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4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verage cluster sizes and cluster size distributions of superfine nickel particles in light media
1
作者 李敬生 杜飞虎 王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3期399-404,共6页
Effects of shear rates on average cluster sizes (ACSs) and cluster size distributions (CSDs) in uni- and bi-systems of partly charged superfine nickel 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 by Brownian dynamics, and clustering p... Effects of shear rates on average cluster sizes (ACSs) and cluster size distributions (CSDs) in uni- and bi-systems of partly charged superfine nickel 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 by Brownian dynamics, and clustering properties in these system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non-polar syste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Ss in bi-polar systems are larger than those in the non-polar systems. In uni-polar systems the behavior of clustering property differs: at the lower ionic concentration (10%), repulsive force is not strong enough to break clusters, but may greatly weaken them. The clusters are eventually cracked into smaller ones only when concentration of uni-polar charged particles is large enough. In this work, the ionic concentration is 2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S and shear rates follows power law in a exponent range of 0.176-0.276. This range is in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ange of experimental data, but it is biased towards the lower limit sligh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ic concentration average cluster sizes cluster size distribution power la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lf Organization Map for Clustering and Classification in the Ecology of Agent Organizations 被引量:3
2
作者 Dimuthu Chandana Kelegama LIU Li-hua LIU Jian-q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0年第1期53-56,共4页
Development of computational agent organizations or “societies” has become the domiant computing paradigm in the arena of Distribut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any foreseeable future applications need agent orga... Development of computational agent organizations or “societies” has become the domiant computing paradigm in the arena of Distribut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any foreseeable future applications need agent organizations, in which diversified agents cooperate in a distributed manner, forming teams. In such scenarios, the agents would need to know each other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interactions. Moreover, agents in such an environment are not statically defined in advance but they can adaptively enter and leave an organization. This begs the question of how agents locate each other in order to cooperate in achieving organizational goals. Locating agents is a quite challenging task, especially in organizations that involve a large number of agents and where the resource avaiability is intermittent. The authors explore here an approach based on self organization map (SOM) which will serve as a clustering method in the light of the knowledge gathered about various agents. The approach begins by categorizing agents using a selected set of agent properties. These categories are used to derive various ranks and a distance matrix. The SOM algorithm uses this matrix as input to obtain clusters of agents. These clusters reduce the search space, resulting in a relatively short agent search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stering classification AGENT organizations AGENT societies self ORGANIZING distributed COMPU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网络下多分布式新能源集群小信号等值建模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林林 苏田宇 +3 位作者 卜海棠 董文凯 谢小荣 王潇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9-78,共10页
分布式新能源与外部电网的动态耦合易对系统小干扰稳定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当前面向多分布式新能源集群的小信号等值建模研究较少,复杂系统稳定分析计算量大、效率低。针对该问题,文中首先通过将新能源机组和负荷等设备导纳模型与电网... 分布式新能源与外部电网的动态耦合易对系统小干扰稳定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当前面向多分布式新能源集群的小信号等值建模研究较少,复杂系统稳定分析计算量大、效率低。针对该问题,文中首先通过将新能源机组和负荷等设备导纳模型与电网节点阻抗矩阵联立,构建了多分布式新能源集群接入系统导纳模型。然后,考虑复杂网络拓扑,根据动态耦合强度对新能源机组进行聚类分群,并基于各机群内机组和电网导纳/阻抗矩阵的相似变换,将各机群聚合为一台机组,得到系统小信号等值表示形式;所得等值模型可有效降低系统稳定分析计算量,且在工况变化时易于重构。最后,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新能源集群 小干扰稳定 等值模型 阻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伏集群优化控制技术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魏联滨 葛磊蛟 +2 位作者 李京京 杜天硕 李小平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19,共10页
推动分布式光伏集群并网是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有效举措之一。然而,强随机性、间歇性的分布式光伏集群分散无序的接入,给电网带来了系统惯量不足、系统强度减弱等系列问题。为此,文中对分布式光伏集群优化控制技术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归... 推动分布式光伏集群并网是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有效举措之一。然而,强随机性、间歇性的分布式光伏集群分散无序的接入,给电网带来了系统惯量不足、系统强度减弱等系列问题。为此,文中对分布式光伏集群优化控制技术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归纳。首先,归纳并阐述分布式光伏集群优化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式及现状;其次,分析不同并网方式之间的差异及大力推广集群并网的原因,及集群划分算法和判据;紧接着,介绍储能和控制等集群优化控制关键技术。最后,考虑实际工程需求,对分布式光伏集群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做了进一步阐述,并基于国内外分布式光伏集群优化控制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分布式光伏集群优化运行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集群优化控制 人工智能 集群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单元异常下的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贾宏杰 张育炜 +3 位作者 肖迁 穆云飞 金昱 陆文标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1-236,共16页
当构网型单元处于限功率运行与故障等工况下,传统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易造成交流子微网母线电压与频率失去支撑,进而导致系统失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构网型单元限功率运行与故障工况的孤岛交直流... 当构网型单元处于限功率运行与故障等工况下,传统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易造成交流子微网母线电压与频率失去支撑,进而导致系统失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构网型单元限功率运行与故障工况的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当子微网构网型单元处于限功率运行或故障工况时,首先,在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变换器控制层,构网型单元将输出功率钳位于最大值或退出运行,跟网型单元通过与互联变换器进行二次协同控制,实现功率的合理分配;其次,在网间互联变换器控制层,与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相连的互联变换器转为构网型控制模式,为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提供母线电压与频率支撑,其余互联变换器按照正常子微网自身剩余容量分担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所需的支撑功率.多工况下的仿真结果表明,当负荷连续增加,构网型单元处于限功率运行工况时,所提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可通过网间互联变换器的变模式运行,实现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交流母线电压与频率的快速恢复、跟网型单元输出功率的精准分配;当构网型单元处于故障工况时,所提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可以有效解决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因交流母线电压与频率失去支撑导致的失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 分布式协同控制 构网型单元 异常运行工况 电压与频率支撑 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计算网络中多核任务卸载调度和资源适配研究
6
作者 李金 樊腾飞 +2 位作者 高红亮 刘科孟 谢虎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4,共6页
为解决边缘计算网络任务卸载中的问题,对移动边缘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设计边缘节点计算分布式架构,参考量子粒子群算法和容器技术,形成基于边缘网关架构的任务卸载优化策略;对优化策略进行仿真实验,通过改变计算任务规模以及计算任务大小... 为解决边缘计算网络任务卸载中的问题,对移动边缘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设计边缘节点计算分布式架构,参考量子粒子群算法和容器技术,形成基于边缘网关架构的任务卸载优化策略;对优化策略进行仿真实验,通过改变计算任务规模以及计算任务大小,分析任务卸载时延和耗能。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有效降低任务卸载时延和耗能,实现边缘节点资源的充分利用,达到资源的良好适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节点 边缘计算集群 分布式架构 任务卸载 资源适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光伏集群控制的主动配电网电压优化策略
7
作者 蒋春容 朱博汶 +2 位作者 周旭峰 陆佳妮 曾艾东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8-200,共13页
对于因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主动配电网引发的电压越限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光伏集群控制的主动配电网电压优化策略。首先,在日前阶段以经济性为目标,确定日内阶段的可平移负荷量、有载调压变压器挡位以及离散无功补偿设备出力... 对于因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主动配电网引发的电压越限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光伏集群控制的主动配电网电压优化策略。首先,在日前阶段以经济性为目标,确定日内阶段的可平移负荷量、有载调压变压器挡位以及离散无功补偿设备出力。然后,基于日前阶段调控结果计算近似电压灵敏度,并采用K-means算法,依据集群综合指标划分集群。最后,日内阶段按照集群调节特性,以集群内部网损最小或节点电压偏差最小为目标进行滚动集群自律优化,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进行集群间协同优化。在IEEE 33节点系统上实施该策略,考虑多种天气及不同调控策略进行电压调控效果对比,结果表明:日前集中优化后节点电压处在限值范围内且不越限,日内集群滚动优化后电压偏移量进一步降低,晴天情况下电压偏移量不超过3%。算例结果验证了所提优化策略可以有效保证电压质量,并提高配电网运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集群控制 集群自律 群间协同 电压偏差 主动配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景模糊聚类和多主体演化博弈的主动配电网协同规划
8
作者 黄悦华 涂金童 +3 位作者 陈庆 张磊 张子豪 夏磊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66,共15页
针对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与多运营主体利益冲突导致主动配电网规划结果的局限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场景模糊聚类和多主体演化博弈的主动配电网协同规划方法。首先,针对风光数据特征提出一种基于FCM聚类的典型场景与双层极端场景生成方法,... 针对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与多运营主体利益冲突导致主动配电网规划结果的局限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场景模糊聚类和多主体演化博弈的主动配电网协同规划方法。首先,针对风光数据特征提出一种基于FCM聚类的典型场景与双层极端场景生成方法,得到全年风光典型日场景与极端场景;然后,建立考虑源、网、荷、储多市场主体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分布式电源运营商、配电网运营商、储能运营商以及电力用户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并提出演化博弈方法对规划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IEEE 33节点配电网系统对所提方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提升主动配电网供电稳定性的同时兼顾了多主体利益且更加趋近于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模糊聚类 多市场主体 演化博弈 协同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分布式光伏-EV互补系统智能调度
9
作者 陈宁 李法社 +3 位作者 王霜 张慧聪 唐存靖 倪梓皓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4-1463,共10页
针对分布式光伏与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大规模接入电网将对电力系统造成冲击的问题,通过建立分布式光伏-EV互补调度模型,以平抑光伏并网波动、增加EV用户经济性为目标,考虑光伏出力的随机性、负荷功率波动、EV接入时间及电量... 针对分布式光伏与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大规模接入电网将对电力系统造成冲击的问题,通过建立分布式光伏-EV互补调度模型,以平抑光伏并网波动、增加EV用户经济性为目标,考虑光伏出力的随机性、负荷功率波动、EV接入时间及电量随机性、实时电价、电池老化成本等因素,提出采用梯度随机扰动的改进型近端策略优化算法(gradient random perturbation-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 algorithm,GRP-PPO)进行求解,通过对模型目标函数的调整,得到基于不同优化目标的2种实时运行策略。通过算例可知,实时调度策略可有效地平抑并网点功率波动,调度效果较传统PPO算法提高了3.48%;策略一以用户的出行需求及平抑并网点功率波动为首要目标,能够保证用户的24h用车需求,同时并网点功率稳定率达到91.84%;策略二以用户经济效益为首要优化目标,全天参与调度的EV收益可达82.6元,可起到鼓励用户参与调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电动汽车 V2G 深度强化学习 实时调度 近端策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尺度下中国数字企业的时空分布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10
作者 刘修岩 王雨昕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7,共13页
基于2002-2020年中国数字企业空间分布数据,在城市群视角下分析了数字企业的时空分布格局。泰尔指数表明,城市群间数字企业分布的均衡性差异显著,受核心区域的吸引力、外围区域的承载能力、政策引导及基础设施完善度等多重因素影响。京... 基于2002-2020年中国数字企业空间分布数据,在城市群视角下分析了数字企业的时空分布格局。泰尔指数表明,城市群间数字企业分布的均衡性差异显著,受核心区域的吸引力、外围区域的承载能力、政策引导及基础设施完善度等多重因素影响。京津冀城市群的数字企业分布展现长期单核主导的情形,而长三角城市群的企业空间格局正逐步由单核集聚向多中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则依托广州与深圳“双核驱动”,展现出较强的流动性和外延潜力,外围城市的吸引力逐渐显现。相比之下,成渝城市群的数字企业分布不均衡性较高,成都市与重庆市“双核”作用凸显,而次级城市的承载能力较弱。研究结果揭示了数字企业空间分布的规律,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企业 空间分布 集聚 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群划分的主动配电网电压无功两阶段鲁棒控制策略
11
作者 李晓波 谢剑锋 张世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058-7071,I0004,共15页
针对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显著不确定性导致配电网电压越限频繁和集中优化调度困难的问题,该文考虑配电网可调无功资源配置情况,提出一种基于集群划分的配电网两阶段鲁棒电压无功控制策略。首先,计及节点可调无功容量构建综合电气距离模... 针对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显著不确定性导致配电网电压越限频繁和集中优化调度困难的问题,该文考虑配电网可调无功资源配置情况,提出一种基于集群划分的配电网两阶段鲁棒电压无功控制策略。首先,计及节点可调无功容量构建综合电气距离模块度指标,设计保证节点间物理连通约束的遗传算法适应度函数,完成对配电网的集群划分;并以各集群电压偏差为指标制定配电网集群无功调压策略;然后,以配电网网损及主网购电成本为目标函数,构建随机加权鲁棒集,建立多时间尺度下二阶锥鲁棒集群无功调压模型,并基于强对偶理论和列与约束生成算法对模型进行转化和求解;最后,在IEEE 33节点配电网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集群无功调压策略能够有效消除节点电压越限,减少受控设备数量,提高求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配电网 集群划分 鲁棒优化 电压无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A-RL算法的分布式能源集群调度方法
12
作者 程小华 王泽夫 +2 位作者 曾君 曾婧瑶 谭豪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目前对于分布式能源集群调度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单一场景,同时也缺少高效、准确的算法。该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进化算法经验指导的深度强化学习(EA-RL)的分布式能源集群多场景调度方法。分别对分布式能源集群中的电源、储能、负... 目前对于分布式能源集群调度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单一场景,同时也缺少高效、准确的算法。该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进化算法经验指导的深度强化学习(EA-RL)的分布式能源集群多场景调度方法。分别对分布式能源集群中的电源、储能、负荷进行个体建模,并基于个体调度模型建立了包含辅助调峰调频的多场景分布式能源集群优化调度模型;基于进化强化学习算法框架,提出了一种EA-RL算法,该算法融合了遗传算法(GA)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算法,以经验序列作为遗传算法个体进行交叉、变异、选择,筛选出优质经验加入DDPG算法经验池对智能体进行指导训练以提高算法的搜索效率和收敛性;根据多场景调度模型构建分布式能源集群多场景调度问题的状态空间和动作空间,再以最小化调度成本、最小化辅助服务调度指令偏差、最小化联络线越限功率以及最小化源荷功率差构建奖励函数,完成强化学习模型的建立;为验证所提算法模型的有效性,基于多场景的仿真算例对调度智能体进行离线训练,形成能够适应电网多场景的调度智能体,通过在线决策的方式进行验证,根据决策结果评估其调度决策能力,并通过与DDPG算法的对比验证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对训练完成的智能体进行了连续60d的加入不同程度扰动的在线决策测试,验证智能体的后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能源集群 深度强化学习 进化强化学习算法 多场景一体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集群地理分布的影响机制--供应商与客户双视角
13
作者 卢宏亮 李舒慧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90,共12页
数字经济浪潮势不可挡,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打破区域封闭性与孤立性从而优化产业集群地理布局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集群地理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①企业数字化... 数字经济浪潮势不可挡,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打破区域封闭性与孤立性从而优化产业集群地理布局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集群地理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①企业数字化可促进产业集群拓宽地理分布,避免物理时空约束;②机制分析发现,企业能通过数字化转型更好地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提升跨界融合能力以打破产业集群地域限制;③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集群地理分布的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和所在地市场化水平较高的样本中更显著。因此,应把握数字时代发展机遇,重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增强产业协作柔性,助力产业集群稳链强链,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产业集群地理分布 信息披露质量 范围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尔可夫聚类的隐私高维数据发布方法
14
作者 刘卓群 龙士工 +1 位作者 张珺铭 刘光源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3,共7页
针对现有差分隐私的方法在处理高维数据发布时面临计算成本高、数据精度低和中心服务器不可信任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马尔可夫聚类的隐私高维数据发布方法MCL-LDP。基于在用户本地实现对用户数据的隐私保护,中心服务器接收到用户本地化... 针对现有差分隐私的方法在处理高维数据发布时面临计算成本高、数据精度低和中心服务器不可信任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马尔可夫聚类的隐私高维数据发布方法MCL-LDP。基于在用户本地实现对用户数据的隐私保护,中心服务器接收到用户本地化差分隐私保护的数据后,构建无向依赖图矩阵表示高维数据的复杂的属性关联性,基于马尔可夫聚类将高维数据属性集分割成多个低维属性簇,利用EM算法计算低维属性簇和重叠属性簇的边缘分布、估计原始数据的联合分布,通过采样合成新的数据集进行发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在发布高维数据集上有较好的精度、较少的迭代次数和较高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维数据 本地化差分隐私 马尔可夫聚类 数据发布 联合分布估计 属性关联性 数据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峰丛洼地内涝滞洪的分布式岩溶水文模型
15
作者 陈立华 杨文哲 +1 位作者 陈航 黄文举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6-656,共11页
峰丛洼地内涝滞洪是岩溶流域水循环的关键环节。针对岩溶流域水文模型刻画峰丛洼地滞洪过程的不足,提出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洼地内涝滞洪模拟方法,构建考虑滞洪影响的分布式新安江岩溶(DK-XAJ-DF)水文模型,以刁江流域为研究区,开展流域... 峰丛洼地内涝滞洪是岩溶流域水循环的关键环节。针对岩溶流域水文模型刻画峰丛洼地滞洪过程的不足,提出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洼地内涝滞洪模拟方法,构建考虑滞洪影响的分布式新安江岩溶(DK-XAJ-DF)水文模型,以刁江流域为研究区,开展流域内部龙头峰丛洼地内涝滞洪及河口、马陇水文站的逐小时径流模拟。结果表明:龙头洼地逐小时滞洪量模拟确定性系数达0.90,相对洪量误差为0.77%;验证期河口站与马陇站逐小时径流模拟确定性系数分别为0.85和0.89,相对径流总量误差分别为3.0%和-4.4%;相较原模型,改进后的模型将马陇站的洪峰流量与峰现时间的合格率分别从65%与70%提升至70%与80%。DK-XAJ-DF模型通过量化滞洪效应提升了岩溶区洪水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 内涝滞洪 分布式岩溶水文模型 岩溶区 峰丛洼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属性相关度的分类数据子空间聚类
16
作者 庞宁 任彦豪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86-2192,共7页
针对分类数据,利用属性相关性与属性值的分布特征,提出一种子空间聚类算法。该算法采用基于互信息和联合熵的属性相关性度量方法,结合各属性值的分布特征,细化了属性子空间的度量粒度;以最大化簇内数据相似度为聚类目标,引入属性值作用... 针对分类数据,利用属性相关性与属性值的分布特征,提出一种子空间聚类算法。该算法采用基于互信息和联合熵的属性相关性度量方法,结合各属性值的分布特征,细化了属性子空间的度量粒度;以最大化簇内数据相似度为聚类目标,引入属性值作用力的概念,强化了关键属性值对簇内数据的紧凑作用,加快聚类迭代速度。在人工数据集和UCI数据集上,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可伸缩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性相关度 属性值权重 子空间聚类 分类数据 属性值作用力 互信息 频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分布式光伏群调群控的数字孪生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瑞天 姚丽娟 武昕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3-603,I0061-I0063,共14页
分布式光伏与数字孪生理念相结合,是应对大规模并网光伏群控挑战的有效方法,也是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该文提出一种面向分布式光伏群调群控的数字孪生方法,拟从光伏一致性表征、孪生模型重建、功率推演预测3个方面支撑孪生... 分布式光伏与数字孪生理念相结合,是应对大规模并网光伏群控挑战的有效方法,也是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该文提出一种面向分布式光伏群调群控的数字孪生方法,拟从光伏一致性表征、孪生模型重建、功率推演预测3个方面支撑孪生系统构建。基于K-means算法提出光伏一致性表征方法,利用皮尔逊系数加权构造气象因子与光伏并网节点的电压灵敏度作为指标,对配电网电压影响相似的光伏进行聚类;以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SFM)为原理提出基于加速稳健特征(speeded up robust features,SURF)算法的高质量相机位姿估计方法与低误差稀疏点云重建方法,再结合多视角立体视觉(multiple view stereo,MVS)原理提出点云稠密化方案,形成基于SFM-MVS的高保真光伏模型重建算法;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short term memory,LSTM)网络提出光伏短期功率预测方法,利用皮尔逊系数加权处理输入的光照、温度数据,并提出残差补偿机制和物理意义约束两部分提高预测结果准确性。文章最后通过实验,验证集群划分的合理性、光伏模型重建优越性以及功率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分布式光伏 三维重建 集群聚类 功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动汽车与分布式光伏协同的配电网集群划分与运行调度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楷 王景钢 +3 位作者 王卉 孙健 柯德平 徐箭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3,38,共10页
随着高比例、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并网以及电动汽车的普及,如何发挥电动汽车灵活性、实现配电网分布式光伏与本地电动汽车负荷灵活性资源的友好协调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提出了考虑电动汽车与分布式光伏协同的配电网集群划分与... 随着高比例、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并网以及电动汽车的普及,如何发挥电动汽车灵活性、实现配电网分布式光伏与本地电动汽车负荷灵活性资源的友好协调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提出了考虑电动汽车与分布式光伏协同的配电网集群划分与运行策略。首先,建立电动汽车可调充电功率灵活性聚合模型,提出基于Louvain算法的改进模块度指标配电网分布式集群划分方法;其次,基于历史数据信息生成电动汽车多时间尺度充电场景,提出考虑电动汽车充电灵活性的分布式集群协同优化模型;最后,采用同步交替方向乘子法(synchronous alternating direction multiplier method,SADMM)实现各集群优化模型的分布式求解。仿真结果表明,利用电动汽车充电灵活性参与配电网协同运行可有效提高分布式光伏利用率,并且在满足电动汽车用户充电需求的同时保证了配电网电压运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电动汽车 集群划分 协同优化 同步交替方向乘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山区梯田撂荒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钊骏 李升发 +5 位作者 李秀彬 宋军 杜建会 黄康 高子雅 许承祐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8-287,共10页
梯田是山区重要的耕地资源,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梯田撂荒现象愈发显著,揭示梯田撂荒的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机制能为山区梯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该研究构建分布特征指标体系,采用平均最近邻指数、独立样本T检验和二元logist... 梯田是山区重要的耕地资源,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梯田撂荒现象愈发显著,揭示梯田撂荒的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机制能为山区梯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该研究构建分布特征指标体系,采用平均最近邻指数、独立样本T检验和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基于土地边际化理论揭示梯田撂荒的分布特征、聚集模式、邻域效应与影响因素,并从“成本—收益”视角总结梯田撂荒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梯田撂荒具有明显的地形和区位梯度分布特征,坡度、高程和耕作高差越大,耕作距离、到最近道路距离越远,且离林地越近的梯田更容易遭到撂荒。2)耕作梯田与撂荒梯田的平均最近邻指数分别为0.295和0.349,两者均具有聚集特性,其中撂荒梯田的聚集程度较低。3)相较于撂荒坡耕地,撂荒梯田具有更强的邻域效应,在距撂荒地10m范围内梯田撂荒率超过60%。4)在地块尺度上,梯田是否撂荒受到梯田地块禀赋的影响,其中地形条件、耕作距离、形状指数等变量与梯田撂荒呈现正相关,梯田质量、地块连片度等变量与梯田撂荒呈现负相关。梯田撂荒的根本原因是城市化导致的农业务工成本上升,而梯田的地块禀赋会影响耕作的成本与收益进而促使农户做出撂荒决策,同时撂荒梯田的邻域效应将形成负反馈机制进一步促使梯田撂荒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边际化 梯田撂荒 分布特征 聚集特征 邻域效应 影响机制 粤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地铁车站大尺寸构件光纤监测与裂纹识别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洪成雨 黎宏 +2 位作者 饶伟 陈湘生 雷振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9-510,共12页
为研究地铁地下车站大尺寸装配式构件在拼装过程中的应变特征与裂纹识别问题,以某装配式地铁车站工程为研究背景,针对大尺寸构件拼装过程中的分布式光纤(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ystem,DFOS)监测开展研究,提出主成分层次聚类模型(PCA-... 为研究地铁地下车站大尺寸装配式构件在拼装过程中的应变特征与裂纹识别问题,以某装配式地铁车站工程为研究背景,针对大尺寸构件拼装过程中的分布式光纤(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ystem,DFOS)监测开展研究,提出主成分层次聚类模型(PCA-HC),融合多个应变分布参数,对裂纹区域应变分布进行特征识别,并开展现场底板拼装裂纹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DFOS获取的应变特征,拼装顶板时受拉区平均应变增长率为105.42%,受压区平均应变增长率为110.27%。就底板而言,顶板拼装对其变形影响最大。2)DFOS清晰地反映了裂纹应变异常信号,拼装过程中底板与支撑结构接触处出现裂纹,建议增大支座与拼装构件的接触面积,以减小拼装施工对结构应力/应变集中的影响。3)PCA-HC模型相互融合的降维、特征提取和层次化聚类方法有效识别了裂纹潜在特征,实现了大尺寸装配式构件的裂纹自动化识别与分类,为保障地铁车站大尺寸装配式结构安全施工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预制拼装结构 分布式光纤 裂纹识别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