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6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impeller reflux balance holes on pressure and axial force of centrifugal pump 被引量:19
1
作者 曹卫东 代珣 胡啟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695-1706,共12页
The size of impeller reflux holes for centrifugal pump has influence on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front and rear shrouds and rear pump chamber, as well as energy characteristics of whole pump and axial force. Low s... The size of impeller reflux holes for centrifugal pump has influence on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front and rear shrouds and rear pump chamber, as well as energy characteristics of whole pump and axial force. Low specific-speed centrifugal pump with Q=12.5 m3/h, H=60 m, n=2950 r/min was selected to be designed with eight axial reflux balance holes with 4.5 mm in diameter. The simulated Q-H curve and net positive suction head(NPSH)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which illustrated that centrifugal pump with axial reflux balance holes was superior in the cavitation characteristic; however, it showed to little superiority in head and efficiency. The pressure in rear pump chamber at 0.6 times rate flow is 29.36% of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outlet and inlet, which reduces to 29.10% at rate flow and 28.33% at 1.4 times rate flow. As the whole,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on front and rear shrouds from simulation results is not a standard parabola, and axial force decreases as flow rate increases. Radical reflux balance holes chosen to be 5.2 mm and 5.9 mm in diameter were further designed with other hydraulic parts unchanged. With structural grids adopted for total flow field, contrast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internal flow characteristics was conducted based on momentum equations and standard turbulence model(κ-ε). It is found that axial force of pump with radical reflux balance holes of5.2 mm and 5.9 mm in diameter i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with radical reflux balance holes of 4.5 mm in diameter. Better axial force balance is obtained as the ratio of area of reflux balance holes and area of sealing ring exceeds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ifugal pump low specific-speed radical reflux balance holes numerical simulation pressure gradient axial for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initial cable force of cantilever casting concrete arch bridge using stress balance and influence matrix methods 被引量:11
2
作者 TIAN Zhong-chu PENG Wen-ping +2 位作者 ZHANG Jian-ren JIANG Tian-yong DENG Y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3140-3155,共16页
Cantilever casting concrete arch bridge using form traveller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However,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reasonable initial cable force in construction stage.In this study,stress balance and inf... Cantilever casting concrete arch bridge using form traveller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However,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reasonable initial cable force in construction stage.In this study,stress balance and influence matrix methods were developed to determine the initial cable force of cantilever casting concrete arch bridge.The stress balance equation and influence matrix of arch rib critical section were established,and the buckle cable force range was determined by the allowable stress of arch rib critical section.Then a group of buckle cable forces were selected and substituted into the stress balance equation,and the reasonable initial buckle cable force was determined through iteration.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force balance,the initial anchor cable force was determined.In a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example,it is shown that the stress balance and influence matrix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nitial cable force are feasible and reliable.The initial cable forces of arch rib segments only need to be adjusted once in the corresponding construction process,which improves the working efficiency and reduces the construction risk.It is found that the methods have great advantages for determining initial cable force in cantilever cast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concrete arch brid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arch bridge cantilever casting initial cable force stress balance method influence matrix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数据科学流通的经济法治促进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兵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72,共11页
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核心是要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创新其配置方式,促进其科学流通,能提升数字化产业创新展业,实现传统... 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核心是要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创新其配置方式,促进其科学流通,能提升数字化产业创新展业,实现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也是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一环。当前,囿于数据分类分级、数据产权分置、数据交易规则以及数据基础设施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数据流通仍面临意愿弱、效能低、风险高、纠纷多等困境,不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经济法治涵摄发展与安全、竞争与创新、包容与开放等多重目标和价值,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法治要求,是激励数据流通的质优安排。通过树牢创新发展的优先目标,夯实安全可控的基本底线,完善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构筑包容开放的生态格局,实现数据科学流通,以更好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据流通 经济法治 动态平衡 有序有效流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平衡式加速度计阻尼系数的仿真与辨识
4
作者 刘吉利 刘燕锋 +2 位作者 马官营 韩璐 田亚男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6-831,共6页
石英摆片与极板之间的阻尼设计是静电平衡式加速度计控制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针对该阻尼系数难以准确计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静电平衡式加速度计阻尼系数辨识方法。首先采用简化的仿真方法得到了不同密封气压下加速度计的阻尼系数... 石英摆片与极板之间的阻尼设计是静电平衡式加速度计控制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针对该阻尼系数难以准确计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静电平衡式加速度计阻尼系数辨识方法。首先采用简化的仿真方法得到了不同密封气压下加速度计的阻尼系数,密封气压从1个大气压变化到100 Pa时,阻尼系数降低了约24倍,然后在加速度计闭环电路的静电平衡力矩前,通过叠加不同频率的等幅正弦信号,得到了加速度计阻尼系数辨识系统的响应特性曲线,最后采用自定义的拟合函数辨识得到了加速度计的阻尼系数,仿真与实验得到的阻尼系数的最大误差约为20%,表明所提加速度计阻尼系数辨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力平衡 加速度计 阻尼系数 仿真 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化微型半球陀螺技术研究
5
作者 魏琦 周斌 +3 位作者 张益楠 杨峰 王涵 林丙涛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2-627,共6页
针对微型半球陀螺测控电路的小型化使用需求,通过高精度载波调制与Σ-Δ模数转换技术实现高精度电容检测,通过多级Σ-Δ调制和动态权重平均技术实现高精度力反馈,采用CPU结合硬件加速器实现闭环控制、正交误差抑制、温度补偿的软件算法... 针对微型半球陀螺测控电路的小型化使用需求,通过高精度载波调制与Σ-Δ模数转换技术实现高精度电容检测,通过多级Σ-Δ调制和动态权重平均技术实现高精度力反馈,采用CPU结合硬件加速器实现闭环控制、正交误差抑制、温度补偿的软件算法,解决了微型半球陀螺高精度、集成化、小型化测控难题,研制出了高精度的微型半球陀螺力反馈测控应用特定集成电路(ASIC)。在室温条件下,对采用该ASIC的微型半球陀螺进行了性能测试,实测陀螺零偏稳定性达到0.06(°)/h,量程为±5(°)/s,带宽为5 Hz。较传统的分立测控电路,陀螺的SWaP性能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半球陀螺 力反馈 测控技术 A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支撑轴向移动梁的强迫振动
6
作者 王则 黄海杰 郝鑫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1-287,共7页
【目的】为了理解含中间支撑约束轴向移动梁的非线性振动响应特征。【方法】基于Hamilton原理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使用伽辽金法将运动方程离散为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将改进的弧长延拓法与增量谐波平衡法结合,求解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目的】为了理解含中间支撑约束轴向移动梁的非线性振动响应特征。【方法】基于Hamilton原理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使用伽辽金法将运动方程离散为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将改进的弧长延拓法与增量谐波平衡法结合,求解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分析了系统在不同参数下的动力学响应特征。【结果】研究表明,系统响应整体上呈现硬弹簧特征。支撑弹簧对轴向移动梁有重要的影响。此外,当轴向移动速度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存在内共振,系统的响应呈现更加复杂的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移动梁 弹簧约束 强迫振动 增量谐波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轮泵平衡活塞内消旋肋片对轴向力影响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7
作者 杨铁恒 许开富 +3 位作者 金路 郑旭 孙中国 席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6-55,共10页
通过三维稳态数值模拟和正交实验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的消旋肋片对涡轮泵平衡活塞内部流动特性及轴向力的影响规律。选取某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的平衡活塞流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三维稳态数值模拟,分析了消旋肋片对平衡活... 通过三维稳态数值模拟和正交实验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的消旋肋片对涡轮泵平衡活塞内部流动特性及轴向力的影响规律。选取某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的平衡活塞流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三维稳态数值模拟,分析了消旋肋片对平衡活塞内部流动特性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方案,通过调整消旋肋片的宽度、高度及数量,进一步评估了各参数对轴向力影响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消旋肋片的加入显著影响了涡轮泵平衡活塞内部流动特性;引入消旋肋片后,平衡活塞模型内部流动变得更加复杂,在动静圆盘间隙出现了更多的涡,增加了能量耗散,进而引发平衡活塞内部压力变化,轴向力明显改变,泄漏通道内的轴向力降低幅度可达14.3%;在选取的消旋肋片结构参数中,按照对轴向力的影响大小从高到低依次为消旋肋片的宽度、高度及数量,且前两者对结果的极差值分别为消旋肋片数对应结果的4.6倍和3.5倍。该研究通过消旋肋片结构参数设计改善了平衡活塞的工作特性,从而提高涡轮泵运行的稳定性,为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性能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泵 平衡活塞 轴向力 消旋肋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足底力的平衡评估人机交互系统研究
8
作者 陈诺 张彦 +1 位作者 曹大迪 王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61-1167,1175,共8页
针对现有平衡能力评估系统中存在的人机互动性差、交互系统反馈较单一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平衡能力评估人机交互策略,研制平衡能力评估装置,设计开发出一套基于足底力的平衡评估人机交互系统。该系统以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CoP... 针对现有平衡能力评估系统中存在的人机互动性差、交互系统反馈较单一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平衡能力评估人机交互策略,研制平衡能力评估装置,设计开发出一套基于足底力的平衡评估人机交互系统。该系统以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CoP)变量和足底力分布信息为平衡评估特征参数,实现静态、主动性以及反应性平衡能力的评估;以足底压力信息为输入信号,通过CoP跟踪、CoP轨迹图的绘制以及平衡评估特征值进行平衡能力评估。平衡能力评估试验结果表明,系统传感器能准确实时地采集数据,绘制的CoP轨迹图能准确反映人体的重心偏移情况。该人机交互系统系统可以实现对人体平衡能力评估的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力数据 平衡能力 CoP变量 平衡评估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微推力测量方法及实验研究
9
作者 崔晓明 贺建武 +3 位作者 龚绍良 杨超 段俐 康琦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86-1596,共11页
微推力器是实现卫星姿态与轨道控制不可或缺的执行机构,精确测量其推力性能至关重要.针对传统微推力测量装置存在的推力力臂难以精确测定,羽流随扭摆转动而偏转以及装配调试复杂等问题,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基于罗伯威尔平衡结构的新型微推... 微推力器是实现卫星姿态与轨道控制不可或缺的执行机构,精确测量其推力性能至关重要.针对传统微推力测量装置存在的推力力臂难以精确测定,羽流随扭摆转动而偏转以及装配调试复杂等问题,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基于罗伯威尔平衡结构的新型微推力测量装置.该装置的推力力臂长度固定,不受微推力器安装位置的干扰,有效消除了力臂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同时降低了微推力器的装配与调试难度.此外,该装置确保了推力羽流在扭摆转动过程中不发生偏转,便于同步监测推力器羽流信息.本研究利用电磁标准力对其开环和闭环两种测量模式开展了性能测试与评估,并使用该装置对一套冷气微推力器进行了标定.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在开环模式下,该装置量程为2 m N,分辨力优于1μN,包含因子为3时的测量不确定度为2.33μN+0.99%T(其中T为实测力值).在闭环模式下,测量量程达到100 mN,分辨力优于5μN,测量不确定度则为18.00μN+0.31%T.该装置可满足多种微牛级至毫牛级微推力器的推力测量需求,为我国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推力 弱力测量 微推力器 罗伯威尔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足底力与姿态信息的平衡能力训练交互系统研究
10
作者 刘志义 张彦 王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5-871,共7页
针对当前平衡能力训练交互系统的不足,文章制定了一套平衡能力训练策略和人机交互策略,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基于足底力与姿态信息的平衡能力训练交互系统。基于足底力信息和人体大腿部姿态信息设计3种不同的虚拟训练游戏,该虚拟游戏设... 针对当前平衡能力训练交互系统的不足,文章制定了一套平衡能力训练策略和人机交互策略,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基于足底力与姿态信息的平衡能力训练交互系统。基于足底力信息和人体大腿部姿态信息设计3种不同的虚拟训练游戏,该虚拟游戏设有曲线图实时显示传感器数据并具有背景音乐、语音引导、语音纠错等功能。样机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文章设计开发的交互系统可提升人体的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且在训练时伴有多种视觉和听觉反馈,保证了人机交互的趣味性和沉浸性,能够为患者平衡能力训练提供正向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力 姿态信息 虚拟游戏 平衡能力训练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用半球谐振陀螺姿态敏感器设计与抗辐照研究
11
作者 王涵 方海斌 +3 位作者 周强 彭凯 雷霆 苏鹤鸣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7-643,共7页
基于三件套结构的半球谐振陀螺开展星用姿态敏感器的研制。采用FPGA“一拖三”的数字控制电路结构和力平衡控制模式对空间正交的3轴陀螺进行控制,完成角速度测量,实现了零偏稳定性优于0.003(°)/h,陀螺输出噪声<1.3×10^(-4)... 基于三件套结构的半球谐振陀螺开展星用姿态敏感器的研制。采用FPGA“一拖三”的数字控制电路结构和力平衡控制模式对空间正交的3轴陀螺进行控制,完成角速度测量,实现了零偏稳定性优于0.003(°)/h,陀螺输出噪声<1.3×10^(-4)(°)/s,标度因数非线性度<20×10^(-6)的技术指标。针对空间粒子的辐照损伤问题,进行了姿态敏感器电路结构和系统控制的抗辐射加固设计,并通过辐照试验完成了对姿态敏感器抗辐照性能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球谐振陀螺 姿态敏感器 力平衡 总剂量 单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驱动型电磁斥力机构应力分布特性与优化
12
作者 何莹辉 陈立学 +3 位作者 李颖卓 徐晟钦 邹昕阳 孙立康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6-773,共8页
为保证多路并联断路器开断的快速性和同步性,提出了一种并联驱动型电磁斥力机构并针对该结构的应力分布特性和优化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建立机构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应力分布特性,发现该结构具有2个应力集中区域。然后,提取机构洛伦... 为保证多路并联断路器开断的快速性和同步性,提出了一种并联驱动型电磁斥力机构并针对该结构的应力分布特性和优化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建立机构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应力分布特性,发现该结构具有2个应力集中区域。然后,提取机构洛伦兹力分布特性参数k,理论推导了k与线圈匝数、尺寸参数的解析形式并结合仿真计算获取了其解析式,研究了k值对机构最大应力的影响,发现存在较优k值使得机构最大应力较小。最后,对机构1/6模型进行受力分析,提出在径向力平衡时机构应力较小的结论,给出了径向力平衡时k值解析计算方法,对比不同结构仿真和解析计算下应力较优的k值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结合k的解析关系和径向力平衡的k值计算方法可调整参数优化机构应力,该方法可用于并联驱动型电磁斥力机构参数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路并联断路器 电磁斥力机构 应力分布 洛伦兹力分布 径向力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阶段鲁棒优化的对转桨扇自动平衡控制算法研究
13
作者 孙亚冰 陈立芳 +2 位作者 王冬寒 易云蔚 鲍锐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253,共11页
针对桨扇发动机飞行时振动噪声大的突出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两阶段鲁棒优化(Two-Stage Robust Optimization,TSRO)对转桨扇内外双转子不平衡振动在线抑制的原理和方法。模拟某型桨扇发动机搭建结构相似的对转双螺旋桨试验台,分别在内/外... 针对桨扇发动机飞行时振动噪声大的突出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两阶段鲁棒优化(Two-Stage Robust Optimization,TSRO)对转桨扇内外双转子不平衡振动在线抑制的原理和方法。模拟某型桨扇发动机搭建结构相似的对转双螺旋桨试验台,分别在内/外转子上安装一套电磁式自动平衡执行器,开展对转双转子自动平衡算法和试验研究。在实时辨识不平衡矢量基础上,应用两阶段鲁棒优化的自动平衡控制算法,实现对转双转子系统不平衡力和力偶的快速稳定抑制。TSRO算法的第一阶段,以转子残余不平衡量单调减小为决策;第二阶段以自动平衡时间最短为决策。利用该算法控制双自动平衡执行器中的配重块移动,实现快速配平,实时高效地抑制对转双转子不平衡振动。在搭建的对转双转子自动平衡试验台上应用TSRO方法进行自动平衡试验,内/外转子振动分别下降87%与91%;对比其他几种算法,仿真及试验结果均表明TSRO算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与高效性,自动平衡效率提高2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桨扇发动机 自动平衡 残余不平衡力 不平衡力偶 两阶段鲁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式风电塔架风荷载特性及风致响应研究
14
作者 邱法强 宋杰 邹良浩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2,I0001,共11页
上部圆筒、下部格构式的混合式风电塔架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抗风结构,但目前其抗风性能还尚未彻底明晰,相关研究较少。通过高频测力天平风洞试验,测量了两种不同高度比(格构与圆筒高度的比值)的混合式塔架刚性模型在不同风向角下的风荷... 上部圆筒、下部格构式的混合式风电塔架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抗风结构,但目前其抗风性能还尚未彻底明晰,相关研究较少。通过高频测力天平风洞试验,测量了两种不同高度比(格构与圆筒高度的比值)的混合式塔架刚性模型在不同风向角下的风荷载,并对其风荷载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此外,基于线性振型假定和振型分解法计算了两种塔架在设计风速下的风致响应,分析了风向角及塔架形式对风致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塔架的平均阻力系数随风向角的变化规律一致,在30°或45°风向角下取得较大值,约为1.4;相较于高度比较小的塔架,高度比较大的塔架升、阻力系数均方根、响应均更小,其合位移、合加速度响应是前者的66%~87%;两种塔架的阻力均小于对应的圆筒式塔架,风致动态响应在45°风向角时达到最大。本文研究可为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塔架结构选型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风电塔架 高频测力天平 风洞试验 风荷载特性 风致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法治化规范路径——以公益与营利之协调为切入点
15
作者 付一耀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82,158,159,共15页
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对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公益与营利截然对立的价值取向构建的二元化规范路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发展。从公益概念的构成要素、公益与营利的辩证关系出... 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对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公益与营利截然对立的价值取向构建的二元化规范路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发展。从公益概念的构成要素、公益与营利的辩证关系出发,结合我国现有国情,可以证成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公益优先,兼顾营利”的价值取向。在这一价值取向之下,可以公益属性的强弱为标准构建动态体系,作为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法律体系建设、相关主体权利义务分配的逻辑起点。《民法典》视域下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适格主体为社会服务机构,应探索构建公益事业投资者激励机制,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作为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实现路径。同时,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在法治轨道上对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运营进行持续的全过程规范,从而为持续引导、支持、规范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力量 公益事业 公益优先 兼顾营利 法治化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金属多向隔振装置的减振性能分析
16
作者 郑超 刘建超 +1 位作者 吴俊 薛新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63-1470,共8页
为满足海洋船舶装备在多向载荷和复杂环境中的减振降噪需求,结合球铰结构的灵活性和紧凑性,设计了一种全金属柔性多向隔振装置。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理论模型和有限元仿真模型,系统分析了本构参数演化对动态响应的影响。通过正弦扫频试验,... 为满足海洋船舶装备在多向载荷和复杂环境中的减振降噪需求,结合球铰结构的灵活性和紧凑性,设计了一种全金属柔性多向隔振装置。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理论模型和有限元仿真模型,系统分析了本构参数演化对动态响应的影响。通过正弦扫频试验,并结合阻抗与力传递率表征,对装置的隔振性能进行了定量评估。试验采集的加速度频响验证了理论与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装置具备优异的隔振性能,力传递率最低可达0.01,且理论、仿真与试验的结果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振装置 扩展谐波平衡法 有限元 机械阻抗 力传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大动压下整流罩分离测力风洞试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钟俊 林敬周 +1 位作者 解福田 赵健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6,共9页
针对高超声速试验模型整体式整流罩的反推火箭拔罩分离问题,开展了反推火箭喷流模拟方法和风洞测力试验装置设计研究,试验模拟了马赫数5、动压33 kPa时整流罩反推喷流干扰效应和分离距离影响,获得了反推喷流和分离距离影响下的整流罩气... 针对高超声速试验模型整体式整流罩的反推火箭拔罩分离问题,开展了反推火箭喷流模拟方法和风洞测力试验装置设计研究,试验模拟了马赫数5、动压33 kPa时整流罩反推喷流干扰效应和分离距离影响,获得了反推喷流和分离距离影响下的整流罩气动特性。试验研究表明:反推火箭拔罩分离过程中,喷流干扰作用主导了整流罩的气动特性,使得法向力系数、轴向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分别出现了44.5%、32.4%和198.6%的最大变化量;在负迎角下,整流罩压心前移显著,使得静稳定设计的整流罩呈现出静不稳定性,不利于整流罩安全分离;分离距离越大,分离距离变化对整流罩气动特性的影响越弱;将分离初始迎角限定为小的正迎角,整流罩在分离过程中容易保持姿态稳定,有利于整流罩安全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流罩分离 反推火箭喷流 天平测力试验 大动压 高超声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型数据采集器的一体化天平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飞 蒙泽威 许晓斌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8-95,共8页
针对传统应变天平模拟信号传输方式存在抗干扰能力弱、传输距离短、线缆复杂等问题,开展了基于微型高精度数据采集器的一体化数字天平研制及应用。通过将微型高精度数据采集器嵌入测力天平,并且在微型高精度数据采集器中集成具有浮点运... 针对传统应变天平模拟信号传输方式存在抗干扰能力弱、传输距离短、线缆复杂等问题,开展了基于微型高精度数据采集器的一体化数字天平研制及应用。通过将微型高精度数据采集器嵌入测力天平,并且在微型高精度数据采集器中集成具有浮点运算能力的微控制单元,结合天平静态校准公式实现了天平实际力/力矩的实时解算和输出,并且实现了天平测量信号由模拟方式传输向数字方式传输的转变,提高测试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通过风洞内抗干扰测试表明,在常规高超声速风洞较为复杂的电磁环境下一体化天平信号传输几乎零干扰;通过开展高超升力体标模风洞试验验证表明,一体化天平试验重复性好(精度高),数据规律与常规天平测量结果一致,轴向力系数、法向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最大偏差分别为2.1%、1.8%和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天平 微型数据采集器 风洞试验 气动力 信号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政府引导基金退出机制的优化路径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震 周晓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176,共15页
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政府引导基金退出机制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着诸多挑战,现有“提前退出”等制度安排着重保护政府出资人利益,可能引发其与社会资本投资者和普通合伙人之间的利益失衡。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对社会资... 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政府引导基金退出机制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着诸多挑战,现有“提前退出”等制度安排着重保护政府出资人利益,可能引发其与社会资本投资者和普通合伙人之间的利益失衡。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对社会资本的引导效应,优化政府引导基金的退出机制应从多方利益平衡的视角出发,兼顾考虑社会资本投资者和普通合伙人的群体利益,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社会公共利益。政府引导基金退出机制的优化路径应该基于利益平衡视角,从理念、机制、渠道这3个方面着手:各地政府引导基金从理念上应进一步明确政府引导基金退出的条件,从机制上应完善相关容错机制和尽职免责机制,积极试点畅通政府引导基金的退出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引导基金 退出机制 新质生产力 利益平衡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构式钢管输电塔架的体型系数和雷诺数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国辉 李懿鹏 +2 位作者 赵英能 韩康辉 郭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8,共8页
采用天平测力风洞试验获得亚临界范围钢管塔架的体型系数,研究塔架体型系数随密实度的变化特征,基于规范数据拟合体型系数从亚临界到超临界条件下的雷诺数折算系数,基于试验结果开展塔架体型系数与规范值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密实... 采用天平测力风洞试验获得亚临界范围钢管塔架的体型系数,研究塔架体型系数随密实度的变化特征,基于规范数据拟合体型系数从亚临界到超临界条件下的雷诺数折算系数,基于试验结果开展塔架体型系数与规范值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密实度下横担的体型系数大于塔身,其原因为横担杆件长细比以及杆件前后的等效间距比均较大;在亚临界条件下塔身体型系数试验值与JEC-TR-00007—2015、DL/T 5551—2018和GB 50009—2012规范值接近,而横担体型系数大于各国规范值;亚临界和超临界条件下各国规范的钢管塔架体型系数随着密实度ϕ的增加而降低,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获得雷诺数折算系数为0.63+0.72ϕ;在超临界条件下,塔身的体型系数与DL/T 5551—2018、GB 50009—2012规范结果接近,横担的体型系数与IEC 60826—2017和ASCE MOP 74—2020规范结果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 钢管塔架 体型系数 测力天平 雷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