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0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阳坳陷中—古生界潜山形成演化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永诗 罗霞 +2 位作者 胡阳 石晓光 张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共13页
潜山是济阳坳陷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深化潜山成山机制、建立可预测性潜山类型划分方案是潜山勘探的关键。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在潜山构造特征解剖的基础上,结合断裂活动速率及平衡剖面分析,恢复各关键阶段的潜山叠合演化过程,... 潜山是济阳坳陷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深化潜山成山机制、建立可预测性潜山类型划分方案是潜山勘探的关键。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在潜山构造特征解剖的基础上,结合断裂活动速率及平衡剖面分析,恢复各关键阶段的潜山叠合演化过程,建立潜山成因-结构分类体系,明确潜山类型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潜山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印支期挤压逆冲形成北西向潜山雏形、燕山期左行走滑拉张裂陷形成北西向潜山初始格局、喜马拉雅期右行走滑伸展裂陷最终形成北东东向潜山定型三大演化阶段,形成了现今七纵四横潜山构造格局。依据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潜山所处构造位置及经历构造运动的差异,将济阳坳陷潜山划分为中隆新隆残丘山、中隆新沉断块山、中沉新隆滑脱山和走滑改造断块山4种类型,形成了与断陷盆地结构相对应的潜山类型有序性分布特征;即自凸起带—缓坡带—洼陷带—陡坡带,依次发育中隆新隆残丘山—中隆新沉断块山—中沉新隆滑脱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生界潜山 构造格局 成因演化 有序分布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油近期勘探形势、启示与发展战略 被引量:2
2
作者 徐长贵 高阳东 +1 位作者 张锦伟 张新涛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共13页
地质理论和技术创新为油气勘探发现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2024年,中国海油在超深水超浅层天然气、深层/超深层碎屑岩、火山岩潜山等复杂领域勘探理论技术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始创新,指导琼东南盆地超深水超浅层天然气、珠江口盆地深层... 地质理论和技术创新为油气勘探发现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2024年,中国海油在超深水超浅层天然气、深层/超深层碎屑岩、火山岩潜山等复杂领域勘探理论技术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始创新,指导琼东南盆地超深水超浅层天然气、珠江口盆地深层原油、渤海浅层岩性原油、北部湾盆地花岗岩潜山原油、渤海深层火山岩潜山原油和天然气等领域获重大勘探进展。未来面对勘探领域日趋复杂、理论技术创新难度越来越大等诸多挑战,中国海油将始终坚持战略引领、守正创新不动摇,坚持富烃凹陷系统勘探、整体勘探理念不动摇,坚持成功的信念不动摇,统筹中国海域和海外油气勘探,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海洋强国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油 勘探进展 火山岩潜山 深层/超深层 超深水超浅层 勘探启示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中南部古生界潜山油气藏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
3
作者 杨光达 陈彦 +7 位作者 张东伟 刘海涛 周艳 汪百齐 翁文胜 王伟成 郭军敏 杜庆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0,共11页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中南部发育大规模的多层系潜山油气藏,且油气显示较好。为探究古生界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的潜山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基于大量工区钻井、邻区井及地震剖面数据,利用岩心、薄片观察、孔渗测定、压汞实验及地震解释方法,...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中南部发育大规模的多层系潜山油气藏,且油气显示较好。为探究古生界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的潜山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基于大量工区钻井、邻区井及地震剖面数据,利用岩心、薄片观察、孔渗测定、压汞实验及地震解释方法,从储层岩石孔隙类型、渗透率及孔喉等多角度对古生界潜山储层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利用地震剖面探讨其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结果表明:潜山原油来源于东部凹陷的古近系烃源岩;储集体为潜山优质风化壳储层及潜山内幕储层,裂缝较为发育;古生界储层类型包括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和上古生界碳酸盐岩―碎屑岩2种储层,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油气成藏过程为新生古储―断层、不整合面运移―潜山构造圈闭聚集成藏模式;成藏主要控制因素包括断层、构造圈闭、生储盖时空配置、裂缝发育程度。研究成果为辽河油田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依据,同时为多层系潜山油气成藏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系潜山 风化壳储层 裂缝 压汞曲线 成藏条件 辽河坳陷 东部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深层钻探井漏综合治理技术
4
作者 赵少伟 杨进 +1 位作者 杨奇奇 陈绪跃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89,共6页
渤海油田深层地质构造复杂,井漏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制约了该油田的高效勘探开发。为解决该问题,构建了基于多尺度断裂识别与三维应力场模拟的漏失风险评价体系,以实现钻井漏失风险预测与井眼轨迹优化;通过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优化井... 渤海油田深层地质构造复杂,井漏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制约了该油田的高效勘探开发。为解决该问题,构建了基于多尺度断裂识别与三维应力场模拟的漏失风险评价体系,以实现钻井漏失风险预测与井眼轨迹优化;通过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优化井身结构,来避免薄弱层与高压层同井段钻进;应用精细控压钻井与固井技术,精准控制井口回压(±0.07MPa),提升钻井与固井安全性;同时研发了抗高温(220℃)、高承压(20MPa)堵漏剂,最终形成了“分层治理、以防为主、控堵结合”的井漏综合治理技术。该技术已在渤海油田10余口深层探井中成功应用,研究与现场应用结果均表明,该技术适应性强、封堵效果好,一次堵漏成功率超过80%。研究成果可为渤海油田深层安全高效钻井提供可靠技术支撑,也具有在我国其他海上油气田深层钻井中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钻探 潜山地层 裂缝-溶洞型漏失 防漏堵漏 渤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寒武系-奥陶系潜山内幕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文庆 李廷辉 +7 位作者 李洪革 卢刚臣 李宏军 崔宇 时战楠 李鹏 穆光远 臧明峰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8,共12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寒武系-奥陶系潜山内幕已捕获油气显示,但勘探尚未获突破。目前存在潜山内幕成藏因素、成藏类型及勘探潜力等认识不清的问题。基于新三维地震、钻井地质、测井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对潜山内幕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寒武系-奥陶系潜山内幕已捕获油气显示,但勘探尚未获突破。目前存在潜山内幕成藏因素、成藏类型及勘探潜力等认识不清的问题。基于新三维地震、钻井地质、测井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对潜山内幕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讨了其成藏类型与勘探方向。研究表明:黄骅坳陷发育古近系沙三段和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2套烃源岩,为潜山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油气源;潜山内幕发育基岩褶皱变形控制的背斜型和基底断层掀斜控制的断鼻型2种成因潜山圈闭类型,印支-早燕山运动期的区域挤压作用和晚燕山-喜山运动期的拉张作用为潜山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岩性、云化、溶蚀及断裂作用控制了基质孔隙、溶蚀孔洞和裂缝型3类优势储层,构成了潜山内幕有利的储集空间。通过寒武系-奥陶系潜山内幕源-储配置关系分析,总结了“双源供烃-负反转背斜型”、“单源供烃-正反转背斜型”和“单源供烃-翘倾断鼻型”3种成藏类型,指出了目前埕海潜山和王官屯潜山内幕成藏条件最为有利,内幕未钻圈闭极具勘探价值,可作为下一步潜山勘探的重点方向。研究成果可为潜山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黄骅坳陷 潜山内幕 寒武系-奥陶系 成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山不同尺度裂缝凝析油气流动特征及界限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苏彦春 张利军 +4 位作者 赵林 王志凯 谭先红 李聪聪 王硕亮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2,共11页
潜山凝析油气藏是中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受风化剥蚀及构造作用影响,此类储层裂缝高度发育,存在不同尺度的渗流空间,凝析油气在不同尺度渗流空间中流动及赋存状态复杂,准确表征其流动特征及动用界限是此类储层产量准确预测的... 潜山凝析油气藏是中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受风化剥蚀及构造作用影响,此类储层裂缝高度发育,存在不同尺度的渗流空间,凝析油气在不同尺度渗流空间中流动及赋存状态复杂,准确表征其流动特征及动用界限是此类储层产量准确预测的基础。基于可视化微流控实验开展了高温高压条件下不同尺度裂缝凝析油气流动特征研究,分析了裂缝开度、储层压力以及注采压差对裂缝内油气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凝析气藏衰竭开发过程中会经历雾状微滴-微滴聚集-缝壁捕集-贴壁蠕动的演化过程。当裂缝开度大于200μm时,凝析油以波形膜状流及离散波状流为主,当裂缝开度为100μm时开始出现活塞流,当裂缝开度为5μm时,出现停滞段塞流,严重影响气体流动。实验与模拟结果表明,目标区块流体有效流动的界限为5μm。同时,明确了储层中裂缝开度和压差对凝析油气流动模式和演化的影响规律,随着压差和开度的增大,凝析油的相态由段塞流转为波浪流,再由波浪流转为混沌流,裂缝内流动状态会逐渐向分散流动转变。建立了临界凝析油饱和度和裂缝开度图版,为海上潜山裂缝型凝析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 裂缝储层 凝析油 流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岩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的影响:以济阳坳陷太古宇基岩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孟涛 穆星 +5 位作者 石泉清 李继岩 刘鹏 方正伟 赵贤 牛花朋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1-417,共17页
济阳坳陷太古宇已逐渐成为油气勘探重点目标之一,但储层形成机制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勘探发现。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结合阴极发光、XRD、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测试,对济阳坳陷太古宇基岩的成岩作用及其对... 济阳坳陷太古宇已逐渐成为油气勘探重点目标之一,但储层形成机制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勘探发现。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结合阴极发光、XRD、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测试,对济阳坳陷太古宇基岩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成岩作用特征通过岩心、铸体薄片、元素分析结果和流体包裹均一温度识别,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作用通过铸体薄片面孔率和物性测井数据表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基岩岩性主要为岩浆岩和变质岩两大类,岩浆岩先后经历了冷凝固结、岩浆期后热液、风化剥蚀淋滤和埋藏成岩4个成岩阶段,其中岩浆岩先后经历了冷凝固结作用、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充填胶结作用和蚀变交代作用,最后经变质变形作用形成变质岩。冷凝固结作用可以形成少量原生基质孔隙,溶蚀作用可形成溶蚀孔和溶蚀缝,孔隙度贡献可达80%,对改善储层质量起关键性作用;压实作用和蚀变交代作用破坏孔隙,方解石和黏土矿物等次生矿物充填胶结裂缝,充填度为30%~70%,对储集空间有破坏作用。综合分析得出,片麻岩储层物性特征优于花岗岩,有利于储层主要发育在风化壳和内幕断裂带。风化壳分布于基岩潜山顶部,纵向具有分带性,主要受控于风化作用,多发育Ⅰ和Ⅱ类储层。内幕断裂带分布在潜山腹部,沿断裂发育,主要发育Ⅱ和Ⅲ类储层。该研究成果可为基岩储层成因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太古宇 基岩储层 成岩阶段 潜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太古界潜山型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8
作者 王丽娟 韩登林 +5 位作者 马良帅 胡蓉蓉 王晨晨 马斌玉 闫康 朱朝彬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4,共11页
依据岩心薄片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测井等资料,对渤海海域M油田中位潜山与渤中19-6低位潜山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纵向上,渤海海域M油田中位潜山风化带储层较发育,以孔隙-裂缝型为主;渤中19-6低位潜山储... 依据岩心薄片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测井等资料,对渤海海域M油田中位潜山与渤中19-6低位潜山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纵向上,渤海海域M油田中位潜山风化带储层较发育,以孔隙-裂缝型为主;渤中19-6低位潜山储层裂缝尤其发育,风化带和内幕带均以裂缝型储层为主。不同类型潜山在埋藏深度、源储接触及垂向分带等多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进而导致了储层在孔喉空间等微观结构方面也存在差异。②多期构造运动造成不同类型潜山储层分带具有差异性,古地貌构造制约了潜山储层的平面分布及有机酸迁移方向,风化淋滤溶蚀作用间接改善了储层的微观结构,其改善程度受潜山裂缝及风化环境控制。③不同类型潜山的优质储层发育带具有差异性,低位潜山型优质储层主要集中在深层内幕裂缝带,中位潜山型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潜山顶部风化带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储层 中位潜山 低位潜山 微观结构 裂缝型 孔隙-裂缝型 构造运动 古地貌 太古界 渤海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坳陷中部中元古界雾迷山组热液活动特征
9
作者 鲁锴 张涛 +8 位作者 王哲麟 鲍志东 张军涛 鲍逸非 王启超 班舒悦 郭妍晶 胡小龙 张辛雨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3-839,共17页
冀中坳陷中部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中赋存着大量的油气和地热资源,但目前对于雾迷山组储集层所经历的热液活动研究相对较少。本次研究在野外和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碳氧稳定同位素、锶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测温等手段,对雾迷山组... 冀中坳陷中部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中赋存着大量的油气和地热资源,但目前对于雾迷山组储集层所经历的热液活动研究相对较少。本次研究在野外和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碳氧稳定同位素、锶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测温等手段,对雾迷山组中热液活动特征及其对储集层的改造作用进行探讨。结果显示:雾迷山组中发育多种热液相关矿物,其热液活动可分为3类,分别为幔源流体活动、以碳酸盐矿物为主的热液活动和硅质热液活动。其特征主要体现在白云岩发生大理岩化作用;热液白云石矿物较基岩泥晶白云石的δ^(13)C和δ^(18)O值均偏负和锶同位素值升高;一些白云石、石英和萤石胶结物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异常增高。雾迷山组中热液活动强度的差异受控于区域幔源流体活动和输导通道。当研究区内断层和幔源流体活动时期相耦合时,热液活动强度达到最大。其强度西北强于东南;级别越高、规模越大的断层附近的热液活动越强的特征。热液活动产生的溶蚀作用、重结晶作用和水压力破裂作用对储集层有着建设性改造作用;充填作用、胶结作用和硅化作用减少了储集空间,是破坏性改造作用;而大理岩化的过程基本没有改变原岩的储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热液活动 雾迷山组 潜山构造带 冀中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度花岗岩物理模型研制与裂缝宽度测井计算方法
10
作者 秦瑞宝 李雄炎 +7 位作者 张占松 张冲 曹景记 聂昕 汪鹏 方思南 叶信宇 尹中旭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03-2711,共9页
潜山裂缝性油气藏是中国海上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而裂缝是决定潜山裂缝性储层渗流及产能的关键因素,其中裂缝宽度是核心参数.为了解决裂缝宽度测井定量计算难题,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自主研制了斯伦贝谢电成像测井仪器FMI和中海油服电成... 潜山裂缝性油气藏是中国海上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而裂缝是决定潜山裂缝性储层渗流及产能的关键因素,其中裂缝宽度是核心参数.为了解决裂缝宽度测井定量计算难题,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自主研制了斯伦贝谢电成像测井仪器FMI和中海油服电成像测井仪器ERMI可以采集数据的大尺度花岗岩物理模型;其次,采用测宽仪测量物理模型中的裂缝宽度,精确到1μm;最后,在不同泥浆矿化度条件下,采集物理模型中FMI和ERMI电成像测井数据,并对比分析不同宽度、不同形态裂缝在不同地层对比度条件下的电成像测井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同一种电成像测井仪器,随着地层对比度的增加,FMI和ERMI图像显示的裂缝宽度越大;(2)相同条件下,ERMI图像显示的裂缝宽度比FMI图像显示的裂缝宽度略宽;(3)采用准确的仪器系数时,FMI和ERMI计算的裂缝宽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上述结论与认识为裂缝宽度及其他裂缝参数的准确计算奠定了实验基础,也为中国海上潜山裂缝性油气藏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裂缝性储层 花岗岩 物理模型 裂缝宽度 电成像 定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油气充注及调整研究
11
作者 李威 文志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4-1131,共8页
运用油气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技术,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模拟等研究方法,探讨Bongor盆地潜山油气充注的时间和过程。研究表明,Bongor盆地B区、R‒P区潜山带储层发育黄绿色和蓝绿色荧光两类油包裹体,代表不同阶段的... 运用油气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技术,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模拟等研究方法,探讨Bongor盆地潜山油气充注的时间和过程。研究表明,Bongor盆地B区、R‒P区潜山带储层发育黄绿色和蓝绿色荧光两类油包裹体,代表不同阶段的油气充注;含烃盐水包裹体与凝灰石裂变径迹分析认为,不同潜山区带经历了两期充注的原生油气成藏事件,油气充注高峰期均为75—65Ma;B区带在晚白垩世以来抬升改造阶段经历了1期油气调整形成的次生成藏事件,油气大多赋存于构造缝中,调整时间接近3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 潜山 油气成藏年代学 磷灰石裂变径迹 Bongor盆地 乍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桩西潜山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制研究
12
作者 田雯 王永诗 +4 位作者 方正伟 滕宝刚 孙宝泉 信延芳 刘晓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17-318,共2页
桩西潜山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北部,为一套厚度稳定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该潜山构造位置特殊,处于多期应力叠加构造带,先后经历了印支期的抬斜—挠曲—逆断阶段、燕山期推覆正断阶段以及喜山期正断活化阶段,呈现多期次断裂系统切割的... 桩西潜山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北部,为一套厚度稳定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该潜山构造位置特殊,处于多期应力叠加构造带,先后经历了印支期的抬斜—挠曲—逆断阶段、燕山期推覆正断阶段以及喜山期正断活化阶段,呈现多期次断裂系统切割的复杂构造格局,形成自东向西的大型逆冲褶皱推覆构造(隋风贵等,2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形成机制 碳酸盐岩 桩西潜山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拉哈塘—富满油田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特征及差异性研究
13
作者 江同文 邓兴梁 +2 位作者 李旭光 常少英 王彭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共17页
塔里木盆地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已建成300×10~4t原油生产基地,但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类型及储集体结构差异特征认识还存在争议,影响油气藏开发方案的优化。基于野外露头、岩芯、地震、测井、钻录井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 塔里木盆地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已建成300×10~4t原油生产基地,但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类型及储集体结构差异特征认识还存在争议,影响油气藏开发方案的优化。基于野外露头、岩芯、地震、测井、钻录井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通过对哈拉哈塘富满油田奥陶系深层—超深层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储集体结构差异特征对比研究,认为:1)哈拉哈塘—富满油田受从北到南大气淡水溶蚀程度减弱的因素控制:北部潜山岩溶区储层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岩溶洞穴、溶蚀孔洞;哈拉哈塘南部层间岩溶区储层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裂缝、孔隙、孔洞型储层及岩溶河道;富满断控岩溶区储层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断裂破碎形成的角砾间孔隙和断裂空腔、构造缝。2)储层空间充填特征的差异也较为明显:北部潜山岩溶区及哈拉哈塘南部层间岩溶区溶洞充填现象较丰富,主要包括沉积充填物、垮塌充填物及化学淀积充填物3种;而富满油田储集体充填特征相对单一,以方解石和硅质胶结为主。3)储层储集空间内部结构特征的差异为:北部潜山岩溶区具有上下3层溶蚀结构,包括地表岩溶带、渗流岩溶带和潜流岩溶带;哈拉哈塘南部层间岩溶区具有补给区、渗流带及排泄区3种结构要素;断控岩溶区发育单一滑动面结构、压隆核带结构、张扭空腔核带结构及栅状缝网核带结构4种结构模型。明确超深碳酸盐岩储层空间特征及内部结构差异性认识,对于塔里木盆地油气藏高效开发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指导井位部署与井轨迹优化、高产井成功率提升至96%以上,为研究区下一步油气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深层—超深层 缝洞型储层 潜山岩溶储层 层间岩溶储层 储集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隐蔽型圈闭识别新思路及其勘探成效
14
作者 张宏伟 庞雄奇 +3 位作者 王鹏 陈杰 杨丽丽 万照飞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42,共14页
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隐蔽型潜山具有圈闭识别难度大、成藏条件不清的问题,导致潜山勘探多年无法取得显著进展,亟需重新梳理勘探思路。以地质模式为导向,处理-解释一体化攻关,针对束鹿凹陷西斜坡下古生界碳酸盐岩高阻抗岩性体覆盖区潜山... 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隐蔽型潜山具有圈闭识别难度大、成藏条件不清的问题,导致潜山勘探多年无法取得显著进展,亟需重新梳理勘探思路。以地质模式为导向,处理-解释一体化攻关,针对束鹿凹陷西斜坡下古生界碳酸盐岩高阻抗岩性体覆盖区潜山的识别,进一步深化西部斜坡带断裂解释和潜山成藏条件认识,构思了“断槽-冲蚀沟侧向遮挡”新型潜山成藏新模式。研究表明:针对局部目标攻关处理,应用速度模拟识别潜山顶面,采用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提高了潜山内幕成像质量;低通滤波处理后,其内幕断层断点更加清晰,在斜坡带潜山顶面新发现断层50多条,发现和落实奥陶系有利圈闭30多个,圈闭面积增加近20 km^(2),JG21x等多口井在潜山获得高产油流;新的成藏模式打破了早期凹陷西斜坡带潜山为勘探空白区的认识,新型潜山油藏埋藏浅、产量高,成为华北探区效益新勘探有利区。通过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攻关,得到高质量地震资料,在新地质模式指导下构思新型潜山成藏模式,这一勘探思路对高成熟探区的潜山勘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束鹿凹陷 西部斜坡带 潜山圈闭 成藏模式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19-6构造变质岩潜山优质储集层识别与产能预测
15
作者 谭忠健 郭康良 +4 位作者 吴立伟 张国强 李鸿儒 邓津辉 毕宏日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3,共7页
裂缝作为渤中19-6构造变质岩潜山储集层主要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控制了优质储集层形成及单井产能。为了精确识别渤中19-6构造优质储集层,并进行产能预测,利用岩石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对裂缝进行定量表征。在潜山储集层垂向结构单元划... 裂缝作为渤中19-6构造变质岩潜山储集层主要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控制了优质储集层形成及单井产能。为了精确识别渤中19-6构造优质储集层,并进行产能预测,利用岩石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对裂缝进行定量表征。在潜山储集层垂向结构单元划分基础上,利用常规录井、测井以及成像测井资料,识别目的层段优质储集层,并引入裂缝发育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其进行精细评价,建立优质储集层综合评价方法。将优质储集层有效厚度与裂缝参数代入产能评价方程,计算目的层段气层产能,并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米采气指数的预测值与实际产能值相对误差小于15%,表明该综合评价方法识别变质岩潜山优质储集层可行性高,对渤中19-6构造变质岩潜山油气开发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19-6构造 变质岩潜山储集层 裂缝特征 储集层识别 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周缘凸起成因差异及意义
16
作者 官伟 刘池洋 +8 位作者 彭光荣 黄雷 宋立军 梁超 李鑫 张丽丽 李洪博 吴哲 马云杰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38-1553,共16页
白云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中部珠二坳陷,中生代以来经历了中生代主动陆缘到新生代被动陆缘的复杂演化过程。近期,随着油气勘探向深层潜山领域拓展,凹陷周缘的凸起结构及成因作为潜山勘探评价的基础需要开展研究。基于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 白云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中部珠二坳陷,中生代以来经历了中生代主动陆缘到新生代被动陆缘的复杂演化过程。近期,随着油气勘探向深层潜山领域拓展,凹陷周缘的凸起结构及成因作为潜山勘探评价的基础需要开展研究。基于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本文解析白云凹陷周缘凸起结构并分析其形成过程,发现凸起成因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并总结为三类:中生代断层主控的番禺低隆起;中新生代断层共同控制的云开低凸起;新生代伸展断层主控的云东低凸起。研究认为凸起结构的多样性与中新生代断层相互作用程度及类型有关,中生代先存断层决定了基底结构的复杂性,而新生代差异伸展作用下,对先存断层的继承和改造作用决定了凸起结构的多样性,晚期的岩浆和断层改造进一步丰富凸起类型。基于此,探讨了各区潜山储层的发育条件,认为风化作用、断层作用和岩浆作用相关的裂缝是主要的储集空间,且平面分布具有规律性。将凸起成因差异作为研究目标,不仅可以探讨白云凹陷先存断层与晚期断层的相互作用关系,还为潜山成山-成储及有利区评价提供构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凹陷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 凸起成因 先存断层 潜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山油藏CO_(2)重力混相驱作用机制与驱油实验
17
作者 郭发军 梁飞 +5 位作者 陈洪 齐桓 曾庆桥 王睿思 李宜强 吴永恩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5,共8页
针对冀中坳陷八里西裂缝型潜山油藏实施CO_(2)重力驱作用机理不明的问题,综合考虑储层特征及开发现状,开展注气膨胀、岩心驱替及核磁扫描实验,探讨储层流体与CO_(2)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油藏底部注水后实施CO_(2)重力驱效果,明确孔、... 针对冀中坳陷八里西裂缝型潜山油藏实施CO_(2)重力驱作用机理不明的问题,综合考虑储层特征及开发现状,开展注气膨胀、岩心驱替及核磁扫描实验,探讨储层流体与CO_(2)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油藏底部注水后实施CO_(2)重力驱效果,明确孔、缝储集空间内原油的动用规律。研究表明:注入CO_(2)后,原油黏度降低57%,体积膨胀1.83倍,CO_(2)具有较好的原油降黏膨胀效果;PVT实验结果表明,水相的存在几乎不影响原油与CO_(2)间的相互作用;在油气传质过程中CO_(2)可萃取、抽提出油中的C_(2)—C_(12)组分,利于轻质组分的采出,较重组分(C_(10)—C_(36+))滞留其中;油藏底部注水后实施CO_(2)重力驱能够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油气传质程度与注气速度均会影响驱油效果,油气传质程度越强、注入速度越低,越能发挥CO_(2)萃取、抽提与溶解能力,充分动用连片剩余油以及与CO_(2)未直接接触的剩余油;根据核磁实验结果可将储集空间划分为孔隙空间和裂缝空间,与CO_(2)非混相驱相比,水驱后CO_(2)重力混相驱能够提高基质与裂缝中原油的采出程度,混相驱2.0倍孔隙体积后,基质部分采出程度为49.3%,裂缝部分采出程度为99.3%。现场实践表明,顶部注CO_(2)重力混相驱油是八里西潜山油藏有效提高采收率的接替开发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重力混相驱 CCUS 潜山油藏 作用机制 驱油特征 在线核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太古宇变质岩潜山油气藏特征、主控要素及勘探方向
18
作者 郑定业 杨贵丽 +5 位作者 林会喜 高晓鹏 郝运轻 梁裳恣 徐美娥 孙宜朴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85-1596,共12页
随着BZ26-6、BZ19-6等大型整装油气田不断发现,渤海湾盆地太古宇变质岩潜山展现出广阔的勘探前景。笔者等基于典型油气藏解剖及钻井、地震资料,分析了渤海湾盆地太古宇变质岩潜山油气藏分布发育特征,划分了油气藏类型,总结了成藏控制要... 随着BZ26-6、BZ19-6等大型整装油气田不断发现,渤海湾盆地太古宇变质岩潜山展现出广阔的勘探前景。笔者等基于典型油气藏解剖及钻井、地震资料,分析了渤海湾盆地太古宇变质岩潜山油气藏分布发育特征,划分了油气藏类型,总结了成藏控制要素,指出了下一步勘探方向。结果表明:油气藏分布集中于盆地东部且明显受新生代走滑断裂控制,具有埋藏深、岩性多样、孔渗低、常压—弱高压、油水关系复杂的特点;基于构造位置及源—山关系,油气藏类型分为:源山接触类,包括油气横向运移为主的中位源侧型、油气向下及横向运移的低位源下型;源山分离类,包括不整合输导为主的高位源外型、断裂输导为主的高位源上型等2类4种。其中,低位源下型、中位源侧型勘探潜力较大,高位源外型、高位源上型次之;广覆式源储接触面积、充足的油气动力、良好的封盖能力及断控网状储层是控制潜山油气成藏的4个关键要素;未来应着重关注济阳、渤中、辽河拗陷等凹陷内、临凹凸起的源下及源侧潜山构造带以及冀中拗陷、黄骅拗陷等陡断带的源侧及源上潜山内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潜山 油气藏特征 主控因素 勘探方向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额盆地油气勘探历程与钻探启示
19
作者 崔海峰 韩小锋 +1 位作者 黄元溢 张慧元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33,共12页
银额盆地油气勘探程度较低,油气分布规律和勘探方向有待进一步明确。通过分析银额盆地油气勘探历程,梳理了不同阶段的勘探进展和存在问题,总结了钻探认识,明确了油气藏类型和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银额盆地经历了普查、综合... 银额盆地油气勘探程度较低,油气分布规律和勘探方向有待进一步明确。通过分析银额盆地油气勘探历程,梳理了不同阶段的勘探进展和存在问题,总结了钻探认识,明确了油气藏类型和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银额盆地经历了普查、综合评价、重点坳陷勘探和整体认识4个阶段,重点以白垩系—侏罗系与石炭系—二叠系为目的层,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逐步深入,已取得较大进展。②普查阶段主要应用重磁、电法和地震等手段,圈定了重点凹陷的分布范围,部署二维地震。综合评价阶段以中生界为目的层,划分了构造单元,按照断裂构造高点控藏模式发现了查干、路井凹陷的低产油流。重点坳陷勘探阶段分别以中生界和上古生界为目的层,在哈日凹陷、拐子湖和天草凹陷分别实现了工业油气流发现,但是产油层系归属存在中生代和晚古生代争论。盆地整体认识阶段厘清了盆地现今结构,指出石炭系—二叠系为中生代断陷盆地的褶皱基底,建立了中生代岩性油气藏和前中生代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油气主要分布在面积不大的各个中生代箕状断陷缓坡下部,资源相对分散。③银额盆地是发育在海西期造山带褶皱基底之上的中生代断陷盆地,主要油气产层和油气来源为中生界,上古生界经历不同程度的变形变质作用,油气资源潜力有限;中生界白垩系、侏罗系的厚层湖相泥岩、泥页岩等非常规油气藏是盆地下一步的重点攻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历程 断陷盆地 古潜山油藏 箕状断陷缓坡 非常规油气藏 上古生界 中生界 银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凹陷及周边地区中生界大中型火山岩油气田成藏条件及模式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海风 叶涛 +4 位作者 燕歌 冯冲 滑彦岐 关超 贾业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中生界火山岩潜山是渤海海域近期突破的重要新领域,也是未来增产稳产的重要新接替。利用区域地质、钻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分析了渤中凹陷及周边地区中生界火山岩潜山区域成藏条件,并重点剖析了渤中8-3南和龙口7-1潜山成藏条件及模式。... 中生界火山岩潜山是渤海海域近期突破的重要新领域,也是未来增产稳产的重要新接替。利用区域地质、钻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分析了渤中凹陷及周边地区中生界火山岩潜山区域成藏条件,并重点剖析了渤中8-3南和龙口7-1潜山成藏条件及模式。结果表明:(1)渤中凹陷及周边地区中生代早白垩世基性-中性-酸性多旋回火山岩叠加喷发,形成广泛分布的火山岩是大中型火山岩油气田形成的先决条件。(2)渤中凹陷沙河街组大面积分布的成熟烃源岩为火山岩潜山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气来源;走滑断裂活动成缝并叠加风化改造形成的规模储集体是火山岩油气田形成的关键;东营组巨厚超压泥岩为火山岩油气藏保存提供了区域封盖条件。上述条件耦合奠定了渤中凹陷及周边地区火山岩潜山良好的油气富集条件。(3)渤中8-3南潜山为大型的酸性火山机构,具有良好的储集层条件,顶部和侧翼与成熟烃源岩直接接触,且源岩超压发育,对下部储层有效封盖富集成藏;龙口7-1潜山岩性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易形成良好储层,潜山两侧被成熟烃源岩夹持,具有超压封盖富集成藏特征。综合成藏分析表明,近生烃洼陷,超压强封盖之下的中、酸性优势火山岩体是火山岩规模成藏的有利区域。该成果为渤海海域中生界火山岩潜山勘探提供指导,也可为其他相似地区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潜山 中生界 渤中凹陷 渤中8-3南 龙口7-1 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