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动译者行为研究向纵深发展 被引量:4
1
作者 许钧 周领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许钧教授在“第四届译者行为研究论坛”上的开幕辞,第二部分为周领顺教授以译者行为理论构建者的身份,对本次论坛、其本人的研究路线和努力方向,以及译学界所展示的新视角和拓展的新路径所作的述评。两部分... 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许钧教授在“第四届译者行为研究论坛”上的开幕辞,第二部分为周领顺教授以译者行为理论构建者的身份,对本次论坛、其本人的研究路线和努力方向,以及译学界所展示的新视角和拓展的新路径所作的述评。两部分内容均指向译者行为研究,旨在推动译者行为研究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届译者行为研究论坛 译者行为研究 新发展 译者行为理论 新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应用能否促进产学研合作——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常洪 王海艳 郭嘉琦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8-47,共10页
基于2016—2022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从开放悖论视角考察企业区块链应用对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并结合非正式制度和动态能力理论剖析信任的中介作用以及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①企业区块链应用能促进产学研合作,... 基于2016—2022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从开放悖论视角考察企业区块链应用对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并结合非正式制度和动态能力理论剖析信任的中介作用以及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①企业区块链应用能促进产学研合作,且在大企业、国有企业和衰退期企业中更为显著;②机制检验表明,企业区块链应用主要通过信任增强效应,推动产学研合作;③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借助区块链不仅可以构建陌生人关系网络内的信任机制,而且在熟人关系网络中更能实现情感信任与数字信任的双重加固,从而有力助推产学研合作;④吸收能力能增强企业区块链应用与产学研合作之间的关系,且该调节作用部分通过信任增强效应实现。研究结论为数字化时代下区块链应用驱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应用 产学研合作 开放悖论 非正式制度视角 动态能力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学”的学理基础与核心理论辨析
3
作者 龙先琼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2,共9页
开展“中华民族学”研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应当遵循学科建设的规范,体现学科建设的理论结构要求。“中华民族学”研究及其学科建设要围绕学理基础、核心理论、相关理论等三个理论结构层次展开。马克思主义唯物... 开展“中华民族学”研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应当遵循学科建设的规范,体现学科建设的理论结构要求。“中华民族学”研究及其学科建设要围绕学理基础、核心理论、相关理论等三个理论结构层次展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关于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论是“中华民族学”的学理基础,从研究对象属性、研究内容取向和研究的方法论要求三个方面提供了“中华民族学”研究的学理依据。要从学科建构的理论结构逻辑上阐明什么是中华民族、什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什么是“中华民族学”,重点说明“中华民族学”的学理基础、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理论与方法、学科定位和学科属性等学科的基本问题,构建“中华民族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中华民族具有历史发展性、民族实体性和多元一体性的特征。要从内涵要义与外延要素的结合上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学”既要遵循民族学研究的理论规范,又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特色,同时,还应揭示“中华民族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视域 “中华民族学” 学理基础 核心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我国成品油价格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4
作者 冯笑含 张文松 +2 位作者 张睿 张雪 汪家源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9-182,共14页
考虑到我国成品油价格制定机制的复杂性和非透明性,通过扎根方法结合多源流理论框架,认为问题源流(经济走向、不可抗力)、政策源流(市场供需、政策调控)及政治源流(地缘政治、负面情绪)之间的交互与耦合会造成政策之窗的开启,从而引发... 考虑到我国成品油价格制定机制的复杂性和非透明性,通过扎根方法结合多源流理论框架,认为问题源流(经济走向、不可抗力)、政策源流(市场供需、政策调控)及政治源流(地缘政治、负面情绪)之间的交互与耦合会造成政策之窗的开启,从而引发我国成品油价格的调整。运用fsQCA方法探索六大因素之间的内在协同效应并绘制不同阶段下我国成品油价格影响的组态路径。结果表明,我国成品油价格长期走向受到问题源流与政策源流的共同影响,短期波动受到问题源流与政治源流的共同影响,而政策调控是稳定我国成品油市场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品油价格 扎根理论 多源流理论 组态视角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制度理论流派对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的解释差异与观点弥合——一个整合性综述框架
5
作者 李杨 许庆瑞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1-160,共10页
制度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从制度理论视角解读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特征是创新管理研究关注的重点。随着相关研究数量持续增长,该领域呈现理论起点多元化、研究层次单一化趋势,导致不同研究间缺乏理论对话、系统性联系不... 制度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从制度理论视角解读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特征是创新管理研究关注的重点。随着相关研究数量持续增长,该领域呈现理论起点多元化、研究层次单一化趋势,导致不同研究间缺乏理论对话、系统性联系不强等问题,无法充分解释相同制度环境中企业创新能力发展方向异质化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制度研究领域不同理论流派的创新能力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剖析现有研究解释力不足的具体表现与理论根源,并寻求更具包容性的理论视角。因此,从创新能力发展的动态性和独特性入手,提出创新能力发展的两个维度与4个方向,重点探讨不同流派的制度研究在剖析创新能力发展特征上的优势与局限。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制度逻辑观为元理论,开展后续制度与创新能力发展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理论意义,分析制度逻辑观与创新能力理论发展研究相结合的理论接口,并从理论构建机遇与情境化研究机遇两个方面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 能力发展 动态性 独特性 制度理论 制度逻辑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差异化视角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肖焕云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5,共8页
从区域差异化的视角出发,分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探索。在理论研究方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架构,包括生态产品供给模式及价值转化模式,针对具有公共产品特性的生态产品,提出政府应承担主导供给责任,并将生态系统... 从区域差异化的视角出发,分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探索。在理论研究方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架构,包括生态产品供给模式及价值转化模式,针对具有公共产品特性的生态产品,提出政府应承担主导供给责任,并将生态系统功能的保护置于优先地位等。在实践探索方面,探讨不同地区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的创新实践,部分地区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等方式,推动生态产品价值的显性化和市场化;其他地区通过生态产业、碳汇交易等模式实现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进而提出,各地要因地制宜,创新生态产品产业转化模式,打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壁垒,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差异化视角 生态产品价值 实现的理论 实践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视角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获取阶段层次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冯薇 石庆功 王子健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80,共9页
公众需求处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全流程的核心地位。文章从公众视角出发,对福州、长沙、兰州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受众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公众获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过程可以分为认知接受阶段、行... 公众需求处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全流程的核心地位。文章从公众视角出发,对福州、长沙、兰州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受众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公众获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过程可以分为认知接受阶段、行为惯性阶段、意识驱动阶段三个层次,三个阶段分别受到身份认知、概念认知、途径认知、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数字平台建设水平、公众数字素养水平、服务供给、意见反馈等八个关键因素的影响。未来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要科学配置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以打破空间限制,科学规划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投入量,构建全方位政社联动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打造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互动式供给的良性循环,重视老年群体数字文化供给问题以减少服务获取不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公众视角 公共文化服务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技术观 被引量:7
8
作者 安涛 朱守业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9,共7页
技术工具论是一种社会大众广为接受的技术观,也是当前教育中的主流技术观。工具论是主客二元认识论的产物,它强调技术功能,把技术看作一种价值中立的工具,但忽视了人和教育情境的因素。技术工具论的膨胀会消解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引发教... 技术工具论是一种社会大众广为接受的技术观,也是当前教育中的主流技术观。工具论是主客二元认识论的产物,它强调技术功能,把技术看作一种价值中立的工具,但忽视了人和教育情境的因素。技术工具论的膨胀会消解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引发教育活动的程序化,导致教育技术应用的低效。哲学研究范式的实践转向产生了新的技术观,实践理论阐述了人的实践具有日常性、关系性、过程性和微观性的特征,并能揭示教育技术“实际上是怎么样的”。教育技术实践观有助于我们展示“人—技术—教育”的教育技术关系,以及情境化、动态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技术实践过程,从而能打开教育技术实践的黑箱。教育技术实践观能助力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逻辑转变,关注微观层面的教育技术活动,打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公里”,从而赋能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探索中国式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观 工具论 实践理论 教育技术 教育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研究风险与受益的评估框架构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余中光 陈虎 盛艾娟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3,共7页
目的当前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主要依靠经验来分析临床研究风险与受益,缺乏风险与受益评估框架。方法采用扎根理论法对国内29名伦理审查工作者进行访谈分析,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选择式编码,构建中国临床研究风险与受益框架;采用N... 目的当前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主要依靠经验来分析临床研究风险与受益,缺乏风险与受益评估框架。方法采用扎根理论法对国内29名伦理审查工作者进行访谈分析,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选择式编码,构建中国临床研究风险与受益框架;采用NVivo11软件对资料进行存储、整理、编码和分析。结果基于中国国情提出了临床研究风险与受益框架,临床研究风险由生理风险、心理风险、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构成,研究受益由研究参与者受益和社会受益构成。结论系统阐述临床研究风险与受益内涵,构建适用于中国的临床研究风险与受益框架,在理论研究方面具有一定创新性,也为研究人员、伦理委员会评估临床研究的风险和潜在受益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风险 受益 扎根理论 伦理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内涵、基础与路径 被引量:5
10
作者 孔祥智 赵雪娇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140,共10页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明确了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向。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等目标相辅相成,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手段与前提。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及对恰亚诺夫的农民经...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明确了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向。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等目标相辅相成,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手段与前提。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及对恰亚诺夫的农民经济理论的辩证思考与总结可知,现代化大产业切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关于现代农业的方向判断,又充分吸收了恰亚诺夫的小农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一步分析比较中国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发展情况可知,当下中国农业产业发展还存在许多弱势和短板,要将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需要进一步落实“大农业”、实施“大科技”、贯彻“大开放”、践行“大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现代化大产业 大农业观 农业产业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 劳动消费均衡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时间洞察力的质性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傅安国 温鹏程 +1 位作者 吴娜 岳童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时间洞察力是个体精准把控时间的品格。当前,西方学者对时间洞察力的概念化与研究均含糊不清,国内学者的客位化研究取向亦难以触及中国人时间洞察力的实质。文章以中国人的时间洞察力为切入点,采用基于深度访谈的扎根理论方法,运用访谈... 时间洞察力是个体精准把控时间的品格。当前,西方学者对时间洞察力的概念化与研究均含糊不清,国内学者的客位化研究取向亦难以触及中国人时间洞察力的实质。文章以中国人的时间洞察力为切入点,采用基于深度访谈的扎根理论方法,运用访谈精英的取样策略,构建出中国人时间洞察力的三维结构模型。在中国人的时间洞察力中,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有机整合的,个体在心理时间的往返回荡中扫描而生成历史理性并用来指导实践,进而构建出一种可以克服“理想”与“现实”矛盾的人文时间。中国人的时间洞察力有一套极为独特的思考,认为历史会遵循某种规律(即“势”)而向前推进,掌握时机(时点)、把握火候(时距)并遵从规律(时序)便能因势利导获取成功。个人的生命时间虽然有限,但是主动参与群体共业可以创造出“超时间”的意义,继而创造其生命永恒不朽之价值。这种升华生命情感的超时间观,可能是疗愈现代时间病症的儒家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洞察力 人文时间取向 超时间观念 现代时间病症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肾论治甲状腺癌术后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瑞燕 王萍 +4 位作者 郭盼盼 陈继东 王书玓 颜焱 燕树勋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3-817,共5页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西医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碘-131治疗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等,经西医基础治疗后常会出现许多不适症状,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这些症状。文章分析了甲状...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西医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碘-131治疗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等,经西医基础治疗后常会出现许多不适症状,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这些症状。文章分析了甲状腺癌术后的病因病机,从肾的生理功能着手,阐明了甲状腺癌术后从肾论治的理论依据,介绍了从肾论治甲状腺癌术后的辨证分型、治法治则、方药及加减,为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癌术后不适症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肾论治 中医 甲状腺癌术后 石瘿 肿瘤 病因病机 理论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的职业教育项目教学观——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肖依晨 李德方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1,共8页
数字化技术在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法革新的同时,也对职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数字化时代的职业教育项目教学观是在数字化技术支持下,以具身认知理论为基础,对职业教育项目教学目标、过程、评价的一种新的理解和新的理念。其具体表现为... 数字化技术在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法革新的同时,也对职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数字化时代的职业教育项目教学观是在数字化技术支持下,以具身认知理论为基础,对职业教育项目教学目标、过程、评价的一种新的理解和新的理念。其具体表现为: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石的生成性教学目标、以数字化技术为桥梁的动态性教学过程、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的增值性教学评价。基于数字化时代项目教学观的实践转向,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强调学生身体认知,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提供多模态技术条件,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采集课堂实时数据,开展具身化的教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具身认知理论 项目教学 教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平视角的交叉效率集结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兴贤 左文进 +2 位作者 王应明 王盼盼 王仁杰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9-610,共12页
针对数据包络分析(DEA)交叉效率的集结问题,基于公平视角提出了一种考虑公平感知的后悔交叉效率集结方法。用后悔理论描述决策者的后悔厌恶心理,构建后悔-欣喜矩阵;采用区间型交叉效率模型计算后悔公平感知效用;用构建的交叉效率集结权... 针对数据包络分析(DEA)交叉效率的集结问题,基于公平视角提出了一种考虑公平感知的后悔交叉效率集结方法。用后悔理论描述决策者的后悔厌恶心理,构建后悔-欣喜矩阵;采用区间型交叉效率模型计算后悔公平感知效用;用构建的交叉效率集结权重分配模型,计算考虑公平感知的后悔区间交叉效率;通过引入反映决策者心理偏好的参数,综合后悔区间交叉效率的下限和上限形成综合感知效率。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 交叉效率评估 公平视角 后悔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报监督制度形成的动因分析--基于“五眼联盟”国家制度现象的考察
15
作者 康泽华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5,共7页
[研究目的]情报监督制度是情报工作高效合法运行的规范保证,构建情报监督制度需要了解制度形成的动因,通过观察“五眼联盟”国家的制度形成现象,理解情报监督制度形成的制约和驱动要素,既可以夯实研究的理论基础,也有助于实践中推进制... [研究目的]情报监督制度是情报工作高效合法运行的规范保证,构建情报监督制度需要了解制度形成的动因,通过观察“五眼联盟”国家的制度形成现象,理解情报监督制度形成的制约和驱动要素,既可以夯实研究的理论基础,也有助于实践中推进制度构建。[研究方法]利用文献研究、案例讨论的方法分析制度形成动因,并利用资料实证的方法对研究观点进行检验。[研究结论]研究表明,将情报监督制度置于中观层面有助于理解情报监督制度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形成动因:宏观的规范—认知视角下,情报监督制度的形成受到来自国际盟友的规范压力和现代社会的观念压力影响;微观的结构—能动视角下,面向情报机构的监测激励机制和面向决策者的决策需求评估机制共同驱动了情报监督制度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监督 监督制度 情报工作 形成动因 规范—认知视角 结构—能动视角 委托代理理论 历史制度主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与生物学的对话:常乃惪生物史观新探
16
作者 陈娇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5,共7页
常乃惪批判地吸收了生物学、物理学和赫胥黎等人的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物史观。其生物史观的要义包括四点: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人类的历史,人类历史不能超出生物学公例的范围;重视对“关系”和“组织”的探究;以变动的眼光看待万物运... 常乃惪批判地吸收了生物学、物理学和赫胥黎等人的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物史观。其生物史观的要义包括四点: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人类的历史,人类历史不能超出生物学公例的范围;重视对“关系”和“组织”的探究;以变动的眼光看待万物运行;事物的发展不是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而是在肯定之中包含着否定。生物史观虽从生物学的观点看待历史,但却从生物学升华到了历史哲学的层面。常乃惪认为单纯记录历史现象不能称为史学,史学是时代命题,映照一代思想,须表现一种意义。一种史观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它的哲学水准,还要看它在历史解喻上的成绩。常乃惪的中国文化史阶段论、“文化病”学说和社会生成理论颇能表现其生物史观的特点。他将文化改造看作核心内容,不愧为民国时期启蒙和救亡运动的一种新尝试,但无法推动社会的变革,反映出民国时期学者救亡的努力与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乃惪 生物史观 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孟姜女故事研究看顾颉刚的古史观念
17
作者 李政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5,共7页
孟姜女故事研究不是“层累”说的促成因素,而是顾颉刚在提出“层累”说以后,为深化其“故事眼光”以更好地解释古史演变,才展开的个案研究。孟姜女故事研究确实深化了顾颉刚的“故事眼光”,并对其古史观念产生了两方面影响:一是推动其... 孟姜女故事研究不是“层累”说的促成因素,而是顾颉刚在提出“层累”说以后,为深化其“故事眼光”以更好地解释古史演变,才展开的个案研究。孟姜女故事研究确实深化了顾颉刚的“故事眼光”,并对其古史观念产生了两方面影响:一是推动其研究旨趣在“辨真伪”和“穷流变”之间,进一步偏向了后者;二是让顾颉刚认识到在古史演变中,还存在由共时性多元地域文化向历时性一元叙事转化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孟姜女故事 古史辨 故事眼光 层累说 古史观念 地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事实思维两大理论:范例说和目标-指向说 被引量:33
18
作者 陈俊 贺晓玲 张积家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6-422,共7页
反事实思维是个体对不真实的条件或可能性进行替换的一种思维过程。该文通过综合国外许多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反事实思维的定义、分类以及反事实思维的两大理论:范例说和目标-指向说。范例说认为反事实思维的激发是自动化过程,影响... 反事实思维是个体对不真实的条件或可能性进行替换的一种思维过程。该文通过综合国外许多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反事实思维的定义、分类以及反事实思维的两大理论:范例说和目标-指向说。范例说认为反事实思维的激发是自动化过程,影响反事实思维产生的因素包括:正常性、结果的效价、与替代结果的接近性、前提的突变性和前提的突出性。目标-指向说则认为反事实思维的激发过程同样受目标、情绪控制、态度等认知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事实思维 范例说 目标-指向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进化哲学视角下运动项目分群教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5
19
作者 兰彤 李杰凯 +2 位作者 任纪飞 秦冲 张云鹏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9-82,共4页
在广义进化哲学视角下,从类群运动技能习得规律的相似性出发,归纳类群运动项目种系发生时的核心要素,构建以自主适应和博弈适应为标志的分群教学理论体系。将运动项目分为四大亚类:动作顺序的程序性适应类群;动作与环境的非程序性适应类... 在广义进化哲学视角下,从类群运动技能习得规律的相似性出发,归纳类群运动项目种系发生时的核心要素,构建以自主适应和博弈适应为标志的分群教学理论体系。将运动项目分为四大亚类:动作顺序的程序性适应类群;动作与环境的非程序性适应类群;直接博弈适应类群;间接博弈适应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进化 分群教学理论 群体 构建 哲学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理论、C原则与中国管理哲学 被引量:31
20
作者 成中英 晁罡 +1 位作者 姜胜林 岳磊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36,共15页
理性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是管理哲学的2个极端。从这2个极端的区别来看,必须要认识这样一个创造性原则(即"C原则"):把着眼整体、把握全局的理念应用到管理领域的方方面面,正如我们必须利用自己的全部知识和价值储备——这些知... 理性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是管理哲学的2个极端。从这2个极端的区别来看,必须要认识这样一个创造性原则(即"C原则"):把着眼整体、把握全局的理念应用到管理领域的方方面面,正如我们必须利用自己的全部知识和价值储备——这些知识和价值观在复杂文化背景下是相互作用的——来作出每一个抉择一样。"C原则"强调管理是人类改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外,它集合了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使用以及人类在这样一个产生、平衡和不断发展的开放系统中的各种功能和目的,其外部聚焦于世界性的变化,内部聚焦于人类的需要和它们的统一。字母C代表着创造性、权变、文化、中国传统和儒家精髓以及其对管理实务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最佳吸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理论 中国哲学 决策 领导 管理 系统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