32节点热网组成的微能源网进行算例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碳耦合模型 微能源网 源荷协同 优化调度 可调热电比 动态碳排特性 低碳需求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网可行域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经济调度
12
作者 钱科军 李洁 +4 位作者 李亚飞 朱丹 李圆琪 张苏涵 陆帅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71,共8页
文中研究了基于热网可行域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heatandelectricsystem,IHES)经济调度问题,以实现经济调度问题的快速、精确计算。首先,建立了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基本模型描述了多能流的分布,包括基于改进直流模型的电力系统... 文中研究了基于热网可行域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heatandelectricsystem,IHES)经济调度问题,以实现经济调度问题的快速、精确计算。首先,建立了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基本模型描述了多能流的分布,包括基于改进直流模型的电力系统模型、基于偏微分方程的供热系统(district heatingsystem,DHS)动态模型和基于可行域的耦合设备模型。接着,通过一种全解析方法将偏微分形式的热网模型转化为显式的代数方程组,并通过网络等值推导热网可行域模型,在维持精度的同时实现热网动态模型的降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安全约束,结合热网可行域模型建立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经济调度模型,以此实现运行成本的最小化。最后,通过算例仿真对比,验证了基于全解析法的热网可行域模型在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经济调度问题中的效率、精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综合能源系统 偏微分方程 经济调度 动态模型 全解析法 可行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风电场无功支撑性能的多目标优化调度策略
13
作者 杨健 王玮 +2 位作者 周强 付炳喆 任国瑞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5,105,共10页
为解决高比例新能源接入背景下无功补偿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计及风电场无功支撑性能的多目标优化调度策略。从电力系统运行的电压稳定性、无功裕度安全性和功率损耗经济性方面分析了风电场无功支撑性能,构建了考虑多指标满意度区间... 为解决高比例新能源接入背景下无功补偿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计及风电场无功支撑性能的多目标优化调度策略。从电力系统运行的电压稳定性、无功裕度安全性和功率损耗经济性方面分析了风电场无功支撑性能,构建了考虑多指标满意度区间的二次函数组,建立了系统多区间动态优化模型;同时,针对无功优化调度问题的非线性、多约束等特征,提出了自适应混沌差分磷虾群算法(A-CDKH);最后,通过修改的IEEE30节点模型和某实际风电场模型上的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策略的优势性及有效性。结果表明:相比于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采用多目标动态优化模型所求得的电压偏差指标最高可达到32.99%的优化程度;在电压偏差指标上,A-CDKH相比于其他算法最多能优化75.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风电场 无功优化调度 指标动态优化 自适应混沌差分磷虾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主体碳交易成本分摊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
14
作者 黄松涛 董金星 +3 位作者 赵雪楠 韩佳昆 杨奎亮 刘俊杰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30,共11页
为解决双碳目标背景下综合能源系统中碳交易成本分摊难题及各方减排积极性不足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多主体碳交易成本分摊机制的低碳经济调度策略。首先,综合考虑源荷两侧的灵活调整及响应机制,设计多主体碳交易成本分摊模型。然后,... 为解决双碳目标背景下综合能源系统中碳交易成本分摊难题及各方减排积极性不足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多主体碳交易成本分摊机制的低碳经济调度策略。首先,综合考虑源荷两侧的灵活调整及响应机制,设计多主体碳交易成本分摊模型。然后,构建以能源销售商为领导者、能源供应商和负荷聚合商为跟随者的主从博弈低碳经济调度模型,领导者制定动态分时碳价,引导跟随者优化设备出力策略和能源消费策略。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多个场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单一主体承担碳交易成本的3种机制的平均值相比,采用多主体碳交易成本分摊机制后系统整体总收益提高3.71%,总成本降低11.97%,碳交易成本减少21.06%,碳排放总量下降19%。这一模型能有效实现多主体间的碳交易成本分摊,促进各主体在碳减排方面的合作,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多主体 主从博弈 碳交易成本分摊 动态分时碳价 低碳经济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能AGV调度系统的软件自适应机制研究
15
作者 郑婷婷 王东 +3 位作者 刘伟静 徐文丽 党兴 王俊德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2,共9页
目的针对传统的AGV调度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难以适应用户需求和环境的动态变化,存在需求响应慢、调度策略僵化等问题,方法提出一种集成“用户+软件+硬件”的多层级设计结构的智能AGV调度系统软件自适应机制,从“数据感知、设计决策、执行... 目的针对传统的AGV调度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难以适应用户需求和环境的动态变化,存在需求响应慢、调度策略僵化等问题,方法提出一种集成“用户+软件+硬件”的多层级设计结构的智能AGV调度系统软件自适应机制,从“数据感知、设计决策、执行反馈”的自适应理论出发,将任务调度、路径规划、交通管制、电量管理以及通信管理等多个环节纳入软件自适应体系综合考虑,从全局角度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调度效率,以实现对调度AGV任务需求和环境变化的实时感知和动态调整。首先,采用快速导入技术捕获用户需求,并基于规则映射转化为系统可识别的原始数据;其次,通过与预设调度策略池匹配,识别关键影响因子相关参数,从而选择当前场景下最合适的工作模式以执行AGV任务。此外,该自适应机制还可根据执行结果的实时反馈信息持续优化调度策略池,不断适应新的需求与环境的变化。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用户需求的收集和应用速度明显提高,响应时间不大于300 ms,且使用自适应机制设计框架后,AGV整体作业效率提升了36%。结论该软件自适应机制能显著提升AGV的响应速度、调度效率和数据准确性,有效适应特定工作场景下的复杂工作需求,提高系统灵活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机制 智能AGV 调度系统 环境感知 动态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技术的智能检车分析系统应用研究
16
作者 范佳伟 崔永乐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01-204,共4页
根据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需求,本文以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保德煤矿为研究区,通过对保德煤矿辅助运输系统现有设备进行自主化智能改造设计,现场应用实践证明,该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多源传感技术、数据融合分析与自动化决策。... 根据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需求,本文以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保德煤矿为研究区,通过对保德煤矿辅助运输系统现有设备进行自主化智能改造设计,现场应用实践证明,该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多源传感技术、数据融合分析与自动化决策。其应用可精准拦截“带病”车辆入井,避免隐患向井下转移,同时通过历史数据优化维保周期,降低运维成本。对于保德煤矿等智能化示范矿井而言,该系统的落地不仅提升了运输安全保障能力,更为煤矿行业从“人防”向“技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对推动煤炭产业高效化、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监测 优化维保 AI技术 预警系统 智能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管理过程溯源及其线路动态增容效益计算
17
作者 陈泽宇 陈艳波 +1 位作者 张智 黄伟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199,共13页
线路动态增容(DLR)作为一种缓解间歇性网络阻塞的有效技术,能够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益。然而,在安全约束经济调度的求解过程中,阻塞管理的详细过程不易获取,市场运营机构往往难以准确分析DLR的经济效益以及制定兼顾经济性和安全性的DL... 线路动态增容(DLR)作为一种缓解间歇性网络阻塞的有效技术,能够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益。然而,在安全约束经济调度的求解过程中,阻塞管理的详细过程不易获取,市场运营机构往往难以准确分析DLR的经济效益以及制定兼顾经济性和安全性的DLR计划。为此,针对单支路阻塞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成因量化分析的阻塞管理过程溯源方法。通过全流程地拆分和解析安全约束经济调度下的阻塞管理过程,合理构建了DLR计划、阻塞管理、节点电价三者之间的联动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考虑阻塞管理过程溯源的DLR效益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溯源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所提DLR效益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市场 经济调度 线路动态增容 输电容量 阻塞管理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力互济特性的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方法
18
作者 梁志明 韩琎 +2 位作者 陈胥良 李文达 马一鸣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206,共5页
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研究多聚焦于水力联系的负荷优化分解,对电力层面联合优化调度空间挖掘不充分。为此,基于部分梯级水电站电力关联密切的实际,通过单站或某几站电力外送能力受限时提供互济调度空间的方式,提出了一种考虑电力互济特性... 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研究多聚焦于水力联系的负荷优化分解,对电力层面联合优化调度空间挖掘不充分。为此,基于部分梯级水电站电力关联密切的实际,通过单站或某几站电力外送能力受限时提供互济调度空间的方式,提出了一种考虑电力互济特性的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的方法,构建了覆盖电力—水力双重联系的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模型,针对性研发了水位—出力两层离散结构的离散微分动态规划求解方法,将当前基于水力联系的优化调度模式拓展到水力—电力双重联系模式,并以长江干流某梯级水电站为例,经实例测算,优化调度方法可增加梯级水电站发电量4.82×108kW·h,减少弃水量7.91×108m3,可为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提供决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电站 联合优化调度 电力互济特性 离散微分动态规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电力系统不确定优化调度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6
19
作者 林舜江 冯祥勇 +2 位作者 梁炜焜 杨悦荣 刘明波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41,共22页
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出力的不确定性给电力系统优化调度带来很大技术挑战。文中主要介绍了考虑新能源不确定性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后续研究方向展望。首先,重点论述了各种不确定优化调度(UOD)方法,包括随机优化方法、鲁棒... 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出力的不确定性给电力系统优化调度带来很大技术挑战。文中主要介绍了考虑新能源不确定性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后续研究方向展望。首先,重点论述了各种不确定优化调度(UOD)方法,包括随机优化方法、鲁棒优化方法、随机鲁棒优化结合方法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方法。其中,随机优化方法包括场景法、机会约束规划法和近似动态规划法;鲁棒优化方法包括传统鲁棒优化法和分布鲁棒优化法;随机鲁棒优化结合方法包括采样鲁棒优化法和分布鲁棒机会约束规划法。然后,介绍了每一种方法的优化模型形式、模型的转化和求解原理及其优缺点。最后,对UOD的后续重点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包括兼顾多个目标的UOD问题及多目标不确定优化方法、输配系统UOD问题及分布式不确定优化方法、考虑稳定性约束的UOD问题及含常微分方程约束的不确定优化方法、考虑管道传输动态的综合能源系统UOD问题及含偏微分方程约束的不确定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电力系统 不确定优化调度 随机优化 鲁棒优化 近似动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光制氢合成氨系统的多时段可调度域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周步祥 朱文聪 +4 位作者 朱杰 邱一苇 臧天磊 贺革 陈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73,I0013,共15页
为直观描述风光发电制氢合成氨(power-to-ammonia,P2A)系统的柔性负荷调节潜力,计及制氢、合成氨化工过程的负载调控特性,基于动态规划思想和计算几何理论,提出其多时段可调度域(multi-stagedispatchableregion,MSDR)的刻画方法。所提... 为直观描述风光发电制氢合成氨(power-to-ammonia,P2A)系统的柔性负荷调节潜力,计及制氢、合成氨化工过程的负载调控特性,基于动态规划思想和计算几何理论,提出其多时段可调度域(multi-stagedispatchableregion,MSDR)的刻画方法。所提方法将多时段间相互耦合的鲁棒约束变换为“氢缓冲罐贮量–合成氨产率”状态空间中的确定性多面体约束,使得对于可调度域内的任意系统状态,均存在满足完整调度过程安全约束的“制氢流量–氨产率爬坡速率”控制序列,从而实现P2A系统可调度能力的可视化。所提MSDR模型可进一步用于构造多时段鲁棒优化调度,在保证可行性的前提下优化P2A系统的经济收益。最后,基于内蒙古自治区某在建示范工程构造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制氢 绿氨 可调度域 工业负荷调控 动态规划 鲁棒优化 计算几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