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9篇文章
< 1 2 1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cal response identification of local interconnections in board- level packaging structures under projectile penetration using Bayesian regularization
1
作者 Xu Long Yuntao Hu Irfan Al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7期79-95,共17页
Modern warfare demands weapons capable of penetrating substantial structures,which presents sig-nificant challenges to the reliability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s that are crucial to the weapon's perfor-mance.Due to... Modern warfare demands weapons capable of penetrating substantial structures,which presents sig-nificant challenges to the reliability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s that are crucial to the weapon's perfor-mance.Due to miniaturization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it is challenging to directly measure or numerically predict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of small-sized critical interconnections in board-level packaging structures to ensure the mechanical reliability of electronic devices in projectiles under harsh working conditions.To address this issue,an indirect measurement method using the Bayesian regularization-based load identification wa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finite element(FE)pre-dictions to estimate the load applied on critical interconnections of board-level packaging structur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projectile penetration.For predicting the high-strain-rate penetration process,an FE model was established with 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s of the representative packaging ma-terials(that is,solder material and epoxy molding compound)in which material constitutive parameters were calibrated agains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by using the split-Hopkinson pressure bar.As the impact-induced dynamic bending of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resulted in an alternating tensile-compressive loading on the solder joints during penetration,the corner solder joints in the edge re-gions experience the highest S11 and strain,making them more prone to failure.Based on FE predictions at different structural scales,an improved Bayesian method based on augmented Tikhonov regulariza-tion was theoretically proposed to address the issues of ill-posed matrix inversion and noise sensitivity in the load identification at the critical solder joints.By incorporating a wavelet thresholding technique,the method resolves the problem of poor load identification accuracy at high noise levels.The proposed method achieves satisfactorily small relative errors and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in identifying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of local interconnections in board-level packaging structures,while significantly balancing the smoothness of response curves with the accuracy of peak identification.At medium and low noise levels,the relative error is less than 6%,while it is less than 10%at high noise levels.The proposed method provides an effective indirect approach for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of localized solder joints during the projectile penetration process,and its philosophy can be readily extended to other scenarios of multiscale analysis for highly nonlinear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under extreme loading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ard-level packaging structure High strain-rate constitutive model Load identification Bayesian regularization Wavelet thresholding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n methods for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f thermal response tests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沣浩 冯琛琛 +1 位作者 颜亮 王新轲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816-823,共8页
Sever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thermal response test were evaluated through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volume numer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Sever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thermal response test were evaluated through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volume numer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soil thermal conductivity had been known in the simulation of thermal response test.The thermal response curve was firstly obtained through numerical calculation.Then,the accuracy of the numerical model was verified with measured data obtained through a thermal response test.Based on the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thermal response curves,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soil was calculated by different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s.The calculated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assumed value and then the accuracy of these methods was evaluated.Furthermore,the effects of test time,variable data quality,borehole radius,initial ground temperature,and heat injection rate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based on cylinder-source model has a low precision and the identified thermal conductivity de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borehole radius.For parameter estimation,the measuring accuracy of the initial temperature of the deep ground soil has greater effect on identified thermal condu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thermal respons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ror model identification of inertial navigation platform based on errors-in-variables model 被引量:6
3
作者 Liu Ming Liu Yu Su Baok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2期388-393,共6页
Because the real input acceleration cannot be obtained during the error model identification of inertial navigation platform, both the input and output data contain noises. In this case, the conventional regression mo... Because the real input acceleration cannot be obtained during the error model identification of inertial navigation platform, both the input and output data contain noises. In this case, the conventional regression model and the least squares (LS) method will result in bias. Based on the models of inertial navigation platform error and observation error, the errors-in-variables (EV) model and the total least squares (TLS) method axe proposed to identify the error model of the inertial navigation platform. The estimation precision is improved and the result is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regression model based LS metho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rors-in-variables model total least squares method inertial navigation platform error model ident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ative identification of discrete-time output-error model with time delay 被引量:3
4
作者 CHEN Feng-wei LIU T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647-654,共8页
The problem of discrete-time model identification of industrial processes with time delay was investigated.An iterative and separable method is proposed to solve this problem,that is,the rational transfer function mod... The problem of discrete-time model identification of industrial processes with time delay was investigated.An iterative and separable method is proposed to solve this problem,that is,the rational transfer function model parameters and time delay are alternately fixed to estimate each other.The instrumental variable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guarantee consistent estimation against measurement noise.A noteworthy merit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that it can handle fractional time delay estimation,compared to existing methods commonly assuming that the time delay is an integer multiple of the sampling interval.The identifiability analysis for time delay is addressed and correspondingly,some guidelines are provided for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posed method.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 identification output-error model instrumental variable method time del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ta fusion of radar and IFF for aircraft identification 被引量:3
5
作者 Yuanquan Tan dianyu Yang +1 位作者 Liangchao Li Jintao Xio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5期715-722,共8页
The problem of identification of friend-or-foe aircraft in the actual application condition is addressed.A hybrid algorithm combining fuzzy neutral network with probability factor(FNNP),multi-level fuzzy comprehensi... The problem of identification of friend-or-foe aircraft in the actual application condition is addressed.A hybrid algorithm combining fuzzy neutral network with probability factor(FNNP),multi-level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the DempsterShafer(D-S) theory is proposed.This hybrid algorithm constructs a complete process from generating the fuzzy database to the final identification,realiz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friend-or-foe automatically if the training samples or expert’s experience can be obtained,and reduces the effect of uncertainties in the process of identification.At the same time,the whole algorithm can update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 with the augment of observations.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assessed by simulations.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successfully deduce the aircraft’s identity even if the observations have measurement err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zzy neutral network with probability factor(FNNP) multi-level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Dempster-Shafer(D-S) theory identification of friend-or-foe(IF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随机裂缝介质横波散射衰减数值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浩 符力耘 +2 位作者 曹辉 俞军 邓继新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8-679,共12页
声波衰减对裂缝识别更为敏感,因此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和压裂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裂缝型油气储层非均质性强,散射效应显著,但长波长假设下的等效介质理论无法准确描述散射导致的声波衰减.本研究利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在二维... 声波衰减对裂缝识别更为敏感,因此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和压裂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裂缝型油气储层非均质性强,散射效应显著,但长波长假设下的等效介质理论无法准确描述散射导致的声波衰减.本研究利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在二维随机裂缝介质上模拟了标量横波(SH波)的传播,并研究了裂缝尺度、密度以及交叉对横波散射衰减的影响.研究发现,裂缝长度l_(c)、裂缝密度γ和背景介质波数k_(0)可定量表征散射衰减.裂缝长度l_(c)小于背景介质波长λ_(0)的1/30时,可以忽略散射衰减;当k_(0)l_(c)/2<1时,衰减随着k_(0)l_(c)/2的增大而增大,反之,衰减随着k_(0)l_(c)/2的增大而减小;当l_(c)≈λ_(0)/3时,衰减最强.裂缝交叉会加强k_(0)l_(c)/2<1时的散射衰减,而减弱k_(0)l_(c)/2>1时的衰减.这种定量关系有助于理解多尺度裂缝的横波散射衰减特征,对声波测井和勘探地震中的裂缝识别问题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衰减 裂缝识别 裂缝散射 谱比法 多尺度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八面河地区古近系沙四段湖相白云岩测井识别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心玲 荣焕青 +2 位作者 杨伟 张再昌 漆智先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湖相白云岩储层岩石组分复杂、结构多样,利用测井资料对白云岩岩性进行识别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传统测井方法工作量大和识别精度低等问题,提出利用蛛网图-交会图-主成分分析法融合的方法,构建岩性敏感因子交会图,开展湖相白云岩岩性... 湖相白云岩储层岩石组分复杂、结构多样,利用测井资料对白云岩岩性进行识别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传统测井方法工作量大和识别精度低等问题,提出利用蛛网图-交会图-主成分分析法融合的方法,构建岩性敏感因子交会图,开展湖相白云岩岩性综合识别。研究结果表明:①东营凹陷八面河地区古近系沙四段主要由颗粒云岩、微晶云岩、泥晶云岩、砂岩和页岩等组成,其中,颗粒云岩、微晶云岩和页岩为主要岩石类型。②优选6类特征参数分析不同岩石类型蛛网图和交会图的差异,其中,GR和AC可有效区分颗粒云岩,SP对砂岩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在蛛网图与交会图的识别成果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测井参数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出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0.75%的主成分F1和F2,建立岩性判别模型,综合识别岩性。③通过产能与取心井验证,岩性识别准确度高达85.4%,明确研究区颗粒云岩在西部以SW—NE走向呈条带状分布,向南部和北部过渡为微晶云岩和泥晶云岩,东部则以不规则分布的砂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白云岩 岩性测井识别 蛛网图 主成分分析法 沙四段 古近系 八面河地区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监督学习的畸变雷达电磁信号快速识别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宽田 邱志远 +4 位作者 唐永忠 姚仪遵 覃琴 梁世华 胡亮红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7-153,共7页
雷达信号一旦出现畸变,会使目标在识别过程中出现误差,导致目标识别准确率下降。在此背景下,进行基于半监督学习的畸变雷达电磁信号快速识别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算法对雷达电磁信号进行时频转换,得到时频... 雷达信号一旦出现畸变,会使目标在识别过程中出现误差,导致目标识别准确率下降。在此背景下,进行基于半监督学习的畸变雷达电磁信号快速识别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算法对雷达电磁信号进行时频转换,得到时频图像并实施预处理。通过灰度共生矩阵提取时频图像的4个纹理特征。以4个纹理特征为样本代表,输入到半监督支持向量机当中,实现畸变雷达电磁信号快速识别。结果表明:该文方法交并比更高,时间更短,说明所研究方法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完成更加准确的畸变识别,证明所研究方法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监督学习 畸变 雷达电磁信号 快速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复合测井参数的复杂岩性核主元识别方法——以开鲁盆地陆西凹陷九佛堂组储层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裴家学 郭晗 +5 位作者 周立国 张甲明 田涯 李皓 李雪英 隋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6,共11页
开鲁盆地陆西凹陷九佛堂组储层复杂岩性与测井曲线之间存在非线性响应关系,致使常规岩性识别方法存在多解性和不确定性。为此引入4个与储层岩性相关的复合测井参数,增强测井曲线描述复杂岩性非线性响应特征能力;结合高斯核函数和多项式... 开鲁盆地陆西凹陷九佛堂组储层复杂岩性与测井曲线之间存在非线性响应关系,致使常规岩性识别方法存在多解性和不确定性。为此引入4个与储层岩性相关的复合测井参数,增强测井曲线描述复杂岩性非线性响应特征能力;结合高斯核函数和多项式核函数各自的优良特性,构建组合核函数,改善核主元分析方法的全局识别能力;采用K-折交叉验证法确定合理的核半径参数,从而建立一套基于多复合测井参数表征的复杂岩性核主元识别方法。实际岩性数据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引入多复合测井参数后,复杂岩性数据在核主元空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可分性,岩性相对位置集中、固定且区带划分标准明确,表明该岩性划分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后验识别符合率92.7%以上,证明该方法在复杂岩性识别中的有效性。研究成果为开鲁盆地复杂岩性区的岩性精确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主元分析 岩性识别 复合测井参数 组合核函数 K-折交叉验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致密气储层广义平面阻流带识别 被引量:1
10
作者 赖枫鹏 李彬册 +1 位作者 任广磊 张伟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致密气储层具有物性条件差、非均质性强、含水饱和度高等特点,储层中存在流体渗流受限区域,使得气井产量和控制储量受到影响。一般意义上的阻流带强调的是沉积、成岩作用,以及砂体边界发育等静态地质因素对生产的影响,缺少气水两相渗流... 致密气储层具有物性条件差、非均质性强、含水饱和度高等特点,储层中存在流体渗流受限区域,使得气井产量和控制储量受到影响。一般意义上的阻流带强调的是沉积、成岩作用,以及砂体边界发育等静态地质因素对生产的影响,缺少气水两相渗流过程中不同因素产生的动态阻流表征。首先明确了致密气储层广义平面阻流带的内涵,提出了从生产特征、储层特征和两相共渗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广义平面阻流带层次结构模型和综合评价指标(GI),以鄂尔多斯盆地某致密气藏井区为例,计算了不同因素的影响权重值,得到GI数值,通过插值绘制了研究区广义平面阻流带发育图。进一步对比研究了高产、中产、低产三类井无量纲产气量和无量纲产量递减率与GI数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无量纲产气量与GI值呈负相关关系,无量纲产量递减率与GI值呈正相关关系。利用广义平面阻流带发育图可以为后续气井工作制度的优化调整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广义平面阻流带 评价指标 识别方法 模糊层次分析 权重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光伏逆变器控制参数辨识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建 孙越 江丽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精准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模型是研究大规模光伏接入下电力系统故障特性的重要工具。目的为了解决现有光伏逆变器仿真模型与实际工作中的光伏逆变器特性相差较大的问题,方法提出采用参数辨识的方法构建逆变器的辨识模型。以重庆云阳某1 MW... 精准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模型是研究大规模光伏接入下电力系统故障特性的重要工具。目的为了解决现有光伏逆变器仿真模型与实际工作中的光伏逆变器特性相差较大的问题,方法提出采用参数辨识的方法构建逆变器的辨识模型。以重庆云阳某1 MW光伏电站为实际参照模型,首先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将逆变器的工作区间划分为3个阶段,利用数学扰动法分别对3个阶段中的待辨识参数划分灵敏度高低等级,并由此提出不同阶段不同灵敏度参数分步辨识策略;其次,分阶段采集实际光伏电站工作数据,对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各待辨识参数的初始取值范围,设计同步辨识参数实验作为参照;最后提出改进的混沌遗传粒子群优化算法(chaos genetic algorithm of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CGAPSO)作为辨识算法,分步分工作阶段辨识相关参数,通过对比参数的同步辨识结果,验证所提方法的优越性,并将辨识结果代入仿真模型。结果结果表明,低灵敏度参数的同步辨识结果误差远超过可接受范围,而CGAPSO分步辨识出的相关参数误差皆在1.1%以下,精度远高于同步辨识结果。结论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构建的辨识模型输出数据与实际逆变器工作数据契合度高,可准确反映逆变器实际工作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逆变器 逆变器控制策略 参数辨识 数学扰动法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种染色法联用的混合浆纸纤维识别方法的研究
12
作者 芮金生 徐如彦 +3 位作者 闫新可 王悦悦 朱成文 任浩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3,共9页
基于Herzberg和Graff“C”两种染色剂的特点和工作原理,探索了不同染色剂质量分数、温度和染色时间对针叶材、阔叶材和麻浆纤维染色结果差异性的影响,通过系统调整染色剂质量分数(100%、92%、90%、80%)、温度(10~50℃)和时间(10~40 s)... 基于Herzberg和Graff“C”两种染色剂的特点和工作原理,探索了不同染色剂质量分数、温度和染色时间对针叶材、阔叶材和麻浆纤维染色结果差异性的影响,通过系统调整染色剂质量分数(100%、92%、90%、80%)、温度(10~50℃)和时间(10~40 s)成功建立了一种简单高效的鉴别混合浆纤维组成的方法。发现通过调整染色剂质量分数可以逐步实现对麻浆和阔叶材纤维的最为显著的识别效果,针叶材纤维可通过颜色的深浅程度判断其存在与否。当Herzberg染色剂稀释到标准染色剂的90%,染色20 s时可识别混合浆中麻浆纤维;Graff“C”染色剂稀释到标准染色剂的90%,染色30 s时可识别阔叶材纤维。通过单因素试验可得:染色剂的质量分数对染色结果影响最大,且相同质量分数下的染色时间和染色温度对染色效果影响不显著。在最佳染色工艺条件下,对5种商品卷烟纸样(S1~S5)进行了鉴定,确认在不同的时间、温度等环境条件下建立的识别方法可以有效分辨纤维种类,且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法联用 混合浆 定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分求积法的两端固结刚性吊杆拉力识别研究
13
作者 彭涛 稂其林 +2 位作者 陆小龙 王涛 田仲初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3,共10页
以修正Timoshenko梁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分求积法的拱桥刚性吊杆拉力识别方法。基于修正Timoshenko梁理论建立刚性吊杆横向振动微分方程,通过选取切比雪夫多项式的根作为节点坐标,利用拉格朗日插值基函数近似表示位移函数;根据... 以修正Timoshenko梁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分求积法的拱桥刚性吊杆拉力识别方法。基于修正Timoshenko梁理论建立刚性吊杆横向振动微分方程,通过选取切比雪夫多项式的根作为节点坐标,利用拉格朗日插值基函数近似表示位移函数;根据微分求积法基本原理计算各阶权重系数,引入边界条件后,将轴向力作用下的修正Timoshenko梁横向振动微分方程的求解转化为线性代数方程组广义代数特征值的计算问题,从而得到刚性吊杆实测基频与拉力之间的精确对应关系。通过数值算例和实桥应用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两端固结刚性吊杆的长细比小于222.23时,需要考虑抗弯刚度、剪切变形和转动惯量的影响才能保证拉力识别的精度。提出的基于微分求积法的吊杆拉力识别方法能够应用于各种工况和长细比下的刚性吊杆拉力识别,具有准确、实用和易编程的特点,能够满足实际工程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吊杆 修正Timoshenko梁 频率法 微分求积法 拉力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特定服装款式图像识别方法
14
作者 方雪 肖立志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81,共6页
针对现有服装款式图像识别方法大都仅提取单一的服装款式特征,识别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特定服装款式图像识别方法。以长款类服装图像为识别对象,首先收集不同来源图像数据,采用灰度化处理和边缘锐化等优化方式构建... 针对现有服装款式图像识别方法大都仅提取单一的服装款式特征,识别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特定服装款式图像识别方法。以长款类服装图像为识别对象,首先收集不同来源图像数据,采用灰度化处理和边缘锐化等优化方式构建高质量图像数据集;其次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提取服装的纹理特征、轮廓特征和颜色亮度特征;然后利用加权平均融合方法对提取到的特征进行融合处理;最后通过特征分类与匹配完成对特定服装款式图像识别,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平均召回率(97.71%)保持较高水平,识别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特定服装款式 服装图像 服装识别 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车致环境振动源强监测中列车通过时段的自动识别方法
15
作者 李秋义 罗伟 +2 位作者 杨建近 朱彬 朱胜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45,共7页
列车通过时段的判定对于准确计算轨道交通车致环境振动评价指标有重要影响。基于大量轨道交通车致环境振动源强监测数据以及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以典型的监测数据样本为具体分析对象,研究轨道交通车致环境振动源强监测中列车通过时段的... 列车通过时段的判定对于准确计算轨道交通车致环境振动评价指标有重要影响。基于大量轨道交通车致环境振动源强监测数据以及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以典型的监测数据样本为具体分析对象,研究轨道交通车致环境振动源强监测中列车通过时段的判定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并提出消除此类影响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列车通过时段的判定对车致环境振动的评价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导致峰值保持法计算得到的源强样本分频振级最大差异达5.5 dB;W计权和Wk计权得到的车致环境振动源强加速度Z振级有明显差异,两种计权下源强样本的Z振级最大差值达3.5 dB,且在列车通过时这种差异明显变大,利用这一特点能够提出自动识别列车通过时段的方法,提高车致振动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自动识别方法 列车通过时段 车致环境振动 振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计算的多类型大规模激光图像快速识别研究
16
作者 李洋 张阳 陶锐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3,共5页
大规模激光图像是指数量庞大、信息量丰富的激光扫描图像数据。这类图像在地理信息获取、城市规划、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通常包含丰富的空间信息和细节特征,因此,存在处理复杂度高的问题,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具有... 大规模激光图像是指数量庞大、信息量丰富的激光扫描图像数据。这类图像在地理信息获取、城市规划、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通常包含丰富的空间信息和细节特征,因此,存在处理复杂度高的问题,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灵活的资源配置优势,研究基于云计算的多类型大规模激光图像快速识别方法。通过非线性匹配方式处理激光图像,确定激光图像中目标点位姿变化矩阵;将处理后的激光图像,以机器算法作特征筛选,划分不同类型激光图像中的关键特征;采用云计算关联方法,构建快速识别模型,通过模型内目标函数,实现多类型大规模激光图像快速识别。实验结果表明:以两组不同类型的连续帧激光图像作为测试样本,所研究方法可以实现设计方案下的快速识别,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多类型 大规模 激光图像 快速识别 匹配方式 关键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结合CGAN-Multi-CNN模型的矿物精确识别方法研究
17
作者 向艳芳 石红 +1 位作者 张家臣 蔡耀仪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5-1085,共11页
野外环境下天然未知矿物的快速识别受限于不同光谱设备分辨率差异、样本量不足导致的模型泛化能力弱以及高维复杂光谱特征的提取能力有限这三个难题。为了解决上述难题,该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结合光谱样本生成的拉曼... 野外环境下天然未知矿物的快速识别受限于不同光谱设备分辨率差异、样本量不足导致的模型泛化能力弱以及高维复杂光谱特征的提取能力有限这三个难题。为了解决上述难题,该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结合光谱样本生成的拉曼光谱分类模型,并联立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实现了野外未知矿物的快速识别。首先,三次样条曲线拟合算法被用于实现不同设备所采集光谱的维数匹配,从而消除不同光谱设备之间采样分辨率的差异。其次,全球矿物光谱库包含1648类矿物的5668个光谱样本被送入生成对抗网络进行训练并产生15000个扩增样本,从而缓解了数据稀缺性对模型分类性能的制约。此外,一种新的多尺度深度卷积网络被用于同步提取拉曼光谱的宽峰与窄峰特征,从而增强复杂光谱的表征能力。实验中将所提出的模型与k-近邻(k-NN)、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等几类经典机器学习模型对未知矿物的识别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结合光谱样本生成的分类模型对未知矿物拉曼光谱的判别准确率远超其他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其top-1和top-3的准确率值分别为93.26%和98.94%。使用所提出的模型结合便携式拉曼光谱系统对50类未知天然矿石样本进行了识别,其准确率达到100%,单个样本的识别时间仅为1~2 min,体现了该方法快速、精确和无需取样制样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矿物识别 重采样方法 多尺度卷积网络 条件生成对抗网络(CGAN)样本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山丘陵稻作区农田及末级沟道水质评价分析
18
作者 李涛 陈剑 +3 位作者 袁鹤龙 张状状 李江 缴锡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137,共8页
稻田与末级沟道是农田面源污染发生的重要源头,沟道水质状况是影响稻田面源污染的直接因素。研究选取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的典型低山丘陵稻作区农田,于2022-2023年水稻生育期开展田面水和沟道水定期采样,分析田沟水质动态变化规律,... 稻田与末级沟道是农田面源污染发生的重要源头,沟道水质状况是影响稻田面源污染的直接因素。研究选取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的典型低山丘陵稻作区农田,于2022-2023年水稻生育期开展田面水和沟道水定期采样,分析田沟水质动态变化规律,采用单因子评价法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田沟水质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显示,水稻生育期内田沟水中TP浓度与COD浓度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田面水TN与NH_(3)-N浓度呈现出两次升降的变化趋势,而沟道水中TN与NH_(3)-N浓度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分蘖期和拔节期水稻田沟水中的各项水质指标浓度均较高,此时污染风险较大。单因子水质评价结果显示,2022年和2023年田面水质超过Ⅳ类水质标准的比例为83.9%和88.0%,末级沟道水质评价超出Ⅳ类水质标准的比例为89.7%和76.9%。2022年和2023年田面水综合标识指数分别为3.4105~5.1415和4.7204~6.2424,沟道水综合标识指数为3.2105~4.7305和4.1104~5.7314,主要为Ⅲ至劣Ⅴ类水质。两种水质评价方法对比发现,单因子评价法可以明确不同生育期以及不同时间跨度的田沟水中主要的污染指标,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更适合对田沟水质进行细致的评价和划分。本研究对水稻格田及其末级沟道水质进行精确把控,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制定稻田排水制度提供基础数据,为稻田面源污染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排水沟 水质 评价方法 单因子评价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天地多源数据的大型食草动物调查与种群密度估算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东亮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5-2041,共17页
精确实时的大型野生食草动物和家畜调查数据是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发展现代畜牧业和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研究通过文献方式总结和归纳了目前主要的大型野生食草动物和家畜调查方法,包括地面调查法、卫星调查法、有人机调查法和无人... 精确实时的大型野生食草动物和家畜调查数据是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发展现代畜牧业和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研究通过文献方式总结和归纳了目前主要的大型野生食草动物和家畜调查方法,包括地面调查法、卫星调查法、有人机调查法和无人机调查法涉及的设备、数据类型、分辨率、覆盖范围、调查物种;分析了现有大型食草动物智能识别算法、区域种群数量估算方法的优势和缺点;探讨了大型野生食草动物和家畜调查所涉及的不同调查平台、智能识别算法、区域种群密度估算方法等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融合多平台、多传感器数据对构建大尺度、长时序动物数据集至关重要。未来有必要针对食草动物分布密集、目标小的问题研发高精度识别模型,发展基于机器学习的区域种群密度估算方法,揭示区域种群密度与气象、地形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复杂关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野生食草动物 家畜 调查方法 识别算法 区域种群数量估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积分法的伺服系统机械参数辨识
20
作者 董海涛 陈建国 廖燃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168,174,共6页
为准确辨识在不同场合下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机械参数,提出一种改进积分法(IIM)离线辨识伺服系统转动惯量、粘滞摩擦系数和库仑摩擦转矩。首先,向速度环施加单向正弦转速信号,解耦粘滞摩擦系数和库仑摩擦转矩;其次,利用三角函数周期... 为准确辨识在不同场合下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机械参数,提出一种改进积分法(IIM)离线辨识伺服系统转动惯量、粘滞摩擦系数和库仑摩擦转矩。首先,向速度环施加单向正弦转速信号,解耦粘滞摩擦系数和库仑摩擦转矩;其次,利用三角函数周期性和正交性,分别将正弦、余弦函数与电磁转矩的乘积在全周期内积分,辨识粘滞摩擦系数和转动惯量;最后,利用惯量转矩和摩擦转矩的相位差异,以及库仑摩擦转矩和转速方向一致的特点,将电磁转矩在半周期内积分,从库仑摩擦转矩与外部恒定负载转矩的耦合转矩中辨识库仑摩擦转矩。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在伺服系统空载和恒载场合,准确辨识转动惯量、粘滞摩擦系数和库仑摩擦转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系统 机械参数辨识 积分法 摩擦转矩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