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战略中基于熵权法的大学生服务“三农”胜任力组合评价
1
作者 邓泓 孟凡鸿 +2 位作者 黄伟继 何雯洁 彭莹琼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5期51-55,共5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服务“三农”胜任力日益成为提升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该文构建一套基于熵权法的大学生服务“三农”胜任力组合评价体系,涵盖品质、能力、动机和知识等多个维度的14个评价要素。通过文献分析...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服务“三农”胜任力日益成为提升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该文构建一套基于熵权法的大学生服务“三农”胜任力组合评价体系,涵盖品质、能力、动机和知识等多个维度的14个评价要素。通过文献分析与理论研究,识别出大学生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及支持要素。研究结果表明,团队管理能力、个性特征、社会经验、服务“三农”动机和心理素质等要素对提升大学生的服务“三农”胜任力起到决定性作用。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与发展路径,以促进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的有效参与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服务“三农”胜任力 熵权法 组合评价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
2
作者 胡婷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9期88-91,共4页
农村文旅产业是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推动农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新农业的全面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异,同时能够激发农村经济活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留住农村劳动人口。而在农村文旅产... 农村文旅产业是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推动农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新农业的全面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异,同时能够激发农村经济活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留住农村劳动人口。而在农村文旅产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发展思路僵化,产业结构单一;组织建设不到位,缺乏统筹规划;对投资的吸引能力弱,投资不足及自身营销能力弱的现实困境。要改变这一系列现状,农村文旅产业要善于借助社会资本激发市场活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同时坚持人才战略,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文旅产业,以实现其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文旅产业 高质量发展 农村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加强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3
作者 于丽娜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2期193-196,共4页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思想政治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建设的质量。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文化的振兴、生态的振兴。乡村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和谐乡风打造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思想政治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建设的质量。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文化的振兴、生态的振兴。乡村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和谐乡风打造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推,凝聚乡村团结力量。虽然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现实问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薄弱环节逐渐凸显,农村地区的教育载体单一,基层重视程度较低,专业人才队伍的流失等发展困境。面对这些发展困境,应通过提升创新教育活动载体,抓住网络媒介,有效加强乡村基层重视度,培育本土青年人才骨干队伍等实践路径来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不断朝着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目标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 思想政治教育 发展困境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基本内涵、作用机制与创新路径 被引量:14
4
作者 邹新娴 刘雪薇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6,共7页
推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路径。从数字赋能视角出发,阐释数字赋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与现实意义,并对数字赋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现实困境进行... 推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路径。从数字赋能视角出发,阐释数字赋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与现实意义,并对数字赋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现实困境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数字技术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机制、技术机制、协同机制、决策机制及监管机制5个方面赋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而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层对数字技术的认识与应用不足、农民数字素养匮乏、数据信息共享通道阻塞及质量管理体系缺失成为阻碍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基于此,提出推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转型、加速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协调发展及构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数字技术 公共体育服务 高质量发展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与实践路径——基于杭州市第一批共富联合体中80个村庄的调研 被引量:8
5
作者 徐越倩 陈兰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8,159,共18页
扎实推动乡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是持续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如何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内源式发展则成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议题。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市发布的第一批共富联合体中80个村庄为案... 扎实推动乡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是持续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如何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内源式发展则成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议题。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市发布的第一批共富联合体中80个村庄为案例,通过NCA与QCA混合的方法发现党建、能人、产业、文化等因素是影响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变量。在多重变量作用下,以内源式发展为导向的乡村共同富裕呈现出伙伴协作型、文化认同型、产业融合集约型、综合发展型等四类“殊途同归”路径,且乡村内在动力的产生和内源机制的变化具有交替性与动态演进性。因此,需因地制宜,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等情况,注重空间布局,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加快打造乡村共同富裕建设的样板品牌。这不仅能丰富乡村共同富裕理论研究,也为其他地区选择匹配性乡村内源式发展策略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共同富裕 内源发展 实践路径 组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魏斌 马玉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10-113,120,共5页
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途径,对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旨在研究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和关键因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通过研究发现,该地... 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途径,对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旨在研究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和关键因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通过研究发现,该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如政府引导不足、旅游产品单一、乡村形象和品质不高等。认为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应该注重文化、生态和社区参与,政府应该加强引导和推动、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和形象、促进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耦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民族地区 乡村旅游 发展路径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烟台市“体旅农”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袁金鹏 邱建国 《农业展望》 2024年第3期90-95,共6页
2020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要求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流动,这为新一轮的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机遇。构建“体旅农”产业融合以促进“三农”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体育旅游业在其中表... 2020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要求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流动,这为新一轮的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机遇。构建“体旅农”产业融合以促进“三农”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体育旅游业在其中表现出较高的经济价值与发展潜能,政策引领、技术支撑、人才培养为“体旅农”融合提供了优良的发展基础与保障。本研究以促进烟台市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为主要目标,探索“体旅农”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机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明确适宜发展路径:构建地区高效治理模式、挖掘农村特色民俗文化、培养综合性人才、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速实现烟台市体育旅游业与“三农”工作深度协同推进,通过协同运作促进烟台市农村经济内生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体旅农” “三农” 融合发展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以大理市凤阳邑村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申嫔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3期62-65,共4页
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乡村旅游是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本文以大理市凤阳邑村为例,通过文献梳理与实践调研,阐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探讨大理市凤阳邑乡村旅游发... 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乡村旅游是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本文以大理市凤阳邑村为例,通过文献梳理与实践调研,阐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探讨大理市凤阳邑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困境,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基础设施;传承民族文化,打造特色品牌;科学规划使用,加强生态保护;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打造完整产业链等路径,以期为其他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地区 乡村旅游 凤阳邑村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乡村绿色发展道路的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曹信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9期113-116,共4页
新时代,走乡村绿色发展道路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选择。该文从一个核心入手,探索如何走好乡村绿色发展道路;从“三生”协调角度出发,遵循两大原则,在理论与实践中探究新时代农村绿色发展现状;提出新时代乡村绿色发展的“五条道路”,即... 新时代,走乡村绿色发展道路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选择。该文从一个核心入手,探索如何走好乡村绿色发展道路;从“三生”协调角度出发,遵循两大原则,在理论与实践中探究新时代农村绿色发展现状;提出新时代乡村绿色发展的“五条道路”,即从产业发展、人才队伍、财政保障、绿色文化和数字经济等方面,促进“三生”“三农”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绿色发展 “三生”协调 “三农”发展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发展话语:跨境视角下的中国边疆农村发展——基于云南省一个抵边村寨的人类学研究
10
作者 赵萱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2,共10页
随着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更新,国内外学界围绕经济增长、权力关系和本土知识对西方国家主导的发展话语展开了批判和重建。这些努力促成了20世纪中期后发展话语的反思,却又无条件地接受了19世纪中叶以来发展话语的一个基本前提,即以民族国... 随着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更新,国内外学界围绕经济增长、权力关系和本土知识对西方国家主导的发展话语展开了批判和重建。这些努力促成了20世纪中期后发展话语的反思,却又无条件地接受了19世纪中叶以来发展话语的一个基本前提,即以民族国家作为发展的基本研究单位。这一效应在边疆发展进程中,尤其是农村地区尤为突出,一方面在理念上,国家领土边界生产出观念边界,局限了边疆发展路径的分析和选择;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众多对边疆农村的民生保障、产业发展和内生动力培育具有积极影响的跨界活动未受到足够重视,限制了发展潜力。通过云南省一个抵边村寨的案例可以发现,突破传统发展话语的惯性思维,提炼以命运共同体和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的全新发展话语,挖掘边疆农村与跨境通道的特殊价值,将有助于未来的边疆发展乃至乡村振兴在全国范围内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话语 边疆农村 中国式现代化 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村落发展路径研究——以云南省祥云县东山彝族乡朝阳村为个案
11
作者 李心如 张娇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3期89-92,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民族地区村落实施乡村振兴,不仅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为其他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借鉴。东山彝族乡(简称东山乡)是祥云县唯一的民族乡,干海朝阳自然村(简称朝阳村)是祥云...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民族地区村落实施乡村振兴,不仅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为其他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借鉴。东山彝族乡(简称东山乡)是祥云县唯一的民族乡,干海朝阳自然村(简称朝阳村)是祥云县乡村振兴取得成效的典型村落之一,是东山乡唯一具有古梅资源的村落,古梅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其世居民族为彝族,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该文通过对其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存在的现实困境剖析,以期探索出一条民族地区村落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从而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添砖加瓦,进而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振兴 民族地区 发展路径 朝阳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军以 苏维词 +1 位作者 王腊春 李学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8,共8页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中国乡村振兴建设的重点及难点地区。针对西南喀斯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该文探讨了西南喀斯特地区城乡发展关系、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表明:1)西南喀斯特地区应在已有城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以小城市、...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中国乡村振兴建设的重点及难点地区。针对西南喀斯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该文探讨了西南喀斯特地区城乡发展关系、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表明:1)西南喀斯特地区应在已有城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以小城市、小城镇、重点镇及中心村为主体的新型山地特色城镇体系,完善城乡城镇体系,在提高城镇化率,减少乡村人口及乡村数量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2)以新型山地特色城镇体系和农业现代化转型为核心,促进乡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深度融合,形成乡村振兴的"内源"驱动发展机制。3)乡村振兴路径,应结合西南喀斯特山地特色,实施新型山地特色城镇体系建设工程,通过城镇的辐射带动,促进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融合;实施以"劳动+技术+资本"多重集约化为特征的农业现代化转型,提高单位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保障农户收入持续增加;实施山地特色农业的纵向、横向延伸产业化工程建设,实现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的内源驱动发展。4)乡村振兴政策,应着力从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加强智力、人才支持,创新农村土地利用管理体制机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保障乡村发展转型与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农村 乡村振兴 农业转型 发展路径 西南喀斯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滞后原因探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广斌 王勇 谷人旭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0-44,共5页
以农村工业发动、发展为主线,系统地分析了中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与建设面临的困境和滞后的原因。分析表明,“路径依赖”的“累积因果”效应是产生农村工业和小城镇发展区域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制度变迁改变了小城镇发展的外部环境,对中西... 以农村工业发动、发展为主线,系统地分析了中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与建设面临的困境和滞后的原因。分析表明,“路径依赖”的“累积因果”效应是产生农村工业和小城镇发展区域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制度变迁改变了小城镇发展的外部环境,对中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产生多方面负面影响;农村费税改革在短期内造成中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停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发展 农村工业 路径依赖 农村费税改革 中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乡村振兴的湘南宅基地整治潜力分区及发展路径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浩 卢新海 陈东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63-272,F0003,共11页
基于宅基地空间分布形态、整治需求、外部环境和整治成本等维度构建宅基地整治理论潜力评估系统,结合景观分析法和改进的TOPSIS方法等对湘南地区典型乡镇的宅基地整治单元潜力值进行测算排序,并运用优化后的热点分析探究研究区各类型村... 基于宅基地空间分布形态、整治需求、外部环境和整治成本等维度构建宅基地整治理论潜力评估系统,结合景观分析法和改进的TOPSIS方法等对湘南地区典型乡镇的宅基地整治单元潜力值进行测算排序,并运用优化后的热点分析探究研究区各类型村庄宅基地整治潜力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其未来转型发展路径。结果表明:1)地形条件、人均宅基地面积挖潜系数和宅基地平均最邻近距离是影响宅基地整治潜力的主要因素;宅基地斑块密度越高的区域,其景观破碎度也高;2)研究区宅基地整治潜力热点区集中在东北丘陵区和东南山地区两处,冷点区集聚在中西部的镇中心平原地区;3)综合宅基地整治潜力评价和村庄分类结果可将各类型村庄划分为若干宅基地整治梯度级,其中村庄整治潜力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生态环境脆弱型、集聚提升型、传统村落和均衡发展型、农业生产主导型;4)通过打破村级行政区划壁垒可将全域划分为7个典型的国土综合整治模式区,并可通过挖掘典型片区的优势资源与特色元素确立“宅基地整治+N”的多元化发展路径。村庄宅基地的整治潜力差异受到自身禀赋和地理区位等多重影响,未来需加强整治潜力评估的微观尺度研究以引导乡镇科学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 整治 潜力 模式区 热点分析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怀化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皮向红 钱炬炬 +2 位作者 朱校奇 贺艺 刘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3期232-237,240,共7页
首先,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发展水平、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社会事业、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怀化市“十三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并总结出五大制约因素;其次,提出了着力将怀化打造为“武陵山片区山地精细农业... 首先,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发展水平、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社会事业、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怀化市“十三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并总结出五大制约因素;其次,提出了着力将怀化打造为“武陵山片区山地精细农业引领区”“丘陵山片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先行区”的规划战略定位,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怀化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与目标;最后,提出了实施“六大强农”、建设优质农副产品基地、推进现代农业支撑能力、加强乡村建设、实施巩固拓展衔接等五大行动计划,以此来高质量推进怀化市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打造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展现状 发展思路 发展路径 怀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51
16
作者 刘合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9-157,共9页
共同富裕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马克思城乡发展思想和共同富裕思想是我国城乡发展实践的理论来源。中国城乡发展进入城乡融合发展阶段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结果。从共同富裕角度分析城乡融合发展的逻... 共同富裕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马克思城乡发展思想和共同富裕思想是我国城乡发展实践的理论来源。中国城乡发展进入城乡融合发展阶段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结果。从共同富裕角度分析城乡融合发展的逻辑与路径,为观察和理解中国的共同富裕问题和城乡发展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有助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践和理论创新。新时代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一要坚持“目标—动力—机制”一体两翼的发展逻辑,即坚持目标与过程相统一,不断增强改革和创新发展动力,坚持完善机制;二要走“核心力量领导—满足需求—创造供给—共享机会成果”四位一体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共同富裕 发展逻辑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视角下大都市区乡村多层次发展路径探究——以北京市通州区枣林庄村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曾鹏 任晓桐 满达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67,共8页
乡村地区是城乡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处于城镇化前沿地区的大都市区乡村发展中往往存在着“内生动力塌陷、区域发展错位及城乡关系失衡”等问题,亟待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伴随着我国进入城乡融合发展新阶段,有必要通过划分乡村个体、乡... 乡村地区是城乡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处于城镇化前沿地区的大都市区乡村发展中往往存在着“内生动力塌陷、区域发展错位及城乡关系失衡”等问题,亟待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伴随着我国进入城乡融合发展新阶段,有必要通过划分乡村个体、乡村群落和城乡区域三级空间,提出乡村振兴三级目标与“三级正向互促”发展框架。结合北京市通州区枣林庄村的典型实例,深入探讨了乡村个体“激活潜力差异化定位”、乡村群落“互补优势整体化统筹”与城乡区域“优化结构网络化融合”的三级发展路径及之间的正向互促机制,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大都市区 乡村多层次发展路径 枣林庄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欠发达地区乡村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开发路径探究——以普洱市振太镇秀山村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耿虹 武丹 +2 位作者 王小莉 徐家明 李佳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2年第5期17-23,共7页
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振兴国策共同推进了滇西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旅游业发展。乡村隐性旅游资源开发既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也成为巩固乡村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途径之一。从旅游资源的显像层次与开发难易度视角进行分... 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振兴国策共同推进了滇西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旅游业发展。乡村隐性旅游资源开发既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也成为巩固乡村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途径之一。从旅游资源的显像层次与开发难易度视角进行分析可发现,滇西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许多属于具有层次隐藏性、空间隐蔽性、内涵隐秘性、结构隐形化特征的隐性资源。欲充分利用乡村隐性旅游资源,需系统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显性化”开发路径框架,即“突破层次隐藏:识别多层次资源价值,赋予隐性资源表达载体”“打破空间隐蔽:借力区域化发展政策,打开镇村联动发展格局”“呈现隐秘内涵:推动互联网旅游模式,促进隐性旅游资源形象可视”“优化隐形结构:构建乡村旅游综合体,加强规划先导赋能作用”的综合策略。文章以秀山村为实践案例,探究与印证规划策略的适应性问题,以期为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文化振兴提供探索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隐性旅游资源 显性化 开发路径 滇西欠发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样性:真正理想的农村发展道路 被引量:3
19
作者 陆益龙 《学术前沿》 2012年第10期44-53,共10页
农村发展道路问题是农村建设实践和农村发展研究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此问题上的争论实质是为了取得合法性而建构象征和认同,或是为了建构一种理想模式。"中间道路"主张并未调和在社会发展问题上的意识形态的对立,对"... 农村发展道路问题是农村建设实践和农村发展研究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此问题上的争论实质是为了取得合法性而建构象征和认同,或是为了建构一种理想模式。"中间道路"主张并未调和在社会发展问题上的意识形态的对立,对"第三条道路"的突出无形中又在强化具体社会实践的意识形态的符号特征。既然客观上不存在最优、最理想的发展道路,那么,在农村发展道路选择问题上,遵循自主选择和多样性原则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村 发展 道路选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农耕存留区的农旅融合路径构想——以遵义市汇川区毛石镇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杰 盖媛瑾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24期124-126,130,共4页
以遵义市汇川区毛石镇为例,通过主要客源市场分析,基于农旅融合范畴分析该地农旅融合发展的应有理念以及反映该理念的农旅融合基本原则,分别从宏观的全域旅游服务供给创新及微观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创新两个层面,系统构想农旅融合路径。
关键词 传统农耕存留区 全域旅游 农旅融合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